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艺术的作文10篇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1

1、如果我提到窗户,你肯定会说,这太无聊了,谁都知道。可是,你对窗上的艺术又知道多少呢?

2、今天早上,一件奇特的事出现在了我们家的窗户上。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精美艺术,大自然的杰作——窗花。她不但奇特还很美丽,千姿百态。最普遍的应该是“松塔”了。这是一棵水晶松,一条条花纹都很细致、轻柔。伸出手一摸,呀!凉丝丝的,还有一些突出的线条,即便是盲人,也能感受到窗花的美。她有虚有实、有厚有薄、有大有小,像一片水晶松林,蒙蒙胧胧、隐隐约约,给人一种意境高远,独处深林的感觉。当然,窗花不止如此。还有更奇特、更完美、更艺术的窗花。

3、那就是人造窗花。窗花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她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所以她不仅是剪纸文化中的精华,还是民间艺术的珍品,同时又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的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描写的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的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4、我喜欢窗花,但我更爱给我带来欢乐的冬天!

(来源:文章屋网 )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2

1.引言

 

艺术真实是中西方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真实理论还在不断发展。在人们过多的关注西方文学艺术真实观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也应关注到中国艺术真实理论的变化发展。笔者对国内艺术真实论的专著、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这三大类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硕博论文类文献,以关键词“艺术真实”在知网搜寻硕博论文情况,截止2015年5月,共计279篇论文。由于艺术真实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期刊较多,根据本文研究的范围,所以只选取了文学理论核心期刊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具体分析。其中《文艺研究》有12篇、《文艺理论与批评》有6篇,《文艺报》有5篇,《文学评论》有8篇,《外国文学研究》有4篇,《文艺理论研究》有26篇。

 

根据专著类书目的介绍及评述,笔者发现国内艺术真实论的专著多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本文主要列举的艺术真实论专著有: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萧殷论文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和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

 

再者,经过国内文献研究的整理,从古代文论中梳理出艺术真实理论线索的文献不多。笔者发现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艺术真实理论尚有挖掘的空间。在古代文论中,很难找到有关于艺术真实理论的专论,但是其中关联性的线索是有迹可循的。笔者的问题是,中古国代文论中能否通过这种源头性线索的梳理来建立起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的理论框架。笔者试从古代文论中梳理出相关线索以验证其探寻其可能性。

 

2.国内艺术真实论研究概况

 

笔者基于国内艺术真实理论专著、文艺学专业的硕博论文及核心期刊文献的综合分析,将国内艺术真实理论研究的问题及特点概括如下:一是艺术真实论的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二是艺术真实概念模糊不清;三是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四是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

 

2.1艺术真实论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80年代

 

围绕艺术真实论进行探讨的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艺术真实论专著主要有: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萧殷论文集《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和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这些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些艺术真实的观点主要围绕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的关系等。

 

陆贵山的《艺术真实论》首先在概述部分梳理了中西方艺术真实理论的历史发展。《论生活、艺术和真实》是萧殷收录的个人论文集子,主要论述了生活、艺术和真实的关系。此外,在文学写作实践方面也给年轻人指出了宝贵的意见。朱立元、王文英《真的感悟》一书首先梳理了西方艺术真实观的演变和中国艺术真实观的演变,并比较了中西方的艺术真实论,建构了艺术真实论的动态模型。张炯《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一书共分为五辑。在本书中,张炯指出“作家的职责在于暴露”,他认为作家应该“全面地辩证地反映生活真实的问题”,弄清楚“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问题”,并要“准确地描写人物和关键的关系问题。”

 

2.2艺术真实概念的模糊不清

 

艺术真实的概念含混不清首先则体现于用法的混乱。如“艺术的真实”、“文学真实”、“文学的真实性”等。理论家们在运用此术语时则呈现自说自话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其次,艺术真实的概念在文艺界的讨论中众说纷纭。众多理论家关于艺术真实的概念也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反而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生活的关系中间接阐明观点。再者,艺术真实的概念界定也出现了变化,热衷于探讨艺术真实的性质,由以往的二元关系模式(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走入了多元动态的关系模式(如朱立元提出的艺术真实“创作—作品—鉴赏”的动态模型)。

 

2.3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

 

国内艺术真实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了极强的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当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不能普及性的运用并解决问题时,研究者会开始审视理论的更新与发展。如赵炎秋在《“艺术真实”辨析》一文中通过三类教材艺术真实观的比较,他指出了艺术真实研究的局限。颜翔林在《艺术:“真实”与“真理”的缺席》一文中运用怀疑论美学质疑“艺术真实乃文学之生命”的命题叶茂康在《“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再认识》一文则主张推到“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命题;他将“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命题界定于现实主义范围之内。生琳,黄浩在《对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新时期以来艺术真实问题讨论的基本思考与批判》一文中,结合网络文学,武侠,科幻小说以及网络统计数据,质疑已有的艺术真实论命题。

 

2.4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艺术这是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古代文论中梳理出的相关线索的文献较少。在此只列举部分文献,以咨参考。除了陆贵山《艺术真实论》(见本书21-24页)和朱立元《真的感悟》中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真实理论的相关梳理外,还有以下文献做出了相应的梳理。如张新艳硕士论文《论艺术真实之维》、朱述超硕士论文《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分析了袁枚的性灵论,指出其情感论与真实论的统一。此外,王汝梅《白居易的文学真实论——谈小说理论的萌芽》一文中论述了白居易的文学艺术真实论并指出“我国古典诗论,从诗的主客、形神、虚实、有无、真魇两方面的对立、融合关系探求艺术真实,大道了极其精妙的程度,表现了特有的民族风采。”蒋述卓在《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一文中,从古代文论“真幻”、“情真”等范畴分析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

 

3.小结

 

综合上述,国内艺术真实论文艺理论研究特点主要有四点,一是艺术真实论的文献专著主要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二是艺术真实概念模糊不清;三是艺术真实理论研究呈现了极强自省意识及融合力;四是中国古代艺术真实论还有发展的空间。艺术真实理论作为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依旧还有继续探讨及研究的潜在空间。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3

中国艺术倾向人文社科的研究,西方艺术注意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这与东西方文化传统对艺术的内容、含义不同理解有关。西方艺术主要是指造型艺术,以建筑、雕塑、绘画等视觉艺术为主。西方艺术一词含义是美的事物的创造或表现,源于拉丁文Art,原意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现代尤其是指视觉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刻等①,现代的西方艺术史是建筑、雕塑、绘画的造型艺术史。西方文艺复兴后的西方艺术接近于自然科学②,涉及透视学、解剖学、数学、色彩学、地形学、建筑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西方高校中与艺术系、艺术史系并列的是戏剧、音乐、舞蹈系,艺术系是造型艺术。西方的艺术系与艺术史系倾向于视觉艺术,其中视觉艺术的建筑、雕塑、绘画发展及演变构成艺术史的内容(***1)。

中国古代艺术以礼乐一体为特征,强调艺术的社会属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表现,艺术门类包含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篆刻、工艺、戏剧、曲艺③、杂技等(***2),中国文人士大夫艺术有琴、棋、书、画的传统,有诗、书、画、印合一的倾向,中国艺术的书法、篆刻在西方艺术门类是没有的。中国文人诗画书法艺术主要是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排遣艺术家的情感成分比较多,对于自然科学的理性规律把握较少,这是中国历代文人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成就非常高,属于百工的范畴。现代中国教育体系将建筑隶属于工学院,工科建筑的理念削弱了现代中国建筑的艺术品质。

从简略的东西方艺术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大体的趋向,西方艺术内容比较单一,中国艺术内容非常庞杂;西方的艺术接近自然科学,中国艺术接近人文科学;西方艺术走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的创新之路,中国艺术走向与文学、伦理学、哲学等学科结合的道路。自然科学注重探讨未来,人文科学注重研究历史与过去。西方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促进了解剖学、透视学、建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进步。现代艺术与自然科学比翼齐飞,科幻艺术、仿生艺术、星球大战、数码艺术、高科技艺术是艺术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植物性等学科结合的产物。

西方艺术(Art)有时被称为精致艺术或美术(FineArts),指利用技巧与想象力创作艺术品物件、环境或经验的表达模式,以便与他人分享美的情感与意识。“美术’’(fineart)—词系日语转译,是西语“美的艺术”的简称,在我国主要是指视觉艺术或造型艺术,即绘画、雕塑和建筑,与西方的艺术含义基本相同。西方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简称。艺术—词原指除实用工艺之外的一切“自由艺术”,包括诗歌和音乐,属于广义上的艺术概念,现代主要是指造型艺术。中国由于历史悠久,有漫长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科举制度,对艺术有以下解释:1.艺术亦作“蓺术”,古代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2.封建科举制度中特指经术,即“制艺”。清代方苞《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周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中国的艺术长期属于意识形态的敏感区域,与***治意识形态关系密切。艺术可以给生活带来乐趣,可以抒发情感,中国文人艺术主体上是一种写意艺术,将琴棋书画作为日常生活的合理部分,以抒发艺术家的感情世界,调节人与周围环境的紧张关系,较少地研究自然世界。

二、艺术学理论的层次与理论结构

艺术学学科课程安排与学科结构有关,遵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论一般规律,处理好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课程与艺术学理论专业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与文科各专业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专业与理科、工科各专业自己的关系,在学科交叉的实践中发展艺术学理论,以科学的严谨、实证、逻辑与艺术的激情、想象、浪漫相结合,展开科学与艺术的两翼开启民智创造未来。

艺术理论来自于艺术实践,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长期的艺术发展的历史总结,艺术学理论是由具体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绝不是所谓的纯理论。同时艺术学理论还要接受艺术创作实践的检验。张道一教授认为艺术理论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见下***(***3、***4、***5)。

哲学课程t艺术学课程I艺术史学课程艺术批评学课程各门类艺术技法课程***1课程结构

关于学科和课程结构,张道一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从教学层次看,研究生是金字塔的上部了,博士生更是金字塔尖,需要博大。我反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实用化’提法,我曾经说过:‘大学本科应当强调实用,硕士可以倾向实用,到了博士阶段则需要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从艺术学的理论建设看,宏观性的理论研究也是需要鼓励的。”艺术学理论是宏观的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的位置介于美学与艺术创作之间。就学科结构而言,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认为艺术学应与门类艺术学并列并区别开。研究内容可包含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其中,艺术史不是门类史,而是涵盖各个具体门类的艺术史,即艺术通史。

值得注意的是,技法理论是艺术品评理论的基础,艺术品鉴的标准来自于艺术创作的标准的建立。不懂艺术技法理论难以具备艺术内行专家的眼光,难以开展艺术品评。在艺术创作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艺术批评标准与艺术欣赏标准。中国古代艺术批评与鉴赏理论,是由艺术家、艺术鉴赏家总结出来的,形成了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准则。东晋顾恺之著《魏晋胜流画赞》、南齐画家谢赫著《古画品录》,唐代书画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宋代画家郭熙著《林泉高致》,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著《松雪论画》,清代恽寿平著《南田画学》,张庚著《国朝画征录》等等。中国古代艺术史证明不是艺术行家,不具备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经验积累,就难以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艺术理论、史论著作。

