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的诗意10篇

赠汪伦的诗意篇1

目录[隐藏 ]

1 诗词正文

2 诗词翻译

3 故事传说

4 作者介绍

5 写作背景

6 诗词赏析

7 诗词鉴赏

8 相关词条

9 参考资料

《赠汪伦》 - 诗词正文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 诗词翻译

《赠汪伦》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将欲行:刚刚要走。

3、忽闻:忽然听到。

6.不及:比不上。

译文: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 - 故事传说

《赠汪伦》

据传,桃花潭西岸的万村有一豪士名万巨,学问渊博,以德著名,时年与李白同考进士,两人相交甚欢,互相敬慕,结为至友。万巨考取进士后,感慨官场黑暗,不愿在朝为官,遂隐居家乡桃花潭,教书育人,留恋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耕读生活。唐天宝14年(公元755年),李白因官场失意而辞官后,决定寻访万巨。李白从太平湖直游而下,途经歙县,歙县县令为泾川桃花潭汪伦之兄凤思。汪伦世居桃花潭,对李白诗风人品极为仰慕,生平最大心愿便是与李白对酒吟诗。凤思便告知李白行踪,汪伦修书一封盛邀李白来泾川游玩。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此信,兴致大增。

于是天宝14年秋,李白来到泾川桃花潭。汪伦喜出望外,当即热情款待。李白对酒吟诗一首《访巨公吟》:“汪伦说话甚奢华,命子提壶问酒赊。七里哪寻八里店?孤村唯有一桃花。漫行陌下崎岖路,遥望扶风豪士家。曾到街道无酒卖,万村渡口实堪嗟!”汪伦闻后,面带歉意回答道:“桃花者,潭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也,非万家酒店。”李白听罢,反倒笑了起来,丝毫不见责怪之意,并说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快事!”然后二人相视开怀大笑,举杯畅饮。两人愉快相处数日后,李白告辞,汪伦特意相赠名马八匹,锦罗十段。汪伦与村民们一路相送。来到桃花潭古岸,在即将登舟而去之时,李白为感激汪伦深情厚谊,特作《赠汪伦》一诗。后人为纪念李白来桃花潭,在送行李白的地方建造了“踏歌岸阁”,在桃花潭西岸建造了“怀仙阁”。《赠汪伦》一诗,便亦广为传诵。历代名流、学者随后纷至沓来,游览名胜,寻访诗仙踪迹。

《赠汪伦》 - 作者介绍

《赠汪伦》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得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可谓“呕心沥血”。从成就来看,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如“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赠汪伦》 - 写作背景

《赠汪伦》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赠汪伦》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赠汪伦》 - 诗词赏析

《赠汪伦》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 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赠汪伦》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赠汪伦》 - 诗词鉴赏

(一)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二)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宛敏灏 宛新彬)

李白乘舟桃花潭,千古悠悠汪伦情——泾县桃花潭

桃花潭景区,位于青弋江上游的泾县陈村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 - 相关词条

《苏幕遮》《石灰吟》《逢入京使》《塞下曲》《梦游天姥吟留别》

《舟中读元九诗》《观书有感》《沉醉东风·渔夫》《青玉案》《长恨歌》

《次北固山下》《咏梅》《归园田居》《子夜吴歌》《水龙吟》

《春望》《南乡子》《少年行》《静夜思》《踏沙行》

赠汪伦的诗意篇2

5月18日,我们学古诗《赠汪伦》。

潘阳在桌子下面玩纸片。每张纸片上写着“不打人”三个字。冯老师发现了,很生气,问:“要不要我来吟一首诗?”同学们都说:“要。”

冯老师想了一下,就高声说了起来:“大家请听我做的诗:老师在讲《赠汪伦》,我在下面丢了魂。古诗意思听不进,专心写着‘不打人’。”我们全班同学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冯老师真是天才作家!”

我想:既然今天学《赠汪伦》,冯老师做的诗主要是用来批评潘阳,干脆把这首诗题名叫《赠潘阳》吧。想完,我就把我的意见和冯老师说了一下。冯老师立即采用了。

赠汪伦的诗意篇3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三、课末“增趣”

赠汪伦的诗意篇4

摘要:语文教材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品味其中。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法;教学尝试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与一般阅读文章教学相比较,又有其特殊性。古诗词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它产生的年代久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学生要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要有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和创新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了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采取“引趣”之法,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同类融合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的是王勃以诗送友人,流淌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意;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有高适的《别董大》是以话相送,倾诉的是让朋友充满信心踏上前途。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在教《渔歌子》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别具匠心地设计这样一个课外延伸:自学《题秋江独钓***》。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自主感悟、合作学习,进一步掌握诗的规律、特点,实现“教为了不教”、“语文课本只是一个范本”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比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渔歌子》的理解、感悟,可谓一举两得,实现了文本与超文本的有机融合。

