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 难忘
我们一以贯之的语文授课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长期以来,我们也逐步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前人优秀成果要吸取,要坚守,但不是墨守。时代在变,人类在进步,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认识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于学生的自主、持续、绿色发展,反躬自问,我们的语文课堂还远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发展平台,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强大惯性的作用下把已然当做必然,然后欣欣然于其实未必然。所以,消减惯性、改变已然、突破困局,使语文教学高效难忘。
何谓高效难忘?高效就是要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里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即中语会张定远理事长所说的“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消耗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难忘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探究,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并能触发思维火花的一种内心体验。其实,如果每个学生在每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都有很多难忘的内心体验,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谓是高效的,那如何使语文教学高效难忘呢?
一.语文预习要高效难忘
语文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有一部分语文老师对预习不够重视,今天有时间的话,就让学生读读课文、划划字词、分分小节、研研问题,没时间的话,就只管自己讲,拼命地把知识倒灌给学生,学生吃得累,甚至产生厌食心理,老师喂得累,甚至吃力不讨好。所以没有预习的课堂是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的,也是杂乱无章的,也必然是低效的,令学生健忘的,可能压根儿就没听清思路。
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高效难忘,充分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而课前充分预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思考,我们在备课时多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多多询问这课的重难点,预习题如何设置,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获得哪些知识、方法、体验,新课与复习课的上法等等。例如对《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篇课文的课前预习可以设置为:第一,认真阅读课文,并根据作者对徐先生的外形、习惯性动作等的描写,给徐先生画像(可以把画像的要求告知学生,如要抓住人物特征,突显人物身份,呈现人物描写的细节)。第二,观察我们学校的一位你感兴趣的老师,并给这位老师画像。这样的预习设计让学生感觉不枯燥,很新鲜,学生乐于心向学,心向上,学生在这样的预习中能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我”的国文老师徐先生,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梁实秋写人的方法,这样的预习学生会忘记课文吗?会忘记徐先生吗?会忘记梁实秋吗?
二.语文课堂导入要高效难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从老师的导入语中或能明白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或能初步感受到课文的感情基调,或能明晓老师备课时的良苦用心。所以,精妙的导入语是学生理解掌握课文的方向,是学生身心进入课堂的诱导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兴奋剂。
如教学《前方》,课前大屏幕展示台湾作家三毛行走在撒哈拉的照片,并播放《橄榄树》歌曲,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课开始时,老师可以由理想这个话题引入,如“理想”是个太熟悉的话题。三毛小学时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捡破烂的,一边享受阳光的美好,一边看着垃圾堆里有被人扔掉的好东西。长大了,只看了一眼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的撒哈拉沙漠,就毫无保留地投身到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成为中国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女子。这个奇女子一生走遍千山万水,充满了传奇色彩。她远离故乡,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今天我们将跟随曹文轩先生的脚步走向《前方》,看看他对走向前方去流浪有什么思考。这样的导入语设计让学生隐隐地感觉到这里的前方就是我们的理想,很容易使学生进入对前方及理想的思考,而且用年轻人熟悉喜爱的《橄榄树》这一音乐来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学生定会难忘此课。
三.语文课堂活动要高效难忘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如果在这个主阵地只有教师在声情并茂地讲课,学生耷拉着脑袋,似听非听,似懂非懂,可想而知,这能高效吗?能难忘吗?的确让学生的身体走进学校,走进教室,走进课堂,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让学生的“心”和“神”也进入学校,进入教室,进入我们的课堂,那就真正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智慧了。一个老师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渊博知识、教学智慧和人格魅力从内心里去打动学生的时候,就只有依靠老师的权威和纪律的要求等外在的东西去强迫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是多么苍白无力。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想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就要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所以要使语文课堂高效难忘,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活动起来。在上《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过程中有一位老师作了这样的设计:请一位男生根据国文老师的性格脾气、习惯动作来表演国文老师骂人的一句话,进而提问“骂人的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然后又引入梁实秋写过的《骂人的艺术》,引导学生倾情为文,明白做人的道理。这堂课的后半节又作了这样的亮点设计:展现一组学生熟悉的本校老师的画像(学生兴趣浓厚,能一下子指出是某某老师,还不时地点头笑着说“真像”),接着让学生用文字来“画一画”你的老师,最后派四位学生当观察员到班上各同学处观察点评文章。课堂活动真是热火朝天,后半节的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四位观察员忙得不亦乐乎,其余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托腮思考,时而点头微笑,连听课者都难忘其文、其生、其师。
四.课后作业要高效难忘
几年来,作业量受学生、家长普遍关注,为什么?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很多、很难,挑灯夜战是常事,冥思苦想是常态,学生苦不堪言,家长在一旁心疼不已,熬夜害处多啊!有些老师把课堂上未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回家做,有些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要多做多练,还有些老师备课时没有精心选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无效题有效题一起做。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做吗?即使硬着头皮做了,高效吗?