门类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批评理论的基础,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也是艺术欣赏者应该知道的艺术语言。只有懂音乐的耳朵才能够欣赏音乐,只有懂绘画的眼睛才能够欣赏绘画。戏迷票友往往会唱戏,艺术理论往往由艺术实践的技法上升到艺术创作的检验总结,成为歌诀、(如书歌、画歌)、画诀、工法口诀,再由艺术实践的检验形成技法理论的文字。即艺术技法理论如:语录、则例、画谱、印谱、舞谱、乐谱,形成艺术技法的谱系。再由艺术技法理论上升到门类艺术批评标准的形成,六***、气韵论、形神论、传神论、雅俗论等等。艺术史上的理论家从艺术家和艺术鉴赏家这两种人中产生,艺术理论的形成经过艺术的创作实践、欣赏实践,上升到艺术创作规律的总结,形成艺术批评的标准,总结出自成体系的艺术理论。

艺术技法理论是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基础。往往会被忽视。其中,西画门类艺术技法理论包涵有: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构***学理论等等。中国绘画技法理论有南齐谢赫的六***。包括了气韵、用笔、象形、赋彩、构***、写生六个方面。技法理论往往以画诀、工法口诀的形式流传,形成画论、书论等艺术技法理论。由艺术欣赏的见习到门类艺术创作的实践上升到艺术标准的约定俗成,发展成为艺术评论,积淀成为艺术史,提炼成为艺术理论是一个系统的、有阶段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中外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趋势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在艺术哲学即美学理论、艺术史论、文艺理论(即文艺理论、文艺史、文艺批评)等方面展开,成为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学科研究取向。改革开放以后,艺术学理论研究扩展到人类学、经济学、新闻学、心理学等等领域,出现了艺术人类学、艺术经济学、艺术传播学著作,总体上说,艺术学研究在文科中学科交叉比较多,在工科、理科、医学的交叉研究相对比较少。

德国是现代艺术学的故乡,德国作为艺术学的先行者设有艺术学学科,而艺术学的学理研究和学科建设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和协调发展。正如国内有学者所言,欧美各国高校没有完整意义上的艺术学学科,他们的专业设置有“艺术”而无“艺术学”,与创作技艺和历史研究有关的专业也没有融为一体,而是分为“艺术”与“艺术史”两个板块,教学工作分别由艺术系和艺术史系承担™。艺术系注重技法、创作、艺术技法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艺术史系注重艺术史与艺术评论的研究。德国在2004年的“专业群、学习范围和学习专业目录”共计10个门类,下共有83个一级学科。艺术和艺术学(普通)属于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为跨学科研究(以艺术、艺术学为主)、艺术教育、艺术史/艺术学、艺术品修复学等有30个专业,艺术教育含有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重任,学习艺术的学生学科专业的选择非常宽泛。

1994年美国联邦***府下发《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强调,艺术教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种有序的、综合的、包含四门艺术学科(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教育事业。艺术是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学科。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自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多种思维方式、交流、自信、自尊、自律、合作、竞争等认知、技能、情感因素中起重要的作用。2009年,哈佛大学《艺术特别行动计划》指出:艺术应当与科学、人文并立,艺术第一的理念应当被置于哈佛大学教育观念的核心地位。”弗斯特校长说:“我们必须借助艺术教育强力激活哈佛大学全体师生的创新精神,以期确保哈佛大学在21世纪的人类知识界之领先地位。”美国***界与学界人士强调: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英美等国家没有设立艺术学理论学科,因为艺术是通识学科,可以进行不同学科背景的交叉,衍生出很多新的学科,与文科学科背景相结合的研究如艺术人类学(人类学)、艺术心理学(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社会学)、艺术文化学(文化学)、艺术管理学(管理学)、艺术传播学(新闻学)、比较艺术学等(***6)。

***6艺术学理论与文科专业学科交叉***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科交叉功能非常强大,艺术可以与其他文理学科交叉。从其他学科研究艺术的视角,艺术与艺术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分出若干学科方向,一时之间是争奇斗胜,而艺术学自身的学科界限已经开始模糊,艺术学理论研究有脱离艺术本体的倾向,对此艺术理论家们津津乐道,艺术家们往往不以为然,艺术家关心门类艺术的创作问题,其艺术技法处于经验与探索阶段,没有完全上升为技法理论,身在艺术创作其中而不自知艺术理论的高度发展。理论家则关心与艺术有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在艺术本体之外看艺术,将艺术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环境中去考察。

艺术家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方法是值得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课题。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艺术学教授贝蒂艾德华的《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被翻译成14种文字,畅销全球,美国IBM、通用电气、苹果电脑、迪斯尼等公司企业将该书作为员工创造力培训教材。艺术关系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艺术的方式不同寻常,富于联想与想象力,艺术的方式往往是异想天开,突破常规。艺术学在与理工科与自然科学结合的方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asterofEntertainmentTechnology”,是一个有计算机科学研究院与艺术学院共建的学位项目,提供“娱乐科技硕士学位”。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发展,前景无限。艺术学与门类艺术技法、材料学、科技、心理学的交叉,形成艺术技法理论、艺术材料研究、艺术史学研究、艺术科技学、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对二维、三维技术的运用,成像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世界的建筑、城市、行为模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的交融非常密切,几乎是浑然一体,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要关注艺术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艺术与理工学科的交叉,拟***标如下(***7)。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可以产生全新的艺术样式。20世纪以来结合了传统定义艺术领域以外元素的多元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如常见的“科技艺术”(TechnicalAn)“数字艺术”(DigitalArt)、“装置艺术”(InstallationArt)、“观念艺术”(ConceptualArt)、“科幻艺术”“行为艺术”、“生物艺术”、“数码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不胜枚举。理工科与艺术的结合,如此多样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不断地在挑战艺术理论能够定义的极限。艺术创新与科技创新已经融为一体,尤其是在虚拟空间技术,数字艺术领域,超强的三D技术还将继续发展。

宇宙的建模是数字的建模,数学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比例,并且发现了黄金比例分割,自然科学揭示了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横跨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力学等学科领域,米盖朗基罗横跨建筑学、解剖学、绘画、雕塑等等学科领域,成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印象派画家通过物理学的光学成果研究大自然的色彩,推动了绘画色彩的发展。计算机色彩运用色彩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三维建模与数比例的关系可以将任何平面的形转换为立体的形。自然科学拓展了人类的大脑智慧,艺术创作的材料、使用工具,创作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的创造性与科学的严谨性,艺术的形象思维与严密的数理逻辑推理,艺术的观察力与科学的验证,艺术的大胆的想象与科学的小心的求证,可以发现新的艺术与新的世界。

设计学可能具有最大的与自然科学学科结合的空间。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艺术有关。艺术设计已经蔚为大观(***8)。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4

关键词:公共艺术环境空间人文精神

公共艺术是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的景观空间要素。它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等对城市空间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公共艺术设计及其相关环境因素的形成,不仅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中,公共艺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如建筑、城市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由于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正越来越成为一门新兴而富于生命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不关注城市文化艺术与环境建设,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

一、公共艺术含义与环境空间的对应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必将对改善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文化艺术的传播媒体,它不仅是高度物质文明的体现,而且还是人们寻觅的一个未来精神生活的空间。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但要求艺术家在改造时空的活动中发现新的造型和空间元素,而且要求观赏者所有的感官同时参与和感应。公共艺术又是一种纯粹赋予物体以形式和结构的载体,或者说是形式的创造活动和美学活动。作为一种试***赋予物质观察和文化现实秩序的创新行为,它始终关联着社会历史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它给予社会的物质秩序和文化秩序创造富有美感的形式和结构,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以及审美的需求。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是第一性的。在强调公共艺术作品的空间感的同时,拓展其时间感和流动感。它是将生活世界的各种因素,反映在空间形态、界面、构件等感觉体上。人们在置身这个空间环境时,由于形式与内容的结构相似而使公共艺术形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便产生方向感,由方向感产生了认同感,使得公共艺术确立了与环境的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关联,从而产生归属感。

公共艺术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可视的形态,而人们的活动又遍布生存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公共艺术随着人的活动而扩展成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环境形态。

公共艺术所置身的场所空间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关系,是艺术家的创造与公众互动构成对话的领域。置身于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是最具有大众性的艺术,因为它直接向公众展示。与公众构成一个共同的场所空间,因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于生活之中,显示其社会化的本质倾向。所以,一方面公共艺术作为场所的存在,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人们审视生活的意义提供了一种角度,使观赏者感悟到其中的文脉与美感。另一方面,公共艺术设计有赖于场所因素,是一种整合性的艺术创作。

二、公共艺术的百分比制度

现今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发展公共艺术上采取了“百分比制度”的有效做法,它的基本含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它的做法是从中央***府到各地***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公共工程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第一,确立公共艺术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及在环境中的存在比例与投资比例。按照公共艺术城市化的审美标准实施规范,现代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中的比例为60%或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上都采用“百分比艺术建设”的措施,即***府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制定出公共工程建设基金,用于环境艺术的建设。因此,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环境的美化载体,所形成的形态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审美烙印。第二,组合与引导包括公共艺术社会化的运作机制,公共艺术是整体社会完整系统的一部分,在社会系统规划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担负着具体的社会实用功能,公共艺术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这样就需要加强公共艺术与历史的关联性研究,通过对历史与艺术的探讨,了解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对公共艺术的影响。三、公共艺术与人文精神价值

公共艺术多元化的形式形成与环境的有效联系,体现了公共艺术的文化哲学态度与精神。公共艺术是介于纯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综合性艺术。从公共艺术的本质属性来看,体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很多好的公共艺术作品能引起人们审美的想象;很多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特别是公共艺术的目的性与功能性并存于设计,因而所产生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所以,公共艺术形式的表达实际上是对环境文化哲学态度与精神的综合表达,是一种设计文化。

随着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已从纯粹意识形态的纪念性、宣传性而转向对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开始关注到环境艺术与地域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关系;强调设计对现实文化整体的关注与对话,开始了对城市环境及公共设施形态的整体规划与合理设计的参与。

结语

由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把艺术设计展现于公共艺术空间,此外,它还要求艺术设计具有与社会大众进行对话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艺术要能够产生与大众沟通的艺术语言及展示形态。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观念上的前卫性,它同样可以表达人类恒常的理性与普通情怀。在多层次与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公共艺术具有较为独特和明显的文化价值,恰恰是它与所在的文化背景一道,被社会公众引申出更广泛的话题,并载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视觉记忆的核心中,体现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及“公共参与性”,体现出公共艺术与社会所产生的双向互动性。从另一角度来看,公共艺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艺术表达方式去传达公共社会领域的各种意向、价值观念及审美态度等。公共艺术所要强调的公共精神的基本态度,是力求在具有社会理性与道德理想的公众之间,恪守必不可少的“大众认同”。这种“大众认同”是公共艺术精神的内涵所决定的,也是公共艺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条件。因此公共艺术必须体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韩巍.形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邹文.美术社会观——当代美术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5

