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1
车辆使用
一、车辆公司统一管理,办公室具体安排分管人员负责。董事长、总经理及各位副总工作用车实行相对固定,特殊情况由办公室统一调配。
二、车辆必须由专业驾驶员驾驶,原则上定人定车,严禁非专业驾驶员驾车。本单位和外单位驾驶员之间不得私自交换车辆驾驶。严禁私自将车借给他人使用。
三、干部职工工作用车按下列程序办理:在市区内由办公室安排;出市境的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安排;出州境的董事长批准。
四、用车(号),原则上由专人驾驶。主要用于通勤、调研、视察等重要公务活动,其它情况原则上不予动用。若因特殊情况需要用车的,市内或市外州境内必须经董事长批准。
五、除领导有明确要求外,下班后车辆原则上应停放在指定位置。驾驶员自行停放的,务必确保车辆安全,如有损失责任自负。
驾驶员职责
六、驾驶员应切实履行以下职责:
(一)加强***治理论、交通法规及专业技术知识学习;
(二)自觉遵守派车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不得违反乘车范围私自出车;
(三)自觉遵守作息制度,按时上下班;
(四)驾驶员要经常对车况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运行。
(五)办公室必须加强对车队的管理,坚持并督促执行派车制度,切实掌握好出车去向。办公室会同财务部要每半年对各车里程及油料核实统计上报一次。要切实做好车辆维修费用结算工作,掌握车况,检查车辆停放情况,切实履行车队管理职责。
车辆维修
七、所有车辆必须保持整洁,洗车实行定点。
八、凡维修车辆和购置车内设施等必须先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一)车辆修理在确定的几家修理厂进行。修车由驾驶员填写“车辆维修报告单”,将应修理的事项和所需经费分项载明,由办公室签署审核意见,最后按相关负责人签署的审批意见到有关厂家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如有需要超出报告及审批范围的维修,必须再次填写“车辆维修报告单”,并按程序得到审批后方可连续维修。
(二)修理过程中要有二人以上共同参与,办公室及分管负责人要加强对维修情况的检查和督办,最大限度缩短修理时间,降低修理成本。 (三)所有维修工作均应遵循采购程序。涉及上述能在本地维修的各类事项,一律在本地进行。车辆出差前要搞好检修工作,出差中途车辆必须修理的,应及时向办公室分管负责人报告,按照审批权限经批准后可在特约维修站(厂)实行简单维修,维修必须附有清单,换件的必须交旧件。报销时随车领导必须在票据上签字。
(四)车辆维修原则上不得突破定额标准。维修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办公室分管人员审批;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由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审批;2000元至5000元的由办公室请示主管领导研究决定;金额在10000元以董事长审批。
(五)车辆不得超标准进行内部装饰。车辆设施购置应填写报告单,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车辆油耗
九、车辆油耗按以下标准执行:
十、办公室统一给车辆充卡加油,发票由各驾驶员及办公室分管人员共同签字。车辆加油必须是油卡与车辆相对应,严禁给非本单位车辆加油,违者处以2倍经济损失赔偿。
十一、驾驶员必须保证里程表正常运行,出现异常必须及时报告。办公室分管人员必须定时对里程表进行检测,做到车、卡、油、里程对应。
有关奖惩
十二、违反本管理制度或车辆管理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经交警部门仲裁认定:负全部责任的,按理赔责任比例赔偿损失的5%;负主要责任的,赔偿损失的3%;负次要责任的,赔偿损失的1%。
(二)不经交警和有关部门裁决,但又有车辆或其他损失而私了的,费用自理并不得在单位报修。
(三)酒后出车造成的损失,均由驾驶员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四)驾驶员擅自将车交给他人驾驶造成车辆损失,由驾驶员本人赔偿损失总额的50%,并作待岗处理。
(五)驾驶员擅自出车造成的损失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执行,超出责任限额的部分,无论驾驶员有无过错均由驾驶员本人负责。
(六)驾驶员本人非违规驾驶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执行。违规驾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赔偿后,余下部分由驾驶员负责。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2
1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概况
1.1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车辆技术管理包括运输车辆的选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首先,车辆的选购需要满足运***管理及经营运输的实际需求,所以应特别关注道路运输实际状况调整车辆比例与选配类型,其中车辆结构的配置需要具备安全性、耐用性、环保性、节能性等技术性能,一方面确保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节约车辆的选购成本,尽量降低成本消耗。其次,正确使用车辆,只有在充分了解车辆实际性能和运行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出车辆的运输性能,管理人员应特别注意防止车辆过度超载或者疲劳运行,综合考虑运行周期内便于维修的车辆,并经常进行车辆的检查、维护,确保车辆运行安全。最后,车辆的报废更新应具有明确的档案记录,另外,考虑到运输车辆的成本问题,可以适时改造车辆或者及时报废车辆,车辆的技术改造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车辆改装的恰当性。
1.2车辆技术管理的原则
车辆是道路运***管理的重要内容,车辆技术管理是对车辆实施综合管理的过程,其技术管理就是为汽车运输活动提供低耗高效并且安全可靠的运输能力,其中必须坚持的管理原则包括安全性、效益性及适用性。安全性是确保车辆运行管理的基本保障,只有做好车辆的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够充分发挥车辆的性能,提高车辆资源的利用率;效益性原则是指车辆运输中经营与成本的协调关系,在开展车辆技术管理中,要确保以最少的能源消耗和合理的优化配置来完成车辆运输任务。另外,车辆购置的成本及运行中的维护等必须以效益性原则为前提。适用性原则也是促进车辆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车辆技术管理应在满足运***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地理环境的桥梁、气候、燃料供应等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管理,确保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当前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现状
2.1运输车辆的维护意识不足
当前的道路运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受经济条件的束缚,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车辆故障出现以后才实施维修检查,这种车辆维修方式将严重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目前,大多数运输企业的汽车修理车间比较落后,其中的检修设备和维护设施也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汽车维修效率的降低。另外,在当前运输车辆进入机电一体化的模式下,很多车辆维修人员仍然采用“耳听、眼看、手摸、鼻闻”的修车经验进行维修作业,无法为车辆维修提供准确的检修保障。阻碍了车辆维修人员的专业发展。
2.2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车辆技术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对车辆实施维修、管理、调配等,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是实现车辆技术管理目标的重要方式,当前的车辆技术管理中缺乏对二级维护车辆的处罚措施,并且多以警告、罚款方式为主,惩罚力度不足将无法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部分车辆驾驶人员往往认为只要交些罚款就可以弥补过错,并且也影响了车辆维护自觉性的发挥。除了汽车企业自身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国家相关部分也应更加重视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3车辆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运输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车辆技术管理体制与运输企业经营机制均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部分车辆企业认为维修不能为企业增加效益。因此,仍然将“重运行,轻维修”的车辆管理理念应用于车辆技术管理中,而汽车维修服务一旦被忽略,将直接影响汽车维修设备的采购和更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维修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车辆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比较多变,不利于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影响企业经营机制的良好发展。
3完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措施
3.1深化车辆技术管理意识
车辆技术管理是汽车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化车辆技术管理意识是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关键,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并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中加强二级维护管理,以汽车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重视企业车辆技术管理。
3.2规范车辆技术管理服务
运输车辆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增加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足及管理水平高的专业车辆运输管理团队。首先,应对车辆的源头管理加以限制,合理调整车辆的出厂管理办法,依据车辆应具备的维修配置及相关参数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其次,车辆运输部门应及时检查车辆超载标准及油量消耗负荷,以适当的技术参数作为车辆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最后,建立行业内部统一的信息服务机构,确保车辆维修过程的高效率、高质量,将车辆投资方的权益保障落实到实处。
3.3建立信息化系统,健全车辆技术管理
在车辆技术管理中实施新型化模式可以加强车辆企业各部门数据的密切联系,将车辆企业的各项工作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车辆技术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比如,将日常车辆调配工作与车辆维修记录等数据信息自动升级到办公系统中,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只有确保信息建设平台与档案数据的充分融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车辆技术管理中数据信息的全面连接。
3.4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
车辆技术管理部门应根据车辆的参数条件、运行性能等制定车辆运输的技术指标,并将车辆耗能、行驶里程、维修费用等技术指标详细的传达给驾驶人员及车辆维修人员,加强车辆驾驶人员的培训指导,特别是特殊情况下的车辆运行安全,比如夜间行车、雨雪天气、山区行驶、长途行驶等情况下的安全驾驶事项,针对日常出现频率较高的汽车故障,汽车驾驶员应掌握基本的维修能力,以便应对紧急情况。只有坚持车辆的日常维护及例行检查,才能始终保障车辆在各项运行指标的合理范围内良好运行。
