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的诗10篇

思乡的诗篇1

"Hu Ma follows the north wind and crosses the South Branch of the bird's nest." Who doesn't miss his hometown?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 strong local complex. Fo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Qu Yuan's "birds fly back home, foxes die in the first hill" to Yu Guangzhong's "nostalgia", homesickness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theme of Chinese poetry. In the souther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form of poetry became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homesickness poetry emerged in an endless stream. Among them, the general Weishan Pavilion rhymes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Wang Wei's Miscellaneous Poems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Cen Shen's envoy to Beijing are particularly representative.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In the rhyme of weishanting's Fu, it said: "the heart follows the South clouds and the shape follows the North geese. How many flowers are blooming today? "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The feature of this poem is "large, medium and small". First, the author unfolds a vast and clear sky in autumn: but a cloud in the South can't stand the stir of the cool north wind, and quietly passes north; while a group of North geese come south to avoid the cold autumn. Seeing things, the author thinks of himself. His hometown is in the far north, but in order to avoid the war, he lived in the south, just like the wild goose flying in the south. However, the feeling of homesickness of the wandering son is more and more sincere, just like the cloud passing in the north, which can be said that "the heart of the south is in the north". A word "Zhuo" indicates that he is homesick and wants to fly away from the South cloud, which is a strong subjective desire. Compared with the word "suis" in the next sentence, "suis" has the meaning of passive helplessness, and describes his helplessness to avoid chaos in the south. The author wrote about autumn scenery, the flying clouds in the South and the flying wild geese in the north, all of which implied that the north wind had risen, and that it was "not written", not to mention bleak. Then, with a stroke of pen, from big to small, I wrote about the chrysanthemum under the fence of my hometown, which implied the meaning of "picking Chrysanthemum under the eastern fence and seeing Nanshan leisurely", and wrote about my attachment to the leisure life of my hometown. There is also a folk custom of "chrysanthemum is the wine of Chongyang". Today, the poet can only live in the end of the world and contrast with each other. It's not sad. "How many flowers are there today?"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play the love complex to the extreme, condense the image to the minimum, and focus on the flowers, which is the maximum in the minimum. A question full of feelings, so that the poem suddenly stopped, but the rhyme is endless.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Wang Wei's Miscellaneous Poems is also a five character poem: "when you come from your hometown,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hometown. Is the plum blossom in front of the window tomorrow? "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This is a delicate sketch, similar to Bai Juyi's "ask Liu 19" and so on. They all express their deep feelings through the life fragments of one thing and one scene. The poet intercepted such a scene: when the old man came from his hometown, the poet knew that he was overjoyed. He expected that he should know about his hometown, but he didn't ask his family or relatives. He only asked about the plum under the window. Seemingly impractical, in fact, it's the wonderful writing brush of the artistic clipping of poetry. The reader is free to ask about trifles, but the story of plum blossom is full of the poet's details. Even such trifles are asked, which shows his homesickness. And a branch of cold plum, fragrance floating, not only add the taste of small poetry, but also show the noble poet. It can be said that "asking Mei" is a very unique typical plot, which has become the finishing touch of this poem. "Qichuanqian" and "zhuhuawei" are more full of life interest, reflecting the endless yearning for hometown, "the flavor in poetry is all in it".

岑参的《逢入京使》是首七言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CEN can's "every envoy to Beijing" is a seven character poem: "the east of the hometown looks long, and the tears of the double sleeve dragon bell do not dry. I'll meet you at once without pen or paper. I'll report my peace with your words. "

