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诗加腰10篇

给诗加腰篇1

文/止敬

养生诗贴近实际生活,是养生的经验总结。读养生诗,可从中体会有益的生活之道,得到一定的启示。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写了一首对人们养生颇有启迪价值的哲理诗,其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现代人吃的胆子很大,越是珍稀的动物越要吃,越是没人吃过的东西越想吃,而不计后果,其后难免不作疾;遇到大喜的事兴奋过度,也会招致病患;有了病要吃药,那只能是治“已病”,聪明的人要设法治“未病”,预防为主,养生的战略则高一筹。

养生要培养出平和的心态,则使心理有了平稳的基地。一般人并不注意这个心态,一旦出了问题,便着急冒火,性情难耐,不能以静制动,以守对攻。石剑久有一首养生诗:“性急匆匆惹事端,但凡为事要心宽。他将言语生嗔怒,我把情怀作世观。我与闲心聋与耳,任其巧舌说千般。贤人闲慎感烦恼,忍字常常着眼观。”说的就是平常有了宽松的心态,临事就能静心分析,不是以急应急,乱了分寸。

坡重视以食疗养生,在苏诗中,有一些记述他自做饮食,煎药疗疾的情景。“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东坡把自煮的菜羹自名为“东坡羹”。其法以菘菜、蔓菁、荠菜等洗净后下菜汤中,加入生米为糁,放入少量生姜,羹烂可食。不用鱼肉五味,而自然甘美可口,可以去咳止痰,发散表寒。

养护身心也须注意适度,“不及”和“过之”均达不到目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作的《孙真人卫生歌》中有首诗道:“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弱太损损则绝。”用心过度心力耗尽,劳累过度形体虚弱,用神过度伤神气虚,动气过度精气耗绝。它从心、神、形、气四个方面强调不可“太过”、“太费”。人体内部心、神、气、形是相互关联、“相因而立”,不可损其一。“太过”、“太费”了,就会损伤,以至衰竭。故要遇到事情,宜适可而止,不可深思过度。

将养生放在劳务中,不失为一法。它不刻意去追求养生,而在定项活动中,自然地达到了养生的宗旨。古代诗人陆游,活了86岁,曾有《扫地诗》一首说:“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常奴,亦以平气血。按摩与引导,虽善却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是说扫地可活动筋骨,方便易做,一天中常动笤帚,是健身的法宝。古代医书《保生要录》提倡人宜经常劳动,又不可过分劳累,“养生者,术要小劳,无至大疲,水流则清,滞则夸”。“手足不时曲伸,两臂如挽弓,手臂前后左右摆动”的扫地之类“小劳”,陆游认为它较之“按摩”、“牵引”之类,省事又有效,是很有见地的。

十伤九腰

文/张湖德

俗话说:“十伤九腰。”这是指人们在抬重物、担重担、干重活或不慎跌倒时,经常容易发生腰部损伤。腰部损伤即通常所说的“闪腰”。

给诗加腰篇2

眼前是一幅清丽淡雅的工笔:平展展的稻田葱茏地绿着,在风中荡漾出涟漪,两只白鹭在稻田之上盘桓。那绿,鲜艳浓郁:那白,纯粹明澈。蓝天白云之下,我的眼睛巡游在稻田与白鹭之间,感到无比惬意。

对稻田里的景象,我素不陌生,但以欣赏的态度面对,却是绝无仅有。也真怪,曾经日日在田间劳作,面对青青秧苗、金黄菜花、柔柔的玉米缨子,田埂绽放的野花……我熟视无睹,而今日,卸下劳作的枷锁之后,面对稻田、白鹭构成的***景,我心中竟然有莫名的赞赏与喜悦。莫非欣赏真的需要距离?