艺术教育论文5300字(一):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知识***谱分析论文

摘要: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成果显著,为了更客观地了解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1949-2019年间收录的“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绘制知识***谱进行分析,得出贵州艺术教育研究趋势的知识***谱,进一步分析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热点及其发展态势。

关键词:艺术教育;CNKI;CiteSpace;知识***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的艺术教育研究也随着课程、学科、专业的建立而迅速发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贵州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丰硕的成果,包括专著、教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集等众多类型,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艺术教育者,不仅促进了贵州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民间艺术方面,也为整个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七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论著文献,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谱研究。因此,正确系统分析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现状、梳理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探索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对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沿进行分析,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了建国70年来有关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数据。文中的艺术教育数据是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书法、艺术”教育八个方面进行收集的,采集的地域范围包括了贵州省所有的县市,运用基于布尔(Boolean)字段组合的专业检索方法进行检索,其中的一段正则表达式如下:

SU=美术教学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美术教育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樂教学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乐术教育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

在收集到的初始数据中通过人工删除人物访谈、会议通知、新闻报告等无效数据和一些重复数据后,最后得到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有效文章共有316篇。

(二)数据处理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陈超美)开发的CiteSpace。将选定的文献数据按照Refworks格式导出,为了方便下一步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每条数据包含标题、作者、摘要、出版日期、期刊等信息。在CNKI中导出的信息需要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才能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发文数量分析

发文量是指学术研究论文的发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通过统计1949年至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所发表的期刊和硕博论文,得到***1所示的年度发文分布***。

从***1中可以看出,1949年至1993年发文量为0,这期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1994年至2009年,年发文量总体在10篇以内,这期间贵州的艺术教育开始有了比较缓慢平稳的发展;2010年至2019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50篇。需要说明的是:统计的截至时间是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发表的文章应该还有部分数据没有上网,所以2019年的发文量只有22篇。

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善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2001年***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指出: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各级人民***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工作,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条件。在2010年以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尤其是艺术教育,对于贵州这类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不够,每年的发文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但是在国家***策的促进作用下,相关研究也在缓慢进行着,在2006年发文量达到了9篇。

2010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指出: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把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随着相关***策的推动作用,贵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增长极快,在2018年达到了最高峰。

(二)研究热点分析

表1是“1949—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排名前20名关键词统计表”,其中包含关键词、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心性,关键词的中心性代表了关键词的共词程度[2]。***2是“1949—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中以关键词字体的大小表示出现频率的高低。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浓缩,一般来讲高频关键词可以用来确定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列出了出现频次较高的前二十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音乐教育”,出现了18次;其次是“美术教育”出现了14次;排名第三的是关键词“现状”,出现了13次。排名前两名的关键词正是本文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关键词中的两个,排在前列是正常合理的。其余的排名前20关键词包含传承、创新、教育、少数民族、高校、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贵州大学、实践、本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侗族大歌、红色经典艺术等。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可以看出,近些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民间艺术的传承方面,研究的机构主要在高校,包括贵州大学、遵义师范学院等,在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得到重视。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贵州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形式多样、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艺术类型。贵州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都非常值得人们研究,这也是贵州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

在关键词中还有一个非常具有特点的是“红色经典艺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越性,将“红色经典艺术”引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三)作者分析

***3是排名前15位的作者可视化分布***,每个点代表一位作者,点越大代表该作者发文量越多,点与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与作者之间合作关系。排名前15的作者发文量都是两篇及以上,其中4人有合作关系,发文量最多的张应华和谢嘉幸合作发表了2篇文章,排名第6的张亚曼和排名第7的潘仙尧合作发表了2篇文章,其余的作者均是单独发文。这说明进行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大多呈离散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作者合作网络。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是一个区域性研究,进行相关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间如果能够加强合作程度,形成一个较大的研究共同体,这将促进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为科学地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依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即“M=0.749×(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篇数,Nmax为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篇数)”[3]。在该公式中,Nmax代表所有研究者中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N则代表核心作者发文量,当作者发文大于N时,则可判断其为核心作者[4]。通过CiteSpace分析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可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张应华教授在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共发5篇文章,则nmax=5,得出N=1.675,即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不低于2篇。根据作者发文量统计结果,有15位作者符合核心作者的条件,分别是张应华5篇,谭娇艳3篇,谢嘉幸3篇,牟孝梅3篇,其余11位作者发文量都是2篇。

为了进一步确定核心作者的发文质量,对上述1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在国内对贵州艺术教育进行研究的作者中,文章被引频次超过5次的有5位作者。其中,谢嘉幸,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授,发文量是3篇,平均被引频次是26.67;张应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发文量5篇,平均被引频次是16.20;杨殿斛,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6.50;聂建平,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6.50;牟孝梅,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教师,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5.33。上述5位作者是发文量较多,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他们关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四)机构分析

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如***4所示,***中圆点表示发文机构,不同圆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间有合作关系。从***中可以看出,进行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机构主要是贵州的各高校。从机构之间的连线来看,在***中只看到贵州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之间有合作关系,各研究机构基本处于零散分布,这表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意识不强,这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非常不利[5]。因此,建议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协商探讨,增强结构之间的合作机会创建协同创新的科研共同体[6]。

把***4中相同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对CiteSpace分析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得出,发文量最多的是遵义师范学院,有29篇。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传统的学校,2011年4月,***高等教育司下文批准遵义师范学院为全国10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遵义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研究主要方向是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其次是贵州大学发表的22篇,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历史悠久,在西南地区的艺术教育中,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贵州师范大学等在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结语

本文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绘制知识***谱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通过发文量统计,贵州的艺术教育还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相关研究者可以投入大量精力到贵州艺术教育研究中;二是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现状、传承、创新、民间艺术、红色经典艺术等方面,民间艺术和红色经典艺术也是贵州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三是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得出进行相关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间如果能够加强合作程度,形成一个较大的研究共同體,这将能够促进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四是通过“研究结构合作***谱”分析,得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意识不强,这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非常不利。因此,建议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协商探讨,增强结构之间的合作机会创建协同创新的科研共同体。

作者简介:令狐红英,硕士,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文献学、设计信息学、文献计量学与知识***谱分析、计算机技术在设计研究中的运用。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与责任重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技工院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技工院校需要正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发展与渗透艺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本文首先对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教育技工院校作用

0引言

绝大多数技工院校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将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但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却不够关注,艺术教育严重缺位。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技工院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因此不需要开展艺术教育。但当前各行各业对于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看重技能人才的全面性与创造性特质,在这一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虽然与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相比,其作用并非十分突出,但对学生发展以及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艺术教育是技工院校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职业教育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人格、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更看重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泛化,人们对于美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渗透与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学生了解艺术基本常识、掌握鉴赏艺术作品基本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与审美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

另一方面,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增强技工院校学生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工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基础薄弱,且部分学生来自于教育以及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不够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常识、学会鉴赏艺术作品,其更强调对人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的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能够领略艺术世界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的策略

2.1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度

职业技能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有着相融互通之处,二者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艺术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教学掌握某种艺术鉴赏方法与创作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触及职业技能方法的训练。其实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专业能力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例如古代的“六艺”。因此,技工院校的领导与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度,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思考如何将艺术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专业课程中增设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课,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

2.2增设艺术类课程

课堂教学是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与必修课,使学生对于艺术流派、基础美术、音乐知识等有初步的了解,例《审美入門》、《音乐欣赏》等必修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艺术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开设选修课,例如《中外美术史》、《舞蹈及鉴赏》、《戏剧鉴赏》等艺术课程,使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无论是公共必修艺术课程还是选修艺术课程,都应该将课程纳入学分考核体系内。

2.3侧重艺术实践教学

技工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偏重于实用性,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偏理论性的课程缺乏兴趣。因此技工院校艺术课程教学也应该淡化艺术理论知识,侧重艺术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实际的使用性。例如在《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经典歌曲的演唱以及合唱指挥,在课前教师可以把器乐曲与诗词上传至网络中,让学生课前聆听乐曲,还可让学生将听后感写下来,不限字数,最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演唱与欣赏乐曲,还可组织小组演唱竞赛、班级文艺演出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用于实际,这种偏重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开展多样的艺术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技工院校艺术教育隐性课程之一。因此技工院校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创建社团,在学生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鼓励学生成立摄影社、手工社、合唱团等社团,并为社团活动提供足够的场所,鼓励各个社团联合举办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提高生活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及创新能力,为更多的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自信心。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6

关键词:文艺美学; 学科; 审美

一门学科之能否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就学科自身来说,一是要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二是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三是要有自己的研究问题。

文艺美学,当然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包括美文学和鲁讯所说的广义的美术,乃是人类审美和创美活动一种集中而特殊的形态,自有其审美特性和创美规律。文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创美规律。文学艺术当然和其他审美活动有着共同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各个艺术部类(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则又有各自的个别性。文艺美学的研究重心,乃是放在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和创美规律这一层面,兼及其他两个层面。wWW.133229.cOm

文学美学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就是从美学的观点来研究文学艺术,必须把审美体验、艺术感悟和理性分析、理论概括结合起来。从艺术现象的感性具体——知性抽象——理性具体的提升过程中,时常要唤起艺术现象的“表象”,最后作出整体把握。

文艺美学更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创造、接受的整个流动过程中,都充满了美学问题。这里,既有艺术活动和其他审美活动共有的问题,又有文学艺术自身特有的问题。尽管,按照当代美学中有些说法,似乎艺术都只有个性,至多只有“家族类似”或“近邻关联”。我说,那也总存在那“类似”、“关联”是什么的问题。而文学艺术发展到当代,更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文艺美学回答。

那末,文艺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这不是传统的艺术哲学,也并非过去说的文艺理论,而是和美学、文艺学相交义的新兴学科。为了和艺术哲学、文艺理论相区别,我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收研究生时,就新辟了文艺美学这个专业方向,和文艺理论分开。我在八十年代初撰文,说的就是《文艺美学是什么》(最早是在《大学生》杂志,后在《美学向导》刊载。)

我所以要称之为文艺美学的深层原因,乃缘起于对文学艺术的理解。

历来,对文艺和审美的相互关系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理解,文艺和审美毫不相干,各行其道。审美不是艺术,美和美感乃是哲学思辩的对象,因而从哲学中孵化出了美学。而文艺也不是审美,只是一种技艺。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而文艺制作则是一种技艺,各不相干。所以美学和文艺学也就并行不悖,各行其道。

另一种理解,文艺和审美,两相重合、基本等同,文艺即审美,审美即文艺。凡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艺术活动。人自身的梳妆打扮,对物的加工制作,一直到园艺栽培、环境美化,都是艺术的创造,贯穿着审美活动。因此,美学就是艺术哲学。