4结束语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车辆维修;检验;问题;整改措施
1 车辆维修检验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维修行业管理手段落后,不能有效地对维修企业、检测企业、运输企业实施适时的动态管理、监督。
二是运输企业、经营者对车辆技术管理特别是车辆维护、检测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建立、完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车辆技术档案,在思想上把维护和检测变成负担,往往等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威信,加重了行业管理部门动态监管的压力。
三是维修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维修标准执行不严,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等现象,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甚至为迎合车主省钱省事的心理,减少维护项目或不维护而非法买卖合格证。
2 加强运输车辆维护检验的几点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的维修理念有原来的“七分修理三分保养”转变为“七分保养三分修理”。可见贯彻以“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是车辆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2.1 加大宣传思想教育力度,提高安全行车的认识
通过宣传单、开办教育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宣传舆论导向,使广大运输业户、维护企业、运***管理人员认识到做好运输车辆维护是对社会、对自己、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从事道路运输的相关人员提高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的自觉性,是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2.2 加强对维护企业的监管,提高维修企业质量
目前,汽车一、二类维修业户均可进行营运车辆的二级维护作业,点多面广,靠运管部门逐户逐车监管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目前造成买卖合格证,减少作业项目的症结所在,同时也给二级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长期下去,二级维护工作必然遭到社会的质疑。只有提高维修企业的维护质量,确保维护项目的落实,才能重塑二级维护的新形象。为此,主管部门要制定招投标、技术评审等办法,选拔一些信誉好、管理严、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维修企业专业从事二级维护工作,企业数量应与当地营车辆数相适应,根据营运车辆的发展和维修企业的服务质量,通过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确定二级维护企业数量。
2.3 加强维修行业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针对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除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外,临时抽用维修、检测企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参与车辆技术管理临时突击检查,以缓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矛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建立健全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职责、岗位职责以及驻站管理岗位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和内部管理。
2.4 加强车辆维修动态监督,提高营运车辆维修质量
一是不定期地深入维修企业现场检查营运车辆维修质量;不定期地深入检测企业现场检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对质量低劣、送检一次合格率低于85%的维修企业给予暂停送检或行***处罚,直至取消送检资格。二是根据维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初由维修企业申报二级维护生产能力,结合年度资质考核,确定维修企业二级维护生产能力。对送检量明显超过生产能力的维修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经查实只收费、不维护,或以检代修给予暂停送检或行***处罚,直至取消送检资格。三是对车辆维修企业定期检查,重点检查人员资质、设施设备、质保期等各项制度,以期提高维修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运输企业 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 对策
中***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益。 因些如何抓好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现就运输企业在车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谈些个人意见。
1 车辆技术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领导对维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 有些企业的领导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营运车辆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 忽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 放松对驾驶人员的车辆日常维护教育, 致使一些驾驶人员不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 有的甚至对车辆维护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作业项目都不了解, 也不进行以清洁、紧固和为主的一级维护作业, 导致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 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车辆维护意识淡薄
在运输企业, 普遍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 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 以修理来代替维护, 特别是近年来运输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把企业内部车辆承包、租赁给个人, 企业逐渐失去了对车辆的日常管理, 加之承包人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 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 对相关的管理规定了解程度不够, 甚至一无所知, 造成车辆的维护工作难以落实, 这是影响车辆正常维护的根源。
1.3 二级维护作业规范执行不严
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二级维护的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 确定了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 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但有些运输企业的维修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 维修检测设备落后, 三检制度无法落实, 维修标准执行不严, 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和应付等现象, 维护工作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
1.4 维修人员培训不到位, 维修队伍素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车型的不断增多,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电子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应用, 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运输企业内部的维修人员日趋老化的年龄结构和由于车型单一而积累的操作经验与之已不相适应。由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运输企业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投人相对较少, 新增或储备的专业维修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从而形成维修队伍以老化的维修人员为主体, 文化修养和技术素质偏低, 对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不了解, 维修技术不掌握, 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检测和诊断设备, 或即使有设备, 也很少有人会熟练使用, 车辆的故障诊断仍靠手摸、眼看和耳听等传统的方法, 因此, 很难诊断出车辆故障(尤其是疑难故障) 的真正原因, 这样就根本无法保证车辆的维修品质。
1.5 不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 都应系统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 这对随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 车辆的正确使用, 提高车辆的维修品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些运输企业忽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 即使有车辆技术档案,也不完善, 缺乏系统的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 甚至有个别运输企业为应付运输管理部门的检查, 随意编造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 使车辆技术档案失去了其真实作用, 造成了企业对其使用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情况心中无数。
2 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运输车辆技术状况难以改善的关键, 如何使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笔者认为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考核和奖罚机制, 确实落实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制度,奖惩是正确处理技术管理全过程的责、权、利关系,保障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奖惩有据可依,合情合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明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定额及各项管理要求,及时进行评比、考核, 奖优罚劣以便真正起到鼓励促进和吸取教训的作用,提高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学习操作技能的自觉性。考评的重点要与各机构、岗位的职责相对应,如对驾驶人员, 可进行燃油消耗考核、轮胎消耗考核、爱车例保考核; 对维修人员,可进行维修质量考核;对技术管理人员,可进行千车公里材料消耗考核,完好率考核、维修停厂时间考核、维修费限额考核等,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不能人人有责任, 又人人无责任,集体负责, 结果无人负责。
2.2 加强对驾驶人员及承包人员的宣传教育
