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篇1
1、知识教学点: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2、能力教学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4、“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课时安排 两课时。学生活动设计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练习题。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来源:文章屋网 )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2
一、设计理念
环境的优化应当同亚里斯多德谈到音乐时说的一样:“并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它不仅要令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而且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的巨大而神奇的教育力量。我们县城素称“梅城”,以植梅而著称。作为地处县城西域的一所小学,我们以“梅”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设计方法与策略
1.种梅树,扎梅根,以物化人。梅花历来被骚人墨客所吟诵描绘,她是中华民族坚强品格的化身,她是英雄气节的象征。为了达到“借山光以悦人性,借湖水以静心情”的目的,学校充分利用花坛苗圃广泛种植梅花,如白梅、红梅、绿梅、乌梅、腊梅等,营造一片梅林雅境,为学校构建“梅”园特色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同时,学校还组织师生参与植梅树、给梅树浇水等校园建设活动,使师生在劳动中创造美、感受美,在让梅树入土扎根的同时,也让梅树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扎下了根,起到了“随风潜入夜”的物化效果。
2.游梅林,赏梅花,以境染人。古语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每到梅花开放的季节,学校都组织学生游梅林、赏梅花,让师生在观赏中感受梅花的清醇、美丽、典雅,感受梅林的清香怡人。这样,自然能唤起师生美的意识,使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也就自然染于梅花的骨气、梅花的品格,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3.办梅展,诵梅诗,以文育人。为了传承民族文化精神,让梅文化成为校园特色文化,让梅精神成为校园精神,学校除了种梅、赏梅,更重要的是开展一系列的“学梅”活动。首先,学校立足课堂,利用语文、自然、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从文本中学习了解有关梅的知识,为梅文化的积淀打下基础。其次,学校放眼课外,开设校本课程――诵梅诗。通过广泛积累并诵读有关梅的诗词歌赋,把“诗教”引进校园,更把梅文化渗透于诗教活动。再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利用班队活动开展“说梅”、“唱梅”等活动,在说唱中领悟梅花的精神;利用每年的“六・一”、“元旦”,学校举办儿童书画作品艺术展,在艺术创作中再现梅花的形象。在校园艺术展中,画中必有梅花,字中必书“梅”句,***中必摄梅影。孩子们用心写下梅“不要花中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清正,用情画下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用镜头拍摄下“她在丛中笑”的乐观豪迈。另外,把“梅”与家乡的“黄梅”歌相联系,开辟音乐第二课堂,学唱《梅城与梅花》系列歌曲,在传唱家乡剧种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又在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丰富精神食粮,无声有声皆育人。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3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1 以点带面提问要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附词会义务总纲领。意思是调理文辞处理内容重要的是抓住纲领举纲以张目。题目有题眼、有文眼,文章有线索,教学如果能以眼或线为中心问题既能避免浅、碎、平的教学弊端,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接触课文,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结合。具体来说提炼以点带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1以题眼为中心提问
题目是全文的旗帜抓住题目尤其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常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草船借箭》的借明明是骗来的箭为什么偏偏用借不但点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且既借则还暗示了这些箭在将来作战时要还给曹操 曹***造箭射自己可见题眼是课文中的关键字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
1.2以文眼为中心问题
文眼是指文章中体现其感情的词句段是文章的窗户与灵魂。对于有文眼的文章只要慧眼识窗破窗而人设计中心问题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3以线索为中心提问
线索是贯穿情节发展过程的脉络,作者借助它把零碎的内容连珠缀玉地交织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文的线为中心提问,顺藤摸瓜使头绪纷繁的课文条理化、简约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如《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 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
