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小诗篇1
【关键词】诗化小说;抒情;社会现实
0 前言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创作的小说,一本记录着成长经历的少女日记,也是一部献给移民的――特别是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拉丁裔女性的赞美诗。全书共由44个相对***的短篇构成,所有故事基本发生在一条叫芒果街的芝加哥小街上,它们的记录和讲述者,是一个名叫埃斯佩朗莎的墨西哥裔小女孩。除了广为读者熟悉的各种内涵主义,其外在的诗歌化叙事方法也尤为让人称道。
“作为一部‘诗小说’的优秀代表,《芒果街上的小屋》有着夺天独厚的语言基础,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使用自己诗歌属性的文字完成了整部小说的创作”[1]。
1 结构
诗化小说在结构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突破了小说严密的逻辑结构框架,章节随意,不受情节密度的影响,松散中保持着整体构建完整。这种结构性与作者的身份,使用语言的语系,甚至作品产生的年代都没有关系。远到世界著名的《荷马史诗》,近到古龙作品中的《天涯明月刀》,都是诗化小说中的集大成者,各类文学大家笔下的诗化小说可以说比比皆是。而这篇《芒果街上的小屋》,同样也是一部诗化小说的代表作,其突出的诗化小说结构让人未读其文,只观其名时,就已经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了诗化的美的效果。
《芒果街上的小屋》共计章节44章(节),没有冗余的楔子,也没有狗尾续貂般的后记,整篇小说的结构完全诗化。美国弗里德曼认为,“随着意识流的出现,诗与小说结合起来了”。作家独出心裁地构思了一个芒果街的故事,但整个故事中的人物,时间,甚至那些房屋、摆设却都如同活了一般,不受作者的约束,而是顺着作者感情的流淌自然成段。
在传统小说结构中,主要是依靠情节来进行结构段落命名的,然而《芒果街上的小屋》却并不是这样,“头发,男孩和女孩,我的名字,米饭三明治,第一份工,别说英语”等等,所有这些章节都不是根据情节进展来设置的,而是通过芒果街人物生活的片段和生活场景为主要线索,进行随意性很强的章节命名。
2 语言
从标题开始,作家就开始非常注意诗化小说的特点,整篇小说不再受内在事件的束缚,仅凭自己的心灵感受,在小说中像诗那样运用情绪的流动(文字),人物内心的独白,段落放射性的结构,都使得文章充满诗化。
一幅幅芒果街日常生活的***景,描述的是一个个小女孩身边平凡的故事,这些生活场景大多没有点明具体的时间,更没有明晰的线形情节发展关联,而是被分为一个个间断的画面、瞬间。这些都是作家的直抒胸臆,以情动人。
《芒果街上的小屋》正因其抒情性而打动人心,也正因作者炽热而诚挚的梦想唤醒了人们久藏于心的拼搏之心,没有字里行间的感情外溢,也就没有《芒果街上的小屋》的成功。“诗化小说贵在抒情性,抒情是全篇的魂” [2]。
“你永远是芒果街的人。你不能忘记你知道的事情。你不能忘记你是谁”,“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3]这种并不是故事描述的抒情语言可以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信手拈来,作者非常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她用诗化的、富有音乐美的语言编织着小说的语言,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诗化小说的音乐性独具特色地将音乐与小说融为一体”[4]。
3 内涵
即使是最简单的文字,同样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文体学家里奇和肖特(Leech & Short)在《小说中的文体》一书中指出:内容+文体价值(表达形式)=整体文学意义。小说家使用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小说来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并让人共鸣的目的。
作家选择诗化小说这种充满着美的语言载体,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恐怕不了解作家的文学创作背景是行不通的。简单来说,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作为一名墨西哥裔的当代美国著名女诗人,在中年时期完成小说的背景来看,实际上她是想表达对依然受到种族歧视的影响的墨西哥移民女性,在美国社会体系中举步维艰的控诉(当时墨西哥移民是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
《芒果街上的小屋》用诗化小说的手法,描写的却是墨西哥移民女性所面对的种族困境与性别压迫的内容,可以说,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反映现实的人类学作品。
并不是说,优美的文字,诗化的表达方式就与“反映现实”无缘。我国古代的诗歌在韵律上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一样可以表达出“现实”的意境,但却是用非常优美的辞藻和旋律说唱出来的。
所以说,想要读懂《芒果街上的小屋》,必须通过作者的写作手法看到小说的本质。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现实,记录芝加哥墨西哥移民区的点点滴滴,呼吁美国各界对墨西哥移民,尤其是墨西哥移民者的更多关注,才是作者强烈表达的思想内容。
小说中,人们苦苦挣扎却又苦中作乐,既有悲观的无法自拔的自我否定,又有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自我鼓励。这种反差强烈的对比,最明显的莫过于小说中小女孩回答哪个是自己的房间和父母对的乐观幻想上。《芒果街上的小屋》以一个个具体细腻的小故事,形象刻画了墨西哥移民在种族困境的苦苦挣扎,深入揭露了外籍移民既要面对有色人种身份带来的外界歧视,同时还要面对自身双重文化身份困扰的艰难事实。
另外,作者的意境同样不受到地域的限制,小说中所体现的种种现实,作者也明确的提出“我写的不单是美国的事情,也是你们的”这种世界观点,使得小说意境整体提升。
从结构细看语言,从语言深入内涵,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以后,人们不禁要扪心自问:如果在困境中信仰丢失,人在哪里他的精神支柱?如果上帝已死,人在哪儿安放自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张美弟.从诗小说中读出教育的韵味:读《芒果街上的小屋》[J].思想理论教育,2008(04):86-88.
[2]刘中树,吴景明.废名与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传统[J].社会科学战线,2009(08):165.
[3]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芒果街上的小屋[M].潘帕,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06:142,41.
[4]张雅珊.文艺生活[J].文艺理论,2010(12):87.
