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阅读篇1
古往今来,有关阅读的名言典故不胜枚举,而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意思是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读书,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教育孩子。而我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意,还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
我从小就酷爱读书,对文字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但当时条件有限,能够读到的课外书籍不多,这让我在心里产生了一种“阅读饥渴感”,甚至连带文字的纸张都不放过。那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书,我就想办法借到手,兜里的几个零花钱也都省下来买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弟子规》,尽管印制简单,但我还是如饥似渴地翻看,一部优秀国学经典就这样走进我的精神世界。《弟子规》开篇提出全书的核心思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妹、言行谨慎、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亲近仁人,还要利用时间去学习。《弟子规》列出了为人处世应遵守的礼仪和规范,也教会我读书、做人、处事的道理。
毕业工作后,作为一名慈善宣传工作者,我愈发感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知识需求。2014年,庄河市慈善总会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我参与编撰《慈善道德文化读本》,其中就收录了启蒙养正的《弟子规》。在编撰过程中,我先后参阅了10余种版本的《弟子规》,再一次加深了对《弟子规》的记忆和感情。《弟子规》中提到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强调了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仅是眼睛看,还要口中念,更要用心记,三者缺一不可。“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在看书读报时,遇到不熟的字词随时标注查询,发现精彩的语句立即摘抄整理,长此以往加深学习印象,丰富文词储备,也提高了写作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家里的大量藏书中,《弟子规》仍是我常翻常读的手边书。作为一位年轻的父亲,我还从《弟子规》中学会教子育人,塑造优良家风。“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家庭生活中,我认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启蒙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加强道德文化修养,我们全家人都在比W《弟子规》,书桌、床头、车上都放着这本书,一有时间就学习诵读,营造出一种家庭阅读的氛围。在我们的影响下,刚满3周岁的儿子,也开始饶有兴致地学读《弟子规》,而且还能够背诵很多段落。每每看儿子摇头晃脑背书的萌态,我们全家人乐不可支,一种欣慰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不仅是学习求知的需要,也是提高修养的途径,更是教子传家的家风。
开卷能悟道,读书香到心。如今,阅读早已成为我的一种爱好、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我愿继续读好书、善读书,为孩子成长树立好榜样,在书香家庭中分享“悦读”的乐趣。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多年来,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国教育的圣人。瞧,在桃红柳绿的春天,他带着弟子们游春,非常开心。面对浩荡的泗水河,他们观水、谈水,进而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这个过程中,孔子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孔子游春》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孔子游春意在水,孔子观水意在人。因此,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观“水”悟人,在春、水、人的交融中,使水在学生眼中成为具有美好品德和宏大志向的人的化身。
【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观水、言志”部分,在把握文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其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 初步掌握 “前后呼应”的写作技巧,并能在日常写作中初步运用。
【教学流程】
一、 读水识水
1. 导入本课的学习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孔子游春》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我读来读去发现整篇课文仅围绕三个字来写,一个是我们上节课学的“春”字,另两个字呢,要同学自己通过读书把它们找出来。
(设计意***:短短的导语有两个目的,一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二是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提高读书效益的目的)
2. 自读3—9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字来写的?学生读后发现这一部分是围绕“水”来写的。
第8自然段集中写了“水”,我们来学习这一段。
(课件出示这一段的内容)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 [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 这一段写了水四个方面的特点,请四位同学分别读一个方面的特点,并随机理解“德行” “善施教化”的意思。
(2)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告诉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在一起。自读这一段,边读边思:你最敬佩水哪一个方面的特点?为什么?
学生针对水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理解。通过下面的句式训练理解“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春天,水_________;夏天,水_________;白天,水_________;晚上,水_________。
(设计意***:“语言是有声音的,语言是有色彩的,语言是有形象的。”而“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恰恰是把水的声音、色彩、形象进行了概括、浓缩,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它用恰当的形式还原出来,使学生仿佛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看到清澈透明的水正日日夜夜、无所畏惧地向前流淌,向前奔涌,让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对“水”的第一个层次的阅读,也是浅层次的阅读,遵循了小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意在让学生读懂水的特点,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 读志明人
1. 第二个字大家读出来了,请继续读课文10—19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字来写的?
