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的作者10篇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1

一、“硬汉子性格”――马洛林

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海明威将他与老人相提并论。在小说《老人与海》中,小男孩马洛林占有不少篇幅,显然这是作者象征手法中独具匠心的一个设计,研究作者的象征艺术离不开小男孩――马洛林这个人物。

五岁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年龄的时候,但是小男孩就已经和老人学习捕鱼并和他出海,虽然小男孩的年龄不大,但是经过生活的磨练,小男孩已经开始懂得跟随老人学习捕鱼维持生计。在老人的眼里,小男孩马洛林早已和自己融为一体,小男孩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在小男孩身上可以看到老人自己,小孩身上散发的坚毅、忍耐、顽强的品质侧面代表了作者海明威“硬汉子性格”。虽然孩子被父母强行带走,但在孩子心中老人桑提亚哥依然是最棒的,在孩子回归帮助老人展示了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作品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小男孩的话语:“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与命运做斗争时,老人几次提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正是因为小男孩不断的鼓励和陪伴,老人的生活才不会寂寞,老人才能坚强的生活下去,才会感到希望,使他变成一个精神胜利者,有精神解脱自己,小男孩是老人遭遇困难后的一个慰藉,可以时刻鞭策自己勇敢面对一切风暴,不屈服于任何困难。这些对小男孩的描写都表现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二、生存环境的剪影――大海

海是捕鱼者生存的依靠,老人是一位渔夫,每天以捕鱼为生,在海上的工作早已成为老人每天的日常工作,大海是作者笔下最重要的一个意向,在作品中,大海有时温柔、仁慈,就像一个女性,在老人遇到困难时会给你一条马林鱼让你看到生活的希望,但是,它有时又是残忍、凶猛的,在作品中,老人更多的是对大海的不满,对海燕的同情,就像在遇到狂风暴雨时老人能依然无所畏惧,依然与凶猛的大海做斗争。其实,作者对大海的叙述是象征着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民主与进步的力量还比较小,正义的力量被压制,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正义力量的弱小的社会现实。但是,海明威又赋予了大海如女性般的仁慈和善良,在老人在快要放弃时,大海给予了老人比小船还要大的马林鱼,让老人重拾希望,但是大海又是残忍的,老人千辛万苦得到马林鱼后又有一群鲨鱼夺走了马林鱼,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即依存又斗争,这与海明威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影响。海明威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作家,通过运用意象向读者展示了美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自己与其不断的斗争。

三、恶势力的代表――鲨鱼

在作品中,作者这样描述鲨鱼:“那可恶的鲨鱼……,就好比所得税。我努力工作,碰上好运气。我得到一张数目可观的支票,于是所得税就象鲨鱼一样跟踪而来,用尖利的牙齿大块大块地咬着吃,那老人没说到这个,我却说到了”。通过作者的描述,作品中的鲨鱼象征着作者生存环境中的恶势力。在与鲨鱼无数次的顽强抵抗中,再次展示了海明威依附在老人身上的硬汉子精神。老人与马林鱼、鲨鱼这征服、搏斗的画面中,既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象征,又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性,这也是其冰山理论所体现的。战争摧毁了人类文明,摧毁了人道主义,摧毁了人们的价值观,是世界上最凶残的屠杀,战争给作者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和阴影,使其成为了“迷惘的一代”。老人圣地亚哥在每次出海前都希望能钓到大鱼满载而归,文中多次出现老人对大鱼的赞美,体现了老人对大鱼的喜爱,也象征着作者对美好事物、远大理想的追求。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追逐成功的路上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小说中在老人钓到从未有过的大鱼后,却引来一群鲨鱼不断的阻碍,不仅将大马林鱼吃的只剩骨头,就连老人也差点丧命。马林鱼象征着美好的目标、理想,一群鲨鱼则象征着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作者在战争、***中所遭遇到恶势力的代表,他们一直阻碍者正义力量的前行。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2

关键词:《老人与海》 象征手法 老渔夫 海明威

引言

《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巅峰之作,在世界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海明威并不属于象征派的作家,而在其成名作《老人与海》中却普遍采用了象征手法,但是由于《老人与海》问世,后来的国内外外国文学研究者认为海明威应该也属于象征主义作家,因为海明威擅长通过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老人与海》表达出了海明威内心世界和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塑造的老人硬汉形象符合海明威对待生活的方式,反映出他想表达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海明威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勇敢、坚强、执着的优秀品质,这品质也都生动形象地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整部作品的创作埋下伏笔。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熟练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捕鱼老人、小男孩、大马林鱼、大海、鲨鱼、群狮以及其丰富的寓意,深刻地表现出了文学作品的精髓,体现了作者广阔的思想境界,使得表现出来的主题和现实意义远远高于题材本身的内容,本文通过详细地分析《老人与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并详细分析了老人、大海、小男孩、鲨群的象征意义,研究象征手法的表现形式,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人物特征。

一、作品标题象征意义

作品标题《老人与海》通过完美衔接人与自然的关系,让读者展开无穷的想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捕鱼老人桑迪亚哥独身一人在浩瀚无穷、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驾驶着一艘“弱不经风”的小船,毫不畏惧海上肆虐的狂风,毅然决然地驾驶着船只前进。我们可以看出,面对一望无边际、凶险难测的大海,我们的主人公老人桑迪亚哥不是一个普通的渔夫,他勇敢坚强,不畏惧大海、面对命运不甘于屈服、积极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象征。大海正是老渔夫坚强勇敢、敢于与命运斗争的舞台,老渔夫桑迪亚哥的生活离不开大海,他只有为了生存勇敢地与大海进行斗争。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老渔夫桑迪亚哥失败了,没有斗争过大海,正如人不管进行怎样的努力都斗争不过命运一样,也许有人认为他是徒劳的、可笑的,这些人显然是浅陋的,他们没有看到桑迪亚哥的伟大之处,没有发现老人永不磨灭的坚强意志力,老人的伟大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因为面对命运他的成功希望是渺茫的,遥不可及的,桑迪亚哥的成功在于他与命运斗争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勇敢与自信。在与生存和命运斗争过程中,老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敢于与一切作斗争,将老人的勇敢和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老人的经历映射出的生活哲理是人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失败,但是只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强勇敢地去面对挑战,我们就会在不断的斗争中磨练意志,变得坚强伟大。正如作品中写到的“你可窥见他额上的血迹,却永远也看不到他眼眶里的泪水”。《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宣传的理念是桑迪亚哥在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即便是成功遥不可及,他也坚强面对,永不言弃,长期坚持,不断地靠近成功。这正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和赞扬的精神,也是《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真正想表达的真实意蕴。

二、作品中主要人物象征手法分析

(一)老人的经历正是作者海明威人生的写照

老人桑迪亚哥是一位撑着小船独自在湾流以打渔为生的普通渔民,但他也是最不普通的。无情的岁月和困难重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老人,作品中形象地写到“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老人显得又瘦而且憔悴”“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显得年迈了”“但是老人那双眼睛却跟大海一样蓝而且清澈,毫无失望和沮丧,而且充满了愉快”。作为贯穿全文的关键人物,在作品的一开始,就通过生动形象的语句塑造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文章开始就介绍了老人正处于背运阶段,在大海上捕鱼84天一无所获,对于一个以打渔为生的年迈渔夫而言,这无疑是最为痛苦、最为倒霉的。84天一条鱼也没钓到,连跟他一起的小男孩也失望了,在40天的时候就早早地离开了他。老渔夫桑迪亚哥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海明威悲惨命运的生动体现,海明威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将自己的命运折射出来。海明威生活在一个战争的年代,他曾亲自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班牙战争,亲身经历过战争,了解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且海明威还经历了战后社会面貌凋敝、一片混乱的景象,残酷的战争和混乱的社会现实正是海明威面对的悲惨命运,而海明威在此期间也有十年的时间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人们认为他已经没有创作的才能了,根本写不出东西来。这一生活经历与其作品中老人的经历是如此相似。老人桑迪亚哥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毫无畏惧的勇气,终于又有了巨大的收获,完成了别人无法完成也无法替代的任务,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老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捕获一条大鱼,而且老人也最终实现了目标,虽然在与大海和群鲨作斗争的过程中失败了,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而且让自己伤痕累累。海明威在竭忠尽智完成这部作品之后,直到最后自杀也未曾发表过任何作品,与老人的悲惨遭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悲惨的人生命运。不屈的斗争精神超越了失败的灰暗,坚强刚毅、乐观勇敢的品质得到了升华,老人的人生经历正是海明威想表达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赞赏了渔夫虽败犹荣的不屈精神。

(二)小男孩起到了侧面象征作用

在文章的开始小男孩与老人为伴,从他5岁起就共同出海捕鱼,当两个人一同出海40天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小男孩失去了信心,在父母的命令下回家。小男孩的行为特征从侧面衬托出老人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性格。小男孩曼诺林对老人桑迪亚哥充满了信任,老人也将小男孩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帮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小孩是老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的体现,象征着人类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尽管老人在前84天一无所获, 没有捕到过一条鱼,但是小孩没有对老人失去信心,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渔民,小孩看到的是老人优秀的捕鱼品质和熟练的捕鱼技巧,而不是捕鱼的数量。从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小男孩的离开是那么的不情愿,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这也正体现出了老人桑迪亚哥内心痛苦的挣扎和无奈,但是老人并没有放弃,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当老渔夫载着大马林鱼的骨架回来的时候,小孩充满了悔恨,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他感受到老人性格品质是多么的令人尊敬,自己跟老人之间的差距,象征着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三)大马林鱼的象征