芒种小诗篇2
他今年60岁,这些年靠打零工过活,当过车间操作工、绿化工人。至今没有医保和社保。他另一个更加永恒的身份是诗人,曾经因为一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站在当代诗坛的中心。那时候他才26岁,1980年代刚刚开始。
现在,他因为脑梗紧急住院,无钱***,双眼几近失明。2013年11月,他的好友作家简宁与学者叶匡***在网上了这一消息。随后,北岛、翟永明和作家铁凝等人出面为其捐款。
梁小斌的困顿像个圆点,围绕着他的境遇,那些长久被人淡忘的诗人们又站了出来。那些曾经闪闪发亮的名字――北岛、舒婷、西川、芒克、欧阳江河和柏桦……今天,他们去哪儿了?
传遍中国的惊雷已远去
比梁小斌大五岁,北岛老了。
去年11月末,有人拍到他独自在车站候车,并将照片传到网上。照片里,北岛仍然枯黑、削瘦,沉默地低头等车。他正在回香港的途中,此行来大陆是为参加汕头大学诗歌节。2008年,59岁的北岛结束20年的海外漂泊,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与北岛类似,多多、西川和柏桦,昔日的很多诗人进入了高校任职。
1979年,顾乡和顾城姐弟在西单“民主墙”上看到手抄油印的《今天》,被诗歌感动,跑到东四十条的编辑部。他们看见北岛与芒克正在埋头印刷杂志。当时,《今天》杂志已刊发过北岛的《回答》与舒婷的《致橡树》。
今天的北岛依然像年轻时那样沉默且严肃。2011年香港书展,诸位文化人开口谈笑风生。台下听众笑声朗朗,只有北岛的活动不是这样。他端坐台上。紧缩眉头。开口即谈“古老的敌意”,称作家不仅要跟世界、母语过不去;也要跟自己过不去,对写作保持警惕和反省,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台下听众提着不着边际的问题,有人问他粉丝现象,北岛说:“粉丝现象本质上是一种。”
至于舒婷。她现在是福建省文联副***,隐居于厦门鼓浪屿,已经很多年不再写诗。最近写的书是散文集《真水无香》,出版于五年前。
傲画家或者策划人也挺好
芒克现在很少见到北岛,他跟以前的诗人朋友往来不多,身边的朋友多为80后。他自己也在54岁时,突然从诗人变成了画家。2004年,朋友给他买了颜料和画布,他就直接上手了。一年后就开了个人画展,现在卖画已成为他主要的收入来源,有的画能卖到10万元以上。
1978年,他与北岛创办《今天》,向所在的工厂请假被拒。厂里领导知道他在外面干“这种事情”,希望他迷途知返,回厂安心工作,并且必须“深刻检查”。他索性辞职,这些年一赢没有稳定工作,有国际诗歌节时便满世界乱跑,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时候机票、吃住他们都管。参加一些朗诵会还给一些报酬,就跟演员一样,有出场费。报酬还可以,日本一般是朗诵一首诗5万日元,美国1000美元左右,法国3000法郎,这点出场费,用来生活还是不够。”, 直到2003年,他的户口本上仍然写着“待业”。作画以后,他甚至在北京四惠买了房子,和妻儿过上了迄今为止“最稳定的生活”。写诗只是偶然的事。有时被人问到诗歌消亡,芒克说:“它爱消亡不消亡,跟我有什么关系?”但芒克却还在写诗,在各种国际诗歌节开始时,他又会恢复诗人的身份。
与芒克类似,诗人欧阳江河现住在北京一座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房子里,“在各个房间进出得数次换鞋”。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这些年在做演出策划。但没有吐露更多细节,只说“很多知名的演唱会都是我促成的”。
遍地都是诗歌节
在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黄金时期,北岛、芒克、舒婷、顾城,这些诗人从来不独自出现。他们忙着彼此结交,四处聚会。
现在,活着的诗人偶尔还会碰头,但是多半是在受邀参加活动的时候。
尽管报纸上再也看不到诗歌的版面,也很少看到谈论诗歌的人,但是各地举行的***诗歌节却越来越多,都以邀请到昔日的诗人明星为荣。
声势最为浩大的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每次邀请海内外上百位诗人参加。两年一届的诗歌节如今已举办到第四届。北岛曾出席过第三届,那是他第一次回大陆参加***的文学活动。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说起国内的诗歌节,背后往往都被无形的手所控制,一个是权力,一个是金钱。要不是某种***府行为,所谓的***绩,要不是房地产商赞助,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
诗歌是不是真的死了?
在诗歌节上,昔日的诗人们经常会被问到“诗歌是不是真的死了”之类的问题。
北岛说过,这只是一种陈词滥调,“精神不一定能转化成物质,你总不能说精神就因此边缘化了吧?”