那么,是不是取消作业布置呢?不,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作业的布置,可做题增加,可怕题减少,可动题动到底、动得对。可做题就是学生一看会做,有信心做,而且省时又能做对,就能为学生体验成功奠定起点。可动题就是学生一看能动手,但心中无底,可以催使学生往下做,做到底,培养能力,提升心理品质,这样的作业能产生思维火花,有教学研究价值。可怕题就是学生一看不知如何动手,心中无底,经常面对这种题,将使学生丧失信心,毫无教学价值,这种题要减少甚至不做。
语文教学高效难忘之路虽长,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参考资料:
1.江苏省南通中学教研活动前言及评课记录。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2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课文为我们讲述的是1933年4月,伟大领袖同志在江西***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全国***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通俗易懂,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快速识记本课生字,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做到“以读悟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文章感情,感悟到的好思想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并在课后引导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故事,加深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歌曲创境,激发兴趣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一说你们听懂什么了?歌曲赞美的是谁?
2.教师小结,介绍。这首歌曲是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他一生为了中国的***事业,为了人民的***,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出示词语:***、领导、***、***。学生齐读词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设计意***:本环节通过歌曲开篇引入,能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为让他们感悟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为感悟乡亲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行为做铺垫。
二、板书课题,质疑解难
1.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读了课题后,你们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生字。“忘、挖、井”(指名读)
3.周答问题。你知道课文中的“吃水”人是谁?“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学生同桌交流)
设计意***:通过设置问题“‘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让学生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理清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学字识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喜欢的符号为自然段做标记。
2.教师讲述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学生认识词语:战士时刻想念
3.识记“我会认”的12个生字。(课件出示:忘、挖、井、席、导、革、命、战、士、解、刻、念)(1)学生在认读中标记、识记生字。(2)学生领读、开火车读、齐读。(3)同桌互读,找出对方的优点并纠正不足。
4引导学习“我会写”的6个生字。(课件出示:井、乡、面、忘、想、念)(1)指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大家识记生字,如“想=( )+( ),结构是( ),部首是(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换偏旁、组词识字)。(3)去掉音节,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5.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学生观察,找出每个字的特点。(2)学生试写,教师重点指导写“忘、想、念”。(3)描红、临写。养成边写边记的好习惯。(4)组内评议。(要注重对学生写字的评价,鼓励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6.学习“我会读”中的词语。(课件出示:井台、井口、井水;领导、导游;***、生命、救命;***、凉席;想念、挂念、念书;时刻、立刻)(1)指名读,开火车读。(2)选词说话。(3)练习把词送回家。
想念
怀念
①我非常( )在昆明工作的爸爸。
②我很( )童年的时光。
设计意***: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教师在参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找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并纠正。
3.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教师纠正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到示范、正音的作用。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合作探究。①初到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会怎么想,怎么说?②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或什么困难?③乡亲们得到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四人小组选一个题目合作探究,要求:可以分角色表演,如:***、士兵、乡亲;也可以用语言表达。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
6.再读课文,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意识,通过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表演中运用,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有效拓展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3
一、为什么要布置课外作业
作为日常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外作业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正因为如此,课外作业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外作业主要作用如下:
首先是检验教学效果。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学习这个概念,那就是学习等于变化。一节课结束后,学生究竟发生变化了没有?有了哪些变化?变化程度有多大?具体地说,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些方面是我们教学所关注的问题。
其次是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只靠课堂上有限的学习和练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通过课外练习来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操练相应的技能。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关于遗忘的实验报告,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曲线规律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及时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了。
因此,课外作业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当天所学习的内容,及时巩固,防止和减少遗忘。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得也越慢。
第三是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课外作业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本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提取一定的信息,通过收集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气氛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通过课外作业,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可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进程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又便于对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反映了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暴露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根据教师配置的作业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便于提高自己学习的策略。
二、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乘法九九口诀表时,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放学后到附近市场进行一次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1.每盒装几个鸡蛋?2.每盒装几条鱼?3.每盒装几个苹果?4.每盒装几个梨?5.每盒装几个桔子?