与前两首相比,岑参的这首诗显得悲戚而沉重。诗人已年届风烛,却还得驻守边关,他不再能有问菊问梅的闲情雅致。在一片苍茫的边塞风光下回望故园,但见长路漫漫无尽头,诗人老泪纵横,在泪眼蒙眬中看见京中来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千言万语,亟须表达,却“马上相逢无纸笔”。“马上相逢”可见相逢之匆匆,“无纸笔”写出不尽的无奈之情,最后只能“传语报平安”。从古至今有多少分离与思念,却也有“鸿雁传书”、“鱼腹报信”之说,然而我们的诗人却为情势所迫,只得言语相传。“十五从***征,八十始得归”,离乡多年,有千言万语,而今却只能报一声平安,显得十分凄楚无奈。岑参是着名的边塞诗人,他将边塞诗的悲凉融入到悠悠乡愁之中,更加感人。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two poems, this poem of Cen Shen is sad and heavy. The poet has been in Fengzhu for years, but he still has to stay at the border. He can no longer have the leisure elegance of asking Ju and asking Mei. Looking back at the hometown in the boundless frontier scenery, but seeing the endless road, the poet was full of tears. Seeing the emissary in Beijing in the blindfold of tears, he couldn't help but, from the middle of grief, thousands of words, which needed to be expressed, but "no paper and pen to meet at once". "Meet at once" can be seen in a hurry, "no paper pen" to write endless feelings of helplessness, and finally only "preach peace". From ancient times to now,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of separation and missing, but there are also "the transmission of letters by wild geese" and "the report by fish belly". However, our poets are forced by the situation and have to pass on words. "In the tenth five-year war, we will be back in the eighties." after many years of leaving home, we have thousands of words, but now we can only report peace, which seems very sad and helpless. CEN Shen is a famous frontier poet. He integrates the sadness of Frontier Poems into the long homesickness, which is more touching.

思乡的诗篇2

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6、故乡,是游子用谷子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有醇香。

7、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思念故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儿时的伙伴,想念那间老屋子,想念那片土地。但是,游子最想念的还是那已经苍老的父母双亲。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每当面对皓月当空的时候,思念故乡就如潮水一般涌来,就如洪水涌来一般不可收拾。

13、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17、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0、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2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2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4、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25、故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而又上好的美味佳肴,诱惑远方的游子不得不去品尝。

26、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8、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29、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30、故乡,是游子儿时记忆中片断,()游子越理越无法理处头绪,越来越无法剪接出来完整的画面。

31、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3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3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思乡的诗篇3

王禹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

@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代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事情是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而人物自然是诗人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诗人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下,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愈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的废话……”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诗人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六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在那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诗人在这六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很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思乡的诗篇4

一、了解这类诗词常见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词主要有四种思想情感:

1 羁旅愁思。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思念亲友。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分析诗人思乡的缘由

一般引起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缘由有:

1 战乱频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 远隔千里。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久守边塞。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 为宦未归。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旱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三、诗人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1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3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4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 妙喻传情:乡愁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四步:

1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 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 抓住意象,构建***景,再悟情感。

思乡的诗篇5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归家》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思乡的诗篇6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夏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思乡的诗篇7

2.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白居易

4.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5.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6.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8.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王庭筠

9.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

10.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2.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13.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

1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15.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姚合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17.马上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1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思乡的诗篇8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3、比较阅读法将同类题材诗歌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代的诗词里就有许多关于“乡愁”的诗句,同学们可以说一两个吗?

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是故乡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题目就叫做“乡愁”,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情。

(二)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

2、学生集体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

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

5、听示范朗读,并投影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

6、配乐,学生朗读,进入诗歌的情境。

(四)研读、赏析诗歌:

1、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思考: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板书)

学生思考并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全班朗读,感受乡愁的味道。)

总结: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4、思考:“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讨论并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5、教师总结《乡愁》诗的形式美。

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全班带有深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学生欣赏余光中另一首表达乡愁的诗作《乡愁四韵》。(罗大佑演唱)

2、比较阅读:

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详见课本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明确,教师补充:

相同处:

①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②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处: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六)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深深地被作者那段乡愁所感动,希望同学们能明白,不管你将来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着祖国,有着故乡。最后,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

(七)布置作业:

思乡的诗篇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

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习诗歌,体会张籍的思乡情

一、导入

(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以思乡为主题的古诗背诵比赛)。

师:你们背诵的古诗让人感受到那浓浓的思乡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这样的诗:唐代诗人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诗题。)

师:同学们,在学诗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真正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歌德)

师:你们想做会读书的人吗?