还有一种理解,文艺包含审美这一个维度,但文艺之美仅只限于形式。文艺的内容则要比审美广阔得多,经济、***治、道德、宗教、整个人类文化都可进入文学艺术。文艺的审美价值,只是一个侧面,艺术价值包含了***治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经济价值。因此,文艺学所要研究的,远比美学所要研究的范围广阔得多。

我并不认为,文艺和审美毫不相干,也不认为文艺和审美完全等同。依我看来,文艺和审美乃是一种交叉关系。审美活动不一定就艺术活动。我们面向大自然可以进行自然审美,这种审美,在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看来是低级审美,可是在我国古典艺术家看来,却是高级审美,乃是文人雅士才有的雅兴。但却不能因为这是高级审美而把它称之为艺术。只有当艺术家把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组织起来予以符号化,创造出一种可以看得到、听得见的美来,才可以称之为艺术。对文化审美亦是如此。因此,真正的艺术创造乃是包含了审美内容的一种创美活动,是在审美基础上进行的创美,而这种创造出来的美,既为别人的审美提供了“文本”,也为后人的创美铸造了“模型”。

既然文艺和审美有联系又有区别,那末,文艺美学和美学在我心目中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我看来,文艺美学既非哲学美学,又非艺术哲学。文学家、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之前,就有着人生实践,从事各种活动,在人生中体验到不少赏心乐事,获得审美的乐趣。如果到此为止,那还不能算是文学家、艺术家,而只是一般的审美接受者。这种审美也会留下痕迹,那就是影响审美接受者的心灵,审美的不断建构,形成人的审美品格,甚至可以达到高尚的审美鉴赏家的水平。但是,要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还必须把自己从人生中得来的审美体验予以提炼、组织,提升为审美意象,予以符号化,创造出一个美的“文本”或“模型”。这是艺术创造不同于其他审美活动的特殊之处:不是一般的审美,而是按美的规律的独特创造。而这个已被创造出来的“文本”、“模型”,一旦定型,也就成了***于文学家、艺术家的客体,它有自己***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和其他人工产品(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艺美学不能不对此作全面的探索。这个“文本”“模型”如何被别的主体(读者、听众、观众)所解读、接受,对别的主体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主体如何在接受过程中获得审美和创美能力,当成为文艺美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获得了审美品格的主体,如何投入社会实践,按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那就超出了文艺美学的使命,而要进入哲学美学的领域之中。

艺术审美,只是人类审美活动中一种形态,尽管是集中凝炼的形态。人类的审美活动领域要广阔得多。人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自由,获得审美体验,实践活动就可能转为审美活动。在人和物,人和人,人和自身的相互作用中,都可能引起审美活动的出现。浩荡的大自然,渺无人烟的天然环境,原始森林、空气、阳光和水流,都可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产生审美体验,对真、善、美产生审美快感,对假、丑、恶产生审美反感,从而在心灵深处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哲学美学当然也要研究艺术审美,但更应研究文化审美,也回避不了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文化审美和艺术审美,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审美活动有什么共通的普遍规律?人类的审美活动如何从实践活动(生产、交往、生活等等)中发生?审美活动的结果怎样形成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又如何制约审美活动?这些美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美学恐怕不能不回答。至于更深一层的问题,审美活动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人类要不要、能不能以及如何才能按照美的规律来把握这个世界,是不是哲学美学题中应有之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已提出了问题,但还未得到科学的解决。依我看来,在当代,人和世界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达到动态平衡,这正是当代美学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题,也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文艺美学只能探索作为艺术创造主体的文学家、艺术家如何把自然审美、文化审美提升为艺术创美:这艺术创美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创的客体,被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听众、观众所审美,在审美主体心灵中如何留下痕迹。文艺美学无法回答人类更为宏观的美学问题,例如人的高尚的审美品格如何培养,人类怎样才能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安排生活等等。

甚至,文艺美学也难以解决文学艺术的审美和创美以外的其他问题。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中发生、发展、受到社会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也影响着社会。***治、经济、道德、哲学、文化等等都在影响着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因而对创作、文本、接受都发生作用。文学艺术的创造,文本的传播、接受,是整个社会的生活——交换——消费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它甚至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交换价值,会产生剩余价值。可以把文学艺术都放在整个社会整体中来考察,从社会学的观点研究文学艺术,这就有了文艺社会学或艺术社会学。还可以从***治学、道德学的观点去研究文学艺术的***治维度、道德维度,也可以发展为文艺***治学,文学道德学。这都不是文艺美学所能涵盖得了的。

但是,在文学艺术中,***治、经济、道德、哲学、文化的各种因素,都被作了审美的改造,被组织和吸纳进审美结构之中,转化为审美价值。艺术之美,乃是文学艺术的核心价值,甚至象托尔斯泰这样以宗教、道德价值为最高价值的伟大文学家,都一生在孜孜以求美的实现:“我是一个艺术家,我的一生都在寻找美,如果你能向我展示美,那我就跪下来乞求您赐给我这最大的幸福”。[1]***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哲学的、文化的各种力量都在按照各自的规律对文学艺术发生着作用,但对文学艺术来说,都只是“他律”,自律和他律形成“合律”,按照艺术规律来创造,才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美的、喜的、悲的、茺诞的等等)的文学艺术产品。作为一种精神实践的特殊形式,艺术创造当然受到物质实践和其他精神实践(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等)的影响,但这些“他律”要通过艺术实践的“自律”起作用,受“他律”和“自律”相互作用的“合律”所支配,即我们常说的按艺术规律的创造。在文艺社会学中,探索了其他社会因素的“他律”如何对文学艺术发挥作用。那末,“他律”如何通过“自律”而形成“合律”,文艺美学是否亦应研究,值得加以反思。

二十年来的文艺美学,重视了对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在研究,对艺术创造的自律作过许多探索。心理美学、形式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雕塑美学、绘画美学、书法美学等等比文艺美学更为具体的艺术部门美学的出现,说明探索美的规律正在向各门艺术的深层发展。

但是,开放改革二十年社会剧变,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社会意识发生振荡,价值观念、审美标准随之发生变化,影响着文学艺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学艺术走向多元发展,就这向文艺美学提出一系列新问题。新潮艺术冲击着传统审美,一些新潮美学甚至提出:文学艺术已经毋须再具审美特性,或者把审美降为娱乐,只要激发感官刺激就行;创作自由被眨低为胡编乱造,任意宣泄;艺术没有规律,也毋需规律。文学艺术中的审美判断被消解,甚至价值观念颠倒,对真、善、美冷淡无情,却对假、丑、恶津津乐道。文艺美学必须面对当下现实,在理论上作新的探索:文学艺术究竟是否还需审美价值?文学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应是什么关系?艺术创作究竟还有没有艺术规律、需不需要遵循艺术规律?社会的发展,使得艺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和规律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看来,文艺美学确应更多地在文学艺术自律和他律的相互作用的张力关系中来探索艺术的特性和规律,回答当下现实的艺术实践中提出来的时代课题。因此,新时代应发展文艺美学,文艺美学要创新。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的管理,维护考生利益,促进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规范化,保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的质量,推动社会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以下简称“艺术考级”)是指依照本办法取得资格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以下简称“艺术考级机构”),通过考试形式对学习艺术人员的艺术水平进行测评和给予指导的活动。

第三条艺术考级必须以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应试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文化部负责全国艺术考级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能:

(一)组织制定和贯彻实施艺术考级的***策、法规;

(二)制定全国艺术考级工作规划,确定艺术考级机构的总量、布局、结构;

(三)审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

(四)实施和指导实施对全国艺术考级活动的监督检查;

(五)组织开展对艺术考级机构的评估工作;

(六)负责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组织管理工作;

(七)协调有关部门对艺术考级工作的有关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做出决定。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府文化行***部门负责在本行***区域内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艺术考级的***策、法规,监督检查艺术考级活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文化行***部门负责审批在本行***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艺术考级机构。

第六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是在文化部领导下的艺术考级指导机构,由文化部聘请专家组成,每届任期四年。其职责是:

(一)开展艺术考级工作有关***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

(二)审定艺术考级专业目录、艺术考级标准、艺术考级教学大纲;

(三)制定艺术考级考官资格认定标准,审定艺术考级考官资格;

(四)制定艺术考级辅导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指导艺术考级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制定艺术考级机构评估标准;

(六)论证申请单位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资格,并向审批机关提供书面论证结果。

第七条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是在文化部领导和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艺术考级工作服务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艺术考级的***策、法规,艺术考级工作信息;

(二)印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

(三)监制《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四)组织协调艺术考级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组织开展艺术考级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展演展示活动。

(六)完成文化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艺术考级机构和考官

第八条艺术考级机构是指根据本办法规定取得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的艺术学校、专业艺术团体、专业协会和艺术事业单位。

第九条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的法人资格;

(二)主要业务与申请开办艺术考级专业相关,并具有良好的艺术、学术水准和社会信誉;

(三)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四)申请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必须有本单位的相应专业的考官,并且本单位考官应当占考官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五)适应艺术考级需要的场所和设施;

(六)专门负责艺术考级的工作机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十条申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报文化部审批;申请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行***区域内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文化行***部门审批,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文化行***部门报文化部备案。

第十一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书面决定。20日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批准的,核发《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审批机关做出决定前,应当将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提交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论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期限内,但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单位。

第十二条申请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当载明拟开办的艺术考级专业、设置考场范围、考级工作机构及其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开办资金的数量和来源、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申请书由申请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署;

(二)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三)考级工作机构的组成和工作规则;

(四)考级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证明文件;

(五)考级工作机构办公地点和考试场地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六)自编并正式出版发行的艺术考级教材;

(七)拟聘请的艺术考级考官的材料;

(八)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申请单位应当自收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之日起30日内,持证书到当地人民***府物价管理部门办理收费许可,并向文化部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文化行***部门备案。文化行***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申请单位取得《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和当地物价管理部门收费许可后,方可开办艺术考级活动。

第十四条艺术考级机构连续2年不开展艺术考级活动的,由审批机关收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

艺术考级机构停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应当自最近一次艺术考级活动结束之日起60日内,向审批机关提交停办报告,同时交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艺术考级机构不交回《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的,由审批机关取消其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

第十五条艺术考级考官必须取得《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由艺术考级机构聘任。

第十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艺术考级机构向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申请《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

(一)10年以上专业艺术学***历;

(二)5年以上所申请专业的艺术或者艺术教育工作经历;

(三)良好的示范、教学指导及鉴赏能力;

(四)良好的***治素质、道德修养。

第四章考级管理

第十七条艺术考级机构必须组建常设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按照核准的艺术考级专业组织艺术考级活动。

第十八条艺术考级机构可以在组织艺术考级前向社会考级简章。考级简章内容不得超出审批机关批准的开考专业及设置考场范围,必须注明收费项目和标准。考级简章前应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十九条艺术考级机构可以委托相关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承办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的法人资格;

(二)从事艺术教育、艺术表演、艺术培训、艺术研究等与艺术考级专业相关的业务;