由于企业内部经营者的成份复杂, 就需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宣传, 让他们充分了解定期进行车辆维护的必要性, 通过一些不按期维护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中得到教育,并且向他们灌输车辆使用“三分修, 七分保”的道理, 使车主从被动的强制维护变为主动的自觉维护。同时加大对二级维护有关***策法规的宣传力度, 让其明白车辆二级维护作业不是可有可无, 而是要强制进行的, 道路运输证年审时要对维护情况进行审验, 对不按期维护的车辆要进行处罚。
2.3 坚持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 保持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 使驾驶员认识到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对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增强车辆二级维护保养的主动性。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 自觉执行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保养。二是驾驶员全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通过驾驶员全过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维护知识的认识, 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握。三是确保二级维护保养作业。企业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车辆维修企业, 将二级维护保养的检查、紧固、、调整、清洁落到实处, 避免维修标准执行不严, 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应付等现象,使维护工作达到作业规范的要求。确保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起到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 保证车辆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2.4 加强技术管理的教育培训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新产品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CAN总线系统、EGR废气循环系统、SCR废气后处理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等在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增多,使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及技能不断老化,企业要提高整体的管理、维修、使用水平,必须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同时对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和节油、节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教育与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及层次,区别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针对驾驶员,主要是针对其日常要作的和必须注意的事项,例如,如何进行车辆三检、日常维护常识、常见故障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对维修人员,要针对车型保有情况及新车型、新技术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基本原理, 保养、维修要求, 新检测设备使用等进行培训学习; 对技术管理人员, 主要是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原理及应用,技术发展趋势、方向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只是走过场,只管教, 不管效果,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以确保使每个受教者均有实际收获,均能得到实际的提高。
2.5 做好技术档案的记录和管理
技术档案包括车辆技术档案及车辆维修档案, 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 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 这种档案对了解车辆性能、技术状况及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 为车辆维修、改造和配件储备提供技术数据的科学依据, 也是评价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分析质量事故原因、调解维修纠纷的依据。因此, 它是车辆技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 应认真做好这一项工作。
2.6 加强定期检测和维护
定期检测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对车辆制定定期检测制度, 使其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 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以达到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目的, 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做好车辆等级评定送检工作, 确保车辆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符合道路运输车辆投入运输市场的条件; 二是检测结合维护定期进行, 以此确定维护附加作业项目, 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对车辆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修理,以便实行视情修理。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 对车辆按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制维护, 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在运输企业,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这往往会造成车辆早期损坏,严重影响车辆技术状况,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运输企业要把车辆维护管理工作作为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车辆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及二级维护,随着对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以上维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例检的要求。各级维护工作,均有其侧重点,均是从多年的实际运行实践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对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持车辆的技术状态, 避免车辆的机械故障,消除安全隐患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各企业需根据所拥有的车辆情况及各车型所行驶线路的道路状况和行驶里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养规范,并按规范要求编制合理的一、二级维护计划及检测计划,才能达到从总体上节约成本,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车辆安全隐患的作用。
2.7 加强科技管理
只有加强科技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 改进运输生产及维修工艺与装备, 广泛推广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效益,降低材料、能源消耗,确保运营安全。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5
广州市包车客运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包车客运行业管理, 全面强化包车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包车客运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规范包车客运市场秩序,确保行业稳定和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行***区域内登记注册的包车客运企业从事包车客运经营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包车客运是指以运送团体旅客为目的,将客车包租给用户安排使用,提供驾驶劳务,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路线行驶,按行驶里程或者包用时间计费并统一支付费用的一种客运方式。
第四条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简称市交委)是本市包车客运的主管部门。市及相关区、县级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具体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鼓励包车客运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共同推动包车客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六条 包车客运按照其经营区域分为省际包车客运和省内包车客运,省内包车客运分为市际包车客运、市内区(县级市)际包车客运和区(县级市)内包车客运。
第七条 申请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
(一)从事区(县级市)内包车客运经营的,向区(县级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二)从事市内区(县级市)际包车客运经营的,向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第八条 申请从事包车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客车:
1.客车技术要求:
(1)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2)座位数在13座及以上,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3)从事高速公路客运或者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行业标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规定的一级技术等级;营运线路长度在400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其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二级以上;其他客运车辆的技术等级应当达到三级以上。
(4)燃料消耗量应当满足交通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JT711)的要求,车辆型号为交通运输部公布的达标车型。
2.客车类型等级要求:
从事高速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和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其车辆类型等级应当达到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规定的中级以上。
3.客车数量要求:
经营省际包车客运的企业,应当自有中高级营运客车20辆以上、客位600个以上;经营省内包车客运的企业,应当自有营运客车5辆以上、客位100个以上。