2.1变直为曲
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
两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
第一位老师: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位老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
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
2.2化顺为逆
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最大的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位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顺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是逆问:“假如诸葛亮借箭不成功,有可能产生几种情况?现在借箭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围绕以上问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逆向思维,从而加深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通过逆问,不但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全面地看出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3变散为聚
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得越多,启发性就越大。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问”的倾向,看似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提问要变散为聚,化零为整,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想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4
花开富贵、多子多福礼盒
花开富贵礼盒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吉祥***案之一,花开富贵礼盒代表了人们对美满幸福、富有和高贵生活的向往。
花材介绍(芍药、八仙花、荼糜、鸣子百合、百子莲) 礼盒:东阳竹编
芍药花语:圆满、浓情、富贵 八仙花花语:希望、健康、有耐力的爱情、美满、团圆等 荼糜花语:灿烂、繁华
百子莲花语:浪漫、爱情、生机
和合唯美礼盒
“和合”代表和谐社会、和睦关系,“唯美”代表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和合唯美礼盒寓意巧用智慧享受美好生活,成就美满人生。
花材介绍:大丽菊、石梅、相思梅、荷花、莲蓬
礼盒:东阳竹编
大丽语:大吉大利、美丽
石梅、相思梅:梅能傲霜,梅花开春天来,代表美好
预示着来年吉祥
荷花、莲蓬花语:高洁、清廉
禅心初见
斜上云端的是一支春光乍现的樱花枝;即将来临的是热烈、高贵、纯洁生命的降临;每一个生命,皆憧憬幸福;每一刹那幸福,皆是精神世界里善良的果实。洞见光明本身,就是当下这一颗无我利他的心;如同这樱花枝,不论是初见,或是次遇,都将生命做最美的盛放,这就是樱花枝的禅,就是你我的“禅心初见”。
花材介绍:
苔藓、绿绣球 、郁金香、
樱花花枝 礼盒:东阳竹编
苔藓:寄予希望
绿绣球:希望、永恒、团聚
郁金香花语:高雅、富贵、聪颖
樱花花枝:纯洁、高尚、神秘、
生命、幸福
孙可
花道家~孙可(教授)字露申,法名:释-隆严居士。
善因华道研究会创办人。中管院花道文化中心主任。少年时受家学影响,研修传统插花、花道二十余年,国内早期从事高级花艺订制的著名设计师,七年前,发愿推广佛前供花(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
新浪微博:孙可花道家 微信公众号:善因华道研究会
香囊礼盒
香材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与茶花散发的自然之气相融合,产生自然舒适的审美感受。
花材介绍:山茶花、梅魂香丸
礼盒:东阳竹编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5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今和未来教学的常规模式之一,它以其直观、立体、多层次、多视角的全新教学思路,以声光***像等综合共融的立体效果赢得人们的青睐,但不应仅靠教师的自我设计来构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更不能将知识的满堂灌演变为多媒体的“电灌”。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放手教学,让学生以教师的视角、学生的思维来设计多媒体教学。
我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就曾引导学生作这样的设计:
设计要求:请同学们自选一首诗或词,再根据诗或词的意境选择相应的乐曲,选择合适的画面来作为欣赏背景和底色氛围,并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缘由和基本思路,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设计的:
词作:清·张惠言 《木兰花慢·杨花》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魂相识夕阳。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有飞还。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得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花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斑斑。
设计:这首词有种空灵蕴藉之美,表现它的风格应用一种轻柔的曲子,例如用古筝演绎的《汉宫秋月》。关于***画可以用杨花的实体,用动态的画面描摹出杨花的轻盈之美。
