高中文言文翻译10篇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1

关键词翻译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文言文翻译对考生而言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虽然一般考生都能了解句子的大意,但想要将它准确的表达出来,拿全分,还真是不容易。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这里结合往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将其归纳如下。

一、把握翻译标准和翻译的原则。

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

(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3)“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

二、灵活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对、留、换、调、增、删、推”七字决。

文言语句的翻译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译文语言的组织上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的。

1、对译法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双音节词来翻译。

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兵马埋伏。

“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惧怕”、“埋伏”。

2、保留法

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头驴子到那里去。

“驴”、“船”古今的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3、替换法

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体现如下: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汉语中指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3)感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实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4、调整法

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2)“甚矣,汝之不慧。”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5、增补法

就是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1)《扁鹊见蔡恒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翻译时就要补出来,应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2)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如《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应对应把这些量词“个”、“张”、“把”、“把”、“块”补出来才清楚连贯。

6、删削法

文言文里的一些虚实,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陈胜是阳城人

原文中“……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也”也都可删去不译。

7、推断法

文言语句中负载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实词极为重要。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旬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义。

1、字形判断法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根据。

如“樯橹飞灰烟灭”,“橹”是木质的“船具”,“樯”从“木”,同“橹”字联合成词,都属船具,便可推知“樯橹”有“船”的意思。

2、结构对应法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2

一、不熟悉修辞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用典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

1.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

例: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透析: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口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2.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金就砺则利(《荀于・劝学》)

透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3.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1年高考全国卷)

透析:此句采用互文的修辞方式。

误译:不以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以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

正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4.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用典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翻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透析:“桃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典。桃花源与世隔绝,这是一个远离污浊社会的人间乐园。作者身在湘南之郴州,而桃花源――武陵远在湘北,问关千里,杳不可寻,象征人生理想的破灭。

二、不掌握特殊句式

文言文殊句子有“判断句、使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此类句子,应译出句式特征。

例: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

透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三、不掌握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判断其意义。

例: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年高考重庆卷)

透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椟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四、不知晓古今词义不同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注意文中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不可以今译古。

例: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透析:此句中的“好”在古代指女子相貌美丽,令义指事物具有好的性质。在翻译时,稍不注意就容易翻译成:秦家有位品质好的少女,她的名字叫罗敷。此句应译为: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她的名字叫罗敷。

五、不清楚固定培构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透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比,哪一个……”。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六、不识通假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一定也要加以注意。

例:今殴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

透析:此句中的“殴”通“驱”。如果在翻译时不能识别通假,就很容易翻译成“现在殴打百姓使他们归附农业,都从事于农业这个根本。”正确的翻译为:现在驱使百姓使他们归附农业,都从事干农业这个根本。

七、不懂古文化常识

在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礼仪风俗、官职升降、器物用具、天文历法等文化常识,如不能了解就不能准确理解与翻译文言文。

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透析:此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望”指农历十五日,既望指经过了望日。此句应译为: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3

就是名词谓语句。常见的有五种形式:1.用“者”或“也”表判断;2.直接表示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2008年考查了直接表示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这实质上是“者”“也”表判断的一种省略式。

如: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浙江卷15题)

这里“况,吴人”便是,这实质是“况,吴人也”或说“况者,吴人也”的一种省略式。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六、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称凝固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

1.“莫如”“莫若”

意思是“没有……比得上”“莫如”“不如”。

如: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全国I卷11题)

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是以”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为这个”“因此”,这里“是”是指示代词。

如: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北京卷8题)

译文: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3.“得无……乎”“得无……耶”

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意思是“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如: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北京卷8题)

译文: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恐怕会有伤教化吧?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如:①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天津卷15题)

译文: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广东卷9题)

译文: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5.“何……之有”

表示反问,是“有何……”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呢?”,“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天津卷15题)

这句中“此何难之有焉”,即“此有何难焉”,意思是:这样有什么困难呢?“以为”即“以(之)为”,介词宾语省略。

译文: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6.“若……然”

相当于“像……一样(似的)”,如“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或相当于“像……这样”。

如: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上海卷19题)

“非若吏人、百姓然”中的“若……然”,即“像……这样”。译文:即使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

七、 其他

下列几种固定句式,近两年虽未考查到,但也不可忽视。

⒈“有……者”

常用于叙述的开头,以突出叙述的对象。

如: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有……者”有时候是定语后置的一种形式。这里“有涉江者”是“人”的定语。

⒉“无乃……乎”

表委婉的商榷语气,意思是“恐怕……吧?”

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奈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部队精疲力竭,远方的对手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⒊“孰与”“与……孰……”

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

如:公之视廉将***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你们看,廉将***跟秦王比,哪个(厉害)?

⒋“不……亦乎”

表示委婉的反问,意思是“不是……吗?”或“岂不是……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⒌“何以……为”“何……为”

表反问,意思是“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

如: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⒍“有以……”“无以……”

就是“有所以……”“无所以……”。“有”“无”是动词,“所以”和后面的词语组成名词性短语,作“有”“无”的宾语。意思是“有什么可拿来用来……”“没有什么可拿来用来……”。

如: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译文:项王没有什么话可回答。

⒎“有所……”“无所……”

“有”和“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短语,作“有”和“无”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没有什么……”。

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有所近”直译为“有接近的东西”。

⒏“如……何”“奈……何”“若……何”

这种句式用来询问办法,可用“对……怎么样”“把……怎么样”来对译。

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⒐“非惟……抑亦”

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如: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⒑“庸……乎”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哪里(怎么)……呢?”

如: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⒒ “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要……呢?”“还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将颛臾》)

译文:这是我们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⒓“……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句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固定结构,2007年全国高考18套试卷只有江西卷作为考查点,今年则不同,有全国、北京、天津、上海4家考查了6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忽略了固定结构,往往会理不顺句意,译不准句子“大意”,更谈不上字字落实了。

正确理解句式,必须把握“两个意识”:

一是语言标志意识:如固定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用“得无……乎”“得无……耶”。如文言文中被动句,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用“于”“受……于……”“为”“为……所……”“见”“见……于……”等。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4

关键词: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学 文学翻译

莫言,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2012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佩尔・韦斯特伯格这样评论:“……他充满想象力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莫言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兴奋之余也不免黯然,中国近代史上,对文学做出巨大贡献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家,造诣于莫言之上者比比皆是,为何我们迟了半个世纪才等来这一荣誉?

一.莫言获奖与外文翻译

当莫言作为首位中国作家获得诺奖时,其作品的瑞典语译者陈安娜也成为中国读者关注的焦点。网络传言“没有安娜,就没有莫言今天的成功。”[1]陈安娜,瑞典翻译家,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皆由她翻译。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陈安娜让莫言作品重生。知名文化人陈丹青表示,对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祝贺,同时,也为其翻译陈安娜感到高兴。莫言获奖,她是决定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出色的翻译家把知名作家的知名作品翻译成外文,就会制约该作家作品在国外的传播性和影响力。[2]

《新杂志》主编严峰认为,莫言得奖得宜于两个方面:作品本身的实力和其国际化接受程度。诺贝尔文学奖设立已经有100年,而用非西方语言的进行创作的作家获奖极少,作品翻译成为通往诺贝尔文学奖道路上的一道厚厚的障碍。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译介成外文的数量第一人。文学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光荣,更是国际文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特别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他作品的翻译家们。

美国格林奈尔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终身教授冯进认为,翻译的威力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莫言的作品‘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而翻译让原来的文本超越语言的局限而更加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诺奖评委马悦然曾说:“中国文学早就该走向世界,但翻译成外文的著作太少。” 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在中国有许多更好的作家,没有获得国际影响,是因为没有遇到优秀的译者,作品没有被译成外文。要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必须有优秀的文学翻译,能使其作品在国际文坛获得较高的接受度。可以说,莫言的小说获奖“帮助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二.中国文学翻译

