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篇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1

2、平凡的一滴水很美丽。茫茫人海中,洪战辉便是一滴平凡的水。他不是星光闪闪的明星,也不是家缠万贯的富豪,他,只不过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他打工挣钱,不是为了“推动祖国经济发展,实现伟大复兴”,而只不过是为了撑起困境中的家庭,让妹妹生活得更好罢了。平凡的心愿,平凡地去实现,可他却感动了中国。洪战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他的美丽所在,他的行为所折射的正是精神文明的光辉。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洪战辉学习。

3、平凡的一朵花很美丽。许多人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而邰丽华让我发现:平凡的一朵花也美丽。如果说一般的人是平凡人,那么残疾人更是平凡中的平凡。邰丽华,正是一朵受到上天不公待遇的花朵,如果没有那次春晚的绽放,她根本不为人所知道。可她身残志坚,那纤弱的双臂,舞出了天地间绝美的姿态!我忽然嗅到了生命的芳香。邰丽华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她的美丽所在,她点缀的正是心灵春天的美丽。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邰丽华那样散播内在的芳香。

4、平凡的一颗螺丝钉很美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使聂海胜、费俊龙两位英雄航天员受到所有人的鲜花与掌声,他们的背后,有一群扎根在戈壁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认真刻苦,毫不张扬,这就是他们的美丽所在,他们的工作带动了航天机器的运转。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默默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2

    【论文摘要摘要: 文章先阐述了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原因,然后扼要先容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过程。接着,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共同利益和国际机制的层面来分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存在的新题目进行探索,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在经贸、环境、平安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这并没有使双方的合作关系自发改进,反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两国存在着愈演愈烈的冲突。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假如两国关系处理不当,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甚至会世界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冲突,相互合作以达到"双赢",中美双方摸索性地进行了战略经济对话,形成了相关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使该机制更大程度促进中美合作,我们必须对该机制进行深进探究,分析其内在规律,把握其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由来及其过程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表示,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将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平安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006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有关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进进创建轨道。

    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进讨论。2007年5月22-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和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12月12-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捉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着双方对话的深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二、剖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原因

    首先,共同利益是双方对话的基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更符合'比较上风'的原理,中美双方均从这种贸易、投资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①如今,美国事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事美国第四位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而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治理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国的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赤字,确保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除了经贸关系联系紧密,中美双方在***治、***事、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如全球和东亚地区平安新题目、《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世贸谈判等新题目,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要和平发展,也一定程度需要美国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②另外,中国现今倡导建立"***社会",对环保、知识产权、食品平安等方面的重视也日益加强,也都是符合美国的对华一贯态度的。假如双方能够合作,不但能够给中国带来所需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也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建立以经济对话为基础,兼顾***治、平安以及环境范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不单单可以使中美双方解决经贸方面存在的新题目,还可以在其它领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其次,冲突和磨擦不断加大是对话的刺激因素。固然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冲突和摩擦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特征。比如,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所以美国一方面批评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一方面却又加强对华的技术出口控制。美国作为高技术国家,在经济关系中高技术产业占据比较上风。控制对华技术出口必然导致加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华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类新题目,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假如不通过积极的对话来逐步构建双方互信,将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再次,双方认知趋于一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双方合作的意愿,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双方主观熟悉相一致。"相互依靠引发了国际合作的愿看,国际合作是国家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是建立在严格的利益判定基础之上的"③。中美双方对有关新题目的认知逐步趋于一致,使对话有了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2005年曾明确表示,中国事美国的"利益攸关方"④。2005年9月,一些美国***府***曾在公然场合表态时,说应尽量淡化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制造商的"负面影响",以为美国制造业的困难更多地回咎于其他因素。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也开始从自身分析新题目。比如,中国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不仅损害了美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内高新技术难以发展,所以中国对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步进步,并承诺履行世贸组织《和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都说明双方的认知逐步趋向一致,使双方走向对话的道路。

    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征

    在某种情况下,合作的进行,仅仅存在共同利益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制度的存在才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能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性。⑤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要在这个共同利益上实现有效的合作,还必须发挥机制的功能,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在中美多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话定期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自2006年9月保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后,中美双方公布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就双方共同感喜好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新题目进行交流和探索,对话将轮流在两国首都,也就是北京和华盛顿举行。对话定期举行,使得该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对话立足点高,涵盖面广。战略对话就是要站在制高点来全面审阅双边关系。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经济新题目,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和影响,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话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使得双方能够更为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再次,对话呈现出渐进式的特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从第一次对话讨论的五个专题,扩展到第三次对话的八个专题,逐步扩展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平安,并在原有议题逐步进行深化和扩展。从广度和深度的循序渐进,有助于降低双方调整的烈度,使双方合作能够更加稳步进行。

    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远景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为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对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运作,我们也应该有理性而清醒的熟悉。由于美国国内***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并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存在着诸多的新题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注定将在复杂、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中前行。

    首先,中美双方关注点和期看值不对称。中美各自对战略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同,从目前中美双方的表态来看,美方最关注的是三大新题目摘要: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放,而中方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被***治化的新题目。中美双方对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不少新题目的期看也是不对称的,在美国看来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的新题目,例如金融市场、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等新题目,对中国而言,却是需要在长期改革中逐步解决的新题目,中国不可能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其次,美国国内***治复杂性的牵制。在美国的多元***治体制下,国内***治极为复杂,******间、利益团体间的利益争斗从未停止过,众多的行为者都试***对相互竞争的目标进行妥协。美国的外交***策及行为,也必然受到*********治、利益团体***治的影响。在美国的各******和利益团体中,汇集着大批在对华贸易中的"受损者"(如劳工团体),强烈要求对华采取不公道的强硬***策。国内***治的纷争发生"溢出效应",必然影响到"高层***治",使得在双方对话中出现各种不***的声音,影响战略对话进一步加深。

    再次,构建战略互信存在新题目。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和延长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维护和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继续向世界各国推广美式价值观念和***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目标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主题的自强发展战略。⑥实在,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基本符合一致的。但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两国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少新题目。美国在经济、***治、平安、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在这些领域又是相互竞争的。合作和竞争的交织,使得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难以互相信任。另外,中美两国在***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非通过短时间的沟通就能得以相互理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事会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美国对此心存疑虑。美国和中国的合作,是真正将中国看作"利益攸关者"的外在表现,还是由于陷于反恐战争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

    总之,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治、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很现实的新题目,其中很多新题目更是由来已久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也不能期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能迅速高效的解决所有新题目,它也只是中美双方的一种非凡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利益汇合面,但要解决中美关系间存在的新题目,更好地发挥中美双方在彼此发展中的功能,还需要中美两国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做出更大的和不断的努力。

    注释

    ① ***. 《中美经济关系摘要:寻求新的分析框架》,载《国际经济评论》, 2007, 7摘要:10-12.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3

伴随近年来中国高考受到美国高考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强烈冲击,其中的写作题Essay更是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青睐。在此背景下,将近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作文试题与Essay作一番比较分析,对2014年高考作文的研制、评价和应试指导均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高考作文:文体意识和价值定位

伴随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对考生思想情感过多束缚的“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逐年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趋向宽松的“话题+材料作文”:且由提供封闭式材料的话题作文向开放式材料的话题作文演变。新世纪开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话题作文作为一种相对开放的全新作文题型开始出现并日益引人注目——这就为考生的自主思维、自由选择和***表达提供了多维、开放、无规囿的精神平台。但是,去了“硬性命题”之后,“软性命题”难免遗留负面影响。换言之,“作文潜规则”改头换面地制约着考生的自主思维,成为青春生命语用过程中的软性约束。