解析:上阕写的是直到杨花零落殆尽,也无人理解,无人把它当作花看待,只得一春苦觅伴侣,最后也只是在夕阳里才和其他落花相识。这里可采用夕阳作背景,突出杨花命之飘忽。 下阕写杨花虽命运多舛,但不因之改变自己的疏狂情性,即使凄凉的“耐得到春阑”,也和梅雪相伴。这里可用梅、雪作陪衬,以衬托杨花之清风亮节。
教师反思:这样的设计,表现了学生的独到感悟和理解,其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也富有创造性,符合创造学习的基本精神。 以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努力,忽视甚至无视学生的存在与参与,认为学生的参与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谈,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课堂教学不只是老师的专利,不能仅着眼于教师的单向操作,而应转化为甚或原本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共性提高和同步互进,它应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协同式教与学交融方式,援引一句老话“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应只是老师教、学生学的问题,而应是老师教学生如何去学,这其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介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应是一种必要的尝试。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纯真年代》;自由;传统束缚;时代悲剧
马丁・斯科塞斯1996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并获得电影专业的硕士学位,从此开始了拍摄电影的职业生涯。从***执导其第一部电影《谁在敲我的门》开始,斯科塞斯便将目光聚焦在美国纽约,通过不同题材、不同角度挖掘这座国际大都市中各个阶层的生存现状,包括意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底层人民的挣扎与渴望以及贵族阶层的自矜与刻板等主题。他相信导演就像作者一样能通过镜头、色彩、动作等无声的语言进行创作,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切入美国的种种社会问题,最终赢得了“电影社会学家”的美誉。
不同于马丁・斯科塞斯其他电影里的犀利与辛辣,《纯真年代》由始至终以平缓的叙事语言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景,尽管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影片依然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张力。导演不动声色地将泛滥的三角恋剧情精准地镶嵌于浩然的社会现实中,让观众既能为唯美文艺的爱情悲剧深深叹息,又能抽丝剥茧地在屹然不可打败的现实中找到悲剧的缘由――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束缚。电影中的女主角梅是世人眼中完美的贵族女性,却被传统的力量符号化,人生看似圆满实则苍白;梅的表姐艾伦远嫁欧洲,因为婚姻不幸而重返纽约,她不愿被陈腐的传统束缚,试***在传统的重重包围下活出真实的自我,最终只能和爱人黯然离别,天各一方;男主角纽兰厌倦了贵族阶层的无聊与虚伪,一直被***又真实的艾伦所吸引,在与梅的婚姻中纽兰意识到自己的灵魂被禁锢,一度鼓起勇气想要离开妻子去寻找爱人,最终在妻子怀孕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向现实彻底妥协。在人生的选择中,三位主角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个性与灵魂自由的花朵,任其消失在真实人生里。
一、花朵的象征隐喻
在影片的整体剧情和背景设计上,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使用了大量的鲜花,会客厅、餐桌、书房、宴会上姹紫嫣红的花束,贵族少女头发上的簪花,贵族绅士西装上洁白的胸花,花店与花园的频繁出现,这一切使观众仿佛闻到了一丝芬芳,感受到了上流社会生活的富足、悠闲与诗意。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鲜花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象征隐喻。
影片一开始,悠扬的乐声中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蕾丝帘幕后缓缓绽放的花朵,不待凋零便有下一朵的绽放,在最后过渡到歌剧院之前电影的名字“纯真年代”出现在银幕上。导演无疑是在用帘幕后绽放的花朵呼应电影名字中的“纯真”二字,并隐喻电影的主题。花朵意象一般象征的是纯真、芳香、单纯与美好,隔着蕾丝看过去,我们只看到花朵的不停绽放,却看不到凋零,仿佛贵族的生活里人们只管衣食丰足、无忧无虑,不需也不该去计较衣食背后精神的苍白和个性的压抑,又仿佛世间只容得下绽放,不容枯败,要按照世间的标准,将自己的人生活成这样的美好,而不管浮华背后灵魂的荒芜。隔着一层蕾丝让我们明白,绽放的花朵是过滤后的纯真,在纯真年代的表象下,有无限未知的深渊,那些贵族阶层的男男女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沉沦,或麻木,或挣扎。
除了影片开始花朵与题目的遥相呼应,剧情和背景中花朵的出现也承载着映射人物的功能。导演给剧中两位风格迥异的女主角精心准备了不同的鲜花来映衬她们不同的气质与个性。在波弗先生家的晚宴上,气质娴静优雅的梅头发上簪着粉红的玫瑰,手中捧着白色的小花束;纽兰送给梅的是洁白的百合,送给艾伦的是黄玫瑰;纽兰为了逃避和艾伦的爱情去南方找梅的时候,梅的背影旁边是粉色的花丛;梅从南方寄信给艾伦提及自己的婚期时,画外音里梅的身后是粉色和白色的花树;婚后纽兰和梅的家里装饰的花朵大都是紫红色百合,而艾伦的住所最常见的是红色的玫瑰。由此可见,百合和花朵的粉白二色都映衬着梅的纯真和甜美,而玫瑰则恰如其分地蕴藏了艾伦的热情与真实。与此同时,纽兰将自己的理性与平静交付给梅,却任由自己压抑的情感在艾伦那里绽放。悲剧的是,当生长的土壤只剩一片扭曲的贫瘠,当滋养的空气充满了恶毒的非议,无论是百合还是玫瑰,都终将黯然失色以至枯萎,成为生命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与伤痛。
