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的作文10篇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1

英语作文1: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Mid 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China. It used to be as important as Spring Festival .It is usually celebrated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This festival is to celebrate the harvest and to enjoy the beautiful moon light. To some extent, it is like Thanks Giving day in western countries.

On this day, people usuall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have a nice meal. After that, people always eat delicious moon cakes, and watch the moon. The moon is always very round on that day, and makes people think of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It is a day of pleasure and happiness. Hope you have a wonderful Mid Autumn festival!

英语作文2:The Middle-Autum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People regard mid-autumn festival as the time when family members should get together because the moon will be full on that day. The festival is hel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month in the Chinese calendar. Besides, family members will eat moon-cake together. Children can do interesting things as well. They can carry lanterns that was made into different shapes and play on the street.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把中秋看做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因为那天的月亮是圆的。节日是在阴历8月15的时候。此外,家人会一起吃月饼。孩子们也能做有趣的事情。他们能带着做成各种形状的灯笼去街上玩。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2

Between 1854 and 1856, the British and French troops fighting with Russia. , director of the nightingale, as a nurse in a hospital in the UK with a staff of 38 nurses on the front line, take part in the work of nursing patients. When medical management confusion, poor quality of care, patients mortality rates as high as 42%. In this case, the nightingale was determined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to improve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ward, and strengthen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and nutrition. After six months, the hospital mortality rate dropped to 2.2% of patients. The story spread all over Europe. In London in 1860, she founded the first formal nurse school in the world. Her nurse work monographs, became the basi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nursing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Given the nightinga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and nurse education all over the world, so wa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nursing. Nightingale died in his sleep in 1910,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her birthday is on May 12, as the "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In 1912,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to Florence Nightingale, was born, on May 12, as the 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to encourage the nurse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glorious tradition of the nursing career, with "love, patience, careful, responsible," treat every patient, do a good job in nursing work. Originally called "hospital day", also known as "the nightingale,", known as the "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in China. Nursing work in the day, a strong propaganda, encourage the nurses to learn to heal the wounded and rescue the dying of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countries nursing profession one of the event.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3

1.“洋节日”的盛行

近年来,圣诞节、万圣节等外国节日在中国的流行呈现出越来越普遍的态势,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外国节日的流行正在向低龄化发展,每年圣诞节时,孩子们总是翘首企盼着父母或“圣诞老人”在平安夜将梦想已久的圣诞礼物悄悄地放在圣诞袜中。

2.重拾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却日渐被弱化、被忽视。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对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和健康人格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

幼儿社会性发展指的是幼儿学习他所属的社会中人们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社会群体、集体和个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体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形成社会关系。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去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自我调节、交往技能等。

1.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小班的幼儿也可以通过活动感知节日的美,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一个初步了解。中班幼儿粗浅地了解民俗节日的基本习惯礼仪及规范等,培养社会规则意识。大班幼儿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礼仪,知道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从而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第一,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的意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的意识,我们利用精彩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融人尊老的相关内容,如春节主题中的“我给长辈拜个年”、重阳节的“我为爷爷奶奶做件事”以及中秋节主题中的谈话活动“团团圆圆度中秋”等活动,通过幼儿讲述自己给长辈拜年、长辈对自己关爱和自己如何向长辈表达爱、如何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等,让幼儿在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的基础上,萌发他们尊敬、关心、爱护老人的情感,形成尊敬老人的观念。第二,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行为意识。人的言行举止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而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内涵,为了提高幼儿的整体修养、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我们不仅要在lE常活动教育中注重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还要充分利用节日的教育因素对其进行启发和教导。如在春节主题“拜大年”“我会做客”等系列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向亲朋好友问好,学会礼貌进餐用语,知道在拜年时说吉祥话的意义,懂得在餐桌用餐应文明进餐等文明礼仪。大部分幼儿表示在节日访亲探友时,能做到不在别人家中大声喧哗,取物时,须明求。这就说明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文化已经慢慢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意识,并内化成自觉的行为。第三,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每个传统节日里都存在传统的游戏活动,如端午节时幼儿最感兴趣的是赛龙舟。没有真正的龙舟,可让幼儿模拟赛龙舟,幼儿戴头饰的做船头,其他幼儿做船身和船尾,在长形塑料板上依次紧抱,双脚做浆,全队幼儿步调一致,有节奏地左右晃动,加快速度,齐心协力到达终点,任何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行为,都会影响全队的成员。为了获到最后的胜利,每个幼儿都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协调自己与前后同伴的合作。这对幼儿规则意识、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克服困难的能力,无疑是最好的培养。

3.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

第一,传统节日教育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规则、习得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在制作花灯、月饼、包粽子、剪窗花等活动中,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的幼儿一块制作。在这样的交流经验、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幼儿能学会分享、学习处理好自己和集体、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第二,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的能力。在传统节日活动中,由于环境、游戏的需要,常常需要幼儿一起制作民俗食品、饰物等,例如冬至节福州民俗文化搓(米时)活动、重阳节的自制九九重阳糕,端午节中缠艺术品小粽子等活动。民俗食品制作活动符合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认知特点,且具有很强的兴趣性、游戏性,不仅使原来有难度的社会认知活动借助操作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就没有现代文明。而身为独生子女的现代孩子在家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通过传统节日教育的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策略

利用多媒体动画资料通过***像、动画、声音的有机结合来展示节日文化内涵;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因为自制的PPT课件可以弥补动画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又因具有形象直观、新颖多样、高效集成、易保存、易利用、易修改等特点,适应了民俗节日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节日情感体验,增强其对节日文化的记忆力。如冬至节的《“好吃”的冬至》、有福州地域民俗特色的《搓(米时)节节高》、清明节的《春暖花开话清明》、有美丽传说的《百花盛开花朝节自制PPT无不是我根据节日教育活动需要,将生僻难懂的节日习俗文化、食俗文化的文字资料以***片和自制动画等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向幼儿展现,帮助幼儿直观地、初步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实践操作策略

传统节日活动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与民俗工艺有关,如清明节的放风筝、元宵节的闹花灯、春节的贴窗花等。这些民俗工艺就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教师通过收集相应的传统节日艺术作品资料,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观察、欣赏、感受和动手操作中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民俗氛围,了解传统民俗文化。对于不易于在集体教学中体验的节日活动,我们则以周末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在亲子体验的氛围中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节日的愉悦。如重阳节的登高活动,清明节的祭祀、放风筝、踏青等活动以及中秋节的赏月和团圆饭活动都是在亲子体验活动中进一步让节日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

3.家园互动策略

第一,邀请长辈走进幼儿园参与节日活动。重阳节邀请祖辈(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参与节日活动,通过制作重阳糕、品重阳糕、为爷爷奶奶送礼物(祝福)等活动,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从而l董得孝敬老人、尊重老人,让幼儿逐步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学会关心他人,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继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又如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邀请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参与联欢活动,通过做拗九粥、品拗九粥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拗九节的风俗习惯,体验与祖辈、朋友在一起过节的2014年第23期欢乐心情。第二,发动家长的教育资源,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信息。邀请家长在活动前与幼儿一同收集相关节日的***片数据、声像数据、手工艺品等。请家长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述传统节日的风土人情、礼仪规范、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既可以使幼儿从不同方面了解传统文化,又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与认同。家庭是传统文化自然传承的桥梁,以家园互动为载体开展幼儿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深刻影响幼儿的精神世界。

4.游戏体验策略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将这些游戏作为民俗节日教育的一部分,能提升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也能改变传统节日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了解民俗节日。结合幼儿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选择生活化、趣味性、活动性强的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元宵节组织“欢欢喜喜闹元宵”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制造一派热热闹闹庆元宵的景象。活动中还可以进行师生合作舞龙舞狮歌舞表演、唐装秀、花灯赛、看花灯、做元宵、品元宵、猜灯谜游戏等,一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了浓浓的闹元宵节气氛,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快乐,萌生了对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5.环境熏染策略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4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幼儿园 教育活动 探索

中***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1

前言

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人们对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解,本文就如何通过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在实践教育中探索出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对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解读

我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节气、历法、天文、重大事件以及一些古代先贤有关,这些在一些诸如《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传统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节气有关的祭祀、庆祝的节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等;另一类则是纪念日,例如端午节等。

