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偶像篇1
偶像,榜样也,谓之“榜样”,其身必有长所取也。所以说,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必然有它的价值。
话说三国,无数英雄集于一世,各有千秋,惟一人,能使我敬佩万分,这便是绝世英雄------曹操。
放眼天下,许多人都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思,但又有几人能像曹操一样将内心独白大声说出来呢?他的勇气与霸气,豪迈与奔放,已是无人能及,只能令人神往。事实上,他已昭告天下世人,英雄舍我其谁,如此这般又有几人呢?
他,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宽广心胸;他,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曹操之所以胜于诸葛亮,正是因为那份挥毫泼墨的洒脱及那份容纳天地的壮志满怀。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了一生,而操是为自己的信念活了一生。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我觉得,不愧对自己 ,才不枉此生。或许,这就是我爱上操的另一原因吧!
我心中的偶像篇2
她们是我的偶像,她们不是万众注目的歌手和影视明星,也许她们根本不能用“偶像”这个词取代我心中的位置。但不管怎么样,她们流水一样的文字与暖风般的笑容在我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花开花谢天涯人远———三毛从第一本《撒哈拉的故事》开始,我发疯地迷恋这样一个作家,一个流浪者。只为了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跑到神秘的沙漠,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好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象她如何在广阔无垠的大漠中行走,她用怎样的眼神去眺望那遥远的地平线。去撒哈拉成了我那时的一个理想,但没过多久我发现那只是我的幻想而非理想,因为我根本没有那样的勇气与毅力。
三毛笔下的东西让人觉得亲切,那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生活琐事。与琼瑶笔下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相比,三毛的故事无疑是让人可望又可及的。
三毛的死对于众多喜欢她的读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遗憾,但既然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一生,那么这就是一种解脱,也许在天堂的她能找到她的荷西。
紫陌红尘一生传奇———张爱玲她像一朵玫瑰,虽美丽但是生着让我们不可触及的尖历的刺;也许她似一朵鸢尾花,冰冷、孤独、忧伤,带着破碎的蓝色。
她不被世人所理解,因为她的孤傲与天赋。
她的母亲给她一个中国女子中最平凡的名字———爱玲,她喜欢穿着奇装异服,因为她认为自己不漂亮的面孔只有靠奇装异服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奇怪的是再俗气的话和事,放在她的身上便不再俗气了。
张爱玲的任何作品都会有一个最坏的结局,让人有接触冰水的刺骨或是触碰热水的灼烧,经历太多次,让人心态苍凉。
我心中的偶像篇3
我心中的偶像是我亲爱的妈妈。
我的妈妈30多岁,中等个儿,有一点点胖,可爸爸说那叫丰满。她长着一双好看的眼睛,可惜被眼镜遮住了。她不是很漂亮,但却很有风度。
我妈妈是进修校的老师,她工作很认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我好几次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走了,你还要做事?”妈妈耐心地对我说:“这是我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学好知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妈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责任。
妈妈很关心我的成长,她一直坚持给我写成长日记。我觉得看妈妈写的日记比看童话故事还有趣呢。
我真的很崇拜我的妈妈!
写于2002年10月(7岁)
我心中的偶像篇4
当你以12.91秒的成绩破了奥运会纪录 平了世界纪录时,我视你为心中的偶像。我真想对你说:“刘翔,你真棒!”
在领奖台上,那枚金闪闪的金牌挂在你的胸前时,全国人民都在为你所取得的骄傲成绩所欢呼。在鲜花掌声的环绕下人们看到了你的成绩,却不知道你背后那多少感人的故事。
你从16岁就开始练习跨栏,多少痛苦,多少辛酸,你都毫无怨言地受着。我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我算不清你流泪多少汗;我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我用来描述你的词还不够用。
我心中的偶像篇5
我心中的偶像是我亲爱的妈妈。
我的妈妈30多岁,中等个儿,有一点点胖,可爸爸说那叫丰满。她长着一双好看的眼睛,可惜被眼镜遮住了。她不是很漂亮,但却很有风度。
我妈妈是进修校的老师,她工作很认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我好几次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走了,你还要做事?”妈妈耐心地对我说:“这是我的责任。你的责任就是学好知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妈妈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责任。
妈妈很关心我的成长,她一直坚持给我写成长日记。我觉得看妈妈写的日记比看童话故事还有趣呢。
我真的很崇拜我的妈妈!
我心中的偶像篇6
当你以12.91秒的成绩破了奥运会纪录 平了世界纪录时,我视你为心中的偶像。我真想对你说:“刘翔,你真棒!”
