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1

体育教育教学小学反思

随着学校体育的***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日益完备,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整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还没有真正摆到应有的位置,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比例迅速上升,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阶段已经显现。因此,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战略要求。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少年重要时期。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要把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昂扬精神的少年一代。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客观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小学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基础和起点,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来统筹规划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在构成学生素质和人才质量的诸多要素中,身心健康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和道德品质、学识能力同等重要。同时,体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特别是今天的学生大部分仍然是独生子女,通过体育运动能帮助他们锻炼意志、磨炼毅力,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因此,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许多城镇小学办学容量处于饱和状态,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导致学校供学生活动的空间和器材设施严重不足,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锻炼习惯和兴趣得不到更全面的培养,学生体育潜能和特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分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加强小学学校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场地建设。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青少年体育锻炼设施的需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统筹考虑、综合利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应免费或优惠向周边学校和学生开放。同时,小学自身也要按学校建设与装备标准,做好建设规划,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努力满足小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三、着力规范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造成目前学生体质和运动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少小学办学思想出现偏差,不按规定落实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任务。特别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成绩,违规压缩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教育行***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对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小学必须开足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挪用体育课程时间。要严格控制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合理安排各学科教学内容和作业量,尽可能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不应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文化课学习时间。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季节变化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要坚持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三是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所占权重。四是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常抓不懈。要经常检查体育器材破损情况,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体育设施和器材的质量。要完善体育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管理,防止发生群体性体育安全事件。

四、广泛开展群体性学生体育活动

要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小学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鼓励与引导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真正把仰望蓝天白云的机会、选择体育锻炼的自由还给小学生。要积极开发与推广适合少年特点的个人、集体竞赛项目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小学体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因地制宜经常开展以校、以班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努力营造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校园体育氛围。

五、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2

    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已有数十年,在这几十年里见过不同的学生,有安静的、活泼的、叛逆的、好斗的,归根到底,现在的“00后”小学生都是“标新立异”的。记得一位省级优秀教师说过,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特别是塑造德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斗智斗勇。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我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这几十年让我明白,教师要正视学生的“标新立异”。       

    体育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严厉的、体育课是单调的,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老师和体育课下的定义。但是体育老师是有爱心的。 比如,上体育课时身体弱的学生就不能和身体强壮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体力上就有区别,所以体育老师在分小组时就把学生按大小、强壮、男女分组教学,这是在老师的心中默默分成小组,不是有心观察是看不出的。体育教师有时也是严厉的,但在严厉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口香糖。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传球。看着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问她刚才为什么不认真练习,稍有不慎,就会被球击中,受到伤害。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 体育教师也不例外。

    学生的“标新立异”不外乎是性格和社会环境在使然。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在体育分组活动中,我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3

一是缺乏系统的训练。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独特的知识体系。它以节奏、强度、优美、陶醉等许多体育要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无比的情感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美感和力量。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感受、理解和表达体育内在的情感,就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体育能力。尤其是节奏和强度,是体育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体育的基础和关键,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效训练。而这种有计划、有系统的体育技能培养恰恰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得不到重视的,也是最欠缺的。

二是教师缺乏深入的反思。首先,体育教师大多数灵活,模仿能力强,擅长于感性思维.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即学即用,灵活运用的本领强。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理论的积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观摩课,而不注重理论的吸收和教育专著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也许能够很快地学到一些教学手段和形式,但“形”似了“神”却不似,不但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有时反而适得其反,迷失方向。其次,实践浮于表面。我们的实践仍停留在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的形式,而非内在元素的挖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上。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或许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但很难找到“教什么”的答案。最后,没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是教育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品质,有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就应不断地审视,调整自己的实践行为。而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学习习惯,往往多凭感觉做事,反思的良好习惯尚未很好的形成。

三是缺乏科学的引领。我曾多次与乡镇教师交流,到一些乡镇学校调研,调研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大多数年轻的教师不知道体育课究竟要给予孩子什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体育没有情感,锻炼不能强身健体,无效的、非体育的活动充斥着课堂,体育课简直成了大杂烩,还美其名日: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在交流过程中执教教师非常坦率地说:“体育中的新理念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落实,从教育杂志上及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课例基本上都不是教材上的内容。执教者不但动用了许多现代化的手段,而且信息量特别大,综合性、艺术性、表演性特强,这样的课我们平时根本无法实施。一是我们没有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二是没有好的设备,三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样的课至少得准备两个星期,那么一周十六节课该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呢?我相信这些公开课的执教者平时也不可能这样去上课,更多的是实施教材上内容的‘家常课’。既然是家常课多,为什么不开展些家常课的研究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们一线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不是帮助更大吗?”一线教师真实、朴素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也道出了华而不实、浮躁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确,我们对教师的评价究竟是立足于一、二节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的水平、质量?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自主开发课程,还是现有课程的实施水平?我们需要的是热闹的课堂气氛还是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对此,可通过以下三条路线来改进。