舒婷则在去年一场讨论新诗百年的诗会上说:“诗歌离你的生活有多远,视乎个体的心情和天性吧。在当今社会,表面上诗歌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不过是存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变成了招贴画、房地产广告。”
中国诗人俱乐部主任卧夫告诉记者,现在写诗的人比以前多很多。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收到十几包诗歌。他们经常在北京举行诗歌聚会,参加的人并不少。只是现在的诗人写了诗没地方发表,多为自印。
芒种小诗篇3
班别 姓名 评分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 看拼音,写汉字。(7分)wū rǔ kuí tǎn tè bù ān( ) ( )梧 ( )qín jiàn mì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静( ) ( )二、 把句子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1、月光正照在她那甜静的脸上,照着她挣得大大的眼睛。( )( )2、尤其是每年讯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洪伟壮观。( )( )三、 补充词语,并选其中一个写一句话。(6分)( )( )盘旋 津津( )( ) ( )然大( ) 不( )一格( )不安( ) ( )( )起伏 自( )自( )( )目圆( )和( )可( ) ( )( )不绝四、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居:①住 ②住的地方 ③在某种位置安居乐业( ) 故居( )2、荡:①清除 ②摇动 ③洗 ④不受约束荡舟( ) 倾家荡产( )五、 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积累一句类似的写下来。(5分)1、 ,俯首甘为孺子牛。2、珍惜自然资源, 。3、诚者, ;诚之者, 。4、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 。六、 判断对错,认为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2分)1、《天上的街市》是俄国诗人叶赛宁写的一首现代诗。( )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七、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4分)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 阅读《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常常( ) ( ) 慈祥( )2、 作者说:“很快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1分)“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3、 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3分)4、 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由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你读出了什么?(3分)5、用“ “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处,简要谈谈你的体会。(2分)4、 如果你是”我“,当你知道真相后,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后,回答问题。(15分)吃芒果那还是去年夏天,大姨去海南岛旅游,回来时给我们带来几个芒果。这芒果黄中透绿,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我拿起一个,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就要吃。妈妈赶忙拦着我,”芒果的皮可不能吃。来,妈妈把果皮剥了你再吃!“皮剥掉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真好吃!香甜的果汁顺着我的嘴角往下流。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贪婪的吃相,像是欣赏一幅动人的***画。”慢点吃,别噎着,吃完还有哪!“”妈妈,您怎么不吃呀!“她拿出毛巾一边替我擦着果汁,一边说:“我吃不惯芒果的味你爱吃就多吃点。”吃完芒果,我走进里屋去做作业。刚拿起笔,我发现手上还有粘粘的果汁没洗干净,便向厨房走去。当我走到厨房门口,眼前的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只见妈妈正拿着我刚才没吃干净的芒果核,津津有味地啃着核上剩下的一丝丝芒果肉,她吃得是那么香甜。啊!原来妈妈每次说“不爱吃”“吃不惯”的时候,我却从来没有多想一想......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眼前浮现出妈妈那整天忙碌的身影:早晨,为了能让我吃得好些、多些,妈妈总是很早起床,挑我爱吃的做;家里买菜、洗衣、做饭都离不了她。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先想着我,从来不为自己想。可我呢?我真恨自己......妈妈转身看见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大步走进厨房,拿起一个的芒果,郑重地送到妈妈手上,硬咽着说:“妈妈,这个芒果您吃吧!”1、写“我”吃芒果的心情急切的成语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形容妈妈觉得芒果非常好吃的成语是( ),跟它意思相反的成语是( )。2、“眼前的景象”指3、我认为妈妈每次说“吃不惯”“不爱吃”的目的是4、从什么地方看出“妈妈无论什么事情总是先想着我,从来不为自己想”呢?5、“我真恨自己”是因为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你最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2分)感受:我想对妈妈说:第三部分:习作(40分)一、 小练笔。(5分)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里两个低年级的小同学把垃圾倒在学校外面街道人行道旁的排水沟里。请你根据对保护环境的认识,把我想对他们说的话写出来。二、 习作。(35分)热爱工作,热爱学习,也就是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在你的周围,谁最热爱工作,谁最热爱学习呢?请你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下来,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用词恰当,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命题:袁秀芬、袁肖红、卢耿红)
芒种小诗篇4
在这里,键盘敲响。我沿着网络大道采集抒情的诗行。
在这里,鼠标轻点。我打开窗口吸收来自己四方的雨露和阳光。
在这里,心情舒畅。一行行文字卸下了我心中的牵挂和忧伤。
在这里,心自由。几行淡淡的句子,长成幸福的模样。心流浪,那些出行的文字,带回互爱的情投意合的偶像。
于是,我写下月光。月光带着浪漫的气息,照着我们漫步在诗歌里。月光迷茫,我在诗句里跋涉。互助,我和你牵手;探讨,我和你沿着这心情文字,创造另一种心情和月光。
于是,我写下秋天。秋风萧萧,沿着这网络跑道,吹散满天的阴云,吹走写诗的苦恼,让地道的文字弥漫出舒心的茶香。
于是,我写下恋情。把你我这长达五年的友谊挂在心上,心开阔,回归这网络平台,让歌声沿着这种心境感受春光。
幸福
阳光早晨,我从字典的背后苏醒。在阳光照着的地方,墨水很特别地把幸福放大,我顺手捞出一大把红色,真幸福!感知告诉我,这个过程全是对的。
追赶幸福,我跑步向前。跑步,我把数字加大,一分、两分、三分……我从六十分合格线上直观我自己:向一百分奋斗,就是向幸福奋斗。
一个惊喜,一百分。回首来路,我发现每一分都有积攒意义,幸福也一样,需要我们把握。
接近快乐
接近,再接近。这样,阳光就能收下春天的礼物,我也能用最普通笔调种下一些浪漫,就这样,我会快乐。
有一天,种下的文字将会在纸上展现出春天,可我希望我能把我的泪水在笔尖收拢,让花一样的文字长成鲜活的生命。这一天,我会感到笔的重量,因为我的心有了质感。
在我的生活中,一些快乐需要我用笔来记录,一些忧伤需要我用笔来遗忘。于是,我走进了诗的空间。
诗的空间,接近快乐的空间。我就像我笔下的诗,在快乐和快乐之间徘徊。
月光下散步
月下散步,村庄、房屋和我。
月光散步,心举起明灯,只有蒙蒙夜色为伴。光明的前途从月光开始,另一种月光才是我们寻找的月光。脚步把忧伤丢在路上,一轮圆月,在村庄、房屋之间苏醒,复制出许多新鲜的月光。
这多么象某种创造。
有月光的日子就是好。月光下,我们可循着光明的足迹前进;月光下,小路,房屋,直立的树,创设着美好的写诗心情;月光下,有梦的境遇,可带领诗人走进新的写诗天地;月光下,乡下的夜晚宁静,成为真正的乡下夜晚。
生活的水