二、符号化的真实人生――梅
纽约城最显赫的韦兰家族的少女梅像一朵清新的百合,高贵、优雅、单纯、甜美,无论何时何地,她总能以优美的身姿、文雅的言行和恰到好处的微笑诠释着美好,正如电影台词里所说:她代表上流社会最美的一切。而笔者恰恰要在这样的美好中挖掘梅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都遵循着标准而活,在男性的期待和要求中,梅的自我世界无处伸展,她活成了一个象征着美好的符号。
尽管导演把更多的剧情和镜头放在纽兰的情感挣扎上,笔者还是能从他轻描淡写的叙述中对梅的形象由欣赏而及惊叹,由惊叹而及疑问。笔者疑问的是自始至终梅似乎没有凡人真实悲喜的流露。在纽兰热烈的情感攻势下,她没有普通女孩热恋中的狂喜,只是温柔承接;在纽兰逐渐陷入与艾伦压抑的热恋中时,她察觉到爱人情绪异常,却没有表现出难过,只是温柔地劝说纽兰认清自己的心意,表明不愿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哪怕是在纽兰决定离开家庭,打算向她坦白的那个晚上,她也依然完美地控制好情绪挽留住丈夫;在生命尽头,她留给丈夫的印象是永远乐观,始终活在美好之中。人生单纯至此,喜乐哀伤无从表达,实在是可怕的“纯真”与“美好”!与其说是纯真,不如说是上流社会以传统之名对女性的物化要求;与其说是美好,不如说是自我被消解的苍白与空洞。正如纽兰的感叹:在她(梅)平静和甜美的帘幕后,是否只是一片空白?整部影片中梅唯一被人诟病的地方,在笔者看来恰恰是她真实自我的昙花一现。她告诉艾伦她已经怀孕(其实并未确定),使得艾伦毅然决定离开纽兰,让这对恋人连再见也来不及说便天各一方。可是这完美中的一抹不完美,这虚妄符号化人生中唯一的真实音符很快沉寂,直到最后梅给儿子的遗言中我们才又感受到,梅的帘幕后并非一片空白,只是她或被迫、或自愿地选择了以空白示人。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已然充分说明,在整个社会陈腐传统的要求下,女性被迫成为美好的象征,一言一行都要表现规范的完美,女性的自我被无情碾压,无处安放。
三、无畏的叛逆――艾伦
不同于梅百合般的纯真,艾伦像一朵未被拔刺的红玫瑰,鲜活得动人心魄,却又真实到与现实格格不入。她以真实对抗虚伪,处处彰显自我的真诚,在孤寂中将一切无谓的非议抛诸脑后,追求自我的***与自由,唯独在爱情里,她敌不过强大的现实,跨越不了横亘在自己心中那道良心的沟坎,最终远离爱人,独居欧洲。
影片一开始,艾伦便成为纽约上流社会非议的中心,因为她贵为法国奥兰斯卡伯爵的夫人却不知惜福,反而因丈夫风流成性而闹离婚,并与丈夫的秘书传出绯闻。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弗夫人,她出身于南卡的世家,却下嫁给身世不详的所谓英国后裔朱利斯・波弗,丈夫花名在外,波弗夫人在公众面前对丈夫却并无一丝怨言,完美地维持着世家千金的体面与风度。波弗夫人的宽容与风度使得人们赞赏她的气节,她举办的宴会也深受贵族们的追捧。于此可见,纽约的传统不赞同女性主动离开花心的丈夫去别处寻找自由与幸福,已婚女性哪怕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也应该遵循社会的规则,牢牢据守在妻子神圣的座椅上,以虚伪的面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艾伦离开让她窒息的欧洲社会重返纽约,她误以为在家乡她能够卸下一切虚伪,呼吸自由的空气,因此一开始她显得太过于恣意与放松。她并不热衷于上流社会的交际,不刻意遵守所谓的社交礼仪,与人们眼中的风流浪子波弗过往甚密。等到艾伦察觉纽约已经完全丧失自己的个性与活力而沦为欧洲的无聊复本时,她蓦然觉得自己如同寒冬黑夜里的独行者,感受到了无边的孤寂。艾伦的魅力就在于,再黑暗的孤寂也无法阻挡她对灵魂自由的向往,她以无畏的气概对抗着整个世界。她的悲剧在于虚伪的纽约容不下她的真实,她命中注定被纽兰叛逆的灵魂吸引,又因为纽兰的传统而不得不远离已成为表妹丈夫的爱人,以此成全彼此的良心,保全自己的爱情。
四、挣扎的灵魂――纽兰
如同艾伦,纽兰的灵魂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是他身上肩负的家族责任以及从小到大的教养迫使他很多时候用微笑与沉默伪装自己,使自己不显得那么“不谙世事”。如果整部影片只有一个主角,那无疑就是在两个女人间挣扎徘徊的纽兰,而这两个女人无非是传统与自由这两种力量在纽兰内心深处不断撕扯对抗的外化形象。随着剧情的发展,渴望自由的灵魂被传统禁锢,“未得到”的心结在得知妻子多年来对自己的包容后烟消云散,纽兰最终屈服于传统,与传统和解于真实人生之中。
观众第一次走近真正的纽兰是在波弗夫人的舞会上,旁白介绍波弗家客厅的墙上挂着布格罗的作品《春神再临》,这幅让纽约的贵族道学家批判的画因其对传统的挑战,却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纽兰默然的肯定。纽兰很多时候觉得身边那些墨守成规、装模作样的人可笑,有些时候却难免羡慕他们。纽兰羡慕的是他们心安理得地制定这个社会上一些荒谬的规则,并从不质疑这些规则的荒谬。纽兰的挣扎由此可见一斑:出身于纽约上流社会,他无法认同这个阶层陈腐的传统和压抑的氛围,却又无力改变,更无法将自己从中剥离。这种挣扎在纽兰的爱情纠葛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假如艾伦没有重返纽约,纽兰将压抑住自己蠢动的叛逆,迎娶上流社会最完美的贵族千金梅,演绎韦兰与阿切尔两大显赫家族的强强联合,将日子不温不火地过下去。可是人生没有假如,当艾伦这朵带刺的玫瑰出现在纽兰面前时,他就像在沙漠里濒死的人得到了生命的甘霖,像行尸走肉被注入了灵魂,艾伦向他展示了另外一个可能的世界,只有艾伦才能带着他进入那个远离陈腐、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朝气的世界。可是传统的强大将他们远远隔开,毕竟她还是有夫之妇,而他也即将迎娶他的新娘。婚姻的枷锁困不住两个同样渴望自由并因此无比契合的灵魂,婚后的纽兰无法放弃对艾伦的深爱,被真正禁锢时反而是最放纵时,直到整个社交圈都察觉到他们的爱情,将他们彻底分开。纽兰在日复一日乏味的婚姻中品味着灵魂逐渐枯败的无奈,一度痛下决心想要离开家庭去寻找真实的幸福,却因妻子怀孕而心甘情愿臣服于现实与自己的良心。在漫长的岁月中,纽兰怀着委屈尽职地扮演着丈夫与父亲的角色,这种委屈却在明白梅多年来对他的理解和包容中被抚平。影片结尾,当纽兰有机会与艾伦重话当年时,他在她楼下的长椅上仰望半开的窗户,在一抹阳光中看到了年轻时艾伦如花的笑颜,明白结局已在当年的选择中注定。相见不如怀念,他终究辜负了她,也辜负了自己。
五、结语
