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10篇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1

——题记

俗为何物?俗,就是当今社会的现状,是当今社会的灵魂。21世纪的人,拜金主义至上,在当今社会,更是有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不知何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只剩下了钱。

古语云: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连古人尚且知道,钱财不过虚妄,生时不带来,死时不带去,今人却为何不知?今天的人,生活在一个什么都要钱的社会,日子久了,便连价值观念都改变了,在现代人的心中,古人所重视的道德品质只是虚妄,金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古时,社会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小农经济社会下的古人最大的幸福,而钱财,古人只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今天的人,却更在乎钱财,有些人,甚至可以为了钱,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践踏自己的尊严,贬斥自己的生命。可这样“无道”而取得的钱财,再多又如何?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家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因为没有员工愿意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导致老板一气之下,竟以钱允诺:“谁肯骂自己一句,奖励一百元。”结果,转眼间,一场总结会,就变成了“骂己会”。人潮中,唯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员工一言不发,令老板诧异。第二天,那个一言不发的员工就辞了职。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只想到了陶渊明的一句话——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员工与当年的陶渊明是何等相似啊!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这个员工也同样不愿为了金钱而践踏自己的尊严;当年的陶渊明不愿刻意讨好达官显贵,宁折不弯,而这个员工同样不愿为了讨好老伴儿骂自己,宁可辞职也不愿贬低自己。两人是何等的相似?

陶渊明和这个员工,却又是不同的。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时候,始终已是一方父母官,凭的,多半是文人的傲气和骨子里的不屈;而这个员工,家境贫寒,却仍然宁折不弯,凭的多半是天生的傲骨和自尊。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多少社会变迁?而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为金钱折了腰,屈了膝?这些人,其实都不能算是完全的人,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所特有的自尊。

但不可置否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同样有无数不屈的灵魂——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歇,这些不屈的灵魂也会流芳千古,用他们的傲骨,用他们的自尊,在时光的隧道里,奏一曲自尊至上的欢歌。

在冗长的时光隧道里,自尊自爱,才是照亮前路的灯光。作为一个人,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不论行至时光的哪个角落,都不能忘记:金钱再重要,也没有尊严重要。没有了钱,还能再赚,可没有了尊严,人也就不完整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2

唐朝诗人张旭写过“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表达自己对武陵人的羡慕,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惆怅之情。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创造了文坛上的一个不朽的经典。

提起陶渊明,就会想起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它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这与他的经历和处境相关。

公元405年秋,他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这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桃花源记》写于晋、宋交替之际,当时***治黑暗,兵连祸接,民不聊生。面对此情此景,陶渊明痛苦不堪,便虚构了一个渔人偶入桃花源的故事,借以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安乐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景,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摆脱残酷剥削和贫困境遇的意愿。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恶和黑暗,又像一座灯塔,激励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语言简练生动,叙述扣人心弦。“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便勾画出一片奇景。至于桃源风貌的描绘,人物活动,对答的记叙,更是着墨不多含义丰富。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但文中的细节描绘是现实主义手法,不论是山外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还是桃花源里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给人亲切逼真之感,让读者相信这是人间乐土,而非神仙境界。结尾借助真实人物──南阳刘子骥的前往,更增添其真实感,使读者也为之神往。

《桃花源记》先写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文章首先交代了时间、人物,从捕鱼活动中自然地把人物引进桃花林,桃花林奇异的景色又引起渔人的探求,从而把人物引入桃花源。桃花林景色的描写宛如仙境,为后文描写桃花源渲染气氛,作了铺垫,暗中点明了桃花源的由来,同时也交代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自然条件。第二层写桃花源中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文章先是从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桃花源的自然景色:平旷的土地,整齐的房舍,肥沃的田野,优美的池塘,纵横的道路,邻近的村落,茂密的桑竹;然后写人们的生活情景:往来交游、耕种劳作、衣服穿戴和生活乐趣。淡淡的几笔勾画出一幅恬静快乐的与世隔绝的田园风光。第三层写渔人和桃花源人的交往。从渔人和桃花源人的交谈往来中,表现了桃源民风的古朴淳厚,桃源人的知礼好客;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他们的先世是为“避秦时乱”而“来此绝境”的,这里既没有帝王,也没有王朝的更迭,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汉、魏、晋三朝的更替,所引起的只是叹惋而已。从而表现了对暴***战乱的厌弃憎恶和对君权王朝的大胆否定。最后一层写渔人离开桃源及桃源再次与世隔绝的过程。这一层描写进一步加强了世外桃源神秘气氛的渲染。末尾一段文字与开头寻得桃源的描写是相互照应的。开始是“忘路之远近”,结尾是“不复得路”。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究竟在何处,不得而知。不仅读者不知,就连发现它的渔人也无从知道。文章气氛的渲染更突出了桃花源虚幻的乌托邦色彩,也流露出作者苦闷迷惘的心情。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3