莫言荣获诺奖,让我们看到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和我国翻译滞后的现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的尴尬局面:中国文学还没有走向世界,但是世界文学却已经走向中国了。据相关数据统计,当前作品被译介的中国作家有150多位,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数的1.3%。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翻译作品所占比例大概只有3%左右,而其中,中国当代小说更是微乎其微。[3]

莫言曾呼吁加强两国作品互译,希望中土两国***府把文学作品翻译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工作加以积极推动,将更多作品呈现给两国人民,开展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文学作品能使人们深入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故此,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时代的意义。

莫言作品翻译最多也最精确。诺贝尔文学奖开设以来,获奖作家多来自欧洲和北美,亚洲获奖者只有五人,个中原因就是翻译。语言表达是文学作品的世界影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限制因素,而译者的能力对原作的文学魅力、艺术水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运用本族语写作的亚洲作家,没有完备、流畅、恰当的翻译的帮助,很难获得主要靠阅读西方语言文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青睐。谭五昌教授曾表示,一个优秀的翻译家会影响作品在国外的传播性和影响力,外文的译本好,作品的丰富性、文学价值才能完美地呈现出来。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中文译者林少华就曾说,“翻译可以成全一个作家也可以毁掉一个作家”。目前,在英法主流阅读市场,莫言作品的翻译是中国作家中最多,最精准的。[4]

美国小说家厄普戴克曾将葛浩文生动地比喻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唯一首席接生婆”。他在美国创建《现代中国文学》(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杂志,译介了二十多位中国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莫言和葛浩文,在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市场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征途上,留下深深印记。[5]“首席”漳显其翻译水平,而“唯一”折射中国文学在欧美得到的译介甚少。上海译文出版社吴洪一语中的,翻译是中国作家作品走向世界舞台的最大阻碍因素。

文学作品翻译对译者要求高,而目前中译外的文学翻译队伍阵容还很弱小。中国作品译介主要是一些汉学家在做,而够水准的却不到20人。更重要的是,不少国家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不是直接从中文翻译,而是从其他语言的版本转译,导致作品效果大受影响。

当前中国文学的翻译与出版缺乏规划。德国翻译家郝慕天指出:国外对中国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是随意的,偶然的,没有计划和系统。他进一步建议,中国***府与学术界形成合力,最好能制定一个系统全面且有所侧重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计划,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

三.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在语言更在艺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中文译者林少华感慨道:“文学翻译既关乎译者包括母语和外语在内的语言功力,更在于译者的文学悟性和艺术感性。”他曾说,翻译是在路上的艺术,“永远向原作无限接近,但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水”。

寻求平衡。葛浩文曾表示,译者下笔要同时关注作者原意、读者喜好、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更要在众多限制中寻求平衡。莫言对翻译的态度开放积极,这就给译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葛浩文的莫言作品英译本,就被评为“比原著写得更好”。

文学翻译是其所属的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一种拓展,在内涵上的一种丰富。文学翻译人员在遵守各种交际参数和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在译语社会中独特的文化构建行为。看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建构与文学翻译活动联系密切。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文学翻译的助推,后者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文学、文化运动的发展,及提升民族文化身份。在文化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后,蓬勃发展的文学翻译事业一定会推动中国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事业的快速发展。[6]

四.中国文学翻译的改进措施

中国文学翻译经历了从误解到理解、从对抗到对话的发展过程。中国文学翻译呈现出国外作品译入多、国内作品译出少、文学翻译优秀人才后继无人等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翻译整体性弱化的情况一直没有有效改善,从事文学翻译的人越来越少、大师级翻译家后继无人、译者报酬微薄、翻译作品质量差,形成了中国文学翻译行业内的恶性循环。而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文学翻译组织机构不健全,文学翻译出版市场尚不成熟,国内文学翻译出版管理混乱,国外出版市场占有率低,我国文学教育基础薄弱。[7]

只有加强中外文学翻译的合作交流,改变现有教育机制,创建有利于文学翻译人才成长的环境,才能使中国文学翻译扭转整体弱化的局面。社会和学者应该更多的关注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翻译和文化的互动,努力为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文学翻译研究以及实践提供一个更为开放广阔的平台。

提升翻译质量,加强中外译者合作交流,加强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多途径培养建设优秀的文学翻译队伍:基础教育重视母语教育,扩大文学阅读范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高等教育翻译专业加强文学翻译的相关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多进行翻译实践,培养其敬业精神;提高翻译价格,确保翻译队伍的稳定性;加大对文学翻译工作的支持和投入,鼓励社会捐资,用于发展中国的文学翻译事业。

提升国内文学翻译出版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翻译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认识,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对外交流,汲取国外成功的出版经验,实现我国文学翻译的良性发展。

多渠道拓展译者队伍。放眼世界文坛,中国文化,尤其现当代文学,还未获得西方读者认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望让更多西方读者关注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吴洪认为,可以尝试在外国留学生中发现和培养中国作品的翻译人员,多种措施吸引并凝聚人才,从而把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介绍出去。

外国出版商之间也需要进行沟通协调,避免因追逐商业价值而形成骤冷骤热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出版市场的长期发展。南京大学高方建议各出版社提前进行有效沟通,细分市场,各专特色,实现出版市场的共赢。

五.结语

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需要通过中国文学来观察中国,中国更需要通过中国文学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文学翻译是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相互了解的一个文化窗口,也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精神营养品。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没有对中国文学渊源根深地研究和了解,是无法将中国文学的精髓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如何用另一种语言表述,让另一种文化接受并欣赏,翻译家显得极其重要。中国当代文学,要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荣耀,为世界文学做更大更多的贡献,必须培养更多出色的翻译家,发现更多优秀的汉学家,将中国文学推向全世界。[8]

改变中国文学翻译整体弱化的现状是一个系统的文化战略工程,需要***府、学校、翻译组织、出版单位等多方面协作,建立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文学作品翻译出版机制,从而促进其良性快速发展。

莫言获奖可以让越来越多西方读者关注中国作家和文学作品,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难得的良机。中国当代文学应抓住机遇,全面改进,谋求合力,力求更多的诺贝尔文学奖。

参考文献

1.莫言获奖瑞典女翻译功不可没[N]. http:///yzwzt/2012-10/

18/content_4101899.htm

2.莫言获奖翻译功不可没[N].http:///rdkd/419895.shtml

3.莫言获奖折射文学翻译暗淡现状[N].http:///news/c/2012-1

0-24/1458351604.shtml

4.莫言获奖,翻译作家功不可没[N]. http:///news/63336.htm

5.莫言得奖,翻译有功[N].http:///a/4270865.htm

6.张祝祥.文学翻译――一种文化构建行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3.

7.赵丹.试论中国文学翻译整体弱化的深层原因[J].中州大学学报,2013,4.