例如,2013年高考作文就鲜明地延续着近年来这种艰难的开放势头,而且,就总体而言则变得更能承载考生作为“个人主体”的思想容量。尤其是2012年才刚刚现身、充满自由论说色彩和不确定性的话题作文,已经占据了2013年各地多数考卷卷面。可以判断:开放视野、催生思维、鼓励表现,进而对母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发挥积极的导航作用——这是大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性表现。

其一,高考作文的话题及其材料更趋开放多元,提供考生一种自由思维的宽广空间。请看:

1.“爱迪生怎么看手机”(北京卷)。

2.“更重要的事”(上海卷)。

3.“我愿意……”(湖南卷)。

4.“上善若水任方圆”(湖北卷)。

5.“过一个平衡的生活”(四川卷)。

6.“经验与勇气”(新课标卷)等。

这些话题(具体标题自拟),仅从字面审读就知道是提供考生一种颇具弹性度的思维框架或思维向度,并配以同样灵活而开放的辅或提示性材料。

1.话题“三句话看童心”(浙江卷):“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2.话题“根据大豆写作文”(重庆卷):“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如果是心智能量蕴藏丰富的考生,面对如此充满思辨性的话题材料,就如面对可供个人思维自由舒展的巨大精神空间——这无疑就是获得一种凭借语言来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并享受表达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难得良机。从总体上说,地方卷作文话题比全国卷更具开放性、思辨性乃至异质性。

其二,高考作文的文体意识更趋明确,“述评”或“评议”成为作文的主流表达

新世纪以来,单纯叙事或记人的传统文体逐渐淡出考生与教师的视野。即使所给材料是事件叙述、情景描摹或细节呈现,其考试旨趣也并不在让学子对客观性人事再作精致到位的“复现”——至少是为了从人和事出发而再作申论,或者是就表面现象而开发其深层内蕴。广东卷所给的是叙述材料:“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这样的话题材料各地考卷中比比皆是,其特点有二:或者是现象性材料下面覆盖着可供考生深度开发的比较丰富的思想资源;或者话题本身就是思辨性观点的组合,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待考生深入辨析、有所取舍。因此,这样“话题+材料”的命题形式内在地规定着考生无法以平面化的传统“记叙文”去完成,而必须以观点为统帅、以评议为方法、以论证为过程的“思想评论体”。换言之,这样的“命题”形式,即使其中的提示语包含着“文体不限”的表述,其实也隐含着明确的“文体意识”或“文体倾向”,并同时也规约着考生依循文体而采用相宜的语言表达即评论。进而言之,出题人文体意识的更趋明确和自觉,正实现着高考作文对长期固守的再现“客观人事”记叙文的悄然超越,甚至也正在启动着对观点单一、论证过程格式化、思维高度同质化的“应试型议论文”的深刻超越。这与国际流行的美国高考作文Essay注重考核学子将来学术研究必需的***评论能力的旨趣,正趋向一致化。需要强调指出:上述所谓“文体超越”将悄然撬转基础教育作文教学的价值支点,引发学子思维品质的深层转型。

其三,高考作文的价值定位更趋合理,引导学子表现和发展理性思辨力和表达力

从上述的引例就可得知,“后命题时代”的作文命题形式旨在考量学子自由个性、充盈活力的思想力和表达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观念高尚、思想健康、语言规范这些传统的“作文套路”里。“全命题时代”的作文只有符号化、抽象化的公共主体“我们”(we),而缺失灵思洋溢、个性卓越的特定单数第一人称“我”(I)。这种“个人主体”的灵魂被抽空,必致假大空的泡沫作文泛滥成灾,绚丽面具下“人”“文”分离以致对立。而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流行的“给出材料+给出话题+自拟标题”作文类型的数量统计来看,这类自由度大、去全封闭、去全命题的“自主作文”,已经构成一种接轨全球化背景下作文教学普世价值的日益浩荡的主流趋势。近年来,该类作文每年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即2009年12/16、2010年14/18、2011年13/17、2012年14/17、2013年15/18。数据比例表明:历年来各省市的命题研制者似乎心有所约,相当稳定、持续地引导考生向着多元个性、***表达的新路径、新向度发展,共同推崇每位考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特、自由的思辨力和表达力的全面展示。这早已跨越了传统作文要求考生客观主义地再现盛世华丽或唯美主义地粉饰现实灰暗的旧时代。其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写作元命题:语言表达唯有回归个人主体、回归自我心灵,才可能形成自由而强盛的思想力和表达力。

二、美国高考作文Essay:文体特色和价值取向

纵观近年来美国Essay的文体和命题概况,深具特色,值得从中汲取蕴涵在命题中的创新性学术文化理念、以完善大陆高考作文命题并创新作文教学[1]。

Essay作为美国大学招生中的学术创新短作文,其考试题型结构如下:前半部分是“提示”(Prompt),介绍话题、背景、多元观点;后半部分是“任务”(Assignment),说明写作的文体及其具体要求。前者卷卷出新、篇篇有变,后者相对固定。作为一种学术评论体的Essay,其文体结构一般要求三个部分:首先是总起段,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这是全文的逻辑起点和灵魂所在;中间是主体部分,包含若干自然段,这是对观点的论证过程,包括缜密的思想演绎、适当的事例或细节引入、有针对性的现象分析等;最后是结束段,以结论回应开头的观点并作升华或拓展。Essay是一种以阐述观点为主、辅以事实材料的学术性、思想性评论体。它以作者基本观点统领全文,重在表达个人独特的思想倾向或价值评判,贯穿全文的主线就是缜密严谨的论证。

一方面,作为篇幅不长、结构稳定、评论为主的Essay文体,旨在释放考生的思想和心智,主观特色鲜明,个人化倾向强烈。

美国高考Essay的“命题”(2011—2012)[2]:

1.对他人的动机和诚意持怀疑态度是明智的吗,甚至那些人看起来是值得信赖的?

2.个体像集体中的其他人一样思考和生活是否始终是有害的?

3.进步往往会包含一种重大的缺陷或问题吗?

4.人们是否付诸了过多的信任于专家或权威的指引?

Essay作为评论体的特征前提性地决定了考生必须不仅对个人的精神旅程作纵深回溯,而且更要向自我的内心世界作出深度掘进,而命题的思维容量就鲜明体现了这种价值引导。就句子表达形态而言,Essay的“命题”不是一个包含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通常不用确切指向的陈述句),更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某种不能“逆向证伪”、只能“正向证实”的单一向度的确凿命题;恰恰相反,它们无一例外是一种深含待解问题、价值指向多元的“疑问句”——所提供的是宽泛的“问题域”而不是对问题本身的精确结论或导向,因此,Essay的“命题”不可能允许考生的思维仅停留在对一般客观事物的表浅印象上或标准化共识上,即使背熟了预制的作文模版,也无法直接简单“套入”其中。这种由“疑问句”所承载的鲜明的“问题意识”,正是Essay文体所标举、所引导的显性思维特征——指向不确定的无疆界“思维宇宙”,推崇超越性的思想力。

另一方面,Essay话题材料架构了充满不确定性的思维空间。

话题材料往往提供一则或是概括的事实、或是具体的现象、或是意味深长的名言、或是历史的趋向等等,而共同点唯有一个:蕴含着多元选择的可能。至于考生如何判断与评说,取决于自身的人生阅历、思想倾向和文化修养。Essay最显著、最鲜明、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话题“提示”对思维取向的“不提示”:包含着种种可能但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较之于表达不同判断更具难度的则是提供逻辑论证的链条,包括事实、细节、理据等等。

三、比较与前瞻:深入突破话题和材料的惯性限制

综上两方面所述,中国高考作文已经超越了封闭狭隘的“全命题时代”的种种规束,表现出“后命题时代”的显著进步;但是,就中美高考作文话题和材料的多元开放性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之间的历史及地域差别,中国高考作文在命题研制和话题取舍方面尚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试以2013年三段材料为例。