我向来知道劳作的辛苦。我家祖辈务农,我自幼便放牛割草,稍大便随父母下地劳动。也曾在烈日下挥汗割麦,也曾踏着露珠锄草,也曾披星戴月收拾晒干的山芋干……对劳作的苦,我有亲身体验,指掌间至今还残留那时的茧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春华秋实之间,浸透的是苦涩的汗水。这一点,李绅有过概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就像此刻我眼中那葱郁、蓬勃生长的稻秧,要经过农民多少回灌溉、追肥、锄草、治虫啊!之前是插栽,之后是收割,每一个步骤都是艰辛的付出。

明代谢肇涮对种稻有过描述,他在《五杂俎·地部一》中写道:“水田自犁地而浸种,而插秧,而薅草,而车戽,从夏讫秋,无一息得暇逸,而其收获亦倍。”一日之收获背后,潜藏着的是漫长、紧张而辛劳的日子。面对眼前的景致,我不由得想象起插秧的情形来。插秧是细致活,也是辛苦活。躬着腰,倒退着身子,一手满抓稻秧,一手将其一棵棵水田,半晌下来,腰疼欲折,头胀欲裂。

可有人竟从这样艰苦的劳动里发现了美。我曾读过一首诗,把插秧写得如诗如画: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农夫在插秧,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在日日劳作不胜其苦的日子,每想起此诗,我都会嗤笑诗人的矫情:你想,一家老小在深不及小腿的水里搅动,那水定浑浊不堪,照不出蓝天、白云来;而插秧的人,腰欲折、脖欲断,恨不得早点收工,好痛痛快快地挺直腰身,纵是青山、白云真倒映在脚下,怕也没有享受那份诗意的闲情了。

那时我固执地认为,作者定没有参加过高强度的劳动,站着说话不腰疼。如今远离劳动,我反倒恋着那段劳作不歇的日子了。剔除对劳动的芥蒂,那风中摇曳的稻田倒让我生出欣赏、赞叹之情来。

给诗加腰篇3

他曾经是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第一人;

他也同绝大多数兵团人一样,来自内地某个省区,都经历过――

“三年自然灾害”的尾声,我从山东一座小城“盲流”到了兵团石河子,幸运地在石河子总场化工厂(现天业集团化工分厂)当上了试用工。全国都在挨饿,但这里却每天能吃上5个玉米发糕,基本上吃饱了。天堂啊!

但活也很累,新工人没地方住,需要打土块为自己“垒窝”。基建队王树森大组长交给我一副胶筒、一把坎土曼和一张“三眼坯模”说,一天300个土块的任务,干好才能考虑转正。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天刚亮,我便全身披挂上了阵,先是刨土和泥,后是托坯,一直干到下午4点,才把一堆泥打完,数了数才200多块。可是到吃晚饭时,一半土块都晒裂了。邻边的“9.25”老兵(1949年9月25日起义官兵)季虎才转过来说,和泥要在头天下午便干完,天亮前打完它,土块就不会断裂了。他继续教授:“泥要狠劲摔,才能四角不缺;站起来腰要挺直,才不会腰疼;跑起来要快,才出功效。”

托坯这活,对于我这个刚初中毕业的半大孩子来说,确实够难为的,但为了每天5个玉米发糕,我必须拼死干。第二天,我照老季的“三句箴言”去干,果然工效加快了。涮沙子,摔泥,端起坯模飞跑,“啪”,倒下坯块,周而复始。到了上午10点半,泥便打完了。我穿着高腰胶筒,像将***检阅方阵似的,围着土块场数了一遍,嘿!316块,超额了16块,心头立时升起了一种成就感。这时才感到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一头栽倒在沙堆旁,仰面八叉,像截会喘气的木头。

一个星期下来,我的脸晒得像非洲“拉斐克”(朋友),摔起泥来像发功,端起坯模像跑百米,乒乒乓乓坯场传来劳动的交响乐。定额天天超额,大组长王树森在班组会上表扬了我,我那高兴劲,比中学时在运动场上跑了个百米冠***都兴奋。