(二)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1年以上;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录用前三年内无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记录,无交通违法记分满分记录,无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
4.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而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
本规定所称交通责任事故,是指驾驶人员负同等或者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第九条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按照国家、省相关***策要求,综合考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质量信誉情况、安全事故情况和经营条件,科学制定包车年度发展计划。
第三章 企业管理
第十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其他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推行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制。
第十一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落实车辆五个统一管理要求,由企业统一对所有车辆进行管理,由企业统一负责安排生产调度车辆,由企业统一购置车辆保险,由企业统一安排专人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由企业统一建立车辆技术档案。
第十二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自有(或长期租赁)停车场地,面积不少于全部车辆投影面积的1.2倍,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车辆出车前和回场后的安全检查,统一集中车辆停放,并做好日常出入和检查记录。
每20辆营运车应当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最低不少于1人。
第十三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护、检测和年度审验制度,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在具备维修资质条件的车辆维护企业进行车辆二级维护、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条件。
逾期未年审年检或年审年检不合格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第十四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落实对驾驶员五个统一的管理要求,即统一由企业负责入职招聘、统一由企业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统一由企业安排生产调度、统一由企业安排安全培训考核、统一由企业建立人员管理档案。
第十五条 包车客运驾驶员应当持证上岗,证件真实有效;持外省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且在本市从业时间超过3个月的,应当到服务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登记备查,纳入服务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地管理。自初次取得从业资格证件满一年的,可申请从业资格管理档案转籍。
第十六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对新入职驾驶员的驾驶证件和从业资格证件进行把关,确保证件合法有效,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驾驶员禁止录用,新入职驾驶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入职培训。
第十七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和督促本企业的在职驾驶员和班组长参加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事合法的经营活动,按照许可的经营范围营运,严禁超越许可范围经营,严禁无《道路运输证》或营运手续不齐全的车辆擅自营运,严禁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的道路客运许可证件从事营运活动,严禁未办理省际包车客运标志牌的车辆出省营运。
第十九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随车携带合法规范的包车票或者包车合同,严禁沿途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严禁按照班车经营模式在固定的起始地点、固定时间滚动发班、招揽散客。严禁以一日游等招揽散客的形式开展包车业务。严禁在学校门口或相关道路违规组织上车,严禁车辆沿途上落客、组织散客、四处兜客。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 包车客运企业要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安全生产基础保障,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成各项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分支机构工作例会。
第二十二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新组建企业应于正式运营6个月内提出初次考评申请。
第二十三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按照要求为所有营运车辆安装带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加强车辆实时监控力度,安排专人对运行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对违规车辆及时提醒,及时整改。严禁车辆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长期不***、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规行为。
第二十四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制定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安排运输任务时严格要求驾驶员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客运车辆配备2名以上驾驶员;对夜间行车的长途客运,驾驶员连续驾驶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每次休息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能超过日间限速的80%;安排经验丰富、入职时间较长的驾驶员开行省际包车。
第二十五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每月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治理,建立隐患排查和治理记录台账。
第二十六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立即按照要求启动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按规定将事故情况上报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应急演练。
第二十七条 包车客运企业应当落实出车前告知制度,提前掌握行驶路线的道路状况、天气状况、风险控制点等信息,出车前安排专人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学习,告知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由驾驶员签名确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包车客运企业违反本办法的,由交通行***管理部门依据现行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和规章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十九条 对车辆违法违规严重的,安全管理混乱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发生重大以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重大服务质量事件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在规定期限内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达标的企业,由交通行***管理部门依法责令整改;整改不达标的,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停业整顿,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吊销其包车客运经营资质。
第三十条 对年度内三次以上违法违规的包车客运企业和车辆按处罚上限予以处罚;对使用伪造牌证、暴力抗法的企业和人员,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移交***门严肃处理。
第三十一条 存在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包车客运驾驶员,企业未按要求调离驾驶岗位的,由交通行***管理部门依法责令企业整改。
驾驶员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且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立即采取消除措施,继续作业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速公路客运是指营运线路中高速公路里程在200公里以上或者高速公路里程占总里程70%以上的道路客运。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有关法律、***策依据变化或有限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运输 车辆 强制维护
自《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13号部令”)颁布以来,道路运输车辆实行车辆强制维护的管理方针已经建立20年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落实的不好,甚至引起道路运输经营者反感和抵触。问题到底是出在制度设计本身?还是运行机制没有很好地确立?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和推理,论述这两项制度在13号部令的再修订过程中否还要保留进行讨论,期望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广泛讨论。
1 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13号部令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规定:“日常维护是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以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由维修工负责执行。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测、调整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显而易见,13号部令强调的强制维护应该包括各类维护作业,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车辆强制维护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二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本身对车辆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具体***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加之管理手段落后,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监管,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其动力因素就在于上路罚款创收。