8.莫言获奖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要的是翻译[N].http:///read/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5

关键词: 高职英语 翻译教学 重要性

一、引言

翻译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和语言能力。翻译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考查学生综合性语言技能的标尺之一。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翻译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而高职学生普遍英语翻译水平偏低。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是从应试教育中过来的,但是高职的录取分数线要比普通本科院校低,所以,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翻译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知道忠实和可接受性的度,常常出现翻译病。

如在长句的处理上,有些学生在翻译时只知道逐字翻译,不善于变通,不善于调整从句的类别,不能根据英语句子的特点,理清长句脉络,分出主次,致使译文不能打破原文语序,句子太长,不符合中文的习惯。又如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不能将原文的隐含信息深入理解并在译语中表现出来,或是过度发挥,言过其实。其原因应归咎于高职学生缺乏翻译技巧方面的知识。

(二)高职学生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知识。

学生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就会产生误译的现象。如:He was born blue-blooded.不少学生译成:他出身贫寒。实际上,“blue”一词在英文中有“高贵”之意,故该句应译为:他出身高贵。

(三)在语言结构转化上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向。

不同的语言结构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的差异又造成了不同语言的语义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翻译时思维脱不开源语的结构方式,过分遵从原文的词性、语序和结构,使译文洋化而不自然。如:He was so tired that he couldn’t say a word.(他累得不行,话都说不出来。)不少学生译成:他是如此的累,以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四)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译文语言平淡,不精练、不形象,累赘且缺乏文采,不能用译语表现法再现原句的神韵。在篇章结构上,不能把握原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衔接,致使译文结构松散,上下不连贯。

三、加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建议

(一)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通常大一只开设一门英语精读课,到大二时,学生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翻译基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开设一门翻译课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或不定期地进行翻译讲座,较系统地讲授一些翻译理论和技巧,并通过翻译实践培养学生的把握语句与语篇结构能力、语感认识及双语驾驭的能力和语境认识及准确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因此,文化是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之一。学生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也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要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在翻译教学中,对待文化因素的处理,大的原则是向读者传递准确、真实的信息,完整的源语文化,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提取文章信息,抓住源语所欲表达的意思。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系统地从教材的每单元精读课文中选出两至三个能体现明显的英语结构特点的句子着重进行翻译练习。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现场翻译,然后引导全体学生找出黑板上各译句的优缺点,最后得出较理想的译文。在此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英汉之间、黑板上的译文之间、黑板译文与自己译文之间进行多次反复的对比、判断。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进行比较才能显示出来。所以,拿英语和汉语进行比较,学生就能自己慢慢地得出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在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学生的翻译能力也能渐渐地提高。这种由个体带动整体的翻译比较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翻译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所要求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和翻译特点都是不同的,如天文、地理、***事、***治、历史、文化、科技等。要让学生懂得无论何种文体,翻译不仅是要将源语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概念、思想、价值和感情传递出来,而且要将表达这些东西所用的文体和风格用译入语表达出来,充分发挥译语的表现力,完整准确地将源语的信息、意义、文体和风格传达给译语读者。通过对这些语言和翻译知识的了解,学生自身也会意识到培养语言能力和翻译技能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用词方面,要做到用词准确,通过上下文及全篇内容,分清词的概念意义和词的隐含附加意义,根据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常识来确定一个词或一句话的真实含义,避免错误理解词义或望文生义。

(五)培养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在一定的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翻译教学应从改错的做法中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上。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挑选翻译材料,翻译自己喜欢的文章,以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学生还可按要求把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进行对比,或进行小组讨论,找到自己译作中的精彩之处,并从名家译作或同伴中吸取营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译练习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质的提高,所以,大量的翻译实践必不可少。

四、结语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翻译是一个非常辛苦、费心思并需长期实践的工作,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一蹴而就,但要学生有恒心、耐心、决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辅之有效的指导与大量的翻译练习、阅读欣赏,对学生因材施教,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语言能力,经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一定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11.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6

一、认知语言学简述 

1.认知语言学含义。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到30多年,现在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在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学者对认知语言学提出是根据语言天赋,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人类文化知识进行解释,认知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英语翻译中引进认知语言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总称,对学习语言有促进作用。 

2.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1)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语法性辨别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渐进性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个语法与语义、语法环境有一定关系,认知语言学与其它语言的语法有本质区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渐进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认知语言学特征,要实现语法学家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掌握其基本原则,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 

(2)语言与其他认知。认知是认知语言的功能,必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进行认知,除了常规的认知,还需要具有特色的认知,以提升认知语言学的特色。认知语言学是要在常规的认知中不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性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完善理论,进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具有活力。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能促进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3)句法的非自主性。句法是一种模式,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用人的标准。句法的模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知识的应用能力,句法有一定格式,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根据其句法特征,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模式演练,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3.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区别。人类的语言丰富,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是两种相反的语言形式,认知语言具有一定的***性,以句法为基本结构,语法与语义,词的结构都有一定联系,是一种有效的结合体。对语义的研究涉及到语法,还受一定语言的环境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 

1.体会性特点。体会性是认知语言的特征之一,人类的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英语翻译观,这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英语的翻译作品,翻译者与作者需要沟通,进行体会,体会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对英语的翻译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具有体会特征,在教学过程洪,要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对英语的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体会性特点制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体现,让学生体会到翻译中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工作。 

2.互动性特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具有互动性特点,英语翻译本身就应该具有互动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进行英语翻译练习,遇到困难也可以与平台进行有效互动,互动是学习好英语翻译的有效方式,翻译者与作者进行互动,能体现出英语翻译作品的原创性,现在很多译文在翻译完成后,没有体现出原创的精髓,在翻译过程中改变了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英语文献的应用最能体现出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互动性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完善其实际应用意义,翻译后能体现出作品的特色,符合现代认知语言翻译观的特点。 

3.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是认知语言翻译观的核心特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目标,高校在各个层面都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英语文献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水平能体现翻译者的创新能力,在翻译前,要对作品的思想,社会背景,应用的意义等要有所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也是对作者的创新能力的检验,符合现代大学生人才培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1.词汇、语句与文章含义的关系。词汇与语义是文章的终于组成部分,对提高英语文章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也非常重视词汇与语义在文章应用的重要性,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义,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起到重要保障。英语词汇、语句的涵义主要是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是联系英语文献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认知和态度。整篇文章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其表述的内涵是由词汇与语句融合为展现出来的。众所周知,词汇是语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句是整篇文献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语句表述的含义对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词汇、语句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含义通常不具有一致性,例如使用隐喻后,在对文章进行理解时,就不能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理解。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在进行翻译时,就会对翻译文献的内容产生影响。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地将原有词汇进行理解,将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式进行深人的探讨,进而明确作者想要表述的含义。并依照原有的含义在另外一个语境中重新找到适当的词汇或者语句进行代替,进而能保留和传达原英语作品的文献价值。学生要能准确翻译文章,必须理解文章的含义,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促使文章偏离正确的轨道,对学生翻译起到促进作用。

    2.文本含义与作者意***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文本含义与作者意***的关系,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脱离作者写作的意***,要充分了解文章的语义,是科学的翻译中重要环节,符合现代英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完善其中的应用意义,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文献中,文本的涵义是相对孤立和机械的。通常情况下,文本自身的涵义要最大化的解释作品原创作者真实的意***,而对文本的解释要以作品原创作者实际意***为标准。但是在不同文章篇幅中以及文学创设的环境下,文本的涵义具有差异性。例如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出不相同的涵义。在翻译过程中,文章的历史背景,文化的差异性都要考虑,这是保障翻译准确性的基本含义,文本含义与作者意***是一致的,必须深刻理解作者意***与文本含义,要科学的理解其中含义,这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3.翻译者文学加工和内用忠实性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实际在翻译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要有雄厚的外语理论基础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翻译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文化差异性,历史背景性,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要对作品有充分的认知基础上,在进行适宜的翻译,这样才能保障翻译的科学性。在翻译者对英语文献作品进行翻译时,基于翻译者对作品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就使得在翻译后的文献作品与原创作品的含义的有一定的出人性。很多时候翻译者为了能将作品更好的表述出来,很多情况下会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加工。由于对原文内容进行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很好的翻译原创的文献,并非改变原文文本,这种创新后的文献,没有与原文真实性发生冲突,也可以说,对原创文献文字进行加工只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补偿的行为。同时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若要使文本在另一个环境中准确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状况下就不需要对文本的文字进行加工。文字加工是对文本的有效处理,是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尤其翻译完成的作品,必须需要进行文字加工,加工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这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 

