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1篇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 总复习 教学策略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己组织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的数学总复习方法谈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
1.回顾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总复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温故”,就是将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在大脑中不断再现,以便强化记忆,巩固学习效果。回顾知识是开展总复习的最基本环节。当学生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顾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要指导他们打开课本或总复习资料书的目录,通过看目录回忆、查找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由一个知识点的回忆带动一个单元的回忆,以一个单元的回忆带动相关几个单元的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开展讨论交流,之后复述归纳,这样可以系统全面地回顾所学内容。
2.构筑数学知识网络,理清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回顾所学数学知识基础上,构筑数学知识网络,是应对“三校生”数学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理清知识线索,弄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以网筑面,做到以典型的例题之点带动一线知识的掌握,再以线带面,强化知识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和对比,构筑知识网络。
3.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学生的数学能力最终还得体现在解题能力和水平上。因此,强化数学习题的演练是中职生应对“三校生”高考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环节的主要做法是:对过去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回顾、筑网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习题和适量题目进行课内外训练,以巩固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二.做到总结归纳、理论习题化
1.总结归纳,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数学总复习时强调总结归纳,目的不在于机械地重复和死记硬背,而在于深化认识、扩展知识、掌握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认识和遵循数学学习规律,真正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同时,将总结归纳知识和解题训练相结合,以总结归纳推动解题速度和能力提升,以解题深化总结归纳的落实。通过训练适当适量的习题,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目的。做一道习题,就应该认识到是在训练某一类题型,总结归纳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要马上联想到与这一类题型相关的知识点、定理及公式等。
2.使数学理论习题化。数学理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有数学概念、相关性质判定、推理及数学公式等。数学理论的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和死记硬背,而是要建立数学理论之间以及理论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如,中职数学中涉及到“集合”、“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概念,涉及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指数函数的***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像与性质”等性质判定,还涉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数学公式,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判定和公式,要求学生训练一些相关题型,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
3.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开展“三校生”高考数学总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就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牢记零散的知识而不至于被轻易遗忘。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所学内容。例如,通过写总结笔记、列表、画知识结构***等来理清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三物理;有效复习;题型模式
一、主体学习,记忆知识
要将物理的知识群看成一个整体,而非一个松散的个体集合,具体的来说:
其一,是在复习时,首先摸清整个学科的体系构建和复习线索,先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概念和规律逐一整理,详列提纲,同时搞清楚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然后逐一拼接模块,使之成为模块化,可以随意组合,从而任意变化。
其二,是在逐一整理题型,问法,并与知识点群相结合。物理复习,无非是“同问变式”、“归纳比较”、“一题多用”、“一题多解”等形式,要多角度的,详细的去考察题型,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总结出解体的规律。
其三,进行知识点概括和关键词应用。物理并非没有需要记忆的知识,小到公式,大到一些题型模式,都需要记忆,尤其是上一步中对于题型的总结,都需要学生了然于胸。因此,有必要对于最关键的部分加以总结,整理出关键词,然后强化记忆。
例如,在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问题上,常见的是导电滑轨问题,需要总结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金属杆的“运动、受力和平衡”、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等物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点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此类知识点进行记忆,并分析题型模式。此类问题,其实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物体受力状况的分析,对于物体运动的性质、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同时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由于这类问题是知识点的综合,如果不采取主题学习的办法,进行模块化整合,那么就会面对知识点较为分散,知识缺失的问题。而整合后的知识模块,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而对题型的总结分析,则能够确保学生在下一次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二、总结题型,分析过程
