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的诗句篇1
1、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2、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6、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7、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8、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9、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10、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2、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13、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4、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15、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16、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17、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1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19、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20、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22、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4、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25、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28、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关于春的诗句篇2
春诗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10、《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1、《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成语:
秋实春华 春光漏泄 一场春梦 阳春有脚 春*撩人
马耳春风 春宵一刻 大地春回 春*满园 满面春风
回春之术 大地回春 丽藻春葩 秋月春花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如坐春风 春意阑珊 料峭春寒 春生秋杀
回春妙手 春诵夏弦 春树暮云 春秋笔法 春冰虎尾
触手生春 寸草春晖 春蛇秋蚓 春花秋月 春葩丽藻
春蚓秋蛇 一室生春 春花秋实 桃李春风 春风夏雨
笔底春风 如登春台 春秋鼎盛 皮里春秋 虎尾春冰
暮云春树 春去秋来 万古长春 春风化雨 春山如笑
春露秋霜 杏花春雨 寒木春华 春兰秋菊 沂水春风
关于春成语
1、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是指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2、春风和气:春天和煦春风吹拂着人们。是指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3、如履春冰:履:踩。好像踩着春天薄薄冰。是指在危险境地而提心吊胆。
4、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是指人文采和德行。现也是指学习有成果。
5、百草权舆:权舆:草木萌芽状态。指花草萌芽,春天到来。
6、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7、暮云春树:傍晚云,春天树。表示对远方友人思念。
8、燕语莺呼:莺:黄鹂。燕子话语,黄鹂歌声。形容春天里大好景象。也是指女子说话声音婉转动听。
9、枯木逢春:逢:遇到。枯干树遇到春天,又恢复活力。是指垂危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10、花红柳绿:形容明媚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11、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是指游览、观赏大好时机。
12、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春天景象。也是指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13、秋月春花:春天花朵,秋天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4、春兰秋菊:春天兰花,秋天菊花。是指各有值得称道地方。
15、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阳光。小草微薄心意报答不春日阳光深情。是指父母恩情,难报万一。
16、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春天景色。
17、韶光淑气:韶光:美好时光;淑:美好。春天美好景象。
18、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是指将快死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19、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是指将快死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20、春花秋月:春天花朵,秋天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1、雨丝风片:形容春天微风细雨。
22、春蚕自缚:缚:缠束,捆绑。像春天蚕作茧那样,自己把自己缠束起来。
23、春风雨露:像春天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生长。
24、一阳来复: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
25、莺吟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景象。现常是指蓬勃兴旺景象。