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应用探索 

1.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是进行翻译的首要任务,翻译不是简单把英文翻译成汉语,或把汉语翻译成英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不是机械的翻译,必须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认知语言学应用在英语翻译中时,翻译者首先要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不要只根据文本语言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行翻译,应摆脱文字表面含义的误导,通常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对的失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原发于和目的语之间有很多相似语义产生的误导,这些语义相似的语言具有隐蔽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体制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性,这些都使得在一种语言下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和思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进行理解就会很吃力。翻译具有整体性,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国,需要对文章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解,根据作者的意***,有效根据文本含义,科学的,有效的进行翻译,提高翻译的质量。 

2.以作者意***准确重构为导向。翻译是一项复杂工作,必须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科学的准确进行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一作者意***就是翻译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译工作这需要以作者意***准确重构翻译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翻译,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从各个层面进行认知,能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充分了解作者意***,能科学准确进行翻译,有效提高翻译的质量。 

3.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创作。在对文学类的英语文献进行翻译时,要将适应主题为翻译的第一要素,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服从原著所要的表述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在刊语言文字进行加工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能辅助读者理解原著的修辞方式,同时还能有利于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认知语言学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认知,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英语,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翻译是一项复杂过程,需要从不同方面進行考虑文章内容,需要结合作者意***与文章含义,科学有效的进行翻译,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丽.谈语域理论和***式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才智.2015(26). 

[2]王晓燕.隐喻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4(21). 

[3]宋薇.概念整合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4). 

[4]姚吉刚.象似性翻译观在英语委婉语汉译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5]吴晓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6]胡家英,闫卓琳.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7

[关键词] 英文电影;翻译理论;英语语境;译法

一、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英文电影翻译介入到英文电影领域能够促进英语语境文化与汉语语境文化互相交融。学术界,尤其是语言学术界单纯语言本体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语言哲学、语法学、修辞学等领域都获得长足的发展,语言翻译研究因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外部环境综合因素致使翻译领域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语言翻译研究的众多研究对象中,电影语言翻译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首先,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为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课题、新现象,为了提升英文电影的整体质量,尤其是英文电影的翻译水平,英文电影语言翻译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和电影人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来。目前,语言研究者由于传统语言研究领域出成果难,尤其是无法超越前人的研究成果,让很多语言研究者开始关注新的研究领域和新课题,英文电影语言翻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催生的新的研究方向。

其次,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的艺术范式,在历经百年后,电影艺术已经成为众多艺术中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英文电影艺术的成就要远胜于中国,无论从电影发展的历史,还是影响度、规模上,都让中国电影界虚心学习,正因为如此,从动力学的角度,就会发现电影艺术发达地区会向电影艺术相对落后地区流动,也就是常说的优秀电影生产国家会向其他国家出口大量的电影作品,而且随着国家***策的松动,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的英文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为畅销的电影类型,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放宽了外国电影进口的数量,并在利益分成上给予更多的照顾,这让英文电影更加迫切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英文电影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在英文电影翻译过程中片商和放映商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翻译领域,聘请专家学者,包括文化专家参与到英文电影翻译领域中来,尽可能让英文电影翻译能够切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语言进行衔接,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译家要懂得翻译技巧、翻译理论,同时,更要懂得不同文化之间融合的技巧。

最后,英文电影翻译研究作为新的研究热点,还没有形成***的研究范式,作为全新的研究领域,英文电影翻译需要借鉴语言学、影视学、社会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这就为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增加了难度。从范式理论视角来看,英文电影翻译还不具备***研究视野、方法、体系,但是,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带给学术界的全新研究视角以及对文化研究领域的触动,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英文电影翻译需要借鉴的理论

英文电影翻译研究成果少对于学术界还是电影界既是研究的迫切性,也是研究理论的缺失,英文电影翻译有三个领域需要借鉴其他研究领域的成果,一是英文研究领域,二是翻译研究领域,三是方法问题。这三个问题对英文电影翻译研究至关重要。

英文电影翻译研究中的英文研究注重的是英语本体研究、英语语法研究、英语文化研究,其中英语文化研究在英文电影翻译领域比较重要,英语文化是英文电影拍摄的大环境,这个环境包括语言文化心理,语言影响下的民族文化特征等。汉语、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心理特征,汉语是象形文字,注重语意,英语是字母文字,注重构成,而英文电影翻译就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换。电影史研究表明,我国英文电影翻译研究多是由文本翻译专家进行翻译,然后翻译家与配音演员共同研究,最后定的翻译稿。在这个过程中,老一辈翻译家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对英语语境文化了解有限的情况下,翻译出了很多优秀的影片。同时,也给当今英文电影翻译留下很多课题,这些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

英文电影翻译中翻译研究需要借鉴翻译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化翻译理论引入到英文电影翻译研究领域。英文电影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衔接。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 of Culture Image)的翻译手法在电影翻译过程出现频率较高,也是英文电影翻译主要借鉴的翻译理论之一。还是以英国电影《红菱艳》为例,红菱在中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出淤泥而不染,高贵而纯洁,红菱的品格也是中国社会比较推崇的品格,多用来形容中国女人的品格,但是这里的品格也存在人性的缺陷,高贵而纯洁,必然要限制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难以发挥自己的才干,这和《红菱艳》电影的主题也存在某种契合。英文电影要想真正打动中国观众,深入到中国观众的内心深处,就必须在文化中与中国对接,就必须要通过翻译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共鸣。无论是英文电影的片名,还是电影中的对话,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都要做出适当的中国化阐释,同时,也不能颠覆英文电影里英语文化的主旨。

英文电影翻译不可或缺的是翻译方法,英文电影翻译与文本翻译具有相同的地方,但是电影翻译因为具有影音效果,翻译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不是所有翻译理论都适用。一是音译翻译法。该方法就是根据发音将电影称谓和电影人物对话翻译成中文。如获得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并被誉为最伟大的爱情电影的Casablanca译作《卡萨布兰卡》,就是采用了音译的方法。还有电影Tess译为《苔丝》以及Harry Potter翻译成《哈利·波特》,在英文电影的对话中会有一些地名、专有名词都需要用音译法来翻译。二是直译法。直译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来翻译。中国早期电影翻译家主要依靠的就是直译法,之所以选择直译法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早期中国翻译家应用的翻译理论主要来源于英语本体研究和文本翻译研究成果,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早期英文电影市场还没有成熟,观众都是以好奇的心理来观看影片,当今观众更多的是见多识广,以挑剔的眼光来看电影的。由此,直译法在中国早期电影翻译中比较受欢迎。当代电影继承了直译法在英文电影翻译中的应用,很多电影依然运用直译法来翻译。如好莱坞著名电影The Pearl Harbor,该片以地方名作为电影的名字,该名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二战中重要转折点的开始就是以珍珠港战役为开端,译者把此名直译为《珍珠港》符合历史。三是意译法。英语与汉语在构成、语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内在含义上更是相差甚远,单纯的音译和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出两种不同文化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意译方法是纽马克所称的交际翻译。意译方法是指消除语言上的差异的同时,没有保存言语上的特色。不保存原文的修辞形式和民族特色,词有增减、重复、词性和句型有转换、语序有颠倒、句子有拆、有合、正说和反说互变等译法,应该视为意译。我们把改换法、变通法都归为意译。

Her mothers pride in the girls appearance led her to step back.