追求阳光的路上,风景依旧。只有智慧如风,波动着生活的水,让我们的生活逐渐滋润。不信你看看,那平静的日子,已经漾起涟漪。
在阳光和阳光之间,打开知识的窗。清浅、鲜洁的溪水浸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日子鲜活起来,和春花一起拥上枝头,接受阳光的赞美。
走进阳光地,伸出勤劳的手,把活泼、明艳的青春水引入生活的大河。眺望大河,你会发现,大河里展现出来的朵朵浪花就像兴奋的、忧伤的泪。取一杯水,只要用心品尝,就会有不同的生活滋味。
一轮红日,照亮了城市、田野、村庄。我站在岁月中间张望,看到生活的水面上漂着自己曾经流浪的足迹。
我想,从明天起,撑点点心帆,做热爱生活的人
快乐的笔
一支笔的快乐,从抒情开始。抒情的时间,快乐的时间。
笔尖轻点,故事顺着墨水一拥而出,和一场戏一起登上舞台表演快乐。一个故事,一次快乐的历程。
一缕阳光照在笔管上,笔开始释放生活中的精彩片断。纸,笔的恋人,一次明亮的回忆就是一次爱的章程。
饮酒,快乐的片断。和笔一起醉倒在时间后面,精彩的过程是笔的快乐,笔尖将散发出诱人的酒香。
笔尖轻点,便是生活。时而如一杯清水,洗礼污秽;时而如一首情歌,呼唤爱情;时而如一朵鲜花,绽放温馨。
笔,思念的笔,只为纸,相依相伴,快乐千年。
诗意断想曲
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清晨,寻找两片岁月的光芒,合成一把利剑,斩断情丝。于是,无所牵挂。于是,失去情感。于是,心自由。
推开阳光的大门,我们走进去,我们便走出黑暗的阴影,我们从此明亮,我们可以向黎明进发。就这样,昏暗的岁月落在了门槛上……
点燃火种,就是燃烧我们的理想,就是温热我们的神经,就是放下等待,用一个追求者的激情去寻找生活的诗篇。
芒种小诗篇5
【小满的谚语和诗句】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麦收寒天。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风刮麦扑地,如若人工立,根断茎受损,籽粒变瘦秕。
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产,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杆乌霉拔个遍,来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去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提高。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麦套花生能增产,技术措施要把关。
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诗句
小满
诗画/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小满节气的相关灾害:
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
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在此期间全国的麦区应该抓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对华北而言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之说,意思是说华北地区,冬小麦长到小满时,就进入成熟阶段,这时最怕干热风袭击。此时,华北地区雨季未到,又处于干旱时,由于日射强烈,地面增温很快,当形成气温高达30℃,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30%,风速每秒3-4米或大于3-4米的干热天气时,所刮的风就是干热风。干热风对开花到***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加速作物的蒸发量,使作物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茎叶很快枯萎,因而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
芒种小诗篇6
“浪漫小妖”,要开家
“卖诗的花店”
80后京妞刘敏,美丽、聪颖,性格活泼开朗。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做过编辑,后来成了一位资深广告销售。平时除咖啡外,最喜欢鲜花。
2014年4月的一天,刘敏去闺蜜沈黎家喝下午茶,沈黎是《时尚芭莎》的资深编辑,当时她刚结婚搬进新家不久。有趣的是,沈黎经常在家里放舒缓的音乐、烤香甜的小饼干、摆美美的花,请朋友来喝下午茶,她说:“每个有花陪伴的日子都很舒心缓慢。”
刘敏和闺蜜交谈时得知,沈黎的花都是在家门口超市买东西时顺便捧回家的,但每次都很狼狈,一是捧回家很麻烦,二是小花店确实搭配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沈黎说如果能有个每周送好看的花到家的品牌,她一定会是对方的“铁杆用户”!没想到好友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刘敏的眼睛不由猛地一亮。何不开一家“卖诗的奇葩鲜花店”?
很多人都知道,世界著名时尚杂志《Marie Claire》原来的造型配饰总监Taylor Tomasi Hill,辞职后也是在开花店。她当初的理由是“工作太忙了,无法兼顾家庭生活”。也许,美女都有开咖啡馆和鲜花店的梦想,辞职创业这么大的事,两人竟一拍即合。“沈黎在芭莎做内容,我做经营,我俩单拉出去都能干一本时尚杂志,做一个鲜花品牌,应该不会太难。”刘敏对当老板信心满满。
首位客户是“时尚女王”苏芒
刘敏做市场调查时,发现很多女人都喜欢鲜花,人们对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一些高端的花店,实在太贵了,很小一束就要好几百甚至上千元,而街边小店的花虽然便宜,但品质普遍很差,去批发市场的话,大多数人又没有那么大精力每周去跑。她和沈黎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市场空白。
刘敏和沈黎一起去辞职,当时特别紧张,因为她们都是《时尚芭莎》的“资深人士”,怕忽然离开老板苏芒会不开心。听完她们说的计划以后,“时尚女王”确实挺遗憾的,但苏芒最终还是微笑着开了绿灯。
2014年6月,刘敏和合伙人的“诗集生活馆”热热闹闹开业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送出的花都配有与之对应的一首诗。刘敏说,她们每周都是先选诗,再设计花。会做非常精美的诗卡,随花送到客人手里。这种做法听起来就很有诗意,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令俩美女没想到的是,“诗集生活馆”的第一位客户竟是前老总苏芒,她专门给自己家里订了一年的鲜花。
诗集生活馆其实是一个鲜花O2O平台。刘敏在微信里向娱乐圈的朋友们介绍说,“一朵两朵成束,一首两首成集”,它用诗集和鲜花结合的方式,一周一束花,一年52首诗歌和52束鲜花记录每个人自己的四季更迭,从而为用户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没想到,这个新生事物一下就在文艺圈、娱乐圈引起轰动。
其实不仅仅是苏芒无意中做了一次免费的“形象代言”,刘敏在具体经营中同样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这里的鲜花,除了和诗集搭配,无论是装载鲜花的盒子还是印上诗集的纸张以及印刷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手工艺。“诗集”团队更是寻遍全国,找到了专业做盒子的手工匠人,打造让鲜花可以站立的盒子,旨在“尊重每一瓣花的开放”。
外面绝大部分的速递花都是“躺着”包装,很容易造成在运输过程中震动挤压变形,而她们的鲜花经过无数次试验,做到了“站立之美”。诗集的印刷方式也是老手工匠人的手艺,做工繁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手工制作,但是最后的效果却相当精美。
除了这些精良的包装,鲜花本身的搭配更是不能马虎。诗集生活馆的鲜花搭配设计,全都出自另一位合伙人萨龙。在此之前,他在高级婚礼定制行业做鲜花设计。
因为有时尚杂志的工作经历,刘敏把品牌定位在服务精英人群,因为“他们大多身处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却对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有追求,渴望有一种便捷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一位外企女经理告诉刘敏,她和先生结婚多年,关系越来越不好,老公希望她多顾顾家,但她总觉得工作忙,不自由。后来这位女经理开始在“诗集生活馆”订花,到了周五,想到第二天要收花,但是看看家里到处乱七八糟,于是她为了这束花就把家里收拾得特别美。花到了,她又觉得总得做个家宴才配得上如此美丽的鲜花。就这样,几个礼拜下来,老公并不知道她是为了花,只觉得太太又像刚结婚时候那样有情调了。于是两个人又开始约着看电影,重新甜蜜蜜。
这个“一束花改变一个家”的温馨故事,让刘敏颇受感动。“职场女性其实都挺累的,但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度地慢下来,欣赏一下美景,欣赏一下生活。”她把女经理讲的这段感悟上传到网上,一下就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和点赞!