早在先秦时期一些日子就被当时的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但是当时这些日子的内涵还不够丰富,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日子从最早的迷信禁忌以及原始崇拜逐渐演化到现在的寄托情感、祈求幸福的日子。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神话故事为节日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一些历史先贤的在节日中被赋予了永恒的纪念意义,因此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厚重的历史感[1]。

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节日文化教育可以使人们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我国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更能使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基础。

二、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建议

1.了解本地历史并加以利用

我园处于山东地区,境内曾存有齐、鲁、曹、维等诸国,齐鲁大地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历史造就了这片土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如今的山东更是一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大省。我省的古代先贤更是不胜枚举,有齐国大夫晏婴,***治家、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学生曾子,名医扁鹊、建筑巨匠鲁班、***事家孙斌等,在文学界有蒲松龄、辛弃疾、李清照。众多的文化思想汇聚到一起,在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教学的过程中要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山东曲阜的孔子文化节,该节日正式设立是在1989年,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所以时间定为每年的9月26日到十月十日,现在每年的这个时期都会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大型的歌舞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治家,弘扬东方文化,在世界各地更有许多孔子学院,我园依托孔子文化节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让幼儿回家收集孔子的生平事迹,在每日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中,师生共同诵读《论语》,让幼儿选择一条自己最喜欢的一条,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并对其他的小朋友进行讲解,使幼儿了解孔子的思想,树立更远大的理想抱负。

2.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在幼儿园内创设节日环境

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环境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营造一个浓厚的传统节日气氛,根据具体的节日在园内建立一个合适的节日环境,例如,在春节期间在园内走廊悬挂一些亲子制作的灯笼、布艺鞭炮;在元宵节来临,家长陪同幼儿上街看丰富多彩的正月十五闹元宵活动,将孩子们拍到的精彩镜头来布置教室、走廊;在端午节来临前夕让小朋友自己搜集有关于端午节的挂饰,我园也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香囊和龙灯,营造一个节日的气氛,师生还针对不同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幼儿讲一讲与节日相关的神话传说、民俗习惯等等。通过环境对小朋友产生影响使其对我国传统节日产生兴趣,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印象,从而主动的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2]。

3.开展适合幼儿的节日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节日活动,但是一部分节日活动并不适合在我园开展,所以我们对一些节日活动进行选择,例如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组织中大班的孩子包饺子、汤圆、粽子,让幼儿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节日的气氛,老师趁机向幼儿讲解食物的由来,例如,粽子就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河以后当地人向河里投放粽子,喂食河里的鱼虾,防止其破坏屈原的遗体。由于小班的幼儿不具备自己制作食品的能力,所以将家长们邀请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而对于一些其它节日活动也可以选择性的使用现有条件进行替代,例如,原来在春节的时候都要燃放鞭炮,考虑环保和安全因素,我园购进一些电子鞭炮供孩子们玩耍,幼儿在放鞭炮时老师告诉孩子鞭炮的由来,既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节日的快乐,又不污染环境卫生,还不用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对传统的节日活动进行选择并进行创新,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儿充分体检节日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

4.在日常教育中插入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作品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相对于其他阶段来说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这一课程特点在重要的节日开展主题教学周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文化作品,传统节日主题教学周就可以从中选取适合幼儿的文化作品进行学习,不仅使幼儿学习到了知识,更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例如,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开展了元宵节主题教学周,在元宵节猜灯谜,并选择一些传统的字谜给孩子们猜,不仅使幼儿认识了许多新的汉字,更让幼儿认识到了学习汉字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语文的兴趣,音乐课带领孩子们学习歌谣《卖汤圆》,这首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幼儿的接受习惯,还可以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安安全全元宵节》,提高孩子们的节日安全意识,提醒孩子过节在开心的同时不要忘了注意安全,数学的加减法则可以出下面这样的计算题,例如,盆里原来有十个汤圆,有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三个还剩几个?这样的传统节日主题教学周可以在寓教于乐情况下,使幼儿更好的了解并喜欢上传统节日文化。

结语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对节日文化与校园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其身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5

2005年11月24日,韩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由我国传入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反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在端午节当天派出记者采访,被采访者几乎没人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很多城市,在青年学生中,“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而关于端午节祭祀以及其他的文化内涵都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遭遇的一种尴尬。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年轻人忌谈祭祀,另一方面,民间和***的祭祀活动却从没有间断过;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始“式微”,而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却呈现出甚嚣尘上、喧宾夺主之势。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祭祀的当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祭祀的起源

中国祭祀活动的历史很久远,从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里能找到关于祭祀的相关记载。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的变幻莫测的敬畏和无助,由于当时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认为上有天神,下有地神,所以才有了天神与地神控制的日月星辰、电闪雷鸣、地震洪水等。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敬畏和恐惧,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风调雨顺,祈祷降福免灾。

古代被称之为“五礼”的宾礼、嘉礼、凶礼、***礼、吉礼中,祭祀被称为吉礼,说明祭祀自产生的那天起,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祝愿和福祉的吉祥之事。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的祭祀活动非常丰富。人们相信,宗教祭祀能保证猎物的捕获、季节的正常变化甚至庄稼的丰收。这种基于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动,一旦习以成俗,便成了传统节日的雏形。值得注意的是,在宗教祭祀色彩较浓的中国节日里,往往融合着较多的神话传说,因而显得更丰富多彩和富有人情味。另外祭祀活动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性、群众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每到“清明”、“春节”时,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放下手里的工作,去郊游踏青,去探望亲人,去祭祀祈福,去辞旧迎新。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民族,又都会产生各自所需的祭祀文化。关于祭祀活动也有很多文字记载,如《管子・轻重己》:“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汉王充《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唐柳宗元《监祭使壁记》:“圣人之於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

无论是公祭“人文始祖”黄帝,还是民祭已逝的亲人、祖先;无论是国家祀典,还是民间扫墓,都是郑重地对先人、先祖送上的追念和敬意。这种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年年轮回,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中国传统节日与祭祀

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其中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这些节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产物,与天文、历法、民族思维方式、民间信仰、文化心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蕴涵着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哲学、文艺学等丰富的内涵。节日从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反馈给社会生活,被社会生活所取舍,同时在变异中作为一种文化意识陈陈相因,承袭流传,逐步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传统节日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审美特征,乃至民族精神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挥着融合民族情感、形成文化共识、积淀社会文化、促进商品交换的作用。2005年6月,、中央文明办、***、民***部、文化部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充分运用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对于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传统节日的源起,便不难发现它们大多与原始宗教仪式有关。在原始宗教中,一些重要仪式一旦在时间上被固定下来并形成相当规模,便很容易演化为岁时节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传统节日――元旦、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以及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七月十五的鬼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腊月三十的除夕等,几乎无一不脱胎于原始宗教仪式。在少数民族地区,节日与仪式的关系,表现得更加直露。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藏族的雪顿节,迄今都还依然保存着原始宗教仪式的某些古朴内容。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节日”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的意思,有些甚至就直接写作“祭”,例如端午祭就是例子。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与农业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特别是自然神)崇拜、驱邪禳灾等仪式活动有关,一些学术先驱也试***以此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分类标准。但后来的人们发现,这种思路清晰但又彼此矛盾的分类体系并不具有多少可操作性。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传统节日往往都是集多种文化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事项的复合体,如历史上的春节既有驱邪、祭祖、祈福、迎新的功能,也有联络亲朋、娱乐民生的功能,人们很难将这些多功能文化现象简单地纳入某一节日文化范畴。此外,节日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有所变化。文化功能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是不存在的。例如:历史上的端午节原本是一个典型的驱赶瘟***的仪式,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的驱***仪式很快便演化成为龙舟竞渡、纪念屈原了。