她母亲看看她女儿,非常得意,所以特地倒退了几步。

另外,由于中英(说英语的国家)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治体制,也经历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这必然造成中英文化在价值取向、审美心理、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把英文电影中的对白直译过来,有时候会造成信息的失真,在理解同一语言中,中英之间有着不同的阐释意义。因此,有必要针对英文电影中的对白进行意译。意译不但给了译者创造的天地,也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译者应使意译的影片通顺上口,让中国观众明白。

三、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建议

1.英文电影翻译是电影发展的重要构成,要提高对英文电影翻译研究的重视程度。英文电影翻译的重要性来源于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成功,英文电影已经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但是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中国观众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英文电影要想在中国进一步打开市场,就必须要提高影片的翻译质量,影片的配音质量,影片翻译质量的提升除了需要优秀的译者能够深刻领会影片的精髓之外,还要有科学的翻译理论作为指导,还需要学贯中西,这些需要中国影视界和翻译界重视英文电影翻译工作,并把该项研究作为电影翻译研究的一个起点,加快推进外来电影翻译理论的成熟。

2.英文电影翻译人才培养上要加大投入。英文电影翻译人才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得电影艺术的特征,同时,又要懂得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最为重要的是懂得两种语境中文化的差异,并且通过语言能够把这种差异度降到最低。高校是培养英文电影翻译的摇篮,一些高校开设了英文电影课程,但是几乎没有开设电影翻译课程,该领域培养,还仅仅处于个人爱好或者生活所迫,使得一些英语系学生转行做电影翻译工作。英文电影翻译随着英文电影进口力度的增加,英文电影翻译需要的翻译人才也需要增加,高校要适当开设电影翻译课程,引导学生进入该领域学习和研究。

3.英文电影翻译的成果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要建立健全英文电影翻译审查制度,很多英文电影翻译完成后直接进入院线,这样做不能保障翻译的质量,更不能保障翻译后的影片与原来的影片存在的差异。英文电影翻译是英文电影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前提,尽管现在原版影片也允许在院线放映,但是英文电影翻译成中文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也是一种审查的手段,通过对英文电影的翻译能够剔除糟粕,留下精华,让英语文化得到正面的传播。

4.要加大电影翻译领域研究的投入,增加电影翻译相关课题研究经费。目前,电影翻译研究领域,尤其是英文电影翻译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少,能够应用的就更少了,很多研究课题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这就需要电影翻译研究的相关课题能够得到通过和认可,让该领域研究逐渐成为翻译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英文电影进入中国后,都要进入中国的翻译片厂,进行翻译和配音,为保障影片的质量,要增加翻译过程中相关的投入,包括在配音方面的成本,提高影片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2] 刘靖之,主编.翻译论集[M].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81.

[3] 刘重德,主编.三湘译论[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4]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8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 要求与方法 积累

一、文言文翻译的必要性

文言文翻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选择题在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能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功效,学生只要对文言词义、句法有一定的理解,便可以结合选项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但是考生是否完全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还很难加以判断,因此选择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仍只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但“文言文翻译”并不只是“理解文言文”,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考生直接翻译一段文字,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从2002年起,高考试题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开始有所变化,题型由以往的选择题改为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强化了对“翻译”的考查,由此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此后“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这一考点的表述形式虽因省份年份不同有所变化,但考查题型与2002年高考试题相同。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所以,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根据高考评卷题分得失情况,通报指出,高考考生文言文翻译得分偏低,主要是翻译方法不当,虚词翻译不准确,不能抓住关键词和文言句式。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并无大的改观。在备考过程中,许多高三语文教师也几乎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探求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重视积累扎实完备的文言知识,吃透课本,强化质量,从而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二、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原则

(一)要求

严复在翻译外文时首倡“信、达、雅”,我们不妨借用一下,文言文翻译也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求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求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表述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能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日饮得哀乎”,直译为“你每天的饮食恐怕减少了吗?”就显得生硬,也不符合触龙那种亲近关切的语气,可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要使译文典雅得体,必须注意人物个性,语气和文章的文体风格。

就中学生来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但前两点是应该并且必须做到的,否则就不算好译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二)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准确规范”的原则。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二)具体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可概括为七个字:对、留、删、补、换、变、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 管。

│ ││││ │ │││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留”,即保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以及古代的人名、国名、地名、器物名、官名、帝名、***区名、国号、年号、朝代、度量衡单位、典章制度、时间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庆历中,有布衣毕升。” “庆历”(年号)、“毕升”(人名)是专用名词,译时可直接保留在原句中。

3.“删”,即删除。删去原文中无须译出的某些字词。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实在意义,只有某种语法作用,表示语气、停顿、起连接作用或凑足音节的文言虚词而言。如句首发语词,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等,均可略去不译。如《报任安书(节选)》“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夫”是句首发语词,可不译删去。

4.“补”,即增补。(1)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指在单音节词的前边或后边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或短词。如《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中“古,学,必,师,传,受,业,解,惑”译为“古代,求学,必定,老师,传授,道理,教授,解答,疑惑”。(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量词等。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使语句通顺,意思明了。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译为“(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5.“换”,即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岁”换成“年”。

6.“变”,即变通。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又如“将***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此句运用“互文”修辞,必须将上下文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结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7.“调”即调整。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把动词“信”放到宾语“自”前面,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三)译文顺口溜

牢记译文顺口溜,也将有助于古文翻译。下面有两种顺口溜,供大家选择记忆。

*古文翻译口诀1: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古文翻译口诀2: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这样进行:解词――串意――顺意。就整篇文章而言,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翻译步骤可概括为:①通览全文,把握大意;②通读全句,标注要点;③按照词序,对应翻译;④调整语序,符合规范;⑤检查校正,以防误译。

五、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一)宏观把握

1.结合历史背景,切忌主观臆测。

每一段文言文文章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因此理解时要与历史背景结合起来。背景的显示可能是直接的,如文末注明文章作者、出处等或有简单的背景注释;也可能是间接的,从文中的人物及事件或细节中推断出来。了解了历史背景后,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就从大脑中涌现出来:当时的***治形势、相关***策、科技水平、民风时俗……只有结合了背景,对文章的理解才不会失之于主观臆测。

2.树立全局观念,联系具体语境。

历年高考翻译材料,主要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和寄托作者的深情,因而它有一个完整的中心和明确的主旨。解答这类题目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和理解。通常讲“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即是强调语境的重要。(1)有些词多义,但放在具体句子中取哪个义项就确定了;(2)有的代词,具体指代什么,只能根据上下文去推断;(3)有的虚词用法灵活,但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却是固定的。

3.正确认识古今汉语的差别,切忌以今律古。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强调要树立历史的观念,一方面是说要注意古今的区别,另一方面要注意古今的联系。看不到差异,就会“以今律古”,弄出错误;看不到联系,就会割断历史,失去许多“解文”的依据。此外,读文言文还会遇到古人的观念问题,缺乏历史的眼光,也就难以正确地理解和评价。看不到差异,可能会把文言文的词形弄错。如07年高考全国卷(一)的文言试题中有“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句,其中的“名称”用现代汉语讲就是名字、称呼,可在原句里“名”是名声,“称”是传播、称赞的意思。缺乏历史观念,对文中有特殊意味的地方就可能视而不见,或者理解错误。典型的例子有《鸿门宴》中对座次的记述。没有历史观念的人可能一带而过,甚至会觉得司马迁嗦。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这些记述绝不是多余的,而是具体地表现出了项羽的骄横和***治上的幼稚,也可以看出刘邦的隐忍之功。

古人的思想与今人有一定的差异,古文中的词语有的也与现代汉语迥然有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以古人的思想标准和行为习惯去理解古人”,“以词语的现代用法去翻译古文”。要充分重视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切忌以今律古,望文生义。

(二)考查的重难点

考查的重难点是文章的中心句、文眼句、精彩句,以及理解有难度的和含有某种语法现象的句子。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文言文翻译为两个句子:“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第一句关键点在“穷困”上,涉及省略内容和古今异义;第二句的关键点在“多”和“知人”,二者都是古今异义。

可见,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要点主要在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一个句子“其李将***之谓也”涉及了固定结构“其……之谓也”的考查。只有熟悉考查的重难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才能做到有针对性。