雄心勃勃,
要做中国第一美学电商品牌
对于“诗集”来说,鲜花的库存、保鲜、物流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冬天“花束下面的保水棉都冻住了,我们自己搭钱,将配送标准改为生鲜配送。”刘敏说,她们的花艺师都是当天将花材包好,第二天就可以送达用户手中。由于某些花材的特殊性,也出现过损耗的问题,因此每周配送前都会请物流提前试运两次,以备调整花材。
为了让用户的体验足够新鲜,“诗集”会提前两周召开选诗会、花艺设计会。“现场每个人对自己选的诗句抱有极大的热情,读完后还要分享背后的故事,然后编辑、设计师、摄影师会一起讨论诗的内容、鲜花的搭配和拍摄。”
在公司运营中,沈黎负责的是线上运营和品牌调性的把控,而刘敏则全权负责线下生产和经营。
打开“诗集生活馆”的微信公众号,清新的气质扑面而来。“诗集”可谓是一夜爆红,连刘敏自己都觉得“起来得太顺”,因为公司从没花钱打过广告。微博、微信里名人、明星的自发定制、转载,有时反而让诗集鲜花出现了订不到货、临时修改花束的情况。
谈到公司前景,刘敏自信满满。“随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日常鲜花消费市场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2014年,我国花卉总销售额达到1600亿元,到2017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她说,除高端客户外,现在很多中端家庭在生活稳定后都有消费升级的愿望,他们不只是满足于买房、买车的刚性需求,精神需求更胜从前。而她们每周为客人送去精心搭配的主题花束,肯定能为对方装点有温度有美感的温馨日子!
未来,她俩要把诗集生活馆打造成一个全品类的生活方式品牌,并将垂直领域做到极致,让人说起“诗集”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美学电商品牌”。
芒种小诗篇7
关键词:多多 成长 诗歌书写 诗艺成熟
多多1951年8月28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共和国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多多有着梦幻般的美好童年,并在父母的熏陶下很早就对绘画和中外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4年多多考入北京第三中学,然而当他像所有的花季少年一样对未来怀着美好憧憬的时候,一场浩劫扼住了他瑰丽梦想的咽喉,中断了他的求学之路,从此改写了他的命运——这就是1966年夏天爆发的“”。这场披着“***”外衣而实质上却是摧残人性、破坏文明、践踏民主、毁灭文化的大破坏运动像一场可怕的风暴席卷了中国大地,使整个共和国沉入了最可怕的黑暗之中,***治的极权主义要求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声音一致、思想一致,所有的“个人性”、“主体性”都遭到打击,全国民众在对领袖的顶礼膜拜中表现出极端的近乎疯狂的行为***和思想暴力,在这种集权***治的影响下,文艺成为其传声筒,“假”、“大”、“空”成为当时文艺最突出的表现。
对于“不识愁滋味”的多多那一代的青少年来说,“***”恰好给他们内心潜伏的不安分和叛逆精神提供了一次表演的机会,于是在某些领导人的阴谋设计和蓄意煽动之下,全国掀起了以学生为主力的轰轰烈烈的“***”运动。作为追随的狂热信徒的多多当然也对“***”运动有着无可抑制的热情和冲动,但是因为他的父母曾在四十年代留学海外而遭到批斗改造[1],当年绰号叫做“毛头”的多多只能成为运动边缘上的“***”,这使得他在切身经验之外多了一些旁观者的冷静思考。1968年“***”运动迅速落潮,强烈感受到这场运动所带来的失落感和欺骗感的多多埋头阅读了马克思和的著作、中国古典文学和翻译的外国文学比如拜伦、雪莱、普希金等名家的作品,并和同龄伙伴一起模仿诗词写了一些古诗词,但在写了三十七首后因为感觉到“这东西不行了”[2]而完全放弃。除此之外,多多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写诗。
1969年,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高指示”下,多多和同班同学兼好友芒克、根子(岳重)乘坐同一辆马车共赴河北白洋淀插队,他们没有料到白洋淀会是一个诗歌的摇篮。在物质贫乏的白洋淀,多多和同伴却一起度过了“北京青年精神上的一个早春”,如饥似渴地传阅了知青当中秘密交流的一大堆黄皮书,包括《麦田里的守望者》、《带星星的火车票》、《在路上》、《〈娘子谷〉及其他》、贝克特的《椅子》、萨特的《厌恶及其他》,还有毕汝协的小说《九级浪》、甘恢理的小说《当芙蓉花重新开放的时候》以及郭路生的《相信未来》等等,读书活动由古典文学领域深入到现代文学领域进而深入到哲学领域。甘铁生在回忆性随笔《春季白洋淀》中也追忆了当时的“地下阅读”:在1970年前后,“我们这些朋友,突然将‘’前十七年出的所有的有点价值的书都翻找出来了。古今中外,传统的和现代的,从古希腊神话到资产阶级现代文艺理论丛书,哲学和社会科学、历史和***治方面的凡是有些价值的书籍,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都不知从哪个渠道在我们之中流传开来。”[3]这种“地下阅读”极大地开阔了知青们的眼界和思维,像黑夜中的惊雷急电一般振聋发聩,它对日后诗坛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通过日后的诗歌创作逐步显示出来。