(三)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良好的社会信誉。

艺术考级机构必须与承办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办单位必须在合作协议规定范围内,以艺术考级机构的名义开展活动,艺术考级机构对承办单位与艺术考级有关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艺术考级机构委托承办单位承办艺术考级活动的,应当自合作协议生效之日起20日内,将承办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合作协议报文化部及承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部门备案。文化行***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一条艺术考级机构应当在开展艺术考级活动前5日内,将考级时间、考级地点、考生数量、考场安排等情况报审批机关和艺术考级活动所在地文化行***部门备案。考场在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城市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部门备案;考场在其他城市的,报当地市文化行***部门备案;考场在县辖区内的,报当地县(市)文化行***部门备案。文化行***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并负责对艺术考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艺术考级的内容应当按照经审定的艺术考级教学大纲确定。

第二十三条考场内执考考官由艺术考级机构派遣。同一考场内至少应当有1名相关专业的考官。

执考考官应当持有《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以备查验。

考官只能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载明的受聘机构所开展的艺术考级活动中执考。

第二十四条执考考官应当按照公布的艺术考级标准对考生的艺术水平作出评定,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二十五条考场实行回避制度。与考生有亲属、师生等关系可能影响考试公正的考官,应主动回避。考生或未成年考生的监护人可以申请考官回避,经考场负责人核实后执行。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经查证属实,考试结果无效。

第二十六条考生通过所报艺术专业级别考试的,由艺术考级机构发给相应级别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艺术考级机构应当自每次艺术考级活动结束之日起60日内将发放艺术考级证书的名单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府文化行***部门备案。文化行***部门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七条艺术考级机构聘任的考官及其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办公地点有变动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20日内,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应当出具备案证明。

第二十八条文化部对艺术考级机构实行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或者变相开办艺术考级活动的,由文化行***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退还所收取的费用,宣布考试无效,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规定报审批机关备案即考级简章的;

(二)组织艺术考级活动未按规定将考级时间、考级地点、考生数量、考场安排等情况报文化行***部门备案的;

(三)艺术考级活动结束后未按规定将发放艺术考级证书的名单报文化行***部门备案的;

(四)艺术考级考官及考级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办公地点有变动未按规定向审批机关备案的。

第三十一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部门责令停止考级活动,宣布考试无效,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考生因此受到的损失由艺术考级机构赔偿:

(一)未按核准的艺术考级专业组织艺术考级活动的;

(二)执考考官及其行为不符合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

(三)未按规定要求实行回避的;

(四)考级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第三十二条艺术考级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行***部门责令改正,给予停止1年艺术考级活动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开办艺术考级活动资格,收缴《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资格证书》:

(一)委托承办单位未按规定报文化行***部门备案或者委托的承办单位不符合规定的;

(二)发放未经监制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的;

(三)向被宣布考试无效的考生发放《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设置考场范围的;

(五)违反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多收费的;

(六)阻挠、抗拒文化行***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三条文化行***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批准不符合条件的艺术考级机构的;

(二)不履行监督职责,对艺术考级机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

第六章附则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8

1 艺术档案概述

新时期下,我国各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艺术档案的完整度对档案信息的存储质量,是否满足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艺术材料。并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真实的记录下了广大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结晶,记录了我国的艺术活动。随着我国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艺术档案的构成也越来越丰富,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完整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艺术档案包含了各类剧本、乐谱、录音带、演出资料、演职员名单、舞台美术材料,各类艺术生产的总结等。

艺术档案于其他档案具有一定区别,档案的形成单位和部门也有着一定的区别,不同的档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形成规律。

2 艺术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现状

到现在为止,对于艺术档案的研究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我国有着丰富的档案类别,艺术档案就是其中的一个类别。现在已成为重要的艺术资料和文化遗产。艺术档案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所在,其真实的再现了人们的艺术文化活动。我国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

艺术档案不仅是一项新兴的学科,也是一种边缘学科。迄今为止,在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的研究内容有法规、教材、行业标准,以及用于监督和指导的有关文件。

关于艺术档案研究的文件有很多,比如有用于指导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大型艺术活动”和“文艺基础资料保护”文件。

除了指导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之外,还颁布了相关法规。如《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关其档案的教材并不多,而这两项法规的颁布,使之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到了2008年,文化部办公厅出版了《艺术档案管理读本》,使艺术档案学有了一部科学、系统、全面的理论专著。

3 艺术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下,艺术档案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载体,各级***府和社会已经对此有了高度重视。由此,我国艺术档案开始想着正规化、信息化、理论化的方向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专门艺术档案的收集机构,并配有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同一类型的相关档案材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安置了档案收集网络,将收集工作落实到各层管理任务当中。将传统的纸质艺术的档案材料,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将***文等转化到特定介质上,形成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但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不容忽?。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其一,部分档案收集人员,思想传统保守,很多管理人员无法紧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道路。对外界形势缺乏了解,难以及时地掌握最近资讯,致使档案收集受到制约。

其二,档案收集范围具有局限性。受单位权限的管制较大,使之难以获得全面的社会资源。有些艺术档案的创作者认为属于个人所有,不同意被艺术档案收集。即使有些能够收集的也会面临收集上来的艺术档案不够系统化和完整等问题。使得对当前的艺术档案归档等工作难以完成。

其三,***府对档案收集的资金投入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剧本等艺术资料的搜集,更是难以获得对一些珍贵资料的收集权。对于一些难以长期保存的艺术档案,如果保管条件不够好,对艺术档案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会导致艺术档案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其四,缺乏专业的收集人员,导致档案收集工作发展缓慢。甚至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管理重点不够明确的缺点,对一些具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艺术档案不够重视,使得重点保护对象不够明确。对于有些收集保护起来的艺术档案,也未能对其应有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档案收集的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稳定档案收集工作的经济地位。

4 加强新时期艺术档案管理工作

4.1 艺术档案的利用

概括来讲,艺术档案具有凭证和参考两个作用。对文化单位来说,艺术档案能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或个人的工作实绩的作用。是单位或个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一旦发生纠纷,艺术档案就成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证据。

艺术档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播艺术知识的重要载体。并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角度来看,申报名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保护手段。

4.2 新时期档案收集工作管理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下,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是传统的管理办法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安全性、长久性、高效等特点,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管理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艺术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已经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了。做好对艺术档案的搜集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下刻不容缓的工作了。保存艺术档案有利于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充分认识到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档案收集工作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其一,.提升思想观念。在搜集工作中,要满足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原则,要以符合社会主义需求为核心。使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明确相关人员的的岗位职责,学习并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业务,提升管理水平。

其二,建立完善的档案收集工作制度。面对实绩工作中的瓶颈,许多珍贵资料的遗漏等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健全的收集制度。并对一些重大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指导。

其三,创新收集方式。为了保证艺术档案的收集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有效的将文化单位内部的艺术档案进行采集和整理。学会创新收集方式,以及使用新时期下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加强对艺术档案真伪的鉴定,确保搜集最有价值的艺术档案。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9

关键词:艺术学;学科建设;艺术技术学;艺术技术控制;艺术牺牲

中***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审视,还是从艺术学科的角度看,技术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如从“后技术时代”①的视点讨论“艺术”,则需要“朝另一个方向瞥上一眼”[1]而切入讨论。也就是要确立远离“后技术时代”的认识立场。“远离‘后技术时代’”的认识立场,包含两大需要讨论的方面,一是中国是否已经是处在“后技术时代”。二是应该建立将“现在”转换成“过去”的观念和认识参照系。因为,“有一个奇妙的事实:通常人们只是天真幼稚地体验着现在,而不能对其内容做出评价。他们必须首先将自己置于离现在较远的地方――也就是说,现在必须已经变成过去――现在才能提供用以判断未来的有利位置。”[1]因此,在中国当下从“后技术时代”的视点讨论艺术与技术需要明晰三个先在的逻辑基点与任务目标:一是认识如何应对“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后的艺术学科建设问题;二是为何需要积极开展“艺术技术学”的研究与建构工作;三是怎样辩证而充分地认识技术控制与艺术牺牲的关系。

一、艺术学“门类”确立后的诉求

艺术学在21世纪的中国是一门显学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依据现实乐观地预测,中国的艺术学学科改变隶属于文学门类而***门户――“门类”――的理想将在2010年实现。换句话说,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在艺术学界,还是在中国学科制度建设者的认识中,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已经是共识了。因此,时下中国的艺术学研究者或艺术学学科建设者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应答这种制度性的巨大变革而乘势促进艺术学学科的实在成长与发展。即,中国的艺术学建设到了由争取门类***的工作重点转向更加全面、系统建设的重点时期。

首先,应更全面关照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当下,对艺术学的内结构研究与外结构研究、艺术学的一阶研究与艺术学的二阶研究、艺术学的控制研究与艺术学社会建制研究等等方面,都是艺术学必须专注的现实研究课题。

艺术学的内结构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学的本体内涵系统。包括艺术之学的本体――生成、自在与价值。艺术学的外结构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学与他者的关系内涵系统。如艺术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艺术生态等。艺术学的一阶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家关照和研究的对象。包括:艺术创作及其体系、艺术作品及其去向等内容。艺术学的二阶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史论评诸研究者关照和研究的对象。其核心是艺术研究。艺术学的控制研究,是指研究艺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社会与人之生活秩序与意义。包括艺术引导、艺术滥用、艺术危害、艺术保护等。艺术学社会建制研究,是指研究艺术的社会化结构与运行内涵系统。包括艺术社会、艺术组织、艺术占用社会资源及其贡献等。总之,中国当下在艺术学成为***门类之后,急需更加全面、深入、精确地予之关照研究与建设。那种认为“艺术学消亡”的认识是极端错误的。

其次,寻求定位艺术学学科内的优势内容而优先建设发展。在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后,宜尽可能地以“质的研究”方法,②系统梳理艺术学范畴内最具有优势的学科内容进行优先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力***在全面关照下的分步骤重点建设促发展。

最后,检测艺术学学科的缺位内容而追赶建设促发展。在中国,一直存在着:注重汉族艺术的研究而忽视各个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现象、热衷把握艺术技术而无艺术技术学研究的现象、强调艺术创作而欠缺艺术学术思想的现象、③重视艺术人才培养而没有研究集成自己艺术教育思想的现象、提倡中西艺术融合而不断丢失本土艺术的现象,重视追求艺术精品而缺失艺术大师的现象、强调继承艺术传统而缺失传统根基的现象,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急需认真对待和着力研究弥补和建设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国本土艺术的艺术学理、艺术精神、艺术思想、艺术核心价值观、艺术技术体系与类型、艺术品评观念等内容需要进行专题专深地研究。

二、艺术技术学为何被关注

艺术技术学,是指人类创造的关于艺术经验、知识、理论和操作能力的系统学问。艺术技术学理、艺术技术类型系统、艺术技术层次与截面、艺术技术应用与发明、艺术技术试验与技术贮备、艺术技术专利与承传、艺术技术控制、艺术技术规范、艺术技术后果评估、艺术技术极限、艺术技术伦理、艺术技术浪费、艺术技术产业是艺术技术学体系的核心内涵。