无论是在爱情还是人生的悲剧里,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恐怕就是“未得到”三字。这部电影中完美的贵族少女梅活成了典范与美好,赢得众人的称赞与倾慕,却从未得到丈夫真心的深情,也从未有机会认识真正的自我,一切的美好不过是隔着帘幕的虚幻。如玫瑰般芬芳沁人却又带刺的艾伦,以无畏的气概追求灵魂的***与自由,也只能远隔重洋,以青春和岁月守护自己无望的爱情。拥有叛逆灵魂的纽兰,终究不能潇洒地跟传统告别,只能在真实人生中怀念遥远的爱人。在个性受到压抑的年代,三个主角最终都没有跨越雷池,他们都成全了时代而辜负了自己,这是爱情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 王皓.马丁・斯科塞斯: 从 “电影小子” 到 “电影社会学家”的银幕人生[J].电影评介,2007(08).
[2] 谢荣贵.美国“金字塔”里的女性悲剧――评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J].外国语言文学,2006(03).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7
2.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改革初探冯克江
3.关于提高高职语文教育质量的思考刘立明,LIULi-ming
4.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浅析杨细萍
5.高职文言文教学刍论陈开梅,CHENKai-mei
6.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刘梅,淳于书惠
7.***董事难***的症结分析及对策刘学***,LIUXue-jun
8.海子诗歌的审美特质孙汝君,SUNRu-jun
9.独标新义不落前窠——浅论杨潮观《祭泸江》杂剧帅小敏
10.希望与绝望——论鲁迅的基督宗教观周红
11.浅谈新时期加强高校后勤的***建工作李荣福,张友民
12.论高校学生社团***建工作的历史必然性李靖
13.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贺良***
14.历史-理论-现实有机统一视野下的和谐社会解读赵爱芹
15.面向新世纪农业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许杰,王乐新,王畅
16.浅谈讲解与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李德辉
17.在植物生理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杨德翠,刘新,柏素花
18.浅析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伊巍
19.试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马丽涛,MALi-tao
20.浙江地区中小城市高校学生媒体接触行为调查陆中恺
21.论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任铭静,王晶
22.尊重人性、直面现实的教育现代性——教育现代化改革刍议郑小芳,刘凌
23.英语阅读理论对EFL阅读教学的启示方红梅
24.概率统计课程教改初探杜俊莉
25.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王晓鹏
26.校企合作培养外语人才的新模式陈艳容
27.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形成和选择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陈蔼琦
28."两课"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赵刚,刘新宇
29.中国儿童从小学习外语面临的问题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吴萍
30.语境顺应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李颖
31.浅淡高等数学中函数概念的整体把握陈少华
32.对高校***书馆办公室的几点认识车瑜
33.***书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王晓华
34.网络环境下高校***书馆信息服务及发展趋势王玲
35.数字时代***书馆员的信息素养与角色定位崔璐
36.论***书馆的社会地位及存在价值赵娟
37.人本管理:现代***书馆管理的必然趋势赵燕
38.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电子***务建设赵晖,ZHAOHui
39.商标翻译中的音义美魏金玲
40.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刘雪梅,张忠良
41.基于UG的对辊式碎饼机齿轮和轴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岳超华,王树增,田庆锋
4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刘晓枫,LIUXiao-feng
43.2KW全桥移相ZVSPWM整流模块的设计顾秀成,姜英
44.应用"定积分恒等式"计算的巧用刘爱萍
45.诺贝尔企业经营探讨吴积亲
46.书籍版面设计整体性的视觉心理特征王丽佳
47.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周荣蓉
48.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病害类型及特性分析唐杰***,黄文杰
49.冷冲压模具设计中合理工序安排与模具结构分析周丹薇
1.浅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宋建***,SONGJian-jun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孙百鸣,杨桦,山颖,SUNBai-ming,YANGHua,SHANYing
3.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许雅滨,XUYa-bin
4.项目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浅析赵幼琨,ZHAOYou-kun
5.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徐秀艳