1.“沙子和珍珠”(辽宁卷话题):“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材料)

2.“经验与勇气”(新课标卷话题):“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当地许多富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割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材料)

3.“根据《忧天》写作文”(福建卷话题):“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材料)

这三份作文样卷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和典型性。一方面,话题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哲理性、开放性和伸展性,能够为考生提供支撑言说的平台和放飞心智的精神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同样犯了一种共性过失:急于为考生“坐实”思维主题,急于为其“搭建”只供单行的“思维独木桥”。殊不知,其后果是封锁了考生的思维疆界;也许,这样为普通考生现场作文提供了一种“思想拐杖”,但对尖端考生而言则极大地限制了其新观念、新思想的自由翱翔——“过”大于“失”矣!难道让考生自己“大悟”、自己“感叹”,不是更真切、更深刻和更感人吗?即使是福建卷话题材料,虽然是诗人顾城的一首完整诗歌,但也是可以做技术处理的,免得“深深地扎进地层”成为现场考生的“共识”、以致鲜活学子最终亦纷纷然“深深地扎进”出卷人的“思维陷阱”啊!与美国高考作文材料比较,明显可以看到这样限制性的“提示语”(“年轻人恍然大悟……”“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实在有封锁学生思维的嫌疑。而Essay的“提示”及其内含的话题材料则无限“放大”了“选择”“传统”话题的思考空间和表达天地,使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考生拥有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推断、不同的拓展,从而使之可能实现各自精彩的表现。

比较而言,中美两国高考作文在文体、话题和材料三方面各有特点。就文体而言,美国Essay将以思辨为主、经验或经历为辅的评论体作为唯一的文体,以承载考生的***思考和个人见解;多数中国高考作文试卷允许考生从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多元体裁中自选一种,但长期应试作文训练致使考生的“记叙文”难免失之于平面复述,已经长盛不衰的“议论文”往往止步于过分同质化的公共表达。就话题而言,美国高考作文选题超常深刻、新人耳目,关键是话题本身前提性地具有正反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特质,没有定论而贵在新见;中国高考作文卷因为各地情况有别、话题斑驳杂陈,总体而言令高端考生心灵为之震撼、眼睛为之明亮的“反流俗”话题不多,即使如2013年全国卷“真诚与友善”的话题,按教学常规思路其中包含的同质成分多于异质,一般易陷习惯性套路而难出新观念、新思维。就话题材料而言,美国作文考题的“提示”清晰导向多元开放、承载自由思维的无限空间;中国作文试题的“提示”或受话题本身的制约而难于展开、或习惯性“俯就”一般考生因而堵塞了优秀学子的卓越思维。

回顾中美两国高考作文题,我们清醒地看到:从单一闭锁的“全命题时代”到多元开放的“后命题时代”之深刻转型,表征着中国“考试文化”的蜕旧更新乃至中国教育的巨大进步。面对全球化文化博弈的严峻态势,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高考作文命题既长葆自身的审美特色(不能简单、表浅地视审美特色为“文艺腔”),又能汲取美国等国际高考作文命题的有益营养。固然不能很绝对地断定不同文化场域内两国高考话题的孰高孰低或孰优孰劣;但是,文化博弈取决于语言博弈、取决于母语教育的博弈。全球化时代需要中国学子很好驾驭母语、展示智慧,需要中国高考通过语言表达力的竞技来深远地引导母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并为“文化中国”的强势崛起而奠定“母语童子功”。

参考文献:

[1]潘涌.美国高考作文Essay的文体特征、命题指向及其启示——兼评2012年中国各地高考作文[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112-117.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4

关于“转型期”大众文化的沉思

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及其活动的广泛展开,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前中国人的日常审美取向及审美意识。潘知常代表认为,从美学的角度看,当代大众文化的出现,意味着从时间角度对传统美学的解构;当代大众文化在美学上的特点,是提出了一个虽不完善但值得反省的命题:“审美与生活的同一”,这与传统美学所固执的命题:“审美对于生活的超越”显然对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当代大众文化看到了传统美学的根本缺憾。

陈炎代表指出,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革不仅在经济上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实际利益和发展空间,而且在精神上为其带来了更多的自信心和创造空间。此间所形成的以感官享受、现实利益和初级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无论对于国家的以群体、客体、秩序为要义的观念体系,还是对于知识分子以个体、主体、自由为旨归的价值标准都有一定的消解作用。其历史意义在于:1.缓和国家与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由于长期的二元结构所形成的紧张关系;2.在客观上实现了中国城市社会观念体系的多元化;3.在结构上有利于中国社会在现阶段的稳定性。傅瑾代表通过对中国戏曲盛衰的历史性审视,而认识和评价大众文化的意义,认为中国戏曲的生存与发展,一直主要受着大众审美观念的支配;何时民众没有话语的权力,何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艺术,大众艺术就必然衰亡,中国戏曲的盛衰是一个突出的样本。

袁济喜代表认为,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实际状况可谓忧喜参半。有些状况令人担忧,表现为意义的丧失、感官文化的泛滥,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与传统审美文化的断裂。中国传统美学以***教为中心,审美境界以“天人合一”为中心,尽管宋元以来出现了商业化大众文艺,但一直被裹挟在封建体制之内。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审美文化的断裂在转型期则显得十分突出。因此,弥补大众文化中的真空地带,建立健康的大众审美文化机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关于“美学话语系统”的考察与界定

在关于美学话语系统的讨论中,与会者尤为关注的是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美学话语问题。姚文放代表指出,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应将自己的话语中心落在建立人文精神之上。美学的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形而上的、理性化的,带有很强的理想色彩——常表现为一种人文理想。这种人文理想主要是通过提供一种价值体系以凝聚整个社会的精神结构,使之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上,使人们的社会行为取一种健全、合理、向上的趋势,进而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社会目标。张胜冰代表认为,人文精神的重建恰是当代美学话语转换所面临的一个现实性问题。传统美学话语中的人文精神是依据传统哲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强调美学的人生哲学意义和终极关怀作用,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这与当代人所处的文化情境形成较大距离,以致造成当前审美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失落。美学要重塑当代人的人文信仰,其话语转换中的人文精神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用传统话语系统来演绎今天的现实,而是努力寻求传统与现代、中国和西方的新的对话方式和渠道,在这种对话中找到它们之间相互沟通、接轨的理论的和现实的最佳契合点。

现实文化背景下的文艺状态

关于中国当代文艺的现存状态、进路选择,以及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精神何去何从的问题,许多与会者颇为关切。王德胜代表从文化背景的考察切入,认为90年代的中国文艺转型,在特定方面正与市民文化意识的要求不谋而合;在对普通人生的实话实说中,在对平常生活琐事和凡俗情绪的缀拾中,90年代中国文艺成为了一个个满足市民文化意识的叙事文本。这种文艺转型与市民文化意识的认同,其策略表现为:其一,以审美主义的叙事形式来拆解历史的深度模式,并在拒绝“沉重”的过程中追逐生活的轻松、闲适和快意;其二,在渲染市民情调的人际温情中,对人(包括知识分子)进行心理疗治,如《北京人在纽约》、《过年》、《渴望》、《秋菊打官司》等,即不仅投合了普通人对现实生活的温情要求,而且投合了处于“无奈的守望”之境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温情幻象。

罗筠筠代表指出,80—90年代普泛的文艺创作心态不是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忘”,而是“入”。无论文学、绘画,还是影视,当代艺术家所追求的是揭露现实、开掘人性、宣泄渴望。正因为此,当代艺术家很少有那种来自心灵与技巧***的自由感和充实感,也很少有那种“心斋”下“踌躇满志”的审美观照。

朱青君代表认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较为宽松,以及文化传媒现代化,为大众提供了参与艺术创造和自娱自乐的诸多便利和可能,大众自身的艺术潜能也可以得到较充分的挖掘。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任务与出路