三是车辆强制维护行为主体作用被忽略,监管责任错位。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只抓住了车辆管理这个关键点,但忽略了企业法人的作用,?昆淆或淡化了企业法人在车辆技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越俎代庖,替代企业法人的车辆技术管理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法人产生错位感觉——车辆技术管理和车辆强制维护只是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事,与企业无关。责任主体错位,致使该承担处罚的受不到应有的处罚,驾驶员反倒成了替死鬼,形成管理上的本末倒置,致使管理失衡,引发广大驾驶员不满意和抵触。
四是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不够,监管方式不科学、不到位,***受控对象发生错位,影响强制维护制度的落实。由于在路上检查车辆比较容易,不行就扣车,方法简单且直观有效。从而形成只对运输车辆驾驶员个体进行检查和处罚,而对企业法人和机动车维修企业执行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总体情况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在路上受到的处罚是要驾驶员自行消化的,对以全额承包或挂靠经营的企业法人没有如何促动和影响,长期以往形成了负面惯性,促形管理主体错位和处罚对象错位,致使个别车辆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地利用强制维护制度巧取豪夺,只收钱不维护,出卖维修竣工合格证,由此引发社会反感。
五是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致使一些企业法人认为只有车坏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车辆维护的目的及维护作业的分类和各类维护作业的具体内容与技术标准,为了省钱省事主动要求维修企业减少维护项目。在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不维护、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以修理替代维护的事情大量发生,使机动车维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
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运输效率、增大运输成本。但所有这些并没有被企业法人所认知,导致强制维护制度贯彻受阻,并产生负面影响。
六是个别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利益驱动,搞定点维护,更有甚者个别管理者借管理之由发小团体或个人的“洋财”,导致企业法人和驾驶员错误地认为搞车辆强制维护就是为了管理机构创收,并逐渐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现实,致使车辆强制维护不到位。
2 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内除积弊,外销积怨。内除积弊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彻底切断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中的利益链条,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和运行监管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消除内部积弊,还车辆二级维护本来目的和面貌;外销积怨就是要放权给运输企业和车主,给他们更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用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证明强制维护的必要性,用正确的利益机制有效引导强制维护的实施,让车主从中确实得到实在的利益、看到好处,只有消除外部积怨才能落实好强制维护制度。
自古就有这样一个道理——智者不逆天、不逆时、不逆势、不逆人,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得天下。运输企业,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不高,单车个体经营、挂靠经营相当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十分严重,把维护和检测看成负担,缺乏开展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动性,缺少对所属车辆应有的约束,普遍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教育,以修理代维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主体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及压力,***府付出的高额行***成本却导致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严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现象,为重大事故埋下隐患。强化企业法人治理,将权责归一,实现权责对应,从根本上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完成,促使运输企业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同时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多管齐下,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车辆技术管理的运行轨迹,实现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整体进步。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改善对策
中***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化工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化学原料的运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运输作为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国内危化品运输企业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扩张企业的规模,但在发展的同时,过高的事故发生率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些不和谐,2012年1月30日,湖北孝感107国道上,因运输硫酸二甲酯的大型半挂槽车发生泄漏,造成101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重症中毒2人,中度中毒4人[1]。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受到运来越多的重视,沈小燕等(2012)对2004~2011年866起危化品物流运输事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8%的事故由交通事故引发,其中车辆单独事故占44.1%,车辆碰撞事故占38.7%;9.1%的事故由罐体及附件泄漏和阀门失效引起;就事故形态而言,67%的事故因人员因素导致[2];王海燕(2009)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运输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运输预防性的管理手段[3]。
为降低运输事故率,企业在逐渐重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企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摸索着如何使安全管理更加的科学与合理化。
1 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频发的危化品运输事故映射出的是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合理,企业在过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安全管理的“不安全”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根据对多起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是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行业中人员从业门槛过低,部分从业人员并未获得国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即存在着无证上岗现象,且危险液体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培训不足,致使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频繁出现违章驾驶、疲劳驾驶等行为,为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
(2)导致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事故当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车辆不合格。车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在日常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但是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许多运输企业至今未建立车辆管理信息档案,从事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的车辆车况不良,加之缺乏合理的保养与维护,未达到国家的一级车况要求,出现“病车”上路现象;车上安全设施不齐全,车辆内部GPS监控设备损坏,不能正常使用且长时间不进行维修;为扩大装载量对车辆、罐体违法改装,罐体清洗与维护不当,危险货物混装、超载等现象频现。
(3)运输过程管理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过程中最复杂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管理环节。目前,我国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中众多企业缺乏对于运输中车辆的安全行驶记录,没有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用安全管理方法对事故进行预防性分析;运输过程中对驾驶员、押运员起到制约作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除此之外,多数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过低,对于运输过程监控手段不足,导致对在途运输车辆的状况不清,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差。
(4)应急事故响应机制是危险液体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危险液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由于企业平时的事故应急演练不充分,导致了应急救援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救援能力的不足,加之企业普遍缺少应急救援协调组织以及缺乏应急预案的设定,处置现场比较混乱,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容易错过最佳的事故控制时机。
2 改善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