一、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模式,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的特点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样式。说到教学模式,也许有的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构建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的创新、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是否矛盾?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人格――出格――升格”这三个成长阶段。这里的“格”指的就是基本的教学模式。只有入了“格”,掌握了教学内在要求、基本规律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我们的实践舞台上确实涌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比赛课和观摩课,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教师因为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认识的不足而盲目照搬模仿。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有的一学期只是教会学生几节简单的操,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首先应解决一个“入格”的问题,让教师清楚知道体育课、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课堂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体育课技能的培养又是如何渗透在每一节课中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进行的。只有真正掌握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创新,形成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研究机制,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学习、讨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构建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组建骨干力量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计划,供一线教师参考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有怎样的评价和导向,往往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结果。体育教学之所以缺乏系统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规范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方案,没有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学生体育素质的好差不会影响到教师的发展,更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长此以往,体育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1.确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了好课的标准,并形成了共识,那么就有了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认为,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质。第一,有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且目标的达成度高。杜绝体育教学中的无的放矢。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忌教学中的大杂烩现象。第三,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要简约、朴实、有效。杜绝浮躁、花哨和无病。第四,课堂民主、平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强。杜绝“满堂灌”“独角戏”的现象。第五,把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技能培养,突出体育性。第六,课堂有审美意蕴和文化气息。

2.改变优课评比的方法。我们的优课评比都给了选手很长的准备时间,而且参赛内容各不相同。这种不统一比赛内容、不限定备课时间和备课人员的比赛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赛不但不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反而助长了教师功利、浮躁、投机的不良思想。因此,希望教研部门改变评比的方式方

法,如,统一比赛内容,限定准备时间并***备课。这样的比赛才会真正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促进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的研究。

3.完善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方案。体育是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目,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体育视作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重要,每学期末组织相应的学习情况调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认真制订考核方案。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得到真正的规范。

4.定期开展主题『生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交流、碰撞、反思、获得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教师就有了学习的阵地,有了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教研部门要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切实帮助教师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三、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从事教学工作,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需要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需要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了这份“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会积极地、无怨无悔地投身体育研究。

2.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新课程拓展了体育的领域,体育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教材中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体育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内容的整合,更是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多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与体育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学、舞蹈等,从而帮助孩子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体育游戏;重要性

目前,我国学生的体质在不断下滑,其中包括:超重与肥胖数量继续增加,视力不良率不断上升,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等,尤其是在小学生这个群体当中,似乎对体育课已经丧失了兴趣,从而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呢?把游戏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达到趣中练、趣中学、学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一、体育游戏定义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个分支,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开发智力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教学手段,具有增强智力,有益身心等特点的一种特殊锻炼方法,也是锻炼身体、改善心态、发展非智力因素、开拓思维、适应社会环境的一项有价值的活动。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体育游戏的目的明确。有的体育游戏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有的重在发展体力和智力;有的是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有的则侧重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在这种有意识的活动中,人们可不断创新、发展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规则。

2.体育游戏内容有较强的教育性。体育游戏是一项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活动,不少游戏还有一定的情节和主题,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

3.体育游戏也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的这种竞争性,可以使弱者有成功获胜的可能,给强者提出新的挑战,只要全力以赴,参加者都有夺标的希望,在游戏中可以更好地挖掘人的潜力。

4.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显著特征。由于体育游戏是一种参加者自由选择的活动,没有任何外来的压制,所以参加者能轻松、自由、平等地参加活动,使其将活跃起来的心理功能得到发挥,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活动过程的乐趣上。

三、体育游戏的作用

1.体育游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制。体育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存在,重视对象、体验、快乐,强调了自由、开放、不断创新,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交往的社会性,重视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精神和品格,这一切突破了机械封闭沉闷的体育教学现状,摆脱了传统的以竞技项目和注重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体育游戏式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是丰富的、对话的、开放的、快乐的,是以快乐体育为主的,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的的教学。

2.体育游戏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竞争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拼搏精神是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特别需要的一种品质,因此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是现代人重要的心理品质。竞争性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径,竞争性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竞技比赛,比赛是表现竞争性最为直观、最为激烈、最为清晰明显的社会现象。游戏精神就是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尽全力克服困难,达到胜利目标。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体育游戏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有利手段。

3.体育游戏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与指导思想。“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既要处理好自己和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又要考虑游戏规则对游戏本身的制约因素,还要争取夺标等等,这些积极性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游戏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源地,是其成长的基地。

四、如何将体育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1.要及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要想更好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必须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和拓展,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依葫芦画瓢”的模式,确立新的、更具科学、合理性的教学观念,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敢于淘汰已经过时、陈旧的理论知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观念。