关键词:陶渊明 回归故园 生命尊严 人生价值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故园在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他高洁脱俗,热爱生活,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诗人。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1]”姜夔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2]”陶渊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故而陶渊明及其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渊明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诗具有极高的造诣,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彭泽县令任上八十余日,因厌恶官场污浊,便辞官回归故园,之后他不再外出做官。他回归故园有助于他的创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正确的选择。

陶渊明少有壮志,欲“大济苍生”[3],出仕后,他对腐败现实有了清楚的认识,自知在官场折腾,即使耗尽生命,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治理想,不如早还家,他高瞻远瞩,他回归故园的选择是果断的、正确的。渊明生活在东晋,那时***的门阀制度阻碍着庶族寒门才子的仕途的发展,他的祖父虽做过晋朝高官,但他不属仕族,到陶渊明时代,其家世没落,他的成长没有有利的***治资本。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目睹了官场的腐败,自己工作经常必须降身辱志,他自知自己的***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不可能实现。他没有在官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苟延残喘,昏天黑地,不知东西,厮混歌楼,以待终老。他是成熟的、清醒的、冷静的,他是成熟的思想家,更是勇敢的实干家,他追寻着他的理想的天地,他追寻着生命的美妙状态,他向往着生命的美丽境界,他向着自己心仪的田园眺望、走去,没有回头!他看清了,看透了,他走的脚步是那样沉稳、坚定!渊明回归故园是对自由、平等的呐喊,是对生存权力的呼唤,是对安和的生命状态的维护,是对幸福勇敢的寻觅!

陶渊明热爱故乡,向往田园。他崇尚自然,钟爱田园,厌倦官场生活,“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服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他对自己回归故园这样评述的:“悟以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他回乡的心情是那样的舒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他没有了那种媚颜屈志之态,没有了那种逢迎拍马之举,他通体畅达。他步态悠然从容,时而驻足,赏脱俗的松菊,时而眺望,看悠悠的云朵,归巢的鸟儿,西边落山的红太阳。他的生命和故乡的草木、泥土、房舍、山水最亲密,他和它们是久别的朋友。他和故乡的农人最亲切,他感到故乡是那样的祥和,自己在故园是那样的自在。他看到故乡,就听到了自己的心在加速的跳,他是故乡的一部分。他回到了故乡的怀抱,也听到了故乡的脉搏跳动的声音,他熟悉那种旋律,他熟悉那个画卷,“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渊明是故乡的孩子,故乡有山有水,有茂密的高大的绿树,有各种鲜艳的花朵,更有纯朴而美好的乡情。故乡是他向往的美丽的地方,是他圣洁的故园。

故园是陶渊明永远愿意停泊的港湾,故园是他最可靠的依傍。东晋时期***治极端腐败,***局动荡,在这样的***治大环境中,宦海多恶浪,仕途多风险,许多有识之士不愿做官,社会隐逸风气很甚,陶渊明早年便有归隐之思,之后,渊明奔波于社会,他看过不少***治阴谋,看过不少***、战乱,看过不少专横跋扈的跳梁小丑,他不想与统治者合作,不愿做官,他选择归隐山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山水为伴,隐居田园。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安宁的天地,陶渊明踏上了回归故园的征程。