传统节日文化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不连贯甚至矛盾和破绽百出的民俗文化***像。当前,传统节日给人们留下的最主要印象却是“吃”,很多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之上,对这些节日蕴涵的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内涵却是了然不知。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5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由此可见,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府在传统节假日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开始日渐重视这一趋势。2005年4月,***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6月,、中央文明办、***等五部委正式《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2006年2月12日,我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正式确定501个推荐项目,其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名列其中。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法定节假日除了传统节日春节外,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等三大传统节日。这充分表明了***府相关职能部门保护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意识开始增强,这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一件好事。但这还不够,***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在更高层面上意识到这种保护的重要性,在主体性上有更大的作为。我们不能听任这种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发生断裂、出现断层、化为乌有。洋节趋“热”、传统节日趋“冷”所引发的“土”、“洋”之辩,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我们更应重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问题。中秋祭月企盼团圆,端午祭龙舟怀念屈原,春节腊祭庆祝新年……传统节日的祭祀文化和精神内涵,急需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这是传统节日存续下来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祭祀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个民族认同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历史,缅怀先祖的伟大业绩,才能弘扬悠久的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千百年来,祭祀,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庄严典礼。充满人文精神的祭祀文化,延续下来演变成为后人祭祀黄帝的精神基础。确实,黄帝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人文始祖”,被古今百姓祭祀,与黄帝时代取得的巨大文明成就有密切关系。黄帝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先河,在铸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上起了奠基作用。史传黄帝之前,人们蒙昧未开,至黄帝时代,黄帝教民“兴事创业”,“治五气”,改造自然环境;“艺五种”,“佐五谷,养民人”,发展农业生产;制衣冠、造舟楫、用牛车、做弓箭、创医药,创造器物文明;立“礼法文度”,“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创官制、明财产、定婚嫁、立丧制,创立制度文明;造书契、绘***画、作甲子(历法)、定算数、制音律,创建精神文明。黄帝文化所蕴涵的崇尚文明创造的精神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价值意识。我们祭祀黄帝,不是把黄帝当成神灵来祭祀,而是在一种肃穆的气氛中,追思先民们如何创造文明,如何造福子孙。我们祭祀黄帝,不是祭祀鬼神,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人文精神的陶冶,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因此,我们的祭祀,在形式上也应当是人文的,而不是神化的。所以由陕西省人民***府主办、每年清明时节举行的“黄帝陵祭祖大典”和农历三月初三由河南省***协主办、郑州市人民***府承办的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总能吸引众多全球华人前来祭祀寻根。近年来,部级祭祀活动的开展标志着***府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标志着祭祀的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例如公祭黄帝陵是以***名义组织的有严格规模、等级和仪式的大型祭祀活动,起源于春秋时期,唐代时已被列为国家祭典,至今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府更是重视黄帝陵祭拜活动,特别是1992年大规模整修黄帝陵工程启动以来,祭祀规模逐年扩大,祭祀仪式更加规范,文化内涵更加丰富。1994年以来,清明公祭已被提升为部级祭祀。黄帝陵祭祀活动在海内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祭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又如2007年经文化部批准,公祭大禹陵升格为部级祭祀活动。当年由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府主办的祭祀典礼就采用了“礼”(古代最高礼祭)形式,仪式包括:鸣铳、击鼓、撞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旨在祭祀华夏之祖,弘扬大禹精神。

祈福求愿、怀念故人、同根拜祖、凝聚民族力量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中所述:“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自古而今,由民间祭祀活动至国家祭祀大典,祭祀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

继承传统,社会教化。中华祭祀文化源远流长,祭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自古而然。现代考古发掘显示,先民的祭祀活动不仅极为频繁,而且祭祀内容极为丰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自然神、民族始祖神,还有先贤名人,包括忠臣良将、清官廉吏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乃至家族先辈等都曾是祭祀的对象。而其中流传最广、最被重视的,莫过于祭祖。因儒家重视祭祖以教孝,道家以祭祖表彰孝道,佛家也以祭祖表示行孝,儒、释、道三合一,都提倡并施行祭祀之礼,于是中国民俗直到如今,几乎无所不祭。随着国家的形成,祭祀也成为国家***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动,《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并列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举措,实在是对祭祀活动重要性的高度评价。《礼记・祭统》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传统礼法社会对祭祀的重视程度要超过战争。战争不过是实现霸道的措施,只有祭祀才是实现王道的措施。《礼记・祭统》又云:“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十伦”指十种意义,十种效用,涉及社会各级各层关系,包括宗教、***治、人伦、家庭、婚姻体制,以及社会各层面的人际关系。中国传统祭祀文化重视祭祀的教化功能,视其为人伦教化的根本办法,说祭祀是“教之本”、“教之至也”。可见社会教化随祭祀仪式的完成而完成。中国悠久的历史演变,祭祀祖先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不成文的宗教,逐渐演化为“爱慕”、“报本返始”、“慎终追远”、“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礼教文化和流传的民俗,祭祀行为,与宗亲祠堂,则附有伦理孝道的教化功能。加之儒家推崇祭祀孝治文化,无形中已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礼俗,故对国家社会的教化功能就更为显著。

增进亲缘关系,凝聚民族力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氏族社会解体后,地域及家族势力膨胀,人类的祭祀活动也开始由泛化祭祀向家族性祭祀转化,家族祖先神开始享受到越来越多的香火。祖先祭祀不仅能唤起整个族群的血亲意识,使整个家族、氏族甚至整个民族变得更加团结,同时,节日祭祀活动之余的团拜、探亲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参加祭祀活动的人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社会秩序也更加安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的伦理观念、宗教观念的民族,合亲尊祖、衍德崇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传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民族经济的日渐振兴,对先祖、先圣、先贤的祭奠与追思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保持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凝聚力之精神源泉。传统祭祀文化内涵丰富,是炎黄子孙情感认同、沟通的契合点,具有维系家庭、宗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强大精神凝聚力,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共享和谐社会的历史见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祭祀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传统祭祀文化的积极作用,对促进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有积极的作用。

寄托情感,慰藉心灵。祭祀最初是源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低下,在对于大自然的恐惧以及对祖先的报答和诚敬的心理作用下产生的。在祭祀文化史上,最初祭祀的目的重在祈福辟祸,后来增添了报答、缅怀、悼念之意。《礼记・郊特牲》记载:“祭有祈焉,有报焉,有辟焉。”也就是说,进行祭祀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求福,有的是为了报答,有的是为了辟祸。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祭祀已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感情依托形式。崇拜黄帝、祭祀先祖是华夏民族自古就有的优秀传统,并由此形成了系统的祭祀文化。祭祀也是后人对先人表达追思感恩与忠诚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人们寄托感谢、怀念、报答情感和慰藉心灵的最有效方式,它穿越时间与空间,把今天的中华儿女与远古的赫赫祖先从精神上紧紧地联在了一起,激励着我们奋发有为,无愧于炎黄子孙的称号。

简言之,传承中华文明,抒发人文情怀,凝聚民族精神应是祭祀文化的当代价值。

结语

等五部委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笔者认为,精神文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非随心所欲制造出来的,而是对古老文明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继承的结果。如果我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多种功能,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习俗的扬弃,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助益。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传统节日习俗,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让它们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熠熠生辉。

传统节日与祭祀活动不可分割,祭祀文化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世代相传。在传承过程中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其文化内涵。我们既要保留传统节日的“原形”,也要创新过节的新形式,让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不至于失去其传承的外在形式;但更重要的是要扬其“神”,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不只是保护吃文化,而要让节日祭祀文化、节日服饰文化、节日庆典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精神与节日同在,让传统节日成为中国祭祀文化的舞台,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利用祭祀文化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2.詹鄞鑫:《神灵与祭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刘晔原、郑惠坚:《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版。

4.杜希宙、黄涛:《中国历代祭礼》,北京***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5.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程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互动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可是近些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例如清明、端午、中秋等的过节气氛日趋淡漠,而各种洋节却红红火火,年轻一代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越来越淡漠。这种文化的错位是发人深省的。因此,本文针对反映出来的传统节日观的失落现象,从文化和教育的视角透析原因,并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情况

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具体进行阐发:

第一,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现状。本次研究对南京市八所中学的初一到初三的972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市直属学校一所、主城区的学校两所、新城区的学校一所、近郊的学校两所、农村的学校两所,每所学校的初一到初三的每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级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972份,回收问卷969份,回收有效问卷958份。其中初一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初二发放问卷329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初三发放问卷325份,回收有效问卷321份。通过这次对部分初中学生传统节日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年轻一代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模糊,那份融化在骨子里的感情越来越冷淡。而诸如圣诞节等各种洋节却红红火火,日趋受到初中生的喜爱与追捧。但不管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把握还是对西方节日的风俗了解,绝大多数同学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入文化内部层面的还很少。

第二,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淡漠的原因分析。造成初中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淡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的淡化,其根本在于它是与农业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农业文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业节日文明中的因素,如以温饱型的吃为主、交往的血缘关系属性、祭祀的家族色彩及其低参与度和娱乐性逐渐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2.洋节和人造节日的冲击。洋节(诸如圣诞节、万圣节等)的引入丰富了国人的社会生活和娱乐休闲,但它在中国的升温和流行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热情,加剧了人们对过传统节日意识的淡化。此外中国一些商家和旅游景点又不断推出层出不穷的人造节日,如“羽绒节”、“龙虾节”、“草莓节”等,使得人们审美疲劳,渐渐淡漠了过节的热情与期盼。3.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缺失。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缺失确实比较严重。我们的现行教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不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少有介绍传统节日的诗歌文章,即便有了,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于对字词句、语段及篇章的理解、体会,无法实现对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系统学习,更谈不上对民族节日文化的体验和传承了。加上我们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自身文化素养有待不断学习提高,在没有教材依托的情况下,对传统节日文化又知之甚少,上课时如果碰到相关内容,尽量一笔带过。这样的教育现状,又如何让学生亲近、喜爱甚至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呢?