最简单地讲:艺术是指人通过想象得出的情趣反映物。[2]进一步理解:艺术是情理道的融汇存在物。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人们对艺术的误解或误读是很深的――误认为艺术仅仅是感性的行为存在。比如:非艺术专业的人多认为从事艺术的人是不讲理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全是感性外化的行为。可怜的是有艺术学的硕士研究生还坚持认为“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是要尽可能地排除智力。”其实,艺术离不开情――艺术创作者的情感、情趣等,艺术离不开理――艺术规律、艺术技术等,艺术离不开道――艺术思想、艺术观念等。特定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一定艺术技术的系统对象化的结果。尤其在架上艺术作品中显现得更为充分。从这里可以分析得出两个基本认识:一是艺术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生成的;二是艺术技术在艺术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失。

为什么在当下要提出重视对艺术技术学的研究呢?这是由于目前深入研究与完善构建艺术学、拓展艺术作品创作、完善学院艺术教学内容、促进传播和分享艺术文化等现实任务所决定的。

首先,艺术学学科的全面深入建设与研究不能缺失艺术技术学的内涵。艺术学科总是不能缺失艺术创作的。而艺术创作也总是会凭借一定的技术才能实现的。无论是架上传统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架下艺术作品的创作,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架下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更加依赖人类的一些新兴科学技术。时下,之所以一些艺术创作行为或艺术作品缺乏深度厚重感,除了缺失深刻的思想内涵外,技术含金量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比如,有专家在谈到2009年中国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时说:“以笔者的观察,较多评委有同感:本届全国美展平均水平有提升,但尖端质量的作品不多见,相当一批有内涵、有风格,但是技术手法略显稚嫩。”[3]因此,在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的建设中,不能再放任重艺术技术却忽视艺术技术学的观念与行为盛行。

其次,推进创作丰富而经典的艺术作品需要艺术技术学的支持。从人类已有的艺术历史看,尽管有的艺术作品生成运用的艺术技术难度系数不高,但是可以结论出凡艺术作品的生成多多少少都涉及技术或技术性问题。这从作曲、绘画、书法、篆刻、雕刻、演唱、演奏、拍电影、建筑、环艺、服装、装置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中一目了然。因此,要有效提升这些艺术作品创作的质量、欲不断拓展创作出丰富的艺术作品,是需要花力气认真研究艺术技术学的。比如,如果对艺术技术学结构系统中的“艺术技术应用与发明”有很好地研究认知,就会在艺术技术借鉴与自我艺术技术创新、艺术技术与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等关系上,既能有的放矢地处理与推进,又能充分地认知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学术活动。④

再次,完善艺术学学科教育体系需要研究艺术技术学。最近,有人在陈述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于2010年在《外交》杂志发表“评论亚洲大学状况的文章”后说,“北京尚未了解‘一流大学’的真谛”。[4](无论此观点正确与否,都足以让艺术学界认真思考中国的艺术学学科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事实上,虽然中国当下的艺术学科教育体系是丰富的、规模是庞大的。然而,中国独有的艺术教育思想和艺术教学理论是贫乏的、艺术教育模式是单一的、艺术教育内容是不丰富的、艺术教育评价观念和方法是非多元的。比如:有美术专业“大三”的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埋怨说:“学什么啊?‘熊’老师带出了‘熊’学生,都是窝囊废。”还有“大三”的学生在上完大学的一些“素描”课程后都说没有什么收获,尤其说还没有高考素描补习班给予的收获多。的确,一些“大四”学生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课程后,是既不能回答:“花鸟题材表现何以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种经典艺术形态”?也不能回答自己是从写意花鸟画的哪一个技术历史积淀起点开始切入学习的?换句话说:学生们对中国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形而上――道(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精神、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说不清楚,对形而中――理(写意花鸟画的艺术规律、核心艺术表现理法)的内容,以及形而下――器(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技术类型、技术水平审视)的内容多以“说不清楚”为结论。然而,如果学生们对艺术技术学,乃至对写意花鸟画技术学有明晰地概念和认知把握,那么,相信是能对徐渭、虚谷、吴昌硕、任伯年、齐白石、潘天寿等写意花鸟画技术类型有主动和明晰地认知与把握的,进而学习者自己是更够选择定位出自己的写意花鸟画学习路径与内容。换言之,艺术师生如果对艺术技术学结构系统中的艺术技术学理、艺术技术类型系统、艺术技术层次与截面、艺术技术应用与发明、艺术技术专利与承传、艺术技术控制、艺术技术规范、艺术技术后果评估等有明晰地认知和专门研究,是能够更好地选择和完善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总之,艺术技术学是艺术学学科教育体系完善不能缺失的结构内容。

最后,艺术技术学有助于促进艺术文化传播和大众分享艺术文化。不论是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文化传播者,还是艺术接受者,如果对艺术技术学范畴的艺术技术学理、艺术技术类型系统、艺术技术控制、艺术技术规范、艺术技术后果评估、艺术技术伦理、艺术技术浪费、艺术技术产业等系统内涵有较好地认识和把握,那么在有效传播艺术文化和主动分享艺术文化上是可以取得优效的。比如,对水墨画艺术的用笔、用墨、用水等技术规范与技术控制有全面的认识,就会在设定水墨画作品的传播人群、传播方式上更主动、更有效;如果对“艺术技术后果评估”有所认识,那么,艺术接受者在读解艺术作品时,就能清楚和主动地认知判断所读作品是否受到艺术技术的伤害。中国美协名誉***靳尚谊针对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画家依赖照相和电脑技术而缺失绘画特有造型创造表现的现象时讲:“绘画性是油画存在的重要价值。”[5]这表明如果不注重艺术本身内涵的创造,仅运用一些机械式的技术,是创作不出具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灵的作品的。那种仅有艺术技巧而无意味展示的作品,其具体的技术就成为了艺术的唯一,这对于希冀获得艺术文化润泽心灵的人们无疑是给了一瓢冷水。一句话,在艺术文化传播和分享艺术文化作品的过程和环节中,艺术技术学不是可忽视的。

三、辩证认识艺术技术

研究构建艺术技术学应围绕辩证认识艺术技术的正负性内涵与功能而进行。辩证地认识艺术技术的正负性内涵与功能,则应围绕认识和处理“艺术技术控制与艺术牺牲的关系”而展开。这样才能有力促成艺术技术学的建立和作用发挥。

(一)认识艺术技术控制与艺术牺牲的关系。

“艺术技术控制与艺术牺牲”这一对范畴还没有被人们予以足够的重视。然而,它们不仅实在地存在,而且还不断生出对艺术创造的显性和潜在作用。因此,在构建艺术技术学的过程中,在深化艺术学的研究中,应给予充分讨论。

首先,要充分认识艺术技术的正当位置与价值。

对“艺术技术”的认识,既不能把技术强调过头,也不能忽视它。

为此,一是要明确肯定艺术技术在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道形而上,艺成而下”(《易》)的“重道轻技”的思想观念。但是,也没有否定或排斥特定艺术技术的地位与作用。艺术技术概念、艺术技术思想、艺术技法、艺术技巧等观念或名词,在艺术文化中是一直存在的。翻看任何一本谈论艺术历史的书都可以明晰这一点。许多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的划分与界定,也是以特定艺术技术体系或艺术技术特点为依据标准。如对中国画历史,就有这样的表述:“晋唐之际,顾陆张吴,用笔不同,遂分疏密二体,又有张家样,吴家样之别。唐代山水,李思训青绿重彩,王维水墨晕章,后世为南北宗之始。五代荆关董巨,南北山水,其貌不同,皴法各异。黄筌精工,徐熙落墨,分别富贵、野逸。宋元以后,文人画大兴,以书入画,逸笔草草,士夫与画工,显著分化。明清之际,师承有别,法不相同,浙派、吴门、松江诸家,接替演变。四僧、四王,亦分门别派,各有尊显,成一画史繁荣景观。”[6]概言之,艺术技术在艺术范畴中,既有重要的结构地位,又有重要的促成功能意义。

二是要确立艺术技术有限的概念与观念。“技术有限”的观念,应该成为人们的常识。艺术技术再重要,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在艺术创造上,没有技术高者艺术水平就高的结论。比如,尽管声乐演唱的首要品评标准是要音准、节奏准。表现音乐的音准、节奏准是需要技术把持的。但是,仅有音准和节奏准是不能区分说明演唱者的声乐艺术水平的高低或好坏的。还要审视演唱者对歌曲的艺术表现水平如何、个人的艺术整体素养和关照音乐创造能力如何。总之,不能无限制地人为放大艺术技术的作用,给艺术技术一个恰当的地位与价值界定才是正确的艺术技术学理观念。

其次,认识技术控制中的放弃。

艺术技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仅仅是一个手段工具。艺术技术的精湛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创作者特定创造意***的完善实现。但是,如前所述,艺术技术不是艺术创造的全部,不能让艺术技术的控制作用盖过艺术创作的所有。比如,之所以有些工笔花鸟画作品,缺乏生生不息之感、缺乏艺术意味、缺乏艺术张力,就在于作品呈现的除了技术还是技术空洞无内涵所致。

因此,一是要学会在艺术技术中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放弃技术至上观念、放弃陈旧技术模式、放弃陈旧技术传统等等。

二是要认识到过强的艺术技术控制将阻碍艺术的自由生长。“学艺术(学技术)”、“艺术专业课(艺术技术课)”、“艺术基本功(艺术素养)”,等等这样的一些认识或观念,既是艺术技术中心论的反映,又是有害于艺术之自由创造成长的。在认识艺术有控制性作用力的同时,要学会适度放弃,这样,才会让艺术技术发挥它正当的功能,才会让特有的艺术技术更好地为艺术创造工作服务。

那种在评价别人作品时常持有的“基本功不行”的观念是应该抛弃的。因为,其所谓的“基本功”,指的是艺术技术范畴的特定技巧。事实上,一个人的一时之“基本功不行”,不等于他的艺术素质或艺术潜质不行。过强或过分的艺术技术控制或艺术技术评价,都不利于艺术的自由创造性生长。

三是艺术技术并不能全面控制艺术。

正如在高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不能全部控制人类社会一样,艺术技术也不能完全控制艺术。艺术本体的虚弱,是不能靠艺术技术救助或替代的。

因此,在艺术学理上,确立“艺术技术不能全面控制艺术”的观念是必要的。

一是艺术之技术决定论永远都应该被拷问。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艺术技术唯一论或技术中心论的泛滥,而且能够克服在艺术中只见技术不见艺术的观念与行为出现。艺术不能仅靠技术回应与显现。

二是技术是为需要目的而生。“技术的缘由、目的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人。”[7]所以,任何艺术技术都要为创造经典艺术而生和服务。在艺术文化中,艺术技术不是主体。

三是避免艺术技术异化症出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要求去却人的更多本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却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事实上,在已有的艺术历程上,艺术异化症是存在的。成为艺术技术奴隶的人,他的艺术是不自由、不空灵的,其最多也就是个艺匠角色。因此,在促进艺术学学科纵深研究和建设的过程中,在全面研究认知艺术技术学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异化症的出现。其实,这也是主张建设艺术技术学的目的之一。