作品中的大马林鱼象征着老人坚持不懈获得的收获,是老人不断追求的理想,老人经过84天的努力,终于在第85天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象征着人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经历重重困难和阻碍。老人心中坚定的信念,决定了他第85天的航行,看到大马林鱼的时候老人就决定要征服它,尽管老人意志坚强,但是年迈的身体已经力量不足,身强力壮的大马林鱼曾经向老人挑衅,甚至想要掀翻他的小船。但是老人毫无畏惧,朝着大马林鱼怒喊:“我要与你决斗至死!”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老人胜利了,老人在与大马林鱼三天三夜的斗争中,大马林鱼精疲力竭。而老人在坚强的意志支撑下取得了成功。大马林鱼正是老人所要追求的理想的象征,老人坚持与大马林鱼斗争象征老人为了追求理想表现出的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意志坚强的品质。老人坚持84天出海却没有捕到过一条鱼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象征着虽然命运坎坷但是只要坚持努力,总会出现希望和转机。

(四)鲨鱼的象征

庞大的鲨鱼象征的是现实社会的冷酷、邪恶、人性缺失。老人与鲨鱼作斗争象征着人为了守护住自己的幸福毫不畏惧与邪恶力量进行斗争,表现出老人敢于与命运斗争、敢于挑战强权的高贵品质。作品中老人收获大马林鱼返航时出现的鲨鱼并不是意外,而是作者为了丰富剧情特意安排的。老人将大马林鱼视作生命,老人在收获的时候感觉到喜悦,象征着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回报而感觉到高兴,然而鲨鱼却想要跟他分享这一胜利果实。老人为了保护自己胜利的果实而与鲨鱼进行斗争,凭借着丰富的捕鱼经验和坚强的意志最终取得了胜利,杀死了鲨鱼,但是却没有保住自己收获的大马林鱼。鲨鱼象征着社会上可怕和冷酷的邪恶力量,反应出当时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缺少人性,他们毁灭了人类原本幸福的生活,让人们陷入悲惨的命运,生活没有希望。老人的行为象征对现实中人的美好期望,人类在面对邪恶时表现出的勇敢坚强,毫不畏惧地与邪恶作斗争,这种精神和品质值得赞扬。

(五)马林鱼骨架的象征

虽然老人在与鲨鱼斗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大马林鱼已经被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马林鱼骨架正是老人的胜利成果,马林鱼骨架象征着老人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大马林鱼骨架象征着老人敢于与坎坷的命运作斗争,而且并不畏惧失败,是对老人高贵品质的赞扬。老人在成功打败了大马林鱼之后载着丰厚的收获返航的途中遭遇鲨鱼,在几番周折之后将老人的战利品抢食一空,仅剩下了骨架。为了保护奋斗成果,老人以生命为代价与鲨鱼斗争,已经远远超过老人的本意,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大马林鱼的骨架也并不是一堆废物,而是老人精神意志的象征,老人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因为他敢于面对死亡,敢于面对坎坷的命运。他杀死了与他斗争的马林鱼和鲨鱼,象征着他敢于与命运作斗争,敢于挑战社会上的邪恶力量。

结语

《老人与海》在那个“迷惘时代”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代表作品,海明威也成为了信仰和意志的代言人。海明威通过在作品中运用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坚强不屈、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的赞扬,也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为深入地理解了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语

参考文献

[1]周海艳.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J].新西部(下半月),2010(7) .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3

关键词:山之音;老人与海;老年形象;对比

老年小说是浩瀚小说文学海洋中的一个类别,这类小说的特点是创作风格严肃,主人翁形象震撼人心。老年小说多具备悲剧性质,主人翁也往往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生活潦倒、困顿,然而却拥有一颗积极向上,敢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的心。小说作者们在塑造老年人形象的时候,大都将笔墨放在了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描写上,人性之美被充分展示,老年小说也因此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老人与海》和《山之音》是老年小说中的代表作品,前者将硬汉与弱者形象结合,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让人深深折服,由衷敬佩的另类的阳刚美;后者却是将生死同时作用在了主人翁身上,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梦和挣扎,发人深思。

一、《山之音》与《老人与海》的相同点分析

《山之音》与《老人与海》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相同的主题,都围绕着日渐衰老的主人翁展开人物塑造,也都体现了老年人伴随生理衰老而日渐突出的在心理上的情感孤独和情感压抑,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

(一)相同的生理形象塑造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海明威在 《老人与海》 中,多次描写主人公的生理衰老,他憔悴、消瘦,他潦倒、困顿,他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了。虽然这一系列的描写是为了与下文老人的勇敢、坚强进行反衬,但也充分的表现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敬畏。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加,无论在情感还是思想上,人都会遭遇严峻的考验。当生理衰老到无法为现实生活提供保障,无法满足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需求时,人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绝望。大马哈鱼是老渔夫对生存的坚持,又何尝不是他对生活怀揣信念和希望的最直接的表达?生理的衰老象征着人生的困境,老渔夫拥有高超的打鱼技巧,然而在遭遇衰老的时候,即便拥有再高超的技巧,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无能为力”,就像文中所描述的大马哈鱼最终葬身鲨鱼腹中。海明威利用象征的手法刻画出了现实中逆境中的人,即使拥有好的生活条件,但一旦能力丧失,也将有可能身陷困境。反观川端康成的《山之音》,作者也描绘了主人公的生理衰老,日渐出现的白发、不断生长的老年斑以及健忘症的加强都给主人公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他痛恨、恐惧,因而他渴望年轻、生命,他在复杂的思想中挣扎,感悟生命与死亡。

(二)相同的思想、情感压抑

在《老人与海》 中,海明威在描述圣地亚哥在捕捞大马哈鱼的时候穿插了老人的孤独和感慨,他怀念孩子们围绕在身边的感觉,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寄托于运气,他怀念年轻时候的心强力壮……虽然表面上看来主人翁的老年生活依旧乐观向上,但也反衬出了他的生活压抑以及情感悲凉。在《山之音》中,主人翁尾形信吾的情感压抑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与家人相处时的冷淡,导致主人翁情感压抑,思想偏激;第二,对儿媳产生畸形的爱恋,却无法将这种情感公之于众;第三,因为疯狂迷恋妻姐却求之不得,被迫娶了妻子保子,而这两个人却没有半点相似之处,整日面对妻子,尾形信吾的思想越发的压抑,他的生活被无形的压力所包围,他压抑的情感无处排解,负面思想积郁。

二、《山之音》与《老人与海》的不同点分析

(一)人物塑造手法存在差异

正面叙述、环境烘托、心理描写是海明威塑造老渔夫形象的主要手法。从正面叙述角度分析,作者开门见山的塑造了老渔夫的人物性格,如“孤独的身影”不仅说明了老人的孤独,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再如“卷裤子当枕头”的描写,具备强烈的画面感,不仅反映出了老渔夫的生活境况(困顿贫苦),更展示了老渔夫的性格特点(朴实憨厚)。从环境角度分析,老人一个人置身于茫茫大海,孤身一人对抗大马哈鱼以及鲨鱼,空间的大与小,力量的大与小,无一不鲜活了人物形象,不仅充分的展示出了老渔夫的坚韧不拔,更从侧面展示出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力,强烈的画面冲击带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美的感受。从心理描写角度分析,海明威为老渔夫加入了丰富的心理刻画,自由联想将老渔夫的过去与现在有机结合,人物的心理塑造不仅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更突破了空间的制约。在《山之音》中,作者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刻画人物,用主人翁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来反衬人物性格。大量的梦境不仅是主人翁晚年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海岛的梦》一章中,主人公在梦中到达了自己从未去过的松岛,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的空虚与寂寞,更从侧面写出了主人公怀有未竟之愿的遗憾,他在无意识的梦境中寻找快乐躲避痛苦,却在真实的生活中备受压抑,继而对儿媳产生畸形的爱恋。畸形的情感使他的性格变得压抑扭曲,致使他只能够在梦境中缓解压力寻求对亲人的爱。当然,在现实的束缚以及不断的思考中,主人翁最终也利用回忆以及梦境完成了生死的超越以及情感的升华。

(二)人物思想、性格倾向存在差异

圣地亚哥的形象是孤独寂寞的,是乐观坚强的,在与大马哈鱼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他虽然感慨衰老,但却从未放弃过希望,就如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困境折磨着圣地亚哥,让他伤痕累累,读者可以看到他身上的伤口和血液,却看不到他眼中的泪水,他坚强的意志力任谁也无法摧毁。他坚强勇敢,他无畏生死,他的一生仿佛专为奋斗而生,为抗争而存。反观《山之音》,主人翁尾形信吾憎恨衰老、恐惧死亡,他热爱年轻的生命,继而对儿媳产生爱恋,他的思想畸形、性格压抑、复杂而自卑,就连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在污泥坑里苦苦挣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山之音》和《老人与海》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所描绘的老年形象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但两者都具备强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圣地亚哥老人身上所展示出的生命的崇高,还是尾形信吾身上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大彻大悟都值得现代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杜成林.重译《老人与海》(节选)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06)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4

一、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海明威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其中《老人与海》以及《永别了,武器》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部作品。《老人与海》为海明威赢得了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53年的普利策奖,以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为读者讲述了一名老渔夫的一次海上经历,主人公是一名年老的渔夫,他经历了很多苦难,有一次在出海过程中碰见一头大鱼,他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最终将大鱼制服,可不幸的是,他在回家的路上又遭遇了鲨鱼的袭击。老人并没有举手认输,而是同鲨鱼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取得了胜利。