二、传统节日文化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笔者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传统节日文化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第一,传统节日文化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三点内容:1.开拓课程资源的途径。古往今来,中国就是一个多节日的国度。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沉淀了无数智慧的文化瑰宝,传统节日民俗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个节日民俗都蕴涵着无数美丽动人的历史传说与故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色彩斑斓。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们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2.解读语文课程的钥匙。语文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挖掘传统民俗背后丰富的意蕴,就能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匠心独运,从而帮助学生解读那些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厚的文学作品。3.深挖教材文本的把手。有些作家“善于选取和征用一些饱含人文意义又相对静态和***的时间刻度,如节日等,将之糅合到小说的文本当中,从而使文本的人文厚度历时显著加浓、加深”。[1]P110我们教材中的有些小说也将人物的性格、命运置身于着独特的时间刻度之中,增加了小说的深厚之感。如: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小说在具体回忆孔乙己的后半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一共有八个时间节点:①有一天,即大约中秋前的两三天;②中秋过后,即将近初冬的一天的下半天;③自此以后;④到了年关;⑤到第二年端午;⑥到中秋;⑦再到年关;⑧到现在。随着情节的发展,越向后时间节点出现越多,拉的跨时加长,节奏加快。使矛盾急转直下,加速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的发展。这样把一个穷困落魄的封建文人的命运和富有浓厚文化意味的“端午”、“中秋”、“年关”等传统节日联系起来,直到人们渐渐淡忘了他,大约的确是死了,更见其悲剧色彩。

第二,传统节日文化融铸了语文课程文化。包括三点内容:1.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语文学科有着宽广的文化情怀,学习过程也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入鲜活的传统节日文化,启发学生的思维,必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文化唤醒功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能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开阔语文学习的视野,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意识与方法。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前“文化类试题”在各种语文试卷中不断出现,有关节日文化习俗的考题也层出不穷,在充分发挥语文人文性教育功能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位,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综合培养。3.促进学生的文化创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是对生活的感悟,对智慧的学习。它引导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传承文明”,启发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开拓创新”。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传统节日文化这一有效载体,充分挖掘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意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文化创新。

三、语文课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建设

笔者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阐述:

第一,重视课堂教学。笔者主要是以现行的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岁时民俗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按时间顺序分类的方法进行梳理,有常见的节日也有已经淡出历史舞台的传统节日,意在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个节日文化学习的平台:1.元旦、新年:如八年级上册的《故宫博物院》、《阿长与〈山海经〉》有涉及。2.元宵节:如八年级上册的《夜宿卢沟》:“在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中,我感到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相宜日子,莫过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了。”3.春社日:如八年级上册的《游山西村》:“萧鼓追随春社近。”4.花朝节:如八年级下册的《满井游记》:“花朝节,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5.上巳节:八年级上册的《欣赏王羲之书法》有涉及。6.清明节:七年级上册的《山塘棹歌》:“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7.端午节:八年级下册的《端午的鸭蛋》,介绍了家乡端午的各种风俗。8.七夕节:七年级上册的《天上的街市》、八年级上册的《秋夕》等文有涉及。9.中秋节:八年级下册的《月》、八年级下册的《明月几时有》等文有涉及。10.重阳节:七年级上册的《过故人庄》、九年级上册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文有涉及。11.腊月忙节:八年级上册的《游山西村》、《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的《我的母亲》等文有涉及。

第二,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依托的载体,能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性学习,进而全方位的学习语文。现行的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系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探索月球奥秘·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怎样搜集材料·中秋节》等有所涉及。以《怎样搜集材料·中秋节》为例,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现在,请你以中秋节为主题,围绕着中秋节的起源,各地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古今诗文作品中的中秋节等来搜集资料。到***书馆查找资料,可以先查书名索引,查一查中国传统节日、各地民俗风情,以及文化史、风物志、地理等方面的书目。还可以翻翻工具书、索引、书目提要之类的书。根据这些线索,借阅有关的***书。发现有用的资料,可以摘录、作札记,有的还可以复印。也可以到阅览室浏览有关民俗风情的报纸杂志,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把搜集到的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加以整理,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尽量说得简洁、生动。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节日来做搜集资料的训练,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第三,关注作文训练。要建立习作训练体系,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写作资源进行开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不失为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理由如下:1.传统节日里蕴涵了无限的写作资源,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写作活动,不仅能有效的开拓学生作文的题材,挖掘作文的主题,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他自身的写作素养与文化涵养。2.传统节日文化可以拓展作文教学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文章品味的提升。3.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写作资源开发的策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体验,让学生在享受到传统节日文化润泽的同时,积极表达出心中的感悟。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最后根据传统节日主题的不同,精选优秀作品进行不同层面的分享,可以进行橱窗展示、校刊发表,甚至投稿到报社发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四,依托考试强化。依托考试强化,在当前的形势下仍然是考查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掌握到何种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省市的中考试卷中,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命题就层出不穷。大多是以诗词积累、综合性学习和现代文阅读的形式出现的,试题以活动为载体,既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更加了解到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的传统节日文化,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2010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卷第7题: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10分)具体包括了走近端午、情系节日、弘扬传统三个环节。此外,还可以通过诗词积累、对联赏析、按例仿写、材料探究或现代文阅读等形式来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掌握程度。

四、利用语文课程与传统节日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语文课程与学生的文化创新。如一些学者所言,中国传统教育具有明显的“后喻型”文化倾向,“由于强调稳定、贬抑变化,于是,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人们只是‘身’存于‘现在’而生活于‘过去’”。[2]P96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编制者更多地是把对传统节日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上,而较少创新意识的激发与批判思维的启迪。多是从搜集资料、节日探源这样的角度设计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多‘积累型’,少‘发现型’,多‘继承型’,少‘创造型’”。[3]P97如果只是以对节日文化传统的积累、继承与保存为宗旨,那么学生将永远作为一个滞后者的角色而存在,一味地重复过去,谈不上与时俱进,更不能引领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第二,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笔者通过三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1.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挖掘两大形式下生机盎然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重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例如在今年寒假前,我班同学响应校少先队“雏鹰小队”活动的号召,积极参加“充满?摇?摇 ?摇?摇的除夕”的征文活动,很多同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吃了多少美味佳肴、穿了什么新衣新帽、拿了多少压岁红包,更多的是挖掘出了除夕团圆的深层文化体验。2.促进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传统节日之所以被冠以“传统”的名称,就表明它的身上有历史的烙印,有传统的底蕴。但是,传统的底蕴绝对不是凭借一成不变的节庆习俗来表现的,而是依靠万古常新的文化精神来体现的。传统节日文化的不断推陈出新,不管在当今还是未来都是必然的趋势。如:有“秦淮灯火甲天下”美誉的秦淮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南京地区的大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2011年的秦淮灯会的新观法就是先“上墙”后“下河”再“进庙”。先在中华门登临城墙看灯展,而后在东水关下城墙乘坐画舫欣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最后在夫子庙上岸,进大成殿观灯。这样一来,既创新了老南京“爬城头走百病”的习俗,又拓展了人们的欣赏视角与欣赏范围。3.开拓本土课程资源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底蕴,蕴含着无穷的文化教育资源。古都深厚的内涵是我们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教育的源泉。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较少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忽视了传统节日活动的优势,造成学生对传统节日认识的空白和本土意识情感的缺乏。我们应该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中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课上,有学生就对南京的中秋节、七夕节等民俗进行了深度的研究,还有的结合《红楼梦》里的节日庆典研究南京的元宵花灯、清明放风筝、中秋赏月等节日习俗,还有人把书中的端午斗百草和九年级上册学习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的“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结合起来,共同挖掘老南京的民风民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满怀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振兴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应努力开拓本土课程资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文化创新。

