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诗词名句篇1
按字母分类
B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按作家分类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之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晋)鲍照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代出自蓟北门行》)
(西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少卿书》)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报任安书》)
(三国)诸葛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歌》)
(南朝)刘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与海。(《文心雕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战国)李斯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魏)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郑公五首》之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之二)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二首》)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收复河南河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论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醉歌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贺知章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裴休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I北楼》)
陆游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抒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生。(《三月十七日夜醉作》)
叶绍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只恐夜深花睡去,放烧高烛照红妆。(《海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酬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贺欧阳修改仕启》)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励志诗词名句篇2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吃穿用住,毫不顾忌自己父母的辛苦。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表现得很冷漠,缺乏爱心。而一个缺乏爱心的人,无疑是可怕的,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孔子 “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儒家的仁爱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得以团结、繁荣昌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种仁爱和闵世之心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李绅的《悯农二首》,杜荀鹤《山中寡妇》,皮日休的《橡媪叹》……这些杰出的诗人写了大量闵世爱人、同情劳动人民的诗篇。我们可以在班会课上充分利用这些诗篇,在教学生诵读鉴赏的同时,学习诗人们的仁爱精神,引导他们发掘现实意义,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转化为对今天社会上一些弱势群体的同情。
二、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自古以来,以诗言志,就是诗人们的精神寄托,翻开厚厚的唐诗宋词表达积极进取的凌云之志的诗篇比比皆是。在这些诗篇中,有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情霸气: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国安邦之志;有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为民请命,不惜为正义献身的慷慨。此外,唐诗中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同样洋溢着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如李颀、岑参、王昌龄、高适等边塞诗人,就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名篇。每当国际局势动荡变换之时,学生们也很关注,这时候我就叫学生们诵读边塞诗,诗写得慷慨大气,学生读的是豪情满怀。这样的诗歌学得多了,不但可培养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还可培养他们的阳刚之气。
三、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把握教育机会
励志诗词名句篇3
关键词:新学堂歌;古诗文;儿歌
年已古稀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带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带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儿歌的创作当中,她选择了一些中国优秀的古诗词并谱曲,我们把它叫做“新学堂歌”。该部歌集中的古诗歌言简意赅,意境优美,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古典文化的优秀启蒙知识,大都取自小学课本,其中包括:孟浩然(唐)《春晓》,王维(唐)柔情似水的《相思》《游子吟》,杜牧(唐)《清明》,骆宾王(唐)童谣诗《咏鹅》,白居易(唐)民歌《长相思》,北方大漠豪情《出塞》,南方小家碧玉《江南》,气势磅礴的《登鹳雀楼》《长歌行》《三字经》《弟子规》等著名古诗词。《新学堂歌》从欣赏、教育等各个角度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操和修为,使儿童哼着曲调轻松地背诵古诗词,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系列作品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充满浓郁的古典韵味,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一、诗词解析
(一)诗词的选择
从2004年至今,谷建芬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那优美的旋律、古典韵味的风格很快就打动了无数孩子们的心,走进了校园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新歌,让儿童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文化。
在谷建芬看来,中国古代诗词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和教育意义。譬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给人以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游子吟》一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等。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传世经典,必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幅景物的描述,都会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明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内涵。
(二)诗词的分类
1.学堂乐歌篇:《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这些都称为少儿的百科全书,它们涵盖广泛,影响巨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公认,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选择吟诵演唱这些诗歌。