小说中的老人、鲨鱼等都是个性鲜明的文学形象,作者在这里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创作手法,赋予文学形象鲜明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的大马林鱼是人类理想的象征,暗含着人类很难脱离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欲望;鲨鱼指的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大海指的是人类现实社会;狮子代表了英勇与果断,为人类美好社会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小说中的老渔夫是人类的代表,是硬汉的象征,他身上能够体现出不屈从于命运、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老渔夫在出海过程中的危险遭遇则象征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斗争,最后他失败了,这体现出在人类与自然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人类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的真理。

海明威认为,这部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渔村的描写很少,而是故意采用了“冰山”式的创造手法。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小说中的情节展示以及矛盾设计都逐渐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对读者来说,在阅读小说时必须与作者一起与人物进行对话,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和价值。对不同读者来说,这部小说所折射出的思想内涵也会千差万别,每一个人可能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人生启示。虽然海明威本人公开说自己并不愿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创作,认为主题形象无论如何怎么变化,都不会改变它的本质,但海明威在向我们透露一种信息,那就是《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真正的老人,孩子也是最天真无邪的孩子。

二、《老人与海》小说标题的象征意味

这部小说的标题显示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为读者创设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位叫做圣地亚哥的年老渔夫孤身一人来到浩瀚无边的大海之上,看似平静的大海却隐藏着暗礁、暴风等严酷灾害,老人能否战胜这些巨大灾难呢?圣地亚哥并没有屈服于这些自然灾害,他身上集中了人类奋发向上、拼搏努力的高贵品质,他尽管年岁很大,却仍然坚持出海捕鱼,他不愿意屈从于命运,不愿意被自然打败。老渔夫的生活与大海紧密联系,这也是人类同大自然抗争的地方,圣地亚哥所代表的人类最终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失败了,因为人类永远无法战胜拥有神奇力量的大自然。

尽管圣地亚哥最终以失败告终,可是他却将最坚韧的意志力展现出来,这也是老人的可贵之处。老人没有战胜自然,也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可是他身上坚定的信念,他自信,浑身散发出一种不可战胜的勇气。在同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老人身上的自信和勇气被充分展现出来,尽管他受了伤,流了血,可是却不流泪,不退缩,老人的经历告诉世人,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永不放弃,勇敢前进,就不会被困难真正打败。圣地亚哥在同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不屈服、不言败,即使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取得成功,却一直勇敢地坚持下来。作者在小说中着重展现了这一点,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当然,这也是小说标题的象征意义。

三、《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小男孩的象征意味

1.老人

作者在小说中为读者细致描绘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鲨鱼之间的殊死搏斗,体现出人类所具有的奋发向上、永不言败的伟大精神。尽管从表面来看,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自信、坚强而勇敢的老人,可是认真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老人带给我们精神层面的东西要远远多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品质。老人年龄已经很大了,身材矮小,身上很多伤痕,这些伤痕都是在长期的捕鱼过程中留下的印记。老人的东西很破旧,只有双眼炯炯有神,也只有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环境下生存的不易。老人每天坚持出海捕鱼,但一连84天都没有丝毫的收获,但在第85天的时候,他遇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

为了将大马林鱼捕获回家,圣地亚哥同它以及后来出现的鲨鱼搏斗了三天三夜,作者在这里对人类面对困难时的不屈精神进行了高度赞扬。举例来说,由于老人的年岁已大,他身体虚弱,并且容易疲惫,同时精神上必须忍受难以言表的孤独,尽管他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与死神近距离接触,可是他并没有丝毫的怯懦与畏惧。老人同鲨鱼进行第三回合的搏斗时,由于年老和长时间的搏斗,老人的力气已经消耗了很多,他做不到将鲨鱼杀死,可是他坚决不退缩,不认为自己失败,他觉得自己已经重伤了两条凶猛的鲨鱼,自己并没有失败。他要继续战斗,一直到最后死亡,就算是死去,抗争精神也不会消失。海明威用很多笔墨详细描绘了老人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向世人宣扬了不屈从于自然的斗争精神,他在小说中这样来设置,突出了老人形象,赋予了人物更丰富的象征含义,整部作品也更加具有生命力。

2.小男孩

小说中的小男孩非常执着,同时也表现出宽容的态度,象征着人类的精神和智慧不会消失,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小男孩是小说中另外一个突出人物,作者在小说的开始设置了老人与小男孩之间的一段对话,显示出小男孩对老人的无限崇拜与尊敬之情。老人在接连84天中一无所获,小男孩父母要求他必须离开老人,可是他后来决定重新和老人在一起,因为老人身上的自信与勇敢感染了小男孩,他觉得老人的精神已经影响到他。对老人来说,小男孩身上也寄托着他的希望,他认为自己也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为了向小男孩证明自己,老人最终决定再次出海,而小男孩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来“关怀”老人,给老人些许的温暖。两个人会在一起热烈地谈论棒球比赛,老人也会为他讲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每次老人出海捕鱼之前,他都会给老人巨大的鼓励,他不但是老人的朋友,也赋予老人力量。老人同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总会呼喊小男孩名字,希望小男孩出现在自己身边。当他回到岸边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旁人嘲笑老人,只有小男孩安慰他。老人与小男孩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性格特征,都非常的相似,他们是一对忘年交,甚至有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看做一个人。

老人的过去以及未来都会体现在小男孩身上,老人带给他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会使小男孩勇敢向前。小男孩下定决心陪同老人一同出海捕鱼,这象征着人类不屈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人类一定会战胜自然。

四、其他事物的象征

1.大马林鱼

大马林鱼是老人追求的目标,老人经过数个回合的搏斗最终战胜了大马林鱼,这象征人类只有努力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老人一直希望自己能成功捕获一条大鱼,尽管接连84天都一无所获,可是他在第85天的时候还是坚持出海,他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当他看到巨大的大马林鱼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征服他。老人尽管雄心壮志不减当年,可毕竟体力严重下降,而大马林鱼却身强力壮。发疯的大马林鱼不顾一切地拍打老人的脸,甚至想把老人拖到海里,甚至在他脸上划出伤口。可是老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坚持,一定要把鱼捕获,也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支持下,他才有力量继续和大马林鱼搏斗。老人一连坚持了三天,大马林鱼消耗了全部的体力,老人取得了胜利,这象征着老人心中怀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接连84天一无所获之后仍然选择坚持出海,这象征着人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永不退缩,这充分体现出,任何人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并且为了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一定会取得胜利。

2.鲨鱼

鲨鱼象征着冷酷与邪恶,是人性中恶的表现,老人与鲨鱼进行殊死的搏斗,这象征着人类必须奋力拼搏,战胜邪恶之后才能收获幸福。作者在小说意安排了鲨鱼,有着深刻的意***。大马林鱼是老人的战利品,在老人眼中,这条鱼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就在他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十分欣慰的时候,鲨鱼突然出现,妄***抢夺老人的战利品。鲨鱼是海洋中的强大生物,当它一次次向老人发起攻击的时候,老人迅速准备好自己的武器,并让冰冷的咸海水刺激自己受伤的手,目的是保持冷静的头脑。鲨鱼象征着残酷与凶恶,是人类世界中的邪恶力量,经常摧毁美好事物。人类丝毫不畏惧这些邪恶力量,并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3.马林鱼骨架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5

关键词:陌生化;《老人与海》;语言表达;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

前言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现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相对于习惯和经验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与破坏,产生于差异与独特。对于眼前的事物,人们在感觉上会渐渐习以为常,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就会出现机械的自动接受的倾向,因而必然导致对客体的熟视无睹。如要打破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成了惯性的认知,就有赖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达到一种审美认识,而是要达到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就是靠陌生化手段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的”(朱立元,2005:45)。“陌生化”的一个突出效果即是对现实和自然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之以异于常态的方式出现于作品中,从而使读者有“惊奇”之,产生对周围熟知事物的新“发现”。人们也正是在这种“惊奇”的“发现”之中使得身心得以超越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进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张冰,2000)。

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的经典小说。作者海明威对爱、恨、信念、人的尊严及命运的看法都在这部作品中有所体现。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谈及《老人与海》的成功之方,人们大部分的研究聚焦在作品的寓意和硬汉形象的塑造及死亡的意义认知上,而用陌生化理论审视这部小说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视角,进而从中洞悉《老人与海》中所具有的艺术张力以及作品是如何增强读者的审美感受的。

一、语言表达

海明威素来以其简约洗练、干净利落的文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电报式”的语言成了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正如美国建筑师落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这也符合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美就在于它只有八分之一只露在水面上”(胡宗锋,1999:195)。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放弃了无关的素材,技巧的花招,感情的泛滥,蹩脚的形容。正如英国作家欧·贝茨所言:“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语言在故事的表达中是线形的,海明威在故事自身的描述中,语言符号尽可能简单化,明朗化,修饰语的运用降低到了尽可能少的程度,用几乎白描的手法叙述文中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言谈举止、事态发展和老人心理等。而“陌生化”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马新国,2002:393)。“陌生化”通过对前在文本经验的违背,创造出了一种与前在经验不同的特殊的符号经验,这种对前在经验的反拨,体现了陌生化的质的规定性,即取消语言及文本经验的前在性(陈旧而传统的文本经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势必要对前在的文本存在进行创造性的歪曲与变形,使之以反常方式呈现于主体面前,力求破常出新,正是在这种语言的变形与错位中,以求得陌生化效果”(杨向荣,2005:64)。传统意义上来说,一部为人称颂的小说在人们的认知中理应运用华丽的辞藻,繁杂的修辞方法来表现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这部小说中,语言在故事的完成中始终系统地采用了减少点缀与有意润色的痕迹,打破了某些传统语言叙述方式的常规,超出了读者的文体期待和接受定势。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说,白描的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尽可能多的回味空间与想象空缺。