26、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美好景象。
27、春*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景色引起人们兴致。
28、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景象。
关于春的诗句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借助贴***,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贴***,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的定义。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
3、指名学生贴***,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板书设计: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关于春的诗句篇4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一:译读
读懂诗歌的第一步是译读,即将文言的韵文转译为白话。古典诗歌本身是用文言创作而且讲究音节和谐的韵文,因此,克服理解障碍,提高译读水平尤为重要。
一、 克服理解文言词语的障碍
首先,要加强常见文言词汇的积累。
例1 忆:1.回想,想念;2.记得,记住。
知晓了“忆”的“思念”词义,自然明白了诗题《春日忆李白》的含义:我在春天思念李白,自然能大体读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抒发的情感。
其次,特别关注并积累有关文化常识的词语,如“青冢、绿琴、阳关”等典故和“春树暮云”类由诗句凝练成的成语,具备这类知识,常能事半功倍。
再者,大胆推断陌生的文言词语意义。江苏考题选择的常常是较通俗的词语,但陌生的词语还是有的,根据上下文或字形往往能够推断出词义;这种情况出现频率很低,近八年高考试卷中只出现“牖、幌、畿、锷、圞”这五个字,不构成理解障碍。
例2 畿 “铁骑满郊畿”(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铁骑满郊畿”,主谓宾结构,“郊畿”充当宾语,再根据词语组合判断“郊”“畿”是近义词,因此“畿”该是郊区之意。
例3 牖 (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联系标题和首联“微风惊暮坐,临牖思优哉”可以判断“牖”是“窗”的意思。
例4 幌 (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联系标题和尾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大致可以推断“幌”是“窗帘”的意思。
二、 克服理解词语组合关系的障碍
如何准确理解诗句,需要掌握语法分析这个法宝。
首先,普通诗句还是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律的:一般单句还会采用主谓宾式常用句式,复句会使用关联词语,这也是古今汉语都遵守的规律。
例5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
这两句就是主谓宾结构。可翻译为“整个春天白雪归向青冢,辽远的边塞黄河绕着黑山”。另外修饰语也是必须具备的。如果去掉修饰语“三春”、“万里”,就减少了“苦寒漫长”、“地域阻隔”之意,怨情就不浓厚了。
例6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这组复句就使用了关联词语“却、再”,和前后文衔接,可翻译为“再回来,再接续上此次汉阳游,(到黄鹤楼)骑上黄鹤”。
其次,古典诗句当然要遵循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
省略句,在古典诗篇中常见。
例7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2011年杜甫《春日忆李白》)
因省略只呈现两个形容词和两个诗人,需要补上主语和谓语,真正句意为“李白的诗风清新如庾开府,俊逸如鲍参***”。
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呈现的是两幅画面“渭北春季的树木,江东傍晚的云彩”,两个偏正短语,意义模糊,需要补上主语谓语。这有多种补法,或“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渭北春天的树木开始爆芽、越来越郁盛,你对我的思念就像江东傍晚的云彩依依”;或“春天我坐在渭北的树下思念你,傍晚你在江东的夕阳下徘徊”;或“春天我在渭北、傍晚你在江东,我们彼此遥望,可是却被树木云雾遮住了视线”。因为省略造成许多空白,内容跳跃,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也增添了想象的乐趣。
例8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因宾语前置和承前省略,翻译为“士兵在哪呢?(士兵)滋润了刀剑,人民在哪里?(人民)填埋到沟坑。”
倒装句中,尤其要关注诗句创作因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的限制而调序的类型。
例9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2007年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因为平仄限制,关联词“未是”位置挪后。句序应该调整为“未是江头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翻译为“不只是江边风浪险恶,更有人世间行走艰难”。
另外语法分析在词语活用辨别及解释上也大有作为。
例10 “时滴枝上露”(2005年《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滴”应为使动用法,翻译为“微风不时使竹枝上的露水滴下”。
综上所说,要提高译读水平,既要保持文言、文化知识的积累,更要加强语法分析的训练。译读,才能扫清阅读障碍,为联读诗篇、深度解读诗句做好铺垫。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二:联读
联读,即将局部的诗题和诗篇的开头、主体、结尾联系成整体的阅读方法。牢牢树立标题统篇,词、句、联、层、段组成篇,彼此前后关联的整体意识,决不能孤立地读标题和诗句。有标题的诗篇常常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眼、题材、体裁、创作手法等,而诗句也因题而起承转合,彼此互相呼应勾连。联读有如下益处:
首先,把诗作为一个整体阅读,能准确而迅速地切入诗歌的主旨。