2.田园风情篇:《咏鹅》《一字诗》《江南》《元日》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瑰宝,它以洗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赢得世世代代人民的喜爱,许多作品在语言所描绘的诗情画意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对人生的审美体验。
3.亲情友情篇:《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清明》《登鹳雀楼》《静夜思》《游子吟》
这些诗词表达了浓浓的母爱,深深的友情,倦倦的思念等,从中我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简单的诗句揭示深刻的道理。
4.励志成才篇:《悯农》《明日歌》《出塞》《长歌行》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当中励志成长的内容比比皆是,我们的先者用催人奋进的格言和诗词告诉后来者,如何的励志,如何的树立信心,正所谓“忍常人所不能忍,方成常人所不能成”,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国之栋梁,励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一)旋律特点
从旋律进行形态,旋律本身的展开手法,乐句或乐段之间的衔接手法等方面,具体详细的揭示旋律的艺术特征。
1.旋律进行形态
⑴平直进行,此手法简洁朴实,与起伏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字诗》 描写一渔翁泛桨钓鱼,满心欢喜场景。诗作者用了十个“一”字 错落有致却含义不俗,曲作者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音调更加接近生活中的对白。
⑵线型进行,主要指向上或向下的直线型进行。
《相思》这首诗是描写一女子倚于树下思念在边塞出征丈夫的情景,音乐充满相思之情,歌曲中采用婉转上行的线型进行,同音的使用紧接下落的音阶,好似女子的思绪飘荡一样,飘向远方的亲人,再回到内心的思念,准确的表达了歌词的内容。
⑶波浪型的进行,通过不断的上行与下行的交替,形成跌岩起伏的旋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断的上下行级进或跳进形成了连续的波浪式进行,使得音乐委婉动听,音乐性极强,体现了儿童抒情歌曲的鲜明特点。
2.旋律的展开手法
⑴重复手法是最简洁又行之有效的发展手法,应用及其广泛。
《清明》第三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完全重复,第四小节前面与第二小节重复,经过两个四分音符转折之后,稳定的落在徵音上,形成前紧后松的一个乐句。
⑵紧缩手法,是复调音乐中对主题进行变化发展的一种手法,在儿童歌曲的单旋律中也有所应用,它是将原来的材料加以简化的一种手法,经常是节奏的紧缩处理。
《长歌行》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紧缩处理,节奏缩小了一倍,然后舒展开来,体现了对比中的高度统一。
⑶移位手法,是将前面出现的材料在另外的高度上再现,可以是严格移位也可以是自由移位,其特点是保持材料统一的同时增强了旋律进行的色彩对比。
《出塞》第三小节是第一小节的重复,第五小节是第一小节的上五度移位。
⑷倒影手法,对主题进行变化发展的一种手法,在作品单旋律中也有应用,它是将前面的材料以某一个音为轴进行倒影处理的一种展开手法。
《长相思》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倒影,轴音是徵音,使得倒影后的音程关系与前面保持了一致,同时又增加了新鲜感。
3.旋律的衔接手法
⑴鱼咬尾衔接法,包含两种具体衔接的方式,一是用共同音来衔接,二是前一个乐句后面部分的乐汇,在下一个乐句的开头部分重复使用。
《悯农》每句的句末音是下一句的开始,形成非常平稳的衔接。
《春晓》第五小节是第二句的第一小节,是前面第一句第二句的变化重复,节奏稍作变化衔接却十分自然,这是第二种鱼咬尾的衔接形式。
⑵平稳进行的衔接法,是前句的落音与后句的开始音之间是二度级进或三度进行的衔接,这种衔接法听起来自然平稳,流畅,歌曲中常见。
⑶跳进式衔接法,是与平稳进行式衔接法相对的,指前句的落音与后句的开始音之间是超过四度的跳进式进行。
《江南》第一句的落音与第二句的开始音是下行大六度跳进,准确地塑造了活泼风趣的音乐形象。
⑷加花过渡衔接法,前乐句的尾音不是单音,而是形成一个小华彩,加花后与后面的乐句对接,在丰富旋律同时还起到一种过渡作用,增加了乐句间的流动性。
纵观歌曲,就会发现在众多的旋律中总会有一些相对固定的旋律音组在不同的歌曲中多次出现,这是在特定的音阶基础上形成的旋律构成原则,从本质上反应了谷建芬儿童歌曲音乐语言的特点,是吟诵念白的语言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诗歌丰富多样化音调现象的概括和抽象。
(二)和声层面
从音响感知的角度来说,《新学堂歌》的和声语言单纯、明朗、简练、充满童真童趣的色彩性。和声进行横看像是中国五声性,纵向遵循着传统西洋大小调的写作手法。强调正三和弦,以功能和声为基础框架(T―S―D--T),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伴奏音型符合儿童旋律的风格特点,以平稳的线条性的和声进行为主。
1.平行和弦
体现出一种和声前进的惯性、趋势。如《悯农》
2.线性和声
追求旋律的线条性,着眼于声部的横向运动,听众可以从声部的线形规律上感受到和声和曲调的变化。
主和弦分解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演奏,活泼欢快。《村居》
句中的长音以主、属持续音的使用保证了装饰化和声的传统功能性质。
上下两声部为同向的运动,伴随同向下行的运动,力度逐渐加强。二度的持续下行构成线条型的和声。
反向的线形运动在力度表达上更为鲜明。《赋得古原草送别》
三、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音韵语调的契合
如《春晓》这首歌曲中,谷建芬老师将音乐的风格把握的很到位,技术上显得圆熟,炉火纯青,特别注意语言音调与旋律的完美结合。《春晓》的歌词是一首唐诗,儿童背唐诗的语调很自然地被作曲家捕捉到,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旋律音调与语气的一致性。而在旋律进行中,作曲家运用装饰音强化了语气的趋势,既美化了音调又强调了语气,获得了很好的演唱效果。如“春眠不觉晓”的“眠”字倚音的处理用了个#FA,“花落知多少”的“花”字用了个MI/RE的装饰音处理。
如《一字诗》这首诗词中,仅仅四句诗人陈沆就用了十个“一”字。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要迎合诗歌的念白和吟诵性,曲作者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不破坏诗词的韵味,较之来讲还是很成功的。
(二)诗词意境的音乐勾勒
如《登鹳雀楼》三拍子的节奏不同于其他儿童歌曲的演奏风格,三位领唱者一同出场,合唱团配和声,第一段结束后,歌曲的速度、轻快的附点音符的加入改变前段的风格,形成对比,最后又回归到最初的速度力度节拍节奏,在悠扬的曲风中结束。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告诫我们世人要有雄心斗志,拼搏奋进的精神。
如《静夜思》一首描写作者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曲作者在创作之际,也配以当时情景:在一轮明月下,一名身着舞裙的演员拉着小提琴带我们进入静夜思的主题,上奏的音阶,渲染了一种幽静的场景,四位清亮的领唱者进入,小提琴做以副旋律的伴奏,合唱团加入,好似思绪的波动。结束部的时候小提琴的游走把思绪飘扬到思念家乡之中,伴随童真的小孩子朗诵床前明月光这首古诗词。天真稚嫩的声音更加加大了人们的思绪向往,沉寂在无线的遐想之中。曲调委婉动听,引来听众浓浓的思乡之情。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主要以描写边疆的***旅生活与***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地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歌曲首先是以琵琶出场,由慢到快渐渐进入创造氛围,舞台上大气的京剧花脸映入眼帘,大切分的音符,与每句的末句字形成对比,第一段音乐结束之后,快速的八分音符加密了音乐的节奏,琵琶也随之加快,渲染气氛。
《新学堂歌》是部历史,它保存着我们祖先灿烂的文化;它是本教材,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它是一个世界,让孩子在美妙的音乐中度过。我们看到,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新学堂歌》的创作已结出累累硕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承文明塑造灵魂,《新学堂歌》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也期待着《新学堂歌》能够真正地长在孩子们的心窝里,唱响在祖国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徐婷婷.浅谈新学堂歌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 [J]. 黄河之
声. 2009.(7)
[2]朱光潜.诗论[M].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3]谷建芬.新学堂歌(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DVD].上海:
中国唱片上海公司.2009.