解题需要分析过程,从审题到条件的获取,再到每一步骤的分析推理,然后判断题型,判断知识的运用,加以计算并得到答案,每一步都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我们要求打好主干知识,但理解好主干知识并不能够学好物理,物理需要高度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知识只是起到一个基石作用。因此一定要注重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整理出标准化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因此,这里就需要对题型进行归纳。一方面要求老师们,需要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题型进行总结、加以整理,并对其中的步骤进行优化,并加以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偏差,所以,学生们需要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版本,即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总而言之,必须有一整套较为标准的解题过程得以呈现。
例如,在前文提到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问题上,我们首先要确定此类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然后调动这些知识。然后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已知的条件来求解出未知所在。最后通过计算或分析描述来得出答案。此类的流程依然较为粗略,应根据实际的题目,对每一部进行分析拆解,以此来达到总结体系、分析过程,强化理解的目的。
三、题海战术,熟能生巧
题海战术一直是传统复习模式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教改的逐渐深入,题海战术被认为是过时的,不合时宜的战术。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多做题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前两部完成的基础上,多做题事实上,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对解题思路的熟练运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但与传统的有题就做,无脑的去做不一样,笔者所提倡的题海战术,乃是有针对性的去强化练习。
在前面,我们已经多次提到了,关于题型的总结。通过题型模式的总结,我们即可以结合知识点,来很好的将知识点加以整合,同时基于对解题步骤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针对某一题型,整理出较为标准的解体流程。这样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此类题型作为一种范式来推而广之,之后所有的解题无非就是代换几个数字或者代换几个变量条件而已,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不变的,整体的解题思路也是不变的。
在这样题型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于任何一种提醒都进行强化练习。将每一种提醒都进行熟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每个题型的题目,都能够做上一百遍,熟悉各种代换的方式,对于考察的知识,解题的思路了然于胸,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逢题便解,又快又准了。这样的题海战术,对于我们所进行的高考复习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四、强化基础,规范答题
物理是高中理科的一部分,而理科的基础在于计算。虽然在物理方面的计算能力要求比数学要弱,但不能够又快又准的将答案计算出来,对于解题来说也就意味着失败。因此,强化基础是必须的,要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所提高,确保自己计算的即迅速又准确。
此外,还需要高度重视答题的规范性。高三复习的早期,学生们答题的情况不尽人意,不管是公式的运用,还是解体的步骤,还是计算的算式,甚至文字的推理描述,都不能够做到规范。这些都需要老师逐一的要求,制定好标准化的流程,加以强化。此外,还需要逐一的,就是书写的能力,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字迹的大小适中。部分题目所需要步骤较多,有些同学一开始即书写较大,导致最后无处答题,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草稿纸的运用。物理的计算大多数需要用笔算和心算来完成,因此草稿纸是必须的工具之一。但很多同学往往将草稿纸乱涂乱画,以至于在草稿纸上演算后,找寻不到最初的步骤。而事实上,工整的书写草稿纸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便于检查,可以很便捷的,通过前面步骤的重新分析,来检查出当前的错误所在,由此增强解题的正确率。
总结:总之,在较为紧张的高三,对高考的备战当中,事实上是对于高一高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汇总和强化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有针对的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需要避免的是知识的分散和简单机械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为决胜高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有效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2
[2]宋小羽.高三物理的有效复习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
[3]汪双福.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果――谈谈对高三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01).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错题本;高效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解疑、强化、概括、总结”是高效课堂的四个维度。笔者认为,典型错题本的建立、运用是实现“四个维度”的良好途径,尤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以及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建立“错题本”,有助于科学记忆方法的执行,避免学生反复出错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学生的学习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观水平为出发点,以“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在不断地产生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高中物理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反映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上课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停就忘,一做就错。因此,强调学生建立错题本非常重要。通过“错题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质量,可以强化知识点,概括、总结典型题型,使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可以极大地改善粗心的现象,迅速地提高学习
成绩。
记忆虽然是掌握知识的最低目标,但这最低目标并不容易达到,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知识总是处于不断地被遗忘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从获取知识的高效策略来看,典型习题整理本的运用有助于科学记忆方法的执行。