例1: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2004年《征人怨》)
全诗采用间接抒情方式,读者很难把握诗句抒发的强烈的怨恨之情。但标题点明了边塞诗题材,“怨”是抒发的情感,也是全诗描述紧扣的题眼。诗题就是诗篇的组成部分。其次参看诗题,分析诗句的起承转合,对明了诗句间的联系,自有奇效。
例2: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008年《登金陵凤凰台》)
诗题点明了属于登高望远类的咏史诗,诗篇的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扣住“凤凰台”之名交代地点、事件,就所见景象抒发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慨;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扣住“金陵”六朝故都的往事而如今已成废墟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人世沧桑;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登高远眺所见的永恒而美丽的自然之景;颔联颈联都是登台所望,分别从时间空间角度呼应首联揭示的哲理;尾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则承上远望而转折,因“浮云蔽日”、“不见长安”而发愁,也道出金陵王朝更迭频繁、盛衰反复的原因,抒发为国、为君、为民、为己的忧愁。如果不彼此参照,孤立阅读,读的就不是诗,而是语言材料而已。
例3: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2011年《春日忆李白》)
标题交代了时间、对象、事件、情感、创作手法,而“忆”包揽了后三项。颈联“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是写景句,因省略太多,尽管有注释告知“杜甫在渭北”、“李白在江东”,如果不结合诗题也很难明确句意。但整体阅读后,此联所抒发的彼此互相思念的深厚感情,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还是能确定的。
其次,联读重点关注题眼、诗眼、线索,这些往往是结构全篇的关节点。
如《征人怨》的“怨”、《鹧鸪天·送人》的“送”、《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的“闻风”、《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的“登”“感”、《春日忆李白》的“忆”都是诗篇的关节点。
以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忆”为例说明:首、颔二联忆李白的诗(忆的内容或着眼点),颈联抒彼此思念之深(忆之程度),尾联望再会论诗(由忆白诗而在结尾再次回应),整首诗就是围绕“忆”构思、选材组材的,结构精巧完整。
再次,联读还要关注提示内容层次关系的词语、现实和想象内容转换的词语、时间空间变化的词语,这样分析诗篇才能切中肯綮、游刃有余。
例4: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2009年《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想当年、到而今、何日、却、再”,串联起登上黄鹤楼所见的荒凉,回想当年盛况,再回到眼前描述被侵略残杀的景象,希望能抗敌报国,再想象得胜归来再游黄鹤楼。正是这些词句,使材料组织放收自如,抒发的情感丰富多变。
例5: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2010年《送魏二》)
“忆”由此地想到友人所在的遥远的潇湘水上,由此时已经分别想到对方独自在深夜月下做梦听见凄清猿啼声,更觉黑夜凄冷孤独而漫长。友人已在他乡,但思念未已,可见情长而真。
读懂古典诗歌方法之三:解读
解读,即对诗篇的组材、结构、主旨、技巧等解构分析的阅读方法。而解读的利器就是表达方式,诗歌常用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一、 解构材料。各种表达方式必须传达相应内容:记叙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描写要描摹对象的状貌情态;抒情要抒感;议论要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而这些就是组成诗篇的材料。因此,解读古典诗篇的第一步就是判断诗句的表达方式,然后解构材料内容。
例1:(2007年)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上片描写场景,下片抒情议论。组成全词的材料内容是送别时唱完《阳关》泪水还不止,殷殷嘱咐对方“功名馀事且加餐”,看远方连天江水无穷树,黑云压住一半山。由此抒发古今怅恨,不止源于悲欢离合之情,感慨险恶的不止是路途行舟之难,更有人世艰险之困。解构材料是进一步解读的基础。
二、 梳理结构。在解构材料的基础上,按照顺序串联全篇内容。诗篇的结构是完整的,内容也是一脉相承的,但诗句的内容是跳跃的,因此,在梳理结构的过程中,就要有意填补空白,补足脉断之处,使得诗篇的起承转合紧凑相连。
例2:(2011年)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前四句议论李白的诗,五六句写渭北江东两地之景,最后表达重聚首细论诗的愿望。如果把上述解构材料连缀起来,作为结构梳理的答案,基本可以。但因为还不完整,没能扣住诗题或诗眼一脉相连地交代清楚每组诗句间情感或逻辑的联系,所以还不够。补足脉断之处:整首诗以“忆”为题眼,以高度评论李白的诗做开头是“忆”的具体内容,借景抒情表达“忆李白”的情感深厚,最后,直接抒情,直接表达再聚首、畅饮酒、细论诗的强烈愿望,呼应开头。再与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比较,几近相同。
三、 把握主旨。抒情和议论就是直接揭示主旨的两种表达方式,而记叙和描写是辅助手段,把握主旨当然应该去粗取精,关注前者,尤其是有明确的诗眼、题眼的诗篇。
例3:(2012年江苏卷) 梦 江 南
关于春的诗句篇5
【关键词】诗眼;“钥匙”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如能从“诗眼”入手,一方面可以体味诗人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诗眼进行鉴赏。