2.转变教师角色。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将会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指挥权威变为良师益友,在教学以及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积极的观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想法,及时掌握课堂的各种情况,做好下一步的指导准备,教学组织方式力求合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鼓舞,从而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促进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快乐。

3.课堂教学丰富化、多样化。传统体育课堂一般倾向于“结构化” “封闭化”,更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这种结构模式单一、乏味,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课堂上没有活力,死气沉沉。新课标既然指出让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体育技能知识,那么教师在教学课堂设计当中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开动脑筋,营造充满欢乐、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感受到单一、没有乐趣的气氛,对体育游戏课堂和体育游戏充满喜爱和期待。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兴趣

有专家认为:多媒体资源日新月异的发展,迅速地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乐园。

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乐学不倦。因此,在讲课中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教师一张嘴,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忙于记笔记,加之历史具有过去性,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学生感到枯燥,上课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历史情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是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通过再现历史,使学生投身其中,产生强烈共鸣,引起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活跃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快速、准确、大容量的特点。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之内,即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容量、讲练的密度、练的层次、练的力度。还可以当堂得到反馈信息。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整合,由此看来,多媒体还可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最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加大教育投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每一位教师带来挑战。作为一个教师,应自觉地加强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提高,随时关注它的发展动态而不至于落后。另一方面的事实是,目前还有许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还无法实现。即便是有条件的,也只是部分教师,偶而利用而已。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它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惟有国家或当地***府加大对这方面地教育投入。

当然,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我们要看到,先进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从根本上是不能取代教师地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条件,自身特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一味地追求课件地美观、新奇而忽略其实用性,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之上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动力,不再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其次要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再次要正确处理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再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最后要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6

    一、重视体育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体育课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的问题 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 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成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小学教学,小学数学,反思教育

【中***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1.引言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关于教学反思的研究不少,他们企***从理论上为教师专业发展给予启发或指导;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也纷纷要求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比如,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写反思日记,写课后反思报告、开展教学反思论文竞争等等。然而,在实践中轰轰烈烈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活动尽管对小学数学教师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要思考: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效果不理想、原因何在、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等一系列问题。

2.教学反思及其特点

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或群体以教学活动或教学情境为聚焦对象,通过探究的方式解决自己教学活动或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趋于合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重新审视,这必然包含着对反思内容和过程进行验证。反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反思的结果运用于实践,进行验证和修正,推动教学水平的向前进步。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步步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这个一个过程,必然要伴随着对反思对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通过教学反思,必然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反思具有超越性。

3.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很多年,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学反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3.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视角单一

从主体的角度进行分类,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教学不能只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够了,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是教学反思不能忽视的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从“教”的角度出发,视角十分单一,具体表现如下:

(1)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多关注教师“怎么教”,忽视学生“怎么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多涉及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材教法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个别教学事件的反思等方面,如何熟悉掌握教材内容、如何设定更准确的教学目标、如何优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更好地编写教案等方面成了教师日常工作的重点。从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多集中于反思自己“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

(2)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片面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现下的学校教学过程中,虽然各个学校一直在推行新课改,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们还是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知识与技能”这个层面,教学反思工作也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开展。在实际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反思多涉及: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材教法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个别教学事件的反思等,但是反思的侧重点一直围绕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3)教师对教学公平缺少反思。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学习过教育理论或教育观念,都知道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偏爱班级里的“好学生”,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或者乖巧听话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课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上,教师对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态度存在一定差异,往往会忽略一些“差生”的感受,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公平性。比如“好学生”能获得教师更多的提问机会或关注,而“差学生”得到的关心或提问的机会却相对较少。由于在工作中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往往没有引起教师自身的重视,加之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公平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因此教师普遍对这种不公平的问题缺乏敏感,没有反思的意识。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多关注课堂教学,忽视教学管理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的教师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普遍存在着片面性,将教学活动等同于“课堂教学活动”,因为小学数学的特点,所以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关注,一般认为由班主任或则语文老师来管理,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多采取模仿性的、经验性的手段,认为自己只要把学生“教”好了就好,能做数学题没有就可以。

3.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浅薄化、形式化

(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浅薄化。教育研究者一直鼓吹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管理者也热切地期望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于是,小学数学教师纷纷写备课反思、课后反思或其它教学反思等材料,但由于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认知能力或理论分析能力所限,这些反思大多仅止于回顾或不系统的经验性点评,并没有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提炼出关键问题,且针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并不科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分析能力,缺少理性、系统的深层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问题,也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当教师的“反思”只具备反思形式或反思流程时,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形式化。由于学校的强制要求,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与其考评联系起来,因此,对教学反思不抱希望的教师们也不得不拿出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写写反思材料或参与反思活动,但这种参与形式大于内容;更有一些教师认为工作负担沉重,不堪负荷,于是从网上***别人的反思材料作为自己的“作业”。不对自己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其问题是别人的,而非自己的,教师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需要与动力;问题定位准确,产生好效果。被反思效果挫伤了热情的教师,迫于学校的压力不得不通过拼凑、***等方式完成反思任务的做法,不仅对反思活动无益,反而有害。