每次练习或测试后,发现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甚至考过了,有的甚至还反复做过多次,但最终还是错了。究其原因,除了因为学习基础欠缺,某些知识点、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对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题,往往只是简单订正,没有深入分析原因,更没有错题记录,个别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下,甚至会偷懒,半问半抄完成订正。这为再次发生错误提供了更大可能。
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对待“一听就会,一放就忘”的问题,教师应有效地指导他们进行错题整理,让他们重做试卷,改正错题,分析错因,把感觉听会了的知识、题目进一步消化总结,使其深入理解知识,真正接受知识。
为强化记忆,可以每日一整理。学生在当天的随堂练习或测试中出现了错误,当天就应及时地记到错题集上去。要求做到书写整洁以供复习,标明出处以便必要时查找,并把正确答案用彩笔写以加深印象。每周一反思。每周末抽出时间把当周所记的错题整体上仔细反思一遍,牢记教训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教师不时抽查、督促学生错题整理及记忆情况,及时评价。
二、建立“错题本”,有助于认知结构中问题类型的形成,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错题反映出的是学生的弱项,往往是导致学生丢分的“隐形杀手”。重视、研究错题也就抓住了学习的重点,从而避免了做无用功教学。“错题本”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当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
在典型错题整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错题按照课本内容章节安排整理起来。把做题的题目按照所考知识点在教材中出现的章节不同归类,属于同一章节的整理在一起,从中总结出该知识点常考的方式、出题的角度。这样整理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有利于我们理清知识结构,综合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也可以按照错误类型分类整理,学生在整理过程中,通过整理、比较同一类型的不同题目,可以发现、体会不同表征的题目可以有相同的解答思路,从而进一步体会相同的抽象***式,即相同的解答方法和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中良好的问题类型表征。如,犯知识记忆性错误的归为一类,犯理解性错误的归在一起,因审题失误的归在一起。这种整理方法可以使我们总结、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如,在错题本上建模块,让“错”变得非常清晰。标注出“概念错误”“思路错误”“理解错误”“审题马虎”等错误原因,标注出“错误知识点”:数列、函数、解析等,标注出“同类错误”:第几页第几题等。另外,可以考虑运用出题法,针对自己常犯的错误给自己出几道题目,考查自己对概念掌握、条件运用和知识结合的理解程度。
三、建立“错题本”,有助于习得性勤奋的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特别重视“努力”归因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强化勤奋在高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整理本的运用过程中,通过给学生的批阅和面对面的交流,采取班级书面表扬、课堂口头表扬、面批、当面肯定、在班级甚至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整理本展览等形式对整理认真仔细的学生予以肯定和鼓励,进而强化“勤奋”。
1.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经常阅读。每周或两周一次重做一下错题本,考试前更应重做“错题本”。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的类型会占大多数,但随着该项工作的深入,“错题本”中的错误质量会越来越高,数量会越来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点和思路而引发的错误,这些题就是属于平常没有作对,考试又犯错的典型类型,如果平时就能够解决好,到最后考试的时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错。
2.要求学生经常翻阅错题本。仿照“卡片袋”复习法,每次复习时将复习过的题目做相应符号。如,在复习中对复习过的题目记上相应符号,认为没问题的打“∨”号,重点的打“”号,理解有难度的打“”号。每复习一遍记一遍的符号,再次复习时根据不同的符号选择相应的对策。一般打“∨”号的可以粗略地复习,“”号和“”的要重点复习,每打一遍符号复习间隔的时间就可延长一些。这样,用不同的符号提醒学生在复习中不要平均用力,而只把时间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建议学生相互交流错题本。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学生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4.还要定期整理。尤其是高三学年实行月考,每一个月复习结束之前,应该把这一个月解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和再提高的过程,可使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对知识的运用更灵活。
总之,错题本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错题本便于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难度系数大、知识点涉及范围广等症结问题,经过反复思考和认真整理,学生建立错题本的过程就是有针对性查缺补漏的过程,也是将解题思路类型化的过程,是升华知识的过程。是任何高考专家都无法提供的最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复习资料,是高考冲刺的最好助手,也是高效教学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7-01.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3.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4篇
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学科能力的测量精度均较高(都>0.700),测量误差较小(都<0.010),其中对方剂学能力的测量精度最高,其次是中药学。按照每部分试题量所占比重来决定权系数,对6个因子全域分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全域总分的方差以及相应误差的方差分量估计,进而得到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较高(0.945),相对误差很小(0.003),说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的总体测量信度是比较理想的。3.各学科对总方差的贡献比例研究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各学科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6个因子对全域总分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命题时的赋分意***基本接近。如针灸学的赋分比例是13.7%,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13.58%;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也都是比较接近的。