(二)充分认识艺术技术的先进性与恒常性。

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艺术技术的先进性与恒常性”这一对范畴,是既不能建设好艺术技术学,也不能充分地认识艺术文化,更不能有效地建设和促进艺术学学科的精深发展。

首先,艺术历史的延伸或增厚不总是艺术新技术作用的结果。

众所周知,凡科学技术都要不断追求最新、最前卫性的技术产生,而新技术又总是比此前的技术先进或高级。因此,科学发展轨迹永远是螺旋上升式的。艺术却不然,艺术演进是驼峰式的。因为,在艺术中,后来被肯定的艺术技术不一定比已有艺术技术高级或先进。同是绘画技术,也不能说油画的表现技术就比中国画的表现技法高级或先进。那种以某个外来艺术技术“改造”或“***”中国画的观念,从逻辑学和认识论上看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每一个时代不一定都存在艺术的技术进步。从艺术技术与科学技术有区别可以揭示出艺术的一个基本认识论:艺术历史的延伸或增厚不总是艺术新技术作用的结果。所以,对艺术技术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人们正确学习、认识和研究艺术历史。如此,最终是更有益于全面研究和建设艺术学的。

其次,艺术技术具有先进与恒常的生态特征。

既要认识到艺术技术具有创生先进一面的特性,又要认识到艺术技术具有贮备承传守恒的性质。也就是说,虽然,艺术学科也追求创生新的表现技术或技巧,用以满足新创造活动的需要。但是,艺术领域也存在大量反复运用已有技术的实情。即,在艺术领域不能总是追求艺术技术的日日更新。比如,要创作古典油画作品,就需尽可能用古典油画技法予以表现才有那个独特的艺术味道和艺术魅力,用其它方法为之则降低了艺术品位。再比如,好的歌曲不一定都是新的或最先进的技术创作出来的。艺术技术需要贮备,艺术技术进步本身包含对已有艺术技术的记忆与运用。当然,也需要避免艺术技术经验对艺术技术发明的抵抗或消解。总之,艺术技术的先进性和恒常性是需要辩证认识的。

(三)全面认识族群艺术技术的差异性。

世间的事物总是有许多矛盾的。从逻辑上讲,人类社会既然是后现代了,似乎就不应再苦恋现代化。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后现代语境中也有现代化愿景。其实,后现代一个最核心的理念是诉求多元化。因此,研究艺术学,如果要强调后现代社会特质或注重后现代文化关照,如果以“后技术时代的艺术”为视点讨论艺术技术学,那么,就必须以关照和尊重、人道和平等、意愿和实际、吐纳和圆融的观念、视点、态度、原则和方法,去充分认识和对待族群艺术及其族群艺术技术的差异性现实。

首先,族群艺术及其技术自有特点。

中国著名写意花鸟画家潘天寿(1897-1971)认为:“艺术为思想意识之产物。”[8](又说:“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8]故而他认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9](这事实上是在申明艺术具有突出的主体个性差异)。

因此,认识族群艺术及其艺术技术,一是要敢于承认族群艺术及其艺术的彼此差异。艺术是自显自性的文化。承认族群艺术的差异性,既是艺术民主意识与宽容精神的体现,也是艺术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保障。⑤

二是对自我的族群艺术及其艺术技术要自信。一艺术存在自有一艺术之优长。看不起自己的艺术和看不起别人的艺术都是不正确的艺术认识论。主张“学习艺术,首先得站稳立场”的观点是值得重视的。[9]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语境里,理智地增强族群艺术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要善于欣赏和批评他者的艺术。辩证认识艺术技术,强调的是不失偏颇。既要看到人家艺术的优长,又要能识别出别人艺术文化的不足,这样才能从容和吐纳自如地面对和应答他者。

四是要主动和善于选择性学习他者的艺术文化。即便是他者艺术的优长,也不一定全适合自己而全盘学习。面对他者的优长也需要选择性学习吸收。更不用说,那些不足之处是必须要放弃的。否则,就会出现他者控制与自我无谓牺牲的局面。

当下,中国学院派艺术教育的困境之一,就存在着“他者控制与自我无谓牺牲”的尴尬实情。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前主任张立辰在1997年就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现状目前是不容乐观的。因为近几十年来(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中央美院国画教学思想一直‘以素描改造中国画’为主,传统观念不够也不稳定,这种现象对中央美院国画教学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障碍。”[9]

五是要善于传播交流自我族群的艺术而促进彼此艺术文化的互惠成长。族群艺术的差异,决定了各族群艺术是需要彼此传播、交流和对话的。因此,族群艺术之间应该加大传播交流的力度。

其次,需善待族群艺术的技术差异。

一个族群在同一个文化语境与同一个时代里,都会培育诞生不同的艺术技术和艺术形态,那么不同族群在不同文化语境和不同时代里,自然会创生出多样化的艺术技术。因此,善待族群艺术的技术差异是最基本的艺术认识论。

一是应培植理解异质艺术文化的意识与能力。能够理解与自己族群不同的艺术文化,是尊重、保护、欣赏、学习他者的前提条件。人类的艺术文化生态之所以丰富,就在于各族群艺术具有和而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二是应宽容地对待族群艺术。不同族群艺术之间是差异关系,不是差距关系。只有具有宽容的艺术认识态度,才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艺术。

总之,具有“善待族群艺术的技术差异”认识和观念的人,是具有艺术素养和艺术教养的表征。艺术知识与艺术素养是有差别的。当下中国,有艺术知识而缺乏艺术素养的人不在少数。人的艺术素养内涵包括:明白和理解艺术的核心价值内涵与体系、认识和了解艺术与其他事物之关系、具有参与和分享艺术文化的意识与能力、知道和理解艺术的社会责任等等。一个人是否体现了意义化生存,就在于看他是否是“有教养地存在”。“‘有教养地存在’就是指:一个人或物的本性,同其在社会中的社会角色、作用及地位尽可能和谐,行为或事物轻松地相互适应,具有优雅情调,人或物的本来存在同被赋予的意义彼此适应,并且同环境的状况相和谐。”[7]

再次,摒弃艺术技术盲目接轨论。

科学技术之间是可以尽可能地接轨,但艺术技术之间,还是需慎重或保持差异、具有各自的生态属性的好。因此,全面认识族群艺术技术的差异性,是需要摒弃艺术技术盲目接轨的观念与行为,否则就会消解艺术文化生态,这是其一;其二,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艺术技术借鉴。摒弃艺术技术盲目接轨论,并不是主张艺术技术的借鉴都不可以进行。恰恰相反,正因为不能盲目地主张艺术技术接轨,故而才主张要进行一定的、恰当的艺术技术借鉴。以吐纳的方式借鉴他者的艺术技术是有益于自己艺术成长的。其三,要处理好艺术技术借鉴与艺术技术接轨的关系。是否接轨、是否借鉴,全以审视所接或所借是否能有效促进自我艺术的创造成长。

总之,全面认识族群艺术技术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建设艺术技术学。而研究建设艺术技术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艺术学科发展、是为了推进艺术文明。所以摒弃艺术技术盲目接轨论,既是“后技术时代的艺术”应该有的性格,又是辩证认识艺术技术的认识论要求和反映。

① 从后技术时代的特征上可以进一步理解何谓后技术时代。“后技术时代的标志性特征是高新科技的简易化应用、高科技成果的低智能掌握、高端技术工艺的低技能操作。”参见林焱《后技术时代的文化传播》,《东南学术》,2002年第3期。

② 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置身具体实在情境中赋予现象(或研究对象)意思(或意义)的探求诠释行为。

③ 比如常有从事绘画的人总是把“还是多画点画,不要老做研究”的话挂在嘴上。其以为画画或绘画创作就不需要研究了。这是奇怪的逻辑。事实上,如何画和如何进行绘画创作也是一种研究。

④ 当下的中国艺术界是急需非常明确地认知和确立“艺术作品创作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观念。

⑤ 艺术生态文明是指艺术自身系统秩序与环境互为作用关系状况的高级艺术智慧成果。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徐泽、何桂全、张敦福(译).论文明[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戴吾三、刘兵(编).艺术与科学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冯远.前进中的新时代展览[J].美术家通讯,2009,(6):11.

[4]亚历克斯•罗.北京尚未了解“一流大学”的真谛[N].环球时报,2010-5-14(6).

[5]靳尚谊.创作上的问题值得关注[J].美术家通讯,2009,(6):9.

[6]赵权利.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7][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著),毛怡红译.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8]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9]张立辰,胡萍、唐书安(编).张立辰中国画理法讲习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It Is Time to Construct "Artistic Technique Study"

LIANG Jiu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有关艺术的作文篇10

【关键词】马克思文艺理论;民族化;艺术设计;发展

【中***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67-03

【本文著录格式】庄宜君,张俊洁.马克思文艺理论下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67-169.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的艺术设计

文艺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它旨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究文艺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极为丰富的内涵价值,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

(一)艺术设计的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在***治上为中国开辟了从民主***到社会主义***与建设的胜利道路,同时也在文艺领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从一种全新的思想艺术境界对文艺活动进行指导,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艺观,使文艺工作焕发新的活力。对于马克思而言,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各种复杂关系中存在的活动,通俗来说,就是在具体的自然关系中、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中、在各种特色的文化传承关系活动中进行分析考察。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早的粮票、邮票、宣传画等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性,都是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活动进行创造,用艺术作品来记录当时的时代。因此,人们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提出的史学观点,就是要与它所处的具体的时代背景、具体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相联系在一起,要把艺术设计作品放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让作品感受历史所带来的感觉,从而促使艺术设计创作成为一种高效的进步发展。[1]

(二)艺术设计的美学观点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中国的艺术设计一步步由幼稚走向了成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而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艺术设计所提出的美学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看作是审美活动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哲学思想活动。在艺术设计中,不同的设计创作代表着不同的风格,使人们对于审美具有直接的反映,例如,在室内设计中,色彩的不同、材质的使用以及功能的展现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感觉,中式风格一般在空间上讲究层次,采用隔窗、屏风来进行划分,对于家具的陈设,会用对称的手法,整体设计重视文化意蕴,色调以深色沉稳为主。而现代简约风格,则大量使用一些纯洁质地,精细的制造工艺,常常会选用一些简单的工业作品,多采用直线以及使用玻璃金属,整体以简洁为主。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让其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产物,被人类大众所接受、所认可,充分考虑它存在的价值。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特殊的艺术形态,***人们保守的思想,促进社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艺术设计民族化

艺术设计作品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关于民族化的概念,列宁对于民族化理论做出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民族的差异性和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概念。在我国,***更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给文艺民族化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化是由于它自身的研究对象所选定的民族化特征。文艺的民族独创性,是以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条件、风土习俗、心理素质、语言文学等表现为文艺内容和形式上的各种具体特点的总和。作为民族艺术成熟的标志,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形成。[3]

