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传说篇1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孔睿滔,大家叫我什么都可以。我非常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接下来让我们游览长城吧!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跟我走吧,大家看,城墙上有成排的垛子和眺望口,供眺望和射击用。既能攻击又能防御,真是一举两得。
再看看四周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大家知道这么重的条石是怎么运来的吗?不知道吧?其实,这还有一个传说呢!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要成千上万块这样的条石,工匠们将条石凿好后,却发现人抬不起、车拉不动。冬天就要到来了,条石还没运出一块。没有工钱是小,可脑袋就难保了。这时,天上出现一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冬季到来,工匠们往路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条石放在上面运输,不但没有延长工期,还节省了不少时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接下来的时间让大家自由参观,不要乱涂、乱写、乱画,要将果皮丢入垃圾桶。祝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长城的传说篇2
秦皇岛文化发展多年来受到长城文化的持续性影响。在各类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中,以长城为主体内容,或者以长城著名关口、历史人物为主要对象的作品不在少数,足见长城文化对于秦皇岛当地文化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长城文化对于秦皇岛诗词积淀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长城诗词是秦皇岛长城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秦皇岛长城诗词是指诗题、内容涉及秦皇岛长城、长城关隘,专门描写秦皇岛长城的修筑、与长城相关的历史人物、长城故事传说、长城风景咏怀的古代、现代诗词。透过这些流传下来的诗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由各个时代的长城歌咏折射出来的秦皇岛发展史。最早的长城诗可以追溯到秦代歌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白骨相撑柱”,而就秦皇岛当地来讲,长城诗词也有悠久的历史。
秦皇岛长城诗词的主题显示出明显的多样性。综合考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长城风景诗此类诗歌大多书写游览长城的所见所感。“姜坟有迹空遗恨,秦岛无丹可驻颜”(明•闵珪《榆关怀古》)将美景融入秦皇岛的神话传说,历史感顿生。清代皂保的《山海关怀古》抒发了登临长城时对历史的回溯。除此以外,在有些诗歌中还具体呈现了对长城相关建筑的描绘,如山海关的镇东楼(即天下第一关城楼)、观海亭(即澄海楼)等。“回首处,连秦岛,控榆关;乘风破浪来往,无数孤帆悬。”(清•史履升《澄海楼•水调歌头》)整首词对澄海楼乃至秦皇岛的美景评价颇高。
2.长城传说诗唐朝以来,出现了内容涉及杞梁妻的诗篇,后演化成孟姜女诗歌,此类诗歌大多通俗易懂。明朝陈绾的《姜女坟》写道,“妾身本为从夫来,夫死妾身朝露耳;间关呕血竟何归,万里将身葬水涘”,感情真挚而充沛。巴山的《孟姜女》用长篇叙事诗将孟姜女故事叙述出来,“葫芦开,放红光,瓜中坐着个小姑娘,万道霞光瑞气腾,彩云飘舞百鸟翔”(孟姜女出生),语言通俗,节奏感强。这些诗歌大多以叙事为主,抒发了对秦始皇暴虐无道的控诉以及对孟姜女爱情的慨叹。
3.长城边塞诗由于修筑长城的初始目的在于防御外敌入侵,所以最初的诗歌大多是一些边塞诗歌。这一类诗歌数量最多,精品也最多,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创作过此类诗歌,长城的文学价值也最大程度地体现在这方面。秦皇岛长城诗词亦是如此。“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羗笛断肠歌”(北朝庾信《咏怀》),刚健深沉,苍凉悲壮,面对长城厚重的城墙,长于宫廷艳体诗的庾信也变得豪放凌厉。“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唐•高适《燕歌行》并序),描写边关将士生活,对将士的悲悯、对敌人的痛恨、对主将轻敌的批判融于一体,感情丰沛复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清•纳兰性德《长相思》),将细腻的情感融于雄壮的景色中,柔情中尽显男儿报国之志。
(二)由长城生发出的故事传说对秦皇岛地域文化底蕴的丰富
从古至今,以长城本身、修筑长城的艰难历程、与长城有关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的传说一直广为流传。在秦皇岛当地,长城传说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人文底蕴,有的甚至影响了秦皇岛地名的发展变迁。
综合考察,此类传说可以分为两类:
1.长城关隘故事、传说此类故事、传说主要分布在山海关、抚宁等地,故事内容涉及到长城的各个关口,比如《山海关》《好难过的冷口关》《燕王出兵刘家口》等。《山海关》讲述了山海关得名的由来。故事将朱元璋与刘伯温、徐达二人的纠葛书写得淋漓尽致,颇具历史感。不仅写清了山海关由“迁民镇”改为“山海关”的缘由,而且对统治者“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卑劣行径予以了痛斥。《燕王出兵刘家口》则把明长城独具一格的刘家口关在历史上重要的地理位置描述了出来。这些关口,除了山海关之外,其它关隘在现代大多名不见经传,但在历史上,它们中的很多都曾作为长城重要关口在***事上发挥了突出作用。