化工厂的前身是粮油加工厂,因而工房和集体宿舍都“养”了许多老鼠。人在挨饿,老鼠却很肥,女宿舍里就闹出过老鼠站到床头上做窝的笑话,不想这故事又轮到了我的头上。那晚夜半,坯场上传来“噼叭”声,我慌忙缠上包脚布,蹬上胶筒便向坯场跑,出门感到脚底硌了块什么,好在不疼,也就不追究了。干到天亮,感到胶筒里粘叽叽的,便认为泥巴掉进了胶筒,坐下来想清理一下,谁想脱下胶筒一磕,竟倒出一只血肉模糊的硕大老鼠,原来它晚上钻到胶筒里睡觉,清早不仅惊扰了它的甜梦,还做了我脚下之鬼。这件事我谁也没敢告诉,怕被在老家唱过莲花落在商丘人“张嘴皮子”拿去加工创作,成了全厂茶余饭后的笑料。

化工厂靠近湿地,老鼠多,蛇也多。一次,我一坎土曼挖下去挖出一条土褐色花蛇,它仰起脖子吐出蛇信,瞪着两只毒眼看我,我也弯下腰瞪大双眼盯着它,大眼对小眼,整整对峙了5秒钟,那蛇终于在这场精神战中败下阵来,身子一扭,便向芦苇丛里游去。小时候我最怕这种软体动物,不承想那天竟那般的凶悍顽强,大概是认为自己来到兵团,占了个“兵”字,要拿出个兵的气概吧!

还有一次更加惊险。上世纪60年代初,农场里还有野猪,它们长得黑面獠牙,十分丑陋。据说野猪能一头撞折一棵小树,一嘴咬断人的脚脖,大家都有点谈猪色变。这天,我们正在坯场上摞坯块,突然有人高喊:野猪来了,快躲!我抬头一看,一头牛犊般大小的野猪腿上流着血狂奔而来,可能被子弹打惊了,瞪着血红的眼珠煞是吓人。正为路旁喝水的“9.25”老兵王武,听到叫喊刚站起身,那畜生已跑到近前了。可能认为王武挡了它的路,那畜生呼啸而起扑向了他,王武急中生智,忙将黄***衣向头上一掀,野猪便一下子咬住了***衣,大家挥舞着坎土曼呐喊着围了上来,那畜生咬着黄***衣跑了几十米,才丢下衣服落荒而逃了。现场离我仅20米,是我一生最近距离的接触凶悍的野猪,那镜头一生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比当今任何恐怖大片都要可怕。

打了两个月的土坯,我逐步摸到了其中的门道,虽然每天累得贼死,但土块数字一天比一天提高,平均一天打500块了,比农村来的人打得还多,我估计试工后留用的可能性极大。心情一好,便禁不住诗兴大发,打土块虽然不能入诗,但工种却属于建筑工人序列,于是晚上抱只篮球当小凳,趴在床沿上灵感涌动,一首《建筑工人的歌》便一挥而就:脚踩万丈崖/头顶毒太阳/***燕脚下飞/白云绕肩膀。灰桶如穿梭/飞刀丁当响/木架节节开/楼房手下长。朝迎东方霞/暮归缀星光/戈壁荒野处/拔地起楼房。盖房建工厂/砌炉好炼钢/建设社会主义/少不了我泥瓦匠!

诗寄到农八师《报》,不久便发表了。小诗一发表,便引起工厂小小的震动,厂***委孟献华专门到基建队看望这位“小诗人”,鼓励我多写这样的诗。

诗人普希金说,秋天啊,是丰收的季节。我因为土块打得好,还会写“诗”,试工结束,基建队三分之二的人下放去了农场,我留在厂里当了电工。

岁月悠悠,40多年漫长岁月像片浮云似的飘走了,我从打土块的临时工干起,后来当了工人,当了诗人,又当了职业报人。

给诗加腰篇4

周末,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太白岩。站在太白岩脚下往上望,大树挨挨挤挤的,像一排排威武的士兵,守卫着这美丽的太白岩。

开始爬山了,我决定和妈妈来比赛,看谁先爬到半山腰。我加快脚步往上冲,很快就爬到了半山腰。古代的诗人们可真了不起呀!此情此景,正如朱熹所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水仙、迎春、海棠、杜鹃争奇斗艳,漂亮极了!等我回过神儿来看妈妈,她还像慢吞吞的小蜗牛一样在使劲往上爬呢!