三、品读诗句

古诗词“情趣”与“理趣”的兼容性,为我们打破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

我们努力让孩子们能在趣味中品读古诗,乐于背诵古诗,力争让古诗文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尘不染、明净清幽的山间松林,配以淙淙有声的清泉、欢快活泼的少女,使原本清新宁静的山村又洋溢出和平安乐的气氛。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如此妙趣横生的绝美画面,这怎不令人心驰神往呢?灵气还是一种洋溢着东方智慧才情的理趣。我国的古诗词,不像欧式诗歌那样,具有一种充满睿智的纯粹哲理意味,具有一种深度的纯认知意义,具有一种缜密强悍的逻辑张力。它呈现的是与东方智慧的主观、直觉、神韵、灵性相比照的一番境界:客观、思辨、规律、逻辑。它习惯于采用较轻松的笔调,把智慧哲理举重若轻地附着在、融化在感情充沛的诗歌形象之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有情水也有意,物也陶陶人也融融,从而构建出一种至美至纯的世界。“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我”,“我”看山“不厌”,或许山看“我”也“不厌”吧!字里行间渗透的是庄子的哲学奥妙,实现了一种艺术化的“天人合一”。

四、推敲语言

改写古诗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思维训练的好方法。改写形式很多,其目的各不相同。现略举一二:一是换一字,细推敲。如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换成另一个字;把“僧敲月下门”的“敲”换成另一个字;把“飞流直下三千尺”改成“飞流直下三百尺”等,让学生改一改,细推敲,议一议,好不好?二是添减字,相比较。如学了《赠汪伦》一诗,要求学生把每行诗去掉两个字,让学生讨论这样改行不行?改了以后跟原诗有什么不一样?结果改成了“李白将欲行,忽闻踏歌声。潭水深千尺,不及送我情。”通过一次次地改写比较,学生更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课堂学乐融融充满生机。

所谓“教无定法”,但只要教师能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诗境,领略作者遇境吟诗的无穷魅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都能焕发出精神活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五、借助想象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赠汪伦的诗意篇5

李白是一名非常着名的诗人,人们都把他叫作诗仙。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一喝酒,就诗兴大发,可以写出一首首好诗。

一天,李白来到汪伦的家乡—安徽泾县。因为汪伦早已得知他的大名,听说李白要来,就非常高兴。等李白一到,就急急忙忙的将他请进自己的家里,用美酒和美食款待他。

因为李白已在汪伦家住了好久,已经和汪伦成了时时不离的好兄弟。

一天,李白对汪伦说:“我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我要走了,再见。”说完,就起身走了,但是,他刚刚上船,还没有来得及走的时候,忽然,他听见远处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仔细一看,原来是兄弟汪伦,特意为他赶来送行的,于是,李白对船夫说:“先别开船呢,我要对我的兄弟汪伦说几句话。”于是,李白下了船与兄弟汪伦紧紧握住双手说:“汪伦兄弟,天下没有不别之事,下一次,我还会来看你的。”汪伦说:“这桃花潭里的水很深,你可要小心那。”李白取下纸和笔写了一首名叫赠汪伦的一首诗送给他又说:“咱们的友情比这桃花潭里的水还深。”说完,李白就拾起纸笔上了船走了,汪伦站在河岸边静静地看着李白远远离去的身影。

涿州市西丁小学二年级:郝仕钊

赠汪伦的诗意篇6

切入点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如果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导入,那就能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前,曾设想了好几个导入方法,但都因为没有一点新意,而被逐一否定了。后来经查阅资料,发现了一个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故事——汪伦和李白如何会成为好朋友的?就从这段佳话入手,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生:想!

师:据说在唐代,有一个叫汪伦的安徽人。他很有才华,不喜欢做官,但对李白的诗却十分喜爱。有一天,他得知李白要来安徽,特别想请李白到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妙计,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讲到这里,我戛然而止,抛出一题: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爱旅游、爱饮酒的李白,看到“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你会怎么想?

生:我一定会和好朋友一起天天饮酒做诗。

生:我一定会一边赏花,一边饮酒,乐不思蜀。

师:那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出示以下内容)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来到后,李白方知“上当受骗”:原来“十里桃花”是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是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但李白被汪伦的一片诚心感动了,最终成了好朋友。分别时,李白被汪伦的一番深情厚谊感动,情不自禁地作诗一首,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这个故事的引入,不光巧妙地导入了诗题,而且还拓展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切入点二:抓住异同、展开教学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我选的教学内容是李白诗两首——《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一开始的教案设计中,我选择了教一首,自学一首的模式。但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这样设计,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我调整了教学思路,我重点抓住了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展开教学。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涨,努力寻找着这两首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于是,作者相同,题材相同,表达的情感相同;表达方式不同,送别的地点不同……学生的头脑被这看似简单,其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了。于是,一束束思维的火花喷薄而出,学生一次次深层次的有效思维得以呈现。最后,我是这样小结: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相信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你们定能找出这两首古诗更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其实也是在告诉学生“温故而知新”、“终身学习”的道理。