一、加深形象描绘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则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直”和“圆”正是该诗的诗眼。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一句,前人刘辰翁评:“等闲星月,着一‘涌’字,复觉不同。”诗中“垂”“涌”二字描写明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江流涌动着白色月光,此情此景与诗中“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完全交融,使诗人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关乎诗意精确
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杜甫在《曲江对雨》中有一句:“林花著雨胭脂湿”,因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令后辈学人颇费心思,苏轼用“润”、黄庭坚用“老”、秦观用“嫩”、佛印用“落”补缺,都不及“湿”字下得精确,诗人乃写长安乱象,与色彩明快之“润”“嫩”不合,花在雨中,不一定就“落”,也未见得就“老(色暗)”,此处“湿”正为诗眼。再如齐巳咏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巳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传为佳话。其他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及无尽的想象空间。
三、营造诗词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个“关”字反衬了春意活跃,一个“出”字则表达了春色扑人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浓烈的生命活力,诗句蕴含着一种冲破压抑脱颖而出的意味,意境深远,韵味深长。再如《登岳阳楼》一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老杜妙用“坼”“浮”二字,对洞庭湖水势浩瀚广阔无边的景象作了精彩的描画,气势恢弘,意境深邃,为咏洞庭湖五言诗之绝唱。
四、瞄准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往往以形容词的活用多。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活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老、”肥“经由形容词转成动词后,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诗眼”明“也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具有动感,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
五、体察精当修辞
辞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别,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但就各种辞格相比较而言,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以拟人居多。诗人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这些妙用辞格的地方往往正是诗人精心铸炼的诗眼。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眼在于”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植入人之情感,用一”知“字写善解人意之春雨,顿生妙趣。
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锤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所瞩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该句中的诗眼为”咽“和”冷“,它巧妙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日色“是视觉意象,“冷”是触觉感受,诗人巧妙地使视觉向触觉转移,相互交通,从而更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关于春的诗句篇6
①觉:醒。池塘春草:化自东晋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简析
青春年少时,总觉得时光富足,总以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然而,时光的脚步总是于无声无息中不停地往前挪移,就像早晨的太阳很快便会行至正午,没多久便西沉入山一样,年少之人转眼便会步入老年。老年人苦于时日无多,而又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便会回望少年时代,发出如此感慨:一寸光阴都不可轻易抛掷啊!是啊,人生易老,岁月易逝。对于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越是学得深入,越能感受到学习之乐,也就越发觉得人生短暂,光阴可贵。
写此诗时,想必诗人正处于人生的暮年,正在学问之路上努力攀登,攀登的过程中感受着学习之乐,同时却发觉人生时光已如此有限,不由感喟少年时光那么快就成了过往,感悟光阴实在不应轻易抛掷。而诗句也不由得从心中自然流淌而出。可是这样的诗句未免有说教之气。于是诗人转而描摹了两幅动人的画面。
溶溶春水,春光荡漾,池塘四围,春草萌生。绿绿的草芽儿舒展着娇嫩的叶片,在春阳中泛着鲜绿润泽的生命之光。春意可人,春容正美。陶醉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梦想随着春云飞……
秋风四起,秋凉袭人。阶前的梧桐叶渐黄渐干枯,它们轻轻离枝头,O@有秋声。春色已成昨,秋意转眼至!
春之鲜嫩,秋之干枯;春之温暖,秋之悲凉;春之梦想,秋之凋零……一春一秋,转瞬之间!
诗人就这样将无尽的话语转换成了鲜明的画面,画面中藏着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春天不及时播种,秋天就只能收获无尽的悲凉;如果只是让大好春光浸泡于空幻的梦想,那么很快到来的秋天就只能萧瑟一片……
春光转眼逝,年少要惜时!
诗人就这样将自己的人生体悟化成了一首情真意切且寓理于景的小诗。小诗看似“偶成”,实则融进了诗人丰厚的人生体验。
诗人朱熹其实还有更多的名号――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从这些名号中,已可以揣想他的成就之大。这样的成就从何而来?必是来自“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惜时,来自刻苦自励的笃学……
是的,“一寸光阴不可轻”!珍惜春光,珍惜人生,方可学有所成!