尽管本次会议并未事先明确拟定“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任务与出路”这个议题,但在研讨中,与会者都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对此问题的共同关怀和一种明确的共识: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任重道远,对其出路也需作多方面探索。

有的代表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美学的真实而持久的发展,需要美学研究者站在美学学科的前沿位置上,广泛联系当前文化进程来深入考察和探索现实的中国文艺和中国人的审美生活,从而确立美学话语自身的现实功能的价值。

岳介先代表则认为,当前我国的美学研究陷于一种独自咏叹的困境。缘由是大众需要的东西研究者关注的少,而研究者所热衷的东西,许多人并不理解。所以,出路之一就是改变研究思路和侧重点,即,切切实实地关心大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以强化美学的应用而改变自身形象。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5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由来及其过程

2006年8月21日,中国国家*********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表示,加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对话,将有利于两国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稳定安全也会产生积极影响。2006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标志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正式进入创建轨道。

2006年12月14-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2007年5月22-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了讨论。2007年12月12-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美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随着双方对话的深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机制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二、剖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原因

首先,共同利益是双方对话的基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更符合’比较优势’的原理,中美双方均从这种贸易、投资关系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①如今,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是美国第四位进口国。美国从中国进口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升降;而获取美国的资金、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对美出口的廉价产品,不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减少1000亿美元的开支,而且使美国的GDP每年增加0.7%,通胀率减少0.8%,有利于减少美国财***赤字,确保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增长。除了经贸关系联系紧密,中美双方在***治、***事、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如全球和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和世贸谈判等问题,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样,中国要和平发展,也一定程度需要美国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②另外,中国现今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对环保、知识产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重视也日益加强,也都是符合美国的对华一贯立场的。如果双方能够合作,不但能够给中国带来所需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也能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润。这样,建立以经济对话为基础,兼顾***治、安全以及环境范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不单单可以使中美双方解决经贸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在其它领域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点"。

其次,冲突与磨擦不断加大是对话的刺激因素。虽然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程度并没有减弱,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并表现出恶性循环的特征。比如,美国对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所以美国一方面批评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一方面却又加强对华的技术出口控制。美国作为高技术国家,在经济关系中高技术产业占据比较优势。控制对华技术出口必然导致加大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而进一步加大对华不信任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类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如果不通过积极的对话来逐步构建双方互信,将难以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再次,双方认知趋于一致是对话的先决条件。双方合作的意愿,仅仅有客观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双方主观认识相一致。"相互依赖引发了国际合作的愿望,国际合作是国家权衡利弊后的一种选择,是建立在严格的利益判断基础之上的"③。中美双方对有关问题的认知逐步趋于一致,使对话有了了现实的可能。比如,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佐利克2005年曾明确表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④。2005年9月,一些美国***府高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时,说应尽量淡化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制造商的"负面影响",认为美国制造业的困难更多地归咎于其他因素。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也开始从自身分析问题。比如,中国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不仅损害了美国以及其它地区的利益,也会导致国内高新技术难以发展,所以中国对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逐步提高,并承诺履行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这都说明双方的认知逐步趋向一致,使双方走向对话的道路。三、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特点

在某种情况下,合作的进行,仅仅存在共同利益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制度的存在才行,这些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能限制信息的不对称性。⑤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要在这个共同利益上实现有效的合作,还必须发挥机制的作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在中美多年的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机制框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逐步完善,呈现出自身的特征。

首先,对话定期举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自2006年9月保尔森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后,中美双方宣布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后,对话每年举行两次,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对话将轮流在两国首都,也就是北京和华盛顿举行。对话定期举行,使得该机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其次,对话立足点高,涵盖面广。战略对话就是要站在制高点来全面审视双边关系。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在建立之初,就立足于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经济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对话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使得双方能够更为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再次,对话呈现出渐进式的特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从第一次对话讨论的五个专题,扩展到第三次对话的八个专题,逐步扩展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并在原有议题逐步进行深化和扩展。从广度和深度的循序渐进,有助于降低双方调整的烈度,使双方合作能够更加稳步进行。

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前景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为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对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运作,我们也应该有理性而清醒的认识。由于美国国内***治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国情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导致在中美两国之间建立行之有效的对话机制并确保机制的顺利运行,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注定将在复杂、曲折和艰难的道路中前行。

首先,中美双方关注点和期望值不对称。中美各自对战略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同,从目前中美双方的表态来看,美方最关注的是三大问题: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开放,而中方最为关注的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贸摩擦被***治化的问题。中美双方对战略经济对话中的不少问题的期望也是不对称的,在美国看来需要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例如金融市场、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等问题,对中国而言,却是需要在长期改革中逐步解决的问题,中国不可能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让步。

其次,美国国内***治复杂性的牵制。在美国的多元***治体制下,国内***治极为复杂,******间、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争斗从未停止过,众多的行为者都试***对相互竞争的目标进行妥协。美国的外交***策及行为,也必然受到*********治、利益集团***治的影响。在美国的各******与利益集团中,汇集着大批在对华贸易中的"受损者"(如劳工集团),强烈要求对华采取不合理的强硬***策。国内***治的纷争发生"溢出效应",必然影响到"高层***治",使得在双方对话中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影响战略对话进一步加深。

再次,构建战略互信存在问题。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维护和延长在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主导地位.维护和扩大在世界各地的战略和经济利益,继续向世界各国推广美式价值观念和***治制度。中国的国家战略总目标是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本主题的自强发展战略。⑥其实,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基本符合一致的。但由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两国战略互信存在着不少问题。美国在经济、***治、安全、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在这些领域又是相互竞争的。合作与竞争的交织,使得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双方难以互相信任。另外,中美两国在***治体制、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双方并非通过短时间的沟通就能得以相互理解。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是会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还是竞争对手?美国对此心存疑虑。美国与中国的合作,是真正将中国看作"利益攸关者"的外在表现,还是因为陷于反恐战争而不得不采取的缓兵之计?

总之,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治、外交等领域都存在着很现实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更是由来已久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以,也不能期望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能迅速高效的解决所有问题,它也只是中美双方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渠道,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扩大双方的利益汇合面,但要解决中美关系间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美双方在彼此发展中的作用,还需要中美两国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做出更大的和不断的努力。

注释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6

关键词:对话教学;模式;研究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13-01

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 教学对话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对话教学方法。对话教学法是指美术教学中,教师、学生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出对话教学法,目的在于解决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长期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撼,而实施对话教学则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与学生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就有可能发出多种意义。

一、创设情境,师生对话

课堂上要进行对话就必须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教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提问发问是能否顺利开展对话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伊始教师一开始不是直接讲授教材知识,而是先创设对话的情境即叙述或演示与教材相关的生动事实。教师在介绍时要有意释放疑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发特定的情感,激发思维,把学生蕴藏于心中的疑问,见解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学提出,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对所谈的情况进行质疑,由疑惑而发问,这是教学引发问题也即引发话题的途径。学生带着疑惑开始师生、生生间的相互对话。尽管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通过这一特定情境设置,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师生、生生对话的第一环节就算是真正开始。如在学习《外国肖像画作品赏析》这一单元时,当学生看到凡高的《自画像》时,先是惊奇(认为怎么还有这种画法?),随后便认为凡高的这幅画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比起前几节课欣赏的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不是绘画的创新而是倒退,认为画的不够生动逼真,“技不如人”;有的学生甚至还公然要求老师换其它作品欣赏,但也有学生认为凡高的自画像很有欣赏价值,它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可以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感情。到底凡高的这幅《自画像》是绘画的创新还是倒退?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凡高这幅画的兴趣呢?让学生对古典写实主义绘画与凡高的《自画像》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他们各自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明白绘画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逼真地去表现对象,它还有更多、更广的东西值得去表现和关注,正是由于画家技法的多样性,才使绘画变的更加精彩纷呈。