我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上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远远望去,就像给太白岩披的绿头巾!鸟瞰万州全景,那可真是一个“美”字了得!

给诗加腰篇5

《小足球》

小足球/圆溜溜/你进攻/我防守/小伙伴们踢得欢/太阳踢下西山头。

一般小男孩都喜欢踢足球,可诗里的小伙伴,踢呀,踢呀,却踢出了神奇的效果:一脚就把西山的太阳当足球,踢到山背后去了。怎么样,够夸张了吧?如果把最后一句中的“踢”改为“落”,变成“太阳落下西山头”,这首诗还有味道吗?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呀,咱们就一起去找找诗歌里的夸张——

[活动一] 赏自然风景

[设计意***] 孩子也有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她们头脑里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欣赏大自然的风景,与大自然交流,读一读我们就会发现,下面这首诗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神奇的想象,将景物彰显得更具特色,从而体会自然万物的情感,找回藏在孩子心里的童真。

儿童诗要写出童趣,要写出天真,可以写得有点傻乎乎、夸张一点,含糊一点,儿童诗才会更可爱。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腰带》 ·严文梅

咦/是哪个调皮的小鬼/给大山系上了腰带?/哦/原来是一条山路。

给大山系腰带,恐怕这腰带是世界上最长,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够夸张了吧!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山路的特点,以夸张取胜。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趣味性,“咦”“哦”两个语气字的运用,使诗更富有可读性。

同学们,你肯定也游览过迷人的风景区,相信你看到的风景也是与众不同的。你也试着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把你看到的美景形象地写出来。

[活动二] 听美妙声响

[设计意***] 诗歌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读读这些童诗,聆听诗歌里的各种声音,体会万事万物的情感,再找我童诗里藏着的夸张手法,用朗读来表现诗歌的魅力。

亲爱的同学们,听到过打雷吧?在什么季节经常打雷?是啊!夏天打雷的声音可响啦!常常吓我们一跳。可是呀,爸爸打呼噜,小宝宝却大叫打雷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打雷了》 ·陈徐

呼噜噜,呼噜噜/爸爸打呼噜/小宝宝听了/连忙躲进被窝大叫/打雷了!打雷了!

呵呵,原来是爸爸打呼噜的声音太响了!作者就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小孩子的幼稚、天真,的确傻得可爱。听完了呼噜声,再让我们来听听雨落荷叶上的美妙的声音——

《荷叶雨》

“沙沙,沙沙”/东洒,西洒/洒在稻田/洒在河坝/为什么藕塘里/雨下得特别大?//“哗哗啦啦”/像走千***万马/哦,一张荷叶/一个绿色的喇叭/将雨的声音/扩大,扩大……

亲爱的小朋友,听听“雨”声,小雨刷刷刷,大雨哗啦啦,因为雨的大小不同,因为雨落的地点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很多变化。落在荷叶上雨声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了呢?一个夸张、一个比喻写出了听雨的情趣。

[活动三] 嗅诱人香味

[设计意***] 让孩子发现诗歌里除了描写声音、景物可以用到夸张,就连摸不着的味道,也可以用夸张手法来刻画。

亲爱的同学们,秋天有着各种香味,请看——

《秋天的香味》 ·金 波

谁也说不清/秋天有多少种香味/稻谷的香味?/水果的香味?/红叶的香味?/桂花的香味?/小鸟从天空飞过/翅膀上也散着香味/连我们的歌声/也带着香味/飞去又飞回。/谁也说不清/秋天的那些香味/飘自什么地方/从田野飘来?/从果园飘来?/从森林飘来?/也许是从云中飘来/每一滴雨点儿/都把香味洒在大地上。/晚上,我望着一轮圆月/似乎还闻到了/月亮里桂花的芬芳……