白洋淀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它聚集了北京中学生当中的一批思想敏锐分子,除了“地下阅读”,他们还经常在一起以聊天、聚会等形式交流思想、分享学习体会、切磋学问,另外因为白洋淀相对于北京更近的地理位置,外地的知青也经常到白洋淀来,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交流。他们关心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治、经济、音乐、绘画等,由于不同的领域之间经常相互启迪和借鉴,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境界更高了。当时白洋淀知青中已经有很多人在写诗,他们经常就学习体会、书籍、诗稿进行交流,就诗歌理论、诗歌形式、写作技巧进行切磋。渐渐地,芒克、根子等更多的知青加入到诗歌创作的大潮中来,于是在那个禁锢的时代里,“地下诗歌”像坚冰下淙淙的溪流,缓缓地注入了那一代年轻人干涸的心田。
多多是在根子和波德莱尔诗歌的双重刺激下开始诗歌创作的。1972年当多多读到根子的诗歌《三月与末日》时,他“感到这首诗深深地侵犯了我”,感到“这不是诗”、“诗,不应当是这样写的”。之后多多和根子一同加入徐浩渊主持的文化沙龙,多多受到根子的深刻影响。根子的诗被介绍到沙龙 中,根子也赢得“诗霸”的美誉,这无疑刺激了多多创作诗歌的欲望,他曾坦言“如果没有岳重的诗(或者说如果没有我对他诗的恨),我是不会去写诗的”[4]。同时在阅读中波德莱尔的诗歌也打动了多多,让他感到“诗歌可以这样写”,在梁晓明对多多的采访中,多多说他“真正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是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5]。至此,多年来阅读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体悟、对诗歌的思考已经暗暗为多多诗歌的诞生做好了充分准备,就像地底奔涌的岩浆,一旦找到哪怕针眼大的出口便会一触即发。1972年6月19日在送别友人回家的路上,多多看着夜晚北京街头的窗户突然灵感一现,写下了他平生的第一个诗句:“窗户像眼睛一样张开了”,自此他开始动笔,于1972年底拿出了第一个诗集并赢得不少青年诗人的赞誉。多多写诗非常刻苦,他把散见于各种书刊中的外国近现代诗人的诗抄录在一个大本上,每年将自己的诗做成一个手抄诗集,并和芒克开始了被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的诗歌友谊——相约每年年底两人像交换决斗的手***一样,交换一册诗集,到1974年底,两人硕果累累,已如期交换了三本诗集,由此确立了“白洋淀诗群”中“诗人”的地位。就这样,多多“以一只被的苍狼的身份开始自己的创作旅程”[6],从三十多年前的那一天一直写到今天,把诗歌作为他一生中最神圣的事业坚持了下来。
多多在访谈中谈到“()改变你终身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且是强烈的理想主义”,“是充满了***治语汇的一个时代,所以那个时候***治就是生活,就是生存,全部是***治化”,“那个时代给予我的就是***治,没有别的”。多多是在中期开始诗歌创作的,那一场黑色的风暴残忍地袭击了他的青春与理想,因此在他早期诗歌里不可避免地带有了那一特殊年代留下的印迹,他竭力挣脱坚硬的***话语对汉语写作所构成的坚固囚笼,努力寻找各种可能的精神通道,深入社会与知青隐秘内心,以反叛和疏离的独特话语揭开了话语的红色伤疤,写出了大量反映自我青春苏醒和***治觉醒的可作为强烈历史见证的诗作,典型的如《回忆与思考》(4首)、《蜜周》、《万象》、《能够》、《致太阳》、《手艺》、《玛格丽和我的旅行》、《教诲》、《鳄鱼市场》等等,这类诗歌的锋芒虽然在多多中期尤其是流亡海外后的诗作中有所敛化,但不容忽视的是它一直作为的后遗症存在并影响着多多中后期的诗歌创作。然而不可简单地揪住这种印迹把多多流亡之前的诗歌看成是反映时代之作,因为这些印迹只是外在的历史表象,多多始终是面对着个体心灵的具体处境去写作的。在凌越对多多的访谈中多多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流亡时间应当是从1972年——我真正开始写作。”[7]这一“流亡”指的是被现实生活残酷羁押的诗人以诗歌的形式逃避的***治话语,在精神放逐中渴望通过诗思的方式实现自我灵魂的拯救。“现实”和历史只是诗歌的背景,心灵才是主题,背景终会随着时光流逝和记忆远去而褪色,而直指人性的、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书写却让诗歌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纯度”,这也是三十多年后重读多多早期诗歌依然感觉震撼人心的原因之一。
中国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联盟80年代中期以后,多多的诗歌相比早期愤世嫉俗式的犀利、冷峻渐渐地多了一些心平气和的琐碎与温厚,如《北方的土地》、《居民》、《冬日》、《我读着》、《一刻》、《在墓地》、《依旧是》、《五亩地》、《小麦的光芒》、《四合院》等等,他以明晰的洞察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性,从繁芜的日常语言中提炼出精湛的诗歌语言,去审视个体生命,思考个体生命的出生、死亡、痛苦、暴力、恐惧、孤独、焦虑、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等深层意味,从而展示人类的生存困境。1989年多多被迫流亡海外之后,他的诗歌风格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但由于个体心灵处境的背景变成了异国他乡,多多的诗歌里便多了一些怀乡的意味,如《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在英格兰》等是直接抒写乡愁的。或者是把乡愁隐藏在怀旧情绪之中,以对故人、故事的追忆和怀旧把游子四处漂泊的孤独和悲愁娓娓道出,如《在一起》、《常常》、《在墓地》、《五亩地》、《四合院》等等,而“站在麦田里整理西装”的沉痛的望乡者可以算做是多多去国之后最传神的自画像。