学生读后发现这一部分是围绕“志”来写的。
2. 找出课文中写子路、颜回的志向的句子。
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子路、颜回不同的个性,读出不同的语气、语速、语调等。
3. 明白孔子对弟子们的志向所持的态度。
抓住“赞许、手舞足蹈”等词句来知晓孔子对弟子志向的态度。
“志”是指人的志向,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第三个字写的是“人”。
(设计意***: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一个“志”,再回到语言文字里读懂子路、颜回有着怎样的志向。在这个来回中,有了对“人”的初步认识,实现了春风化雨般的育人目标)
三、 春、水、志、人
1. 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春、水、志”三者的联系。
师:三个字找出来了,那这三个字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全文,看看这春、水、志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孔子带着弟子去游春,看到了水,他就借水教育他的弟子。
2. 巧妙引导,明白用意。
师:你们刚才说“孔子带着弟子去游春,看到了水,借水教育他的弟子”,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对你们刚才说的话要做怎样的修改。
(第一自然段: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学生读后恍然大悟,对上面的话进行了修改)孔子想借水教育弟子,他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于是他便带弟子们去游春、看水。
师:孔子带着弟子去游春,目的是看水,看水的目的是教育弟子,他是奔“人”而去的。
(板书)孔子游春春水志
(设计意***:如果说“春”“水”“志”是三颗晶莹圆润的珠子,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则是把这三颗珠子串成了一条美丽诱人的珠链,在这条珠链上闪耀着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育人的智慧光芒。这个环节和前面的两个环节一起架构起了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阅读框架)
四、 读水想人
师:现在,我们再来读孔子谈水的这段话,表面上孔子是说水,实际上说的是人,我们读着这段话,嘴里读的是水,心里想的应该是人。
(再次出示孔子论水的句子)
1. 读文思考:你从哪一句话明白了人应该怎么做?(抓住文本关键处细品深读,为学生搭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生:从“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汁,它好像有德行”,我懂得了人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
生:从“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我知道了人应该有志向。
生:“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是理解的难点,联系颜回的志向“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理解“流必向下,和顺温柔”,从而懂得做人应该谦逊、随和。
2.这段话含义很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深入思考,这就叫“意味深长”。指名学生意味深长地朗读,进而背诵。
(设计意***:这是对“水”的第二个层次,也是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学生从子路、颜回的志向里零星地、初步地懂得了怎样做人,这次的回归让他们从水的身上获得了全面的、深入的对人的认识,现在的水在学生眼里已不再是水,而是有着高尚情操的、具有美好品德的人的化身。至此,我们在引导学生两次阅读理解水的过程中达成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
【设计反思】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3
一、 指导思想
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往往紧跟形势,德育教育中常常灌输大而空的道理,教育成果不明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可以规范学生行为的读本。根据至圣先师孔子关于生活规范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弟子规》,具体阐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守则规范。该书全面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基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是启蒙养正、防邪存诚的最佳读物。
我校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与国家倡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理念相一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
二、 活动目的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场所,师生不能仅仅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诵读《弟子规》是熏陶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引导师生诵读《弟子规》,能够使师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构建幸福和谐人生的钥匙。诵读《弟子规》可以使师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得到教育,有助于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从而有助于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构建。
三、 活动计划
(一) 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为了使学习《弟子规》活动能扎扎实实地开展,我们成立了以席占京校长为组长,以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主任、***教主任、各年级组长为成员的领导组。经过领导组的讨论,制定本计划。
(二) 学习对象
全体学生、教师以及家长。
(三) 宣传动员
为了使师生充分认识学习《弟子规》活动的意义,学校首先召开教师会、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会,使有关教师重视起来。其次,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班级学习园地、校讯通、家长会等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动员,积极营造学习《弟子规》的良好氛围。
(四)学习方式
1、教师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正已才能正人。因此,在学习《弟子规》的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率先学习,而且还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中,从教育教学及生活的细节、小事做起,本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理念,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到“教学相长”。学校对教师的学习,不限具体的时间,不限定内容,不限定进度,但从学生对教师评教方面对教师进行反馈。
2、学生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坚持激发兴趣,贵在引导,以生为本,力求做到以下几方面: ① 读: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预备前集体诵读《弟子规》。