回归故园,是陶渊明正确的选择,是他对自己的尊重,是他对自己尊严的维护。笔者欣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他辞官归田,维护了他的尊严,能让他生命之树的根基更加稳固,能让他的生命之树更加挺拔、茁壮,他用舍弃彭泽县令的方式保全自己生命的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伟丈夫的举动,“因事顺心”[8],他清楚自己的为人,尊重自己的生命。陶渊明站得直,他通体舒畅自如,他让自己的生命处在健康的阳光的状态下,不摇尾乞怜,不委曲求全,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认识到坚守自己的高贵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生命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追寻这样的生活,“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9]在东晋时期,凭自己的家族关系,凭自己的才学,能当上个彭泽县令,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能很多人竭尽逢迎献媚之能事,想取得个一官半职,以得“公田之利”,很多人钻进官场,丑态百出,鱼肉百姓,坑害良民。而陶渊明把一个堂堂的彭泽县令官位抛弃了,回归故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充分说明他无意于搜刮民脂民膏,无意于在百姓门前耀武扬威,无意于依官仗势,欺辱乡里。陶渊明的志趣不在升官发財,他不要去做官,而要去做民,他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他清楚自己那时最适合走什么路,他更清楚走什么路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目光远大,他的举动被一代一代的后来者钦佩、崇拜,“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10]展示了渊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人格的捍卫!

陶渊明回归故园,成就了“陶渊明”的形象。他喜欢文学创作,所以他回故乡了,因为他的故园是一个诗的王国。他徜徉在故园的小径上,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在那里他采撷到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他用诗文表现他的生活情趣,人生感悟,生活追求,生存哲学,社会理想,他写故园的景色:“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2]他写田地里生机勃勃的新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13]“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14]他写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的情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15]他写农余之时与朋友的真诚的友谊:“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16]“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17]他赞美自然之美,劳动之美,友谊之美,他歌唱平等、快乐、温馨的美好生活。《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移居》、《饮酒》、《读山海经》、《咏荆轲》、《桃花园诗并序》等名篇都是陶渊明归田之后所作,他勤奋地耕耘在自己广阔的诗歌天地里,收获到了丰硕的果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他美髯飘拂,诗情满怀,行走在长满青青草的乡村小路上。

陶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完成了从官吏到百姓的角色的转变。陶渊明一个出色的果断的转身,完成了他人生发展的宝贵的转折。陶渊明回归故园,走向了属于他的瑰丽、圣洁的文学殿堂。

注释:

[1][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3][10][15]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77页,第279页,第283页。

[4][5][6][7][8][9][11][12][14][16][1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第198页,第327页,第335页,第333页,第331页。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4

论文关键词:陶渊明,唐诗,元曲,书写

 

王国维先生对陶渊明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者,渊明其尤也。

可以说在屈原入世的人格模式之后,陶渊明走向了另外一个世界——出世,后代诗人在仕途上失意的时候要么借屈原抒发自己的怨愤,要么归向陶渊明追求隐逸生活,陶渊明成为了每个文人心目中的田园归宿。本文受谢模楷《唐诗中的屈原》一文的启发,将陶渊明形象也分为两种:生命形象和人格形象:

屈原的生命形象,在唐诗中是憔悴、悲怨、愤恨和痛苦的集合。

唐诗中屈原最主要的人格形象是“独醒”,它蕴含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困苦。

据此,陶渊明的生命形象的特点在于超脱旷达、安贫乐道;其人格形象在于悠然自适、诗酒风流、归于田园的隐逸情趣。

一、唐诗中的屈原形象

关于唐诗中的屈原多有研究,2006年还出版了了刘中文的专著《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将陶渊明在唐代的接收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每个阶段的背景不同,其对陶渊明的描述也有差异,本文为了比较分析采用横向分法:

1、生命形象

风烟彭泽里人文历史论文,山水仲长园。(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王昌龄《九日登高》)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李白《九日登山》)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仙台呈刘明府容》)

这些诗歌不同程度的表达了对于陶渊明这种隐逸模式的向往,他们将陶渊明的归宿作为了自己将来的归宿,学习陶渊明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与唐代山水田园诗歌的兴盛以及道教的兴起有关系,同时唐代文人多隐居山林读书,这些无疑都带给了诗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山水田园成为了他们失意时的寄托,得志时的向往,功成后的归宿。

2、人格形象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高适《封丘县》)

华发常舍腰,将贻陶公诮。(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论文范文。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颜真卿《咏陶渊明》)