励志诗词名句篇4
【关键词】诗文教学渗透民族自豪感思想感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词,不仅历史悠久,名家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特别是唐诗宋词,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词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音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因此,古诗词、古文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为此,学校也做了相应的工作,要求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早操前背诵。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古文,在教学中有哪些渗透呢?下面浅谈几点: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词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诗人泪下。王昌龄也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曹植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爱国豪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人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对家乡的热爱。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诗人热爱家多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名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古诗词中也有许多表现这一主题的诗句。唐代诗人李绅在他的《悯农》中这样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朴素的语言中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艰辛劳动的理解和尊重。还有自居易在《观刈麦》中也写道:“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通过对天气炎热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深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情感。并从实际生活中培养尊重、珍惜劳动果实的习惯。
2、渗透着对学生进行崇高理想和坚贞不屈志节的教育
崇高的理想和坚贞不屈的志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古诗文中常有的主题。唐代诗人杜甫就在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样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强烈的呼喊声中表现了他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理想;屈原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的凌云壮志;苏轼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和激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面临死亡之时,他舍生取义,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凛然正气;婉约女词人李清照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学习中,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正气、他们的铮铮铁骨而感动和震撼,并激励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培养坚贞的气节,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未来。
3、渗透了诚信和礼貌教育
“诚信礼仪”自孔子以来都是倍受推崇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精粹。《陈太丘与友期》中,太丘的儿子元方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刘义庆塑造了一个明白事理、有礼知信的少年形象。又如《送东阳马生序》申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些古人有礼貌、讲诚信的高尚品德时刻激励着学生要以古人为楷模,学习他们,使自己成为有诚信讲礼貌的新社会的文明人。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画。
5、培养学生珍爱生活 珍惜感情的心理品质
《蒹葭》、《游子吟》、《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春望》、《石壕吏》等诗篇,真切地表达了人间可贵的亲情、友情、思乡情、故园情、家国情。这些作品中所抒发的情感足以让人回味一生,并激励鼓舞人不断奋进。
励志诗词名句篇5
“打了春,赤脚奔”
1929年,***(原名胡鼎新)17岁,在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就阅读了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等进步刊物,还研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宣言》。1930年,他考入北平清华大学。从这一时期开始,他对语言学、音韵学深感兴趣,开始写诗言志。
1930年5月7日,***以一首44行的《别辞》。表露出他向往***的思想。他在诗中写道:“……那时你将见你底密友倒卧在人们所赐与的血迹模糊里胆他底脸上却仍然溢出了战斗过来的红色的欢笑/因为他底血液曾是沸热而他底灵魂是永远地光明的。”这首诗发表在1930年5月31日出版的《扬州中学校刊》第50期上,署名胡鼎新。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青年的心”对旧世界的摒弃和对光明的追求是多么热切。
1932年,***在盐城加入中国***,此后在上海等地从事***的宣传工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七律・无题》、《歌行・甲戌中秋作》等,发表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和《光明》杂志上。1937年3月***的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新诗发表在《希望》杂志第1卷第2期上,署名乔木。在诗的引言中他引用了故乡的童谣:“打了春,赤脚奔/挑野菜,摘茅针。”诗中写道:“……挑野菜哟,瞧天!春来第一个好太阳/坐在土上你闻得见香/挑野菜哟……”后来,《人民日报》曾于1997年4月24日重新发表了这首诗。
1937年7月,***到了延安。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报到后,担任“安吴青训班”副主任(为名誉主任,冯文彬为主任),为培养***的干部倾注心血。1940年5月,在“安吴青训班”的基础上,延安发展建立起一座新型学校――“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由***担任校长,***任教务长。这年夏天,***创作了著名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歌》,由冼星海谱曲。
“生在英雄的时代/长在人民的旗下/的双手,抚育我们长大,坚定意志服苦传统/***精神,民主作风,我们学习虚怀若谷/我们奋斗浩气如虹。”“记住仇敌未平/破碎河山未整,同胞正在,天下尚待澄清,太阳照临我们的肝胆,大地倾听我们的誓言,愿将热血灌溉人间/结成自由春花一片。”师生们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延安的上空,这是一首很早的颂歌。