同样的教学内容,因设计的巧妙而激活了课堂;同样的课堂,因我们的匠心独运而精彩纷呈。

切入点三:关注体验、领悟诗情

为什么今天的语文教学特别关注体验?因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在教学中的验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李白送别好朋友孟浩然那份依依惜别的感情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我问:你遇到或见到过哪些类似的送别场面?那时,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地说。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了诗人的那份情感。此时此刻,诗人的情、学生的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教材与学生的最佳整合。

赠汪伦的诗意篇7

关键词:诗歌;学习;教学目的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一种体裁,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与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诗歌呢?

1.开课“引趣”

古诗教学开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2.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春夜喜雨》的内容拍摄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3.课末“续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课末“续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4.课外“增趣”

亦有一些诗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比如《咏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写诗。兴趣是学习中最大的动力,人一旦产生兴趣就会记忆深刻、思维敏捷、学习主动。如果把兴趣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会对语文诗歌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改变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赠汪伦的诗意篇8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再如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根据它抒情性较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改编原诗,使之成为抒情性较强的记叙文。

赠汪伦的诗意篇9

关键词:诗歌;意境美;诗眼;想象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87-01

语文课程标准更新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强调文言知识的掌握,明确诗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形象和语言的生动优美,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介绍作者当时生活的环境的目的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然后通过阅读结合当时作者的心境去想象、感悟。二是要联系实际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要运用直观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片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启发学生思索和联想这样的场景:“大雪漫天飞舞,北风呼啸,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再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分批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二、指导古诗学法,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古诗词时,不必急于强迫学生知道作者,理解学习诗意,应先让学生充分朗读、背诵。“熟读了,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通过朗读,学生对诗词会有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时候就要讲解字句的意思了。要理解古诗的意思,是不可以就它的字面意思、诗表顺序去直译,要不然,诗歌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我们要教会学生整体去感知诗歌,也只有这样,诗意才能显现出作者的心境。同时,教师要创造一个充分的自学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的、互动的空间内,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创造性的、主动性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自学加之教师的知道对诗歌的情境理解的更加透彻。例如王维《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里的“空”指导学生理解空寂、幽静的感觉,诗人所觉得的“空”,是因为“不见人”。当然,“不见人”并不是因为没有人,而是由于山林深处密,看不见人影,只能听见人得说话声。但闻是只能听到的意思,表明除了人语响便顿时给空山增添了生气,同时也更加反衬了空山的幽静。自主的感悟诗意,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诗境,感受诗情。

三、抓住诗眼,把握基调,入境、入情、入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指古诗中最为准确、生动、传神的字、词、句。它最能体现古人炼字的功夫。古诗词往往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教学时要重视抓住古诗诗眼。它可以是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如《赠汪伦》主要写友情,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以水之深喻情至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的流露了对汪伦情意的赞美,故“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身与情谊之深巧妙的联系起来。再如《夜宿山寺》中的“危”,《忆江南》中的“好”等。诗眼也可以是诗句中最精炼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创出新意。局部的诗眼,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诗,“低”写出了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视角,非常准确。“近”字让月亮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全句写景,又是字字抒情。

四、激发开展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赠汪伦的诗意篇10

1、谜底:无与伦比。

2、谜解: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用美酒来招待他,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李白写了《赠汪伦》一诗以谢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谜底“无与伦比”中的“论”谬解为“汪伦”,意思是说,谜面“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能与汪伦相比。

(来源:文章屋网 )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赠汪伦的诗意10篇

学习

写六一儿童节的日记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写六一儿童节的日记10篇,内容包括实用六一儿童节日记10篇,一年级六一儿童节日记。4、儿童节快乐,永远童真的你!阿姨准备了适合你吃不伤牙齿的糖,欢迎到时来尝尝。5、这是我给你明天的信息,明天才看!窥视癖呀?!淘气!叫你别看还

学习

员工年中总结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年中总结,内容包括员工年终工作总结集合7篇,员工年终总结7篇。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活动,曾在“红歌晚会”中演出诗朗诵节目。曾获11年10月份业绩突出奖金。曾在《xx之窗》47期刊登了我的文章《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责任》

学习

舍本逐末比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舍本逐末比喻10篇,内容包括舍本逐末比喻句,舍本逐末现在用来比喻什么。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学习