2.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在修筑长城、保卫长城的过程中,很多人物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戚继光。《戚继光界岭捉长秃》《天马山的故事》《媳妇楼》系列故事均与抗倭名将戚继光有关。这类故事在秦皇岛青龙、抚宁一代广为传诵,后由长城保护志愿者张鹤珊、秦皇岛地名办公室等个人或单位搜集整理,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秦皇岛地区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这个故事与山海关地区的长城文化相融合,融合的过程中故事整体内容更加丰富,传奇色彩也更为浓烈。紫燕送籽,姜女出世,望夫凹石,哭倒长城……这个故事现在已经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山海关的孟姜女庙也成了承载这个故事的著名景点。
二、长城精神对于秦皇岛地域人文精神的提升作用
对于秦皇岛市民来讲,长城雄奇壮美、风光秀丽,为世人称颂,更令其感到无比自豪。一直以来,作为秦皇岛地域文化核心之一的打不垮、压不倒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整体城市人文精神的发展。这种影响作为一种刺激城市发展的正能量,逐渐散播开来,积淀为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
长城的传说篇3
【关键词】传说;虚构;必要性;孟姜女
一、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的大国。人们通过口头的叙述,为后人呈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千百年来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泛地流传,与老百姓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经过不同时代的流变才形成今天这样被人们所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所谓的民间传说是指,在老百姓口中流传的关于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个物体的口述性历史故事。
民间传说是老百姓通过口头叙述流传下来的真实故事,可以被看做历史。当然,它不是广义上的历史。广义上的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所有的事实。传说只能部分地反映现实,而不能完全代替现实。传说通常都是加入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都是一些超现实的故事。故事的内容被人们反复的叙述,已经与原始的现实相差甚远,是经过人们多次的异文才形成的。所以故事的真实性是否可靠是需要我们进行辨别的。在人们还没有形成文字以前,人们都是通过结绳记事,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就结一个大一点的结扣,遇到小的事情的时候就结一个小一点的结扣,人们通过观看结扣来一点点地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靠口头的叙述来流传。但人的记忆力有限,并且不同的人对故事的叙述也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的两次叙述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同一个传说或故事会留下不同的版本。传说中的主人翁一般都是指人,而神话中的主人翁主要是神,民间故事的主人翁也有可能是鬼或妖。后来人们通过不断地创新,各种传说、神话或故事都具有人性化,也就慢慢的演变成民间传奇故事。所以传说故事一般都具有传奇色彩,虽然是反应现实生活中的故事,但是故事中往往都带有一些超现实的情节,并且表达人们的一种愿望,让听故事的人得到一种满足感。历史是不可能存在一些神话色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说的内容不全是历史。但传说必定是依托历史而产生的,它讲述的故事、人物、地点几乎都是历史上存在的,是经过人们的口头加工而产生出来的不断更新的故事。以孟姜女传说为例,经考究,历史上并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事实,但是,孟姜女这个人物还是有她的历史原型。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位武将名叫杞梁,他的妻子无名无姓,被人们称为杞梁妻。这便是孟姜女的原型。只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并没有后世人们所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那么多感人的内容。
传说与历史是相互交融的关系,不能说传说就是历史,也不是否认传说中没有历史,它们之间是融合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从传说故事中可以找到历史的根据,才显得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更加真实,让人们流传至今。而传说故事中的奇幻色彩,加深了故事的趣味性,包含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这是对民间传说进行虚构的基本要求。
二、孟姜女哭长城传说的精彩内容
孟姜女传说流传至今有好几个版本,其情节大致如下。
传说在秦朝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的枝蔓爬到了隔壁姜家并且结了瓜。等到瓜熟了之后发现里面有个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周围的父老乡亲们都知道她是个聪明伶俐,能弹琴、又作诗和写文章的好闺女。为了抵御外敌,秦始皇命令全国各地抓壮丁去修建长城。有一位名叫万喜良的公子,是一位读书人,由于害怕被抓去修筑长城便从家里跑了出来。他听见有人在喊抓壮丁便躲进了孟家的后花园中。碰巧,正在后花园里的孟姜女发现了他,并把他藏在家中。孟姜女的父母见万喜良一表人才,便把女儿嫁给了他。成亲后的第三天,万喜良还是被抓去修筑长城了。孟姜女一个人在家里苦苦等了一年的时间,既没有等到夫君的归来,也没有等到他的信件。于是她连夜为丈夫做好寒衣,辞别父母,独自一人去寻找她的丈夫。孟姜女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长城,她到处寻问她的丈夫,才知道她的丈夫一个月前累饿死了,尸骨被埋在长城之中。孟姜女很是伤心,悲痛欲绝地大哭起来,哭声震天动地,只听一声巨响,长城断裂了一大半,露出了一堆白骨。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和她讲过的话: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血。