② 背:要真正使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弟子规》必须熟读会背。“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③ 写:这里的写有两种方式,一是与学生的书法练习结合起来,二是让学生写学习《弟子规》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④ 行:既然《弟子规》是启蒙养生的好读本,那么学习《弟子规》就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为行动中。通过教师率先垂范,让学生认真践行《弟子规》,落实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
⑤ 评:通过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我们拟开展的活动有:手抄报、展览、朗读比赛、背诵比赛,主题班会等。我们还要把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情况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
3、家长
一方面,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家长的行为举止和理念对学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 我们要求班主任通过家访、家长会、校讯通等途径,指导家长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4
一、“经典诵读”的缘起
汉语是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经典诗文则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它源远流长,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塑造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尊自信,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良好道德素养,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发现,我们国内的很多小孩除了对芭比娃娃、迪斯尼了如指掌、津津乐道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灿烂历史却知之甚少。这种反常的现象令人担忧,不能不发人深省:经典诗文,我们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妙而隽永的古诗词就真的应该被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吗?不!因为我们深知,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知之甚少的人,在精神上便缺乏一种归属感;一个对自己文化传统不懂得继承和发扬的民族,便无法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中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合作。为此,我校将“诵读经典” 活动纳入了低年级校本课程,在学校全面铺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我们低年级的传统文化诵读活动如何开展?选什么作为诵读内容?怎么指导?在什么时间读?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们低年级教研组所以成员的面前,没本文由收集整理有谁可以告诉你,也没有一条现成的、且已证明是绝对正确的路子让你走,一切得从零开始,靠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追寻。我们一路走来,且行且思,不断地调整、修缮我们的路标,充实着我们行囊。
1.有针对性地选择传统经典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智力开发的条件日趋完善,然而养成教育却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在道德培养方面,更显得有些令人担忧。有不少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和礼数等。而《弟子规》《三字经》这两种经典读物,里面运用大量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许多伦理道德和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它们以整齐、简洁的文字向人们揭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道德故事和道德人格典范,并通过解说对其意义作了通俗浅显的新的阐释,形象地体现人生哲理和道德箴规。在形式方面,《弟子规》和《三字经》都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使儿童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因此,我们认为利用它们作为启蒙教材,对我们低年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正好可以弥补现在所担忧的道德教育隐患问题,对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们低年级将《弟子规》和《三字经》这两种经典读物这一校本课程的内容。
2.采用多样性的诵读方法
首先,加强对学生“自主性诵读”的组织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课前10分钟和部分班队课,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内容讲解、阅读交流、熟读成诵,做到“每日两句、每周两篇”。同时,每节课的课前3分钟,由值日班干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诵读。在诵读形式上,可谓精彩纷呈,或全班集体背诵,或是一组一节轮流背诵,或一人一句接龙式背诵,也可以引读接读,还可以是两人结对,边拍手边背诵……凡是学生易于识记的方法,我们都可以采用。
其次,我们还提倡师生共读,亲子同读。老师和父母是孩子垂范的对象,他们对文学的挚爱,对经典诵读的热情会直接感染孩子。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获得的文化底蕴的不断厚积,这将使他们以后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参与和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更加从容地和孩子在阅读中互动,使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
再次,开展以“诵读经典”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自启动这一校本课程后,我们先后开展了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讲弟子规和三字经故事、编现代弟子规和三字经、演弟子规和三字经剧,还开展“弟子规和三字经诵读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和以“弟子规和三字经”为主题的大型文艺展演等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推动了此项活动的发展,还赢得了领导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
三、苦寒之后喜收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和付出,我们这一路可谓是:辛苦着,快乐着,收获着。
1.学生因“经典”而更有内涵。
清晨,当你来到金四小低年级教学区,所到之处,书声不绝于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见学生们有的是全班集体背诵,有的是一组一节轮流背诵,有的是一人一句接龙式背诵,还有的是两人结对诵读……他们或举书诵读,或闭眼吟诵,或边背诵一边手舞足蹈,更有摇头晃脑模仿古人读书的,他们完全陶醉在《弟子规》《三字经》美妙的韵律中和生动的故事里了。就在这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吟诵中,那些生动传神的典故已在心中悄然扎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悄悄地雕琢着无数童稚的心灵,真可谓润物无声啊!
