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诗词10篇

雪的诗词篇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雪的诗词篇2

原文: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译文:都已经到了小雪时节,彩虹应该不会再出现。天气渐冷,温暖的气息逐渐离去。月光洒满天际,冷风吹动树枝。在这样的节气中,纵使弹琴饮酒,都不能释怀我心中的烦闷。

2、《小雪后书事》唐代:陆龟蒙

原文: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稚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译文:一年一岁的小雪节气又到了,江南景色都一般无二。江南小雪之后,景色与秋天所差不多,江上丹枫,田间麦陇都还依旧。看着这美好的景象,我不禁想着在水边结一间茅屋,像魏晋名士那样,在服食药物之后为散发药性而来到村边。听到村中老翁们在感叹,瑞雪过后,明年一定是个丰年啊!

3、《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宋·黄庭坚

原文: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雪的诗词篇3

关键词:同形语 雪 中日

中日同形语是在汉字传到日本之后,在两国语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磨合中逐渐形成的。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以前。参照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彩陶上一些文字模样的简单刻画,就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而汉字传入日本的历史,据《古事记》的记载,应神天皇十六年,即公元285年,五经博士王仁携带《论语》、《千字文》来到日本,汉字始传入日本。进入六世纪之后,随着遣隋使遣唐使的来华,大量的汉学典籍和佛教经典涌入日本。汉字在日本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上层社会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普及。这一时期,在日本出现的大量的汉字词,对日本汉字词汇的影响很大。镰仓时期,由于汉学与汉诗在日本的盛行,坡等宋朝诗人的诗和文章在日本受到推崇,这些诗与文章中的汉字词也有不少成为现存的中日同形语。这些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中日同形语,在后世各自的发展中,意义有的有所添加,有的有所减少,也有的意思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本文将以日语中“雪”的别名为例,考察一下中日同形语的释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一、雪的别名之 “六出”

“六出”在日语中是雪的别称。而在中文中,“六出”的意思要丰富一些。《汉语大词典》中给出的释义如下:(1)花分瓣叫出,雪花六角,因以为雪的别名。《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六出。雪花曰。”南朝陈徐陵《咏雪》:“M若天庭瑞,p雪эL斜。三r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宋王禹《贺雪表》:“靡神不e,有感t通,遂令六出之祥,大副三r之望。”清赵翼《戏作》诗:“凝寒所成固其理,何以片片六出俱?”(2)谓一花生六瓣。南朝梁任P《述异记》卷上:“东海郡尉于台有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号六仙人杏。”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陶真白言: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宋陆游《二友》诗:“清芬六出水栀子,坚瘦九节石菖蒲。”(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一条即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唐贾公彦疏:“七出者,无子一也,***u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二、雪的别名之天花(天华)

“天花(天华)”在日语中用作佛教用语,意为“天上灵妙的花”。《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如下:(1)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南朝陈徐陵《麈尾铭》:“既落天花,亦通神路。”宋辛弃疾《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词:“病维摩,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清姚鼐《惠照寺见禹卿于此写维摩诘经》诗:“钟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2)指雪。唐熊孺登《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宋陆游《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金高士谈《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疏竹共风流。”闻一多《雪》诗:“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

三、雪的别名之风花

“风花”日语中的释义为“雪花、飞雪”。《汉语大词典》中对“风花”的释义有:(1)风中的花。《南齐书・乐志》:“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堂。”唐卢照邻《折杨柳》诗:“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宋陈师道《奏酬应物》诗:“生世如风花,高下亦偶然。”(2)指天空斑驳散乱的云气。宋晁补之《祝家墩阻水旦起舟人云天上风花顺矣作一绝》:“明日扬c应复驶,蒸云散乱作风花。”明杨慎《田家喜晴谣》:“风花闪日日笑云,云气烘为雀头色。”自注:“俗以云气斑驳谓之风花。”(3)指起风前的大雾。宋陆游《自开岁略无三日晴戏作长句》:“雨脚稍收初见日,风花忽起又遮山。”自注:“风欲作,则大雾充塞,谓之风花。”(4)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唐白居易《答故人》诗:“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五》:“《诗眼》云:‘世俗喜绮丽,知文者能轻之;后生好风花,老大即厌之。’”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四、雪的别称之青女