名句欣赏
关于春的诗句篇7
一、巧组结构,触摸诗心
传统“应试”式古诗词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渐渐失去了诗的韵味与美感,学生也渐渐失去了读诗,诵诗的兴趣。虽然省时,高效,可是那份宝贵的诗意却消失殆尽。一首诗学完,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是些单个字解释,诗句翻译,写作特色,而最重要的诗句本身却退到了最后,美丽的诗词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为此,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古诗两首中的《绝句》一文时,基于其浅显易学、清新明丽的特点,大胆改变了古诗文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紧紧围绕“生活交流谈春天――板画展现感春天――词句品悟说春天――出示诗题明诗人――拓展升华诵春天”的主线,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带出这堂课学习的主题。然后直奔中心,学习诗句,再了解诗人、诗题,诗歌的体裁等,最后诵读背诵。课堂上,以老师优美的解说、多层次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境界,把古诗的理解贯穿其中。在这期间,没有生硬的问答,而是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学生走近诗人,感受到诗的意美、情美。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
二、妙用***画,展现诗意
大文豪别林斯基曾说:“诗歌的本质就在这一点,给予无实体的概念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形象。”经典诗词虽篇幅短小,但诗人所描写的外物与内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境。低年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所限,要真正体会感悟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含英咀华,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
我觉得将课文插***和简笔画有机结合,不失为引导学生走近原作,展现诗意的一种简明实用方法。在学生学习《绝句》一诗时,我将简笔画与插***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如学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时,教师一边娓娓述说:“当春回大地时,小草发芽了,柳树吐绿了,天空变蓝了,太阳露出明媚的笑脸,小河欢快地向前奔跑,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唱……” 一边在黑板上相机板画: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蓝蓝的天空,哗哗向前奔流的小河,在柳树枝头迎着微风欢唱的黄鹂……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情不自禁地说:“哇,春天真美!”风情万种的春天在孩子的眼里、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又如学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时,教师轻轻述说:“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可爱的黄鹂、活泼的白鹭像一只只精灵来到了教室,请翻开课本78页,用你亮亮的眼睛仔细看看,在插***中你还发现哪些景物也很有趣呢?”老师话音刚落,“唰”的一声,教室里小手一下子举得高高的,七嘴八舌说开了――高高耸立的西岭雪山,停泊在门前的小船,静静欣赏景色的诗人……甚至有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诗人杜甫住的是草房子,我一听马上相机介绍诗人当时创作此诗的简单背景:时逢战乱,诗人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里忧国忧民,心系时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诗人与写作背景自然而然地流淌到了孩子们的心里,孩子马上明白了为什么会“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品悟词句,解读诗意
诗歌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能串讲古诗的诗意,而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古诗中发现美,不局限于教学生读音、释词、解句。古诗浅显易懂,寓意深刻,情调健康,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这其中都有极其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要引导审美的主体――学生,提高眼力,有所发现。
一方面,我紧扣诗中的重点字词“鸣、上、窗含、门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炼字谴词的技巧。另一方面,采用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产生美感。只有让学生在读了诗的大意后,才能带领他们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引入美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经典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中,我从形象性切入,充分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由色彩、线条所构成的隽永画面。后两句“千秋雪”和“万里船”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极富诗情画意。这些都能使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去获得美的享受。与此同时,我还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精妙。
四、想象留白,延续诗意
学完诗句后,我告诉孩子们“其实,人间处处有春天,美丽的春景何止一处。出示另一首《绝句》以及咏春佳句,请生边听边想,再全班交流一下我心中的春天。”孩子们踊跃发言,纷彩异呈――
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子说:“我心中的春天是彩色的。花儿红红的,草儿绿绿的,一只只燕子从北方飞回来。我还会一些春天的四字词,比如:春回大地、鸟语花香、柳绿花红、冰雪融化……我心中的春天多美啊!”
小班长吴泳蓝联想到了春游:“我心中的春天是快乐的!尤其是春游那天。我和同学一起去玩海盗船,太刺激啦!从高到下的时候,我只觉得肚子很痒,但是同学陈炜琳他们就会啊啊叫,缩成一团。这时,我觉得自己非常勇敢。这次春游真有趣!”