2.教师因“经典”而更具智慧。
我们常常慨叹当代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滑坡,慨叹思想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殊不知,我们成人的道德、信仰、理想、人格以及整个的价值体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在同时滑坡,也在现代物欲主义的冲击下不断地遗失了传统中的宝贵成分——人文素养。倘若我们对表现我们民族伟大灵魂的理想、风骨、操守、胸怀、精神、智慧、原则都一无所知,那我们的素质又从何谈起?我们又何谈教书育人呢?一个没有人文底蕴的国家和民族,即使科技再强也是虚无的,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个人,即使知识再多也只是一个站在知识高峰上的侏儒而已。《弟子规》和《三字经》等经典读物正是提升我们人文精神的好补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仅让学生诵读经典,而且全校教师都参加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的培训行列。育人先完善自我修养。同组的小陆老师说:“刚拿到《弟子规》和《三字经》两本书时并未在意,和往常一样,放在一边敷衍了之。没想到学生非常爱读,还经常谈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故事,不断向我请教,有时竟把我问住,真有些无地自容呀。这促使我必须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就这样,日积月累,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渐渐喜爱上它们了。”
我们的成员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一套有效而宝贵的教学指导经验。就拿我来说吧,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指导学生背诵经典的:
(1)以诵读为突破口。教学中,首先我加强范读,发挥示范的作用,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其次,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采。
(2)重视背诵环节。原因是:《弟子规》和《三字经》都是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其次,《弟子规》和《三字经》富含生动传神的故事,人文、地理、历史、为人之道内蕴丰富,学生乐学乐记;再者,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精神,反复默背,可以培养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指导上,我要求学生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尽量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在背诵方法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背诵方法,如集体背,同桌背,接龙背,拍手背,比赛背等。有时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的热情更高了。要是谁犯纪律了,我就要求他背一段《弟子规》或《三字经》。这种做法既不伤人,还能长知识,家长特别拥护。在背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声音的分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句话,背诵对小孩子是一种快乐的学习和享受。
(3)提高识字质量。我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为此,我在诵读经典中,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如教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是这样讲解人字的: 一撇一捺站立为人,“人”音通“仁”,人人要讲仁义。这个“仁”表示双方要互敬互爱,这样才能友好相处,这样的人就是有仁义的。接着我让学生认识“义”字,我由“义”的演变说起,先出示繁体字“義”,然后通过字理解析: “義”字的结构是“我”把“羊”举在头上,因为“羊”字在古代代表真善美。所以“义”的第一个意思是说我的头脑中珍藏着真诚善良的美德。第二个意思是表示躬身把羊送给别人,也就是对别人讲仁义,这是最好的行为。然后引出句中的“善”字,学生一眼看出“善”也是羊字头,代表真善美。师相机说出:“善”的下边是个“口”,表示很多人赞扬你美,这就说明你是善良的人。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兴味盎然,滋养心智,学习效果水到渠成。
3.校园因“经典”而更富魅力。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5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
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6
雨果曾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极思考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几年,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推进方面,形成了一套有序、有效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在此基础之上,我积极探索,坚持举办读书会。
一、选书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叛逆性、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等特征。深圳的孩子,家境相对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相对于女生,男生本来就身心发育晚,我班大部分男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取心不够,责任荣誉感不强,为人处世方面欠缺等问题。
本学期,除了必读的名著外,我两个班的学生还重点读了三本青春励志类书,并精心准备了读书会。
《西点***校带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七份礼物分别是:坚强勇敢的意志、责任荣誉的准则、谨慎自制的智慧、宽容谦虚的风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态度、心存远大的志向。
《少爷小姐要争气》,作者刘墉。陈思宇同学的推荐词是这样写的:这本书不单是刘墉写给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父母和孩子的“家书”。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谈的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
《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作者是考上北大的双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曾两次上过《鲁豫有约》。这本书的主题,同学们归纳为两个,即***丝逆袭和兄弟情深。
选着三本书,我更看重的是这些书能给孩子们带来青春的激励和榜样作用。尤其是后两本,因为作品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更是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共鸣。
二、促读
(一)保证充足的课堂阅读时间
从第12周开始到第15周,每周6节语文课和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练时间,全部用来阅读。
(二)进行批注指导
我认为,阅读和批注是相辅相成的,批注是积累、思考、吸收的过程。我们从最初的摘抄、批注句子、段落,到后来写整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的感悟。每过两天,我会用投影仪对作业进行点评,表扬先进,指导学生要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高涨!