“青女”在日语中意为掌控霜雪的女神,转义为雪;同时又可以指代那些青涩的、涉世未深的少女,或是宫廷中没有官阶的女性。而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如下含义:(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南朝梁萧统《铜博山香炉赋》:“于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唐杜甫《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清姚鼐《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郭沫若《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2)借指霜雪。唐寒山《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宋王安石《红梨》诗:“岁晚苍官才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元张可久《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清纳兰性德《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3)喻指白发。明顾大典《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

五、雪的别称之玉屑

“玉屑”在日语中,意指雪花,又可以指代玉的碎屑或是灵丹妙药,同时又用来描述妙词佳句。与此相对,《汉语大词典》里的“玉屑”意为:(1)玉的碎末。《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汉郑玄注:“玉是***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司农云:‘王齐当食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宋谢翱《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k。”(2)碎末的美称。唐李贺《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箧,不为有宝;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元暨成,降意***籍,美玉屑之谭,清金马之路。”(4)转以喻美好的文辞。元许有孚《观雪冷然台》诗:“坡诗诵得聚星堂,字字珠玑飞玉屑。”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叠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5)比喻雪末。金元好问《读书山雪中》诗:“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妆山川。”《群音类选・升仙记・复度文公》:“万里云彤,玉屑银砂乱洒空。这雪声敲窗纸,势压梅梢,色映帘笼。”茅盾《***风土杂记》诗:“纷飞玉屑到帘栊,大地银铺一望中。”(6)纸名。即麻纸。产于蜀地。南唐李后主请蜀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

此外,日语中的雪花,还可以称为“六出花”“六花”等。汉语中,雪花还被称为“寒酥”“玉龙”等。《汉语大词典》中对应的解释如下:

寒酥,喻指雪花。明徐渭《谑雪》诗:“一行分向朱门屋,误落寒酥点羊肉。”明徐渭《梨花》诗之三:“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

玉龙,(1)龙形的玉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物异》:“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2)传说中的神龙。宋刘克庄《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金高庭玉《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永安寺壁上有梅田女史题诗云:‘灵妃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绿苔。’”(3)指龙形的漏壶。宋张孝祥《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余残雪。”元萨都剌《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4)喻剑。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王琦汇解:“玉龙,剑也。”唐吕岩《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5)喻笛。宋林逋《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元张翥《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词:“闲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阕霓裳乍了,又落梅初叠。”(6)喻雪。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宋张元《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清秋瑾《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由上述举例可以看出,日语虽然在历史上深受汉语的影响,但是伴随着同形词在后世使用语境及使用频率的差别,中日同形语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有的词,如“六出”、“风花”、“玉屑”等,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了丰富的释义,但是在现代日语中的释义却相对单一;有的词,如“天花”,其在现代日语中完整的保留了古代释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却添加了新的含义;同样,又如“青女”,中日两国语言在其后世的发展中,都添加了新的含义。

参考文献

雪的诗词篇4

[关键词]诗歌鉴赏;沁园春・雪;留白;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0-0035-03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词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凝练的文学样式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亮丽的珠宝,是“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语)之阐述心灵火花的文学作品,是新课改下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一道独特的、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诗歌特有的格律形式、高度凝练的语言等诸多美学因素与当今中学生所阅读的现代文学文本的特点格格不入等缘故,即便是诸如被人誉为“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陈布雷语)的当代伟大领袖的《沁园春・雪》,也越来越成为初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难点。故此,我们有必要在此以的《沁园春・雪》为例,探讨引导学生高效阅读、鉴赏诗歌之策略。