小女孩梁嘉晴心地善良,她告诉大家:“我心中的春天非常快乐。因为春天的鲜花美丽极了,所以我想象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都是好朋友。春风一吹,鲜花摇啊摇,好像它们在手拉手歌唱,快乐极了。”
关于春的诗句篇8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
中***分类号:i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3-0026-008
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
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
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关注诗歌的题目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
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理趣”更是无从谈起。
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
对于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在试卷中不会给予解释。而对于比较陌生的诗人,在诗句之后、问题之前会给予注解。注解有的简单,有的较为详细。较为详细的除了诗人的经历外,一般都附带出该诗的写作背景。这对把握整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对于作者李纲,学生较为陌生。在诗句之后,做如下注释:李纲,官至宰相,由于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终为投降派谗臣所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这些注释使得我们对诗歌的鉴赏变得容易的多了:运用比兴和拟人的手法,抒发先忧后乐的襟怀抱负以及乐观、高旷的胸怀。
四、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
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就是首先要读懂诗句本身的意思,然后再进行想象与联想等精神上的再创造,使之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
1. 注意词类活用、语序颠倒等语法现象
由于诗歌高度概括的特点,诗人在选择字词时力求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加上音节平仄的要求,词类活用、次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语法现象往往影响对诗句本身意义的理解。
词类活用: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朝常建《题破山后禅院》)二句中的“悦”“空”字,都是使动用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朝晏殊《蝶恋花》)中的“凋”字,也是使动用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屈原《离骚》)中的“哀”字,是为动用法。
语序颠倒: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二句的语序应为“泉(遇)危石(而)声咽,日(透)青松(而)色冷。”;“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正确语序是“应笑我多情”;“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正确语序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朝王维《山居秋暝》)的正确语序是“浣女归喧(于)竹,渔舟下(而)莲动。”等等。
2. 关注诗歌中意象的文化积淀
在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月亮”是思念家乡、亲人的寄托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等诗句都是表现月圆之夜人们共有的怀人思乡的心绪。“菊花”成为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的象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等表达了诗人们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梧桐”成为凄凉悲伤的象征。“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寒蝉”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朝柳永《雨霖铃》)。“鸿雁”成了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的参照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朝薛道衡《人日思归》)、“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禾黍”也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见姜夔《扬州慢》注释)。还有平平常常的“橘树”,因屈原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吟咏而成为矢志不渝、砥砺志节的榜样;普普通通的“柳树”,因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咏叹而使人想起古代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从而成为丰容盛鬋年华的美人的化身;就连人们餐桌上的“莲藕”,也因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成为高洁人格的象征。还有高山、大海、兰草、木叶;还有流水、落日、飞雨、鸣蝉等等。
这种万物因古诗文的附丽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的现象,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解读诗歌语句时一定要关注我们的文化习惯。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感情。如“梅”这一意象,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赞美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外,还赞美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的美德。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赞美了“梅花”虽遭摧残人痴心不改的精神。这正是诗人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的写照。而“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宋朝陈亮《梅花》)则赞美“梅花”香在百花之先,不与百花争艳的高洁品德。
3. 注意引用或化用典故
诗歌引用或活用典故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也是诗歌高度概括、精练的特点所决定的。
a.正面用典
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王谢堂”都运用了典故:朱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中秦淮河一带的地名,东晋豪门世族居住此地。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了解了这些典故,再加上斜阳野草、燕子归来的烘托,就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住诗中寄托的兴亡之叹。唐朝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语文第三册)句句用典。
b.反面用典
试题中对所用的较为陌生的典故一般都会作一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正面使用典故的情况较多,但也有反面使用典故的现象。
如:《商歌》(宋·罗与之)“东风漫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商”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个调值,象征萧瑟的秋天,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情。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反用典故”在诗歌鉴赏过程中要特别小心。
4. 注意调动必要的生活常识积累
宋朝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如果我们没有“黄梅时节”雨水多达一个月的常识,怎会体会到约客下棋来打发时光的无奈,更怎会想象出作者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的寂寞心情。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我们没有燕子在同一个巢穴居住的生活常识,恐怕就会怪罪燕子的朝三暮四了吧,如此,兴亡之叹将从何谈起!