(三)通过作业落实
让学生真正读进去,有收获,就一定要真***实刀地落实。晚上的作业是摘抄批注;周末作业,针对一周的阅读内容写感悟,鼓励联系自身经历的写作。课前须有简短的反馈,如请同学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一段;下课前五分钟,视情况对当堂阅读内容做自由交流。当然,我也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对一些有体会的段落,我会当堂背诵,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进行系列评比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如果能得到同伴的认可,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我相信一定能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为此,我们设计了几个评比活动:
1.手抄报评比。张贴在走廊,展览一个星期,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2.读书笔记本展。评选出最优秀的读书笔记本,并挑出最好的几篇复印展出。
3.读书心得大赛。每个同学上交电子稿,挑选几篇打印展示。
4.《阅读,真好》现场作文比赛。可以写我们阅读的这三本主书,也可以就这段时间阅读的其它书籍,评选出优胜者。
(五)丰富形式
我们以前做过《童年》的读书会,形式包括有奖问答、朗诵、情景剧表演、配音等,效果还不错。这次阅读的三本青春励志类书,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谈自己的感悟,还要能背诵,最后内化为写作上的提高。这次我们确定用荐书台、手抄报、思维导***、背诵名言和喜欢的段落、仿写、访谈、以及辩论会等形式,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把这几本书真正读懂、读透。
三、展示
经过一个月的阅读和半个月的准备,读书展示活动终于如期举行。展示活动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
1.《西点***校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这本书主要由男生负责,男生主持。首先做个简要的荐书。接着由点到名的男生,轮流背诵书中最喜欢的名言或讲述最受启发的故事。最后是谈阅读感受。西点***校有200年的历史,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事家和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榜样的时代,我相信学生能从这本书里得到更多的启示。
2.《少爷小姐要争气》。这本书主要由女生负责,女生主持。首先由本书的推荐者做个简单的荐书。接着是背诵你最喜欢的段落,并简要说明理由。最后展示同学们仿写的片段。一开始,我担心同学们看到书名就以为太过说教不愿意读。事实上,刘墉用一个个故事,贴切的比喻,平等的视角,温和却又独特的语言,吸引了这帮小读者,就连平时不爱看书的同学,也爱不释手。没错,今天的男生女生已经没什么差别,小姐要超越,少爷得争气!