4.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问题分析

本文希望通过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方式优化教师教学反思的效果,首先必须通过教育共同体的框架分析教师教学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以教学为核心工作的教育共同体由三种层次构成:以教学为主要活动的师生共同体,这是基层共同体;服务于师生活动的教师集体、教育专家、教育管理者组成的教育共同体,这是中层共同体;由因共同教育教学信念而聚集起来的,形成的跨越体制、跨越区域的教师群体,这是外层共同体。本文以教育共同体的基层、中层、外层为分析框架,分析教师教学反思效果不理想的组织层面的原因,并企***基于此形成优化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体制语境下,教师与教师的合作以及教师与专家的合作可以从不同层面对教师反思的观点、思维、技能进行启迪,提高其教学反思能力。然而,这些合作从形式到实质都不理想,这些直接制约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使其反思能力长期处于浅薄化的状态。

可以说,教师群体是教师受到共同的职业信仰、教育追求的感召而形成的。但是,由于种种障碍的存在,教师群体的合作反思并不必然是顺利的,在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活动的展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反思效果还很不理想。

5.优化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策略

在教育共同体理论的指导下,共同体成员应该在共同信念的引领下,以合作互动、利益分享、责任共担的方式展开教学反思活动,优化教学反思活动的效果。因此,信念是共同体建设的基石,也是实施优化教学反思活动策略的前提。共同体成员的自主合作是发挥共同体功能的有效方式。基于教育共同体的层次,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形成优化教师教学反思活动的策略――关注学生反思视角,发挥师生基层教育共同体的作用;系统变革共同体主体关系,发挥中层共同体作用;从内外两个角度促进教师群体合作,充分发挥外层共同体的作用。

(1)关注学生反思视角,发挥师生基层教育共同体的作用。教师要想获得最真实的学生“学”的需求,一是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获得学生最真实的感受,二是让自己以一名学生的心态去体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层教学的方法来保障这种公平性。首先,为了避免分层不恰当不合理,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按照学生的差异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其次,为了防止在分层过程中教师潜意识地把学生按照以往的经验“贴标签”,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这种分层应采取隐性的方式――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便于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对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暗地里做出安排即可,并在语言上做出积极地引导,淡化差异现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鼓励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横向分层和纵向分层,即组间分层和组内分层,努力做到纵向有差异而横向无差异,即组内成员之间有程度及能力上的差异,但各层次的成员都能在其他组中找到相对应的竞争对手,以便采取竞争的方法促进发展,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在这种方法中学生的分层是最主要的,分组是表面的,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措施,同时又促进了不同水平间的合作,发挥每个个体的优点。

(2)优化教师与研究者合作反思的策略。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当前教师反思培训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首先,教育专家精心设计、使用的案例来自丰富的实践情境,教师非常熟悉这些情境以及情境中的问题,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兴趣。其次,在案例教学中,教育专家不再是知识传递者、理论宣讲者的角色,他扮演的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他主要鼓励、引导教师学员积极展开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可以说,案例教学容易沟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学员之间的距离,让学员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理解教学理论,并学会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3)从内外两个角度促进教师群体合作,充分发挥外层共同体的作用。从内外两个角度促进教师群体合作,充分发挥外层共同体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群体可以在日常的反思活动中,设定相对稳定的反思主题,定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将讨论的结果应用于实践,并将实践反馈的情况纳入下一次的讨论活动。通过这样的反思模式,可以推动教师反思的持续、深入发展,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可靠的、基础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春光. 反思型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探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5,(1):138-143.

[2] 张天扬.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21-122.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反思型教师;障碍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1](226)关于反思型教师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倾向于中小学教师成为反思型教师的意义、反思型教师的特点以及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等方面,但对中小学教师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直缺乏关注。这些条件的缺失,可能成为中小学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过渡的障碍。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在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在于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缺乏反思的情感──人格素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及教学自我监控能力欠缺。本文拟就这些障碍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一 、分析

教育理论作为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来自于教育实践,又高于教育实践。它是在若干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理性的抽象概括而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精华。由于教育理论摆脱了具体教育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丰富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提升教育理论修养,可以给教师诸多的思想启迪和借鉴。因此,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必须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依托。现代教师为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都或多或少学习过一些教育理论。但我国师范课程的开设,多年来依旧是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这“老三门”,所以教师实际掌握的教育理论比较薄弱。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假如教师对理论发展及其现状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那么教师就很难从教育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具体问题,必然限制教师的研究视野,必然导致教师缺乏较强的批判意识、缺少必要的理论语言和研究技术,教师对自身的批判反思不免狭隘和肤浅。因此,中小学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反思的依托,也就妨碍了教师反思进程的深入和反思结果的交流。