二、教师与美术作品对话

教师自己首先要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之前要对美术作品预先设计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教师个人对美术作品的解释,同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着。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例如,教师必须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又反过来加强学生对作品各个部分的理解。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教学主体之间的群体互动、交流合作中进行的。美术欣赏教学过程是以“看”为前提,对话则试***解释如何“看”事物。美术欣赏的流程是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教学中对话的展开,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的审美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对话中得以完善。

对话教学模式在欣赏课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教学中真正的对话追求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增进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题。如教学《大碗岛的星期天》,就作品内容的描述,可以这样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画面上除人以外还有些什么?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吗?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吗?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就作品的形式分析,可以提出如下问题:画面上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画面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不能表演一下?画家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委安排的,人物身上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合在一起,看上去怎么样?画面上的黄颜色使人感觉怎么样?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的吗?画面前面的人物和画面后同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看完整幅画,你感觉怎么样?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形式进行思考后,还要帮助学生总结,以帮助他们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如何比较等形式分析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都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简明扼要的,要让学生能理解。教学主体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兴趣。

对话教学模式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及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教学中真正的对话追求的是民主、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增进教学主体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及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尹少淳著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7

关键词: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 美女 野兽 童话 原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最鲜明的特点,即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的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通过多角度的美丑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歌颂人性的美好,尤其是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对比鲜明,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只是透过这对比,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童话——《美女与野兽》。

一.童话——《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本是一个流传于法国民间的古老传说,博蒙夫人在此基础上,为儿童读者重新编写了童话《美女与野兽》,于1756年发表。此后这个故事被反复改编,但基本内容是:王子被施了魔法而变成野兽,只有美女的爱,才能解除巫婆的魔法,使他恢复原形。

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甚至演变出许多新故事,如《青蛙王子》《人猿泰山》《金刚》《暮光之城》等,但这些故事无论怎样变化,“美女与野兽”这一内核模式始终相随。可以说,“美女与野兽”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原型,这个故事所表现出的主题也成为了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

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女与野兽”的影子。

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美女与野兽”的组合

我们以***表的形式比较这两个文本:

“美女与野兽”这一故事可以归纳为如下模式:

被施魔法—成野兽—得解救—变王子—二人幸福生活。

首先美女与野兽在外形上形成鲜明对比,野兽也并不是生来丑陋,而是因为被施了魔法才变成野兽,要让他变成王子,就必须用爱来解除魔法,之后,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童话故事宣扬的主题也是许多童话都在表现的:

宣扬爱与善良,爱能战胜邪恶。

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与“美女与野兽” 这一模式十分契合。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二人外貌的巨大反差

伽西莫多:

那四角形的鼻子,那马蹄形的嘴巴,那猪鬃似的红眉毛底下小小的左眼,那完全被一只大瘤遮住了的右眼,那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那露出一颗如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那分叉的下巴……请你想象一下那整个相貌吧,要是你能想象的话。

或者可以说,他全身都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上长满了红头发,两个肩膀当中隆起一个驼背,……两股和两腿长得别扭极了,好像只有两个膝盖还能够并拢,从前面看去,它们就像刀柄连在一起的两把镰刀。他还有肥大的双脚和可怕的双手。

(第一卷)

爱斯梅拉达:

她个儿并不高,但她优美的身材亭亭玉立,……她伴随着鼓声这样跳着舞,窈窕、纤细、活泼得像一只黄蜂,……她那的双肩,她那偶尔从裙里露出来的一双漂亮的腿,她乌黑的头发,她亮晶晶的眼睛,真的,她真是一位神奇的妙人儿。

(第二卷)

从雨果的原著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反差巨大,一个美丽得如同仙女下凡,让人为之倾倒;一个丑陋得无以复加,让人噩梦不断。

《美女与野兽》亦如此,在外形上,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公牛:伽西莫多的动物性

雨果三次把受刑时的伽西莫多比成“公牛”。

“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头牛垂头耷脑地绑在屠夫的车沿上。”

“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刺激怒了。”

这个比喻非常鲜明形象地勾勒出了他的形象---丑陋且充满动物性。这一点在他“要水喝”的情节中亦得到了见证。

“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

而在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以后,伽西莫多被感动,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个细节也表明他身上动物性的一面,这意味着此前他从未流过泪,即便是遭受鞭刑,被人谩骂侮辱。伽西莫多虽是一个人,却并没有表现出人应该有的正常反应,他更多的是麻木、凶悍和冷漠。

而这一点,与野兽正相契合。伽西莫多不仅外貌像野兽般丑陋,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像野兽一般蒙昧、凶狠。

3、魔法:周围人的谩骂嘲讽

伽西莫多的动物性是天生的吗?不是。他从小就被抛弃,被克洛德收养之后,成了钟楼敲钟人,因为相貌丑陋,总是被人厌恶、嘲讽,即便在受刑时,人们仍然嘲笑诅咒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周围发现的只是憎恨,他也学会了憎恨,他有了人所共有的凶狠,他拾起了别人用来伤害他的武器。”(第四卷)他的心越变越硬,他以恶报恶。

显然,人们的嘲笑、讥讽就像巫婆的魔法,施与伽西莫多,使之压抑了人性,如同野兽。

4、一滴水与一滴泪:魔法解除,人性复苏

《美女与野兽》中,美女对野兽产生了爱,在她答应嫁与野兽的那一刻,魔法就解除了,野兽重新变回了王子,与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有强大的力量。

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是一滴心灵之水,饱含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它用爱消除了伽西莫多身上无形的魔法,让他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伽西莫多的泪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说明他人性的一面,逐渐复苏。从如同公牛一般野蛮、麻木到觉得愧疚、悔恨,并感受到了爱与美好。甚至在第十一卷中,“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此时的伽西莫多,完全摆脱了动物性的一面,显示出作为人,应该有的善良,包容,仁爱。眼泪,成为他人性复苏的重要象征。

伽西莫多从野兽变成了王子,只是这个王子的英俊体现在内心,他是一个心灵高贵美丽的王子。

5、结局:意犹未尽的浪漫

美女与野兽,因为爱,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故事到此结束,留给人无尽遐想。

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之间同样有爱,只不过爱斯梅拉达没有像“美女”那样对伽西莫多有爱情,但是她的感情难道不是一种更广博的爱吗?

而且,这两个人物的结局虽具悲剧性,也具有浪漫色彩:伽西莫多的尸骨紧紧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骨,当人们试***分开他们时,伽西莫多便化为了尘土。而小说结尾取名“伽西莫多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他们从此也幸福地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表清晰地看到二者的高度契合。

三.浪漫主义与童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所有作品中最最浪漫主义的作品。”①而法国童话有许多特点与浪漫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来比较一下浪漫主义与法国童话。

第一,浪漫主义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作家都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美女与野兽》就是一个起源于民间传说的著名童话。

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带来了清新、健康、活泼的新气象。②

许多浪漫派作家甚至转而收集民间故事,编写童话。比如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成了典范的童话作品。③

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雨果同样十分重视民间文学。例如,他的史诗著作,三卷本的《历代传说》就是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

一部出色的童话对于孩子甚至大人都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女与野兽”的故事也是起源于法国民间,经博蒙夫人的整理、改编、加工、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从童话本身来看,也充满了对比与夸张,浪漫与想象。

可以说,这个童话故事与《巴黎圣母院》,不论是形式上,还是主题上,二者均有高度的相似之处。民间文学对于浪漫主义,对于雨果的影响可见一斑。

第二,浪漫主义和童话在创作上有相通之处。

1、对比与夸张

浪漫主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巴黎圣母院》就淋漓尽致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美则美到极致,丑则丑到顶点,这可以说是作家的一种有意夸张。