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陌生化还体现在作者对细节的详细描写。陌生化语言不同于其他表述形式的地方就在于,它以各种方式使普通语言“变形”。毋庸置疑,“变形”是实现“陌生化”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对细节的详细描写,可以使事物常见的比例变形,“当作家在艺术描写时,强调个别细节也就创造了一种特别的变形”(方珊,2002:66)。在《老人与海》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需要插入更多的素材描写。例如,海明威对老人捕捉马林鱼以及同鲨鱼搏斗的过程,精雕细刻,描叙详细。整篇小说共有77页。而老人捕鱼的过程,从大鱼出现到将它捕获(若不计大鱼上钩前的描写),就用去了33页,约占全文的1/2。老人同与鲨鱼的搏斗用了13页,约为全文的1/6,其中也一样充满了详尽的描述。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接一个的细节,纷至沓来,读者不仅仿佛身临其境,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受,因而进一步希望披文细读,去感受那种“清新”的冲击力。这种审美体验,是由于作家有意地“拉长”叙事,增加细节的复杂性,进而使其中的故事线索发生“曲折”,“拖延”过程的展开,增长了时间,使故事线索的展开由“线性”的“单一”,向细节的“多重”转化。因此,时间的序列,就有可能“异化”为空间中事物的组合。由于时间的流动缓慢下来,空间显得沉重而又突出,但读者却被细节的描绘牵引着,感情激荡不已。这样,时间走向空间,形成异化变形,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所形成的这种反差,与身在作品之外的读者的感受又形成新的反差。海明威的艺术之笔所造成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巧妙地发挥作用的。还应该说明的是,细节的描写,是“选择”的结果。这里,也同样是“陌生化”在发挥作用。海明威曾经说过: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长达一千多页,把村里每个人都写进去,包括他们如何谋生、怎么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其他作家这么写了,写得很出色很好。在写作中,你受制于他人已经取得的、令人满意的成就。所以我想学着另辟途径。第一,我试***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这样他或她读了什么之后,就会成为他或她的经验的一部分,好象确实发生过似的。这一次运气好得令人难以相信,能够完全把经验传达出去,并且使它成为没有人传达过的经验。运气好就好在我有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近年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种事情。……渔村里我所了解的一切,我都略去不写。

作者略去人们熟悉的、自动化了的东西,传达别人“没有传达过的经验”,抽取其他作家“已经忘记”的材料,正是为了突出老人深海捕大鱼斗群鲨这一事件。若真的把小说写到1000多页,不仅会使人们熟悉的材料读来乏味,也将把老人捕鱼斗鲨事件淹没在材料的大海里,老人的硬汉形象也将无从谈起。

二、故事结构

《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甚为简单:从渔一生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84天空手而归,在第85天只身一人驾小船远走深海,终于捕到一条强壮的马林鱼。不幸的是,归途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全力搏击,回到岸上时马林鱼只剩下骨架。这个故事所涉及的几个意象—老人、大海、小船、马林鱼、鲨鱼—都是读者司空见惯的,如何让故事扣人心弦呢?这里作者就采用了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小说的开头写道:“他是独个儿摇只小船在湾流打鱼的老头儿,已经八十四天没钓着一条鱼了”。这句话给读者提供了三条信息:老头儿、小船和84天。这些信息都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极为平常的事物。它们本不会引起读者太大的注意和兴趣,也就谈不上给读者以审美感受。“但在艺术中,一旦经艺术家们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夸大或缩小、拆散与组合等加工改变,使它们在性质、外形、大小、色彩、形状等方面焕然一新,就会赋予它们以最大的艺术表现力,蕴含了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方珊,2002:65)。读者的常识一般是,人到老年,应是畏天知命、逸享天年的时候,不应该“在湾流打鱼”。即使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似乎也应该和他人结伴而“渔”,而不应该“独个儿”摇只“小船”。而“八十四天”竟没有打到“一条鱼”也是“反常”。作者对普通意象的重新“组合”,也就是对材料的变形。变形作为“陌生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现成材料偏离其自然形式或通常惯用的标准,从而成为艺术的构成要素。通过变形,可以打破人们对现实中的人物和事物的习惯联想。经过偏离和重新建构的创造程序,生活事实变成了艺术事实,从而获得艺术性。作者这里已经告诉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特别的老头儿”。这就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马林鱼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更为陌生的环境。它把小船拖到远海,进一步强化了“独自一人、无畏无惧”的意义。老人—小船—深海—大鱼形成了一组矛盾意象,为展示老人的个性创造了宽广的空间。“老人见过很多大鱼,他一辈子见过很多一千多磅重的,还捉住过两条那么大的,可从来没有自己一个人捉过。如今一个人,又在无边无岸的茫茫大海,他却跟他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过那么大的一条鱼拴在一根绳子上。而且他的左手仍然象收缩的鹰爪子一样紧紧拳着”。鱼越大越是衬托出老人在形体上的“渺小”,大海越是茫茫无际,“老人”的形象越是“形单影只”,就越能体现出他的“遗世***”或“异乎寻常”。老人在捕鱼的紧要关头多次想起孩子,“孩子跟我来就好了”。年迈的老人,畸形的身躯(如“抽筋的左手”所暗示的),漂泊不定的小船,深不可测的大海,凶猛残暴的大鱼,这一切都突出了老人孤单的身影,以及与此相对立的坚强、毅力。同时,作者在作品中说得很明白:老人手中只有几件非常原始的捕鱼工具。这更进一步显示了,假若他不具备异乎寻常的力量,就不可能从险象环生的大海再回到人类社会之中;假若他不能体现出坚不可摧的毅力与勇气,自己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捕鱼也一定会成为奢望。因而,老人只身一人驾驶小船进入大海,然后“无功而返”的过程,就是一系列矛盾相互激烈碰撞的过程。在种种矛盾的冲击当中,老人形象的艺术魅力才体现出来。换言之,海明威所设计的这些故事情节,其过程也就是读者追索艺术意蕴、展开审美体验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矛盾的提出和解决是一个打破“自动化”的过程。矛盾越尖锐,陌生化的程度也就会越高,作品的艺术效果也就会越强烈。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已习惯于仅仅漠然地感知,这即是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自动化”。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自动化”存在于人的感受方式和各种活动之中。由于反复,这些感觉方式就会变成无意识的东西。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指出:“如果我们对感觉的一般规律作一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变得带有自动化了。这样,我们所有熟悉的动作都进入了无意识的、自动的领域。如果有谁回忆起他第一次手握钢笔或第一次讲外语时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同他经上千次重复后所体验的感觉作比较,他便会赞同我们的意见”(方珊,1989:6)。一旦实现了“自动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不假思索地去做事情,对习以为常的事情就不再那么专注,不去做深究理解,人的感受也就因此丧失了丰富性与诗意性,从而无法充分领略生活的五彩缤纷。艺术当中的“陌生化”同这种“自动化”正呈相反的趋势。“陌生化”手法在艺术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摆脱感觉的“自动化”,使我们拉长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突破它的既成性去体验其中应有的清新与生机,去体验周围世界的绚丽多彩。在《老人与海》中,作者通过对老人桑提亚哥驾小船独自深海捕大鱼的叙事,背离并打破了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对“老人”、“小船”、“独自”、“深海”、“大鱼”等既成性思想观点和自动化理解,使它们呈现出引人注目的艺术魅力。

综观整部小说,故事结构的出彩之处还在于作者海明威对故事节奏的陌生化处理。作者并没有按照正常的叙事速度平铺直叙:“他是独个儿摇只小船在湾流打鱼的老头儿,已经八十四天没钓着一条鱼了。”故事就以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展开。这是一个带有高速度的概略,八十四天用一句话一笔带过,足见主人公桑提亚哥是多么地背运,为下文继续出海捕鱼打下了伏笔,接着作者放慢了速度,设置了一种悬念,使得读者的阅读心理和作品的故事情节的慢速展开形成一种对比,产生了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审美心理张力。在此,海明威用了几页的笔墨描述老人的生活,老人在和小孩马洛林轻松的聊天中不经意地决定第二天继续出海。叙述本身的节奏在桑提亚哥第二天早上起来时速度加快,渐渐地我们的视线跟着他的船缓缓地向前推进,这种减缓显然是必须的,“是因为伴随着叙述者的描述,出现了感受上的细微差别”(米克·巴尔,2002)。这种感受上的细微差别显然是源于故事节奏陌生化导致审美主体心理上守旧和创新这两股力量的冲突构成的张力美。它激发了主体的兴趣,使得他所观注意到的事物更加具体化,人物在这种特定空间中的细微的变化都难以逃脱审美主体的眼睛,而人物或者行动者本身的活动被慢动作化,描述也向前流动着。桑提亚哥和鲨鱼搏斗的场景的细致描述,为这段平和的音乐敲出了几个重音符,结尾当桑提亚哥睡着时,整个乐章轻轻地结束。小说的节奏如音乐般在平缓中有昂扬,在激烈中蕴藏着舒缓。老人只做一件事情,而这一件事情在海明威的笔下却被描述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而不为捕鱼的详尽过程感到厌烦,而文本话语和故事内容相互重复着,“这种重复的效果使不断发展、流逝的生活事件中某些东西有节奏地重复显示,从而显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产生某种象征意蕴”(童庆炳,1998:219)。陌生化的节奏中所形成的张力美使主体用新奇的眼光去关注被描述对象本身,让钝化的审美知觉复活,从而使主体在这种张力与新旧范式的冲撞中获得了新奇、陌生的审美体验。