心痛的文章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心痛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伤心痛苦心碎的文章,伤感心痛的文章。在此之前,章燕紫喜欢画美人儿。小时候别的同学画马画虾,她却偏爱仕女***,最喜欢临摹“金陵十二钗”,她笔下的女人,或慵懒、或随性。很多人看过新展后,都惊讶于内容―

学习

差生发言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差生发言稿,内容包括差生发言完整版,怎么写差生发言稿。根据班主任的报告及学校调查结果,学生中存在的纪律焕散问题,主要体现在,1、不重视出勤,上课铃响后仍慢条斯理游荡在校园或教室走廊,随意地迟到早退旷课。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

社区亮点工作汇报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社区亮点工作汇报,内容包括社区工作汇报总结亮点标题,社区亮点工作总结简短。我社区共割*个居民小组,*户,总人口*人,适龄儿童*人,其中留守儿童*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

学习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报表综合分析10篇,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思路及方法,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方法教学ppt。一、四川长虹近3年年报报表分析架构综合财务分析须将相关资料综合、归纳、整理,并进行对比,本文的报表分析包含如下几个部分:公司基本情

学习

偶像爸爸10篇

阅读(11)

让我敬佩的是爸爸竟然敢爬上屋顶,沉着的抓猫,爸爸,你真是我的偶像!五年级:魔鬼哥哥

学习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忆江南白居易古诗10篇,内容包括忆江南唐白居易注音版,忆江南白居易古诗全文全部。作业交上来,完成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全班63人中,有51人掌握《忆江南》词牌的句式要求,而且在词中写景能抓住特点,遗词造句比较优美,有的学生的作业

学习

支部书记对照检查材料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支部书记对照检查材料,内容包括支部书记代表班子作对照检查报告,支部书记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作为一名支部书记,虽然能自觉树立“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能积极

学习

优惠大促销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优惠大促销10篇,内容包括车位促销优惠活动,优惠促销活动方案优秀3篇。商家使用频率最高、投入心思最多的促销手段中,优惠券促销可能算得上其中的一种了。优惠券促销已经成为当前厂商促销最常用、最有用的促销手段之一,这是其

学习

纳兰容若的爱情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纳兰容若的爱情10篇,内容包括纳兰容若一生的爱情故事,纳兰容若一首诗藏爱情典故。长相思(纳兰容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山一程,水一程的漫漫长路,这风一更,雪一更的

学习

自由梦想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自由梦想10篇,内容包括自由梦想bgm,自由梦想是福。下面谈谈我自己吧!我是一个怪癖的人,常常会因为没人了解我而焦虑。那时,我喜欢黑夜,却讨厌黑夜所给我带来的孤独。我,是一根筋的人,有时会讨厌自己。我会为了一件事情不去吃饭甚

学习

公益林科室

阅读(11)

二、整改的主要内容和措施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四明确一承诺”要求,从现在开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抓好对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取得成效(一)、部份***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

学习

赠汪伦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赠汪伦10篇,内容包括赠汪伦经典诗100首,赠汪伦最有名的一句。因为家中有事,我不得不赶回去。这一天,汪伦送我来的桃花潭边。“汪伦兄,请原谅我的离别,待家乡之事解决,我定将常来看你。”我怀着不舍的心情对汪伦说,汪伦虽然不舍,还

学习

泊船瓜洲诗意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泊船瓜洲诗意10篇,内容包括《泊船瓜洲》诗意,泊船瓜洲诗意解释。

学习

游园不值的诗意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游园不值的诗意10篇,内容包括游园不值的诗意绘画,游园不值诗句及诗意。《游园不值》中的“不值”指“不遇”,即想要入园一游却因没有遇见主人而未果。在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这首七言绝句产生之前,在唐代和北宋时期就有不少诗作以

学习

芙蓉楼送辛渐诗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芙蓉楼送辛渐诗意10篇,内容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诗意简洁,芙蓉楼送辛渐诗意。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3、《芙蓉楼送辛渐》赏析:此诗为一首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

学习

诗意,作文的天空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诗意,作文的天空,内容包括广袤的天空作文,诗意天空句子。[摘要]:作文,应该是一个诗意创造的过程。小学作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责任就是让作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课堂。教师应努力发掘并尊重

学习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范文精选

阅读(74)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篇1一、诱发问题,创设情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人们的思维是源于生活,从实际入手,让学生进入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情境,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创设情境导入,导入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

学习

诗意山水魅力宿松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诗意山水魅力宿松,内容包括宿松山水公园最新消息,皖美宿松山水魅力城。在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里,宿松的奇山秀水既哺育了自己一代又一代文豪武杰,又吸引了天下四方不知多少达官墨客。现存53处古文化遗址、墓葬、古建和石刻,珍珠

学习

优美的田园 躬耕的诗意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优美的田园 躬耕的诗意,内容包括躬耕田园的古诗,躬耕田园的古诗词名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要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作者点击】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