而法国童话也往往通过鲜明的对比,无情嘲讽和鞭笞贪婪、愚蠢、专制横暴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广大被压迫和被歧视者勇于斗争的反抗精神。④比如《列那狐的故事》《小红帽》等。《美女与野兽》也充分运用了对比与夸张,来表现主题。

2、想象与幻想

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奇异与荒诞成为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而雨果在谈到《巴黎圣母院》时说: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是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与童话亦有相通之处。

3、追求纯净与自然

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厌恶,对庸俗丑恶现实的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卢梭曾倡导“回归自然”,浪漫主义接过了这个口号,用以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

而浪漫主义所向往的没有工业文明污染的纯净、自然的世界,在童话里能找到。童话营造的世界就是一个纯净、自然,充满丰富想象,充满真善美的世界,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

四.隐身的原型

事实上,许多童话模式就包含有或已成为影响文学创作的原型,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原型这一概念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⑤

加拿大著名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弗莱在荣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型批评理论。弗莱发现了文学中的“无意识的结构”——原型,而建立起他的文学批评。

他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⑥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不同类型的文学构成“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而在各种文学的具体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相似的原型和模式。⑦原型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现在梦和精神病中,也显现在童话、神话和宗教等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中。原型的存在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基本母题。⑧

“美女与野兽”正是起源于民间的,带有浓厚魔怪色彩的童话故事,其中的王子、巫婆、魔法等童话元素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这个故事模式也在不断以不同形式出现,除了前文所提的《青蛙王子》《金刚》外,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均有“美女与野兽”的痕迹。应该说“美女与野兽”是西方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成了西方文学的“集体无意识”,它让许多作品连成一体,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同时,它也提供了爱战胜邪恶的母题。

美女与野兽,隐身于《巴黎圣母院》,让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走向了前台。

参考文献:

①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②③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④博蒙夫人:《美妞与怪兽》倪维中王晔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⑤⑦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4次

⑥弗莱:《批评的解剖》普林斯顿1957年版,转引自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⑧张德明:《批评的视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3月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8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欢乐,契合了幼儿的精神世界,也为幼儿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给予他们多方面的营养。

一、利用童话的蕴涵,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

童话具有妙趣横生的童话形象、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浅显易懂的语言、独特的文学构思方式等,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童话,童话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底蕴。我们尝试利用美的童话意境,激发幼儿产生审美愉悦,许多道理可以很轻松地在通话欣赏中倾入幼儿的心扉。如跟幼儿讲“不要以外表取人”的道理时,就可以选择《动物王国的故事》:外表漂亮的金龟子、蝶类和各种蛾类,虽然它们“鲜艳夺目”,但因为它们啮食农作物,与人类为敌,往往不被认为是美的;而外表并不好看的蝙蝠、青蛙,却因为能够消灭害虫,有益于人类,人们都时时不忘它们,它们的本质是美的。

童话的艺术表现形式、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等都很独特,多让幼儿接触和学习童话故事,能够为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格林童话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了许多普通人的故事,特别是儿童故事,开辟了民间童话许多新的表现领域。在表现形式上,差不多囊括了民间童话所有的类型,如魔物宝物型、哲理型、“灰姑娘”型、特殊小人型、奇人奇事型、“小红帽”型等。利用这些童话蕴涵的魅力,发挥这种文学美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功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建构童话环境与氛围,使幼儿产生审美意识

美的感受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认识和反映,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对美的理解能力,感受美是理解美的前提。

在一些教学或游戏活动中,投幼儿所好,选择幼儿平时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形象、场景,为幼儿先创设好环境。如在课外自由自选活动中,我首先是为幼儿合理地划分好场地,利用走廊与平台,划分好区域把幼儿分散开,“白雪公主”、“蓝精灵”、“樱桃小丸子”、“葫芦娃”等区域有明显标志,幼儿对各个区域都有很浓的兴趣,玩起来也很逼真、很容易遵守规则。同时这样由于游戏人员的分散,活动时就显得非常安静,此时幼儿会感受到一种幽静、整齐的童话境界的美。其次,在场地划分好后,我提供给幼儿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供幼儿选择,如彩色拼***、玩具汽车、童话故事插画书等,孩子们看着色彩鲜艳的玩具、精彩有趣的***画书往往会爱不释手,特别是对一些***书中的优美画面他们会很喜欢,此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色彩鲜艳的美。美工室里师生一起创作,用吹塑纸做出童话里出现的小动物,用彩纸折出各种手工,如桌椅、窗帘等,用彩泥捏出各种童话故事里的形象,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把这些作品有机组合,布置成一个童话故事的场景,给孩子以熏陶。

三、挖掘童话的语言美,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

陶冶孩子心灵美,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思想情操的培养,坚持从上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美的语言标志着家庭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优秀的童话往往融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于一体,给儿童以巨大的美的享受。童话中的人物、童话中的故事、童话中的环境,被幻想笼罩着的一切都是美的。而童话的美,最集中表现在有色彩有节奏的意境美。冰波的《大海,梦着一个童话》开头意境的创造很有代表性。“当圆圆的月亮,微笑地望着大海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它的温柔。当清凉的海风,缓缓地、轻轻地唱起一支古老的摇篮曲的时候,大海感到了微微的倦意。它轻轻地和着海风的节奏摇荡起来,把雪白的浪花推上金黄的沙滩。大海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呵,我真想睡了,看那星星都在眨着眼睛哩。大海睡着了。月亮披上了白云的薄纱,海风还在唱着轻柔的歌。大海安静地睡熟了。”这是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灵纯净的美的意境。美的陶冶会使人变得纯真而高尚。

四、塑造童话形象和事件,陶冶幼儿美的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动漫影视制作技术也日趋高超,将传统的童话主题进行了很大的变革。如今孩子们更多的是“看”童话,通过电影、电视和光盘。连续剧形式的动画和漫画故事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童话,形成势不可挡的“动漫潮流”,其主题也跟它们的外表一样丰富多彩。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9

关键词:神话题材;角色造型;塑造

动画角色的造型在整个动画影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动画创作的基础。从中国最早的《大闹天宫》到近期的《宝莲灯》,从美国的米老鼠到日本的龙猫,一个个外表个性,性格鲜明的卡通形象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从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典角色中,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片是以绘画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形象的主体造型和空间造型的。在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中,每个动画角色的塑造同样也是片中的灵魂和基础,是决定整个动画片的风格和动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动画角色造型特指动画角色的可视性形象造型设计,设计者通过自己的审美修养和造型功底,将文字或静态的东西转换成有性格的,活灵活现的情感载体。中国文学对神话题材的涉及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而动画神话题材的涉及正迎合了现代人的好奇心,神话题材在表现人类精神和情感时,会借着角色造型塑造的形象影响观众对历史的认识。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中国神话题材动画角色造型的塑造。

1 中国神话题材角色塑造的特点

每种题材的动画片,在角色造型塑造上都有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也是人们从直观上区分动画风格的标志。神话题材角色指题材源自民间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反应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地形象或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创作者根据已有的文学著作等自行创作的人物形象和动作,所以有非常高的创作者设计的假定性。

中国动画有非常鲜明的民族风格,神话题材的角色造型也一样。如中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前七回改编而成。导演万籁鸣正是一位擅长将民族风格融入动画创作的艺术家,《大闹天宫》吸取了唐代佛像画和敦煌壁画的瑰丽鲜艳色彩,结合以独特的电影手法创造了一片变幻莫测的神话意境。在造型上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将传统佛像造型融入角色中,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和夸张,强化装饰性,以适应动画片的表现特点。然后通过动作设计,深入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齐天大圣的造型、服饰、动作、性格表现等与人们心中的形象不谋而合,虽然是猴子的形象却惹人喜爱,动态跳跃,色彩明朗,语言天真可爱,性格直率勇敢,具备了猴的灵巧、人的情感、神的法力,体现了“人、猴、神”形象的和谐统一。通过概括和夸张美猴王的面部主要借鉴戏曲脸谱的***案,机灵富有人性。形态动作上有庙宇塑像影子,矫健灵动。线条借用木刻版画,简练飘逸。色彩体现民间年画色彩特点,红、黄、黑、绿平涂色彩与充满张力的弧度线条结合,明快浓郁富有装饰味。这一经典的形象几十年来就是孙悟空的代表形象。