综上,笔者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和融铸语文课程文化两方面入手,将传统节日文化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做出了细致的剖析。并从重视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性学习、关注作文训练、依托考试强化四方面就语文课程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并有大量实践的案例辅助说明。在此基础上,还就如何利用语文课程与传统节日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希望能从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开拓本土课程资源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因笔者自身水平和能力有限,仅以此文作抛砖引玉之效。

参考文献:

[1]肖太云.时间人文化的意义[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110.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7

[关键词]传统节日;高职;德育;措施

德育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塑造人的灵魂的教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和国外的教育都很重视德育。我国古代教育中,礼(即德育)被认为是“六艺”之首。孔子在《论语?学而》中阐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明确肯定“孝”、“悌”等道德修养应先于“学文”。国外也有类似的观点,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培养人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源部分来自第五批招收的普高毕业生,部分为单招单考的“三职生”(中专、职高、技校),而且“三职生”的招生比例越来越高。不同文化基础的生源,使得学生思想***治素质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学生思想素质的多元化,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德育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大谈空谈理论,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对学生多方面需求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关于德育的方法和途径,论述很多,在众多的论述中,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道德因素涉及较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与传承的文化空间”[1]。是中华民族情感和心理的凝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和桥梁,文化底蕴深厚,包含许多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道德因素,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地推进,多渠道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科学有效地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德育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高职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1.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高职生的民族凝聚力,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民族自信心是维护民族尊严和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础,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在精神迷茫中失去自己的民族位置。”[1]***的十以来,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重视建设民族凝聚力,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在动力。“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心结。人们通过节日饮食、节日仪式、节日信仰与传说、节日艺术等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在民族节日活动中,纪念自己的先人,触摸我们民族的魂灵,回归文化根本。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我们不断地给自己创造回归的机会。我们通过回归传统来辨识、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1]中国传统节日中比如春节、中秋等节日,海内外华人华侨,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兴高采烈,普天同庆。这些传统节日成为鼓舞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及强烈的归属感的载体和契机。例如,每年的春节除夕,无数的中华儿女共聚一堂,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也通过电视及各种媒体感受节日快乐、祥和的气氛,此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无疑得到强化。又如元宵节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象征家人团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又如端午节,与春秋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端午节的各项庆祝活动无一不蕴含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再如,与春秋晋国介子推有关的清明节,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炎黄子孙、华人华侨只要有条件,很多人回祖国省亲、祭祖扫墓,无形之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后人对屈原和介子推的怀念,正是延续了这种对国家的爱恋。还有,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在华人过春节(也叫中国年)时慰问所在国的华侨;海峡两岸的客运包机于2006年6月由原来的春节包机扩大到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四个主要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的两岸包机,这其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让高职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对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高职生的民族凝聚力,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时俱进的节日文化,能给社会增加和谐、温馨的氛围。

“而民族节日文化传统是民众最直接感知、最易于产生文化能量的文化传统,它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1]所有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多元化的,但载体的主体都是人,节日文化也不例外,人际交往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春节、中秋、端午、清明等重大节日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同事、邻里之间通过各种形式拜年、祝福、送礼,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日交往活动。在这样的人际交往和节日氛围中,增进亲人、友情,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团结和睦。在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宽容,有利于调节学生人际关系,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春节、中秋等汉族传统节日外,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藏族的雪顿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涉及宗教、历史、天文、哲学、医学、神话传说故事和伦理道德,又联系社会,使参加活动的人了解很多知识并受教,在促进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用巨大。所以,高职生在传统节日活动中通过一起聚会、交流感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自己和别人能够融洽相处,形成一个和谐的宿舍、班级、校园环境。具备了能宽容、和谐和被人相处的能力,不管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够融入进去,如果每个人都如此,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应该指日可待。

3.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和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等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备受年轻人的喜欢,甚至把过洋节当作一种时尚,结果导致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甚至被失传、被异化。有专家指出,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最后一道壁垒是传统节日。因此,应加强对高职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生存现状,以及这种现状对民族长远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文化自觉意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意识地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

二、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措施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应以传承传统文化和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为目标,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中,让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选择地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培养高职生热爱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授课老师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载体,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的。我院综合企业技术标准、岗位素质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231”(两体三层一主线)课程体系,即平行构建了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两大课程体系,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涉及多门相关课程,主要以《人文素养》课程为载体。该课程总共24课时,其中学习项目六领悟民俗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为四学时,教学目标是掌握基本的民俗基础知识;熟悉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及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一些主要民俗风情;了解中西方主要节日;培养学生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能力以及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有很多积极的民俗,而民俗在文化中最具稳定性和传承性。在授课环节中,有两课时是要求学生家乡主要民情风俗展示,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对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更熟悉和感兴趣,而这些民俗中包含着很多道德风尚、宗教观念和传统习惯,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很大的作用。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遴选现有有专长的教师,或者如有条件,邀请民俗专家、民间艺人等来校讲授有关知识。

2.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让传统道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受节日文化所隐含的积极健康的文化情结,培养和提升健康情感。并且主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结合时代特征,让学生感兴趣。比如清明节,主题可以是“慎终追远,不忘根本”,活动形式可以考虑踏青;扫墓;放风筝;收集清明诗词;清明诗词书法作品展;清明诗词朗诵会;缅怀先烈;收集英烈故事;开展主题班会等。端午节主题可以是“追求理想,爱国爱家”,活动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屈原以及他与端午的故事;开展主题班会;屈原作品朗诵会,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端午的习俗(制作香袋、包粽子,端午赛龙舟习俗等)。中秋节主题可以是“珍惜友情,关爱亲情”,活动形式可以收集中秋诗词,并进行朗诵比赛;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相关习俗;赏月、吃月饼等。在学校层面上,可以考虑结合重大节日,如端午、清明、中秋(春节学生放假不在学校)举办全校的节日庆典、大型的节日文化展览、知识竞赛、征文等。例如我院每年清明节,由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到***陵园扫墓,缅怀先烈;重阳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端午节学生中做香包,有些班级包粽子等。在节日期间,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教室、宿舍等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的布置与装饰要体现节日的特点和文化内蕴。同时,学校团委、学生处、各系部学生管理部门也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如在本部门网站开设专栏等方式,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创建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室等平台,以文字、***片、影像等形式展示其魅力。这些措施不仅使学校文化氛围得到增强,而且对学生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情感影响,从而有意或无意调整自己的价值观。

3.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西方节日在我国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式新颖、娱乐性强,迎合了青年人喜欢新生事物的特点。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现在基本变成了放假,而在放假期间,亲戚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和活动的方式就是吃饭、去KTV、购物等,这些节日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意义,很少有人去关注,或者根本就没人去想这些问题。日积月累,传统节日还有吸引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学校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思想阵地,应该思考如何处理好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统节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注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落后的节日文化习俗,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当然,维护传统节日,并不是简单旳排斥洋节,而是在尊重多元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时候,也要让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利用各种渠道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寻找切合时代特征的新载体,以期把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比如中秋节,我院有些班级在室外办篝火晚会,或者自带音响唱歌、跳舞,各种游戏,同时,赏月、吃月饼,谈论与中秋有关的民俗、故事,传统与现代结合,学生很感兴趣。有些班级邀请身着民族盛装、能歌善舞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一起过节,大家一起跳舞、唱歌,交流各自家乡、民族的民俗民风,学生热情高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科学分析和掌握不同类型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在德育中有效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失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周卫民.高职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

[3]李莹.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意义[J].人力资源管理,2014(8).

[4]易永姣.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高校德育的实践性[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3(1).

[5]于春华,张继财,高占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传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5).