反思型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情感—人格素养方面的条件。[1](227)一是情感的开放性。有自我开放、谦恭的胸怀,才能够接纳不同意见。二是情感的敏感性。反思的前提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教师的工作状态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交往中,教师需要正确地体察学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加以适当调整。三是情感的驱动性。对教师工作的研究不同于对学术、专业本身的研究,这种对经验的反思具有明显的具体情境性和个人特征。反思的基础是自我认知,反思的结果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整,所有这些都需要反思者在情感上的自愿、意向上的趋近。因此,要成为反思型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还应具有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状态有反思、研究、改进的胸怀和敏感意识,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等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的主动性。然而,传统的教师只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教学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线性的传授方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关注,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缺乏反思。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反映了教师回避批判反思的心态,意味着教师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供的安全感,意味着教师丧失持续发展的动机。

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反思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而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在提升教师反思的敏感性上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监控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一般分为三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2]目前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方面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有:缺乏自我分析、导致教案设计盲目;缺乏自我反馈,导致信息交流渠道闭塞;缺乏自我检查,导致教学行为中的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缺乏自我校正,导致教学过程随意性大;缺乏自我强化,导致教学程序设计不能扬长避短。

二、对策

(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供与自己的想法不相和谐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因素,动摇自己已经设定的舒服的教学框架和假定,可以冲破自己熟悉的封闭圈的束缚,避免理智上的停滞和行动上的固步自封。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就必须强化教师反复学习、运用教育理论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将教育理论知识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并据此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然后,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对所碰到的问题作多维度的理论分析,并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信念,直至自己的教育实践越来越能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小学教师的理论学习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已学理论的再学习;二是新理论的学习。如今,知识发展的动态性增强,知识的产生不再是线性的,而更多的呈现跳跃甚至是无序的态势。学习的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学习条件,以保证新的学习顺利进行,新的知识顺利获得。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高级的发现式的和自我提升式的学习,涉及观念的发展、可能性探讨以及对不定性的应变能力的训练。教师的理论性学习重要的是把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知识,也就是要实现公共教育知识的个体转化。个体化的方式可以通过体悟使知识观念化、通过试用使行为习惯化,还可以借助反思使知与行一致化,这是公共教育知识个体化的强化手段。通过前两种方式,公共教育知识得到了初步的个体化,但考虑到个体化后公共教育知识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工作环境、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相协调,这就要求教师的反思要围绕是否出现了认知失调现象、个体化的知识与行为是否和谐一致、个体化的知识是否能解决身边的问题、知识的量是否充足等,使自己的知与行达到和谐境界。教师通过与理论文献的对话,在获得深厚理论底蕴的同时,不断实现自我理解、自我反思和持续成长,通过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二)完善教师的人格特征

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批判性人格。教学中教师不应以经验者自居,而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现象、问题,要求教师具备并不断发展改革意识,清除循规蹈矩、畏缩不前的保守思想,从改革的视角去看待早已习惯、甚至被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行为、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总结。教师要科学地、一分为二地评判过去,既要总结好的一面又要找出自己不足的一面,避免陷入自己的意***框架和视野之中不能自拔。其次,开展反思性教学还意味着承认自己知识和观点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谦虚。谦虚使教师懂得学习是不确定的探寻过程,使教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因而要避免保守和自我封闭,而应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新思想,除了给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以道义上的支持,还要为其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教师自身要有渴望发展的动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的发展需要外在的支持与帮助,更需要教师自身渴望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动力。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在认识上,教师才能充分意识到反思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重要价值;在实践上,教师才能运用反思策略持续进行反思实践,才能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反思成为教师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三)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教研活动为载体,采取多项干预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对教师较有效且易开展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诊断性干预,即通过听课,对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弊病进行分析归因与诊断;反馈性干预,即借助录音录像等反馈技术开展教师自我反思性反馈,或开展教师间相互听课,进行同行探讨性反馈,或邀请师范大学、教研室专家进课堂听课,进行专家诊断性反馈,或运用公开课课后评课讨论进行会诊性反馈;指导性干预,即教导处、教研室成员进课堂听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指导,或利用公开课教师间相互听课活动,进行同行指导;示范性干预,即通过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名师示范讲课、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激励教师学习内化、移植应用;迁移性干预,即开展听课学习,促使教师逐步把他人监控能力强、教学效果佳的成功教学行为和方式迁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或开展借班上课,外出学习,教师上汇报课等,激励教师将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自我反馈、专家反馈、学生反馈和同行反馈等反馈干预,能培养教师的自觉意识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运用教研活动中的同行指导和专家指导等指导性干预,能逐步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校正和控制的方法、技能。通过运用校研活动的公开课、示范课等示范性干预,能帮助教师将以往的、他人的教学监控经验有效地移植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中去,能培养教师的迁移能力。随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步的提高,必然会提升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状态的敏感,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小学教师 反思能力 提升 策略