所以中国神话题材角色塑造的特点是从传统艺术中吸取特长,运用概括和夸张风格、极强的装饰风格搭配中国少数民族风格来塑造的角色造型。

2 中国神话题材作品的审美文化的定位

角色塑造就是将动画的造型设计为可视的形象,因此动画中形象从虚拟到现实是一次再创造的过程。神话题材的角色不能离开本国的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中国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特点。

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决定着神话题材动画角色的定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脱离了本国的文化土壤都无法存活。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氛围产生了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皮影动画、水墨动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结合动画科技这个新新文化产业。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是在社会变迁的环境中成长,必定会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动画作为艺术一部分,不同时期创作的神话题材动画角色都根据社会变革对人民思想变化的特点来发展和成长,在角色塑造上跟随当下人的思想状态和理解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中国第一部长篇神话题材故事《铁扇公主》就是典型的范例,受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铁扇公主像当时电视剧里的古装少女,眉目清瘦,一把宝剑,衣着干练。动作干净利落姿态英姿飒爽。而唐僧则是一个白嫩书生打扮,头戴软帽文质彬彬。猪八戒以丑态肥头猪耳,体态臃肿滑稽。受当时迪斯尼米老鼠影响,孙悟空造型类似米老鼠一样大眼睛,圆脸圆手,穿戏装的形象,与大家习惯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不一样。

从上诉看出同一神话角色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不一样造型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当代的审美文化特点来塑造动画角色造型。

3 中国神话题材动画角色形象塑造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中国动画形象塑造出现了迷茫期,受他国动画形象的影响,对动画角色形象的审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单一和原始的动画形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多方面的生活娱乐需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变的十分匮乏,角色需要全新的创作。当前我国动画产业存在的大问题就是没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神话题材的动画角色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又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神话形象自身携带传统文化的烙印,如何将这些富有文化色彩的神话角色与新世纪科技、文化相结合,不断与时俱进,推进我国动画事业不断发展是我们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随着现代动画的全球化,多样化,各种设计风格和手法层出不穷,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丢弃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和一些传统艺术手法。受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动画应该更新观念,结合现在科技的手法和新材料,为传统装饰造型再设计提供可能性。而在造型方面要注意更加个性化、时尚化、生活化。通过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形表现相结合,来体现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文化个性。在面部、服饰等的装扮上更贴近现在人的审美和生活。比如哪吒的造型应该具备现代儿童的特点,顽皮、丢三落四或鲁莽等特点,不必要塑造性格完美的英雄角色,把握贴近用真实生活。现代观众更能接受神话题材角色如同自我的角色扮演,生活化互动的才能产生共鸣,神话才不会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应该着力探讨研究出这样的神话人物赋予新的表达途径,以此推进中国神话形象在动画中应用的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篇10

关键词 美术鉴赏 对话 体验

美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马蒂斯说:就艺术家而言,创造始于观看,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看的行为先于语言,我们总是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

画家完成了美术作品,但这不是这美术作品的终结,读者才是决定作品命运的决定因素。没有读者的参与,任何艺术品都是没有意义的。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有效的提问对话、画面阐释、美术体验是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常常使用的方法,也是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关键。鉴赏过程中,学生有质量的言语阐述与美术评论,对一件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意义与价值上的探讨,对提高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渗透着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因此,是极其重要的,都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言语阐释与美术评论加以表述。

笔者有感于常规的课堂灌输所带来的遗憾和缺陷 ,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中,尝试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有意识的加强了描述能力、言语交流与阐释、美术评论短文写作的训练,实现教师、学生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交流。在对话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由于身心得到彻底的***,其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训练,形成了一种较有效的课堂循环,并取得显著的审美的鉴赏教学效果。对话式美术鉴赏教学给美术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现象的一种反叛,对改变传统独白式美术鉴赏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一、平等对话:创设鉴赏环境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美术鉴赏教学对话既有教学对话的普遍性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一方面是鉴赏者与艺术作品的主体间双向互动过程,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关系,包括:1.美术作品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传达给鉴赏者;而鉴赏者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2.它是一种以民主、平等、包容、坦诚为原则,以主动介入、积极参与策略,通过敞开、接纳、回应、碰撞、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等,达成视界融合。

对话系两人或更多人的谈话,具有以下共性:首先,对话展开的前提是对话各方不能完全对立,有共通性。二是对话展开的条件是各方能互补、互促,对话各方具有平等性。三是对话的结果具有创新性。通过开放的对话,“重新建构、生成意义”,打破“二元对抗”的封闭状态。因此,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艺术品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整体美术素养为本体,以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提高全面美术素养的动态过程。

在美术鉴赏课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在有目的的交谈、询问、争论、答辩、讨论、采访中感受精神相遇,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通过对话,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两种视界的融合。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常常会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并说出意想不到的新东西。

如:在鉴赏美术作品飞天时谈到:“好像来到了辉煌灿烂的星空中,神州的飞行”“又如嫦娥最美丽的舞蹈……”

二、全面阐释:养成问题意识

“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式和确定。”“问题”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殿堂的钥匙。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带着问题学习才能勤于思考,乐于思考,才会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究。因此,教师必须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当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时,他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该美术作品究竟要告诉我什么?”但是,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生活经验、艺术经验等等都决定了他们的视界不可能迅速、有效地与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的历史视界融合。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美术鉴赏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关键。这可分为两阶段:

(一)看书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鉴赏知识,提高审美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鉴赏知识、作品的艺术风格等, 只靠教师讲解是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的, 还应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去感悟。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想读书,会读书。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在这里,教师应把握两点:一是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是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地泛泛而读。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程的导入方式,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二)讲见解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各种见解。学生可根据作品的文字介绍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把书中尚未涉及到的关于作品内涵的理解表达出来。

1.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怕说错,要让学生敢于质疑美术评论家和教师的观点,以形成自己的主见。

2.让学生提出存疑难问题,合作学习方式。如果学生经过讨论、回答仍有疑问,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讲评,重点作品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成因进一步阐述。这一阶段更要调控对话各抒己见,逐步排除疑难。

3.充分比较:比较艺术品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成等,比较作者与作品的形成等。同时总结规律性的内容。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合作学习可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维果茨基在《艺术心理学》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欣赏对话:“读者从两个方面观察悲剧:一方面,他通过哈姆雷特的眼睛查看一切;另一方面,他又用自己的眼睛查看哈姆雷特,所以,每个观众既是哈姆雷特,又是他的观察者。”正是这一过程的巨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给艺术鉴赏者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丰富深刻的审美愉悦,使艺术鉴赏中的对话有实现的可能。对话中,主体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相互的渗透、补充、综合、交叉的整体中起着复合作用。

如《大碗岛的星期天》的讨论:画中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吗?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的什么时间吗?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就作品的形式分析上,对《大碗岛的星期天》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请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画面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你能不能表演一下?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么安排的?人物身上的颜色与背景的颜色合在一起,看上去怎么样?画面上的黄颜色使人感觉怎么样?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他们看上去是一样大小吗?画面前面的人物和画面后面的人物看上去哪个更清楚?为什么?最后看完整幅画,你感觉怎么样?