面对上述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成为避免事故发生的核心。危化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由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以及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所共同决定的。而在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当中,既包括企业为了增强安全管理水平而进行的安全设备、设施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了企业根据***府***策法规,制定安全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行为细则并保障其实施,还包括进行员工的安全培训、宣传以及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投入。因此,在危化品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做到投入的平衡,切忌出现佩尔兹曼效应[4]。
危化品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人、车、物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本文的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框架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从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运输过程管理和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框架见***1)。
2.1 严把人员管理关
做好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必须要把好人员管理这道关,据统计我国危化品事故中,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的[5]。人员管理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1)人员招聘。危化品运输企业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要建立严格的人员招聘程序,从资格审查、理论考试、道路考试、场地考试、评定到最终的录取层层把关,不可放宽招聘门槛,对于人员素质水平的硬性资质如驾驶员准驾范围、相关车辆的驾驶经验、驾驶员危险品道路运输资格证、身体状况等必须经过认真审查,务必在招聘这一环节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
(2)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对相关从业知识和从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从业人员在录用后,要进行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通过之后才能上岗。除此之外,为了使从业人员与行业发展同步,从业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货物知识培训、货物品种更换培训一次以上。企业应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可根据最新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进行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书面考试检查,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进行补充培训,保证每次培训率均达到100%。
(3)人员培养。为了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危化品运输企业应与当地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为公司的关键岗位提前培养和储备优秀人才。
2.2 完善车辆管理流程
对于危化品运输企业来说,车辆无疑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车辆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1)购买车辆。在车辆购置方面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选择优质的生产商,对车辆的发动机、变速箱、前桥、挂车罐箱、后桥与轮胎等进行优化配置,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运载能力与安全性能。
(2)车辆检查。合理的车辆检查是车辆保持优越性能的前提条件。应当注重车辆的日常检查,严格遵守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和年检制度,确保所有车辆达到一级技术标准,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对于像车辆顶盖密封、紧固螺栓、各阀门关闭度等影响车辆密闭性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修复。
(3)车辆保养与维修。车辆的保养主要根据车辆运行的里程以及车辆使用年限按照保养标准及保养内容进行保养和维修(如表1所示),尤其要做好具有使用生命周期的车辆部件如轮胎等的使用及更换记录。
2.3 运输过程管理科学化
运输途中由于企业对于车辆的管理有限,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运输前的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路线规划以及车辆监控方面。
(1)预防性安全风险识别。在运输之前,公司安全部门应当有专业人员根据车辆、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路线、具体作业活动等具体因素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将部分可控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预先危险分析法(PHA)等。
(2)路线规划。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严把线路风险的评估关。由于线路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在途的安全,因此对于每一条新开发线路的规划企业都应当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线路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实地的勘察,将高风险路段和事故敏感点进行拍照,并汇编至企业线路***中,通过培训等方式告知驾驶员注意事项与防范措施。
(3)车辆监控。由于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危险性大,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对整个车辆在外运输的全程进行监控与控制。目前我国已经强制要求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GPS全球定位系统,确保车辆的运行情况能够被控制。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使用视频监控技术来提高车辆监控能力,危化品运输车辆中有4个部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因此,随车监控摄像头要能够将驾驶室、油箱、装卸料口和前方道路的实施情况拍摄出来,并通过3G网络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企业监控室,使监控人员能够密切掌握车辆情况,并能够强化驾驶员的自律能力,确保驾驶行为和车载货物的安全。
2.4 全面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
应急事故响应机制犹如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张底牌,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故危害的程度。为尽量的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应详细制定应急事故响应机制,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1)建立企业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在企业内部需建立应急事故响应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一旦事故发生,每个成员都能迅速的到达自己的位置,领导员工展开事故处理工作。
(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工作规划,应急预案应当是根据不同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反应的依据,危化品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公司营业范围内的所有货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并不断的完善。对于重大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要制定工作预案。除此之外,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还应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3 结束语
上述的每一个环节看似简单,都必须凝聚了危化品运输企业无数的心血和精力才能真正的达到。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不断受到企业和***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更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提供了主客观条件。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完善需要逐步的规范危化品运输标准,提高危化品运输的精细化,努力打造安全、绿色、和谐的危化品运输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全昌.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须警钟长鸣[J].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2(11):36-37.
[2] 沈小燕,李小楠,谢培,等. 886起危险品罐式车辆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43-48.
[3] 王海燕. 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1-74.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8
一、 车辆管理服务
支撑企业内部车辆管理,提供新能源汽车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等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实现购租车辆、内部车辆全口径接入平台,构建可视化监控、智能化预警的车辆精准调度管理体系,实现车辆的调度管理、位置监控、行程回溯与数据分析。
1.工作控制台首页。含全国首页、省级首页、市级首页、单车页(资产统计、收支统计、运营车辆统计、实时数据、车辆位置、车辆预警、轨迹回放等)。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实时展示运营车辆的基础信息,监控企业车辆车况、使用率等;车辆资产与收支统计实现从最初车辆采购到日常使用的用车、运行、保养、维护、处置与报废的车辆运营全生命过程的管理。
2.车辆业务管理。含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收付款管理、验收管理等审批流过程性管理。业务信息管理、资源服务中心功能的建设,使车辆租购等传统线下业务纳入系统化管理,促进资产类业务规范化管理,通过租售业务的运营监控手段,降低企业管车的成本,提升车辆管理的效率。
3.车辆信息管理。含车辆基本信息、车型库信息等;
4.资源服务中心。含供应商管理、商品展示、订单查看;
5.预警信息管理。含年检提醒、车辆续租提醒、超速提醒、违章提醒、回款提醒、维保提醒、保险提醒等功能,对车辆年检、续租、超速、违章、回款、维修和保险等业务提前进行预警提醒,保障用车安全、资金及时回笼,高效提升车辆出行业务的完成。
二、 虚拟网约服务
约车平台针对企业车辆调度提出虚拟网约的概念,将企业自有车辆或外部租赁公司车辆纳入平台,按照网约车运营模式,为企业用车提供服务,支持车辆申用、调度、派车、归队的用车全流程线上流转。同时约车平台聚合的社会运力资源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自有车辆运力不足等问题,打通企业自有车辆与社会车辆调度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1、车辆入驻。将企业内部公务车、生产车或外部租赁公司车辆档案信息录入平台,包括:车辆基本信息、车龄信息、车辆行驶里程、车辆年检休息、车辆保险流程、车辆保养记录信息等。