3.《愿我的世界总有你的二分之一》。先是本书的推荐者简要说说推荐理由。接着,我们做的是一个人物访谈《文豪有约》,对话中,充分体现了哥哥子文沉稳内敛、弟弟子豪大方活泼的性格和话语方式,再就是现场观众对兄弟俩的扮演者提问。最后是辩论会,辩题是同学自己想的《是否只有考上名校才算成功》。辩手们唇***舌战,火药味十足,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四、反思
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尤其是在语文课堂让孩子们读他们喜欢读的书,让孩子们意识到,语文课除了枯燥的拼音文言文写作训练,还有自由阅读、思考的乐趣。本次读书会后,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以前我们读的基本是课本里指定的名著,结果发现学生兴趣不浓;后来我们推荐整本的小说,全班一起读,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那么喜欢。现在我认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我们可以整合主题,让学生读同一主题的多本书,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2.有奖问答、表演等这些形式自然好,但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看书,还应该有背诵,并最后落实到笔头。背诵喜欢的段落、仿写这两个形式虽然在课堂上看起来没那么活跃,却能内化为学生的写作需要。访谈和辩论最能锻炼人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所以形式可以更多样,内容也可以更深入。
3.本次读书活动,从读书到最后的展示,历时一个半月,同学们收获颇多。大家从最初怕写摘抄批注作业,到爱上自由思考和写作。主持词、采访稿、辩论词、课件以及整个读书活动的设计等,都由学生完成。这样的读书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4.书读完了,也做了摘抄批注,写了读后感,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让这个读书活动更深入?我让学生写了《阅读,真好》的现场作文。结果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确实有了不少的提高。然后,我试着让班上最擅长写作的同学,做了一次《阅读,真好》的作文评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7
《弟子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如何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弟子规心得体会1《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
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经典,它关系到家国,人格。薄薄一本书,在每代人的虔诚阅读和信奉中,嵌入了人类的精神史。我们必须认同“精神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走出困惑实现人生理想的唯一决定的力量。唯有被精神信仰引导的人,才能完成个人真正的人生旅程。《弟子规》正是这样一本使我们洗涤灵魂,寻找精神,塑造信仰的伟大经典。
弟子规心得体会2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 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要学会修身齐家,《弟子规》就是根基。如盖大楼要先打好地基,非常重要。《弟子规》教我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这些都是做人的根基.《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支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重新拾起。学习《弟子规》,不要求你全部背会,但一定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将其作为励志的读物,在学习应用中寻找幸福。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脚步,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一定不能忘本。长幼有序,是讲求对长辈的恭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积累,也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道理。这样,在自我的修养中,就会不断影响到同事、朋友和家人,影响到身边更多的人,推而广之,我们就能够衔接上,现今人们对流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层。
弟子规心得体会3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4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若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
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弟子规心得体会5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大学生从高中炼狱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监督、管束、约束,获得了空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权,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规划管理的国度,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无法顺应承担。相应的表现就是:早晨七点起床算早,六点起床几乎不可能,八点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点,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学生活的标志,享受风习弥漫整个校园。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羸弱,丧失了梦想、拼搏激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基础性的身心健康。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园心情主调,人生无趣人生没有意义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大肆弥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问题愈演愈烈。迎对问题的同时,一种呼唤,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声音和努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在这种背景下重读了《弟子规》,当然也是伴随着“国学热“,返回传统的潮流,重读文化经典作品,社会反思和寻求的浪潮是呼应的。也许大学生浮躁颓废现象本身就是与社会整体性浮躁一脉相连的,就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等等传统教育书目在教育界学术界舆论界纷纷拉开了热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解读,怎样把握好度以适可而止,这仍是值得考虑商榷的问题,也是需要留待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我读《弟子规》有种重受教育的感觉。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规范不需要我们去寻找自来会向我们昭示。然而社会自以为这种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刻印在我们意识里,在今后将永恒的发挥作用。然而事实是我们越来越迷惘。道德规范意识越来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结果是使我们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标准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比初高中生的整体水平高,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又比大学生高,大学生的比社会人员高,人的群体道德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我们的伦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8
写读后感,读是基础,其次情是纽带,而感是核心。每位同学如果能在读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做文章,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读后感来。