陶渊明在唐人诗中也被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气骨和高尚节操的形象。颜真卿的诗歌是第一首歌以颂扬陶渊明忠义为中心的诗歌,并大肆描绘其对于晋王室的忠诚。唐代还出现了像陶渊明一样的隐逸诗人,例如孟浩然就是与陶渊明极为相似的诗人,他推崇陶渊明高洁的人格,赞赏其对世俗功名的鄙弃: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孟浩然《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顶》)

另外一位山水田园代表诗人王维也对陶渊明的高洁人格大家赞扬:

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王维《偶然作》其四)

但是王维和陶渊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说陶渊明是出于本性而隐居的话,王维更多的是因为现实环境的不如意从而寻找精神寄托,他是一个仕而隐者人文历史论文,仍然没有放弃官员的身份;孟浩然可以算一个隐而仕者,虽是隐居毕竟没有放下自己的仕途,最终还是要追求为官,这与陶渊明“性本爱丘山”不同。

3、唐代文人的不同书写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由盛而衰,中唐文人丧失了前代文人的隐逸条件,也没有了从容心态,由此对陶渊明的书写也就出现了不同理解:

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韩翃《送别郑明府》)

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李端《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由于诗人急切希望改变现实处境,他们必然选择积极仕进,陶渊明也就成为了他们否定的对象。

二、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

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汉族文人出于被压抑和打击的地位,遭际坎坷,在无法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情况下,很多文人选择隐逸,因此隐逸成为了元曲中很重要的内容。《全元散曲》收有50余位作家言及陶渊明的作品,占210余位元散曲家总数的四分之一,作品200余首,约占现存4300余首元散曲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无疑元代文人更能从陶渊明那里获得人身的依托。

1、生命形象

满目黄花衰草,一川红叶飘飘。赏菊陶潜,散诞逍遥。(刘秉忠《双调·蟾宫曲》);

羡柴桑处士高哉!绿柳新栽,黄菊初开。稚子牵衣,山妻举案,喜动蒿莱。审容膝清幽故宅,信怡颜潇洒书斋。隔断尘埃,五斗微官,一笑归来。(鲜于必仁《双调·折桂令》)

绿柳倚门栽,金菊映篱开。爱的是流水清如玉,那里想侯门深似海。幽哉,袖拂白云外;彭泽,清闲归去来。(无名氏《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这无疑延续了前代对陶渊明的形象塑造,其隐逸模式仍然受到元代失意文人的赞扬人文历史论文,在无法兼济天下的情况下,也就只能追求独善其身了。

2、人格形象

元代文人歌颂陶渊明厌恶官场、鄙夷功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品格,塑造出一个不恋功名、品格高洁的陶渊明形象:

休官彭泽居闲久,纵清苦爱吾子能守。(王恽《正宫·黑漆弩》)

赋归来竹篱茅舍,今古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论文范文。(汪元亨《双调·沉醉东风》)

陶渊明自不合时。采菊东篱,为赋新诗。独对南山,泛秋香有酒盈卮。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懒折腰肢。乐以琴诗,畅会寻思。万古流传,赋归去来辞。(盍志学《双调·蟾宫曲》)

元代文人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的不满,由此生发出对田园的向往,恰好表现出了他们的无奈与苦闷。

三、唐诗、元曲中陶渊明形象的比较分析

以上我们主要将唐诗、元曲中的陶渊明形象归结为生命形象和人格形象,而且两个时代文人都有书写,期间元曲对前代必然有借鉴和继承,但两者之间因为时代背景和文体的差异其塑造的陶渊明形象也有不同:

第一,唐诗对陶渊明的描绘更为丰富,既有赞赏也有否定,都表达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元曲中的描绘较为集中和统一。

第二,唐诗中对陶渊明的书写带着阔达之气,但是元曲中更多是无奈之后的选择,多了怨愤。

究其差异的原因:

一是元代不重视文化建设。蒙古族不重视汉族文化,汉族文人的地位也不高,于是汉族文人寻求民族气节,不愿意出仕,陶渊明成为了他们崇尚的对象。但是,唐代文人却是出于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唐代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修订文化典籍、开设学校、诗赋取士,这都无疑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同时唐代统治者自身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全唐诗》开篇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歌。唐代文人以其开阔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势描绘出了丰富多彩的陶渊明形象人文历史论文,他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也敢于塑造心目中的陶渊明形象。元代文人缺乏唐代文人的气势,他们是在无奈之下自然的归结到陶渊明,无法看到更多的侧面,情感的单一注定了形象塑造的单一。