2、车辆配置。根据各企业用车范围将入驻车辆进行分配,指定用车单位、部门或个人,已分配车辆的企业用户只能使用分配范围内的车辆。
3、司机配置。拥有司机班的企业需要将司机信息纳入平台,并按照企业管理要求确定是否将司机与车辆绑定。绑定情况下,调度车辆无法更换司机,非绑定情况下,可以为调度车辆指定司机。
4、车辆调度。企业员工提出用车申请后,由调度员根据车辆忙闲情况为员工派车,派单模式分手动派单、自动派单。手动派单时由调度员统一调派,自动派单时派单策略涉及车况、司机等评价信息。
5、计费管理。根据企业实际要求,针对不同企业、不同车型设置不同的计费规则,包括排班计费、里程计费、时长计费及免计费等。
6、运营管理。针对企业虚拟运营车辆,可维护车辆的上下线状态,查询司机状态(如出勤情况、派单情况),查询车辆调度状态(如待派车、派车中、已归队等)。
三、 购租修一体化服务
约车平台通过与属地内车辆经销商、租赁商、维修商沟通,获取大客户优惠,通过平台聚合电动汽车销售、租赁、维修资源,为企业客户提供调购、租、修一体化服务。
1、车辆采购申请:企业车辆采购主要包括企业公务车和工程车的采购,车辆采购前申请人须线上提交车辆采购申请,填写申请信息,包括:车辆采购部门、负责人、联系电话、车辆采购数量、采购的车款车型、车辆采购预估费用、车辆采购理由等。
2、车辆采购审批:车辆采购申请提交后,省公司相关审批人负责车辆采购信息确认,申请单的审批,在审核通过以后,申请人可在移动端查看审批后的购车订单。
3、***选车购车:企业内部的购车申请审批后,购车申请人可依据所在公司的购车需求在平台上查看选择车款车型,可线上验车,也可去实体店验车,确定购车意向后,提交购车意向订单,***签订购车合同。同时可***预约到店提车或者送车上门服务的时间。平台将订单分派经销商后,经销商按照预约的要求提前备好车辆,等待企业用户取车或者送车上门。
4、车辆维修保养:企业车辆的维修保养包括企业自有工程用车和公务用车的维修保养,各企业针对内部车辆的维修保养提交申请,经内部相关审批人审核后,在平台选购维保服务,由电动汽车公司将订单分发给属地门店,为企业内部车辆维修保养提供专属的大客户服务。
四、 驾驶服务管理
为解决企业司机不足问题,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驾驶服务或兼职驾驶员管理功能。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油田;施工车辆;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中***分类号:TE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家的能源战略也在加快部署,近年来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建设规模逐渐增大,油田施工车辆的数目也越来越多,对车辆的管理存在着点多面广、施工车辆的运输环境复杂等诸多问题,所以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越加频繁。油田企业对此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施工车辆的管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对施工车辆的管理是油田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一、提高油田施工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保障施工车辆的安全首先依靠的就是驾驶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传统观点认为驾驶员只要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水平就能很大程度保障安全,这远远不够,一定要把提高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在选择驾驶员的过程上要严格把关,不但要求驾驶员具备相应的驾驶证,还要经过油田企业的考核,包括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通过油田企业的考核后才能驾驶施工车辆。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但保证了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合格,也提高了驾驶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对行车安全是一道有力的保障。
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强化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清楚法律法规的内容,还要组织驾驶员和他们的家属参加宣传教育,以帮助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定期组织驾驶人员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学习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等,还要在事故多发的环境、气候条件下,做好安全行车的宣传教育和行车注意事项的告知,避免在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发生事故。
第二,定期组织驾驶人员报告行车情况,进行交流,观看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视频资料等,从思想上提高其注意安全的意识,使驾驶人员深刻认识安全行车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对发现违反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规的驾驶人员进行严厉的查处,给违纪人员和他人提高警惕,减少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保护驾驶人员本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加强对车辆本身的管理措施
(一)对施工车辆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已经在诸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在对油田施工车辆进行安全管理的措施上也可以应用这一高科技手段,对车辆进行跟踪管理。传统的车辆管理只是在车辆使用和派遣时做好登记工作,但是车辆在外施工运输中却难以控制,引入GPS系统就可以利用该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查看车辆的行驶情况和具置等。现代GPS系统可以再一屏幕上实现多画面的同时监测,掌握所有车辆的运行状况。所以根据GPS系统可以制定出每个车辆在不同的路段的行车速度和线路规划,起到更加显著的管理效果。
(二)对油田施工车辆落实严格的各类检查
检查时针对制度所不能包含的内容的管理手段,对施工车辆安全方面的检查要做好定期的安排,从不同的级别分类执行周检、月检、季度检和半年检等,对发现有问题的车辆及时及逆行那个检修,降低安全隐患。各类检查是保障车辆性能完好的重要手段,是对车辆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有效的手段。
在长庆油田的建设工程处的交通服务队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安全检查标准和制度,结合实际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活动。在实施中,对安全管理的制度落实、车辆性能、驾驶员安全意识等都进行检查,还通过路检和路查对驾驶员的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等违章违纪情况进行查处。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解决了在车辆管理中不到位的情况,也给驾驶员提高了安全行车意识,是实现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多项内容,如环境文化、物质文化、意识文化等。文化是实施管理的有效促进剂,文化也只有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才能展现其促进作用;管理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保障,在文化的促进下管理才能发挥实效。总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促进安全管理实现的促进剂,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安全文化并不是空洞的概念,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措施主要有:
第一,将员工参与到对车辆的安全管理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有利于员工发挥能动性作用的文化氛围和环境,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彻;
第二,营造不断学习的文化氛围。车辆的安全运输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不断的学习有关车辆和运输方面的知识,才能在管理中和应用中得心应手,也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驾驶员的技能素质,更好的担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促进团队协作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油田车辆担负着不同的运输任务,所以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好员工之间一定要加强协作,驾驶人员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发挥整个施工车辆队伍队伍的能力,达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进步;
第四,建设开放式的安全管理文化。油田企业的施工车辆在完成运输任务时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完成的,所以要加强与同行业和相关行业的联系和交流,以避免与社会脱节。
结语
油田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建设、驾驶员安全技能和意识的提高和安全文化的共同保障,还需要与时展紧密联系,引入高科技手段来强化安全管理。长庆油田经过采取文中论述的各种措施,大大提高了车辆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车辆行车安全得到了保障,对车辆的安全管理关乎油田企业的生产建设,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车辆;安全管理;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崔明富(1961-),男,辽宁大连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安全保卫部主任,***工师。(辽宁 大连
116023)
中***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74-02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的十余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突飞猛进,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是由于汽车肇事而酿成的交通事故也在急剧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每年交通事故50多万起,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即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也达到6.2万人,而美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5亿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只有4.2万人。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近几年的车辆交通情况来看,各种车辆增长势头迅猛,且不包括私家车,省公司有车近5000台,持有车辆准驾证的驾驶人过万人。以大连培训中心为例,有车30台(不包括私家车),持有车辆准驾证的驾驶人200多人。目前省公司的交通安全形势比较平稳,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企业要发展,安全是前提。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好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才能保持企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才能确保职工人身和企业经济不受伤害与损失。为此,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加强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各种途径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车辆交通安全管理