一、创设情境,叩开兴趣之心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也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生鉴赏诗歌亦然。由此,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我们应该遵循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等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和谐、美丽、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自发地、快乐地走进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文本,并在其中开展诵读、品鉴、探究、比较等一系列学习、鉴赏活动。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上课伊始,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同学们播放了从网络***的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指导家方明配乐朗诵的《沁园春・雪》音画视频。当音画视频中幻化出一幅幅表现北国雪原壮阔的景象、磅礴的气势等画面时,当视频中传出方明似排山倒海又如雷霆万钧震撼心灵的激越、高亢的诵读之声时,同学们被《沁园春・雪》中所蕴含着的辽阔壮美的北国雪景、功勋卓著的古代帝王人物形象、具有伟大气度的诗人自我形象、诗歌中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等诸多美学特质深深感染。随之,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和着方明的配乐朗诵极富表情地诵读起了《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无需赘言,在同学们如此兴致勃勃的诵读激情中,教师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高声诵读的行列。

二、个性化解读,与文本心神交汇

新课改理念下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讲师应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在情韵的个性化涵咏与体味,并要求学生将之独特的审美活动行之于文,以此记录、比较自己在反复品读诗歌文本时不断提高的鉴赏品位。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直至流畅背诵,还引导学生把每次品读后的审美心理活动依次记录在读书笔记本中。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品鉴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均产生了极其独特的、愉悦的审美感悟。下面是位语文学习成绩中等的女生在对这首诗歌的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美丽的、愉悦的审美体验:

第一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被诗歌中蕴含着的崇高的美所深深震撼:茫茫雪原中,“长城”“黄河”“雪山”“高原”,相互映衬、动静相宜、气吞山河、雄伟壮丽;“冰封”“雪飘”“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前后照应、大气磅礴;“山舞”、“原驰”化静为动,神采飞扬……

第二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古有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今有为国家兴亡、民族生存、祖国的统一大业而不惜流血牺牲、顽强奋斗的“风流人物”――无产阶级***领袖……

第三次品读《沁园春・雪》时,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美好愿望:我希望有机会在冰天雪地里亲自饱览祖国北方的壮丽山河;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和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伟人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

三、舞动文笔,“留白”之处且“补白”

“留白”不仅仅是绘画艺术家的专利,也是一切文学作家尤其是诗歌文学作品创作者的特长。由此,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时,笔者总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给学生“留白”4到8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在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的“留白”处启动多向思维的潜能,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文学鉴赏修养去体验和充盈或补写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并在此过程中跨越时空与作者、与文本进行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等的平等对话,继之获取美妙、愉悦的审美体验。

比如,教学的《沁园春・雪》时,在引导同学们反复诵读、品鉴诗歌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主旨美、语言美、情感美、修辞美等美学特质后,要求同学们在诗歌中任选一处自认为既最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最有补写、充盈价值的诗句进行二度创作。4分钟后,当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朗诵自己的“二度创作”的杰作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选择了诗歌上阕中描绘的北国壮丽的雪景部分进行绘画般的补写。他们分别用“长城的自述”“黄河的自述”“高山的自述”“平原的自述”等为题介绍“自己”在雪景装扮下的壮丽景色;有的学生对诗歌中“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想象之处进行了合情合理的补写;有的学生在诗歌的下阕作者客观评述五位帝王的诗句中自选了其中一位帝王分别以“秦皇的自述”“汉武帝的自述”“唐太宗的自述”“宋太祖的自述”“成吉思汗的自述”等进行自我介绍,言辞之中既有建功立业的艰辛、劳苦、自豪又有不擅文治的遗憾,还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的欣喜……为此,教室里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沁园春・雪》具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之审美特质的诗词等教育教学资源比比皆是。所以,教学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词时,为了让这“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美美地润泽学生美丽的心田,陶冶学生美丽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等,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叩开学生阅读品鉴诗歌兴趣之心门,更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时与文本心神交汇,还要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之翅膀舞动生花之妙笔给诗歌的“留白”之处进行合情合理的“补白”。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诸如的《沁园春・雪》等诗歌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学鉴赏价值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雪的诗词篇5