[6]李林,张晓宾.论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J].学理论,2013(23).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重要资源

在我国数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节日像一颗珍贵的珍珠始终熠熠生辉,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与光芒,是我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传承载体,将民族情感紧紧联系起来,延续至今,历久弥新。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最好代表,是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一、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

1.关于节日。节的本意是竹节,凸起的竹节相对于一段段光滑的竹筒来说,是一段段点滴平淡中的特殊节点。我们不妨这样来定义“节日”,有广泛群众参与基础的、有相对固定日期或时间段的、有以某种民俗或纪念意义为特定主题的社会性活动的日子。历史发展的数千年以来,节日满载着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的美好憧憬和祝福,拥有及不断发展了它丰富的文化形式、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情感价值,集中呈现也积极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空间。

2.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大致有160个。本研究将以2006年6月《***关于公布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名录的通知》中共计70项的民俗汇总出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六大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代表进行论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和***府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传承力度不断加深。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不断重视,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不是一般假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宗重大遗产”,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其特点,挖掘其资源,并主动建设、积极传承。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1.物质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物质属性主要体现在其物质依托形式上。一方面是以仪式活动为形式的物质依托,细数中国传统节日,一定伴以相应的仪式性活动行为,将情感诉求与表达寄于行为活动之中,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得以传承发展的有力依据。春节鸣放鞭炮,是表达新年的美好憧憬;清明节祭拜先人,是抒发对逝者的无尽思念;端午节赛龙舟,是对爱国者的纪念与歌颂;中秋节赏明月,是对月圆人团圆的期待。另一方面是以食物为形式的物质依托。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与农耕时代落后的生产力、匮乏的作物资源有很大渊源,日常生活中单一的食物获取,让聪明的中国人将各种“美味”留在“特殊的日子”里享用,生活随着时间的自然更替,转化不同节日的到来,食物是对一阶段自己辛苦劳作的犒赏,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特殊食物的特别享用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呈现的重要特点。同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来自农业社会的这个历史因素,也让“吃”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物质依托成为一种必然。

2.社会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群众性上。毫无疑问,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民间,也植根于、发展于民间,拥有着相当广博的群众基础。一方面,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劳作、社会实践,对节日有着创作、接受、喜爱、融合、改良、再接受、再喜爱……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人们自觉地认同并且自愿地广泛参与其中,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升华为一则中华民族内人人遵守的文化指令,也在五千年的悠久文明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在这样高度的文化认同之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社会的细胞,没有人可以单独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人们总是非常愿意参与进群众性的以节日为主题的各种行为活动中,正如徐万邦在《中国少数民族节日与风情》中认为的那样,“较广泛的群众性能够形成一种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这种节日活动的人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强烈的“社会从众心理”使人们将认知、情感和行为保持一致,并且无意识地主动参加到有关节日的各种行为活动中,也就是这个原因群众的广泛而积极的参与,传统节日才能够在中国这个大社会中形成所谓“文化”,发展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3.自然属性。中国传统节日的自然属性首先表现在其时间更替的周期性上,赵东玉在《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中认为,“周期性或者时间性是指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定时定期的特性,即是以年为单位轮回举行的,由此形成了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特征。”他认为这是节日首要而基本的特征。诚然,中国传统节日与历法息息相关,农历一年中时、节、月、节气是人们根据农作物生产规律等制定的,这本身就与自然规律相吻合,具有强烈的自然属性,而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在周期重复性上的自然属性使得人们习惯在固定时间度过固定节日,为节日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础。

中国传统节日的自然属性还表现在其先天与自然密不可分的联系。哈佛大学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一书“文化篇”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的设置,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这是对中国传统节日自然属性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的深刻理解。

从中国传统节日物质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的特征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中国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促进。

二、中国传统节日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

我们看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可以发现,其内涵所倡导的众多思想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二者都含起到了维系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保障国家统一发展的作用。我们更不难发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的各个可能涉及方面高度一致,成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资源。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以端午节为例,有关端午节的由来,最广泛和普遍的说法是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因其抱石投向汨罗江的祭日是农历五月五日,所以人们在每年的此日开展多种纪念活动,相传老百姓为了保护投江的屈原的身体,相继向江中投入各种食物,发展而至用粽叶包裹,于是逐渐产生了粽子这种传统节日饮食;相传老百姓划舟寻找屈原的遗骸,于是产生了赛龙舟这项民俗活动。诚然,随着时间的迁移、历史的发展,端午节的各种风俗或衰退或精进,但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歌颂和弘扬从来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磨灭,相反,在新时期里历久弥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以清明节为例,清明节的来源是对先人的思念,民俗活动的载体多为扫墓祭祖。而今,在这一天,人们除去纪念自己故去的亲人外,也常常祭奠在抗日战争、***战争等为了新中国***而奉献生命的仁人志士;祭奠在新时期为了祖国和人民贡献生命的***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拓展,其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也日益彰显。

(三)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七夕节为例,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有在七月初七乞巧的习俗。所谓“乞巧”,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总的来说,是女子们穿针引线来验巧,做些小物品来赛巧,摆上些瓜果来乞巧,虽然各地的乞巧方式并不相同,但却各具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这些乞巧方式的传承都是古代女子们勤劳实干、心灵手巧的完美体现,此外,七夕节还蕴含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坚贞不渝,其思想观念和道德影响越来越大。

(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以重阳节为例,人们总是在重阳节那天,提倡登高、远游,古诗有“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描写的诗人重阳节登高的真实写照。节日也有倡导开拓视野,关注老人等新时期内涵,尽管部分节日随着时代进行演变、更新,但其所蕴含的理想性特征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成为民族成员间潜在的凝聚点。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明办、***、民***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

[2] 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N].人民日报,2005-6-24.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9

【关键词】端午节;文化;中国元素;骨;气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节日中的各种习俗,寄托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以期待达到人人和谐的社会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过节,是对祖先留下的文化的传承,是文化之精神所在,这是自远古而来的,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财富。作为我们的近邻,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日本传统节日中的“五节句” i 就来源于中国,后来经过自己逐渐发展演变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中国节”。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认为中国文化是使日本文化从豆浆转化为豆腐的卤水,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关系之密。中国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民族依赖中国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社会、***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点点完成的。笔者认为,日本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中国文化的逐渐吸收、消化、改造,经绳文、弥生、古坟文化,飞鸟、白凤文化,奈良天平文化,平安文化,镰仓武士文化,室町文化,安土桃山文化,江户文化ii的发展,最终才形成了能够反映日本民族特性的独特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我们的典章制度、民俗习惯、哲学思想等,均被好学而又勤奋的日本民族“拿去”,端午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端午节已在一衣带水邻邦生根发芽。端午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文化内涵与自身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继承了内涵,结合自身特点经过吸收改造,把中国的端午变成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男孩节”。iii如今,日本在阳历的5月5日这一天,庆祝他们自己的端午,也就是日本的“男孩节”。究其中国元素,不难发现,日本端午借中国端午文化之“骨”,使其充满一种日本式的精神,这恰恰是一种文化之“气”的体现。

一、中国的端午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即“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端午原本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的节日,后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源于纪念屈原的,有说是源于纪念伍子胥的,有说是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的,还有说是源于纪念女诗人秋瑾的等。一般较为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这一天,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去追赶拯救的故事。于是,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借此驱散江中之鱼,免得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这一天必不可少的当是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起初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关于吃粽子的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特别适合小孩与当官的人吃;二是因为“粽”和“宗”音近,取“光宗耀祖”之意。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成为端午节的一个标志,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标志。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还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等。此外还佩戴配饰,如豆娘、艾虎、香囊、系五彩线、长命缕等,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还有的地方进行吃咸鸭蛋,画额,悬钟馗像,也有的地方进行吃五黄,躲端午,饮蒲酒、雄黄、朱砂酒,采茶、制凉茶,洗沐兰澡,采药,用符***驱邪、斗草等活动。因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端午各具特色,不一赘述。

二、日本的端午

日本人也过端午节,日本的端午有着别样的情趣。日本的端午节又称“菖蒲节”。和中国一样,也有“五月最初的五日”的意义。中国的端午节习俗大约是在中世纪初传入日本的。而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洗菖蒲等习俗,传到日本,约是在平安时代。因此关于日本端午节,一说是自奈良时代以来就有的节日。另一说则认为日本平安时代的贵族阶层最先引进了中国的端午节,而后传入民间。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端午节的各项要素已普遍存在于民间生活之中,日本的端午节基本成型。

起初日本的端午节也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但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新年被改在了元旦,以至于日本一年中的“行事”iv便全由农历改成了阳历。从那以后,阳历的5月5日便成了现在日本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1948年7月,日本制定了《关于国民节日的法律》,将端午节的名字改为“男孩节”,成为现代日本的法定节日之一。日语中,“菖蒲”的发音跟“尚武”相同,因而端午节曾备受武家所好,是武士阶级非常重视的节日。