学生调查后,用画***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表示出来。例如,每盒8个苹果,就用***画把它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即交上的***画进行教学。如学到8的口诀表,用每盒装8个苹果的调查结果进行教学。这时8×2的意思就是求 “每盒装8个苹果,2盒装多少个苹果”,8×2=16是指2盒苹果的总数。
这种课外作业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作业,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办“数学手抄报”,学生通过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并把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到数学报中,让学生把自己动手实践的乐趣尽情享受。数学手抄报***文并茂,将美术知识、数学知识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设计课外作业要面向全体
课外作业的布置能达到复习、巩固、提高的目的,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面向全体,鉴于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设计弹性作业。布置作业时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规定学习困难的只完成基本题,中等学生除完成基本题外,还要完成综合题,好生则要求再加几道思考题。这样,各层次的学生对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很高,避免了应付心理,许多学生在完成了规定的作业后,能很有兴趣地去做高一层次的题目,对学习积极的同学要加以鼓励。由于设计课外作业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规定的作业中感到不困难,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欲望。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4
一、学习需求分析不足
学习需求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活动的设计考虑的应当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需求分析能力,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以下《海底世界》课堂教学片段。
2012年在江苏盐城市举行的“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大赛”中,南京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二年级写话《海底世界》。她先播放了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对海底动物的了解,可是学生的发言内容贫乏。教师又让学生分组,动手画一画,她深入指导,但是学生的发言仍然不够生动丰富,写话质量不高。
课后,她坦言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以为盐城在黄海之滨,学生对大海应当比较熟悉,却不知道实情并非如此。这位老师凭直觉了解学生的特点,凭经验设计学习活动,忽略了只有根据具体情境制定和实施的教学活动才是具有可行性的。学生对海底世界没有了解,当然无话可说。可见,如果对学习需求分析不足,更多地处于主观臆断,从“感觉”入手,停留在经验层面,学习活动就会因缺少适切性而低效甚至无效。
二、学习起点把握不当
学习起点包括知识起点与能力起点。知识起点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概念;能力起点是指学生在获取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起点,准确把握,根据起点确定重点、难点,学习活动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课改以来,老师们在学习起点分析上做了工作,但部分老师在认识和把握上仍有偏差,例如课文《家》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诗歌《家》,先听老师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老师泛读,刚读了一句,学生都跟着读起来)
生: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
(老师停了下来,命令学生不要跟着背,然后就自顾自地读起来。读完后,接着按照预设的过程进行,让学生自己去一遍遍地读书……学生有的看窗外,有的则有口无心地读着)
这段教学中,学生课前已经能背出《家》了,这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没有预测到的。面对课堂上的现实状况,教师却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刻板地按照预案进行教学。因为已经会背了,对学生而言,学习缺乏挑战性,因此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课堂不应只有预设,更应重视生成。教师的预先设计只能是一种设想,学生对文本的反应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在课前预先设定,教学应该是在现有起点上的生成和发展。对于教学起点的把握还应是动态的,随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变化着的。
三、思维特点了解不准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就是儿童的思维特点。正确地了解进而分析学习者的思维特点,能为教师具体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但是,不少教师的教学准备仍然主要放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对学生思维特点的了解与分析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例如以下《姥姥的剪纸》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4-12自然段,想想,最让我难忘的是哪两件事?(学生自由读、思考)
生:“我”最难忘的是姥姥“剪喜鹊登枝”和“剪老牛小兔”。
师:问题来了。童年时,我与姥姥生活在一起,发生了很多事情,为什么“我”最难忘的是这两件事呢?
(学生说不出。)
师:不急。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读着读着,有感触的地方,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选择你圈画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我最难忘的是姥姥被我捂住双眼还能剪纸。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师:当姥姥的作品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读?
生:(很平淡地)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一种由衷的敬佩啊!谁来读好这个语气词?
生:(略带赞叹地)嗬!
师:语气词表达“我”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我”的惊喜和赞叹。
(学生齐读,但仍然没有读出教师所期待的效果)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的表现有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清楚地表达出为什么“我”最难忘的是姥姥“剪喜鹊登枝”和“剪老牛小兔”这两件事;二是不能用朗读表达出“我”对姥姥高超技艺的由衷赞叹。这显然是与教者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关。
六年级学生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渡。处于过渡期的学生思维特点在很大一部分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仍然与感性经验相结合。教学中,学生只是初读课文,就跳跃到4-12自然段去品读后面的内容。由于对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学生读不出由衷的惊喜与赞叹。《姥姥的剪纸》一文,前文的描写为后文的主题提炼作了充分的铺垫,后文的情感激发有赖于对前文的学习认识。对教学内容变序教学要建立在对学生思维特定的充分认识基础之上,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更要因文设定,顺学而导。为什么“我”最难忘的是姥姥“剪喜鹊登枝”和“剪老牛小兔”这两件事?这一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不符,六年级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到“我”难忘与姥姥相处时的具体事件、具体细节,但是要抽象地概括出为什么难忘,这一要求就高于他们的思维起点了。
四、学习兴趣关注不够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它既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也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了解、分析,能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作了解分析以及找不准学生学习兴趣点的问题,例如以下《水》的教学片段。
师: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孩子们在雨中的痛痛快快?