三、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主人公桑提亚哥是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形象的彰显。作为一名普通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本并无特殊之处,但是海明威塑造人物形象的卓越之处就在于采用灵活多样的象征和表现手法,使故事和人物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老人”这一意象在西方文学中频频出现,而桑提亚哥不同于格林童话中的老渔夫,也不同于高尔基笔下的母亲,更不同于朱自清笔下伟岸的父亲,他完全是哲理化的人类形象和人类精神的象征。

“象征性文学为了暗示某种深远、普遍的哲理、意蕴和主观情思,在文学意象的塑造中,对客体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变形化、拟人化的假定性意象,这种意象有超越自身的内涵”(童庆炳,1998:163)。小说中,老人被放置在一个任性而永远无法预测认知的大千世界,使他无法摆脱这种无形的威胁与挑衅,使得征服强大自然的过程本身变得厚重而又得超越极限。海明威在此放弃了以前作品中“迷惘者”的现实性困惑与痛苦和“人被一个敌意的宇宙毫无理由地惩罚”的自然主义命题而“让位于个体英雄坚持到底的主体意志和尊严”(于冬云,2002:46)。桑提亚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被限定在个体的叙述空间和生存意义的寻求之中。他有着人们熟悉的老人的面孔和躯体,但是却有一颗年轻而敢于忘却自身生理表层上的限定,向无法预测、无法把握的客体意志宣战的决心。这陌生之处正是对历来“老人”这一固有形象的颠覆,它已经超越了其自身具体的、个别的现实属性,而是以更概括更提炼的方式诠释了他被赋予的象征性意义。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老人”同鲨鱼群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把桑提亚哥的形象推向极致。面对贪婪血腥的鲨鱼,老人拿出了船上所有的东西作为武器,鱼叉、刀子、船桨、棍棒、舵把、帆杠等统统派上了用场。他拼尽全身力气同它们展开了血战。硕大的鲨鱼一个个不死即伤,鲜血染红了海面。尽管鲨鱼越来越多,老人却越战越勇,明知保不住马林鱼,但他却不屈不挠,奋战到底。老人的孤单、衰老,与茫茫的大海、强壮的马林鱼、贪婪的鲨鱼群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作者越是突出这种反差,便越能反衬出另一种反差,即在老人之“老”同他在捕鱼斗鲨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惊人的力量、勇气、斗志之间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两种“反差”,都是对“老人”形象的“陌生化”呈现。由于把老人的形象置放在十分恶劣的生存环境当中,同时也由于对他的形象描写过程也就是在极限化了的情景中展开的,因而这种艺术上的“极端化”,创造性地展现了“陌生化”的要义:老人总是与众不同,总是别具风采,也总是那么异乎寻常。这样,他的形象才可能是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这种“极端化”无疑因为有违老人形象的现实常规而形成“变态”。它阻断了读者对“老人”形象的既定性理解方式,使“老人”形象失去常态,迫使读者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老人”,使读者诗意且持久地去体会“老人”的硬汉形象。

小说的结局是老渔夫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长长的脊骨,从物质表层来看,老人出海的目标已被粉碎,但是他在种种压力下表现出的气魄和优雅风度使得桑提亚哥成了海明威笔下最为典型的“硬汉形象”代言人。他那顽强拼搏、自尊自信、敢于向自然宣战的精神和气魄,使他终于取得了胜利。在塑造桑提亚哥这一人物时,海明威注重对其体貌和眼神的描写,体现出了老人外表的苍老与内在的力量。在桑提亚哥身上,两种势均力敌的抗衡力量形成了这个人物的极大张力,同时强化了读者对这一人物的期望和人物本身的真实感:一是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的背运以及那条像“永久失败的旗子”的破船帆和他那“未被打败的”眼神相对峙;一是他那“伤痕斑斑的肉体”和他那双“清澈愉快的眼睛”相对峙。这两种对峙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新的期待,同时也为人物的行动展开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环境空间。或许正是在这茫茫的大海上,在这险象环生的处境里,在奇特得不可思议的对峙下,老人这个“遗世***”形象才得到印证,与此同时作者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点出他的主题意蕴:“人可不是造出来要给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

结语

文学创作的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人们感知已经熟悉的事物时,往往是自动感知的,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要使自动感知变为审美感知,“陌生化”手段就必不可少。在《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无论从语言表达方面、故事结构编排方面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都出色运用了“陌生化”手法,使得读者冲破审美惯性,超常出新,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和震撼。作者通过“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激发读者“发现”的力量,打破“自动化”的束缚,改变人们习惯的认知方式,还之以新鲜感,从而调动了人们的审美注意力,使得读者在审美张力中,理解了文学形象所赋予的寓意,并跟随作者简洁凝练的叙述,欣赏到文学艺术中所存在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厄内斯特·海明威,1987,《老人与海》[M],董衡巽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2]方珊,2002,《俄国形式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胡宗峰,1999,《英美文学精要问答》[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4]马新国,2002,《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米克·巴尔,2002,《叙述学》[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乔治·普林浦敦,海明威访问记[A]。海明威,1987,《老人与海》[M]附录。桂林:漓江出版社.

[7]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A]。载方珊(主编),1989,俄国形式主义论文选[C]。北京:三书.

[8]童庆炳,1998,《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9]杨向荣,2005,陌生化[J],《外国文学》(1):61-66.

[10]于冬云,2002,硬汉神话与生命伦理[J],《外国文学评论》(2):44-51.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6

关键词:敬畏 自然 斗争 人性光芒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的情况下,第85天一早独自一人到了更远的大海深处,遇到了一只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老人用了三天时间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毅力战胜了它,但归途中死鱼的血腥气引来了鲨鱼群,面对鲨鱼的袭击,老人庄严地宣告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用鱼叉论文联盟 、桨、棍、舵把等与鲨鱼进行拼死搏斗,直到只剩下船桨、舵把和一具大鱼的骨架。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授奖与《老人与海》后评价到: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由此圣地亚哥就一直作为一个打不垮的“硬汉”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这篇小说自然也就谱写了一曲人向自然、挫折不屈抗争的英雄慨歌。但细读下来,笔者发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远没有这么简单,主人公在斗争中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更有对孕育着生命的自然的感恩,对自然中所有生灵的悲悯和敬畏,在敬畏中战斗显示了圣地亚哥更加高贵的人性光芒。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为一个传统的渔夫,人生中可能一半的时间要在海上度过,就像圣地亚哥一样,每天黎明时分就要出发,剖开一条生鱼就是一天的食物,随时准备和大鱼进行搏斗……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最优秀的渔夫,当他独自一人漂泊在一望无际而且黑暗的大海上时都不可能是心无惊悸的,因为脚下不是坚实的陆地,而是深不可测且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海。所以很多人靠海而生却不能真心地喜爱大海,对于他们而言,大海只不过是赖以生存的手段。《老人与海》中便有着这群人的身影:“一些年轻一点的渔夫,就是那些用浮标做钓线的浮子,出售鲨鱼肝挣到大把钱,买了摩托艇的人,把大海叫做男性化的lemar,说成是竞争对手,或者是一个地方,或者甚至是一个敌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只会在大海中无穷无尽地索取,带着得意的征服的满足将索取来的东西换成财富,再对“敌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攻。我们现在的渔夫大多都是这些人的后裔。

而圣地亚哥不是的,“老人总是把大海想象成女人,某种施与恩惠,或者不给恩惠的事物。大海要是做出什么狂暴或者可恶的事情,那也是出于无奈的”。即使现在看来,这种比喻也是充满智慧的。在圣地亚哥的眼里,大海是人性化的,他把它看做女人而不是女神,所以不必虔诚地匍匐在地顶礼膜拜,被动地等待大海的恩赐,如果有连续84天没有打到鱼,那么他就会在第85天到更远的海域去试试运气。老人坚信自己几十年来摸索和积累到的经验:他可以笔直而且准确地把钓线伸到黑暗的水流里;他可以凭借星星判断鱼和船的航线;他可以随时钓上几条小鱼在海上补充体力;他可以果断地割断二百英寸长的加泰罗尼亚优质钓线来集中精力与大鱼搏斗;他可以凭借海水拍打他的手的速度来判断大鱼的体力程度……如果他不是离岸太远无法应对鲨鱼群的袭击,一定可以大获成功。

“大海很仁慈,也很漂亮。但是大海也可能很残暴,而且突如其来”,就像女人,大多数时候是充满母性,施与恩惠、倾洒仁慈的,但当她出现坏情绪的时候,一定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老人不认为大海的本性是残暴的,所以人们不用去憎恨它,更不必把它作为竞争对手甚至敌人。在那时的老人看来,大海的坏情绪可能来自月亮的影响,所以只要我们把握住大海受影响的规律,就不会深受其害。现在看来,大海的坏情绪恐怕不只是受到月亮的影响了,更多的是人类对它的肆意的挑战和侵袭。这里,作者是借用老人对大海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自然观——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相处的,人类既不必自然看作是高高在上的神灵,也不该把它当成竞争对手甚至敌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本的同时,又充分地理解它有些时候的狂暴,更重要的,不要用自己的无知和贪婪去做激起它狂暴的始作俑者。

二、对斗争者的悲悯和尊敬

在宇宙中生存,战斗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令人敬仰的姿态,所以人们总是把战斗者当做英雄来歌颂和膜拜。哪怕战斗者最终失败了,他的灵魂也会在悲壮中涅??和永生。其实,《老人与海》中的战斗者不止老人一个,但人类往往以统御者的姿态忽略了宇宙中其它为争取自己的生存甚至尊严而战斗的生灵。