其次,元朝多年废除科举,文人无法出仕,进取无门,只好寄情山水,避世隐逸。唐代时期积极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文人在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压抑之后,终于看到了希望,因此唐代文人都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都带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当然,这样的追求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于是反映到诗歌当中必然有失意,转而归结到陶渊明的隐居,但是唐人心目中的陶渊明不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田园隐逸生活。

参考文献:

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全唐诗》,中华书局,1992年

徐征《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黄卉《元散曲中的陶渊明形象》,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5

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的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最光辉的是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42至63病故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以其光明峻洁的人格,崇尚自然的理想,平淡朴素的诗风,为中国古典诗歌展开了一幅崭新的画卷,开辟了一个清新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大词人坡、陆游、辛弃疾等著名文学家无不受到他的思想和诗慧的影响。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我虽只读了陶渊明一两篇诗文但被他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辨,对平淡与豪放、情趣与理趣的追求的思想境界所感染,就陶渊明诗歌所传达的精神气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他用“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抒写傲骨

自古松柏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中的青松就是象征自己坚贞不渝的人格,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当春夏和暖的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并且草势茂盛,所以能一下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只因陶渊明坚贞高洁的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的品格,特征相似,所以陶渊明借此诗中的青松为自己写照。由此可窥一斑、而见全身,陶的境界有多高。

魏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伦理冲突、思想冲突、信仰冲突以及***权冲突最多的年代。地方***权长期的互相屠杀,广置田园,掠夺土地,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陶渊明就生活在这样纷乱虚假的环境中,这怎能跟他耿介率真的本性相容呢?因此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厌恶之情,青年时代的建功立业愿望和远大的***治抱负与黑暗污浊的现实发生了矛盾。终因“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回乡,彻底走向了二十多年漫长的归隐之道路。“植杖耘耜,清流赋诗。”陶渊明把诗歌作为寻求人生意义的依托,极写山村的清新优美,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人格和崇高理想的诠释.

二、他用“性本爱丘山”抒写气质

陶渊明能够寄情山水是因为他思想深处就有山野气质。陶渊明少年时代就在农村度过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他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道出自己对多年出仕的懊悔和对丑恶的官场的鄙视。但从他的诗里我们不难看出他骨子里的山野风骨,自由洒脱的性情。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追名逐利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就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高洁气质。

三、他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虽在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中,却任然悠然自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面上看是在描写田园优美静谧给他带来的悠闲自得生活,其实我们更应该从他的描写中感受到对田园生活那种和平宁静的热爱。可见他果真能“心远地自偏”。获得理想的自由、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画面感极强,随意拈来,即成佳句,宁静祥和。可见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对田园生活有切身感受,才融化在诗歌之中的,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 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我想在这满是人流,满是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若趁一个落雨的天气,腾一个下午的清闲,煮一壶淡淡的绿茶,听一曲幽幽的古筝,翻开陶渊明的诗集,读一读他的山水田园诗歌,定会领略到久违了的清纯质朴,恬淡高远吧!

四、他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抒写生活情趣

陶渊明善于挑选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写诗,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田园生活的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就刻画出了农村生活风味。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生活趣味跃然纸上。

五、他用“一语天然万古新”抒写本色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6

他曾“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笑看“鬓微霜”,只道“又何妨”。他曾夜饮东坡醒复醉,苦叹“多情应笑我”,只因“早生华发”。

他是千年前的轻叹,他是千年后的忧伤。他想“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走,他想离开,却又被名利所羁绊,舍不得世事红尘,他在出世与入世中徘徊,他在离开与留下中徘徊,他在潇洒于名利中徘徊。他想走,又做不到,做不到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也做不到青莲居士的“且放白鹿青崖间,即骑访名山”。他不能像诗仙一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后复还来”。不能像陶潜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能像诗仙一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能像陶潜一样“安能为五斗米折腰”。他只能“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他只能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他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名利所困扰,所以,他是一个普通人。