你闻到秋天的香味了吗?还闻到了哪些香味呢?其实每个季节都是有味道的,不信你仔细闻闻。

[活动四] 悟百味人生

[设计意***] 从“千***万马”奔走的雨点,到闻着童诗里的香味,我们发现诗歌里面有着奇妙的夸张,而每一个夸张都有诗人独特的想象,儿童诗也同样如此。

亲爱的同学们,听完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来看看神气的警察叔叔——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就是交通警察。/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好神气哦!警察叔叔真的都是大力士吗?都有“气功”吗?真是太厉害了!一个夸张在描写的行为上、制造出了特别的效果,将警察叔叔的作用逼真地刻画出来了!

《太阳公公抱走啦》 ·黄红维

小娃娃吹了个大泡泡/飞上蓝蓝的天空/泡泡越来越大/突然/大泡泡不见了/小娃娃急得大喊:/太阳公公抱走了!/太阳公公抱走了!

太阳公公怎么能这样,将小娃娃吹的大泡泡给抱走?太阳公公,快回来——再次齐读这首小诗。小朋友的思维可真夸张,泡泡碎了,硬说太阳公公抱走了,正因为这一“抱”,这首小诗才显得有味道。

[活动五] 轻松小练笔

[设计意***] 感悟了诗歌里的夸张手法,可以试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作一些运用夸张手法的童诗。不要求精妙简练,但求富童真童趣。

亲爱的同学们,喜欢诗歌里的夸张吗?今天呀,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练练笔,我们一起用夸张的方法创作儿童诗——

[练笔一] 《长鼻子》

诗情提示:谁的鼻子很长?可以派什么用场?怎样体现它的可爱?

[练笔二] 《风》

诗情提示:每个季节的风有什么特点?抓住一个季节的风,把它的特点夸张地表现出来。

[练笔三] 《顽皮的冬孩子》

诗情提示:冬孩子顽皮到什么程度,它做了什么?

怎么样?诗歌里有夸张吧?一首小诗,加上夸张,顿觉趣味无穷。不过, 夸张不是胡思乱想,夸张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运用夸张手法,这儿有两个友情提醒——

1. 必须注意真实。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这是从表面上看;从本质上看,它是有生活依据、合乎事理的。“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香味确实比其他香味飘得远,才可说“十里飘香”。

2. 夸张要明显,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一天等于二十年”是明显的夸张;“一年干了两年的活儿”,就可能是事实了。“万斤重担不畏难。”一看就知是夸张,可“我一担挑得起八百斤”,那就要被人家误认为这句话既不是事实,也不是夸张,而是在吹牛。

给诗加腰篇6

李白很豪放,他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进入仕途;他用烈酒和着盛唐香艳的脂粉,把佛道心境融进歌舞声色,描绘出一幅幅天上人间的景致;他用浪漫的胸怀,以诗歌开路,闯进了大唐圣殿。在不得志的时候,他吼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走进江湖。

李白很潇洒,一直是要“年轻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每走到一处,可以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从来不会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想去旅游,可以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如果想上天,就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高兴,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要是发愁,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个悲也千古,乐也千古的人。李白也狂,狂得天真可爱,不矫情、不造作、不无病、不故作深沉,爱就磊磊落落地爱,恨就不加掩饰地恨,他热情地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李白不但善于跳舞,还善于唱歌,《月下独酌》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等句子,记载他边歌边舞的生活。

酒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酒就没有李白那华丽的诗篇;剑是李白的随身之物,更是他济苍生、安天下的理想象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月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有不下几百首诗都提到了“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给人的印象永远是英姿勃发仗剑而歌笑傲江湖。