(三)得分点把握技巧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我们要掌握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所谓关键实词,即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如“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汉书・公孙弘传》)”关键词是:“会议”、“端”、“面折庭争”。译文: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事,总是先开头陈述这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愿当面驳斥和朝廷争论。由此可见,抓住了关键词,准确翻译全句就不成问题。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在文言文翻译中,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力求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六、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众所周知,文言文翻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学生即使牢固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若平时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仍然无法完全读懂文章的内容。所以在熟练掌握翻译方法诸事项后,还应抓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积累得扎实完备,翻译自然就能解决。

文言文的翻译,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其中以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还有句读、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小知识点,而熟知这些知识,是准确翻译文言文的必要条件。因此须梳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且要吃透课本,从而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文言文翻译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可以达成。学习文言文的第一要素就是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重要篇章烂熟于心,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包含在其中。其次是转化能力,也就是迁移能力。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翻译难度虽有增加,但只要了解文言文特点,积累基础知识,掌握翻译的方法和规律,加强训练,文言文翻译就轻而易举了。

参考文献:

[1]惟敏.文言文的翻译[J].中学文科,1999年Z1期.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9

关键词:创造性 社会性 文化性 历史性

一.引言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是两种有众多不同点的语言和文化的碰撞,要恰到好处地实现信息传播和交际,有极大的难度,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再创造。本文试***浅析在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中翻译的创造性不是孤立的,它与翻译的其他特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是紧密相连的,只有综合翻译的所有特性才能更好的完成翻译过程,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翻译创造性之理论依据

2.1 翻译的创造性

翻译的创造性,也就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多种表达方法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去再现原作的内容及风格、神态和意境。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者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包惠南,包昂,2004:9-13)

2.2 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在西方,翻译通常被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是语际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言转换或文化传递的条件下,译者根据翻译的目的,超脱语言的制约,突破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实现对原文的高度忠实的一种翻译策略(张德鑫,1999)。

三.汉语文化词语英译

3.1社会性因素视角下的翻译创造性体现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思想、语言、行为无不深深打上其所处社会、时代的烙印,翻译家也不例外。翻译的过程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在原语与译语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语言产生影响的一些社会因素。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不能脱离社会因素孤立地进行语言转换。

3.1.1 教育程度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译者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文本也会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译者翻译时往往句子结构简单,句式变换不多,用词比较单一且重复使用,也没有创造性。相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译者用词规范,词汇量丰富,句式结构繁简运用得当,译文会给人以跌宕起伏的感觉。例如,在翻译中国《红楼梦》时,原著是文言文,若译者受教育程度不高,就不能充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甚至有些内容看不懂,会对汉译英造成很大的困难。

3.1.2 不同场合对翻译的影响

无论口译还是笔译,在文学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场合,翻译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机应变。译者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顺利进行,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文体以适应讲话的场合和对象。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演讲时使用的语体色彩,和他在家里与亲人交流时使用的语体色彩明显不同。此时,译者在翻译时就需要分清场合,就职演讲时使用书面语,而与家人交流时使用口语,显而易见,进行翻译时应区别对待,进行恰当的翻译。

3.2 文化视角下的创造性思考

文化的差异为翻译制造障碍,在实际的文化词语翻译过程中,只有发现差异并正视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避其锋、投其好,才能超越差异。

3.2.1 词汇的不对应性

词汇的不对应性是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句或对应词汇。汉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英语里找不到确定对应词来表达。由于英语语言、英语词汇或英语文化中根本没有这类可对应或对等的词汇,如果我们要将这些词汇翻译成英语,只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将“阴”译为yin、“阳”译为yang,这些词在英语中只好写成汉语拼音,再加上注释,此外别无他法。(张培基,2006:20-22)

3.2.2 词义的矛盾性

翻译的矛盾性是指,不同语言中的同义词,其表层指称意义相同,但词义深层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或相反。这类词语数量不是很多,但在翻译实践中同样要给予重视。如从字面理解,汉语中“个人主义”的英语对应词应该是individualism,可实际上,这两个词的含义却有很大反差。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理解这个词,是“主张个人正直和经济上的***,强调个人主动性。”从此角度理解,它可以被视为汉语“拼搏进取”的同义词,具有积极的褒义性。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理解“个人主义”,则是指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甚至是无原则、无组织、无纪律的信奉个人主义至上,贬义性非常强烈。

3.3 历史性视角下的翻译创造性思考

3.3.1 文本阐释的历史性

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过程必定会受其“先有”、“先见”和“现设”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翻译过程。李雯野翻译《简・爱》时,中国正经历着新文化运动,人们急需引进新的思想和新的风气,更迫切地找寻人类的平等,妇女的***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李先生更多从***治的角度来阐释原文。在《译序》中,李先生称简・爱为“反叛的要求***的近代女性”(加达默尔,2004)。译文语言也激进,具有明显的阶级斗争色彩。黄源深译本完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人们渴望和平稳定的***治环境,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黄先生翻译《简・爱》则更多着眼于艺术阐释,再现原作的艺术风格。

3.3.2 翻译策略选择的历史性

不同时代的译者具有不同的翻译思想,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表现为翻译策略选择的历史性。李先生翻译《简・爱》时,正处于我国翻译在第三次翻译高潮西学翻译之后的转折期,鲁迅、郭沫若等人的翻译思想深深影响着这个阶段的翻译实践活动。李先生深受鲁迅的影响,为忠实原文借鉴异国语言,译文风格主要采用了欧化汉语的语言特点和直译的翻译手法。黄先生认为,翻译要“谋求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的统一”,即:译者“既要表达原作风格,又要具有自己独特风格”(黄源深,1992)。黄先生采用了比较灵活的意译的翻译策略,以期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翻译的创造性并不是没有根据和限度的乱译。译者在创造的同时应受到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与原语语言文化规范的双重制约。译者必须在另种规范所能容忍的限度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与宏观语境的协调,真正做到随心所欲不逾规,使语文信息在不同语言文化世界得到再创造,实现应有的文学、文化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范例中,证明在翻译实践中,译本是对原文的再创造,并且这种创造性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翻译的其他特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是紧密相连的,综合翻译的所有特性,翻译过程才能更好的被完成,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9-13.

[2]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 洪汉鼎译. 真理与方法.[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4.

[3] 黄源深. 时代呼唤具有独特风格的翻译家[J]. 中国翻译.1999(2).

[4] 张德鑫.数里乾坤[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高中文言文翻译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 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1.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具有翻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翻译技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翻译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国外各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或更有效地向世界推介我国各领域的最新成就。然而,尽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于2007年1月和6月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了配套改革,改革中听力和阅读能力测试各占总分的35%,写作占15%,句子翻译仅占5%,而且翻译试题是选考题。新的《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映出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边缘化地位。现在之所以要加大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检讨以往我们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说、写、译等应用能力重视不够的做法。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翻译教学是全面完成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所必须的。翻译教学在大学公外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技能现状、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原则目标及定位和实施,提出正确认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辩证地看待各个教学流派。阐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以及适当的大学英语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及业务水平方面的提高和改善,并在大学英语翻译测试手段上提出一些建议。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原则目标、定位和实施

关于本、专科的翻译教学,近些年有了广泛的讨论。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提出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区分。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Jean Delisle)最早提出大学翻译课程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方法,没有自身的目的,也就是教学翻译。在中国,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穆雷,1999:109-121)一书中按照目的将翻译教学分成三类。清华大学的罗选民教授则将翻译教学分为两类:教学若针对非外语类学生称为大学翻译教学,如对象是外语专业或翻译专业时就被称为专业翻译教学。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从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翻译教学不以培养专业的翻译人员为目的,而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规定,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并强调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技能。因此,如何提高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些翻译任务。而外语学习成功与否,其标准不在于一个人记住了多少外语单词、语法结构和句型结构,而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以外语为工具进行跨文化交际。在翻译这一间接交际的过程中,主要是接受和发送能力,即书面或口头的理解和表达。翻译教学可以巩固和加强学生英语的基本功,可以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提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最终落脚点主要是英译汉或汉译英,尤其对于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在工作中用到英语时借助母语思维也确为一种客观存在,真正能用英语思维的人很少,因此翻译是使用最广泛的语用手段。