生:我从“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这两个动作中感受到了。
师:感受到了什么?
生:高兴。
生:我找到了“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学生笑)
生:我找到了“尽情享受着雨水带来的抚摸与清凉”。
生:他们仰着头喝来自天空的雨水。
师:从这些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他们很激动。
师: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请大家带着兴奋激动的感情读好这段话。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地理课堂;反思;重新设计
很多事情因缺陷而美丽、因缺陷而难忘。在教书第五年,作为年青教师的我有幸参加本县举行高中地理教学大比武,通过抽签,上课的内容是:高一地理必修I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复习课,不按常规出牌,太意外了,正因为如此,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课后始终萦绕在心,如果可以再来,我会这样上课。
一、如果可以再来,目标要明确
我当时构想一种新型的地理复习课――核心问题突破法:即依据本节复习内容多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定《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学生的核心问题突破,其他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就能迎刃而解。如昼夜长短变化“知多少”?
反思:把课上成高三专题课,涉及的面小,难度过大,把抽象问题复杂化,在大比武中出现冷场,自编自导自演,师生、生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课堂效益不高。如果可以再来,学习目标要明确。作为高一地理复习课,复习目标就应是按会考要求,会考条目是会考出题的依据。
重新设计:
1.以情境问题引出复习课题:如北京时间2010年5月1日9点整,上海世博园正式对外开放,届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是多少?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到时本地(29°N)的昼夜长短状况及此后三个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2.展示本节会考要求,会考条目和要求为本节课复习指明方向,在教学设计时,要打破教材顺序,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会考条目如下:
二、如果可以再来,课堂要实在
当时上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想畅就畅――总结陈词,结果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形”无“神”。
反思:大比武课,有很多是作秀课、表演课,无论是大比武还是平时上课,课堂教学要实实在在,只有“形”的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只有“神”的课堂教学显得缺乏活力,只有“形”、“神”具备的课堂教学才是教师应当追求的,因为它既有活力,又有成效。
重新设计:1读***――设计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全。
(1) 弧线ABC为 线,B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2)此时,A、B、C、D的地方时分别为 、 、 、
。
此时全球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大于一半或小于一半)?
(3)若在C处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那么河流的哪一岸泥沙容易沉积 。
(4)该***所示的日期约为 ,此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为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为
。
(5)此日,D、B、C三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当太阳直射点由D纬度向B纬度移动的过程中,D、B、C三地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6)此时,B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的太阳高度角为 ,D地此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又称为 。比较这一天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7)此日,D处于一年中的 季。
(8)B地属于五带中的 带。
2.建构知识(如右***)通过先练后学,自主构建知识模块。
三、如果可以再来,学生要动起来
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动不动”。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每个运转的大脑闪出智慧的火花呢?当时设计,“想畅就畅:以夏至日为例,说出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为了让生有话说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空间分布规律;(2)发生极昼的范围;(3)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4)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5)这一天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及昼夜长短变化;(6)还发现哪些规律?
反思: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学情,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梯度,既能激活学优生的思维,又能给学困生带来一定的答题机会。必要时还要让生动手演示。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告诉我,我忘记;演示给我看,我记住;让我参与,我理解。”
重新设计:
1.用***――采用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的形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同时构建知识框架,使生有话好说,可探究可讨论,使生有话好说。
2.说***――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程度,回归生活。
请两位学生上台来演示,向大家模拟今天之后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在这次大比武虽然留有遗憾,名次不理想,但自己参与过、经历过,感触深。正因为有缺憾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才被称为真实的课,之后再不断充实、丰实,就像温哥华冬奥会的开幕式点火一样。我们生活中的课是可以再来,是不断完善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汤国荣.聚焦问题改进教学[M].重庆.地理教育,2012(1-2)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6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学生群体主要是本校即苏州吴江高级中学的学生.本校高中生源位于吴江全市中等偏上的水平,靠近正态分布的集中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200位学生,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9.5%.在样本中,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人数为100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50人,高三50人.