日本的端午节虽然是把中国的端午节“拿去”的,发展中还加上了“男孩节”的意义,但如今却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俗习惯。除沿袭插菖蒲,吃粽子等与中国端午节相关的习俗以外,还加入了新的内容,如为男孩消灾驱邪,在自家门前竖起高高的鲤鱼幡,祝愿男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传统的家庭在这一天吃“柏饼” v,用菖蒲水洗澡,祛灾除病。家里摆放威武的偶人代表孩子的勇敢,迎风飘扬的鲤鱼幡象征有出息,洗菖蒲澡、供奉菖蒲酒可以辟邪,“柏饼”表示家业永不衰落。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立起鲤鱼幡以引起上天的注意。条条迎风飘扬的鲤鱼幡,表达了家人望子成龙的心愿。日本的端午,除了悬挂鲤鱼幡外,还要装饰“武者人形”。武者人形因从五月的端午发展而来,在日本也叫做“五月人形”,其造型以着盔甲的武士为主,祝愿男孩像古代的武士那样勇敢坚定、百折不挠。另外,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也作为日本端午的传统习俗,有招福辟邪之意。

和中国一样,日本在端午这天也挂钟馗像(旗)、进行龙舟竞渡、吃粽子。但是这里所讲的吃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仅仅是日本节日间的美食。日本的粽子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入的,当时的粽子只在皇宫中举行端午节时作为供品的,后来才得以普及。日本的粽子皮多种多样,有白茅、竹叶、蒿叶等等,主要是长锥形的。中国的端午,在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被日本逐渐吸收消化改造成了如今具有日本特色的“男孩节”。

三、日本端午节中的中国元素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则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自然,中国元素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符号。中国元素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亦可称作中国文化元素。民俗风物、祥瑞吉物、传统文化、人物荟萃、艺术瑰宝、人文精粹、地理坐标等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气节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就是所谓的“中国元素”。

因此,从日本端午节的时间上来看,日本端午产生于奈良至平安时代,成型于江户时代。日本端午最初的时间和中国是相同的,这种时间元素可称其为“中国元素”。从日本端午的习俗上来看,粽子作为中国端午的标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端午文化。后来传入日本,经日本逐渐改造而后又衍生出了日本端午特有的食物——柏餅。可以说,“粽子”也是“中国元素”。“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舟也是我们中国端午的一种符号,自然日本端午中的“龙舟”也是一种“中国元素”。菖蒲自古在中国就有驱毒辟邪之功效,后来我国的端午传到日本后,日本也将菖蒲这一“功效”拿过去,并给予它极高的地位。另外,艾草、雄黄酒、钟馗和菖蒲一样均是“中国元素”。我们用“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可表示逆流而进,奋发向上之意。而日本在端午节这一天所悬挂的“鲤鱼幡”也同样寄托了家长望子成龙的祈愿,因此,“鲤鱼幡”中的“鲤鱼”也可以说是“中国元素”。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粽子、菖蒲、艾草、龙舟、鲤鱼等是“端午”的符号。由是观之,日本端午节中的中国元素有:时间、粽子、菖蒲艾草、钟馗、龙舟、鲤鱼幡等。因此,笔者认为,日本端午文化中从时间元素到空间元素,都体现着中国元素。勤劳的日本民族根据自身需求,广泛地“拿去”,在吸收消化中国文化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经历了长期的“拿来”与“拿去”的学习,从“移彼汉家之字,优***域之俗”的学生到如今的“所有伟大的传统中最神秘的最离奇的” vi 文化,这个独特的民族,从之前的师于中国到如今的的青出于蓝,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习的同时我们更要反思今天自己的文化。

日本能将中国追思先贤的端午“拿去”,变为与自己民族精神相统一的尚武重男的民族精神节日。把我们的典章制度、哲学宗教等“拿去”学习,学习的同时都赋予了日本民族精神,这就是日本文化之“气”的表现。由是观之,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就好比是“骨”,而日本文化则是依附于“骨”上的“气”。“气”是一种文化精神,是抽象的;而“骨”则是一种文化实质内涵,是具体的。“气”无“骨”不立,“骨”无“气”不长。

注释:

i 五节句:日本一年中重要的五个节日,分别是1月7日的人日,3月3日的上巳,5月5日的端午,7月7日的七夕和9月9日的重阳。

ii绳文、弥生、古坟文化:约公元前7、8千年——公元6世纪中叶;飞鸟、白凤文化:538年——710年;奈良天平文化:710年——794年;平安文化:794年——1192年;镰仓文化:1192年——1333年;室町文化:1333年——1573年;安土桃山文化:1573年——1600年;江户文化:1600年——1868年。

iii 笔者注:日本的端午直译应为“儿童节”,但在日本3月3日为“女儿节”,5月5日主要是为男孩子庆祝节日,故此处称之为“男孩节”。

iv 行事:在固定的日期按照惯例举行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

v柏餅:槲叶糕,用槲树叶包着的带馅粘糕点心,日本端午节食物。

vi美国哲学家穆尔语。

【参考文献】

[1]马兰英,臧运发.新版日本风俗习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勃,荣新.中国民俗通志[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关于节日的作文篇10

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立于民族之林,在风雨中坚挺,于磨难中生长,成一棵巍然耸立永远不倒的柏松。共同阅读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怎么写,请您阅读!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1为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热爱传统,增强爱***、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的情感,_区_路学校在中秋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一、刨根问底话中秋活动

在_学校国学馆。队员踏着“花好月圆”进入场馆,流动影视背景墙上呈现的中秋月夜***,灯、荷花、诗人与学生互动体验。孩子们从认识中秋的来源开始探索,到中秋习俗的知晓,赏明月、品月饼、庆团圆、放孔明灯。

每一个习俗都离不开有趣的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经典故事,还有几首关于中秋的诗。

队员们还用软件学做孔明灯和月饼学,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节的意义。

二、百花齐放庆中秋活动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五(1)中队以各种形式庆祝节日。一组队员吟诵诗词,大家搜集了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许多美好的诗词,像“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二组队员演唱歌曲《明月几时有》,三组队员则设计“家乡画展”,诗情画意、美轮美奂。四组队员给大家当“小导游”,带大家走进了不一样的城市,让大家足不出户尽享异城风光。五组队员创编的课本剧《嫦娥奔月》引导同学们步入神话般的境界,特别是嫦娥吃了仙药升上天空,一直飞到了月亮之上,大家屏住呼吸,默默相送,带着对嫦娥的祝福与思念沉醉其间。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一年级三班的小风铃们,在距离中秋节还有好几天的时候,便开始问“中秋节我们怎么过啊”,终于到周五这天了,当孩子们听到要去国学馆体验中秋文化的时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下午的课程中,携手一年级三包班家委会全体成员,为小风铃们精心准备了暖心的月饼特色主题课程,让孩子们再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节日的甜蜜二(2)中队的孩子们也利用义工课制作了一个个精美的月饼,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乐在其中。

三、你写我唱诵中秋活动

进入中秋团圆周,学校少先队大队委的队员们每天为全校师生更新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趣闻,大课间时满校园响彻着《水调歌头》等关于中秋的歌曲,孩子们在校园里走着都会哼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1)中队的队员们借着中秋的欢愉写下一首首儿童诗,为_学校“中秋团圆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通过朗诵诗词、唱诗写诗、制作月饼等一系列的活动,队员们更加了解、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队员的文化素养,增强了队员的爱***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2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非常的重视这一个节日。和春节一样,中秋节也是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都会用“合家团圆”这四个字作为祝福的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祝福。学校一向都非常的重视传统节日,每到节日的时候,都会进行相关的活动,借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学生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更多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是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的,所以也不奇怪学校为什么会这样的重视这些传统活动了。