李白没有暮年,而杜甫没有青年,因为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

提起杜甫,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溪畔、从茅屋蹒跚走来。杜甫是苦难历史的见证人,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

苦难使他过早地衰老。

杜甫未老先衰,作为当时的一个大知识分子,面对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他不得不用他沉重的肉身和悲痛的词句来承担整个社会的悲哀。当然,这是非他所能承担得了的,但是他义无返顾。也许正是他的沉重,令后人感觉到他内心的苍老,所以每次吟唱他的诗歌,总是将他想象得那么老,虽然那首诗歌或许是他年轻时作的。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在《江村小景》中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俨然一个真正的老年人了,可当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40多岁。

给诗加腰篇7

杜 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是作者回忆往昔放荡生涯,进而悔恨沉沦的抒情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是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和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前两句追叙自己在扬州的生活:放浪形骸,沉湎于酒色。以楚王好细腰和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两个典故,形容扬州女子之美和作者沉沦之深。第三句写流连美色太久,十年放浪,于今方才省悟。第四句写觉醒后的感伤,一身声名丧失殆尽,仅存青楼薄幸之名。自嘲自责,抑郁诙谐。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即便是在扬州生活之时,亦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丝惬意的感觉。

给诗加腰篇8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语文 教育

一、赏“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则暗示了内容。

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视标题,尤其是要重视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二、赏“作者”

“文如其人”、“诗言志”。任何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因此,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及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来鉴赏。

比如王维,他不仅能写诗,而且精通书画和 音乐 ,他以写山水田园诗出名,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的由几幅画组成意境,但多数都是一个画面,有动景,也有静景。如果我们有了以上关于王维的知识储备,那么,结合中学课本上他的名篇《山居秋暝》,就能很快分析出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 艺术 特色: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清秋景色——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这首小诗格外清闲隽永,情趣盎然。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三、赏“意象”

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这些客观物象我们称为“意象”,它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透作品的关键。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读懂古代的诗词作品。

四、赏“意境”

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解读诗歌必不可少的钥匙,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也就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因而,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意对其意境的把握。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几棵苍老的秃树兀立山野,枯败的藤蔓缠绕其身,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适,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困顿疲乏、飘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显,情和景溶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

五、赏“诗眼”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而这些含有诗眼词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常言道:“窥斑而见豹”,“见微而知著”。诗眼词眼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有着奇妙的 艺术 功效。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诗中的“咽”字写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日色冷青松”,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也极为传神。山林幽暗,夕阳余晖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冷”。这一“冷”字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因此,不难看出:“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六、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有些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就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点化前人语句、用神话故事、用 历史 故事等。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懊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此外,鉴赏古诗词还得抓住文本所透视出来的作者“情愫”及所给“注释”加以综合分析,变通运用,才能准确理解诗词,顺利解读。

参考 文献 :

给诗加腰篇9

小草是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植物,为了要生长,他不管上面有多么重的石块,石块的中间怎么窄,总是曲曲折折,顽强不屈挺出地面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块终于被它掀翻了。

有一天,我在草地上玩耍,那些小草便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当地二天去开看的时候,它们又齐刷刷地挺直了腰杆,精神抖擞地站在那儿,像一位位哨兵,昂首挺胸。

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如此,即使草地被烧得没有一片绿色,明年春天小草又会重新探出脑袋。

给诗加腰篇10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柳” 意象分析

古典诗歌之美往往在于意象的建构。明人王廷相认为:“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猫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道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的有机融和统一。正如比之稍后的明人胡应麟所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诗薮》)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杨柳”与“柳”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唐・白居易,《忆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汉乐府中也有《折杨柳》等曲目,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