沁园春 雪(咏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看)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尽是)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共)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山河)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彩);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一处修改就是词题由“咏雪”改为“雪”,精简了一半。第二处修改“望”代替了“看”。第三处“尽是”改为“顿失”。这是一个重大改动,诗中画面由此改观。原来全是滔滔河水,现在滔滔江水忽然静止,意在“寒”、“凝”,更紧密地呼应前面的“千里冰封”。第四处“共”改为“试”,想象力加强。第五处“江山”多娇比“山河”多娇读起来韵味多了。第六处“竞”比“尽”更有动感,有争先恐后的意思。除这六处修改外,还有一个不同字 “采”和“彩”,在这里可以通用。这几处修改都很妙,三个动词“望”、“试”、“竞”更为生动入画。现作可以说已无一字改进空间。

旧作的公开是重庆谈判的一个“花絮”,也是和柳亚子之间的一段诗交。柳亚子1926年曾和同在广州“饮茶”。(《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诗中头两句:“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那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毛在内任职并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别十九年,成为一方领袖,来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柳亚子这时正居重庆,老友到来,兴奋异常。他作诗一首“赠毛润之老友”曰: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乱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仑顶上头。

(引自《新华日报》太行版。《新华日报》1945年9月18日头版以新闻报道形式刊登柳诗。《抗战日报》同日第三版诗中第四句“乱休”为“乱倘休”。《印象》为“乱未休”)

柳诗里最有意思的一句是“中山卡尔双源合”。中山代表孙中山,卡尔代表卡尔・马克思,意指两种信仰、国共两***、谈判双方正在汇合。除了毛蒋、国共当事双方明白谈判用意外,“民主老战士”柳亚子和全国大多数人一样,天真地引颈企盼谈判带来和平。柳亚子和见面时请老友填词,“索句渝州叶正黄”即寓此事。以十年前旧作《沁园春・咏雪》相赠,这时公开的应该是原作或接近原作。

公开这首诗的时机恰到好处。重庆谈判之前,世人对了解是不多的。延安地方偏僻,被敌占区和国统区重重阻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因抵延安采访介绍***而一举成名。1945年9月美国主导的重庆谈判举世瞩目,头一次处在聚光灯下。他和不仅斗智,也在比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在“霖雨苍生新建国”之际,了解成为一时“显学”。中外知名人士纷纷撰文记者争相采访向公众介绍。《沁园春・咏雪》的公开“轰动一时”,人们看到了一个诗人。

《沁园春・咏雪》是精心挑选的。“横扫千***如卷席”,“分田分地真忙”是不适合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的。谈风光、谈历史则是人际交往的话题。挑剔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再“横批”一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谓今朝?重庆聚光灯下的人物?给人遐想。

选这首诗词也表明在他的旧作中最满意这一首。柳亚子得到《沁园春・咏雪》后,马上和了一首,录如下,以叙完重庆谈判这一花絮。

沁园春 次韵和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叹青海(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

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

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缺“共”字)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要笑胡儿,纳兰容若,艳句情着意雕。