6.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姜玉娟,杨晓冬,徐秀艳,谢颖
7.高职院校人才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唐业仁,刘晓林,TANGYe-ren,LIUXiao-lin
8.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思想***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林开慧
9.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张宁
1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1"阶段教学研究与实践张晓东,张继锋,刘文苹
11.技能型紧缺软件人才需求分析史小英
12.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王志山
13.浅谈哈尔滨服务型企业实行特许经营的有效方法李淑华HttP://
14.现代物流业的研究与思考杨宝臣,盛迪,王***,赵双杰,谷文琦
15.浅析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李志***,何晶,陈巍,朱辉,王青春
16.提高我国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初探苑晶
17.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建议姜波
18.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及对策李东***,朱玲华
19.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准则会计实务差异分析许金辉,李东***
20.法治为本化解涉法韩炎红
21.解析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法律关系中的运用刘晨辉,郜慧莹,张玉芳,高洪文,安平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8
现在的校园建设,过多追求高、大、上,多了些“脂粉气”。设计上盲目追求欧美模式,淡化或忽略地方特色,全国各地出现了风格、元素雷同的校园景观。尤其是新校建设过程中,时间短、投入大,重景观、轻使用,建成后的校园景观,空间上,大片的广场、草地,空间与尺度不合时宜,呈现空旷无生机的状态;形式上,手法单一、景色单调,很难满足人的不同心理要求,不适合停留观赏。这种脱离地域,忽视个性的设计,很难引起师生对校园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实际上,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历史,即文脉,如何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保持特色,延续文脉,谱写自己的历史,是高校景观建设中面临和考虑的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高校校园景观会呈现出一些特有的、相似的共同特征,但一所有特色的大学会在景观中展现一些鲜明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个性的元素和空间布局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脉,使其不同于其它院校。
2项目背景介绍
该项目是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修缮项目。梅园初建于2008年,为了纪念2007年已故本院名誉院长、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因为初期建设简单,景观效果不理想,2012年做了进一步的设计和修缮,完善了景观。
3景观设计理念
3.1体现校园文脉
文脉就是文化的脉络,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景观中的场所精神就是一种,即通过特定的景观设计方法表达场所的主题,引导游人的精神境界。高等学府,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创造利于师生学习和思考,能激发师生创作灵感,宁静而富含文化气息的环境。梅园的文化意义在于体现艺术的代代传承,游人到此可以缅怀老先生,体味老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教诲和艺术成就。
3.2方便游览,以人为本
“人创造环境,环境影响人”,在以育人为主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梅园的功能是以纪念为主,游览为辅,当师生和游人进入园中,可以方便领略园内景致,领会景观精神。梅园总体形状呈圆弧状,在路线的设计上,顺地形而设,方便游览。起伏的地形和风景分布于道路两侧,满足观景的要求。
3.3营造生态环境
高校景观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要考虑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要兼顾长远的发展,不仅要美观,而且要科学。梅园的植被选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乔木为主,搭配小乔木和多种灌木丛,辅以少数草地,形成科学的、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材料的选择上注意环保和安全,实现景观的长效性。
3.4形式与功能并重
“形式服从功能”应该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立足点之一。校园景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2方面: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一个好的校园景观应该同时具备这2项功能。梅园的纪念意义决定了它以实现精神功能为主,包括园名、人物雕像、梅花、题字、碑刻,无不传递着老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教育着后人。同时园中的铺装、景石、花架、小桥流水、石上木亭和生机勃勃的植物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和身体的舒展,不失为一处休憩游览的好去处。