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的《释木》篇中就有如下记载:“杨,蒲柳。”西汉学者毛亨在《毛诗诂训传》中曰:“杨柳,蒲柳也。”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编撰的《广韵》一书中亦云:“杨,赤茎柳。”清代郝懿行在其所著的训诂学专著《尔雅义疏》一书中亦说:“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当代《汉语大词典》中的“杨柳”的意思也都被解释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例如,《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唐代诗人刘禹锡受民歌影响而创作的“杨柳枝词”诗体,又名“柳枝词”。

二、柳的意象分析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柳写景,摹春光无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民间谚语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于是,人们把春风称为“柳风”,春信称为“柳信”。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春景***。元稹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同样,我们从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中,读到的也是满怀的对春光的期待。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东风有信无人见,微露意,柳际花边。”春寒料峭之时,柳梢上已露出丝丝绿意,显现点点春光。敏感的诗人正是从柳芽萌发中捕捉到春天来临的信息。元代诗人刘因《探春》:“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春色虽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残雪困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在这一幅对比的画面中,柳丝悄悄地向人们传达着春的希望。

(二)以柳喻情,抒世间真情。

1.写离别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相思之情。唐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能把“郎”的船儿系住,留他下来,永不分离。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连用六个“柳枝”(“留之”),将离别之痛写得真切感人。

另外,柳树易栽易活,以“柳”赠友,寄予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无论友人漂泊何方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离别、寄远以折柳致意,正是祈望离人远人随遇而安,身心顺畅”。①李白的《折杨柳》:“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寄予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惦念之情。李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将对家人的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2.抒乡思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屋前房后,还是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远游在外的诗人听闻《折杨柳》之曲顿生故园之思。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3.叹闲愁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仕途不顺,英雄末路,岁月空老,人生聚散,闲愁在心。历代文人骚客的际遇也往往如此。柳絮的满天飞洒、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且“絮”又与“绪”谐音,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形象生动。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冬去春来,蒲柳先衰,主人公感叹青春易逝,容颜渐老,担心夫婿看不上自己的伤感之情便油然而生。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是被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以满地烟草、满城柳絮、满天细雨喻满怀愁思,遮天盖地,形象地阐释了作者此时忧愁的深度和广度。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绵纷飞,喻示春天已逝,东坡感伤美景不常,繁华易去,也是自身处境漂泊不定、遭受摧残的悲慨。

(三)以柳喻人,绘人生百态。

1.美丽女子形象

柳树姿态婆娑,枝条纤细柔软,而随风瓢荡时,婀娜多姿,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张先的《醉垂柳》:“细看诸好处,人人道,柳腰身。”这里以柳喻女子柔弱的腰肢,写尽了女子婀娜妩媚之姿。宋人也曾言:“柳比妇人尚矣,条以比腰,叶以比眉,大垂手、小垂手以比舞姿。”③清代诗人程梦星评李商隐诗曾指出:“唐人言女子好以柳比之,如乐天之杨柳――小蛮,昌黎之倩桃――风柳,以及章台柳之词皆然。”②

柳树之叶也常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眉毛和眼睛,称“柳眼”、“柳眉”。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一幅含情默默之态,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韦庄《女冠子》:“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李清照《蝶恋花・暖日晴风》:“暖日晴风出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柳眼梅腮”似少女含羞,楚楚动人。

2.高洁隐者形象

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之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杨柳阴阴,垂条扶疏,幽静宜人,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人把醉酒狂歌的友人裴迪比作人称“楚狂”的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是对这位有志于隐居的年轻诗友的赞许。唐代刘慎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刘慎虚并将隐居之处命名为“深柳读书堂”。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借“桃李”、“垂柳”,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朴实无华,修身自美的君子。

3.各色世人形象

柳条柔弱,因风起舞,但在一些诗人看来,它摇摆不定,趋炎附势。因此,也赋予它得势小人这一意象。杜甫《绝句漫兴九首》:“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作者将暮春时节的柳絮比作道德败坏、投机取巧、耍奸弄权的小人。南唐诗人孙鲂《柳》:“摇荡和风恃赖春,蘸流遮路逐年新。颠狂絮落还堪恨,分外欺凌寂寞人。”将柳比作倚得春风,颠狂发威的小人,到处飘絮吹绵,欺负“我”这孤独寂寞的人。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也将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并告诫他们总有一天会受到“清霜”的惩罚。