他因几句妙笔,被好友陷害,他因几笔佳文,被同僚栽赃。他入狱了,他因自己的才华入狱。面对严刑拷打,他说出的不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而是“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他大难不死,贬至海南。因为乌台诗案的缘故,他整整两年没有作词,这对一个此人来说,是何等的痛苦!然而他没有想过反抗,甚至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一再隐忍。他不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的普通人吗?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7

和亲的消息像春雷一般炸响,你,昭君,义无反顾地抱起心爱的琵琶,回眸遥望宫墙,踏上出塞的不归路。

我敬佩王昭君,敬佩她顾全大局,不为一己之利嫁入君王家,锦衣玉食,高枕无忧,而是同意嫁到远离故乡的边塞,为民族和平做贡献。

低矮的马棚里,杂乱的柴草上,你,勾践,为铭记耻辱尝苦胆,终于,你算好了时机,推翻了整日醉生梦死,“笙歌入海云”的吴王,回眸望向战场,心中满是洗雪耻辱后的痛快与欢畅。

我敬佩勾践,敬佩他卷土重来的志向,虽然受尽吴王的羞辱,却没有因此堕落,而是忍辱负重,战胜了吴王。

我回眸望着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悲喜过客,唱不尽凭楼远眺的长歌;黑暗正义,道不完兵戎相见的故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月下花间,风不敢吹动林间的叶,草虫不敢低语,我不敢叹息。只见你痛饮一壶清酒,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回眸望向仕途,你没有自怨自艾,因为朝廷的黑暗也无法遮盖你长风破浪的光芒。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8

人活一辈子,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

冯骥才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底线,是每个人做人的根基,更是为人处世的核心。

正所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有底线,行事堂堂正正,才能受他人尊重;

没底线,做人鬼鬼祟祟,早晚被别人看穿。

因此,一个人唯有守住了该有的底线,才能久立于世而不败。

01

再穷,不能坑朋友

人生在世,很多东西都不重要,但唯独诚信,绝不可无。

鲁迅就说: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一个人,只有守住诚信的底线,才能守住做人的根本,也才能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

有诚信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背弃亲友,在他们的心中,良心比金贵,人品重如山。

而没底线之人,恰恰相反。

只要利于自己,他们可以背叛任何人,哪怕是最好的朋友,都可以肆意伤害。

就像一则寓言故事里讲的那样:

驴子与狐狸本是亲密好友,他们商量着一起去打猎。

谁知途中遇到了老虎,狐狸见大事不妙,立即跑到老虎面前,许诺把驴子献给它,只求让自己免于危险。

老虎答应了。

于是狐狸便引诱自己的朋友掉进了一个陷阱里,此时,老虎见驴子已经是囊中之物,扭头便把狐狸抓住吃了,然后再去吃驴子。

由此可见,算计朋友,其实是在摧毁自己的后路;伤害朋友,就等于是在刁难自己。

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穷不坑朋友是底线。

与其为一时之利而苦思心计,不如凭一颗真诚之心处世,与人为善,认真做事,为自己累积一个良好的口碑。

02

再久,不能忘恩情

卢梭说: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做人,贵在有一颗感恩的心。

落魄时,不忘雪中送炭之人;失意时,不忘贴心陪伴之人;成功时,不忘一路指引之人。

如此,才不失作为一个人的底线与美德。

早几年前,苏州一位94岁的老师不慎摔了一跤,腰部骨折,只能卧床休养。

他曾经教过的七位学生,主动排班照顾,每天花2小时往返护理院,陪他聊天、下棋、练书法。

哪怕这七个学生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3岁,他们依旧风雨无阻地前来陪伴恩师。

50多年前的谆谆教诲,刻在了学生的心里,优秀的教师,教出了感恩的学生。

正如《诗经》所云: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人这一辈子,再久都不能忘了曾经的恩情。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他人恩惠,必然永记心间。

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原则,更是为人处世之道。

懂得知恩***报,人生必然收获幸福。

03

再苦,不能丢骨气

古语有言:“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做人,应以志气为先,不能因为地位、身份的底下就改变志向。

这是一个人行走世间最基本的底线。

如果守不住,便如那路边野草一样般,没有骨气,随风飘摇。

但若守住了,就有一种气势,腐蚀近不了身、诱惑入不了心。

正如当年的陶渊明,虽是小小一县令,却有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骨气。

在他为官期间,有一次上级派督邮来督察。

为人骄横的督邮一到彭泽县,就开始作威作福,还命陶渊明立刻穿好官服来见自己,晚一秒钟就是失职怠慢。

陶渊明忍无可忍,说道:“我不能因为这区区五斗米而向这个乡里小人折腰!”