一、教师反思的内涵及问题的提出

教师反思能力的研究由西方国家兴起,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而后对世界各国教师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反思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作为反思对象,对教师个人与教学活动不断的进行检验、评价、思考、反馈。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教师反思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素养、责任感、知识结构、合作意识等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是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即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观察、反馈与调控,包括对教学的设计、教学的过程、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

目前的小学教师,观念滞后,不愿改变已成习惯的教学方法,不思进取,认为完成课本知识的讲授就是尽责;虽然有些教师明白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仅在表面进行思考,在反思的广度与深度上都难以达到。就反思方法而言,一些教师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形成文字,即使想记录下来,由于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有限,经常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反思意识,掌握反思能力的提升途径,养成反思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加强自身建设,塑造反思理念

反思的前提是思考,因此,只有先思考,才能进行真正的反思。小学教师要敢于面对课程不断改革带来的新的挑战,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反思能力。首先,反思的关键在于要有问题意识,反思的主要来源就是自我意思的觉醒,然而,自我意识产生于在原有理念指导下的困惑与迷茫,小学教师意识到存在的教学问题,是其主动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的前提;其次必须培养合作意识,寻求专家或同事的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以后开始反思,但个人的力量比较薄弱,会受到原有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的限制,因此,需要向专家或同事寻求帮助,专家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同事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针对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寻求实际的解决办法;最后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教师需持之以恒,养成对每节课都进行反思的习惯。

(二)拓宽视野,更新反思方法

拓宽视野的关键在于阅读,阅读能够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能够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够让教师拥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审视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

行教师反思,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1.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中产生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记录,并分析。教学日记的作用不仅仅是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包括教学亮点、教学盲点、教学总结等,透过这些,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分析,总结。2.教育故事研究。可以采用叙述的形式记录一节课中发生的教学实践,被称为教学个案研究,也可以是教师在日常生活、教改实践中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案例。教育故事研究大致需要四步:积累素材、筛选材料、反思文本、撰写故事。3.实施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生是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行动研究中,小学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学的研究者,这一类型的研究,主要是以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基础,需要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行动研究的一个单元包括四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反思报告。

(三)营造反思环境,构建反思平台

学校,作为教师发展的平台,有义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反思环境,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思想,为教师积累反思素材,起到引领作用。1.开展公开课活动。教师在形成反思习惯之前,反思能力欠缺,难以深入,借公开课的机会,听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评价,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势,扩大视野,促进教学改进。2.集体备课。建议小学中每个教研组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集体备课,这改变了一些教师无助的教学现状,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弥补不足,达到教学设计最优化。3.一对一帮扶。小学中的骨干教师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对青年教师的课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借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反思能力。4.借助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方式,拓展教师的反思视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听一听其他教师的意见,尤其是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点评,与自己的现状相结合,认真深入进行反思。5.问题研究。对于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可以主动与同行探讨,不能解决的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教师提升反思能力的过程。

(四)改变教师评价体系

小学教师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目前,小学教师负担过重,主要是课业与精神上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重班级的成绩排名,对教师造成了极大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小学教师的德、能、绩、勤进行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这就是说,必须改变把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应结合教师的素质、能力、绩效等,对教师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具有了反思能力,才能在提倡教学以后,用审视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探索解决方式;具备反思能力,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反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在于,在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以固有的观点和理论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具备了反思能力,促使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从而获得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天武.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4,(l2):28一31.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反思性实践;教学改革

一、反思性实践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

1.培养反思性实践型人才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知识模式”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技能模式”重视培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反思性实践模式”则强调幼儿教师要不断关注自身的反思和自我调控来实现终身专业成长。当前,责任心强、专业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高、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最受幼儿园欢迎。也就是说反思性实践者已成为幼儿园期待的理想形象。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既不能偏向“知识”,又不能倒向“技能”,应把反思性实践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培养幼儿教育的反思性实践者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2.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2012年,国家***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部分强调,幼儿教师要具备反思与发展能力,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重视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设置教育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实践情景,重视学生反思实践习惯的培养和反思能力的提高,探索构建以反思作为桥梁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应顺应《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培养