在领奖台上,那枚金闪闪的金牌挂在你的胸前时,全国人民都在为你所取得的骄傲成绩所欢呼。在鲜花掌声的环绕下人们看到了你的成绩,却不知道你背后那多少感人的故事。
你从16岁就开始练习跨栏,多少痛苦,多少辛酸,你都毫无怨言地受着。我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我算不清你流泪多少汗;我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我用来描述你的词还不够用。
我心中的偶像篇7
提到这本书我们就不得不谈到本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的亲身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大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了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我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常常被尼古拉那看似平淡而又充满内涵的语句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不能干部市为了曲折的情节,急于了解事件是怎样发展的,结局又是如何。事件的发展与结局,我早已熟知。我一再地阅读这部作品,知识因为它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激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给我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少的年轻人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尔·柯察金和我国的***、、、***、***等英雄一样,受到我们的崇敬与爱戴。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干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又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而斗争。”这句话已被我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心中的偶像篇8
罗纳尔迪尼奥——我心目中的偶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许多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拚搏、大展鸿***,如菲尔普斯、张怡宁、美国男篮“梦八队”的队员们……他们摘金夺冠,是名副其实的“王者”。当然,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成功者固然可敬,而失败者同样令人钦佩。巴西男足的中场核心罗纳尔迪尼奥,虽然留下的是失败者的背影,但仍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罗纳尔迪尼奥,黑黑的皮肤泛着健康的光泽,厚厚的上唇下有一对大门牙,头发扎成一个一个的小辫子,举手投足间,活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巴西队是奥运会夺冠的热门球队,却在半决赛惨遭淘汰,罗纳尔迪尼奥勇往直前、永不言输的精神令我感动,尽管他是失败者,但是他尽力了,并坚持战斗到最后一秒钟。
笑容是罗纳尔迪尼奥成为球场斗士的利器,传球、过人、射门,无不展现出灿烂的笑容。娴熟的技术和超强的意识,使他在球场拥有绝对的自由。其他球员的自由总是掺夹着杂质,他的自由一如他的笑容,洒脱、灵动、迅捷,纯粹如第一次触球的孩童。取得胜利、获得成功,对罗纳尔迪尼奥而言不是一种单靠努力就实现的目标,而是灵感的自由流动带来的水到渠成的回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巴西队在半决赛中输给了阿根廷队,罗纳尔迪尼奥仍然在比赛结束后与阿根廷队的队员握手、拥抱,露出大度的笑容。站在第三名的领奖台上,罗纳尔迪尼奥没有沮丧的神态、疲惫的神情,而是笑容满面,顽皮地将铜牌咬在嘴中,那两颗雪白的门牙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他的笑容中透出的是自信和坚毅,我期待着他在南非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笑靥如花。
我心中的偶像篇9
这是一个怪圈,一个悖论,首尾缠绕而混乱。
偶像崇拜来自宗教。偶像是崇拜者的领袖,因而对粉丝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粉丝愿意为偶像牺牲,愿意竭尽全力维护偶像的一切,甚至无视偶像的具体情况,把偶像变成自己心中的梦幻。在偶像崇拜的光环下,粉丝或全部或部分地处于丧失自我的状态,如同被神棍巫婆跳大绳而蛊惑的无知者,如同被神功大师一招骗术而神魂颠倒的痴迷者。源自宗教的偶像崇拜进入商业社会,简单来说,偶像就是上帝,心怀崇拜之情的粉丝就是信徒。但这只是偶像崇拜的一个方向。