也许很多读者的心一直为老人和大鱼搏斗时紧紧肋在背上的那条粗绳所揪紧,也许很多读者被老人与鲨鱼群的拼死搏斗所震撼,几乎所有的读者都在为老人暗自祈祷,希望勇敢、坚韧但却已经衰老的老人能够顺利战胜他的敌人,从而忽略了老人自己对他的“敌人”的态度。在老人与大鱼进行搏斗的时候,老人不止一次的把它称为自己的“兄弟”——在为了解决左手的抽筋而生食?鳅的时候,老人希望的是能喂这条大鱼;在大鱼高高跃出水面的时候,老人欣赏着“它巨大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所有的力和美”;他为挣扎的大鱼而难过,他认为:“它的行为、它伟大的尊严让谁都不配吃它”;当他和大鱼周旋的几近昏倒,他对这条鱼没有丝毫的厌恶和憎恨,他甚至“不在乎是谁杀了谁”,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或者更沉着、更高尚的东西,兄弟”。不仅如此,连后来向他袭击的凶残的鲨鱼也被老人认为是“漂亮、高尚、无所畏惧”的。这是对对手和敌人的一种尊敬和欣赏,它所表现出来的是老人对自然、生命和尊严的深刻理解。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7

读男人的小说有两个人,一个凡尔纳,一个是海明威。凡尔纳自不待说,他那敏锐目光,广博的知识,超凡的想象力总是让人惊叹不已;而海明威则是一副硬汉形象,无论他在美洲,在欧洲还是在非洲,他简洁的笔调和生动的情节触及当时在社会上各种男人的生活,其中《老人与海》更是悲叹了一位末日英雄的不是失败的失败。

印象中,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应该已经读过三次了。第一次应该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本外国小说通常都是被翻烂了的四五十年代的繁体版。当时我读的那本《老人与海》连封面都毛糙到看不清了,每页都卷了毛边,甚至连书角都零落成圆角了。而且排版还是民国时的竖排,读起来很不容易,也很不方便。就算这样,读起来也是如饥似渴,不认识的繁体字就通过查字典去解决。几本书读下来,繁体字也就都认识了。现在看来繁体字真的比简体字更容易辨识。

初读《老人与海》,那时毕竟还是孩子,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古巴老渔民的坚强和自信,而是感觉好玩。渔民的生活,海边沙滩,沙滩上渔民的孩子们以及拍岸的浪涛,驾船出海的惊险等等这些情节都会让我们这些没见过大海的初中生们对大海产生种种联想。至于说老渔民最终把捕到的大鱼历经千难万险拖到岸边,而大鱼只剩下了骨头架子的时候。我也没有觉得这个老渔民有多么伟大,认为他只是运气不好,就像其他渔民也相信他运气不好一样。所以,第一次读《老人与海》仅仅是看了看热闹。

大学之后,因为功课的需要又再次读了《老人与海》。这次阅读的感受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开始深切同情老人八十多天没能捕鱼的窘境以及周围人都认为老人迈入老境的尴尬,甚至替老人着急,为什么不马上施展自己一辈子的捕鱼经验而获得的秘诀,尽快出海来证明自己呢?而当老人终于以硬汉的姿态完成史上最大的一次捕钓,我为他拍案欢呼;而当他拖着大鱼回程而遭到鲨鱼围啃的时候,我为他着急,当他拖着巨大的鱼骨架回到港口的时候,我为他惋惜。那时的读后感就是钦佩作者海明威,他能让读者随着他的情节设计和人物的悲喜经历,一同呼吸,感同身受。因为这本书,我还找来了海明威的另外着作一一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能感到一个男人身上那种狂野不羁的气魄。甚至希望自己也能有如此的经历。不过那时,按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去判断作者海明威之所以写这本书的目的,他想表达什么?他希望作者能够理解什么?甚至希望作者获得什么样的启示?以及书中是否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由于要被训练成这样的思维逻辑,要想把书中人物和作者的命运跟现实中的个体,如我等学生的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结合起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8

关键词:幸福 孤独 硬汉 死亡

中***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4-02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是20世纪贡献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美国文学作家之一,他独特的创作风格、简洁的文字语言,使他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风格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不少作品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们所喜爱,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问世后好评如潮,在世界文坛引起了空前的反响,也使他的创作生涯由此推至荣誉之巅,先后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文着重从《老人与海》中“老人”的孤独形象对作品进行研究。

一、海明威的孤独的痛苦

在叙述《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时不得不先提一下作者的生平,海明威是一个天才式的作家,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他并不是一个多产作家,但是他是一个成功的作家。曾经他很狂妄地说:“他甚至可以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媲美,但远不敢和托尔斯泰一较高低。”虽然显得狂妄,但是也其才思确实甚高。根据刚才海明威的那句话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他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纨绔子弟。其实,并不然。海明威一生经历坎坷得令人难以想象。他在写《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之前遭受了重大的创伤。1937年这段期间,身体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对海明威造成很大困扰:他染上了炭疽病、眼球被割伤、额头弄下一道很深的伤口、患上流行性感冒、患牙痛、生痔疮、患上肾病、鼠蹊肌肉被拉伤、手指被意外割伤(其伤口深至骨头)、在车祸时把手折断等,还曾在骑马穿过怀俄明州的森林深处时失手,伤及脸部和脚。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下,海明威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其为他带来至高无上的文学荣誉“诺贝尔奖”,还因为这是一部注入他的心血、他的思想、他的灵魂的作品。他把自己的经历、痛苦与血泪都通过笔这支注射器注入了作品之中,同时也把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以及孤独的痛苦融入其中。使这部作品成为全世界读者的心灵读本,使全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了海明威的孤独与忧伤。

二、硬汉的孤独之情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在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老人打渔的故事,这也是海明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而创作的。文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贫穷但有毅力的老人。忍受着饥饿,依然坚持出海打鱼。连续84天没有捕到大鱼,依然坚持出海。“有很多渔夫取笑老人,老人却并不生气”可见他是一个极具意志力和主见的人。这些正是海明威身上所具有的品质,正是海明威想向世人表达的。由此看来,“硬汉精神”似乎是小说的主题,可是小说隐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主题――孤独。所以海明威的这部作品浮在水面的八分之一是我们都钦佩的“硬汉精神”的坚强与不屈,而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则是孤独、毁灭、死亡与文明的碰撞。

“老人”给人一种风烛残年、年老体衰的感觉,已经接近死亡,给人一种孤独感。“海”则是广阔无垠、深邃难测的,更是给人一种宽广孤独的感觉。海明威在命名这部作品时就已经将深层次的“孤独”主题蕴含其中了。老人的孤独其实正是海明威的孤独,在1937年,海明威遭受了很多的变故,身体的创伤让他难以承受;而心灵的创伤更是快要击垮了他的精神。在此期间,“由于妒忌、刻薄、自高自大、野心、傲气和***治上的原因把他们统统撵出了他的生活”,他失去了很多好友,比如福特、刘易斯、马克斯・伊斯门等。虽然还有庞德和乔伊斯依然与其要好,但是他们都远在欧洲。所以,《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没有朋友。那为何圣地亚哥连爱人都没有呢,在妻子亡故后为何不续弦,选择孤独终老呢?海明威这样来设计是有理由的,想把孤独的身与孤独的心相融合。海明威并不是真的喜欢孤独,他还是非常渴望回到群体之中的。老人圣地亚哥虽然是孤身一人,但是他还是很享受小男孩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依然会不时地到露台饭馆去吃饭,关心国家的时事,关心棒球的命运。“你给我说说棒球的事吧。”孩子提出要求。“我说过,在全美职业棒球联赛中,就数扬基队最厉害。”老人高兴地说。“今天他们输了。”孩子告诉他。“那不要紧,迪马乔这个厉害的家伙恢复了状态”,通过这样一段对话,可以知道老人虽然住在墙上只挂着亡妻照片的破房子里,时常是食不果腹的状态,但是对于棒球的热爱未减分毫。对于美好的企盼,因为爱而产生的一种幸福感,可是童年会被夺走,妻子会被夺走,男孩也会被夺走。幸福团圆只是他生命的过客,那么短暂,仿佛一种幻象。最终都只有他孤身一人,最终陪伴自己的只有孤独,只有孤独下的那一份勇敢。海明威参***时、捕猎时、打渔时,都是孤独与勇敢陪伴着他。所以他借小说人物写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落寞,显示自己的勇敢与坚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

“他很老了,除了眼睛之外,他哪憾祭狭恕K的身体是干枯的,布满了老年斑,他的双肩变形了,颈项布满了饱经风霜的皱纹。”,一个看起来如同破败的风景给人一种荒凉感觉的老人依然坚持每天出海,而且是深海。可见,他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勇敢。我们就可以想象老人在捕到大马林鱼之后与鱼和其他的敌人“鲨鱼”搏斗时是有多么费力,这个场景多令人钦佩啊,虽然最后只剩下了鱼骨头,可是老人成了胜利者,他战胜了一切。但是这种单打独斗的硬汉精神很令人同情和心疼,让人不禁想到一个老人在打鱼时是如何地孤独与无助。从另一方面想,老人为何这么大年纪依旧出深海打鱼呢?出海打鱼并不是老人真的非常喜好。如果有妻子相伴,恩恩爱爱,为何要冒着生命的危险出海。如果有孩子承欢膝下,为何要一个人孤独远航。爱,无处安置,就只有漂泊。没有爱,没有牵挂,生命逝去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可怕,所以老人很勇敢,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或许这是老人派遣孤独的一种方式吧。海明威在1971年7月2日自杀了,他晚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或者说是躁郁症。有人认为海明威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在写作上对自己要求很高,后来发现自己的作品无法再达到《老人与海》那样的水平后,就陷入了绝望,所以他选择去深海捕鱼、打猎、饮酒等来分心,但是还是徒劳,最后自杀。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就似乎暗示了自己的想法,已经把自己的心理状态展现在作品中了。所以如果这部作品有后续的话,我估计海明威也会让老人在海上漂泊的过程中失事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一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就只有选择死亡来结束一切。