制度从来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生命线。规章制度是规范车管干部和驾驶员行为,保障交通安全的主要手段。各单位车辆管理部门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岗位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车辆使用制度、车辆调派制度、安全会议(活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承包制度、车辆保养与维修制度等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专项制度。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把建立健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做到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检查考核。
二、建立健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目前省公司实行的是省公司—供电公司—供电分公司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三级管理,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的管理体制。大连培训中心相当于市级供电公司,实施的是管理与使用合一的体制。一般情况下,按照统一领导、建章立制、分级管理、各司其职、严格考核的总体要求,建立和完善塔式交通安全管理网络。管理网络可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
1.省公司的层次
省公司设置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交委会”),公司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成员由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并下设交委会办公室,全面领导公司系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及本企业有关规定和要求。
2.市供电公司的层次
交委会由各单位一把手为主任,主管领导为副主任,车辆管理、人力资源、安全保卫、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及本单位规定。各供电公司设置车辆管理处(或称车辆运输服务部)。在一些车辆较少、不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单位,车辆管理直归安全保卫部(处、科)管理。
3.供电分公司的层次
这一级单位对本单位的车辆、人员实行专人管理。在分公司行***主管副职领导下,对车辆、人员实行具体管理,车辆多的单位宜设车管科或汽车队,车辆少的单位设置车辆班(有的分为大车班、小车班)。
由此形成宏观上集中统一、微观上相对***、有职有权、责权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交委会利用电脑强大的数据储存管理功能,使其形成另一层意义上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网络(网站),即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通过网络快速传递国家和上级有关交通管理法规、规定及企业内部交通动态和信息,及时指导各单位搞好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同时各单位可将所有车辆档案、驾驶员档案、驾驶员培训情况、事故档案、安全及运输费用考核、安全活动记录、统计报表等全部纳入微机化管理,以此提高车辆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三、全面落实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各单位行***正职和拥有车辆部门行***正职是本单位(本部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第一安全责任人,对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应全面负责。要求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管理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严、抓细、抓紧、抓实,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可以指定一名行***副职分管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行***主管副职和拥有车辆单位(部门)行***主管副职必须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向行***正职负责,每一个相关的职能部门(如负责车辆交通安全管理的车辆处、保卫处等)以及驾驶员必须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建立起安全责任体系。
坚持交通事故分级控制原则,即班组要从控制习惯性违章入手;汽车队(运输处)和拥有车辆的部门要从控制轻微交通事故和一般交通事故入手;各单位(市级供电公司)要从控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入手;省公司负责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证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车辆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可控、能控、在控的能力与水平。
另外,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交通安全风险抵押金责任制,各有车单位领导、车管干部和汽车驾驶员都应参与,并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把交通安全同上述人员的岗位工资、奖金、评先选优等切身利益挂钩,突出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
四、严把驾驶员的准入关,强化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
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如何落实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驾驶员的管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招聘驾驶员时对技术操作方面往往考虑得较多,却很少考虑驾驶员的个人心理特征,但是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往往在驾驶员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产生很关键的作用。具有良好心理特征的驾驶员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冷静、果断的处理问题,从而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人的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故在招聘和录用、培训驾驶员时应该将心理测试引入到程序上来,排除个别条件不符合者。省公司机关在进行车辆管理体制调整后,采取的驾驶人招聘,引入心理性格测试,对申请公司内部准驾证人员从驾龄、行驶里程、理论考试、路面考试等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切实选拔出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优秀驾驶员。
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要降低可能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做好定义、规范和落实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对驾驶人的所有工作都给予细致明确的定义,要求驾驶人在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通过平时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首先,坚持每周的例行学习。在学习内容上给予不断的丰富,除了必要的文件传达教育外,要组织驾驶员学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向驾驶人灌输珍惜生命的真正含义,组织驾驶人对过往的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和学习,请事故责任人上台讲解体会;聘请心理医生对驾驶人进行心理课程教育和对事故驾驶员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驾驶人改变并克服制约自身的性格弱点等,这对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大有帮助。
其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驾驶人参加车辆技术培训。车辆管理部门每年初都要制定本年度驾驶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使驾驶人能够及时掌握运营车辆的性能和熟悉车辆的机械操作。各单位每年可利用冬季开展一次集中安全培训教育,分期分批进行,轮流培训,并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内部准驾证”,持证上岗,否则,下岗培训,停发岗位工资。
最后,利用生产运动会组织举办汽车驾驶员技能竞赛,例如锦州培训中心举办的汽车驾驶员技能竞赛是对公司系统汽车驾驶员队伍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驾驶员职业道德、驾驶技能、交通法律意识、车辆交通安全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核。目的是通过以比学赶帮的精神促进驾驶员队伍建设,增强他们的交通法规观念,提高驾驶技能和车辆保养水平,培养一批安全意识强、专业技术精的业务骨干,逐步提高汽车驾驶员队伍整体素质,推动省公司系统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另外,要严格掌握驾驶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凡经***门指定医院证明不适应继续驾驶的,均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五、严把车辆的技术质量关,规范和落实运营车辆的日常维修
保持良好的车况,严把运营车辆的入口关。由于车辆技术性能差是导致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车况,使车辆安全诸因素得到保证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的日常维护与企业控制安全事故风险紧密相关。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规定,车辆维护分为以下三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有的单位的日常检查通常由驾驶人负责,车辆管理专责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落实;一级、二级维护必须由指定的专业修理厂进行,安全技术人员负责检查验收;维修记录必须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存档,以备查阅。把住维修这一关,既能提高维修质量又可降低成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企业车辆管理制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