在另一个方向,商业社会,金钱至上,有钱就是老大,甚至还有“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不管制造这个口号的人,内心是真是假,至少很多人相信:我是出钱的顾客,我就是上帝。在偶像崇拜的关系中,粉丝就是掏钱的机器人。所以,粉丝对于偶像,时不时也有上帝的自我感觉。那个可怜的杨粉丝,就自以为自己作为“上帝”,可以对偶像刘德华提出自己的要求。还有一个周杰伦的粉丝,对周杰伦崇拜得不行,他希望见到周杰伦。这个要求看起来不算过分,但是很难实现,因为他没有钱买昂贵的演唱会门票。于是,这位粉丝天天祈祷天上的飞机掉下来,乘客里面有周杰伦,正好掉在他面前。
于是,偶像崇拜在商业社会中,就形成了这样的怪圈:偶像是粉丝的上帝,粉丝也是偶像的上帝。偶像是粉丝的奴隶,粉丝也是偶像的奴隶。两个互为上帝、互为奴隶的角色,成天纠缠不清。在很多事情上,孰是孰非,永远理不出头绪。一个偶像明星落难了,扮演奴隶角色的粉丝说,是媒体杀了偶像。媒体说,没有你们这些狂热的粉丝,我何苦成天追偶像的消息和行踪?正是因为扮演上帝角色的粉丝,对偶像有无数的要求,媒体才为粉丝效劳,为粉丝去实现心愿。所以,媒体说,是扮演上帝角色的粉丝杀死了偶像。
在粉丝和偶像的复杂关系中,媒体的角色同样会随时变脸,百变莫测。当偶像是上帝时,媒体就会成为偶像的吹鼓手。有时候收了偶像的红包,大力推进偶像的造神运动;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以偶像为上帝的护神运动中。当粉丝是上帝时,媒体则突然转身成为粉丝的代言人。有时候以难以置信的职业精神,满足粉丝哪怕一点点窥视的欲望;有时候又突然良心发现,嘲笑被包装的偶像背后的真实面目。媒体有时候显示“***”“客观”的立场,有时候则在背后大老板的驱使下,不遗余力地为金钱服务。本来,互为上帝、互为奴隶的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已经够复杂了,再加上媒体的搅和,更加乱成一锅粥。当偶像是上帝的时候,媒体会为了榨干粉丝奴隶,而将粉丝“捧杀”;当偶像是奴隶的时候,媒体会应粉丝上帝的要求,为了榨干偶像,而将偶像“棒杀”。
只有一个是清晰的:看着大笔进账的大老板数钱的时候,哗哗的声响伴着流淌的口水,把钱数得更加精确。但是,这个清晰的景象一般人看不到。真正的上帝是有钱的大老板。偶像和粉丝互为上帝,是资本家玩弄“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的把戏。偶像和粉丝互为奴隶,是资本家把所有人当成奴隶的本质。媒体嘛,绝大多数时候,只是听命于资本的马前卒,冲在社会的前面,做一些大老板不能直接做,而又很想做、必须做的事情。这是金钱至上社会的必然,每个人都是金钱的奴隶。掌握大笔金钱的人,才是上帝。偶像和粉丝的关系,都存在于大众领域。而在大众社会之外,看不见的金钱之手时不时地拨弄一下,便能引发一场海啸。在偶像和粉丝的关系中,由于偶像超强的吸金能力,他与大资本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一些。所以我们看到,偶像每一个光辉或丑陋的故事背后,都是大把的金钱,都是金钱的力量。
我心中的偶像篇10
这是一个偶像遍地的时代,各种类型的偶像从消费社会的商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着,变换着姿态尝试诱惑到属于自己的粉丝;这也是一个偶像单薄的时代,当偶像渐渐变成用来吸引粉丝消费的工具,他的价值与内涵就愈来愈商业化和同质化。身处这个偶像被商业化的社会,我们在消费偶像带来的兴奋的同时,偶像也在消费人们的情感所带来的消费冲动。而这个天平已经在向偶像和其背后的消费时代重重地倾斜。
其实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偶像。美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特别是青少年因为身体和思想的显著变化,在潜意识里影响了他们对于自己躯体和思想的自我判断并产生迷惑。这个时候,一个拥有符合自己梦想特质的偶像便成为其成长的灯塔和动力。而在这方面,女性对偶像的需求延续时间更长更感性。
美国批评理论家利奥·洛文塔尔在《大众偶像的胜利》一书中,把偶像分为具备改造社会能力的生产型偶像和随着媒介发达而被塑造出的消费型偶像,并且通过对1944年美国报纸上刊登的大量人物传记分析出美国已经进入了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生产型偶像的时代。在传统的生产型偶像盛行的时代,一个偶像诞生的标准是他能否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而当消费时代来临,更具备感官美感的人因为成为某种具有诱惑力的生活消费方式的符号而成为偶像。他们契合了消费时代盛行的商品符号化、阶层化的方向,并且在背后的商业推动下成为其粉丝消费的巨大动力。消费社会愈加成熟,消费型偶像的包装愈加丰富,简单的外貌偶像模式进化出诸如符合大众草根自我认同感的平民化偶像、符合小众阶层追求个性化心理的小众偶像、符合中产阶层文化情结的文化偶像……在快速消费、多次消费的消费社会需求下,各种种类的消费型偶像梅花间竹般盛放,可是他们的本质与制造方式却愈来愈趋向于流水线批量生产。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早早看穿了消费社会的偶像把戏:“商品消费的象征符号不仅是某种流行式样风格,而是品牌***治的声望和权力。”消费型偶像亦是如此,他们被从人们内心的梦想和欲望中物化出来,满足各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幻想,最终的目的是需要你去被偶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