反思性实践者的新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北欧国家被广泛认可的反思性实践观点已经影响到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方向,***在2011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顺应了这一改革新动向,提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要秉承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发展实践能力,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4.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确。许多院校没有把培养学生专业的幼教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综合的教育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总目标,没有构建实践整合型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要么倒向“技能型”,要么倒向“知识型”。二是专业实践导师团队未形成。目前,学前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一般通过顶岗实践、指导学生教育实践和幼儿园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途径,深入幼教实际,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但也存在实践体验时间短、流于形式的问题。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默契,团队合作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为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评判者,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作用和力量被忽视,没有被纳入专业团队中。三是教学方式陈旧僵化。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大多将精力放在课程结构框架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而相对忽视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仍然沿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教学情景创设和实践教学的设计,造成学生主动体验机会少、实践能力差、问题解决思维不灵活。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往往为“口头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他们常规工作不规范、教学组织吃力、组织管理效果差等问题暴露无遗。

二、反思性实践取向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确立以反思性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反思性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核心素质。为培养幼教机构需要的具有反思主动性、反思实践智慧、反思批判精神、***和合作反思能力的高质量准幼儿教师,学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以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准绳,把反思性实践理念引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尽可能增加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以反思作桥梁,使理论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把培养幼儿教育反思性实践者作为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

2.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过硬、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其一,要转变教育理念。任课教师要反思课程教学中的弊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执行者,任课教师不仅要重视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上逐步扬弃和超越旧有的教学模式,重新思考教学的特点和价值追求;不仅要成为技术熟练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和批判性思考者。这一点是改革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其二,要发展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综合而成的应对实际的教学情景的智慧。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首先要具备反思智慧,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为此,教师应主动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实践能力,密切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动向,广泛收集实践案例。以挂职、见习或实习指导、课题指导等形式,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和实践共同体内的幼儿园实践导师密切合作、相互学习,在交流对话中相互启迪,共同促进实践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获得,增强实践指导能力,努力促进专业发展。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构建全程性和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协调融合,教师要利用实践共同体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作用,充分挖掘现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育机会,把各学期安排的教育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和课内实践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实践技能和实践智慧的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对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的实践教学的各环节——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内实践、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组成一个有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内容结构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每门专业基础课程也要制订教学实践大纲,使学生在开始学习该课程时就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实践机会和任务,使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更具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构筑园校合作实践平台

为拓展和深化与各教学实训基地的合作,可以试行“双导师制”为契机,建立实践共同体平台、完善合作体制运行机制,发挥团队合力优势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和教育实践工作,实习生以一人或一个实践学生小组(2~6人)为单位同时跟学院导师(学院任课教师)和幼儿园实践导师(幼儿园一线教师)学习和体验。实践共同体是实践课程的载体和支撑,实践共同体的基本结点是学生实践小组,实践小组是以实习幼儿园为单位成立,学生实践小组人数根据实习幼儿园班级数量灵活确定,原则上1~2名学生进入一个班级接受导师的全面指导,学生在实习期内要在三个年龄班轮换实习,实践小组间可在实践间隙分享收获、讨论问题和困惑;也可利用微信群和QQ群上传实习见闻、分享实习感受、提交实践作业,和学院导师与实践导师沟通交流。“双导师制”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为园校合作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在这个实践共同体内,园校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相互合作与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融会贯通。园校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实施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学前专业课程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以直接教为主授、学生多被动听讲少体验思考的教学方式,应以反思性实践教育理念为导向,以着重培养学生反思实践能力为目标,制订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创新教法。比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开展案例教学,创设模拟实践情景,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以“任务”引领学生解决学习任务问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锻炼学生“写、说、授、评、思”综合教育实践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反思指导,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情景中学会反思,让学生感受到反思带来的经验收获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反思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养成。6.构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体系减少闭卷考核形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在实践情景中的反思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评价。从学生入校,就为其建立一份专业成长档案袋,把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幼儿园见(实)习鉴定表、教育实践日志等都归档保存。学生课程考核中实践反思能力考核成绩,由课程任课教师和见(实)习单位实践导师共同评价,按不同比例综合评定。任课教师负责评价学生的课内实践反思表现,幼儿园实践导师主要就学生保育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这种综合性评价能较好地突出实践在评价考核中的作用,促使学生重视反思,在实践中学会反思。

参考文献:

[1]苗浩.教学设计者反思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理论的追问与实践的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3]白星瑞.呼和浩特市两所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开展反思性实践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4]李香玲.反思性实践视域中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10篇

学习

报告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报告会10篇,内容包括报告会发言稿模板集锦十篇,报告会结语。***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六项重点之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决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推

学习

联谊会方案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联谊会方案,内容包括单位联谊会方案,简单的联谊活动方案7篇。通过组织原沔阳中学68-72同学联谊活动,追寻同窗学友青少年时的真挚与友谊;再叙青春年华的快乐与豪情。从回顾与交流各自奋斗征程中感悟人生;从同学联谊、重逢相聚的

学习

爱国事迹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爱国事迹10篇,内容包括爱国事迹,爱国事迹10个。聂耳爱国事迹范文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令人心情振奋的国歌,每个中国人都会唱,你知道是谁创作的吗?没错,就是著名的***音乐家聂耳