因为柳发于料峭早春时即已破芽,所以古诗词里也有一些诗词将柳写作不畏严寒,抗击风雪的坚贞意象。白居易在《有木诗八首・其六》中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虽柔弱,但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顽强地与之抗争。

柳絮飞扬还可用来形容人才济济。王维《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即以柳絮飞舞颂扬了郭给事桃李满门、人才云集的喜人景象。

注释:

①戴明玺.“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②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49.

③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九・历代诗话(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1:487-488.

参考文献:

[1]戴明玺.“折柳”的历史演变、文化意蕴和宗教情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给诗加腰10篇

学习

张海迪名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张海迪名言10篇,内容包括张海迪经典语录大全,关于张海迪的故事的名言。3、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4、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5、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学习

关心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心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心作文400个字,我得到了关心作文。关爱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周末,我和几个小伙伴们组成了一支爱心团队,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在那里,我们端茶给他们喝,又陪老人们聊天,还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他们不知有多开心,

学习

美术考察报告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美术考察报告模板,内容包括美术生考察报告格式范文,美术考察写生报告范文。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斯坦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许多著名的大学开展远程教育,一方面是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服务,另

学习

安徒生童话故事动画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安徒生童话故事动画片10篇,内容包括老版安徒生童话动画片,安徒生童话故事动画大全。孩子们都喜欢这位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更喜欢这位童话大师笔下那栩栩如生的人物。所以,通过本节《永远的安徒生》的读书汇报课,让孩子们更

学习

伤仲永译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伤仲永译文10篇,内容包括伤仲永文言文注释,伤仲永译文大全。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学习

操作培训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操作培训总结,内容包括操作培训心得体会经典总结,操作培训总结。**培训中心的老师们为学员精心编制了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包括:离心式、往复式压缩机的检修;高速泵、多级泵的拆装及维护;机械密封知识与维护技术;轴承安装、拆卸及

学习

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呼唤为话题的作文700字,以呼唤为题的作文怎么写。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学习

哲理文章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哲理文章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哲理小故事十篇,感悟人生哲理的作文十篇。改造主观世界,扭住思想***治工作的根本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且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思

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英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知识就是力量英文10篇,内容包括知识就是力量的英语谐音,知识的本质就是力量英语原文。Asiswellknown,westudentsarethefuturemastersofthenation.She(It)needsusverymuch.Ifwedonotmakeeffortstoacqui

学习

延期合同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延期合同,内容包括实用的合同协议书合集10篇,延期协议书范文。甲方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不能如期偿还______年______字第______号借款合同的贷款,需向乙方申请延长借款期限。乙方经审查,同意甲方延期还款,丙方同意

学习

长城的传说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长城的传说10篇,内容包括长城的传说故事简介,长城的历史知识传说简短。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要成千上万块这样的条石,工匠们将条石凿好后,却发现人抬不起、车拉不动。冬天就要到来了,条石还没运出一块。没有工钱是小,可脑袋就难保

学习

客户座谈会发言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客户座谈会发言稿,内容包括感谢优质客户的发言稿,客户经理座谈会发言稿。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座谈会,非常感谢分行领导提供的这个平台和机会,同大家见面和交流,行里一向对我们新员工非常关心和重视,我想这次座谈会也是为了帮

学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0篇,内容包括小学综合实践案例分析,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案例。1课题产生背景:六年级下学期,学生选择了《毕业时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它正好符合我们六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心声:在小学阶段的最后时

学习

劝学出自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劝学出自10篇,内容包括劝学全文及经典句子,劝学原文全篇。引言《现代汉语词典》对劝的解释是拿道理说服、使人听从。劝说是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达同意的意思。劝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