三、精心设计:注重课堂提问

教师一定要找准教材的重难点,再精心设计出问题,且层次分明,使学生回答后对作品要表达的内容豁然开朗。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目标明确,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并且提问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何把握住这个“度”呢?

(一)问题设计的互动性

要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巧妙利用教材,有意识地设计出有互动意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密切的问题,并且答案也要具备开放性。有延展性、有深度的问题才是有效地提问设计,在课堂上过于简单或难度过大的问题都是无效的提问,达不到有效提问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的针对性

根据美术教学内容、学生当前的学业水平精心设计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披情入境,通过独学、对学、群学,***思考、获取知识。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关键提出有关问题。

(三)问题设计要明确灵活形式多样

设计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简洁;要讲究坡度和梯度;要根据具体目的和具体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要注意适时调整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

(四)注意留白鼓励思考

提问中是否留出适宜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证明,当教师的适当等待学生回答的内容明显增多,创造思维的成分也相应增加。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独思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而不应频频重述和追问,干扰学生的思维。

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问:自画像一类的作品中,你读出了什么东西?请举例说明。在《作为绘画之喻的自画像》中,绘画之喻指出了画家怎样的身份?自画像中的正面和侧面角度的不同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同学们经过模拟尝试后,讨论分析,再总结发言。这样就比较轻松的达到了理解作品的目的。

四、共同体验:提高鉴赏“视界”

体验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人或物或事情进行了解,感受。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一)加强艺术家的名言的记忆和理解

在课前和课后准备一些资料,常常抄写,并要求每个学生记录在美术作业本里,养成写感言的习惯。也为课堂的发言交流作好准备,理解线条、形状、色彩、构***等形式语言可能的象征意义,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先理解美术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各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又反过来加强学生对作品各个部分的理解。

(二)尊重鉴赏者的特殊视界

任何人都是以一定的生存方式处于历史之中。这就决定了人的偏见和成见的合理性,并且这种偏见构成了理解的基础和前提,这是鉴赏者的特殊视界。教师提供鉴赏的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除了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可以是其他艺术门类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的鉴赏。教给学生一定的美术鉴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使他们在美术鉴赏中首先能理解作者的历史视界,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应选择相应的美术鉴赏的材料,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地进行感知、体验,同时,简明的描述,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些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视觉形式语言在美术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从传统的具象写实艺术到纯粹的抽象艺术,无论其外观形式有多大区别,它们所使用的却无一例外是上述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的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心理力”式,唤起人们内心千差万别的情绪和感受要尽可能让他们用自己的以视觉器官为主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交流——对话——实践”流程的循环;笔者在欣赏课单元结束是基本会有绘画练习的训练,如《审美变化中的自我》后加入了自画像的练习,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式分析是加深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并最终提高鉴赏能力的必经之路。对形式鉴赏本身的兴趣也应该是学生美术鉴赏的目标之一。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还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来获得。例如:学习线条的变化,试验不同动态的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断续线、连续线、重叠线),再让他们欣赏凡高的作品《星夜》中所用的线条是怎样运动的。再如:学习几何形状的安排,彩色纸剪贴出各种几何形状,再让他们欣赏抽象派大师蒙德里安的后期作品。这种由实践操作而获得的鉴赏经验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总之,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如语言的、表情的、身体动作的、书法的、绘画的等等。最终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而达到美术鉴赏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少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高楠著.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篇

学习

管理办法格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办法格式10篇,内容包括管理办法的word格式及范文,管理细则格式范本。二、开展格式合同监管提高合同监管效能,推进银行等行业格式合同整治,规范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完成“民生消费热点行业(银行业、电信业、物业管理业、房地产

学习

练习打字的文章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练习打字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适合练习打字的文章,打字练习文章推荐100字。3、可用打字软件练习打字:初学打字可试着练习一些字母类或是英文文章;4、当熟练打英文文章后,可试着换打中文文章:打字是慢慢熟练的过程,打字时间长久,则

学习

过中秋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过中秋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日记10篇,过中秋的短文。没过多久,乌云被袭来的微风化去,天上那位“小女孩”终于探出了小脑袋,给大地倾泄了一片清辉,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地面,大地仿佛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轻纱。而此时的大地又沉静在梦

学习

整式的加减教案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整式的加减教案10篇,内容包括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教学反思,整式的加减华东师大版教案。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的概念。2、会准确地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3、通过单项式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的归纳的能

学习

统计学试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统计学试题10篇,内容包括统计学原理期末试题,医学统计学试题1。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学习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对孩子的评价10篇,内容包括家长对孩子的评价10个字,家长对孩子评价及感悟。经常有家长遇到类似的困惑,大多都围绕一个核心,家长面对老师给孩子的评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教师是经过系统学习的教育专业人才,

学习

我听见10篇

阅读(25)

你听,近了,近了,更近了……小鸟的声音一步一步地在接近我们,从那山谷慢慢地飘过来了。“唧唧,唧唧”那声音犹如在我耳边,那么悦耳,那么清脆,让人不得不感到清新愉悦。在我们的生活中,小鸟有许许多多,它有时会给人带来麻烦,有时叫声会让人觉得厌烦..

学习

古语翻译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古语翻译10篇,内容包括现代语言翻译古语,古语翻译完整版。2.在语境中理解重点词的意思重点词语包括重点实词和虚词,如词性活用、一词多义、偏意复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如:2.1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学习

端午节包粽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包粽子10篇,内容包括端午节包粽子海报,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然后是捆绳。只见姥姥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随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

学习

正能量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正能量发言稿,内容包括一周正能量发言稿,发声亮剑正能量发言稿。不见面只闻声是广播这一媒体的弱势所在,这就需要发挥其它方面的优势来增加这种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在广播新闻环节,加强稿件编排工作是提高广播新闻影响力的重要

学习

礼仪培训心得体会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礼仪培训心得体会,内容包括接待礼仪培训心得体会,礼仪培训心得体会100字。我觉得护士的美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貌服饰美:恰当的表情是护士容貌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微笑,但这种笑要发自内心。为了使你的微笑真诚,你可以在心里

学习

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助产士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年度思想和工作总结简短。42010年上学期,我校紧紧围绕贯彻***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学校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见长的办学理念,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圆

学习

春天的文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文案10篇,内容包括春天朋友圈文案,春天出游的文案。师:今天早上,风和日丽,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语文课好吗?生:“好!”(小朋友们个个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师生一起来到绿树环抱的操场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和照的春风。)师:小

学习

春天的花朵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花朵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花朵原唱,赞美春天的花朵150字左右。

学习

关于雪的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10篇作文,关于雪的作文精选10篇。啊!每年的冬季的雪都是那么的美,真不知道明年的雪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真的好期待啊!五年级:2472322423

学习

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作文我的老师10篇,内容包括三年级我的老师作文300字,三年级作文精选5篇范文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和我们有时如春天般的温暖,有时冷若冰霜。有时惹得她狂风骤起,一会又风平浪静。有时被学生气的泪水涟涟,有时和我们

学习

关于节日的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节日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传统节日作文三年级,传统节日怎么写作文。Onthisday,peopleusuallygettogetherwiththeirfamiliesandhaveanicemeal.Afterthat,peoplealwayseatdeliciousmooncak

学习

优秀作文选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作文选10篇,内容包括优秀作文10篇大全,初中优秀作文选。

学习

我的座右铭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座右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的座右铭400字作文大全,我的座右铭作文600字。

学习

过端午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过端午作文10篇,内容包括端午作文200字,关于端午的短作文。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

学习

雨中情作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雨中情作文10篇,内容包括雨中情作文500字10篇,雨中情作文600字左右叙事。颖,谢谢你给我的快乐,谢谢你给我的爱我幸福地读着信。她的赞扬让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呢。我边读边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真美。原来我们根本不会疏远

学习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上海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欣赏,2021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