在这一时期,***诗词创作主要作品还有《安吴青训班班歌》、《青年颂》、《青春曲》,分别由冼星海和李焕之谱曲。
1941年2月,王若飞从调***担任秘书兼中央***治局秘书。自此,***在***中央、身边工作了25年。
《人比月光更美丽》是***1946年9月7日发表在延安《***日报》上的一首诗。借助自然美景的映衬,表达人性的光辉。这使一向以写锋芒犀利的***论见长的他,显露出了充满人间亲情与真情的温馨的一面。
“中午走过小河旁,草上水上一群羊伯羊黑羊好***案/日影水影多缭乱/我身虽在画***中,我心与画不相通,快来亲爱的放羊娃,我只听懂你的话。”“晚上立在月光里胞着小孩等着妻/小孩不管天多远,伸手尽和月亮玩,忽见母亲悄悄来,欢呼一声投母怀/月光美丽谁能比/人比月光更美丽。”这一年***34岁。自1938年7月和谷羽在延安结婚后,他们的女儿木英(胜利,现担任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儿子石英(幸福)先后在延安出生。对于这首32行的诗,***在附记中说:“尝试中国人民语言中的自然的整齐音节究竟能否适当地表现他们今天的思想情感。我尊敬自由诗,但同样尊敬今天还生存着的既整齐又自然的七言调、十言调乃至五言调、六言调、八言调、九言调等等,并且以为它们比之西洋的自由诗以及西洋式的律体诗在中国人民中间都有更多的活力。”
千年不遇我逢辰
***长期担任的秘书,和在诗词方面有交往。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非常谦虚的诗人,他的不少作品都曾反复向诗家,包括***征求修改意见。而且对于***写的诗词,给予热情指导、精心修改。***曾感言:凡经修改过的诗词“实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我对同志的感激,难以言表”。1992年9月25日,***为《人比月光更美丽》诗集写的再版后记里,就为他修改诗词所写的信发表感言:“现在公布这几段文字,完全是为了纪念和缅怀同志在我学习写作诗词过程中给予的热情指导、鼓励和爱护,以及我衷心铭记的感谢之情。”
1965年6月的《红旗》杂志和1965年9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胡乔术的《七律・七一抒怀》四首,其中一首他写道:“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指顾崎岖成坦道,笑谈荆棘等浮云。旌旗猎猎春风暖,万目环球看大***。”抒发了他对一代伟人的爱戴之情。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因病不能正常工作,1961年8月17日,他给写了一封信。8月25日复信道:“长期休养,不计时日,以愈为度”;“你似以迁地疗养为宜,随气候转移”。于是,***离京开始迁地疗养。先后到了杭州、长沙、大连、哈尔滨等地。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诗词。由于受国内外形势的鼓舞,他不仅写新诗,还开始采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现新生活的尝试。
***于1964年10月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词《六州歌头・国庆》:茫茫大陆/回首几千冬/人民众/称勤勇/挺神功/竟尘蒙/夜永添寒重瑛雄种/自由梦/义竿耸/怒血进/讶途穷/忽震春雷/马列天涯送/***结工农/任风惊浪恶/鞭影指长虹/穴虎潭龙/一朝空//喜江山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宏/多昆仲/六洲共/驾长风/一帆同/何物干戈弄/兴逆讼/卖亲朋/投凶横/求恩宠/媚音容/不道人间/火炬燃偏猛/处处春浓/试登临极目/天半战旗红/旭日方东。
对旧体诗词的创作,***在他的诗集初版后记中说:“试写旧体诗词,坦白地说,是由于一时的风尚。”这是指所带动的以传统诗词形式反映现代生活内容的风气。“都是在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写出来,经过他再三悉心修改以后发表的。”
1964年10月下旬,***把他写的十三首词从杭州寄给。看了,非常喜欢,“终日把玩推敲”,悉心修改。***在当年12月2日致的信中表示感谢:“诗稿承您看了,改了,并送诗刊(现因停刊改送人
民文学),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非常感激。……您说词句有些晦涩,我完全同意,并一定努力改进。三首词结句的修改对我也是很大的教育。”对***诗词的亲自修改,使***感到非常荣幸、倍感鼓舞。接着他又给寄去11月间续作的《水龙吟》三首,连同他按、郭沫若、赵朴初意见修改过的十三首,共十六首并附《引言》,请修改审定。
收到信与稿件后,再次对***的作品进行了修改。这里略举一二例。***的《水调歌头・国庆夜记事》一词中原结句“万里千斤担,不用一愁眉”,经改后为“万里风云会,只用一戎衣”。***在《沁园春・杭州感事》中原句“长埋泪血”,改句为“长埋碧血”。***词原结句“天与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改其句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花费心血对***诗词的精心修改,使其作品气魄更宏大,语义更准确,感情更鲜明。1965年元旦,***的《词十六首》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同时发表,规格很高,影响很大。
1965年1月,***又将在近期写成的词二十六首再次寄给审阅修改。在此期间,***参照郭沫若的意见自己又对二十六首词作了进一步修改,之后又将修改稿再次转呈。9月5日,批转***:“这些词看了好些遍,是很好的。我赞成你改的这一本。我只略为改了几个字,不知妥当否,请你自己酌定。先登红旗,然后人民日报转载……”这一次修改,将***《念奴娇・重读***日记》中的一句“细观摩满纸珠光宝气”改为“细观摩满纸云蒸霞蔚”;将《七律・七一抒怀》中原句“旌旗猎猎春风盛”,改为“旌旗猎猎春风暖”。正如***说的,经改过的句子,真有点铁成金、出奇制胜之妙。
对***诗词,还写了许多批语,如指出***诗词“有些地方还有些晦涩,中学生读不懂。唐、五代、北宋诸家及南宋每些人写的词,大都是易懂的(原文如此,笔者注)”等等。对***诗词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去旧词造新词,这样就使诗词做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也喜爱写诗,他在1965年1月20日写信给***谈诗词创作:“那天在***处,***说乔木词学苏辛,但稍晦涩;***又说,中国新诗尚未形成,恐怕还要几十年云云。把这消息告诉您,供您参考。……我认为旧诗词可以新用,您的作品便是证明。”郭沫若、赵朴初、钱钟书等都介入到乔木诗词的修改与讨论之中。***《诗词二十六首》在1965年9月29日《人民日报》和10月1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11期上发表,又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就在***的诗词创作兴致正浓时,1966年7月,受到的干预,从此,***诗兴全消。
大道遥通五彩云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国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诗兴重新萌发,首先作了一首题为《怀念》的七律诗。在此后的整个1980年代,***的诗词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两年之后,1982年6月***70岁生日时,他作了《七律・有思》四首。原题为《有所思》,酌采了钱钟书的意见之后,改为现题。诗其一曰:“七十孜孜何所求/秋深深未解悲秋/不将白发歌黄落/贪伴青春事绿游/旧辙常惭输折槛/横流敢谢促行舟/江山是处梦/弦急琴摧志亦酬。”其二曰:“少年投笔依长剑/书剑无成众志成/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判爱憎/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共潮生。”其三曰:“几番霜雪几番霖/一寸春光一寸心/得意晴空羡飞燕/钟情幽木觅鸣禽/长风直扫十年醉/大道遥通五彩云/烘日菜花香万里/人间何事媚黄金!”其四曰:“先烈旌旗光宇宙/征人岁月快驱驰/朝朝桑垄葱葱叶/代代蚕山粲粲丝/铺路许输头作石/攀天甘献骨为梯/风波莫问蓬莱远/海上愚公到有期。”这组七律首发于1982年7月1日《人民日报》第2版,连同《七律・怀念》,是***在“”后所作的仅有的两组七律。钱钟书1982年6月致信***说:“尊诗情挚意深,且有警句;惟意有未达,字有未稳。君于修词最讲究,故即君之道律之作。”钱钟书曾对***诗词作过“雕章琢句”的修改。