雪的诗词篇6

一、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沁园春·雪》是诗词中最具光芒的代表作。其开篇就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气势。词人仅用十余字就将北方的冬季描绘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随后又用了数十字描写长城内外、华北大地被飞雪笼罩的朦胧,奔腾的黄河失去了滔滔激流。再看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从空中飘雪到大地冰封,东西南北的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或许只有才具有这样的眼光与魄力。随后,写群山在飞雪的覆盖下像是一条条飞舞的银蛇。远远看去,天与地交织在一起,好像这银蛇蜡象要与天比高一样。这些原本是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景物,同志却以独特的比拟,赋予这些景物以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词人又发挥无限的想象,用浪漫主义的基调写到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之下,红彤彤的太阳照耀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就好像为大地披上了红色的装束,就好像一位少女分外妖娆,更是惊艳动人。雪霁天晴的景象是美好的,冰封雪飘下的北中国也是壮美的。这就是下阕首句所说的“江山如此多娇”。作者为了描绘这多娇的雪景,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写景手法。有一组照应:“惟余莽莽”照应“雪飘”,“顿失滔滔”照应“冰封”;用了两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有三处视觉转换:先纵观长城南北,再横看黄河东西,继而远眺群山与高原;还有四对结合:总分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形色结合。由此可以看出,在的笔下,祖国的山川是何等的雄壮,何等的引人入胜!

二、心游万物,气吞八方

如果与《沁园春·长沙》相比较,《沁园春·雪》表现出一种十足的力量。五千年的王侯将相都留下了磨灭不掉的足迹,虽然读时略带伤感,但在伤感之中,却藏着独一无二的豪放。所以,在词的上阕写了祖国山河,就是为了承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杰为了祖国山河而奔走,尽管奉献出鲜血与生命也在所不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古代大一统的帝王,词人没有因为否定帝制就将他们贬得一无是处,而是首先承认他们都是曾经一统天下的英雄,但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替他们惋惜的美中不足。其中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意思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统一江山、结束纷争,确实功不可没,可没能真正治理好江山,让人民安居乐业;而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就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抚百姓、让天下太平了。是啊,这些时代的佼佼者,虽然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可他们在文治上却有很大的欠缺,不过就是封建阶级的保护伞,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的苦难。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时光的飞速流逝,他们也已经成为了历史而销声匿迹了。

雪的诗词篇7

那时,我并不知道读诗的妙处在哪儿,只记得,有一次读诗的时候,窗外满天飞雪,一朵朵美丽的雪精灵在空中飞舞,北风也呼呼的吹着,让人感到心惊肉跳。这些声音和爸爸吟诵着的抒缓的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个冬天,因为《江雪》这首诗是我背会的第一首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问爸爸,蓑笠是什么,爸爸说“蓑笠”是一种古代的挡雨之物,和我们的雨衣差不多。哦,我明白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的描写冬天的诗,“绿蚁新配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名《问刘十九》,是唐代白居易写的诗。本来我并不理解它意思,爸爸给我讲了讲,我才知道了它的意思:新酿的米酒,色味香浓,小小的红泥炉,烧的十分红,天快黑了,大雪要来了,能否共饮上一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诗的意思我到懂,我也挺喜欢梅花的,她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迎霜斗雪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知道了我们也该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病。当我又读到“泽国龙蛇冻不伸中,南山瘦柏消残翠”,知道它表达了冬天的寒冷程度。

雪的诗词篇8

首先要明确古诗词鉴赏的考试规律和考试常出现的题型。它的考试规律是:为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分值3~6分,一般情况下是赏析一首诗,题目设置为一至两个。所考查古诗以课内居多,绝句为主。常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就赏析情况进行辨析;填空题,填写与诗词相关的内容,词句;简答题,对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写作特色、字词句的赏析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思考。

初三学生在中考备考过程中要对古诗词进行全方位复习和总结,全面掌握其主要包含的知识点。下面笔者就古诗词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和阐述:

一是明确古代诗歌的分类,按语言形式分为诗、词、曲等;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按体裁内容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和送别诗等。

二是明确古诗词曲的内容分类,主要包括咏史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或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和行旅诗等。

三是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例如比喻、通感、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和夸张等;表达方式,例如抒情和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工笔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赋、比、兴、象征、衬托、想象、联想,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直抒胸臆等。

下面笔者结合2013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来说明一下解题思路和方法: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雪的诗词篇9

关键词: 新课改 古诗词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欣赏古诗词,就需从诗词意境入手,“真正领略‘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阅读境界,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何为意境?简言之,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丰富的想象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达到主观(意)与客观(境)的审美统一,现以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为《白雪歌》)为例,进行赏析阅读。