教师调查表主要是来自网络上的调查反馈,首先在问卷星网站(一个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上设置问卷,通过吴江高中生物教师qq群的转发来完成,共收到有效反馈50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觉得生物知识
很难听懂吗?不难难还行25.13%20.1%54.77%2你觉得学习生物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知识点多,
易遗忘不好理解不会应用62.81%21.11%16.08%3你在平时有及时复习背诵生物的习惯吗?从不经常主
动背诵除非老师要检测或默写才会背诵11.56%14.07%74.37%4你在做生物作业前会先复习巩固知识点吗?从不偶尔经常13.57%71.36%15.08%5你能很好地记住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吗? 能一般不能20.1%67.84%12.06%6你能很好的回忆起一个月前所学的知识内容吗?能一般不能12.56%59.8%34.67%7在刚结束的生物考试中你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遗忘了很
多知识理解不透彻运用能力差53.77%25.63%20.6%8对于生物考试,你认为哪种记忆方法比较有效? 平时日积月累考前突击我觉得差不多65.83%22.61%11.56%9在考试中你能记忆起某些知识的原因主要是我采用了比较有用的记忆方法老师讲授的过程让我印象深刻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用得着D包
括前
三项19.1%16.58%15.58
%48.74
%10你觉得在考试前,你的记忆能力如何?比平时好多了没平时
那么好没什么感觉43.72%32.66%23.62% 调查问卷第1、2、7题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学并不是一门很难理解的学科,平时课上的内容比较容易懂,但是知识的遗忘却是比较严重.考试中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点的遗忘.第3、4题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同学在做当天作业前不会主动复习知识点,没有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和检测,口头作业基本上形同虚设.所以如果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及时复习的习惯,需要教师的督促和检查.
第5、6题结果显示:很多同学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虽有印象,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人已经不能够回忆起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前所学的知识.可见,遗忘很可怕,如果不能有效克服,就会影响所学知识的掌握.
第8、9、10题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已经意识到,生物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知识的日积月累分不开,仅靠考前突击,效果是有限的;保持记忆可能有多种途径,比如学生采用了较好的记忆方法,教师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发现考前记忆力会有所提高,其他同学暂时没有体会到,而某些研究证明,目标明确的记忆,适度紧张的记忆或能提高记忆的效果而不容易遗忘,那么平时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加强检查提供会有一定的效果.
2.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题号题目ABC1您认为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能理解记不住,
遗忘严重运用能力差16%52%32%2您认为高中生物学科是否需要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很需要不需要无所谓86%6%8%3您是否听说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并能准确描述吗? 没听说过听说过,
但不能描述听说,
并能准确描述 4%46%50%4您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吗? 经常偶尔从不50%48%2%5对于生物考试,您认为哪种记忆方法比较有效? 平时日积月累考前突击我觉得差不多 92%8%06您会经常督促学生背诵生物学知识吗?布置背诵任务,
课堂检测 叮嘱学生背
诵,不检测不督促,不检测46%44%10%7当前江苏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课的课时是否充足? 严重紧张不充足充足14%74%12%8生物学科是否能保证安排周周清,月测等阶段性检测? 根本没有任何
阶段性检测 时间允许,适
当安排检测能保证有规律
的阶段性检测22%72%6% 调查问卷第1、2、4题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当前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最大困难是“记不住,遗忘严重”;同时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需要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调查中的一半老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而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偶尔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3、5题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老师还是知道遗忘曲线的,甚至有一半左右的老师能够准确描述这个曲线的;并且也意识到如果要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靠知识的日积月累,而不是考前突击.
第6、7、8题结果显示:在目前新高考模式下,作为选修课的生物学课时不足现象比较突出.虽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进行及时的督促,但是可能由于课时紧的原因,不能保证有效的检测环节,比如生物学业水平的阶段性检测,那么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7
问:请问备忘录签署三年来,全国总体进展情况如何?
答:备忘录签署以来,各地普遍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办学和管理模式,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河北、河南、福建、湖北、江西、广西、贵州、海南、***等还采取省、市、县三级***府层层签订责任书形式,将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特别是在***的十之后,各地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2013年,全国有293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截至6月19日,今年又有104个县(市、区)通过评估认定,其中上海市17个区县一次性通过,率先成为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
问:请问在落实备忘录的过程中,各省如何发挥省级统筹作用?