这一年,***还将近年创作的新体诗《凤凰》、《茑萝》、《秋叶》、《车队》、《歌者》、《金子》,以诗六首为题发表在1982年2月15日《人民日报》第7版上。其中《歌者》(原题《给歌者》)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悟,他写道:“羡慕我的,赠给我鲜花/厌恶我的,扔给我青蛙/酸甜苦辣,为美的追求/这缭乱的云烟怎得淹留/在路旁劳动和休息的乡亲/凭咱们共死同生的命运/我要上高山,看人寰的万象腰畅饮清风,畅浴阳光腰尽情地歌唱,唱生活的情歌/直到呕出心,像临末的天鹅。”对于写新体诗,***曾说:“提倡一种简易的新格律,其要点是以汉语口语的每两三个字自然地形成一顿,以若干顿为一行,每节按各行顿数的同异形成不同的节奏,加上适当的韵式,形成全诗的格律。”他认为写新体诗是“出于一种不能自己的公民激情,愈不‘人时’也愈觉自珍”。
1984年,***创作了《快乐的女工》、《松林》、《小鸟天堂》、《专业户》等新诗,以诗八首为总题,在1985年3月号《诗刊》上发表。1985年他又创作了描绘当年延安枣园“美丽的风俗画卷”的《枣园即事》,还有讴歌“勇士”开辟“迎接地和天的虹”之《虹的传说》等篇章。1987年7月16日《人民日报》以《旧作四题》发表了上述作品。***写的新体诗受到卞之琳、艾青、萧三、冯至等诗人的关注。有人评论他的新体诗情感浓郁、思想深邃、音调铿锵、形式完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988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诗词集《人比月光更美丽》,收入新诗二十六首,旧体诗词十七题四十五首。1992年6月1日,在***80诞辰时,人民出版社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刚出版的《***文集》第一卷。
励志诗词名句篇6
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一、关注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或明或暗地提示内容和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就抓住了“诗眼”,往往可以推测出诗歌的题材类别和情感基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中的“送”可以看出是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安慰,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或用以抒发依依不舍之情,或用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或用以坦陈心志。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怀古”表明这类诗是怀古诗,或用以悲叹怀才不遇;或用以感慨昔盛今衰;或用以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又如王维的《相思》、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咏物诗,这类诗是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品质或对生活的思考……
从题目中抓住关键词,感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初步把握住作者寄寓诗词中的情感基调,有助于正确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有一点需要注意,词牌名或曲牌名往往与作者的情感无关,如“忆江南”“醉花阴”等词牌名就是这样。
二、把握作者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思想感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旨趣和作品的情感倾向。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读到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史之乱,感受他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读到李白的诗,就能体悟到诗仙体现在诗中的清新飘逸,丰富想象,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读到王维的诗,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豁达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有时,作者并不熟悉,就要关注注释,例如:南宋刘克庄的《卜算子?海棠风雨所损》“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途坎坷。这首诗的情感,我们可以从注释中了解到刘克庄不为朝廷重用并且多次被贬官。因此,他说“天公不惜花”表层含义是写对风雨摧残花朵的不满,深层含义是在表达他怀才不遇,不能得到重用的凄楚和愁苦,表达了他对当权者淹没、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由此可见,对诗人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往往能使读者体味其诗作的味外之味,探知渗透于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意象
励志诗词名句篇7
一、人物名片化
积累素材,不能简单地照抄原文,而应该是经过大脑思考之后有选择地摘记。给人物设计名片,就是读到一个人物素材时,首先筛选整理出人物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地位、成就、他人评价、荣誉等。这是很好的素材积累方法。
譬如,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去世后,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其生平事迹以志纪念,读完马尔克斯的事迹介绍,我们就可以为他建立下面的信息名片:
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27年3月6日出生,2014年4月17日
去世,享年87岁。8岁前,一直居住在曾经两次参加哥伦比亚内战的外祖父家,有一个对拉美传统神话故事非常熟悉的外祖母。从最初创作小说《大屋》的失败到《百年孤独》的成功,耗去了十八年的时间。他曾说:“我19岁时就坐在打字机前,想如何构思一个好故事,每天如此。”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逝世后,哥伦比亚总统曼努埃尔・桑托斯称其为“史上最伟大的哥伦比亚人”。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从中提取出可以在作文中运用的“写作因子”:87岁、哥伦比亚、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家庭影响、坚持十八年、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并将这些“写作因子”罗列在人物信息下面,这样在写作中用到马尔克斯的事迹时,就可以迅速调动积累,将这些“写作因子”融合在作文中。
二、事迹条目化
写作时想不起例证,不是素材读得少,而是因为读得太多,记得太空泛,不具体。在日常的素材积累中要采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态度。不管这个人物的生平有多丰富,你只掌握其中的二三事即可,并将事迹用关键词或一句话概括出来,形成一个事件条目。如马尔克斯的事迹中有这样两件事:
事例一:
少年马尔克斯喜欢读书,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交往,被认为是全校最怪的“怪人”,同学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小老头”。他作文写得好,受到文学老师的鼓励,于是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要当一个作家。中学的几年时光,他是诗社的成员,沉醉于诗歌的阅读与写作,幻想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虽然他写了不少诗,而且还自鸣得意,但是文学老师却说“你的诗不像诗”,令他颇为沮丧。老师还说,诗歌与你无缘,还是写小说吧。就是这句话,改变了马尔克斯的人生道路,他终于放弃诗歌选择了小说。
事例二:
上世纪50年代,马尔克斯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特地带着一大叠钱连本带息加倍地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所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面对这样长的原始素材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照抄,只要做好下面两件事即可:
⒈提取关键词或用一句话概括事例。事例一可以概括为“少年马尔克斯受文学老师鼓励立志当作家”,也可以概括为“马尔克斯听从文学老师建议放弃诗歌写小说”;事例二可以提取出“马尔克斯、巴黎、补交、30年前、房租”等关键词,也可以概括为“马尔克斯成名后远赴巴黎加倍补交30年前所欠房租”。这样就将人物事迹具体化,方便了存储记忆。
⒉提取事例蕴含的话题或论点。通过分析,事例一可以提取出“鼓励、羞辱、批评、改变、自知、听从他人建议、理想、舍与得、坚守与放弃”等话题,事例二可以提取出“磨难、诚信、感恩、厚道、忘记与铭记”等话题。通过提取,把握了素材内涵,加深了对素材的理解,写作时运用更方便。
将上面的内容分条目记在素材积累本上,遇到合适的作文题目就可以选取运用了。
三、运用点例化
所谓“点例”,就是使用一个人物事迹的例证。要真正记扎实,在运用中将素材内化为写作素养。将具体的事迹改写成点例论证段,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要反复运用,多角度挖掘,用同一个事例,去论证不同的观点,去阐释不同的话题,写成一个个的论证段,直到运用纯熟。
事例一,我们可以以“改变”为话题,写出下面的段落:
人生,固然需要专一的目标,但能够根据事情的发展,适时改变调整人生的航向,更是人生的大智慧。马尔克斯就是一个拥有这种智慧的人。热衷于诗歌创作的马尔克斯,当听到“你的诗不像诗”“你与诗歌无缘”的话语时,虽然沮丧,但是仍然听从老师的建议,放弃诗歌选择了小说。这种建立在对自己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的改变,不正体现出他对自己人生的把握吗,不正体现出一种适应生活的人生的智慧吗?
也可以以“鼓励”为话题,运用到下面的文字中: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鼓励。鼓励的话语就像春雨,能在人的心田上滋润出理想的花朵。少年马尔克斯受到文学老师的鼓励立志当一名作家,中学时又是文学老师的鼓励,让他走向了小说创作的道路。试想,若没有老师的鼓励,马尔克斯又怎能找到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若没有老师的鼓励,又怎能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佳作的问世?若没有老师的鼓励,他又怎能成功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是的,鼓励造就了马尔克斯伟大的一生,成就了他人生的光辉,让他少年时的梦想开花结果。
事例二,可以论证“感恩,是一切伟大人物共有的品质”这一观点,在段落中这样叙述:
感恩,是一切伟大人物共有的品质。卢梭曾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就是拥有感恩美德的人。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的荣光,没有让他遗忘30年前浪迹巴黎时让他落脚的小客栈;30年的颠沛流离、艰难写作,没有湮没在巴黎时房东带给自己的人性温暖。带着成功的喜悦,带着一颗感恩的心,马尔克斯专程赶赴巴黎,加倍偿还30年前所欠的房租,并致敬感谢。这是一种怎样的胸怀?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德?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惟德可以服人”,马尔克斯受到人们的尊敬,赢得不同肤色人种的追捧,去世时获得全球人民的追悼,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吗?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吧,它会让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让你的人生像大海般壮阔!
也可以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作如下的改写: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忘记与铭记的过程。忘记痛苦不快,铭记感恩快乐,人才会坦荡幸福,人生才会成功精彩。回想30年的人生坎坷,回想30年的流浪奔波,回想30年的潜心创作,马尔克斯选择了将痛苦忘却,只以感恩的心态铭记住了巴黎老板对自己的帮助,铭记住了困苦中他人给自己的点滴温暖,在成功后专程奔赴巴黎加倍偿还30年前的房租。难道不正是这种面对忘记与铭记时的智慧选择,才让马尔克斯走向了文学创作辉煌的旅途吗?学会忘记,学会铭记,让自己的人生之河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汹涌奔流。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上面的事例来阐述“自知”“舍与得”“诚信”“厚道”等话题,经过这样反复的运用,事例一定会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流淌在自己的血液里。
点例论证段的写作,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尽量做到结构完整。一个论证段至少要有论点句、叙例句、分析句三种句子。上面四个段落都是按照“论点――叙例――析例”三部分来组织的,是规范的议论文段。
二是在叙例、析例时尽量运用一定的句式来提高语言的文采与表现力。如在叙例时,段落四运用三个“回想”,概述事例,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又如在析例时,段落一中用两个反问句、段落二中用三个“若……,又怎能……”句、段落三中用三个“怎样”,这些都组成整句,增强了论证的力度,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是在叙例时一定要扣合到观点上。要叙述事例中最能体现观点的细节,不能面面俱到,重点不分。
四、归类集约化
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不会干涸,同理,一个素材只有放到同一素材组合中才不会被遗忘,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论证作用。单个素材积累多了,就要按照同一话题归类整理,将同一类型的素材归并在一起,进行面例论证段的写作训练。
如事例一,我们可以结合越王勾践、蔺相如、韩信、莫言、陈坤等人的事迹,以“面对羞辱批评”为话题,写成如下的例论证段:
人生在世不都是晴空万里,不时会有他人的批评羞辱袭来。面对羞辱批评,我们要包容坚忍。因为只有包容坚忍,才能将他人的羞辱批评化作自己成长的力量。难道不是因为有面对夫差百般羞辱的坚忍,才有了越王勾践“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胜利吗?难道不是因为有面对媒体对自己获奖的指责与非议的淡然,才更彰显出莫言作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大家风范吗?难道不是因为有对文学老师“你的诗不像诗”的批评的反思,才让马尔克斯弃诗歌而走向小说创作的辉煌大道吗?乌云遮住阳光,太阳却以包容给乌云镶上金边。以包容面对羞辱批评,在坚忍中反思默默成长,一定会让自己的人生像太阳般光明绚烂!