(通过学生对思乡古诗的背诵,唤起他们对这一主题的回忆,营造适合本课教学的氛围,为课堂教学做好情感铺垫。借助歌德的话,目的在于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一是基本理解诗句意思:二是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二、分层读诗,读通读懂

1.检查读诗,读准读通。

师:我们先来学习纸面上的文字。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两遍,要把字读准确,把诗句一读通顺。①指名读诗,集体评价。②齐读。

2.检查读诗,读出节奏。

师:大家能读得准确、通顺,真让人高兴。下面请大家再读一遍,要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里面字词间的停顿。

(课件呈现:《秋思》的节奏。)

师:请大家按照老师标出的节奏练习读诗。

(学生练习,师评价,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也是基本要求。但在朗读的时候要有梯度,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是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3.检查读诗,读懂大意。

师:读到这儿,哪个同学能告诉我,从诗题“秋思”中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这个环节意在为全诗朗读定下基调,对学生渗透朗读方法的指导。)

4.以疑激趣,品读诗句。

师:你们看,诗题虽说写“思念”,但诗句里再也没有出现“思”字,作者把这个“思”字藏到哪儿了呢?现在请你们默读全诗,看哪些字词背后藏着作者的思念,把它们画下来,然后与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5.组织交流,品味诗情。①品读“见秋风”“意万重”。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秋风没有形状。难道真的能看到吗?那么站在秋风中的张籍到底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师: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草,凋谢的百花,它们都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这叫叶落归根。而张籍的根在哪里呢?在洛阳吗?

出示课件:张籍,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人(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人)。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写这首诗时,他已离家将近十年,独自在洛阳生活。

(借助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处之境,引入作者简介,更深一步体会作者客居之苦、思乡之切。)

师:同学们,张籍的根在洛阳吗?在这些四处飘泊的日子里,张籍能见到父母慈爱的面容吗?他能得到妻子细心的照顾吗?他能听到儿女亲热的叫声吗?

师:他离家近十年,四处漂泊,就像秋风中飘落的树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花朵。都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毫无疑问,张籍想家了。但他能回家吗?想家却不能回,张籍怎么办?

生:写家书。

师:可是,离家近十年的张籍,他该有多少话要在家书中说啊!同学们,你若是张籍,你在家书中会对谁说?

(指名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话要对亲人们说,这就是――意万重。

师:张籍在写下“意万重”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悲伤、忧愁、思念、痛苦、无奈……)

师:请你读第一、二句,读出张籍的悲伤、忧愁、思念、痛苦、无奈……

(诗歌教学应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重在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感受。这一环节,借助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张籍身居他乡的万般愁苦,思乡时刻的万语千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各自体会到的张籍的心情,或悲伤,或忧愁,或痛苦,或无奈……)

②品读“说不尽”“又开封”。

师:原来,无论是“见秋风”还是“意万重”,词语背后藏着的都是张籍的思乡情。张籍的思乡情还藏在哪儿呢?(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张籍为什么会担心“说不尽”呢?

师:“又开封”是在什么时候?同学们,我就是捎信的人,可我怎么也不明白,张籍为什么要这样做?谁能告诉我?

师:(以“行人”的口吻)张籍啊张籍,我就要走了。我也急着要回家呀!你为什么还叫我停下,要把信打开呢?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看到,张籍把信开封之后,他做了什么?

师:担心说不尽,所以又开封,这就是――

师:心中想,手中做,放不下,因思乡。这正是一

师:千言万语说不尽,字字句句都是情。这正是―一

(借助想象,让学生体会张籍所说所做,读懂张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间蕴含的思乡情。)

第二部分:体会古人的思乡情

(出示课件:古人思乡名句)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①学生默读。

②教师导读。(教师注意指导读法,参照《秋思》的朗读方法)

(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古人思乡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现象。以前面《秋思》学习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导读,背景音乐《思乡曲》的渲染。让学生在品读这些思乡名句中融入一种思乡悲愁的诗境中。

第三部分:感受今人的思乡情

师:同学们,古人思念家乡,今天的人们远离家乡又何尝不思念?你们听――(配乐欣赏:余光中《乡愁》)

(引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教师配乐范读。使全课意境统一,让学生感悟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第四部分:家,永远的向往

1.(小结)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总让游子牵肠挂肚。也许今天的你们还不能完全体会这种感觉。但是同学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思乡的诗篇10