正如多多在早期的诗歌《手艺》里宣称的,诗歌写作是一种艰难并且孤独的手艺,多多三十多年来致力于诗歌写作的思考与探索,因此他的诗作显示出独特高超的诗歌技艺。他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从李白、杜甫等的古典诗词以及《随园诗话》、《人间词话》等论著中得到启发,他喜欢辛弃疾的豪气,从姜夔那里学到意象的运用,又从相声、山东快书、快板等民俗、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注意发掘汉语的各种潜在功能,用音乐来结构诗歌。另一方面他又学习茨维塔耶娃、波德莱尔、曼德尔斯塔姆、普拉斯等人的诗歌技巧,以精警、犀利的语言结合奇异、独特的意象,融机智的反讽、象征、荒诞、悖论等各种手法于诗中,使诗歌有着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多多的诗歌融合了中西两种语言传统,更大地扩充了诗句的表现空间,使诗歌获得了本身应有的高度。
多多的诗歌《小麦的光芒》里有“孤独的骑马人”这一独特意象,这仿佛就是多多作为诗人的真实写照:“孤独”意指多多不被模仿的难度和高度,“骑马人”意指多多艰辛的诗艺跋涉,从写下第一行诗的那天开始,多多在诗歌之马的承载与引领之下或纵野狂奔,或缓步徐行。那么多多用诗歌的语言把人的心灵层层剥开,让人性真诚地站在每一个读者的对立面,是为了寻找什么呢?就为了寻找一个能让人获得安宁和圆融的精神家园。真正的写作永远是孤独的。寻找注定了孤傲的多多将永远以一个“孤独的骑马人”的身份“在路上”,一路辛勤,一路收获。
注释:
[1]chee-lay tan,constructing a system of irregularities:the poetry of bei dao,yang lian and duoduo,phd dissert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2007.
[2][7]多多,凌越:《我的大学就是田野——多多访谈录》,载于《多多诗选》,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第267页。
[3]甘铁生:《春季白洋淀》,诗探索,1994年,第4期,第148-153页。
[4]廖亦武:《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乌鲁木齐:***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页。
[5]多多,梁晓明:《多多访谈》,网络资源出自“中国艺术批评”()。
[6]宋海泉:《白洋淀琐忆》,诗探索,1994年,第4期,第119-145页。
参考文献:
[1]多多.多多诗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2]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3]杨健.中的地下文学[m].
论文联盟网 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
芒种小诗篇8
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树,你可以叫它阳光树。
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在这样一棵树下驻足,听一些歌,等一些人,寻一些仿佛命中注定的事物;即使明知再长的歌也会听完,再要好的人儿也免不了离散,再注定的事物也可能终要迷失。但这一刻,我甘愿停留,甘愿沉溺,为各种或真或假的快乐,或明或暗的幸福。
树像播洒种子那样播种阳光,虽然播种得杂乱无章;而我在树下像期待丰收的农人那样期待幸福。这是一种诗性的沉沦,我想我甘愿沉淀成这样的一棵树木。我对着天空张望,身体和灵魂都期待着去探寻,在前人的光芒中采撷幸福的种子,种下一地的灿烂金黄。
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人:他静静退离尘嚣,来到碧波荡漾的湖旁,就着树林里那清新逼人的气息,聆听自然深处的歌吟。他只留一屋闪烁的火光,一双粗糙的手掌,用一颗最纯真细腻的心过最原始的生活。他任由自己慢慢地一个人变老,变得轻灵而自由,像古老的东方隐士们那样,在湖边独自耕作,独享诗意。他细细地咀嚼着孤单与寂寞,慢慢品味出宁静与收获,请记住这个纯真宁静的人儿:梭罗。
我蜷缩在现实中想象着居住在遥远世界的梭罗的眼睛―那是怎样的无邪明净。“曾经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给予他营养。”
还有一棵阳光树是海子。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这是他离开时心中向往的诗意生活。他是他思想上的王者,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在他的世界里随意流转,他在他的世界中无所不能,所有丑恶都被摒弃,只留良善与爱情乘桴于生活。他化身为他诗篇中的精灵,教会所有的文字飞行与舞蹈,这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才华,一种对芸芸众生倾尽所能的爱。
我沉溺于意识里刻画着仿佛徘徊在不远处的海子的脸庞―那是怎样的沉郁与忧伤―思想上巨大的幸福让他无力承受与现实的反差,于是他焦虑丛生,而他的幸福无人理解,无人分享,这使他更加痛苦,但他的痛苦凝出了他幸福的菁华。
我静静伫立着,热切地延展渴望幸福的枝叶,去接受这些幸福人儿传递而来的幸福,然后用我的想象与缅怀将它们静静浇灌。
我开始遥想他们的诗歌,他们的名篇。它们是太阳的光芒,温暖、明亮、润泽,它们是幸福的闪电,电闪雷鸣间令天地彻悟。
我不禁想:梭罗与海子或许也是这样一种树木,静静播种下他们大大小小的幸福。是不是也曾在还是树苗的时候接受了前人的幸福阳光,之后就伫立在那里,等着我降生,等着我成长,然后传承给我这些亘古的温暖?