她便咬破手指,鲜血融进了亲人的骨头里面,这就是传说中的滴血认亲。她抱着丈夫的尸骨放声大哭。正在这时,恰巧碰上秦始皇来视察正在修建的长城,看见孟姜女将长城哭倒了,火冒三丈,要重重处置孟姜女。当秦始皇看到孟姜女的容貌,发现她姿色出众,便有想要占有孟姜女的念头。孟姜女心中宁死不从。但是,想到还没有为自己死去的丈夫报仇雪恨,便先假装答应秦始皇,同时,她要求秦始皇满足她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给孟姜女的丈夫立碑,用上好的棺木下葬。第二个条件是,给她的丈夫披麻戴孝,并且要率领着文武百官进行送葬。第三个条件是,要秦始皇陪她游玩三天大海。秦始皇为了得到孟姜女就都一一答应了她的所有条件。当做完了前两件事情之后,孟姜女对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于是秦始皇高兴地带着孟姜女来到大海边。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响,孟姜女纵身跳入海中。秦始皇马上命人下海打捞,打捞的人刚一下海,海面就突然翻起巨大浪花。打捞的人都不得不爬上岸。原来,龙王爷和小龙女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们非常同情孟姜女,看见她跳海了,就立刻把她接到龙宫,待为贵宾。
……
孟姜女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由于人们流传中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精彩。孟姜女出生地就有几种说法,可以是山东,可以是江苏,亦或是其他的地方;其丈夫的名字也不尽相同,有叫万喜良或范喜良的,也有称范喜郎等;她对秦始皇提出的三个具体要求也不完全一样等等。由于口承叙事变异性的特点而产生了异彩纷呈的不同版本。但是,各种版本大致的情节还是相似的,有几个细节几乎是所有版本所共有的。其一,孟姜女都是从葫芦里长出来的,并且都是一棵葫芦藤牵到孟和姜两家后院里。其二,男主人翁为逃兵役与孟姜女相遇并成亲。其三,男主人翁都是在成亲后的第三天被抓去修筑长城。其四,孟姜女得不到丈夫的消息很是着急,连夜做好寒衣送给丈夫。其五,孟姜女得知丈夫已经死在长城之后,伤心地哭倒了长城。其六,秦始皇见到孟姜女后想占为己有,同时,孟姜女智斗秦始皇。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有多样版本和不同体裁,但这六个情节基本上都被包含在内。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大家知道的故事情节大致上是一致的。
三、孟姜女故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流传最广时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为了纪念她还修建了贞女祠,一是纪念她对爱情的忠贞,二是歌颂她反抗强权的机智勇敢。但是,经考究,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的所有细节完全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历史上并没有孟姜女这个人物,现今认为:孟姜女不是姓孟名姜女的女子,姜才是她的姓,孟是长女的意思,也就是姜家的大女儿,没有具体的名字。当时的孟姜女也被认为是拥有真诚、善良、聪颖品质的一类人。所以孟姜女的名字只是后人杜撰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对民间传说进行虚构呢?先来看一下故事的原型。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故事的女主人翁叫杞梁妻,因为她的丈夫叫杞梁,故被称为杞梁妻。她的真实姓名不得而知。齐庄公打仗从朝歌返回,没有直接回齐国的首都临淄而是突然袭击莒国,在袭击莒国的战斗中,齐国的将领杞梁和华周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后来齐国和莒国讲和,停止了战争,他们便把杞梁的尸首带回国都临淄。杞梁妻在郊外的道旁哭着迎接丈夫的灵柩。齐庄公命人前往拜祭。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在野外拜祭极为不尊重,便拒绝了齐庄公安排在郊外的祭拜活动。后来,齐庄公知道此事后,亲自到杞梁家中进行祭拜,并把杞梁安葬在齐国都城的郊外。这段故事是记载在《左传》当中,基本是真人真事,里面并没有千里送寒衣、哭崩长城、智斗秦始皇、跳海等情节,主要是展现了杞梁妻子刚烈的性格,也反映了杞梁妻对自己丈夫的爱和对战争的恨。这个故事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大相径庭,几乎看不到主要情节的一致性,但其中隐含的主题思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传说故事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真实地反映生活。为了让这个故事能够不断地流传,始终保持感人的魅力,民间艺人就各显神通,最大限度发挥想象力,开始了伟大的虚构和创作。没有引人入胜的虚构就没有传说故事的生命。最初的情节只是简单地记载杞梁妻为了自己丈夫的尊严,拒绝齐庄公在郊外祭拜丈夫。故事的情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化,受人们生活的影响一点点地叠加的。首先是“哭夫”情节的增加,曾子在《礼记》中所记载的“哭止哀”就是最先的改编。战国时期,《孟子》这本书中,又出现了淳于髡的话“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这样的修改使《左传》中记载的杞梁妻拒绝齐庄公在城郊外吊唁其夫的情节演变成了杞梁妻为亡夫哭泣的故事,使那个传说故事的核心内容发生了移动,凸显了杞梁妻对丈夫的怀念,呈现一种悲壮的氛围。接着的虚构是长城崩塌的情节。这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中增加了这一传说。后来在《列女传》中,又为其增加了毅然跳海的情节。这个故事到了汉代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型,主要情节哭夫、城崩、跳海等都已经包含其中了。在东汉,王充在《论衡》和邯郸淳在《曹娥碑》中对故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动,描写杞梁妻哭崩的长城是杞城,对哭崩长城的长度也详细描写为五丈。在西晋时期,崔豹在《古今注》中,对故事继续夸大更改,把五丈的距离写成了整个杞城都被哭崩了。