答:***府是推进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各省级***府认真履行备忘录承诺,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江苏、上海等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建立多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机制,统筹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是完善***策法规。江西、湖南等制定、实施本省义务教育条例或办法,将一系列***策举措和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为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履行经费增长职责。重庆、海南等建立健全财***教育投入增长机制,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显著高于财***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四是加大资源倾斜力度。福建、四川、青海等加大省级财***转移支付力度,在教育资源配置中重点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老区、民族地区等倾斜。五是强化评估检查。黑龙江省、天津市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区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红线”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问: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备忘录一项重要内容,请问各地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门槛”,各地努力夯实均衡发展硬件基础。一是统一城乡办学基本标准。广东、山东、山西、安徽、甘肃、宁夏等制定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作为各级***府规划、设置、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基本依据。二是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辽宁、江西、吉林等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三是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浙江、湖北、广西等通过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造寄宿生活设施、配备全新课桌椅等,显著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问:请问各地在推进内涵均衡发展方面,尤其是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答: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师资均衡是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各地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不高、补充困难、流动不畅、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湖北、广东、吉林等出台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策,对在山区、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教师给予每月不低于500元的补助。二是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山东、海南等积极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开展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辽宁实施农村贫困地区本科师资对接培养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等,广西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改善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四是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山西、安徽、陕西等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推进教师资源在县域内均衡配置。
问:请问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答:激发教育内部动力,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各地大力实施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北京、上海、江西、贵州等通过实施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实现优质校带动薄弱学校、城区校带动农村校共同发展,实现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提高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河北、山西、辽宁等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提高到60%以上,引导生源有序流动,促进生源在学校间分布均衡,激发了所有学校办学积极性。三是加强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四川、贵州、云南等大力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将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生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问:请问各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推动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各地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陕西省西安市将学生素质基本要求纳入中招考试,宝鸡市实施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了厦门市“校本作业”、泉州“分层递进有效教学”等经验。二是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江苏、海南、江西等强化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品牌,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三是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上海市实施“绿色指标”评价、***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等,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树立教育质量正确导向。
问:当前在落实备忘录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一是部分省份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推进均衡发展,工作进展缓慢,目前还有8个省份没有一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二是个别地方对均衡发展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形成***府主导、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三是一些西部省份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巩固提高任务较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任务艰巨。四是督导评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许多地方还存在督导机构不健全、督导人员编制少等问题。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8
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尤其重视“有效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重视,心理课也纷纷进入学校课堂中,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学科。在心理课堂中,教师经常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也能够对游戏、活动等积极参与,但有时却因为教师问题设计不合理,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前松后紧,某些环节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心理课上,什么样的问题有助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交流和参考。