只有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的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差距较大:方剂学的方差贡献高于赋分比例,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方差贡献低于赋分意***的要求。对照前面各个因子全域分估计的精度情况,方剂学的测量精度较好,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可能是导致方剂学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原因。总体上,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在决定各个二级学科的分量方面基本上是适当的,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分量和贡献还需进一步平衡。从概化理论D研究的角度来讲,提高样本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信度。但是考虑到中医综合考试的试卷共有180道试题,已经是一个比较长的试卷,单纯依靠增加题量提高信度是不太可行的。另外,其他科目如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同样都是30道题,其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也都比较接近,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基础理论试题本身的特性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难度(0.613)低于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0.521),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有11道,由于题目难度较小,不同水平的考生答对的概率都较高,因而导致题目的区分度相对较低,因此,适当提高题目难度以提高区分度可能是改进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的一个方向。另外,考虑到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本身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一定争议,而且这样的知识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命题难度。关于3个题型因子的分析1.G研究:各效应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方差、协方差分量运用mGENOVA软件可以得到考生(p)、试题(i)以及考生与试题之间交互效应(p×i)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方差和协方差分量的估计矩阵,见表7。由表7可知,在3个题型因子中,方差分量最大的是X型题,其次为B型题,最小的是A型题。这说明在此次考试中,X型题的作用最大,A型题的作用最小。同时,根据协方差分量的估计值,我们发现各个题型与其他2个因子的协方差分量值都小于0.1,说明考生在各题型上所得分数高低所确定顺序的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另外,与考生方差相比,各题型因子的试题方差较大,这表明对于考生来说,各种题型在难度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考生与试题之间的交互方差在3个题型因子上都大于考生方差,这表明各题型的相对难度是因人而异的。2.D研究:各题型全域分估计及全域总分估计的精度情况根据G研究估计的方差与协方差矩阵,可以进一步估计考生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全域分数以及相应的误差估计的方差分量,进而估计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如表8所示。X型题的全域分方差分量最大(0.061),A型题的全域分方差分量最小(0.045);考虑到误差因素,信度(概化系数)最高的是A型题(0.901),概化系数最小的是B型题(0.820)。整体上看,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题型的测量精度均较高(都>0.800),测量误差较小(都<0.010)。按照各题型试题量所占比重来决定权系数,对3个题型因子全域分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全域总分的方差以及相应误差的方差分量估计,进而得到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较高(0.944),相对误差很小(0.003),说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的总体测量信度是比较理想的。3.各题型对总方差的贡献比例研究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各题型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见表10。由表10可知,3个题型因子对全域总分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命题时的赋分意***基本接近。例如A型题的赋分比例是4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41.86%;B型题的赋分比例是2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21.64%;X型题的赋分比例是4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36.50%。以上数据表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种题型的分量分布比较适当。
六个学科在预测考生中医学专业能力水平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学科分量基本适当,测量精度较好。此外,三种题型对能力测量的精度都较好,且由于全部采用选择题这样的客观性试题,评分误差非常小,信度(概化系数)很高,各题型的实际贡献与命题时确定的分量分配十分接近,在预测考生能力水平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功能。总之,从多元概化理论的角度来看,2012年中医综合考试试卷的学科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设置都比较合理,测量精度较好。
作者:白娟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5篇
〔中***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93—01
中考前初中数学总复习的知识广、内容多,同时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引导学生复习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联系,通过模拟练习,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使解题技巧和方法更熟练,以便学生在中考时取得好成绩。现就自己的一点粗浅经验与大家探讨。
一、课堂上坚持忆、清、练相结合
1.忆。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看课题回忆所学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复述,以系统地回忆已学知识。
2.清。就是梳理、总结、归纳,理清知识线索、解题思路,弄清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回忆,进行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从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连一面,特别要注意知识间纵向、横向的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脉络。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并进行拓展。
3.练。对以前的学习内容在进行回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题型和适量的题目进行当堂训练和检测,以熟悉和巩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二、归纳强化,提高正确率