这时的故事情节已经于最原始的面貌相差甚远,演变成了一部三分真实七分虚构的文学作品了。至此,这个故事还是可以隐约看到一些真实的内容,基本上是在原有的故事内容上面增加一些传奇色彩的东西。但是,为了时代的要求,为了社会的需要,这个故事到了唐代贯休的《杞梁妻》中,就被改编得面目全非了。在这首诗中,改变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把春秋时代的故事改成了秦朝,把地点从临淄变成了长城,并且直接把长城定义为秦朝修建的长城,这时虽然是秦朝的长城,但秦始皇还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故事经过贯休的改编已经初具孟姜女传说的雏形了。到了明代,***府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四处抓壮丁来大修长城,导致怨声载道。人们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把传说故事中的杞梁妻改成了孟姜女,把杞梁改成了范喜良,在故事情节中加入了范喜良躲避抓壮丁被孟姜女所救,并被孟家招为婿的浪漫的波折,又塑造了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智斗秦始皇等感人的篇章。这样完美的虚构,一个让人怜爱的女子便浮现在眼前,同时一个暴君也跃然纸上。
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距今已经流传有两千余年,它从杞梁妻的故事演变成了孟姜女的传说,是所有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故事中虚构的情节并不是随意加上去的,都是结合了当时当地的民风民情,也表达了老百姓的共同愿望,希望能够和平幸福的生活下去。真实的故事只有通过这样不断地虚构和创作,民间传说才能够发扬光大,千古传诵,才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耳蜗,才能够永远珍藏在人们的心中。
结 语
传说流传在老百姓口耳之间,故事中的素材都是来源于历史之中的。原本真实发生的故事被加入一些虚构的情节,形成带有奇幻色彩的传奇故事,不再是完全的按照历史事实来叙述。但是这些故事都是有原型出处的,并且加入的情节和内容都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传说故事和历史事实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是不能完全等同的。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都是经过主观的筛选出来的历史,并不是真正历史事实,而传说故事实际上是由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构造出来的。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江帆.民间口承叙事论[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刘魁立.张旭.民间传说[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长城的传说篇4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00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1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的长城全部加起来,它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5.4万公里,合计10.8万华里。
居庸关号称天下雄关,俗话说"长城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也就是说"关在居庸,险在八达岭".八达岭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十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山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取四通八达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庆、宣化、张家口、大同、永宁、四海的交通汇集点。
长城的传说篇5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00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1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长城的传说篇6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毛万亮你们可以叫我毛导。在游览长城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我们要保护历史文物请不要在城砖上乱涂乱画,不要乱扔垃圾。
有这么的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好!惊天我们就当一回好汉,让我们一起登上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游客们大家看我们的脚下,光看这数不清的调试一块就有两三千金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长城上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这里每隔三米就有一个方形的烽火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长城的传说:“传说在修长城的时候只有60岁的老人和小孩不去修长城,其他的青年都的去修长城。一个叫范喜郎的青年刚刚结婚三天就被抓去修长城。他的新婚妻子孟姜女千里迢迢去看丈夫,谁知范喜郎已被活活埋在了长城里,孟姜女就在长城脚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就在第四天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倒了八百里。”这就是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传说……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我祝大家吃好,休息好,明天再见!