一、一步到位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要有时效性,最好一步到位。比如暖身游戏环节,几乎所有教师在叙述完游戏规则,都会确定学生是否对规则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不同的问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比如A老师说:“大家对刚才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吗?” 而B老师则问:“对于游戏规则大家都明白了吗?”显然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指向不同的回答:A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对自己不清楚的可以直接举手提出来,而B问题的答案是封闭的,明白或者不明白,如果不明白还要老师再追问一次,那么这个时效性就不如A了。课堂上如果有多个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那么B问题的回答时间比A问题至少多占用了一两分钟。因此,问题的设计只有一步到位,指向明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发人深思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不只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比如小学六年级上册关于复习的内容,其中有一项材料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的规律学生很容易发现,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这与学生的常识是否吻合呢?很明显并不一定。为了促进学生思考,教师问:“为什么一开始会忘得这么快?大家早上学习的课程内容难道就都忘记了吗?”与学生情况存在出入时,学生就会积极调动思维去思考,很快有学生就想到:“因为实验的材料内容是没有意义的材料,也没办法理解,没有经过理解就去记忆,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是很容易忘记的。”启发学生从自身的实际经验出发,问题才更有价值。
三、目标明确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比如笔者在听某位心理教师执教小学三年级关于学习的课程内容时,这位教师非常创新地设计了“美食之旅”的活动,让学习与美食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内化对学习的感受。活动中,学生每人拿着一张美食地***,从地***上的第一站开始,一直走到第十四站,期间可以根据指示用时间币兑换“学习美食”,组长负责记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情高涨,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纷纷进行了“兑换”,时间换来了学习成果,也强化了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观念。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教师却设置了七大问题,把活动后学生的思路引到了另外的方面。教师问:“你选了哪些?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你的兑换值得吗?为什么?”“你犹豫过吗?为什么而犹豫?”“在现实生活中,你愿意用这么多的时间去学吗?”“当你获得这份‘学习美食’时,你感受到什么味道?”“当你获得这个技能时,你的心情怎样?”“如果生活只剩下学习,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七个问题中,有四个是关于感受的,何不合成一个“在进行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感受?为什么?”有三个问题是没有太大价值的,“你觉得你的兑换值得吗?为什么?”学生已经兑换了,老师提供的学习难道会是没有价值的?任何的学习都是有价值的。“在现实生活中,你愿意用这么多的时间去学吗”和“如果生活只剩下学习,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两个问题似乎有点矛盾,学生如果愿意多用时间去学,又发现生活大部分时间被学习占据,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有吗?尤其最后一个问题,似乎让学生看到了“黑暗”的前景,引发了学生的畏学情绪。因此,一个好的活动,不仅仅止于活动形式的创新,更要对问题进行梳理,最好是教师自己事先有所体验,并感悟重点、提炼目标,才能帮助学生在活动后思考得深入,内心有触动,并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所行动。
四、预设结果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对活动结果要有预先的评估。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合作的课题中,活动的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每个小组都顺利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都是成功组;另一种情况是活动结束后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那就有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对比。如果只是单纯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有什么感受?”如果大家都成功,就都会积极回应,如果有成功组,也有失败组,那么可能成功组侃侃而谈,而失败组却一言不发,或者直接对活动中某个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道德批判”,开始责怪与埋怨。
因此,教师要根活动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是既有成功组,也有失败组的情况,可以先提问成功组:“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吧!”然后再提问失败组:“没有成功是很遗憾的,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的话,你们会做出什么改变?”这样一来失败组也有话可说,并且对失败的经历也能有一次很好的总结,同时避免出现同学之间互相指责的情况。因此,预设结果才能让课堂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指向未来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指向当前,更要引领未来。课堂上的教育,不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课堂最后的五分钟时间里,学生能不能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意识到自己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否好好地运用所学的理论或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下一番功夫。有的教师会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按照笔者的实际经验,学生会纷纷把教师说的重点,自己捕捉到的重要信息甚至是黑板上的板书再说一遍,很少联系自己的情况去谈收获和感受。这仅能称之为“复习”,仅针对的是这堂课。有的教师则会给学生留一个相关主题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较高的自觉性,但通常较难检验。笔者认为,在进入主题活动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过去,以前是怎么做的,然后在下课之前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在今后想要做什么努力或者改变吗?”这个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指向自身未来的具体做法,同时也能在互动过程中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拓展自己的思维面。在总结阶段,应尤其注意设计这样带有指向意义的问题,促使学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将课后延伸做得更好。
总的来说,重视在心理课堂中的问题设计,进一步保障课堂的时效,才能拥有自己满意学生也满意的“有效课堂”。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9
就向谁问好。(生向窦老师问好) 师:不要都对我说,也对台下的老师说。现在是两点多钟,该怎么说? 生:老师下午好!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加上我的姓再向我问好。 生:窦老师下午好! 师:你们声音真大,老师真喜欢你们! 师:你们这么热情,让我想起我以前的事故事,那是六年前的事了,你们想听吗?
那么小眼亮起来,小脸红起来,小手翘起来。 (师讲述一个难忘的故事) 师:那么长的时间都忘不了,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 生:难忘 (师板书“难忘”并指导“难”字的写法,生书空) 师:老师有难忘的事,你们有吗? 生:窦老师给我上课,我难忘。 师:这事要等我们上完课再说。 生:妈妈和别人打起来了我难忘。 生:…… 师:看来难忘的事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给人启迪的,有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年龄的孩子也有一件难忘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那难忘的一
天。(师板书课题) 师:谁愿意读第一节 (生读,读得像唱歌) 师:哎哟,像唱歌一样,好听是好听,谁能像一样地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节奏感多强啊,来,掌声!不过有几个音要正正 (正音,齐读) 师:继续往下读 (生读,读得不错) 师:多长的段落,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来,我和你握手!你们还想不想和我握
手,继续往下读 (生读,师正音) (这样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读完全文)</P><P>师:想听老师的评价吗?你们读得很正确、流利(竖起大拇指夸)
不过有几个句子还要再读几遍。 (读“我”心情变化的三个句子) 师: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这几句话。齐读第一句
(出示句子: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谁想读,举手读(生读) 师:“紧张”相反的词是什么? 生:放松 生:轻松 师:对,就像你这样的放松、轻松。
为什么文中的“我”这样紧张,不放松,不轻松呢?请联系前文想想看。 生:他想见邓爷爷 师:为什么见邓爷爷就紧张呢? 生:邓爷爷是*** 生:邓爷爷是***事家 生:邓爷爷是国家*** 生:…… 师:邓爷爷的原名是什么? (生齐说:***) 师:(有感情地讲述***有关事迹)
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人要来看我表演计算机,我能不紧张吗?
那他为什么激动? 生:他想马上能见到邓爷爷了。 师:你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了吗?因为又紧张又激动,所以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把手放在胸口,来读一读。 (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你们的心理感受都一样,但窦老师的感受不一样,老师这样读,行吗?