1.常见题型,要熟能生巧。要引导学生经过适量、适当的强化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的程度。每练习一题就应是一次学习和巩固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机会和过程,以达到一看到这类题型,马上就能联想到与这类题型相关的知识及解题的常用方法、技巧。
2.注重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归纳和总结知识体系不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化认识、拓展知识,从本质上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由厚到薄、由少到多的过程。
3.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强化训练。强化规律、纠正解题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方法和技巧等,只有反复练习才能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准确率。要引导学生认真总结过去做题时失误的地方,解答常见题型时,要严谨细致;解答中档题时,要联系已做过的题型,坚持不懈;解答较难题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考虑拓展的数学知识,调整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解题之前的分析很重要,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怎么做,更要掌握数学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题之前的思路分析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判断和决策,以提高解题能力。
三、坚持做到“四化”
1.使概念习题化。数学概念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死记硬背,要会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要求学生记忆一些题型,以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及区别。
2.使知识系统化。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使其系统化,以减轻学习压力,同时零散的知识又不会被遗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或画结构***来理清知识。例如,初中所学方程的知识庞杂,分布零散,可把所学主要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方程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6篇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通常只是单纯的识记和初步的理解,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强,为此在单元、一册教材结束时或中考前都必须对数学进行系统的复习。教师在组织复习时要善于把握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要善于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要善于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要善于深化拓宽所学的内容,要善于注意复习的形式多样化,以此促进学生的整体识记和综合识记能力的提高,起到对知识的适当拓广和加深,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探究,谈一些对数学复习的策略:
一、抓概念的复习
学数学不了解概念就相当于读文章不认识字,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便是灵活地记概念、理解概念。就拿因式分解来说吧,概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因式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就容易产生与整式乘法相混淆或分解不完全或局部分解因式等问题。因此,抓概念的复习非常重要。
二、抓数学的归纳整理
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归纳整理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不断细化、深化。无论哪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只有在复习时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一条线,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不至于使自己感到茫然。特别是一些有某种联系而又分散于各处的知识,若在复习过程中进行归纳,会对增强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帮助。
三、抓典型题型的分析
典型题型多数是让学生难下手、难掌握、易失分的一类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典型题型,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此,我将这类试题略加分类、整理、评析如下:
1、阅读理解型:这种题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超越常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开放型:这类题型综合性强,思考方向不能确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能够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探究型:探索性试题的最大特征是条件或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待于探求,这类试题一般没有明确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其中最常见的是探索条件、结论、存在三种类型。 转贴于 (1)结论探索型:结论探索型试题的基本特征是问题的条件明确,而相应的结论则有待于探求或仅指出探求的方向,这类问题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题目结论不确定;第二种结论需要通过类比引申推广;第三种通过特例需要归纳总结出一般的结论。
(2)条件探索型:条件探索型试题的基本特征与前面类型不同之处是问题的结论明确,但需完备使结论成立的条件试题,这类问题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问题的条件未知需要探求;第二种问题的条件不足,需要探寻充足条件;第三种问题的条件多余或有错误,需要排除多余条件或修正错误条件。
(3)存在探索型:存在型探索性试题往往以“是否存在”“是否是”“是否变化”等疑问句出现,以示结论成立与否有待判断,这类问题正从面解决比较困难,可以由反面去考虑,不妨先给结论作肯定存在的假设,然后由此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若导出矛盾,则否定先前的假设;若推出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假设正确,作出去伪存真的判断,由此得出问题的结论。
四、讲究做题方法
做题要注重方法,一本题集如果全做,时间肯定不允许,那怎么办?先看题,会做的题就过,不会做的题再做,实在不会就看看解答过程,但一定要在题上做标记,等下次再看这本题集时就重点看做过标记的题。
五、抓实战演习和查漏补缺
要求学生把近一两年的升学考试的试卷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认真解答和批卷。批卷时不只是看自己能得多少分,而主要是看哪道题不会答,哪道题的答案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步骤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技巧上还存在问题,哪道题本来会答但马虎了等。通过这样做一些实战演习,就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六、抓总结