3.5具有艺术品质
追求艺术是园林发展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手段,景观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艺术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具备很多素质和艺术修养较高的师生,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师生对艺术的追求更为迫切,景观的设计和实现上更应该注重艺术的多样化,创造艺术化空间,满足师生的审美情趣。
4景观内容
4.1总体布局
该园处于下陷半围合地势中,东、南、北三面是挡土墙,西面临湖,湖面跟梅园高差较大,园子绕湖呈圆弧状。整体布局采用自然式,符合梅园气质,局部采用规则式,烘托其纪念氛围。一条轴线,自然置景,一条主线绕湖而行,采用仿古青砖和碎石铺路,穿插于起伏地形间,构成景观发展轴线,景观序列沿轴线依次展开。局部空间自由灵活,传统造园风格与现代景观技术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了突出梅园气质,加大了地形上的高差,同时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遮挡将空间分割成多个小空间,这些小空间相互***又互相关联,沿主线分布,方便游人游览,同时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
4.2空间及景点构成
入口区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形式,通过圆形拱门、置石、栽竹等手法点缀空间,创造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主用作用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该园的中心景点位于园子中心位置的于希宁纪念小广场,场地内设雕像、景观石。空间上,三面塑造土坡进行围合,坡上植梅、红枫、海棠、玉兰、景观松、银杏等,这种设计强化了场所,给人以私密感和安全感。场地一面居高临水,下面为校园内的景观湖,用借景手法将校园景色纳入其中。游人到此,居高临下、依静而思、缅怀前辈、展望未来。梅园中,从入口开始,沿观景主轴线,多处景观题字。其中“问梅、探梅、赏梅”三组题字,既起到点景作用,又作为景观线索串联各个景点。此外还刻有于老先生为自己写下的自勉诗句“才德亲修养,三魂共一心”。
4.3材料的选择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其姿态优雅、香气袭人,深得中国文人名士的喜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景植物之一。现代园林中,植梅同样为园林增添无限的诗情画意。为了烘托梅花的古色古香,衬托于老先生质朴的人格,梅园小品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仿古的青砖和原木。
4.4植物的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非常重要,基本要求是适地适树,其次是要求选择的树种在意境上与整个环境氛围相协调。梅园选择的树种都能在当地生长良好,并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共种植各类植物30余种,以梅花为主,搭配多种常绿、阔叶、观花、观果植物。梅花主要有杏梅、红梅、美人梅、榆叶梅、腊梅;常绿树种是松树,杉树;阔叶树种为银杏、红枫;观花植物为丁香、玉兰、桃花、海棠、杏树等;观果树种主要有柿树、石榴、山楂、木瓜等。另外,还搭配各种灌木和竹子,有石楠、黄杨、迎春、迎夏、南天竹、淡竹、火棘、贴梗海棠、棣棠等,草坪选择管理方便、生长旺盛的麦冬和结缕草。乡土树种的选择节省了成本,同时避免了日常养护管理难的问题。
5结语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9
一支粉笔两袖风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献五韬六书七藏八卷,发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滋润桃李芬芳天下;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六艺五经四书三字,抒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培育英才泽披神州。横批:师恩无数。(金凡)
执教育人,甘做人梯,以人为本人才俊;从师倡德,常垂德范,立德当先德望高。(邢伟川)
传道解惑茹苦含辛,似蜡炬春蚕风尚;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如苍松翠柏情操 (贾术杰)
清流汩汩润泽重;峻岭巍巍峥嵘峰。 (李云雄)
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五谷丰登;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桃李满园。 (李宝琴)
春雨润本,春风拂叶,春晖暖新蕾;秋田溢金,秋木流丹,秋果出绿阴。(高金泉)又红又专;为国为民。为国而教;作人之师。职业高尚;教师光荣。尊师重教;育才兴邦。催笋成竹;润花著果。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红梅知春早;翠柏识岁寒。春霖滋沃土;矢志育新苗。栋梁砥大厦;桃李芳九州。栋梁撑大厦;桃李遍中华。须尊师重教;待举栋兴邦。桃李交谊笃;橘柚及时登。桃李及时秀;桔柚应时新。碧血催桃李;丹心育栋梁。点燃理想火花;培育建设人才。培育祖国花朵;造就建设人才。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一片丹心随世古;千声赞语颂师恩。一身许国传科技;两袖清风作人师。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千篇新诗园丁赞;万首衷曲育人歌。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丹心一片育新苗;赞歌千曲颂园丁。乐教梓楠同受范;喜观桃李广成材。乐做人梯通大厦;甘当绿叶托红花。立足三好育桃李;着眼四化出栋梁。且喜满园桃李艳;莫悲两鬓霜雪寒。生敬师有礼有貌;师爱生同志同心。白发喜见迎春柳;丹心笑种向阳花。百年树人成大计;一心跟***献红心。毕生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甘做人梯托俊彦;***但求薪火有传人。辛勤育得花朵艳;汗水换来桃李香。烛炬昭昭辛燃夜;园丁眷眷总浇花。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园丁汗香馨苗圃;教师伟绩振中华。园丁辛勤一堂秀;桃李成萌四海春。备课常伴三更月;教书总想四化春。终身育才人人敬;红烛火种代代传。举国尊师兴伟业;全民重教育英才。