假如我是一个很外向的人,我这么读(师读) 生:不行! 师:假如我是一个很内向而富有诗意的人,我这么读(师读) 生:不行! 师:那好,我保留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句子) 师:在大家又紧张又的时候,邓爷爷来了(出示******片)
快向邓爷爷问好! (生纷纷说“邓爷爷好!”) 师:能不能语言丰富些? 生:邓爷爷,见到您很高兴。 生:邓爷爷,您辛苦了! 生:邓爷爷,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生:邓爷爷,您是***,我很欢迎您。 师:快摆起手来,向邓爷爷问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生问好) 师:邓爷爷高兴了,你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高兴 生:欢乐 生:带着慈祥的微笑 生:笑容满面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们看第二个句子,“我”的心情怎么样了? 生:“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 师:再摸摸胸口,谁想读 (生读) 师:紧张的反义词在这句话中藏着呢,是什么? 生:平静 师:再读读这句话。 (生再读) 师:我会这样读(师读,分别强调“我”,强调“紧张”,强调“一下子”) 这样读行吗? 生:不行。 师:我这样读(师读,强调“平静”)行吗? 生:行! 师: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读)没听够,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再读) 师:读第3句(生读)出示句子:离开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就这句话你能提出些问题来吗? 生:为什么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很好,兴奋就是-- 生:高兴,快乐,开心,愉快 师:为什么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现在大家读课文,待会儿老师让你失学文中的“我”,
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自由读)</P><P>(下课铃响)</P><P> 第二课时</P><P>师:采访开始,你好! 生:窦老师好! 师:你为什么这么兴奋? (生答不上来) 师:你太兴奋了,兴奋地都答不上来了。再请个人。 生:邓爷爷表扬了我 生:你怎么给他表演的? 生: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唾面自干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形。 师:(向另一学生)你好,祝贺你!邓爷爷问你们什么了? (生答) 师:邓爷爷听了后怎么说?(生答)
大家一齐大声地读读这句话。(生读,师板书: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这句话你理解了吗?(生再读) (生答不上) 师:你们现在马上到台上台下去交流,采访一下现场的老师们,请他们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赶紧问。 (生走位问) 生:就是小时候开始学计算机 生:小时候就要开始学,长大就会了。 生:大家从小就会打电脑,幼儿园小朋友也要会。 师:他这话是1984年说的,现在是2002年,都过去多少年了。我们请这位电教老师来
谈谈这句话说了18年之后的感受。 (一旁摄影的电教老师说话) 师:(满情深情地讲述)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就像使用钢笔一样地使用电脑;就是
这样一位老人,说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走向素质化;就是这样一
位老人,在深圳划了一个圈,那里就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座城,一座座金山;就是这
样一位老人,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才顺利回归;这是这样一位老人,
提出改革开放,我们温岭才有这样快的发展。此时此刻,让我们平下心来,再看看
邓爷爷,让我们来表达对邓爷爷的爱。 (音乐《春天的故事》响起,投影出示***片)</P><P>生:想器,因为邓爷爷帮我们国家走向富强。 师:想哭就哭吧! 生:感动,因为邓爷爷 …… 师:一句话,邓爷爷,我们爱您!
所以,我们看第一段,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文章的作者现在已经28岁了,但他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的这一天,因此,他特
别兴奋 (引读第6节) 师:“我”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忘不了我为邓爷爷作计算机表演,忘不了肩上担负
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责任”。 (师板书,生书空) 师:你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 生: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邓爷爷对你们爱化作一种责任,我们忘不了邓爷爷对我们的---(生齐说“爱”) 师:难忘的一天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那就是“刻骨铭心”(师板书)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篇10
翻开历史,多少古人豪杰,几多谆谆教诲:秉公办事,***如山的包拯;“官风清若一枝竹,囊空如洗两袖寒”的廉吏郑板桥;“慎之又再慎,谦逊以自束”的***元帅等等,他们或平生宦海清风长存,或平生情操纯似冰雪。他们虽然一一远去了,但那古朴的风骨已化作不朽的精神,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 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永恒记忆...
他们是阳光,有了阳光才会驱除阴霾;他们是清风,有了清风才会吹散乌云;他们是清水,有了清水鲜花才更加灿烂。他们那廉洁的精神,代代相传,至今仍是我们和谐乐章中永远不变的旋律。忘不了教育局领导,亲临学校指导工作的身影;忘不了教育局领导,与教师诚信交流的情景。他们一丝不苟地抓***风建设,听民声 、察民意、恤民情、深入调研,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净化基础教育的沃土。不失时机地在学校中开展“创建学习型集体”的活动,随即在教师中形成了不比金钱比知识、不比吃穿比教学、不比傲气比爱生、不比荣誉比科研的正气之风。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有了这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有了教育局领导的率先垂范,有了一支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有了我们桃城教育美好的今天。学校为给孩子们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学校建了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子备课室,***书室,餐厅等,安装电风扇,于是学生们就有了一个个凉爽的夏天。不知道有多少次,教务人员为了设计合理的评价制度、为了精选教师论文、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常常工作到深夜……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在默默地克己奉公,干净办事。常挂在校长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厘一毫民之膏腴,学校的一分钱虽少,但那是公家的,谁浪费谁就是在犯罪”。在他的眼里,人民群众的口碑远胜过一枚枚耀眼的奖章。
“真水无香,真爱无言”, 我们手中托着生命的天平,用心作犁铧,播种智慧的种子,传承民族的美德。我们可以没有千金掷出时的豪爽,但不可丢克勤致检、细微育人的执着;我们可以不追求服装的时尚、不吃山珍海味、不坐高级轿车,但不能没有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清水般的厚德。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有那万古垂青的民族精神熏陶,有那一位位远去民族精英的激励,全体教育工作者定会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桃城教育一个个新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