长城的传说篇7
古城墙明明灭灭的历史
雪后的金山岭一片银装素裹之象。从低处望去,皑皑白雪或是平铺在坦途,或是星星点点分散在崎岖不平之处。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脚下响起咯吱咯吱的踏雪声,证明这不是一场幻觉,你确实来到这梦寐以求的地儿了。结冰使路途较滑,于是,干脆用手扶着城墙,欣喜地在雪花铺就的“地毯”上留下自己的串串脚印。
边走边想起了那些埋在故土黄沙里的历史。只有当一阵大风吹过,才会掀起这堆黄沙,将历史带回现代人面前。那么,旅行就是这样的一阵风吧。它将你置身于久远之地,让你看到所未看的山水人情、听到所未闻的只言片语,眼前的风景与教科书在一瞬间奇妙地接连起来,历史如胶片似的在脑海中交叠变换。
金山岭长城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齐,那时的金山岭是低矮脆弱的。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遂派手下大将徐达等修筑多处城关。朱元璋死后不久,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战争。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反抗朝廷。四年以后,朱棣登基。称帝后,朱棣将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移至北京,并大规模修建长城,加强***事防御工作。公元1522年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分界点,外族的入侵给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登基之后,遂派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谭纶继续修建长城,大大增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之后的数十年间,明王朝不断对长城进行修整,使明长城成为守卫疆土的坚固防线。作为明长城其中的一段,金山岭长城在这个修建的过程中也愈加坚固。
目前,国家已在这里发现了一千多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它们是历史赠与后世的礼物,是古今血脉相传的维系。在漫长的四百多年的岁月里,金山岭长城见证了王朝的变迁。经历了风霜雨露的打击、战争炮灰的摧残,甚至地震的震荡,如今它仍然坚固地伫立在这里,像个饱经沧桑但岿然不动的淡定老者。即使这位老者已经不能多发一言,但他的一个眼神、一丝皱纹、一缕白发,却足以道尽历史的风云变幻。
废墟中无言的天地大美
2012年,《中国国家地理》把金山岭长城列为中国十大秋色之一,并这样形容道:“长城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山际线,是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看长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难以尽言。”
作为明长城的精华地段,金山岭长城可谓是“一枝独秀”。它西起古北口,东到望京楼,沿线敌楼密集且各具特色,烽火台高大威武,建筑艺术精巧,景色壮美可观,可见它的***事防御体系的完整性。长城起伏于山水之间,东向是司马台水库,南向是密云水库,这是个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最不可忘记的是那些文字砖,上面刻着“万历五年宁夏营造”等字样。这些文字就这样雕刻在碎落的废墟之中,沉默无言地面对着后人。那些建造长城的士兵的辛苦汗水滴滴印在了这城砖之上,从这些城砖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影子。
站在古长城的顶端,眺望天地远山。天空湛蓝无比,蜿蜒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蔓延开去,在大雪的覆盖下又像一条白色的带子,在深冬的阳光下熠熠发光。看到这里,不禁被这壮阔大气的景色所折服。想起当年身穿正装的歌唱家张明敏纵情高歌一曲《我的中国心》,那深情的旋律重又泛上心头:“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年少时,徒觉这首曲子曲调还可,只是内容太过正规。随着年龄的长大,踏遍千山万水,哼老歌时竟多次把这首歌哼出来。想必祖国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吧,虽然抽象,但当这种情感依附于长江、长城、黄河这类具象的事物时,人的心便在其中找到了归属,民族情怀也渐渐萌生。
后来才知《我的中国心》的作词者是香港著名词曲家黄霑。黄老一生潇洒自由,他的词曲多数也侠骨铮铮,正所谓词如其人。犹记得曾经盛极一时的歌曲《沧海一声笑》,歌词中透露出的笑傲江湖的姿态着实让人赞赏。这首歌是契合长城的气质的。身处远离俗世的古建筑之地,仿佛在倾听历史的诉说,人会在一瞬间参悟:平时那些琐碎的烦恼在天地大美面前是多么一文不值。