《白雪歌》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叹边塞奇异的雪景,表现送友惜别深情的歌行体诗作。诗歌前十句咏白雪,后八句述别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飞雪,风卷草折,声声入耳,历历在目。内地还是秋高气爽,边地已是鹅毛飘飘,劲风,南来诗人的惊异之情不言而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人因地制宜,随物赋形,信手撷取了边塞常见的冬雪压枝之意象,发挥奇特的想象,以大写意手法,将朔方冬雪比作南国春花,比喻新颖贴切。这冬雪压枝的奇景恰似梨花盛开的自然景观,描摹出了塞外风光的壮美俊丽特色,给予人无限新奇之感。使塞外严寒透露出融融春意,几乎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真可谓“不是春光,胜似春光”,颇富浪漫色彩。这是盛唐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盛唐之音的充分透射。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会以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将严寒的大雪描绘成春天遍野的梨花,萧瑟的冬日才会幻化成一片温馨的春光,审美对象(满树雪花)的壮美俊丽与审美主体(诗人自己)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高度融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毕竟是异域送客东归,对在内地很少见到这样的雪景,又对遍野梨花习以为常的关中诗人来说,不能不勾起他对往昔生活的忆念和对故乡生活的眷顾,咏颂雪景中寄托着诗人送客东归而引起的对家乡故土和家中亲人的思念,这是自然而然的事。“诗奇体峻,意亦造奇”。殷的评价可谓一言中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散”、“湿”从细处着笔,体物入微,场景也由帐外移到了帐内,风吹雪落,冷寒潜袭。“将***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在“战士***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高度不平等之下,将***、都护身穿狐裘,夜拥锦衾尚且冷得“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那翘首盼望征袍的广大士兵,他们身受的酷寒自然不言而喻。这从侧面写出边塞雪野的酷寒,但这还不止表现自然威力的美和伟大,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反衬人们在与自然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最终征服和掌握其所表现出的伟大力量,在卫国战争中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从而反映出盛唐时代中华民族的雄大魄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赏阅雪景的美好心境很快就变成了对难以抗拒的自然力的着意刻画:浩瀚的沙漠浓云密布,冰天雪地。放眼望去根本分辨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给人一种苍凉厚重的感觉。夸张的笔墨,互文的手法,“愁”、“惨”又语带双关,既点明了送别的环境,又使我们体味到了离愁别绪。“天犹如此,人何以堪”?

正是在这阴云密布、寒入肌骨的氛围中响起了音乐声,诗歌自然由咏雪转向送别。“中***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置办酒宴,饯别归客,自然少不了音乐。“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并举,而不谈音乐本身,借代手法告诉读者,入目的全是胡器,入耳的尽是胡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于离别之外另有一番滋味,“越鸟巢南,狐死首丘”,更何况诗人是一个家中还有***妻儿的活生生的人。描写音乐堪称武侠小说中的“重、拙、大”之至高境界。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送客至辕门,时已黄昏,看到的除了矗立在***营中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外,就全是飘飘扬扬的大雪和白茫茫的一片雪漠,给人一种清冷死寂的感觉。唯一能给人带来一丝亮色、一点暖意的,就是那冰天雪地中的一面红旗,但它却在吹折白草的劲风中硬硬地垂落着,丝毫也不能翻动。可想而知,旗帜上的冰凌是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酷寒。雪中之红更构成凄美的情调。朋友却要在这样的冰雪天地中连夜赶路,“长路关山何时尽”,朋友能平安到家吗?绵绵情思正如那茫茫白雪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但诗人毕竟是豪放不羁、意气勃发的盛唐人的杰出代表,他以盛唐人特有的豪壮气概,在冰天雪地的离愁别绪中寄激情和热烈于玉砌世界一点红中,在凄冷境界中加入了一点暖意,使送别的愁苦中蕴含一丝喜悦,真可谓妙手回春。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难舍,但“送君千里,终需一别”,然而大雪封山,朋友旅途会顺利吗?惜别中暗含着对朋友的隐忧和关照之情,不言情而情深义重。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辽阔的背景中,峰回路转,朋友已消失在视线之外,而诗人仍然呆呆地凝望着面前留下的一串串马蹄印,若有所思,若有所失。他在想些什么呢?有可能是为朋友“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担忧,也有可能是为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漂泊无定、归期未卜而感慨,也许是为送别友人后“相见时难别亦难”而惆怅,也许是念叨着家中“母老家贫子幼”的艰辛,还有可能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瘠苦。悠悠情思正如那一头乱发一样,“剪不断,理还乱”。这句与李太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之,此诗咏雪中送别,感怀中咏雪,把塞外的雪景描绘得壮美俊丽,同时抒发了因送友进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苍茫边塞雪野雄浑的背景又使诗作不失旷达和豪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的诗词篇10