于是便交出官印,回乡下种田去了。

人有志,竹有节。

生而为人,再苦再累,都不能丢了自身的志气与骨气。

正所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做人,凭的就是一份骨气!

自己不卑不亢,别人才不会看轻,这是原则,更是底气。

04

再难,不能耍心机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偷机取巧之人。

他们明面上埋头苦干,背地里却敷衍了事,因为害怕吃苦,总想着走捷径,觉得自己可以靠运气、靠耍小聪明获得成功。

殊不知,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容不得半点虚假。

越是急功近利、偷奸耍滑,就越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还会失去了原本拥有的。

还记得《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处事圆滑,为人精明,从来不让自己陷入吃亏的境地。

可到头来,还是落得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凄惨下场。

做人,只有守住基本底线,踏实做人、勤勉做事,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让自己生活在踏实的心态中,则真理可明,功业可就。

少一些投机,多一些努力,是生活快乐永恒不变的修行法则。

人这一辈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内心一定要有所权衡。

生活再难,不能坑骗朋友;

时间再久,不能忘记恩人;

日子再苦,不能丢了骨气;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9

《桃花源记》,在一部浪漫传奇里,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几乎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桃花源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的知识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9.四个“然”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桃花源记读后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景。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

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篇10

心中桃花源,红尘里看不见。

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各种诱惑冲击着我们曾经坚守的原则和底线,然而野心在渐渐膨胀,演给了心灵的净土,淹没了自己的良心。

和?也曾立志当一名清官,发奋读书,潜心学习,为的就是荣登仕途。一心的宏志在黑暗的官场中渐渐被磨灭。当上官后,他却被腐败的风气所影响,不再考虑国家的大事,一心只想着争宠,敛财。最后难逃法网,狱中赐死。

眼中桃花源,却没有明天。

廉洁已经成了官场上的一层皮毛。撇开朴素的外衣,扯下廉洁的面具,又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贪婪?白天道貌岸然的大谈反腐倡廉,私底下深入群众贪得无厌。里一套外一套,欺善怕恶,迎上欺下,廉洁,还有明天吗?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13位法官,平时居高临下一槌判定贪官的生死。然而在一次审判中,他们坐上了被告席,背着受贿400余万元的罪名走向了不见天日的牢狱。

梦中桃花源,点滴在心间。

出淤泥而不染。出于腐败黑暗的官场,如松柏立于严寒,志洁行廉。

自古有包拯忍痛斩侄儿的典故,至今有香港“特首”***连一块年糕也记下,公诸于世的收礼账单。廉洁者不多、但丰碑永筑;贪污者不少,但遗臭万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10篇

学习

银行放款工作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银行放款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银行放款中心工作总结,银行放款工作总结简短精辟。(一)金融机构1978年人民银行分行从财***厅***出来,同年,中国建设银行分行正式对外挂牌,这在是创建较早的国有商业银行。1980年中国银行拉萨分行成立

学习

北上太行山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北上太行山10篇,内容包括北上千里太行山行,北上太行山全文。简述太行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它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山体由

学习

满汉全席多少道菜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满汉全席多少道菜10篇,内容包括满汉全席的108道菜讲解,满汉全席的第1道菜名。

学习

大学生调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调查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调查方案详细内容,中学生社会调查10篇。原标题:关于大学生理财的调查研究收录日期:2016年5月26日一、大学生理财现状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的创造者和投资理财项目的主力***,因此他们更加需要增强理

学习

折蝴蝶结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折蝴蝶结10篇,内容包括折蝴蝶结高难度,折蝴蝶结100种。4、展开折纸,可以看到折纸内形成一个小的正方形折痕。5、调整纸张,将正中心的小正方形内折。6、将内折形成的一小短边的两边,折出小边来,翻面过来,同样的操作。7、一手捏着