一是要总结解法。初中数学常见的解法有赋值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排除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高中化学题型总结第7篇
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学科能力的测量精度均较高(都>0.700),测量误差较小(都<0.010),其中对方剂学能力的测量精度最高,其次是中药学。按照每部分试题量所占比重来决定权系数,对6个因子全域分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全域总分的方差以及相应误差的方差分量估计,进而得到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较高(0.945),相对误差很小(0.003),说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的总体测量信度是比较理想的。3.各学科对总方差的贡献比例研究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各学科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6个因子对全域总分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命题时的赋分意***基本接近。如针灸学的赋分比例是13.7%,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13.58%;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的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也都是比较接近的。只有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的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差距较大:方剂学的方差贡献高于赋分比例,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方差贡献低于赋分意***的要求。对照前面各个因子全域分估计的精度情况,方剂学的测量精度较好,而中医基础理论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可能是导致方剂学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分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原因。总体上,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在决定各个二级学科的分量方面基本上是适当的,只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分量和贡献还需进一步平衡。从概化理论D研究的角度来讲,提高样本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量信度。但是考虑到中医综合考试的试卷共有180道试题,已经是一个比较长的试卷,单纯依靠增加题量提高信度是不太可行的。另外,其他科目如方剂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同样都是30道题,其赋分比例与实际的方差贡献比例也都比较接近,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基础理论试题本身的特性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难度(0.613)低于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0.521),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有11道,由于题目难度较小,不同水平的考生答对的概率都较高,因而导致题目的区分度相对较低,因此,适当提高题目难度以提高区分度可能是改进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的一个方向。另外,考虑到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本身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一定争议,而且这样的知识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命题难度。关于3个题型因子的分析1.G研究:各效应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方差、协方差分量运用mGENOVA软件可以得到考生(p)、试题(i)以及考生与试题之间交互效应(p×i)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方差和协方差分量的估计矩阵,见表7。由表7可知,在3个题型因子中,方差分量最大的是X型题,其次为B型题,最小的是A型题。这说明在此次考试中,X型题的作用最大,A型题的作用最小。同时,根据协方差分量的估计值,我们发现各个题型与其他2个因子的协方差分量值都小于0.1,说明考生在各题型上所得分数高低所确定顺序的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另外,与考生方差相比,各题型因子的试题方差较大,这表明对于考生来说,各种题型在难度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考生与试题之间的交互方差在3个题型因子上都大于考生方差,这表明各题型的相对难度是因人而异的。2.D研究:各题型全域分估计及全域总分估计的精度情况根据G研究估计的方差与协方差矩阵,可以进一步估计考生在3个题型因子上的全域分数以及相应的误差估计的方差分量,进而估计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如表8所示。X型题的全域分方差分量最大(0.061),A型题的全域分方差分量最小(0.045);考虑到误差因素,信度(概化系数)最高的是A型题(0.901),概化系数最小的是B型题(0.820)。整体上看,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题型的测量精度均较高(都>0.800),测量误差较小(都<0.010)。按照各题型试题量所占比重来决定权系数,对3个题型因子全域分进行合成,可以得到全域总分的方差以及相应误差的方差分量估计,进而得到全域总分的概化系数较高(0.944),相对误差很小(0.003),说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的总体测量信度是比较理想的。3.各题型对总方差的贡献比例研究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各题型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见表10。由表10可知,3个题型因子对全域总分方差的贡献比例与命题时的赋分意***基本接近。例如A型题的赋分比例是4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41.86%;B型题的赋分比例是2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21.64%;X型题的赋分比例是40%,其实际的方差贡献为36.50%。以上数据表明此次中医综合考试各种题型的分量分布比较适当。
六个学科在预测考生中医学专业能力水平上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学科分量基本适当,测量精度较好。此外,三种题型对能力测量的精度都较好,且由于全部采用选择题这样的客观性试题,评分误差非常小,信度(概化系数)很高,各题型的实际贡献与命题时确定的分量分配十分接近,在预测考生能力水平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功能。总之,从多元概化理论的角度来看,2012年中医综合考试试卷的学科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设置都比较合理,测量精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