《闽南·同学少年》专辑指导老师:吴晓婷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如:讲孝顺、讲礼貌……就让我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吧! (以总述的方式,简要介绍所读的书及其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首先看的是,【入则孝】,主要讲要孝顺父母、亲人,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父母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我们好的,我们应当听他们的教诲,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伤心、生气。《弟子规》还提到“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拖拉拉或找借口推辞偷懒。这里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爸爸妈妈吩咐我的事,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有时还找借口推辞,爸爸妈***评我、责备我时,不仅没有虚心接受错误,还强词夺理,常常是父母生气、伤心。现在真后悔,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声:“对不起,让您们伤心了。”
接着看的是【出则弟】它主要教我们如何与家中的兄弟姐妹或长辈在一起相处,如何尊重别人。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当哥哥姐姐的要能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要能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减少之间的冲突,我们的父母看了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父母少操心,少了一点担忧就等于我们在孝敬父母。 (以上两段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书的内容,叙述清晰,由阅读引发思考,自然真实。)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9
母亲没上过学,但她懂得如何教子育人,她教于弟弟一个至关重要的成功法宝,就是让他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她不让弟弟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她让弟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必须认真完成所有的作业,之外的时间弟弟可以尽情地疯玩。弟弟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玩起来连命都不要,一玩就是一整天。
弟弟比我小五岁,当他两三岁的时候,母亲就让在城里工作的舅舅顺便买一些儿童读物带回来,她让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我给弟弟读书讲故事,所以我的童年也是在书海里长大的。弟弟接受知识的滋润不完全在儿童读物上,还有我学过的语文读本,她让我把我所学过的东西讲给弟弟听,这样一来可以让牙牙学语的弟弟早期接受语言的教育,二来我可以巩固所学习过的知识,三来她可以挪出一些时间打理家务,在这样一举三得的利益中,我们都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让弟弟在学龄前就认识了上千个汉字,他可以自己读一些
简单的童话给母亲听,母亲把听弟弟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我也在习惯中成了一名书呆子。
后来弟弟上学了,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在玩乐方面,他都是班里的领袖,他带领班里那帮爱学习的学生激情学习,带领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玩个痛快。为此,老师既喜欢他又憎恨他,他依然我行我素,他说我又没有错,是他们老是跟着我,老师听完他的解释总是哭笑不得。
母亲没有因为他的成绩优秀而放松,她规定,弟弟每天必须抽出半个钟头的时间来晨读,久而久之,弟弟又养成了晨读的习惯,不管是冬夏,他总在清晨六点钟的时候准点起床。他的卧室里堆满了少儿读本,有圣经故事,有童话传说,有儿童画报等,这些都是他的宝贝,他爱护它们比爱自己的衣服还认真十倍。
弟弟在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都首屈一指,这是他成为清华学子的优势。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玩乐中所发挥出来的创意,把他推上了成功的道路。
弟子规全文阅读篇10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语教学;作用;策略
千百年来,《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经典就已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流淌在一代一代人身上,也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效之举。少年儿童是“经典诵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植入经典诵读,不仅提高语文素养,还能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经典诵读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生字集中出现;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 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语句工整、押韵,节奏明快, 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 同时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明显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当然,识字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了更多的识字量之后,可以给他们挑选更有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2、有利于加快学生的智力开发
“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 这是与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分不开的。有人称最经济的方法,即在1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培养他们对文字的语感,不仅强化学生的记忆,也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字经》、《弟子规》等凝聚着历代贤人思想、文化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小学期间诵读这些经典,不仅是为了记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学生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弟子规,圣人训,首孝第,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段话是《弟子规》的总叙,而这与新课标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 保持新鲜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系他们未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激发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模仿制造兴趣。模仿是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学生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
2、榜样感染兴趣。读书是有趣,尤其是教师的感受会感染到学生,你没兴趣,学生难有“趣”可言。《三字经》就是良好的启蒙教材,句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老师的兴致来影响学生,或表演、或故事、或说理、或趣味诵读。寓教于乐,和学生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教学时光。
3、赏识保持兴趣。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无论他们做的好与坏,我们都应致力去发现学生们值得赏识的地方,对读的好的学生,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稍差的一些学生,也对他们的进步表示充分肯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和老师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诵读的兴趣保持不减。
4、手段激励兴趣。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应变花样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就成了学生们生活中一大乐趣。
(二)注重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经典诵读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求。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对象、分环境、分题材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从而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三)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弟子规全文阅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