学习

质量会议发言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会议发言稿,内容包括质量交流会发言稿,工厂质量会议发言稿。坚持和加强***的领导,专门协商机构才能“专”出特色。人民***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搭平台、聚共识上。在***领导下规范协商议题提出机制,***协

学习

享受人生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享受人生10篇,内容包括享受人生的一百种方法,享受过程体验人生的散文。其实,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啊。陪父母聊聊天,陪朋友下下棋,甚至去挑战困难,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享受的东西了,亲请、友情、爱情这些不都是等

学习

我爱家乡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我爱家乡10篇,内容包括我爱家乡120字,我爱家乡用文字表达。有清清的四明湖,还有壮观的天下苑。我的家乡真是美,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水果多,有红红的杨梅,有甘甜的黄梨,还有鲜美的葡萄。我的家乡真是美,我爱我的家乡。我的家乡

学习

关于狗的成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狗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狗的成语及名言,鸡狗的成语有哪些。关于狗的成语及解释:1)狗窦大开:狗窦:狗洞。嘲笑人缺牙齿2)画虎类狗: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3)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

学习

纪律作风自检自查报告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纪律作风自检自查报告模板,内容包括纪律作风自查自纠范文,警察纪律作风自检自查报告。1、思想***治观念淡薄。例如开例会时,对于学校领导传达的相关***治会议精神,不认真学习和记录。2、理想信念不坚定。具体表现为,刚开始工作

学习

讲严立剖析材料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讲严立剖析材料,内容包括讲严立专自我剖析材料,检视剖析材料18个。(二)认真执行上级部署决议决定方面:平时对上级少数决策上领会不充分不透彻,没有从讲***治的高度去认识把握,对上级的部署落实不到位,有喊口号、走形式嫌疑。(

学习

我和祖国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我和祖国10篇,内容包括我和祖国美篇范文,我和我的祖国文章。默默地为祖国作出牺牲。祖国是一座高山,我愿是高山边的一条小河静静地陪祖国度过每日每夜。祖国是一座高楼,我愿是高楼中的一根柱子支撑着祖国,奉献着自己。祖国是一

学习

漫画老师五年级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漫画老师五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作文漫画老师400字五年级,漫画老师五年级作文小标题。4、每次跑完之后,他还笑着对我们说:“一点也不累,都成为我的习惯了。”哇!都变成习惯了!习惯是要很久的时间才可以养成的,看老师这个样子,跑的

学习

师说朗读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师说朗读10篇,内容包括师说全文朗读名家,师说朗诵及讲解全文。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听说读写为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对于学生而言,其语文素养如何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四个基本层面。在听说读写中,朗读无疑

学习

中西文学比较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西文学比较论文,内容包括中西文学差异论文1000字,中西文学比较论文题目。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其英语语言水平。使学生对很多文化现象有了深刻认识,如,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面对西方文

学习

关于国庆节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10篇,内容包括关于十一国庆节的文章,快乐的国庆节的作文十篇。五星红旗似彩霞。光辉历程世瞩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开放扬起帆,祖国跃上千里马。今日再展战洪***,灿烂前景世人夸。视如今,风雨过后更神气。《祖国,我

学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题10篇,内容包括小学六年级数学题及答案大全,小学生六年级数学题10道。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一看到应用题,学生立刻耷拉下了脸;一听到应用题,教师也叹了一口气。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应用题似乎都是一个印

学习

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表,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教案。2、四年级学生安静时脉搏均值比三年级相对减少;女生血压指标10岁时增长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递增但差异不大,男生稍大于女生。3、四年级

学习

反思自己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反思自己10篇,内容包括反思总结自己,反思自己的句子。回过头发现,那条大黄狗,正狂啸着来的陌生人,我笑了,它正认真着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许和我一样,如梦初醒了吧?人有时就是这样,烦闷、迷茫,但认真的反思后,就会觉得,我太辛运了,能诞生

学习

小学拼音表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拼音表10篇,内容包括拼音表大全图表,小学拼音解读完整版。一、首先引导孩子把大小写字母的字形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一些规律。一般说来,孩子们很快就能发现一些特点,如果确实发现不了,可以适当引导,归纳出来,汉语拼音大小写字母

学习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分数乘法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反思,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教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通过操作、演示、观察

学习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结题报告,内容包括小学数学例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结题报告结束语。(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

学习

小学国旗下的讲话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国旗下的讲话10篇,内容包括国旗下讲话简短正能量,国旗下的讲话期末考试。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成功来自勤奋付出终有回报》。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

学习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人教版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百分数的认识课后反思。分析本课导学单中第①②题是旧知回顾,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比较是认识百分数的重要知识基础,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单,教师在充分了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