(一)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内容

在艺术设计中,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民族设计是具有魅力的,世界欣赏带有民族的作品,民族设计的灵魂和核心则是艺术设计中的民族化,把民族特有的本质和独有的传统包含其中。对于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基本涵盖四个内容:一是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在创作之中设计加入历史的大量民族元素,促使整体作品带有民族特色。比如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背景、不同的神话故事、不同时期的现实历史,所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具有不同的韵味。近几年,评分很高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借鉴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融入民族特色,整体所展示的人物特色、场景、语言也都带有浓厚的民族化。二是在创作设计中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举例来说,罗中立所创作的油画《父亲》就是一幅典型的乡土写实主义作品,作者从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经历出发,带着对农民深深的爱与关怀,创作作品表现画家的乡土主义情怀,呼吁大家去关注农民生活,关注质朴的美与勤劳的品格。基于唯物主义观点,艺术设计被划分为观念形态范畴,反映了社会存在。因此,社会生活的经历成为了艺术设计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三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创作的优秀作品,加以吸收、消化、分解,对其特征进行重组,相互融合,从而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内涵,创造出符合当代民族欣赏的艺术设计。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在《当前思想战线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中央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同志的文艺思想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4]文化形态之所以能够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真正成为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化,以人为本,必须具备必要的文化特征内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直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文化意识形态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前提。藝术设计创造的关键就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这是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人民当家做主的必要前提。在艺术设计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要放眼世界,学习西方优秀的文化内容,把握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创造出与时俱进,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应用

文学艺术与客观世界、意识形态,以及审美、文艺、心理等具有诸多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表现出来。对于艺术设计,认同和如何发展民族文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话题,而继承和延续设计民族化是发展民族传统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平面设计中,民族化对于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师更多采纳和使用具有民族化的创作特色。在服装设计中,整个民族的整体面貌通过服装审美和形式得到体现,中国传统的元素常常被一些设计师运用在服饰上,例如龙凤、青花、黎锦等。服装融入传统的色彩后,以重组、提炼的方式进行重新设计,让服装的整体设计不失时代感,同时具有民族化的艺术气息。在环境设计中,其发展风格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通过它的发展得到体现,例如苏州园林,运用传统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园林设计处处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因此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古典园林甲江南”[5]之誉。对于室内设计的中式设计风格,最能将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和中式的家居风范结合起来。在中式设计的装修中运用传统家具,室内的装饰品造型多采用对称式,简朴优美,在装饰色彩上,多运用黑、红两种颜色,表现出浓重而成熟的风格。艺术设计中民族化的应用无处不在,不但将国家的传统文化完美演绎与传承,而且成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重要的发展枢纽,为艺术设计提供了生命力。

(三)艺术设计民族化的意义

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民族价值。在经历时间的推移下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民族价值,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艺术设计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苗族的蜡染作品,壮族、黎族的纺织作品,瑶族的刺绣作品等,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民族化中也具有个性展示,共性之中体现个性,可以使大众艺术更具独特魅力。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合,一些优秀的西方艺术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设计不仅要把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要去适当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存在。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所设计创作出来的民族风格也各具特色,举例来说,我国的民族化更多结合人文以及哲学的观念,整体是一种和谐与朴素的感觉。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正是由于每个民族所展示出来的独特文化。在当今,人们由于压力较大,变得浮躁敏感,从而过多地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而民族化巧妙地迎合了这一需求,改变现在社会的快节奏,做到以人为本,绿色设计,所以民族化也可以让艺术设计更加人性化。在艺术设计中,民族化是不可或缺的,就如同一种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下艺术设计民族化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强调独特的历史化与当代化,斯大林认为:“民族和其他历史现象一样,是受变化法则支配的,他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6]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虽然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但是它的发展应该符合社会规律,符合时代要求。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性与阶级性,它在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形成,又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一)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契合与交融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都是造就艺术审美提高的营养基础,艺术设计的民族化不仅带有深深的社会历史感,而且还展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由各个民族文化共同创造的,是其共性与个性共同发展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下,可以发现传统的民族艺术是最具有原创力的文化,它們带有创造者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两者相互契合与交融,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不仅可以彰显出传统艺术的魅力,而且借此发扬艺术设计理论的延续性。艺术设计向民族性、向民族文化借鉴优秀内容,是中国艺术设计赢得***审美的特征,谱写独有文化的重要途径,两者的有效结合,将会促进中国艺术设计获得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

(二)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象征着艺术设计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艺术设计的历史风格的演变不仅与中国的历史巨变相互关联与影响,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也是密不可分。[7]传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创新来表现,如果只是模仿前人现有的方案,不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所创作的作品是缺少灵魂,没有生命力的。古人曾指出“文贵创新”,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规律,对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传统有无传承与发展,正如***先生所说:“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在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的基础上迸发出新的动力,从而鼓励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其他难题上有更全方位的思考与发展。例如,作为上层建筑的美学思想和经济基础的艺术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设计与人民的关系,艺术设计与***治的联系,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联系,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设计与经济文化产业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都围绕着两个基本的核心内容:对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艺术设计生态健康发展的推进。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总是要被镶嵌在一种具体的文化传统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中国艺术设计的未来趋势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随时间的变化而进行传承与发展。民族化与审美化的设计理念包含在整个设计流程之中,就如同室内设计中新中式设计风格就是艺术设计与民族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典范,新中式风格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放在现如今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进行加工设计的过程,其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可以简单舒适地居住,享受生活,回归以人为本,回归日常,回归民族化。所以,当今社会,不仅应该将两者结合,更重要是在艺术设计中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展现民族的魅力。

四、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关艺术的作文10篇

学习

有关母亲的诗歌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母亲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四年级仿写母亲诗歌,有关母亲的诗歌自创。这部诗集既是由一首首诗的珍珠串连而成,同时更可视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我们知道,以整部诗集,集中去处理对母亲的情感,难免会形成自我蹈袭,但可喜的是,刘福君的

学习

感恩老师诗歌10篇

阅读(24)

红烛啊,我深知你的痛苦心中流出来的是殷红殷红的血滴也许,你温暖了别人自我却独守凄风冷雨也许,你点亮了黑夜自我却被人遗忘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烛啊,你为燃烧而生无怨无悔,无声无息在人们的欢乐中体现着,生命的价值你的崇高就在于流着热...

学习

保洁月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保洁月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保洁下月工作计划表,保洁周计划的工作内容怎么写。2、不间断的对小区内各条道路、1、2号门、人行道进行了冲、刷洗,1月中旬以来此项工作每天都在不间断进行。3、对小区的3处景观池进行了两次彻底

学习

道路发展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发展论文,内容包括道路发展论文,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论文1000字。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治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的现象,它对***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

学习

歌颂老师的演讲稿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歌颂老师的演讲稿10篇,内容包括歌颂老师的演讲稿催人泪下,歌颂老师文章的演讲题目。2004年9月,新华网报道了优秀女教师马宪华的感人事迹。从1996年到2004年,这位女教师一个人教八门课程,一个人带六个年龄段,一个人包揽了整个学

学习

另类人生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另类人生10篇,内容包括另类人生,另类的人生全部小说。从这些标题我们便可看出施教授写这批文章的“野心”:要挖掘出他们的“另一面”,展现出他们的“尴尬”与“另类”——即美丑与善恶共生、干净与肮脏齐飞的人生境况,而非我们

学习

消防安全培训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安全培训总结,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培训记录总结,消防安全学习培训总结。***市民***局&nb...

学习

房屋构造实训总结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构造实训总结,内容包括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答案,房屋构造实训总结。《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

学习

声乐表演论文模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声乐表演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音乐表演毕业论文题目小范围,声乐作品论文开题报告。二、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成熟期——高亢而富有激情(一)融合与拓展王昆是于1944年正式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学习的,当时正值文艺整风之后调整学

学习

美丽西双版纳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西双版纳10篇,内容包括美丽的西双版纳原唱,美丽西双版纳留不住。走进大门,我们坐上电瓶车,看着车外边的风景。这儿真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大公园。瞧,车道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的小草,一阵风吹来,你就可以闻到它们身上的芳草清香,它们

学习

中秋祝福的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祝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祝贺中秋节的诗句大全,中秋古诗词祝福经典名句。3)金风爽,云飘扬,月饼香,品琼浆,月色赏,秋月朗,杯盏撞,情满腔,佳节旺,团圆畅,祝福淌,幸福扬。中秋快乐。4)吴刚依桂,嫦娥逸舞,玉宇琼楼,天上有宫阙;始于夏商,盛

学习

关于端午的古诗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端午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1-3年级端午古诗,端午的经典古诗大全。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二、端午感兴宋文天祥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三

学习

聪明的小熊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聪明的小熊10篇,内容包括聪明的小熊,聪明的小熊口才表演。伙伴们低头一看,天啊,这个坑又大又深,怎么才能救出小鸭呢?大家又着急又害怕。小猴想了想,说:“我来救你。”它走到前面的竹林里,“我过会儿回来。”过了一会,小猴真的回来了

学习

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范文,以选择为话题的作文600字。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0-02传统的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均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为核心,设置相对应的话题可以使学生能够

学习

代价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代价作文10篇,内容包括代价作文范文大全,代价作文500字4篇。我吃上了瘾,一块接一块,我吃了5块糖后问它:“用什么付?”“用梦。”他的回答使我吃了一惊。“你将扣除7天的梦。”我猛地醒了过来:“你不叫梦熊!”“聪明,可倒在了我手上

学习

描写晴天的作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晴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晴天日出作文,有关晴天的作文。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注释:①山市:山区小市镇。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②天霁(jì):雨过天晴。③一

学习

尊严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尊严作文10篇,内容包括尊严作文,尊严作文800字15篇。去年夏天,我去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姑姑,发生了一件让我肃然起敬的事情。与姑姑相邻的病床上,躺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奶奶,她没有儿女的陪同,只有她的老伴陪护,老爷爷上了年纪,头发

学习

作文期待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期待10篇,内容包括以期待为话题作文,以期待为主题的作文范文。期待也许,现在的现在,并不奢求什么过多的。因为有些却总是得不到的。那便不再奢求。梦境总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呢?残酷的一切却总是要面对,也许只有面对了,我们才

学习

与读书有关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与读书有关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跟读书有关的作文范文,和读书有关的事作文。白岩松曾在一期《新闻周刊》结尾说:“读书和吃饭一样,肉体饿了,吃饭,精神、情感饿了,读书,天经地义。”专业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其精神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专

学习

身边的感动作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身边的感动作文10篇,内容包括身边的感动作文,身边的感动优秀作文通用。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兴冲冲地来到黄山游玩。黄山好高哦!可妈妈却提议爬上去,说是锻炼锻炼。可把我累得气喘吁吁的,喉咙像是要冒烟,走几步就要休息。正当我们在

学习

关于艺术的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艺术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艺术的故事和感受的作文,关于艺术的作文500字以上。一.杂技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及现状。迄今为止,杂技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

学习

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母爱的初中作文10篇,内容包括母爱初中作文,我读懂了母爱作文600字初中。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最初根源,而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3]。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