此段选取勾践、莫言、马尔克斯三个事例,采用叙议结合的叙例方式,运用反问句式,三个“难道”构成排比,有力地证明了观点“面对羞辱批评要包容坚忍”。当然,我们也可以采用陈述的叙例方式,写成下面的面例论证段:
一忍可以支百勇。面对羞辱批评,有时隐忍比冲动更加明智。面对廉颇“相如素”的羞辱,蔺相如懂得隐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终感廉颇负荆请罪,成就千古佳话;面对前辈明星的轻蔑一哼,陈坤懂得隐忍,自我反省发奋成长,实现由偶像派到实力派演员的华丽转型,赢得无数观众的尊重;面对“你的诗不像诗”的批评羞辱,马尔克斯懂得隐忍,在反思中走向了小说创作的金光大道。试想,如果面对羞辱,他们不懂得隐忍,只是一味冲动,那蔺相如如何获得廉颇的尊重?陈坤又如何获得观众的认可?马尔克斯又如何凭小说《百年孤独》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这些都在告诉我们,面对羞辱,有时隐忍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这样集约化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素材的运用水平,在考场上遇到适合的题目就可以做到心想素材到,运用自如。
励志诗词名句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习;古诗词;感悟;意境;赏识;形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编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学习和探究这些古诗词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古诗背景来挖掘诗词内涵,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点拨引导,使他们逐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意境,赏识人物形象,陶冶情操。
著名诗人王鸣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真正的诗歌书写是一次次的精神还乡,是肉体漂泊后的灵魂回家。”这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最好注解。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作品无不渗透着诗人情感世界的影子,在美的意境中塑造出了一个个形象的人物形象。如八年级上册中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诗句中,诗人借酒后的采菊、望山、看鸟等动态,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隐士风貌。这其中就有诗人自己的影子。因此,诗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诗人创作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如八年级下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描绘风急势大的茅草被卷的情景中,有的高挂“长林梢”,有的下转“沉塘坳”之后,于是直接感叹:“南村穷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仗自叹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这几句诗中看到:一个羸弱老人拄着拐杖,站在破烂不堪的茅屋前面,对着抱茅入竹的穷童大声呼喊,喊的唇焦口燥也无济于事,一个穷困潦倒无可奈何的诗人形象便展现了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叹诗人已穷困到何等的程度。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这一形象难道是诗人自己吗?”“不仅仅是,还有大批的天下寒士。”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文写诗的深切感悟。古人写诗往往是在内心充满积愤、哀怨或愉悦、陶醉之时吐露出内心的真情实感,随之诗人创作的形象也就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如九年级上册收编的南宋婉约派代表诗人李清照的《武陵春》,写她中年孀居后,借暮春之景,抒发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吐露出了惜春自伤的感慨和无意梳妆的心境。丈夫早已去世,只身流落金华,眼望春景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欲语泪先流”。下阕作者内心情感更是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特别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巧用夸张的比喻,构成了情节的完整意境。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积极热烈的讨论,教师再引导他们体会诗词深沉忧郁的旋律,理解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学生结合背景认识到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诗言志”,古诗词往往通过诗人的志向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在九年级上册收编的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诗人的志向显得尤为突出。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了诗人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并且以孙权自比,“亲射虎,看孙郎”。下阕写自己的雄心壮志:“酒酣胸胆尚开张,鬓为霜,又何妨。”虽有白发,但壮心不已,希望朝廷把边关事情委托于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就把精神百倍、有胆有识、英武刚健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面前,引发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信心和决心。这种志向的诗词还有八年级下册收编的清代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词中的最后一句既指明了落花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花朵,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以自己的变革热情来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并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对诗人博大的胸襟、旷达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油然的敬佩。特别是诗人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移情于落花,愿化作春泥,孕育春天生命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勇于进取,同时在学生的心目中又树立起了不屈不挠的诗人形象。
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古诗词,感悟诗词意境,赏识人物形象,有助于他们理解诗歌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学生鉴赏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诗国》丛刊2010.(1)(总第六卷)王鸣久的诗论《诗悬》.