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技能现状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英语资料的能力,并能在将来工作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简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但长久以来,翻译一直是大学公外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只注重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而把翻译技巧及能力看作是可学可不学的一个选项,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3.1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方面。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始终缺乏专门的英汉互译教材,对“译”的技巧的处理和练习完全局限于课后的翻译练习。所配置的翻译练习也基本上只是对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的句子英汉翻译或汉英翻译,翻译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只被作为巩固课文中所学语言知识的手段。另外,由于英语课程课堂时间短,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讲授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等,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条理不清、词不达意、篇章结构零散等诸多问题。翻译教材的匮乏――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配的翻译练习,多侧重于对语法的巩固,而针对专业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和训练的教材却极其匮乏。教师所能找到的教材,多为英语专业的教材,其内容庞杂,没有专业针对性,不便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3.2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业务水平方面。

许多高校由于近年不断扩招,公外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课时任务加重,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补充专业知识,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部分公外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翻译理论素养不能满足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需要。这就导致大多数教师对翻译的处理仅仅局限于对照参考译文照本宣科或稍作发挥,在教学中一笔带过,不能评析也不能进行及时的总结,从而形成翻译教学可有可无的局面。

教师教学理念的误区――近年来,由于国外各种教学流派的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种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特别是随着在当今占主流地位的交际教学法的出现,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被当作只讲语法,机械翻译的过时方法而遭到完全地否定和摒弃。同时,交际法所倡导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被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成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在单语教学的范围内进行。因此,教师们为了创造出理想的英语交际环境,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纯英语教学和英语操练,排斥母语和翻译训练,使得翻译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被遗忘的角落。

3.3翻译测试手段。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双方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但是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翻译测试只是选考题,分值仅占5%;翻译命题方式单一,通常都是单句翻译,无法系统考查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这就致使翻译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教师和学生对翻译还是不太重视。

3.4学生的英语和汉语基础较差,翻译能力欠缺。

学生英语基本功不扎实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有限,只是死记硬背单词的意思、拼写,词义识记模糊,理解不透侧,词义掌握片面、单一。而汉语基础欠缺表现为:翻译时,即使理解了英文原文,却找不到准确的汉语表达,只好生搬硬套、硬译或死译。另一方面,学生理解原文时,由于没有娴熟地掌握汉语和英语,不能灵活地运用两种语言,更不懂得英汉互译的技巧,造成译文的不通顺,不符合英语和汉语的习惯。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Text A中的一句话:Racing through daytime meals is part of the pace of life in this country.很多学生根据race是“比赛,赛跑”的意思,把这句话译成:比赛吃饭是这个国家生活节奏的一部分。正确的应为:白天人人都急急忙忙地吃饭则部分地体现了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在批改学生翻译练习时,我也发现几类中国学生非常典型的表达错误。如:很少有人意识到他的发现的重要性。误:There are little people realized his discovery’s significance.剖析:学生经常把“有”译为“therebe”,从而造成一个句子中出现be+did的结构。正:Few people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discovery.

3.5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僵化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老师和学生只追求高分数,不重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长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四、六级考试的需要,教学内容常常是围绕着应试重点讲解词汇,进行阅读、听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化训练。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四、六级考试中不进行翻译测试,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长期受冷落。还有大学扩招***策的实施,一大批双语基础知识差、语言能力低下的学生被录取进校,加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翻译教学的正常开展。

4.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翻译教学

4.1将听、说、读、写、译诸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综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并全方位地予以发展和提高。

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拉度曾经说过,翻译能力是一门专门技巧,外语能说会写的人不一定能译,译的能力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上,我们应立足教材,深入发掘文章内容,通过讲解文章和难句,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作为教师,要解决学生翻译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提高其翻译能力,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要求和相应对策。

(1)翻译是一项实践活动,翻译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

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四项语言技能,它们是进行翻译活动的前提,但不是说具备了这四项能力,借助一本字典就一定能胜任翻译,就能提高翻译的水平。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听、说、读、写,还要重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翻译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

(2)教材是教学大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教材的选用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英语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翻译理论和实践水平,完善教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在授课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根据翻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应适当减少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腾出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如:让学生对课文的部分精彩段落进行“回译”,然后再进行点评、讨论。这样做,既检验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促进了知识点的学习,又达到了增强翻译意识、提高翻译技能的目的。

(3)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翻译教学自身的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讲翻译时做到精讲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多进行翻译实践。在教学中,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翻译教学的多容量、多信息、多趣味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用CAI进行翻译教学,可以使翻译教学内容情景化,动感而逼真的画面能极大地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如:在翻译教学中,可以把贴近学生生活的翻译材料以幻灯片、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配上适当的音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要注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翻译教学与课文教学、翻译练习和四级考试等相结合。

课文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将翻译教学融入课文教学之中是进行翻译训练的有效途径。在讲解英语课文时,遇到下列情形都可穿插适当的翻译练习:对文中的一些长句、难句先让学生翻译,然后对典型的翻译错误进行修正、对比讲评,同时告知学生相应的翻译技巧。而对于一些重要的目的语词组和结构可准备适量的汉译英练习给学生训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4.2注意了解英汉语言本身的差异,加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传授。

对于作为成人学习外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已掌握了相当水平的母语文化知识,在进行翻译这一双语转码行为中,母语在对源语的理解和用源语表达两个方面均存在着强烈的“迁移”现象。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正迁移”的实现。“迁移”指的是学习者所学过的旧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起促使作用即为“正迁移”,反之为“负迁移”(邵瑞珍,1991)。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宏观结构的对比可以成功地减少乃至消除负迁移,增加和完善正迁移。英语汉语属于不同语言体系,语言现象错综复杂,但双向翻译仍有规律可循,汉语语法呈隐性,重意合,句子呈线状结构;英语语法呈显性,重形合,句子呈枝状结构,英汉在状语的位置,名次和代词出现的频度及表态的先后都有所不同,这些对于成功的翻译有重要影响,因而掌握他们的特点十分重要。下面举几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英语汉语语言对比,以及一些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例子。

(1)句子结构、语序上的差异。

英汉句子中主、谓、宾的词序基本上一致。但同汉语相比,英语词序倒置现象较多。如: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 it is!(多么漂亮的建筑啊!)。

同时,英汉语言中的定语位置也不同,汉语的定语直接位于名次前,而英语的定语位置比较灵活,可前可后,并且汉语多用短句而英语多用长句,这种结构特点要求我们在将英语译成汉语时应采用分句译法,即将英文句子结构作较大的调整,将英语长句译成相对多的汉语短句。

(2)用词上的差异。

汉语多用动词、动宾结构、连动式、兼语式等,而英语则只用一个谓语动词,且多用名词。因此,英汉翻译时要进行词类转译,即将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译为汉语的动词。比如:The sight and sound of the jet plane filled with special longing.(看见一架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飞机声,令我特别神往。)。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指导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这些差别,对于防止汉化英语或欧化汉语,提高表达水平都十分关键。

4.3注重对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导入,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修养。

文化知识的导入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不可译性大多源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性,从某个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王佐良(1984)先生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他(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作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的主要差异,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标准即“忠实和通顺”。文化差异是我国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一大障碍,只有深刻理解两种文化(如地域、习俗、历史和宗教等)之间的差异,才能使译文不仅在语言意义上等值,而且在文化意义上贴切、对等,否则就会出现把“街道妇女”译为“street woman”,“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这样的笑话。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一些词语的象征、联想意义的不同。因为在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中,人们对同一种东西的联想意义或在两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不尽相同的。如:dragon一词在中西方的意义截然不同。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英汉句式的表达习惯的不同。如:英语多用长句、多用被动语态、多用无灵主语等特点。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才能译出地道的译文。另外,在提高学生英语词汇、语法、语篇知识等语言能力的同时,应重视其母语――汉语水平的提高,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使其熟悉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差异,以促进英汉翻译水平的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各高校应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英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和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也有益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4.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译促学,也即通过翻译加强英语各方面的学习。