难忘传说中的桃春姑娘
金山岭长城流传着一个感人的传说。起初,金山岭的村庄里有个女子,因面若桃花,漂亮动人,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桃春姑娘”。善良的桃春为了给修长城的士兵送水喝,每天都千辛万苦地去很远的地方打水,连着四十九天不肯休息一下。哪料一日桃春由于劳累过度,脚步不稳,失足掉入悬崖下,临死前还紧紧抱着水桶。士兵找到了她的尸体,感动得纷纷落泪,但桃春姑娘已逝,再难追回,便只好把她埋在黄土之中,“桃春沟”、“桃春楼”这些名字也由此而来。
相反,望京楼的传说则更偏神话色彩。相传戚继光带领士兵修金山岭长城时,由于望京楼地势危险,士兵为运条石死伤了很多人。玉皇大帝不忍看到这个局面,于是派二郎神帮忙运条石。二郎神运用神力轻易地把数量正好的条石变成大山羊,让它们成群地奔向山顶。就在运送马上成功之际,二郎神赶羊的局面却惊动了一个士兵,二郎神立即飞上天,但不小心将刚运上来的几十块条石踢了下去,于是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
这些传说或寄予着群众对善良的崇拜,或反映了他们对神灵无所不能的尊崇。传说虽然只是传说,但它通过某种形式与历史展开了对话。即使这些对话是虚构的,但它仍具有一定的历史魅力,历史也因这些精彩的传说更加深厚起来。
明灭的记忆和沧桑的历史,就这样融入金山岭长城的骨髓里。
TIPS
如何去:可在东直门外(974、942路总站)坐景区定点班车;如果坐公交,可在东直门乘长途汽车到密云,到密云后再换乘开往金山岭旅游区的小公共汽车;如果自驾游,可沿京密路、京承公路(101国道),过古北口镇,前行10公里即到。
怎么拍:金山岭长城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的美誉。密云金山岭长城没有太艰难的地段,非常适合徒步走,可以边走边拍。一天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色最壮美;四季中,夏季和秋季的云雾、彩虹是金山岭著名的景观,因此5~10月份最适合拍摄。
玩什么:金山岭景区修建了一条长达1000米的索道,方便游客进行观览。游客如果不想走路,可以直接乘索道。同时,景区还新建了3公里的夜长城,丰富了游客夜间的娱乐活动。白天玩得不尽兴的游客,可以体验一下晚上的金山岭。
长城的传说篇8
关键词:唐县;地名;文化解读
地名是地理实体、行***区域或者居民聚居地的名称,它们往往带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唐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因传其古为唐尧的封地而得名。自古以来,唐县所属的冀中大地一直是***治经济文化的活跃地带,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传说,这些信息通过一个个富于地域色彩的地名保留下来。本文拟从文化入手,探讨唐县地名的文化内涵。
唐县历史悠久,据《唐县志》记载,唐县是古唐侯国尧的始封地,西汉初已经开始设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全县包括二十个乡镇,五百六十四个自然村,人口约五十五万。就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而言,唐县地名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地名与历史人物和传说相关
唐县于西汉开始设县建制,其历史极为悠久。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唐县位于冀中平原的西部,这一地区就是古时所谓的中原地区,因而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历史传说,这些信息在一些地名中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1、与唐尧相关的地名
唐县是尧帝的始封地,因此唐县关于尧帝的传说极为丰富,表现在地名上,相当一些地名得名于和尧帝有关的传说。例如位于唐县城南的长古城村,其得名便与尧帝有关。据《唐县志》记载,长古村落迹著陶唐,为帝尧封国之城。据考证,其旧城便在当地小清河以南,因该村历史长且古,故称为长古城。再如位于白沙镇的西白尧原名为拜尧,取崇拜唐尧之意,后演变为白尧。
此外,还有一些地名与尧的儿子丹朱。例如葛公乡的北洪城和南洪城,据《唐县志》记载,洪城即《晋书•地道记》上所说的鸿关山。又据《寰宇记》记载,唐县有鸿关山,今名洪城,为唐尧之子丹朱所居之所。
2、与其他历史人物有关的地名
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唐县流传至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颇多,其中许多地名也与这些人物和传说紧密相关。下面仅选取葛洪、乐羊子、灌婴、康熙等历史人物和传说加以解读。