励志诗词名句篇9
【考点透视】
中考古诗词命题的主要依据是“一标一纲”,即《课标》和《考纲》。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就明确指出初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以唐诗宋词为主,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丰富,客观题仍居一席,主观题则一路高歌,其中也不乏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中考古诗词的命题,相对比较开放,点小,角度多,形式也活泼多样,体现了课标和大纲要求。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词鉴赏命题情况来看,大体有这样四大方面,包含多个考点和角度,必须重点掌握:
1.概括内容主旨,把握诗歌情感
整体感知,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概括内容主旨,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查点。此考查点一般是从整体上对全诗进行赏析,多涉及时令、背景、人物、事件、特点等基本要素。这一考点的关键词是“内容与主旨”,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意***的材料,作者表达的情感、阐述的哲理,或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总结。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理解或概括某一诗句的内容或其特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阐述了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等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还有少量的选择。
【典型例一】(2012四川安顺卷)考查的诗歌:《蒹葭》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景物内容和情感主旨。解答第10题,先要圈出描写的景物在哪里,看看这些景物有何特征,是什么季节的,从中提炼出相关的特点简要概括。如: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解答第11题则相对简单,稍加分析诗中人物的表现及其内容,便可理解。抒发的是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典型例二】(2012广东梅州卷)考查的诗歌:赵师秀的《约客》
12. 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春 B. 暮春 C. 夏季 D. 秋季
13.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 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解析】第12题属于时令把握。这里可重点分析诗歌的第一二句,从梅雨时节、青草和蛙声,不难判断是夏季的景物特征,故选C;第13题属于情感把握,则重点分析诗歌的第三四句,“有约不来”,喜从何来?故B不正确。
【典型例三】(2012贵州六盘水卷)考查的诗歌:《过零丁洋》
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
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两道题属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第25题可抓住“山河破碎”和“身世浮沉”两个关键点以及所用的比喻来分析各自所处的境地。参考答案: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第26题理解千古名句的思想感情,因众所周知,相对容易些。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答此类试题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不要忽视诗词题目、小序和注释中提示的内容或隐含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纵横联系内外知识,选准角度,审慎作答,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解题入格】
(1)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2)分析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3)体会诗歌情感: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2.体味意象意境,描绘景物画面
任何作品都会表达一定的主题或情感,而诗歌中主题或情感的表达,则大多依赖于意象、意境的创造。所谓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如桃花、梅花等四季物象,柳、月等表意物象;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其所描绘的生活***景的巧妙结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作者的内在情思的统一。理解诗歌,把握诗意,自然离不开对意象、意境的分析、体会。因而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这类考题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境、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或对某一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情境进行扩充性描写等。题型主要有填空、简答和描述。
【典型例四】(2012山东临沂卷)考查的诗歌:王维的《鸟鸣涧》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意象、意境的把握能力。只要抓住其中描写的景物,综合这些景物的特点便可解答。答案: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景物2分,答对两处1分,答对三处2分,意境2分)
【典型例五】(2012广东湛江卷)考查的诗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解析】这道题直接考查意象的准确把握,扣住首句中描写的景物即可。答案: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
【典型例六】(2012四川宜宾卷)考查的诗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16. 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
17.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意象把握和画面描绘。第16题,可扣住题干中“‘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在二、三、四句中找出描写的景物即可。答案: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第17题画面描述,主要是扣住这几句中的景物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典型例七】(2012浙江丽水卷)
过 湖
俞 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8.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也是进行画面描述,可仿照上文的形式,抓住“山色”“画轴”“白鸥”等景物,展开想象,生动描绘。参考示例:远处群山若隐若现, 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
解答此类问题,关键是要读懂诗歌: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首先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然后概括形象特点,最后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意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物象。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解题入格】
(1)理解诗歌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2)分析诗歌形象: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意象的词语。②概括意象特点。③理解意象中作者所寄予的情感。回答是:(1)是什么意象?(2) 意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 意象的意义是什么?
(3)体味诗歌意境: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1.描摹诗歌***景。2.概括意境特点。3.剖析作者思想。)
3.把握技巧手法,分析诗歌妙处
诗词的形象、感情、思想往往借助于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示,比如借景抒情、对比映衬、动静结合、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运用典故等。那么赏析诗歌,自然也就离不开它们。命题人往往会结合诗歌的实际来设点考查。命题的角度有: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题型主要是选择、填空、简答。
【典型例八】(2012四川南充卷)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惧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这两道题从语言表达和表现手法上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道题,可抓住“盛”和“劲”来分析: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第(2)道题,从山松与“本性”,可推断作者是在借景写人(抒情),托物言志。答案: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典型例九】(2012河北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9.请对这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解析】这两道题从分析描法及其作用上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联系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中心思考,回忆结构上的作用和名句赏析的要求来答题。第8题: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第9题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典型例十】(2012江苏扬州卷)
【甲】论 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
杜 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解析】这道题从写作手法上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通读全诗,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找出对比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引领时代之的观点;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的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分析技巧手法,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一首诗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要能细心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几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解答时要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并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有什么作用。
【解题入格】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具体为: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4.品味语言精妙,赏析经典名句
赏析诗歌,离不开品味语言。这类试题主要包括对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等,要求考生能体味诗词语言的精妙。命题的角度有: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或赏析诗眼,领会诗中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等。题型多见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品述题、批注题。
【典型例十一】(2012湖北襄阳卷)考查的诗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解析】第10题从字词的锤炼来考查学生的品味语言能力。“炼”字者一般以动词、形容词为多,此句中显然是“卷”字,我们可以从字面上以及出猎场面上来品味其妙。如:“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第11题属于名句赏析。我们可以从手法、内容、情感方面来理解。如:(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
【典型例十二】(2012贵州铜仁卷)考查的诗歌: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组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解析】第(1)题比较容易回答。首联中能反映作者境遇和心情的只有两个形容词词组,即“凄凉地”“弃置身”。第(2)题,说“理由”实际上就是在赏析这一名句好在哪里。可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进行。答案: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典型例十三】(2012湖北荆州卷)考查的诗歌:杜甫的《春望》
9.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解析】本题属于名句赏析,抓住手法、内容、情感三点即可。如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的残酷现实。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典型例十四】(2012湖南娄底卷)考查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赏析。这是一对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对此,要分析其传神之处(参照名句赏析的方法),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哲理。参考答案:“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诗歌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解题入格】
(1)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2)品赏名句: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展现等)什么情景等+抒发什么情感。
【考查趋势】
励志诗词名句篇10
一、教学问题分析
1. 师生重视不够。教不重视,学也不重视,学不重视是由教不重视引起的。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教师重视现代文教学,轻视古诗词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故而不愿多花功夫。其实学一首古诗词,并非把诗词中字词意思翻译为生活语言就预告这首诗弄懂了,学完了。
2. 考试方法失当。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是教师心态的真实写照。现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句及意思为主。为保证不丢分,少失分,平时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抄写、默写,苦不堪言。因而许多古诗词的教学只能是落空了,更谈不上情感培养了。
3. 教学方法枯燥。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很好地领会其意境。由于缺少想像,缺少生活的联系,因此显得苍白、空洞。
二、培养策略探讨
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修养,练好内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提高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极情绪,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师要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不大起大落,不喜怒无常,情绪稳定,心态平稳,对工作、学习充满信心,对学生、教学充满爱。
提升调控学生情感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要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