就目前来说,翻译是中国人学习英语不可或缺的一步。例如王若平(潘章仙,2002)就曾经在《钻研新概念英语啃课文》一书中的《致同学》一文中提到“翻译是非英语专业的同学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捷径”。因此,将翻译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如果说在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input of the language),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output of the language)的话,那么“译(包括口译)就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在英语学习时,可以通过翻译学习英语单词、英语句型、英语语篇、英语语法和西方文化等。因此学习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在“用中学”的过程。随着学生对翻译常识的了解和常用翻译技能的掌握,学生会产生越来越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会反过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维持他们长久的学习热情。此外,由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翻译能力的发展也会带动其他各种技能的发展。

5.改革翻译测试手段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双方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但是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翻译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翻译测试只是选考题,分值仅占5%;翻译命题方式单一,通常都是单句翻译,无法系统考查学生的翻译理论、知识水平和技巧运用能力。这就致使翻译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教师和学生对翻译还是不太重视。

接下来看看PET考试的翻译题。此题共包括两部分。其一,试卷提供了原文和四种译文供选择。此部分形式上是翻译,但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原文,并没有涉及太多的翻译技巧。其二,考卷要求考生运用某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将一个较短段落的中文翻译成基本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汉语。而这一部分既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又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翻译技巧的能力。根据《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五项基本技能,而翻译是其中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正确翻译一般语句,符合汉语习惯;正确掌握被动句式的译法;正确倍数的译法;正确掌握定语从句的译法;正确掌握长句的译法。”

以上可见,翻译测试在一些大学英语的考试中非常重要但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语言测试中,听力和阅读测试的是学生获取最大信息量的能力,而翻译不仅测试学生的理解力,同时还测试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检测学生对目的语结构和词语的使用的准确率。因此翻译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佳题型。

因此,笔者建议在四、六级等部级的考试中加强翻译考核的力度。通过测试的导向作用,达到既能促进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又能提高他们翻译水平的目的。

而在课堂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一定要将翻译教学和翻译练习以及四、六级考试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英汉翻译练习当作是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做,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并且进行翻译技巧上的指导。同样,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适当选用四、六级考试的材料,也可结合四、六级考试中汉英翻译的要求进行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既为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满足学生当前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Nida,En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黄子东.翻译能力和翻译教学.上海:上海科技翻译,199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中文言文翻译10篇

学习

社戏导学案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社戏导学案10篇,内容包括社戏导学案教案及答案,社戏导学案及答案部编。【中***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3-01社会退缩幼儿是指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中或同伴情境下通常表现出独自游戏或独处

学习

长沙休闲农业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长沙休闲农业10篇,内容包括长沙休闲农业怎么申报,长沙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历程。湖南省的休闲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2年全省休闲农业实现经营收入120亿元,共接待游客1亿多人次。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沙市更是率先发展,形成以休闲垂

学习

金融管理本科论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管理本科论文,内容包括金融管理本科论文题目推荐大全,金融管理专业论文答辩。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16-021研究的意义管理学作为工业***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了与时俱进的长足发展,工业***催

学习

新红楼梦薛宝琴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新红楼梦薛宝琴10篇,内容包括新红楼梦薛宝琴扮演者,红楼梦薛宝琴在哪一章。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中,薛宝钗的妹妹薛宝琴展示了她的十首怀古绝句,书中写到:“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

学习

实验室汇报材料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室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实验室工作汇报模板,实验室工作汇报总结范文。2.1固定资产模块:包括申请管理、运行状态、验收、入库、出库管理,建档以及报废管理;报表包含新增仪器设备、分类仪器设备、分科室仪器设备、报废调拨仪

学习

生活伴侣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伴侣10篇,内容包括生活伴侣电视剧,生活伴侣与夫妻的区别。3年后,我告别了***旅生涯,带着收藏的一本《人生与伴侣》创刊号,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湖北。在武汉工作3年,我每年都自费订阅《人生与伴侣》,因为我的人生航道上永远

学习

安全月板报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月板报10篇,内容包括安全活动月板报,安全月板报标语。组长:____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副组长:____成员:____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由县消防大队教导员熊小春兼任办公室主任,并成立二个县城片区工作小组,人员

学习

签名句子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签名句子10篇,内容包括签名句子摘抄大全,签名精辟句子。3、我的心如果它能为你带来快乐我情愿。4、儿时玩伴摘青梅,如今沧海陌路人。5、我如空桑,至死相爱不相守。6、将自己同希望烧。7、我爱着什么也不说。8、叹隙中驹、石中

学习

管理工作方案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管理工作思路及解决方案,管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和《省乡镇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精神,努力整合全镇档案资源,在镇机关建立

学习

感恩祝福短信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祝福短信10篇,内容包括感恩短信祝福语,感恩祝福短信最温馨的话。3)你我两地相隔,思念和期待铸就了等待,在等待的日子里,我要对你说,谢谢你的爱,我要用我的全部感情来报答你,时间能证明一切。4)二十多年前,你们叫我核桃皮,我却立

学习

教师赞歌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赞歌10篇,内容包括教师赞歌诗句,教师的赞歌美篇。当我们有进步时,您就露出了一丝笑容,当我们成绩下滑时,您就着急,牺牲了自己宝贵的时间来为我们讲题;当我们生病时,您就急得团团转,像慈母般照顾我们,有时,我们真想教您一声母亲!千

学习

我的乐园四年级下册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乐园四年级下册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我的乐园四年级下册40个字。“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一个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同时重视培

学习

同居故事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同居故事10篇,内容包括同居小故事文案,穿越时空的同居故事。名人故居具有多重文化元素,既展示着名人生活民俗层面的含义,又因其名人身份体现出独特的***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或者社会影响力。学术界对此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进

学习

vb程序设计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vb程序设计论文,内容包括vb程序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关于vb程序的论文。二、教学方法探讨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

学习

高中复读条件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复读条件10篇,内容包括高中复读必备清单,高中没考上想复读有什么条件限制。----MicrosoftExcel软件具有十分强大的制表、表格计算等功能,是普通人员常用的制表工具。可以通过其内嵌的VBA语言可以控制MicrosoftExcel的整

学习

怎样提高高中语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提高高中语文10篇,内容包括怎么提高高中语文分数,高中语文怎样提高到100以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恐怕已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兴

学习

作文高中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高中10篇,内容包括小升初必背十篇作文,高中优秀的十篇作文300字。傍晚,我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脸一凉,抬头一望,无数颗米粒大小的雪纷纷落下,有的打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日交响曲;有的打在树枝上,调皮地翻了个跟头;有的落

学习

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7篇,关于高中班主任工作总结七篇。1、班会早会对学生进行成绩和程度的分析,(转载来自)正确看待自己所处在的学习上的位置,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

学习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1.但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

学习

文言文教学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文言文教学,内容包括文言文讲解合集,李华语文教学文言文合集。新课标中关于古诗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

学习

高中地理课件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地理课件10篇,内容包括高中地理课件ppt全部免费版,高中地理课件word文档。1.明确课题,吃透教材,确定课件框架教师需要先将教材与教参等研究一遍,了解重难点,从而把握好所做课件的方向。毕竟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包括天文

学习

高中生作文大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生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高中生作文范文100篇,高中生作文题目大全。陈妍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师范附中《黑色寂寞》奇良江西省九江市瑞昌一中《爱你,如生命》吴华超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天黑黑》朱紫嫣青海省大通县第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