葛洪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自号抱朴子。葛公村的得名便与葛洪相关。葛公村位于县城西北26公里处,据《保定郡志》记载,葛公村始建于晋代,因葛洪在此隐居修道而得名。
建阳乡的东建阳和西建阳村因乐羊子而得名。据《唐县志》记载,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派乐羊子灭掉中山国,在当地建了羊城,得名建羊,后演变为建阳。
隶属于罗庄乡的灌城村、北屯村和南屯村便和西汉大将灌婴相关。据《一统志》记载,西汉大将灌婴曾在今灌城一带屯兵驻扎,因此便有了灌城、南屯、北屯等村落。另据《唐县志》记载,十八渡曾是西汉时戍边关口,其因此地有水弯曲八渡而得名。
行龙庄的由来与清代康熙皇帝相关。据查,清初时这个村庄名为兴隆庄。相传康熙皇帝去五台山拜佛路经此地,夜晚留宿该村的龙塔寺。康熙问寺中长老村庄的名称,长老答曰:行龙庄,康熙听后很高兴,此后行龙庄一名便流传下来。
3、与传说人物相关的地名
唐县地名中有一部分名称的由来与当地流传的一些人物和故事有关。如,木兰村地处山区,位于唐县县城西北部,据记载,这个村始建于清代,传说古代花木兰曾率兵路过此地,并在此安营扎寨,缘于对传说中女英雄的敬仰,这里便叫做木兰村。再如,娘子神村始建于北宋,据当地传说,***城城内有一牧童勤劳朴实,幸遇百花仙子结为夫妇,济世于民,人们为了纪念他们,遂取名娘子神。这一类的地名还有良家沟、西唐梅、东唐梅、父子三等。
二、地名与自然地理状况相关
一些地名的由来往往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紧密相关,人们往往倾向于将一些自然地理特征与地名相关联,这从一个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唐县地名中这一类的名称所占比重较多。
1、与山地丘陵相关的地名
唐县为半山区县,山地丘陵占其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唐河、通天河纵贯全境,一直以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因此很多地名与山地丘陵的地貌特征相关。
唐县地名中有一批带有“峪”字地名,峪的本义是山谷,用于地名多与山地有关。双峰峪村位于唐梅乡,地处山区。据记载,这个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村庄地处马耳山脚下的山峪之中,后取马耳双峰之意得名。鹤峪口村位于黄石口乡,建村于明万历年间。此村的东侧山行似仙鹤,故取名鹤峪口。诸如此类的还有马家峪、富家峪、大长峪、黄金峪、峪山庄、西长峪、王尔峪等,这些村落都因其坐落于山谷之中而得名。
唐县地名中有一些带有“岭”字的地名,也多与山地有关。如川里乡位于唐县县城的西北部,属于深山区,这里多为山地丘陵,与山地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沙岭安村始建于清末,其得名便是因为村北有一大叉岭,且多沙石。岭倒后村则是因为位于大叉岭的背后而得名,这里最初的居民是由王尔峪的居民迁移而来。
2、与河流湖泊相关的地名
自古以来,唐县境内河流数量较多。唐河、通天河贯穿唐县全境,其他一些或大或小的河流,多源于广袤的山地。这些河流的两岸大多土地肥沃,适宜庄稼生长,因此这些地域也成为一个个人群聚居的村落,这些村落的名称多与河流相关。
雹水乡位于唐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雹水河流经此地,汇入唐河。东雹水、西雹水、周雹水等村落都因位于雹水河畔而得名。雹水乡境内有一处水库,相传此水库修建于秦代,拦截唐河而成,因其水域辽阔,故而得名大洋,也就是今天的西大洋水库,水库周围分布着中大洋、南大洋等村落,皆因大洋水库而得名。
3、与地形地貌相关的地名
唐县的一些地名与其自身的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勺堤位于伏城乡东南,唐河的西岸。据记载,这个村落始建于晋末,村子北面有一座小山,沿着唐河西岸著有高高的堤坝,村庄被包围在小山和堤坝中间,堤坝恰似一把勺子,因而得名勺堤。
花盆村位于唐县县城西部的深山区,据记载,花盆村建村于北宋时期,其得名缘于村庄北边的山沟里有一块巨石,形状极似花盆,因而得名。墨砚村位于石门乡东北部,其建村于清朝嘉庆年间,因其所处地形形似砚台而得名。
综上所述,唐县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文献:
长城的传说篇9
按我自己的理解:德胜门的穷,我自以为不是局外人,我有所了解;而说到果子市的烂,我想是指那儿的生存环境了,那地方从明朝时就是京城水果的集散市场,当年果品交易时喧嚣热闹的场景和集市散去后的狼藉不难想象。而今见惯了脏、乱、差街头巷尾和城乡接合部地界的北京人,也许会有同感。唯有绦儿胡同之不开眼,似乎有糟改这条小胡同里的人的意思,说绦儿胡同人不开眼大有“乌鸦落在猪身上”之嫌。其实都黑,其实都不开眼。灾难深重落后的中国里能有多少开眼的人?尽管北京是都城,皇权统治,等级分明,人分三教九流,不开眼的老百姓还是大多数。过去住那儿的人无非靠捣鼓些针头线脑、缝缝补补谋生而已,针眼儿当然没有钱眼儿大啊,不开眼也属无奈。