我持续地生长着,近乎贪婪地索取与渴求着幸福,然后在自己身上默默刻下青春特有的年轮。我站在阳光下,舒展枝叶,默默诵读海子的诗:“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芒种小诗篇9
无论如何,不要太得意忘形,或对自己苛求过高.知道有哪些得意忘形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得意忘形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得意忘形含义得意忘形(dé yì wàng xíng)是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出自于沙汀《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及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二、得意忘形典故阮籍,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又名嗣宗,是魏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后来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隐士。阮籍本来很有抱负,希望能在***治上有所作为。但他对执***的司马氏集团非常不满,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只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纵情于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在非常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他的好友嵇康和他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对司马家族的统治也抱有轻蔑和厌恶的态度。除嵇康外,阮籍的好友还有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以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个人经常聚在一起,在山阳竹林之下,闲谈、狂饮、作诗、弹琴,高兴时就纵声狂笑,不高兴时就痛哭一场,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在这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为疯癫的了,尤其是在喝醉的时候,常常哭笑无常。因此史书中描写他时说到“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三、得意忘形成语接龙得意忘形 --> 形迹可疑 --> 疑行无成 --> 成年累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雨打风吹 -->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筹莫展 --> 展翅高飞 --> 飞蛾扑火 -->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豆蔻年华 -->华而不实 -->实繁有徒 --> 徒子徒孙 --> 孙康映雪-->雪窑冰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福星高照 --> 照葫芦画瓢 --> 瓢泼大雨 --> 雨打风吹--> 吹灰之力 --> 力倍功半 --> 半筹莫展 --> 展翅高飞 --> 飞蛾扑火 --> 火耕流种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芒种小诗篇10
诗人之所以“伤春”,是因为她在如此美好的时节,总是思考人间生与死的问题,探索人类与自我的终极问题。生自然是令人愉悦的,然而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死的问题,因此,再美好的春之风景,也终有消失的一天。所以,当诗人看见生机盎然的河边景象却说:“春色伤人,一半微温一半凉”(《踏青》);当人间正在享受生活的时候,诗人却要向这里的一切告别,她所爱过的一切:“我经过的路旁油菜大片结籽,光芒静止”(《最后》)在另一首诗里,她把“枕木”也当作了死亡的象征,说远方是“一件痛苦的乐器”,而“枕木”却成为代替自己而死的一位朋友。然而,诗人也并不总是那样伤感,有时也有强大的求生愿望,以自我来看待人间的一切,所以她说:“心上那骨碌碌滚动的石头,还有什么是陈旧的死去的?”(《写给春天的信件》)只要自己的心没有死,一切都是富于生命意味的。在最后一首诗里,伤感的气息终于消失了,似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以童年时代与父亲一同渡过小河回到故乡的情景,隐喻自我人生的重新开始,果在如此,春天就会永恒了。诗人是想以此表明自我的精神境界达到了与佛教同样的高度:生与死是同一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于是“春天”意象就具有了一种永恒性。
每一首诗里都有春天的存在,比如说“春天的古堡”、“暮春”、“春天的大野和安详的村庄”,组诗的主题就是关于春天的,因为诗里并没有写到夏天、秋天与冬天,所有的时间都停止在了“春天”,然而,诗人对此却是相当伤感的。诗人写到“死”,却是为了表现“生”,诗人写到“现在”,却是为了表现“未来”。然而诗人是如表达的呢?组诗里存在着“远”与“近”的空间转换问题,诗人对于空间的感知与对于时间的感知,是如此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看见的自然是眼前的现实,第一首是诗人踏青时节的亲眼所见,只是略感春色伤人;第二首由春转向夏天时节,诗人向这幅“人间草***”的告别,然而这里的一切,都是她一一爱过的;第三首呈现的是眼前的“枕木”与“铁轨”,第四首有去年“冬天”在树上留下的“稻草绳”,最后一首,对即将渡过的“码头”有细致的描绘。诗里所呈现的,多半是眼前的春天景象,然而,对此为何又如此地伤感呢?将现在的时间延伸到了过去的时光,有的时候还延伸到了未来的时光,每一首里里都有着自我的童年时代与自我的未来,这样,就将与自我相关的空间无限地扩大了。第一首将植物与动物界的景象联系到了以自我为代表的人间,所以才“春色伤人”;第二首说“我背着它,我来辞行了”,显然是想离开春天,因为现在不离开,迟早也会离开。第三首说自己的“错误”,在于轻易地相信了“远方的存在”,而“铁轨”却是一直通向远方的;第四首里那座“春天的古堡”自然与“海洋”相关;第五首里那个“渡头”和春天的“大野”,与山边的“光芒静止”的“油菜花”构成了阔大的时空结构体。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女诗人,还有如此阔大的时空感。
组诗的结构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以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为主,然而到了关键的时候,以意象让人大吃一惊,突然以声音来结束全诗,让诗的境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首前半面部全是白描,如果没有最后一句“春色伤人,一半微温一半凉”的意象,主题就得不到升华。第二首前面全自我感觉的抒写,然而如果没有那一片“大片结籽,而光芒静止”的“油菜花”,也就难有生命的高度。如果说前两首都是以让人惊奇的意象方式突然而止,后面三首则是以某一种声音的呈现,而让意境得到深化:第三首“等一只钢铁的野豹子送来、复活的咔嚓声――”是意味深长的,第四首“逝去的消息以及心上那骨碌碌滚动的石头,还有什么是陈旧的死去的?”也是很有意义的,第五首“只有寂静在跟随、我清晰地听见暮色‘哗啦’一声就把我们淹没了”也是画龙点睛之笔。为何要以声音的诗句结尾,显然是大有深意。在诗里,白描自然景物是容易的,叙述故事情节也是容易的,然而以声音为意象进行呈现,却不是那么简单。组诗以少有的诗句给人以一种惊异的感觉,与此种构思与表达密切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