以“雪”绘美妙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永《终南望余雪》)

前句中。惟其“阴”,才会有“余雪”;惟其有“余雪”,景色才“秀”美。从后句“积雪浮云端”看,山顶上的积雪被片片白云烘托着,云是飘浮流动的,所以雪也就“浮”在“云端”了。此处,“浮”字用得极为生动,积雪自然不可能“浮”在云端,这实际上是说:终南山的山岭高出于云端,云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山岭上的积雪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寒光,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浮”字不仅把雪景写活了,而且带给人以一种山顶的积雪和天上飘浮着的白云浑然一体的感觉,将浮云与白雪随风飘动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以“雪”传孤寂心境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从听觉着笔。耳边传来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之大,可见诗人对“雪重”的判断是准确的。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是在“夜深”时发出的,显出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表现出诗人被贬时的孤寂。涛人虽根本就没看见雪,但从听觉和推理人手,准确无误地写出了自己对夜雪的感受。整句诗给人以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

以“雪”表离情别意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人伫立雪中,深情地凝望着友人越走越远的身影。在“山回”处,路一转,友人的背影消失在茫茫的风雪中。诗人望“君”不见,只见雪地上从眼前延伸到远方的一串马蹄印迹。然而这雪地上的蹄印,也由清晰变为模糊,随即被“北风”吹得不见了踪影,可诗人心巾的“蹄印”却一直很清晰地向远方延伸。这之中蕴涵着多么浓厚的离情别意啊!

以“雪”显清高孤傲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作者以寒江垂钓的情景反衬出奇丽迷人的雪景,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仔细体会,越觉意蕴深远。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不怕雪大,专心地钓鱼,虽然孤身一人,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以“雪”现安恬自得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水。(周弼《夜深》)

门外,不知什么时候春雪已经停了。远望天空,一弯残月挂在半山腰;近看门前,一溪流水悄然成冰。这一切都是在诗人夜读时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暗示时间推移,夜读已久。诗句如实地抒写了诗人久读后起身开门四望的瞬间感受,也表现出诗人夜读后安恬自得的心情。

以“雪”抒思乡深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雪的诗词10篇

学习

特别的礼物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特别的礼物10篇,内容包括特别的礼物送女生,特别的情人节礼物。

学习

行务会议记要

阅读(13)

(2)详细记录。对特别重要的会议或者特别重要的发言,要作出详细的会议记录。详细的会议记录要求尽可能记下每个人发言的原话,不管重要与否,最好还能记下发言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及与会者的反应。如果发言者是照发言稿子念的,可以把稿子收作附件,

学习

计算机硬件维修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硬件维修,内容包括自学计算机硬件维修,求计算机硬件维修和维护具体办法。社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时间较长及意外受损难免会出现硬件故障,因此这便需要人们

学习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10篇,内容包括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500字,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后来,我迷上了看书,在书中我体会到了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书,使我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我惊讶的发现,世界是那么大,有那么多的知识等着我