这一次的中秋节,进行了四个活动,都非常的有意义也有趣。第一个是中秋节的黑板报,每个班都要出一个关于中秋节的黑板报,会进行评比。第二个是手抄报的评比,先在班级的内部宣告这一个活动的有关消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每个班选出5张参加年级的评比,每个年级再选出10张参加全校的评比,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第三个就是征文比赛,字数要求1000字以上,主题为中秋节。这三个是每一个节日都会有的,最后一个才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第四个活动就是主题班会了,这一次的班会花了我们班干部很多的心血,我们争论了很久,也准备了很久,可以说是非常的用心了。我们给同学们预留了15个节目的位置,让他们有想表演节目的人自己准备节目,最后选出15个节目。这次的主题班会一共是用了三节晚自习的时间,气氛非常的活跃,总算我们这些班干部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次我们计划了三个大的活动,一个是“中秋诗词大赏”,一个是“知识竞赛”,还有一个是“话剧演出”。

“中秋诗词大赏”就是让同学们分为两组,背诵有关中秋节的诗词,一句就可以了,背的多的一组有奖品。这个会提前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多搜集一些有关的诗句,背诵下来。这个活动能够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的中秋节的诗词,而不是只知道课本上有的,也是进行了一次课外拓展。“知识竞赛”就是班委搜集有关中秋节的题目,包括习俗、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等,是个人赛。这个活动能够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话剧演出”则是挑选跟中秋节有关的故事,由同学们演绎出来。

这一次的活动举办的是非常的成功了,希望明年学校还能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自己策划中秋节的活动。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3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9月21日到25日,_区_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目的在于深度挖掘蕴涵在中秋节中的教育意义,使学生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1、学校通过布置假期作业,让少先队员们主动自行了解中秋节文化,收集地方中秋习俗,让少先队员们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体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中秋节是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这情感的寄托节日,是一个以亲情为主干线的节日。

全校广泛开展了“表孝心、送关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实践活动。

3、开学后各中队组织“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队会。

4、开展了以“品月饼、赏圆月、过佳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帮助少先队员们合理表达过节的愉快心情。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4为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街道于9月17日—9月24日开展了安宁市20_年“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活动。

(一)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街道班子领导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并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

(二)广泛开展慰问活动。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市委***协***耿玉立一行到街道开展慰问活动,街道***工委办、街道社会事务办组织工作人员陪同。慰问人员一行到_敬老院、_村胡桂英家、_村郭安邦家以及铁厂村魏汝仙家开展了慰问活动,关心老人们和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并他们送上月饼、粮油及慰问金。广泛开展文艺活动活动。各村(社区)精心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有精彩的表演类活动以及诗歌朗诵等,在传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营造和谐的节日氛围。广泛开展中秋座谈会活动。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自古有吃月饼的习俗,22个村(社区)利用宣传栏等形式对中秋节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宣传,激发人们爱国热情。

(三)活动取得效果。中秋节主题活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和节日气氛。

中秋节活动心得体会5又是月圆时,又是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节目,更是对古老中华魂的一种传承与祭奠。然而面对时下各种洋节的蔚然成风,人们似乎忘了本土节日的精神、灵魂之所在,亦是忘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有人说过节无非吃吃喝喝,有人嫌弃中秋节回家团圆的老套,有人认为扭捏作态拍几张照片就是过中秋节,诸如此类的误解、曲解不一而足,是对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怎样的一种嘲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自发展中传承。尊重先辈,敬仰传统,这是历经几世浮尘砥砺打磨后的悠悠中华魂。祖辈、圣贤的古训理应此时相追随,终生莫相忘。可看看如今的国人,又有多少人在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甚至数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君已知韩国、日本纷纷抢占中国的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市场,更有甚者,将中国的传统习俗申请成为本国的文化遗产。面对这种文化侵略,作为泱泱华夏的骨肉血亲,为何竟这般麻木不仁不为所动?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日,乃至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于华夏子孙炎黄儿女举足轻重意义重大,国家才要设立条款予以保护。身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人,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无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一旦踏出国门,走进异国的领土,能给你力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文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老训条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文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节日的作文10篇

学习

期末考试答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期末考试答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期末考试答案,期末考试阅读题答案。A、人物B、情节C、环境D、平台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答案解析:2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恋母情结又称为()。(1.0分)1.0分A、俄狄浦斯情结B、伊拉克特拉情结C、纳西索斯情

学习

制作手抄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制作手抄报10篇,内容包括制作一张手抄报大全,制作手抄报实录。星期六小记者班开始上课了,我们先拿出美术纸准备排版。我们在纸画上了好多线!你可能会问:“画那么多线干什么,不是很难看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哼!我这是为了让字写漂

学习

营销系统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系统论文,内容包括营销管理系统参考文献,营销系统论文。传统上,营销系统把客户的需要、竞争者的产品和战略等各种外部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各个其它子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再针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采取行动,提供能满足客户需

学习

王维的边塞诗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王维的边塞诗10篇,内容包括王维的边塞古诗大全,王维的边塞诗10首。战争类的边塞诗在王维所创作的诗词中占据主体地位,有描写危险战争场面的,体现边关战士勇敢杀敌、不惧生死,想要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比如从***行燕支行等,这

学习

医院收银工作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收银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医院收银工作总结,医院收银工作总结报告怎么写。一、门诊及住院收入资金安全管理措施医院货币资金收支和管理必须全部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严禁其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医院的

学习

南乡子苏轼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南乡子苏轼10篇,内容包括苏轼南乡子词共有几首,苏轼南乡子有感。常州为我国江南的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很早就有历史记载。自汉朝起,先后曾有毗陵、毗陵郡、晋陵之称。隋开皇九年(589)于常熟县置州,因县得名为常州,后移治于

学习

人生四十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人生四十10篇,内容包括人生必读经典100篇,四十篇美文。谁知,在全部疗程即将结束时发生了意外,有一个60岁老太太突然死亡。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县里企业的***支部书记,二儿子务农。老太太在两个儿子处轮流居住。大儿子家经济条

学习

企业整改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整改报告,内容包括企业整改报告模板,关于企业整改报告。(一)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作为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策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技能知识,才能做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而我目

学习

活动策划报告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策划报告,内容包括活动策划报告范本,小学生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合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也随着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当今已受到相当大的关注。家长们也面临着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想让自我的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始注重孩

学习

煤矿企业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企业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煤矿企业工作总结,煤矿企业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9月2日,山西某某公司召开某某文化建设推进会议,我矿在当天下午就召开了矿推广某某文化动员大会,全矿100多名矿科级干部参加了大会,矿***副书记作了推

学习

鬼宗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鬼宗师10篇,内容包括鬼宗师人物武力排行,鬼宗师最新全部章节***阅读。一、《群鬼》之人物1、曼德牧师曼德牧师作为一个宗教职员在本剧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在这一出戏剧中,曼德牧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宗教道德与

学习

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好词好句100字,春天摘抄20个好词好句。2.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4.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5.春水——春

学习

阶段性工作汇报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阶段性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关于工作开展的阶段性汇报,阶段性工作总结范例。根据《**监狱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我监区成立了监区长任组长,分管管教副监区长为副组长,管教干事、

学习

关于理想的诗歌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理想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关于理想和信念的诗歌,关于理想的诗歌古代诗。一、品评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在每首诗歌中,都有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者“词”。这些关键词是整首诗歌的诗眼,也是诗歌最精华的部分。分析这些

学习

优秀作文选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作文选10篇,内容包括优秀作文10篇大全,初中优秀作文选。

学习

我的座右铭作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座右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座右铭400字作文大全,我的座右铭作文600字。

学习

过端午作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过端午作文10篇,内容包括端午作文200字,关于端午的短作文。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

学习

雨中情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雨中情作文10篇,内容包括雨中情作文500字10篇,雨中情作文600字左右叙事。颖,谢谢你给我的快乐,谢谢你给我的爱我幸福地读着信。她的赞扬让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呢。我边读边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真美。原来我们根本不会疏远

学习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上海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2021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学习

欲速则不达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欲速则不达作文10篇,内容包括欲速则不达作文怎么写,作文欲速则不达。为什么?因为没有用心。同样道理,就像我们人学走路一样,唯有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才会稳,才学的会。还未先学会走,就先学会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交通,我们就应该

学习

有关动物的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动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动物作文300左右,同学像什么动物作文。Pandaisverycuteandveryfat,butitisnotmyfavouriteanimal.Lionisverystrong,butitisntmyfavouriteanimal,beca

学习

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作文秋天的景色10篇,内容包括秋天的一处景色三年级作文,三年级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突发自己彻底喜欢上了秋。秋的诗句,秋的文章,秋的***片……秋是那么的清,那么的静,那么的悲凉。我爱秋,我与秋具备同样的性格。我喜欢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