平常人根本无法想象海明威究竟遭受了什么,才能写出这种“英雄式”的作品。54年获诺贝尔奖之后,他再临噩运:在一次狩猎中,他先后遭遇两次飞机失事,因而受重伤;他扭伤了右肩、手臂和左腿,严重受到脑震荡,他的左眼暂时失明,左耳也暂时失聪,括约肌瘫痪,脊椎骨严重受伤,肝脏、脾脏和肾脏破裂,脸部、手臂和腿被严重烧伤。一些美国报纸误发了海明威的讣告,以为他当时已伤重不治。此外,在一个月以后,他更在一次森林大火意外中受重伤,双腿、前躯干、双唇、双手前臂严重烧伤。这些痛楚一直维持了很久,令他无法到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他在遭受了常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之后,并没有垮掉,他想像圣地亚哥一样坚强,可是心灵的孤独,让他无法走出阴影,几次试***自杀,最终还是以自杀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只有孤独的人才能写出直击人灵魂的作品,海明威的孤独,是文学的种子,使文学界繁花似锦。他孤独时,并没有拒绝孤独,而是勇敢地承担孤独,在孤独的虚无之下坚强地活着,勇敢地创作,展现给我们一种伟大的悲剧力量。但是对于在孤独中斗争的海明威有一种无法重复无法挽回地的叹息。海明威正是用他充满孤独的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幸福是幻象,孤独是永恒”的世界,为我们揭示了人生是充满悲剧性和绝望色彩的人生哲学。

三、结束语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创作总结性的作品,作品中“老人”的“硬汉”形象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作品中“老人”这一永恒形象,写出了他对待失败时观念上的胜利和作为“强者”、“硬汉”的寓意深刻的悲剧性格,表达自己对人的命运、人类的生存意义进行定义,描绘自己“硬汉”形象和克服恐惧、面对死亡、战胜对手后获得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化身,“硬汉”就是自己的个性。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而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永恒。“老人”的整个人生奋斗历程,就是作者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理想的追求,极具永恒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海明威著,黄源深译.老人与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杨恒达.海明威[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1

[3](美)肯尼思.S.林恩(Kenneth S.Lynn)著,任晓晋等译.海明威[M].北京:中央译出版社,1997

[4]李华田,卢敏,彭火山.厄内斯特・海明威作品导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5]欧阳菁.孤独的抗争 崇高的悲剧――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性格”[J].作家杂志,2011(1):42-43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9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刻画了一个“硬汉子”形象,在艰难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视死如归。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来一下关于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请您阅读。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1《老人与海》是美国海明威写的关于老人、孩子和海的一本英雄主义的书。

文章里写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里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受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就像老人一样的坚强、自信。

在我们这个家里,靠我妈来维持,每天很早起床,做饭、干活,然后晚上11点睡觉,平时妈妈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作为家里的补贴与生活费、我的教育费。而且每天早上运动,来保持充沛的精力。今年我又得了肾炎,但我的妈妈还是微笑的对我说:“没事的,会治好”。为了让我过上与平常孩子的生活,每天都陪我。这么多年来,妈妈毫无怨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这是圣地亚哥对人们的真实忠告!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2《老人与海》50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中国的读者对于海明威以及《老人与海》都不陌生。

《老人与海》的素材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人独自在海上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把鱼头和上半身绑在船上,但是他遇上了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到的鱼肉都吃了,结果这条大鱼又剩下不到一半,还不到800磅。

海明威在这个故事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塑造了圣地亚哥爷爷这样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劳动者的形象。

他不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求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贯穿在《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它所包含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咀嚼。

读了《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后,令我很感动,前八十天,他一直打不到鱼,对于一个捕渔夫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老人并没有放弃,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却跟老人相反,没有珍惜时间,导致很多时候,时间都过去了,可是自己却没学过丁点本领。

在这,我想劝一些没珍惜好时间的人说:“请用自己的手抓紧时间,这样,时间是不会被空气吹走的。”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3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这本书讲了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读完这篇小说,我发现,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在这里,老人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股力量,一种精神,那是让人敬佩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也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坚强,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败退,这样永远也做不成一件事。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4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着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5当我带着好奇心读完《老人与海》后,我被老人那份孤独和勇敢所打动了。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位叫亚哥圣地的老人,他没有朋友,一生都在捕鱼,而他的唯一亲人也已经离他而去,只有一个人能安慰他,就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孩子。但是,在老人四十多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孩子也被他的父母带走了。看到这里,我觉得老人好可怜、好孤独,想想在我们身边,有父母呵护我们,有小伙伴陪着我们,还有老师教导我们,而他的唯一的安慰也离开了他,跟老人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孩子离开后,他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孤独加上失败,如果是我,我可能就要放弃了。

可老人并不这么想,他依旧带着能捕到大鱼的信心地出海捕鱼。他对孩子说:“你可想看我钓上来一个一千多磅的鱼?”原来老人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在文章最后,老人说:“不抱希望的人真愚蠢!”这句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当我看到老人经过三天三夜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头时,我感到一阵阵伤心。老人却没有抱怨事实,只是平静地接受了它,并且在返航后不久就为下次的出海做打算。

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每一回都是新的开始,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6《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整个小说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而有魄力的老人在海上的战斗故事。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整个的搏斗激烈程度的升级,整个的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同步升级的。所以说,很多人认为真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与东方的小说的描述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在我们常见的小说当中,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一个渐渐推进的过程,同时故事的递进也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在西方小说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是更加平淡一些。而且因为对于东方的读者来说,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译本,所以在整个的故事的领悟方面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对于读者来说,自己所领悟到的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别人的思想的过滤的,所以对于作者的初始的思想以及观点就不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

老人与海最后的结果其实才是令人疑惑的。因为老人最后经历了生死搏斗得到的只是一具没有任何作用的鱼架,所以整个的故事的结局其实还是充满一定的悲剧色彩的。不仅会让我们想说,到底老人的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其实,如果在回头重新对于小说进行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搏斗的话,可能老人早已经对于生存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7波涛在继续的翻滚,击打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晶莹的浪花。海边的木屋里,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安详的睡着,在他的梦里有一只勇敢地狮子。

这个叫桑提亚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连续8天没不到鱼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被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这条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鱼骨。这在头一次看这本书的人眼里或许是一个滑稽的笑话,但我认为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老人桑提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8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且别的渔夫把他看作失败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人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尽管结果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要去了大约磅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从这方面来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老人在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是他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他是明知要失败而不怕失败的英雄!他的不被失败压倒的顽强搏斗,正昭示了人类那不可摧残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作者在原来的故事中加了一个小男孩,男孩与老人,这加强了本书的乐观色彩,而老人的精神胜利还表现在末尾一句“老人正梦见狮子”中,因为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老人回忆年轻时,看到非洲的海滩上有狮子出没,通过狮子来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老人与海的作者篇10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杰出的中篇小说之一。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中却有大量关于环境的描写。作者或从第三人称的客观角度,或转变为从老人桑地亚哥的视觉,对这些客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充满意味的描述。从这些环境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桑地亚哥朴素的生态观。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杰出的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创作于1950年底至1951年初,1952年发表于《生活》周刊上。海明威在1952年获得普利策奖,并在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该小说功不可没。自该小说问世以来,国内外评论界曾就“冰山理论”、硬汉形象、虚无主义和悲剧意识等不同层面作过大量而充分的研究。本文试联系叙事学理论,从聚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中环境描写的意义。

米克·巴尔在《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一书中指出:“聚焦是‘视觉’(即观察的人)和被看对象之间的联系。”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尤其是长篇类作品,“观察的人”往往不止一个,叙述的视觉经常在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之间转换,叙述者或从第三人称的客观全能角度讲述故事,时而又将自己化身为作品中某个人物;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老人与海》这篇作品中。

《老人与海》情节相当简单,篇幅也相对短小,但在这短短的、文字不多的中篇小说中却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作者或从第三人称的客观角度,或转变为从老人桑地亚哥的视觉对这些客观环境进行细致的、充满意味的描述。如:“他仔细俯视着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他注视着那几根钓索,看见它们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他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浮游生物,因为这说明有鱼。”这几句文字中,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转换自然。“他仔细俯视着海水”,此时作者还是从外在式叙述者的角度观察桑地亚哥的行为举止,而“只见”之后的描写其实已经转变为老人桑地亚哥的视觉,“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在此,老人之所以仔细地俯视着海水,目的就在于观察这里是否有浮游生物,因为如果这里有很多浮游生物,就说明这里有鱼。这完全是从一个有经验的老渔夫的眼光对环境进行了观察描写,而同时老渔夫对“阳光这时在水中变换出奇异的光彩”这一环境的吸收,应该可以解释为老人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捕鱼者,他同时还对这个美丽迷人的海洋充满了热爱。从“他注视着那几根钓索,看见它们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中,我们可以跟着桑地亚哥的视觉体会他的情感思想,如果我们站在桑地亚哥的角度,看待这几根钓索,那么这几根一直朝下没入水中看不见的地方的钓索,对我们来讲,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我们能否捕到鱼的全部希望。在《老人与海》中,这种叙述角度不断变换的叙述方式大量存在。