一、导入新课,情境设置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弥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的动人一曲。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到本堂课的情境中来,上课伊始,笔者给学生用PPT播放了几则材料:

材料一: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前――“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材料二:两只大熊猫憨态可掬地吃着竹子――赠台大熊猫取名为“团团”和“圆圆”;

材料三:一对父女在夜晚望着圆月――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和“中秋”;

材料四:一位古代文人望着白鹤在吟诗――中国自古有许多关于“思乡”的诗歌。

从以上几则材料中,提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都是“期盼团圆”的。在此,笔者设计了一段导语:

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小时候,我们学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样,我们也曾感受过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之情,在本学期我们也接触到了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

古人是如此,今人也一样。由于***治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被人为地分隔开了50余年之久,而游子的思乡之情却一刻也未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先生一同来感受一下这历久弥新的主题――乡愁。(此刻,音乐起,教师范读)

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无法对诗歌有透彻的了解。为了不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懒惰和依赖的习惯,笔者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了解余光中,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课外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了解。结果在课下,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到了十分详尽的余光中的资料,笔者在课堂上只作适当的补充,主要侧重于余诗的特点以及终其一生的乡愁情结。

朗诵,多种形式、反复地再现诗歌的声音形象,始终是学生理解诗歌的最佳方式之一。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欣赏诗歌的主体,朗诵的过程,他们是自己在教自己体会诗歌中的感情的过程,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把朗读分为有机组合的几个阶段。初读阶段只注重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并从朗读中得到初步印象。这是最基础的朗读。在分析讨论主题之后再进行朗读,就要着重于诗歌中情感的表达,读出思乡的韵味。这是对余诗情感把握后的朗读。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乡愁的思维发散迁移之后,再进行自由的朗读,就可以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新的理解。这次朗读则对余诗进行了加工,读出来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乡愁。

二、渐入佳境,创设意象

师:乐曲的基调必须符合歌的感情脉络,而乡愁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伤的。但是诗中的感情线索却是不断流动的、变化的。那么,诗人的感情脉络是怎样流淌的?

生:作者的情感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表现的,层层深入,及至最后,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深情眷恋。

小时侯――(邮票)――母子离愁

长大后――(船票)――夫妻离愁

后来――(坟墓)――生死离愁

现在――(海峡)――家国离愁

师: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体验过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阐述观点,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是“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思乡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学生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传统感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飘流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爱国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游子的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三、迁移扩展,实践参与

师: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

生1: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生2: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生3: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

生4: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师:全诗采用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对应了诗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也表达了不同阶段诗人相应所看重的东西。学完本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然了解创设意象这种写作手法,那么我们不妨尝试着写一写我们常常经历的一些感受吧。

“快乐”“痛苦”“思念”是笔者给学生提供的感受词语。

生1:小时候,快乐一根棒棒糖;长大后,快乐是一张满分的成绩单/一首动听的情歌;后来啊,快乐是儿女一脸的笑颜;现在,快乐是一抹童年的回忆。

生2:小时候,痛苦是摔了一跤;长大后,痛苦是一张不及格的卷纸;后来啊,痛苦是无端的车祸;现在,痛苦是一张医院化验单。

生3:小时候,思念是母亲的怀抱;长大后,思念是一通朋友的电话;后来啊,思念是窗外的一轮圆月;现在,思念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一间空房子/一桌无人问津的晚餐。

……

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

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思乡的诗10篇

学习

分手的话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分手的话10篇,内容包括分手的话张乙,分手的句子长文。3、和你在一起,我不开心,不快乐,也不幸福。4、彼此不合适,在一起也是勉强,希望你能找到更爱你的人,希望你更幸福!5、原谅我曾经所做错的,真的很对不起让你难过。6、结束以后,别告

学习

教育毕业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教育学毕业论文优秀7篇。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

学习

现代爱国诗词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爱国诗词10篇,内容包括爱国诗词硬笔书法,爱国诗词书法作品。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诗歌传统历史悠久,在古诗词的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一直都是诗词的重要主题。我国诗坛以及词坛上出现了