但这句顺口溜远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经我留心与更为年长的人士探讨这句俚语的含义时,却惊奇地发现,其实它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版本:德胜门的“穷”原来是指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子都没有。当时,京城各城门都安在,唯有德胜门城楼在民国时期遭到闯进北京城的日本人毁坏(系传说,城楼毁于何时说法不一,还有待考证)。
据老人讲,当时城门楼子顶先被毁的,而四角城柱依然光秃秃屹立着。寄居在城楼里的长虫被惊扰了,倾巢出动,盘踞在残垣断壁上。用老人的话说,到处是长虫,大大小小的吐着信子,虎视眈眈。颓败的德胜门城楼和瓮城一派荒凉,白日,野草遍布、神秘莫测;夜晚,流萤鬼火、阴森恐怖。人们都惊恐地绕道而行,谈蛇色变……
有一天,来了个白胡子的老头,手持着一枝竹节杖,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老者对着众人道:“众位高邻,城楼已毁,住在里边的大仙现无处安身,劳驾众位在城西建一个小庙,把这里的大仙接过去吧。”说完飘然而去……
于是,有人赶快报告地方上管事的人,募集资金,动员人力,在城西,现在新街口豁口西北角建了个大仙爷庙。说来也奇,自从庙建好后,庙里立了大仙爷的牌位,德胜门城楼上的蛇一夜之间就全都消失了踪影。更有邪乎的传说,有人在夜里看见有大蛇从庙里爬出到护城河的马坑里喝水,头探在河边,尾巴却还在庙里,有几丈长。(护城河叫马坑的地段水比较深,马行的人常常在这里饮马洗马,因而得名。)这之后,有关人等才敢涉足城楼收拾残局,拆掉了城楼剩余部分。由此,德胜门穷得连城门楼都没有了,只幸存了德胜门的箭楼。这么解释德胜门的穷也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今看来,不应该说德胜门穷了,因为和其他门比起来至少它还有个箭楼。
再说“恶果子市”,注意,这种版本的果子市是“恶”而不是烂,所谓恶是指人性的恶。说当时果农也好,赶脚的小商贩也好,把水果从北山手推驴驮,千辛万苦地运到果子市的果行,一上秤,就会亏分量。在家时称好明明是100斤的水果,到这里变成80斤了,生生少了20斤。而果农或商贩明知吃亏,也无可奈何。因为受制于人,要养家糊口,只好忍气吞声。尽管如此,当时也拿不到货款,要等三天后结算。果行大秤进小秤出,100斤水果,卖时称出却是120斤。一进一出就赚出40斤的亏心钱,更别说压价与抬价之黑心了。奸商之恶在果子市由来已久,名不虚传。而今其恶行在某些交易蔬菜、水果的批发地无师自通被传承翻版了,8两秤大行其道,奸商的嘴脸让人憎恶。你如果不理解果子市的恶,就到那些地方体会一把,管保你会温故知新。
长城的传说篇10
今天,曹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知道长城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城万里长。”“不到长城非好汉。”没想到曹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做个游戏,筑‘成语长城’。”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
游戏采取“击鼓传花”的形式,曹老师说了一个成语“人山人海”,便把花传给了张钦,所有的同学双眼都紧紧盯着花,生怕花传到自己手里,我的心随着鼓声“咚咚”直跳,花传到我门前了,我以闪电般的速度把花传出去,就在同学们心急如焚的时候,鼓声突然停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我伸头一看,花在谢明希手里,她脱口而出:“海阔天空!”老师点点头:“很好!”教室里的掌声雷动。花传到王俊生手里,他对答如流:“空无一人!”没想到这两人表现的这么好,同学们兴致更高了。鼓声突然停了,张雨瑞不慌不忙的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人山人海!”同桌的尹子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小子,被你捡了便宜!”原来这个成语曹老师刚说过。看着他神气的样子,我想:唉,这个捣蛋鬼,又讨巧了。曹老师高兴地宣布:“第一轮成语长城圆满竣工!”
成语长城有砌起来了,老师说:“五颜六色!”“色色俱全”(高正)“全神贯注”(孙浩)花落到孙乐鹏的手里了,他想了好一会儿,把成语词典都拿出来翻了,还是没想出。调皮鬼张雨瑞冷不丁来了一句:“助人为乐!”“哈哈哈…”教室里乐翻了天,张雨瑞羞的满脸通红。
两轮比赛都没有我,我不知该庆幸还是遗憾,我准备从今天开始就多背点成语,再比赛时就有恃无恐了。
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三年级:张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