学习

关于感恩的文章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感恩的文章10篇,内容包括感恩的文章400字,关于感恩的文章和感悟。生活在纷争四起的家庭中的我,渐渐地失去了对家庭的依赖感。家,不是我挡风避雨的港湾,阴雨天气远比艳阳天多得多。于是,我开始试着远走高飞,脱离这个家庭,摆脱

学习

文明城市创建汇报材料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城市创建汇报材料,内容包括学校创建文明城市汇报材料,文化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汇报。一、开展情况(一)坚持机制先行,持续掀起创建热潮一是坚持“一把手”抓创建。我市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学习

写字楼物业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写字楼物业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写字楼物业工作总结怎么写,写字楼物业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概述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的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把握。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所谓写字楼物业市场供给指的

学习

小班家长开放日活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包括小班家长半日开放日温馨提示,小班家长开放日总结反思。活动目的: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宣传我园教育理念及教学特色,增进家园互动,促进家园共育。活动流程:一、晨操活动(7:40-7:55)1、

学习

冬至祝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冬至祝福10篇,内容包括冬至祝福大家句子简短,冬至祝福语大全集。3、冬至冷春天暖,过完腊月是新年;冬至日头出,一年工作好收入;冬至阳光足,福气千家与万户;冬至吃饺子,天天拥有顺心事;冬至发信息,幸福快乐送给你。4、冬至雪落,寒意

学习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10篇,内容包括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有感,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400字。主人公——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一天的课程学生可以先做自己喜欢的,

学习

相关技术论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相关技术论文,内容包括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论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全套。关键词:光伏发电;经济分析;发展预测太阳能是地球能源的基本来源,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光发电,是人类一直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太阳能是一项清洁性、安全

学习

尖利的东西10篇

阅读(17)

尖猴儿在飞船上叫着:“我不要走,还有人要我呢!”可是没有一人理他。飞船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了一个黑点,消失在空中。

学习

小学家长学校教案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家长学校教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家长学校优秀教案设计,小学生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是针对村级学校太差的现状,为了有效提升村级小学的办学管理水平,学校制定了《**乡学校管理村小试行方案》,成立学部管理村小领导小组。学校

学习

字谜故事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字谜故事10篇,内容包括字谜故事大全10字,字谜故事十个。秀才没直接回答,随即出了个字谜让店主猜:我说此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一旁上山吃青草,一旁水里嬉碧浪。店主听后会意地笑了。原来店主和秀才的谜底是同一个字。小朋友们

学习

讲儿童故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讲儿童故事10篇,内容包括儿童故事十篇,儿童听故事大全。“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雨姐姐。”伴随着《爱星满天》节目走过第20个年头,我也已经为小朋友们讲了20年的故事。20年,我不断地为孩子们讲故事和写

学习

感动人的故事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感动人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经典故事100个感动人,被别人的故事感动。我们把各家各户的人都请来救火,大家有的拿着小桶来来回回的跑到水龙头来接水,额头上满是汗珠,也顾不得去擦一擦。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拿着树枝朝房里乱打,想

学习

中班幼儿故事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班幼儿故事10篇,内容包括中班幼儿故事表演,中班教育故事案例。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

学习

将心比心的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将心比心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将心比心故事完整版,将心比心小故事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讲,开设历史课程是他们首次接触到历史,他们对于历史具有好奇心,但是对历史的内容比较容易产生偏差。一些学生认为历史都是神秘的,难以将历史

学习

渔夫的故事续写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渔夫的故事续写10篇,内容包括渔夫的故事续写怎么写,二十年后的渔夫续写。她拿着鱼网往海里一撒,就捞到了盛魔鬼的那个胆瓶,还没等她揭开封印,魔鬼就说:“渔夫啊,你这次又捞到我了,你和我是多么的有缘啊,快点放了我吧。”渔夫的妻子

学习

听童话故事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听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有声经典童话故事100篇,十篇最好的童话故事。二、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生读故事,先要读通,遇到生宇、新词能主动查字典解决。再要求读懂,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把故事的原因、

学习

幼儿故事冬天的小路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故事冬天的小路10篇,内容包括幼儿试讲冬天的小路故事内容,中班冬天的小路故事。幼儿园主题活动《美丽的冬天》二、主题选择: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风,一望无边的茫茫白雪,但对于孩们来说就有所不同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