学习

环境保护学习材料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保护学习材料,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培训心得体会经典总结,环境保护汇报材料。我再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谈谈,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关键,我们的每一个岗位都是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在心中树立起发展意识,确立环境监测工作中心

学习

赞助方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赞助方案10篇,内容包括赞助方案范文5篇,赞助方案怎么写以及模板。为了纪念襄樊广播50年来开拓进取的风雨历程,展现襄樊广播50年来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传承襄樊广播人的拼搏奋进精神,凝聚和激发广播人的责任与激情,进一步推动襄

学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0篇,内容包括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二、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一)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化工作。

学习

微信名字有深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微信名字有深意10篇,内容包括有深意的微信昵称,微信名字有深意女。4、夢也渺渺5、晚萤6、花谢为谁悲7、思归8、花独、蝶双飞9、藏在星辰大海10、半城柳色半声笛11、沐晴12、望眼欲穿13、天荒地未老14、临时心动15、恰似一缕

学习

描写春天桃花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桃花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春天桃花诗句和优美句子,适合发朋友圈春天桃花优美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

学习

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内容包括村级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村级***建促脱贫攻坚汇报。二、基本情况1、木扎尔特村距离县城己西91公里,离乡***府3公里,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村。耕地总面积7838亩,村集体土地302亩,总户数402户,总

学习

体育委员发言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委员发言稿,内容包括体育委员发言稿,体育委员发言词20个字。体育委员竞选发言稿一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次竞选中,我竞选的职位是体育委员。我之所以想竞选体育委员,是因为我想为班级的体育工作尽力,想让

学习

水利个人工作计划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个人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水利下一步工作计划怎么写,水利局工作计划集合八篇。1、在行***理念上,逐步建立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提高服务意识的思想体系。首先,是服务理念得到增强。水利厅1月21日开始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

学习

歌唱祖国的诗歌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歌唱祖国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歌唱祖国诗歌完整版,歌唱祖国的诗歌集。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我

学习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10篇,内容包括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演讲完整篇。人生就是这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只要一直善良下去,你一定会变成最幸福最幸运的人。济南市营东小学六年级:周子恒

学习

儿童剧本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剧本10篇,内容包括儿童剧本表演,儿童剧本征稿。时间:六一儿童节。地点:校园。人物:孙甜甜、班长、张小虎、刘老师、众同学。[《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中幕启。众同学三三两两或脚蹬风火轮,或踩着手推滑板,或骑着自行车,

学习

冰心的诗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冰心的诗10篇,内容包括冰心的诗作品,冰心的诗繁星。

学习

离别的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离别的诗10篇,内容包括离别的诗10首,离别的诗词精选十篇。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杂花生树,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离别,让人倍感怅惘。“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豪迈奔放的诗仙无限惆怅;“渭城

学习

国庆的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诗歌大全100首,向国庆献礼诗歌。五星红旗似彩霞.光辉历程世瞩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开放扬起帆,祖国跃上千里马.今日再展战洪***,灿烂前景世人夸.视如今,风雨过后更神气.关于国庆的朗诵诗

学习

写给母亲的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写给母亲的诗10篇,内容包括写给母亲的诗,写给母亲的诗泰戈尔。现在想来,承载父亲深情的何止是那两箱鸡蛋。作为一个病人,他每回一次家都需要从衡阳坐火车到广州,再转两次船到梧州苍梧,要经历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但他每次回来都

学习

关于雨的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雨的诗10篇,内容包括雨的诗大全,关于雨的诗30首。“据我考查,直到1926年4月10日,中国的报刊上,才出现了第一首比较严格的按照意体十四行的格律写作的汉语十四行诗。这首诗的题目叫《爱》,作者署名“孙子潜”。发表在北京的

学习

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黄河的诗句小学,描写黄河壮观的诗句。派出昆仑五色流①,一支黄浊贯中州②。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③。注释:①派:别支,支流。②中州: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称中州。③屋闾(lǘ):指倾泄海水的地

学习

想家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想家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当兵想家的诗句,秋天想家的诗句。4.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7.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学习

描写鸟的诗句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鸟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鸟的诗句三年级,描写鸟的诗句一句话。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