学习

给客户的感谢信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给客户的感谢信10篇,内容包括给服装客户的感谢信,年底给客户的感谢信。在xx的发展中,xx的中间商、零售商一直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你们建起了xx与消费者之间的友谊;是你们的细心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赞美与信任;是你们用营商智慧

学习

员工援助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援助计划,内容包括员工援助计划实施的流程,公司进行员工援助计划案例。目前,在西方企业盛行的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s,EAPs),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值得我们借鉴和重视。国际EAPs组织将员工援助

学习

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矿对标管理交流发言,内容包括煤矿对标找差距心得体会,煤矿对标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一、物联网技术概述物联网指的是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连接、结合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二维码设备、射频标签阅读装置等各种信息传感

学习

国庆见闻作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见闻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国庆见闻的作文10篇,国庆见闻初中的学生作文10篇。你瞧,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公园里、大路旁摆上了无数盆鲜花,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坛,把郑州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公园里

学习

小学体育国培研修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体育国培研修总结,内容包括小学体育国培研修,小学体育研修措施。一、基本情况我市从1990年起开始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当时被确定为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试点单位,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实施培训。经过十几

学习

小学教学工作汇报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学工作汇报,内容包括小学学校工作总结18篇,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汇报。在这个学期里,我决心通过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我校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取更大了成绩,现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一、加

学习

徐志摩再别康桥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徐志摩再别康桥10篇,内容包括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发表时间,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二、意象美作为一位富有浪漫气息的诗人,徐志摩对自然的偏爱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诗歌意象大都是一些轻盈、纤巧、空灵、飘逸的自然意象,如,风

学习

描写秋天的片段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的片段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片段,描写秋天特点的片段。4、深秋时,街道旁,树林间,是秋叶的“乐园”。快乐地感受着人们脚踏上去的亲切,感受着地面带给它们的温暖。可我相信它们最愿意的还是飞扬在天空,像起舞的蝴蝶,像

学习

感恩节寄语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寄语,内容包括感恩节寄语写给老师,感恩节的寄语简短。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儿在为你们默默的祈祷,愿你们心情舒畅似年少,快快乐乐没烦恼,想起我来都是笑,每天都似阳光照难忘是你我纯洁的友情!可贵是永远不变的真情!高兴是能认

学习

健美操教学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健美操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健美操教案的重点和难点,大学健美操全套教学教案。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

学习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重阳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重阳节的诗词佳句,繁体有关重阳节的诗词。追往事,去无迹。——刘克庄《贺新郎·九日》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愁不肯

学习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中秋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词佳句20首,中秋节伤感孤单的诗词。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才华出众的诗人,他们创作了大量名篇,其中不乏有描写当时优美风光和批判当时社会现实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向往的诗歌。这些

学习

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清明节的古诗词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追思亲人的古诗词,清明节思念父母的古诗词。4、《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中秋赏月诗词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赏月诗词10篇,内容包括中秋赏月古诗词大全,中秋赏月的现代诗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学习

伤感爱情诗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爱情诗词10篇,内容包括震撼人心的爱情诗词,最伤感的古典爱情诗词。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9[本刊***]http:∥一、引言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不得不说诗歌是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诗歌便能体现

学习

古代爱情诗词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爱情诗词10篇,内容包括爱情诗词古代100首,古代形容爱情长久的诗句或诗词。爱情作为人类社会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给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作灵感,古今中外无数诗人吟唱着人性中这一美好的情感。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历

学习

诗词名句大全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诗词名句大全10篇,内容包括经典诗词名句霸气,诗词中的名句大全集。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

学习

献给教师节的诗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献给教师节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赞美老师的诗词,关于教师节的优美诗词。1.强化学习,提升修养淮安区有多位在格律诗方面有研究的学者,学校邀请区诗词协会的一些创作者、学者等定期到学校来开设讲座,传授诗词知识。学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