热血丹心育桃李;栉风沐雨做园丁。热汗染成千顷绿;丹心育出万代红。培育名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教育振兴期学校;人才陶冶仰良师。振兴教育期学校;陶冶人才有老师。师无长少皆称老;学有高低总是生。喜看桃李香天下;乐洒甘霖育新苗。喜掬丹心培后代;好研朱墨写春秋。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尊师重教风尚美;文明礼貌气象新。尊师重教兴风尚;育德培才出壮苗。新诗万首园丁颂;明月一轮灯火勤。愿作园丁勤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愿做人梯育新秀;甘为孺子当黄牛。舞剑吟诗欣笔墨;高歌流水壮雄心。勤勤恳恳育桃李;兢兢业业做园丁。人才要靠教师培养;智力须从根部开发。认真贯彻三个面向;努力培养四有人才。
讲台展开千秋画卷;神州绽放万树蓓蕾。忠诚***的教育事业;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春蚕巧织满园锦绣;红烛点燃一代心灵。春蚕织出满园锦绣;烛炬照红一代心灵。展宏***基础是教育;起新步关键在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后代;造就能文能武新人。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立足本职,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无尚光荣。育才兴邦,百年大计;尊师重教,一代新风。彩笔凌云,腾蛟起凤;春风化雨,绽李开桃。重教尊师,人文蔚起;育才献智,国运昌隆。尊重老师,以就懿德;热爱教育,旨成丰功。似黄牛耕耘知识土壤;如蜡烛照亮美好心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壮志雄心,攀越峰万仞;春风化雨,催开满园花。汗水晶莹,润绿千根竹;丹心透艳,催开满园花。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愿化新雨,给桃李送春。壮志雄心,攀岳峰万仞;春风化雨,育桃李三千。重德重才,培养新一代;自尊自强,争当好园丁。桃李舞春风,群芳斗艳;雄心逢盛世,众彦舒才。掏出丹心,谱写园丁曲;洒尽汗水,甘当种树人。潇潇春雨,润满园桃李;耿耿丹心,育四化英才。今日十亿人民尊师重教;明朝万里山河增彩添光。发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造就开拓创新建设人才。崇高理想和事业实践者;优秀文化与道德播种师。老师心血滋润***后代;园丁汗水浇开祖国红花。习习春风,催开祖国花朵;丝丝化雨,陶冶人类灵魂。沥血呕心,赢来满园春*;精工巧艺,育出一代英才。东风拂大地,桃李千枝秀;红日照征程,胸怀一片诚。育
人才,苦口婆心似慈母;授知识,千丝万缕如春蚕。实现四化,尤需尊师重教;坚持改革,方能富国兴邦。教书治学,心怀四化大业;立说成家,志在两个文明。呕心沥血,桃李盛开香天下;授课传业,英俊辈出光中华。东风劲吹,老树新枝齐竞秀;红日普照,嫣红姹紫早争春。
梅花魂教学设计篇10
一、注重文章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读懂课文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把握课文大意的方法,可以从课文重点词语、语句和中心句去把握,理解重点词句是感悟情感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在教学五年级《松鼠》这篇课文中,主要描写松鼠的外形、生活等的细致生动的描写,课文极力体现松鼠的漂亮、可爱,描写是文章特色之一,教师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鼠的词语,外形: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性格―驯良;行为―行动(轻快敏捷),搭窝(精心讲究),生活习性(经常梳理打扮爱干净),理解这些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松鼠的外形、性格、行为和生活习性,感受松鼠的可爱,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对松鼠一定的了解,松鼠的可爱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激发想象、联想
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真实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梅花魂》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梅花”和“魂”;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老华侨对梅花的酷爱?交流时不定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句子,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文章最吻合。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理解了外祖父对墨梅的珍爱,移情成为必然。问:你又从哪里看出外祖父永不变的中国心?学生能找到相关的段落、句子,总结出从“读诗落泪”、“珍爱梅***”、“不能回国”、”赠送梅***”、“赠我梅***”。在舒缓、充满低沉、充满感情的基调上朗读课文,学生也许就能体味老华侨身处的环境和心情,把老人那深深的爱国心、浓浓的思乡意表达出来。由此,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学生自己***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锁定“线索”,朗读、体验、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梅花魂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