“聚焦的主体,即聚焦者是诸成分被观察的视点。这一视点可以寓于一个人物(如素材的成分)之中,或者置身其外。如果聚焦者与人物重合,那么,这个人物将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优势。读者以这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原则上将会倾向于接受由这一人物所提供的视觉”(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在《老人与海》中,这种聚焦者与人物的重合,可以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从老人的视觉出发去观察,但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观察而体会老人的思想情感。相当多的评论文章都从老人的“硬汉”形象入手,对桑地亚哥的性格及他对自然命运的抗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在老人身上同时体现出很浓烈的对自然、对海洋的热爱以及他的朴素的自然观、生态观。下面试从本作品对环境的描写中分析桑地亚哥的生态观。

众多的论文都谈及在《老人与海》中存在着人与自然的矛盾,或者认为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是,人的力量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冷酷强大,人在与自然,与命运之间的抗争中所展现出的人类的尊严,虽然最终是以人类的失败而告终;或者认为《老人与海》“肯定了由于征服自然的物质欲望膨胀最终导致人类文明毁灭的同时,隐晦地强调了人应尽全力去与自然作斗争,在征服自然的精神胜利中实现自我价值。硬汉式的精神胜利的安慰与精神生态是背道而驰的”(邓世斌《二元对立自然观的悖论》)。认为老人桑地亚哥身上的自然观是矛盾的,最终是以对自然的残酷掠夺收场的。笔者对这两种观点皆不敢苟同。

“生态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联和生命共感。”(格伦·a·拉佛)在《老人与海》中,体现的是一个真正的靠捕鱼为生的老人和给与他生存保障的海洋之间的关联,并不存在谁掠夺谁,谁压倒谁的问题。老人桑地亚哥只是一个普通的、贫穷的老渔夫,他并没有靠捕鱼发家致富,也没有像“有些较年轻的渔夫,用浮标当钓索上的浮子,并且在把鲨鱼肝卖了好多钱后置备了汽艇”。捕鱼只是他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的方式,他所捕的鱼也只是满足他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并没有构成对鱼类的威胁,没有破坏生态的平衡。称不上对自然的残酷掠夺。正如桑地亚哥所说:“也许杀死这条鱼是一桩罪过。我看该是的,尽管我是为了养活自己并且给许多人吃用才这样干的。不过话得说回来,什么事都是罪过啊。别想罪过了吧。现在想它也实在太迟了,而且有些人是拿了钱来干这个的。让他们去考虑吧。你天生是个渔夫,正如那鱼天生就是一条鱼一样。”“每样东西都杀死别的东西,不过方式不同罢了。”因为明白这种生存关系,老人不在乎在和大马林鱼的搏斗中,谁会杀死谁,因为谁杀死谁都是自然的规律,都是在这样一种生态关系中不得不如此的宿命。

自然给所有生命提供了一个滋生繁衍的空间,人只是其中一个种类而已。在老人桑地亚哥的言谈举止中,从他看待周围生物的心态中透露出这样的朴素生态观念。老人桑地亚哥对海洋、对自然从心里充满了热爱,“这老人总是拿海洋当作女性,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都是莫大的恩惠”,以感恩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生存,看待给与自己生命的自然,将海洋比作女性一样赞美,“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

桑地亚哥是将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以很单纯的眼光看待各种生物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他都喜欢,也有一些生物是他不喜欢的,并且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情感取向。正是从这些不喜欢的情感中,我们才认识到这是一个将自己融入环境,而并非从万物灵长的人类的高姿态眼光俯视各类生物的老渔人。在出海中看到僧帽水母,老人就会骂“你这***子养的”,并很高兴看到海龟把这些“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吃掉。即便是老人当作兄弟的飞鱼、大马林鱼、鲨鱼等,也是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他喜欢绿色的海龟和玳瑁”、“他还对那又大又笨的蠵龟抱着不怀恶意的轻蔑”、“他非常喜爱飞鱼,拿它们当作他在海洋上的主要朋友”、“他替鸟儿伤心,尤其是那些柔弱的黑色小燕鸥,它们始终在飞翔,在找食,但几乎从没找到过”。他对这些生物的感觉不是凭空出现,而是长年和它们生存在一起,因对它们有深刻的了解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

在《老人与海》中,很多人认为从中看到老人与自然、海洋、命运之间的抗争,笔者认为作品更多的是表现老人和自己意志力、生命力的抗衡,“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经典名言中所谓的被打败,并不是被自然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老人桑地亚哥身上更多地体现出和谐、平衡的生态观念。

参考文献:

[1]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老人与海的作者10篇

学习

社交媒体营销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社交媒体营销,内容包括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有,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案例。企业迫切需要参与,加强社交媒体营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交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以及众多成功的社交媒体营销案例,吸引了企业的

学习

母子情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母子情10篇,内容包括暖心母子情,血雨母子情。“小红,吃面条了”“不行,我要迟到了!我的书包呢?”妈妈有叫了几声,妈妈有叫我了,我没搭理妈妈,背上书包直奔学校。当到了第二节课时,我突然觉得十分疲倦,没精打采的样子。我这时想起:我早

学习

文化活动方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实用的文化活动方案范文10篇,文化活动方案范文集合10篇。二、建设目标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习静、明礼、尚美”的校风和“乐学、善思、阳光”的学风铸就成校园精

学习

雪中送炭造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雪中送炭造句10篇,内容包括雪中送炭十个字造句,雪中送炭造句大全。3、爱心是什么?爱心是能鼓起你生命风帆的激励。爱心是什么?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爱心是什么?爱心是抚慰你受伤心灵的微笑。4、君子会雪中送炭,小人只会乘人

学习

道德讲堂活动方案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讲堂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道德讲堂活动方案,道德讲堂活动方案通用。(二)活动地点:道德讲堂教室。(三)队伍建设:以道德素养高、文化修养好、自身素质强为标准,组建一支业务强、素质高、认真负责、热心文明道德传播践行的宣

学习

有关责任的作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责任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责任的作文,我懂得了责任的作文。阜矿集团生活服务中心;责任文化;解析1培育责任文化的目的责任问题是管理中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好的老问题。因此,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

学习

意外惊喜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意外惊喜10篇,内容包括惊喜意外句子,十大意外惊喜。一只牛掉进了一只枯井,它的主人设法救出它,可是施救无望。只好将它埋掉,主人无奈地挥动铁锹将土填入枯井中,的确,意外出现了,随着土层的不断叠高,机敏地牛随亡攀升,它终于爬出了枯

学习

田单列传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田单列传10篇,内容包括田单列传全文多少页,田单列传翻译。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

学习

今晚的月亮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今晚的月亮10篇,内容包括今晚的月亮情况,今晚月亮超级大。月光是洒在地上的可是不知用什么方法才能收藏所以,借着皎洁的月来做照明器又不知如何才能记下些不朽的篇章因为人的才能不能用斗量我就这点皮囊

学习

评估报告怎么写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评估报告怎么写10篇,内容包括评估报告怎么辨真假,培训评估报告怎么写。第三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收经理的邮件。经理在报告上批复:问题的分析很透彻,解决方法在方向上是对的,但可行吗?作为一个销售主管,看问题不能再停留

学习

石钟山记翻译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石钟山记翻译10篇,内容包括石钟山记翻译及原文高中,石钟山记译文及赏析。

学习

过河游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过河游戏10篇,内容包括羊过河游戏,过河游戏规则介绍。2.理解并遵守“过河”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同伴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不轻易放弃。二、游戏准备泡沫垫子、椅子、绳子、游戏背景音乐三、游戏组织(一)创设游戏

学习

高级技师申报材料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高级技师申报材料,内容包括高级技师申报材料范本,高级技师资格申报表范文。二是认真做好向自治区******和分行内部各类信息的组稿报送工作。对于各类信息的组稿报送工作,始终本着“全面、准确、适用、及时”的要求,紧紧围绕全

学习

自己与母亲记忆深刻的事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自己与母亲记忆深刻的事10篇,内容包括与母亲之间感人的事,回忆母亲的经历20篇。人生经历的创伤记忆曾经成为奥尼尔的精神负担,却又在他的坚强生命的支撑下,将其转化成一种创作的资源。在前后不到39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失去

学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10篇,内容包括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内容10字左右。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前程万里,全要个自去努力。大家都认为有困难是件坏事,但我认为困难也是件好事,因为困难会

学习

海明威老人与海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海明威老人与海10篇,内容包括歌曲老人与海海明威,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一、没有胜负———老人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老人圣地亚哥出海八十四天没有捕捉到一条鱼,他不但被剥夺了代教徒弟马诺林的权利,而且受到了当地一些渔民

学习

师说作者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师说作者10篇,内容包括师说十篇,师说作者的生平100字。(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先进工作者推荐材料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先进工作者推荐材料,内容包括先进工作者推荐范文,先进工作者推荐材料怎么写。在编制《慈城大桥100m系杆拱支架方案》过程中,考虑到节约成本,减小临时结构拆除难度,一开始采用了钢管桩作为基础的设计思路。但经过对结构自重、施

学习

四大名著的作者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四大名著的作者10篇,内容包括四大名著作者分别是,关于四大名著的作者。

学习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春江花月夜的作者10篇,内容包括春江花月夜作者生平经历,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一、流光如梦:“月”的意象分析上文论及“春”“江”“花”“月”“夜”,五者“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依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得出《春江花月夜》之“月

学习

七步诗的作者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七步诗的作者10篇,内容包括七步诗的作者是谁,七步诗的作者和朝代。杜甫的七言律诗向来被推崇为七言律诗之中的典范,杜甫更是七言律诗这一题材真正的开创者。据统计,杜甫之前的七律创作活动所流传下来的七律总共只有246首(舒志

学习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芙蓉楼送辛渐作者10篇,内容包括芙蓉楼送辛渐古诗大全1000首,芙蓉楼送辛渐古诗意思翻译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