五、合理地补充、想象
解读诗歌语句的同时,还有调动联想、想象等一些思维活动,完成由纸上的汉字到脑海中的画面的过渡,以便揣度在这种情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通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戏分茶”的诗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诗人“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等一些动作,还可以想象到诗人愁容满面,思绪烦乱,独坐窗前,思国家前程之渺茫,想个人仕途之不畅,进而来体会作者不安的心情和绵绵的羁旅之愁,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六、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经过以上步骤的鉴赏,无论诗歌后面的问题中有没有要求回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之类的内容,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这一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牵涉到鉴赏诗歌有关写作技巧的问题,还因为它是诗歌的“根”与”本”。
七、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
由于命题者考虑到学生对某一作者比较陌生,又不可能在注释中进行解释,因为那样试题的难度就没有了,所以,命题者在设置鉴赏试题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暗示性、指向性,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依据诗句本身来解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有可能失之偏颇。
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渔者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问题:透过诗中渔家欢乐的表象,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分析:该问题中的”表象”二字就极具暗示性,它确定了答案的指向是”欢乐的表象”的相反面(也就是”不欢乐”)。试想:白头老人,以船为家,风波浪中,打鱼为生,除此之外,家产尽无,虽钓得新鱼,煮鱼为食,然被生活所逼的无奈,也跃然纸上。诗人以此入诗,表现的是渔者生活的艰辛,表达的是对渔者深深的同情、哀伤。
答案:体会到了渔家生活的艰辛,作者对渔者的深切同情。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问题:①李清照是一位婉约女词人。《渔家傲》整首词都是写,显示出风格。
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分析:问题①中已明确指出”李清照是一位婉约女词人”,后面要求回答”显示出何种风格”,那答案肯定不是”婉约”风格,因为,如果答案是”婉约风格”的话,那这个设置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故命题者在暗示你,答案应该是”婉约”的相反面——豪放。
答案:①梦境;豪放。
②对光明、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
八、既要”会于心”,又要”达于言”
通过以上鉴赏过程的实施,可以说诗歌鉴赏的两个方面——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的内容已经成竹在胸了。然而,如何将头脑中的东西变成文字书写在试卷之上,还要斟酌一番。
1. 紧扣问题做答,忌讳答非所问
解答”问答类”的试题,总体要求是”紧扣问题做答”,怎么问,就怎么答;问什么,就答什么。不拐弯摸角,不罗罗嗦嗦,要一步到位。
送元二使安西
唐朝 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写的是。从抒情手法上看,这首诗用的是
。
答案:送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秋 词
唐朝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技巧表现的?
答案: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 明确陈述的顺序
解答”综述类”的试题,要注意采用合理的陈述的顺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先概括,后具体;先具体,后概括。概括就是用一个肯定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就是围绕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把对诗句的感悟表达出来,它是较为详细的阐述。
春兴
唐朝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题:”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诗想象新奇,意境美妙。你认为诗句中哪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试作具体分析。
答案:”吹”和”逐”都很富有表现力。(概括)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善解人意,竟吹发了诗人一夜悠悠思乡之梦,而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至魂牵梦绕的故乡。(具体) 春雨
宋朝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耕人在雨中话土地的墒情,话”好雨知时节”,写鸥鸟的因雨来在水上嬉戏的欢跃(具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春雨来临的喜悦之情(概括)。
关于春的诗句篇9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育
一、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适时提示,“点”“面”结合,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一)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二)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三)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三、读中感悟
(一) 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李白正年轻快意,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柱。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二)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烟花三月”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这样景美,人也美,情呢?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三)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四、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一) 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
(二)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
关于春的诗句篇10
占诗文默写,是中考必不可少的部分,一般针对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文作品中的主要语句进行考查,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总体上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为主。
从考查趋势上看,重点考查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主旨句和富有文采的句子。
从考试题型上看,主要分为直接型填空、理解型填空、运用型填空和归纳型填空。直接型填空占较大比例,是古诗文默写的重点;其他三类有一定难度,是古诗文默写的难点。
【典型例题解析】
(一)直接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直接写出所给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或补全诗歌,或默写整首诗歌,难度较小。
1.(2014年安徽卷)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____。(《左传・庄公十年》)
②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④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____ 。(杜甫《春望》)
⑥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____。(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解析】解答直接型填空,要记清古诗文名句名篇,不要漏填、错填;重点突破生僻字、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同的书写。如本题“山气日夕佳”中的“夕”,“月有阴晴圆缺”巾的“圆”,“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何当共剪西窗烛”中的“烛”。
【答案】(1)①未能远谋 ②受任于败***之际 ③山气日夕佳 ④潮平两岸阔 ⑤家书抵万金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⑦月有阴晴圆缺⑧梦回吹角连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理解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诗句的含义或其在文巾的作用来填写相关的语句。
2.(2014年内蒙古赤峰卷)根据提示默写。
(1)杜甫《望岳》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工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巾,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涮庭湖阴晴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年浙江丽水卷)古诗义名句默写。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欲迷人眼,_(1)_”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四点,_(2)_”的惊喜;陪陈与义登上岳阳楼,发出“白头吊古风霜里._(3)_”的感怀;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_(4)_,_(5)_”的芳魂永驻;看欧阳修酣饮醉翁亭,他那一句“_(6)_,_(7)_”,道出多少文人墨客寄情杯中之物的洒脱!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提示语进行判断。如第2题第(3)空,根据“对偶句”判断,应从诗歌的颔联、颈联中寻找答案;结合“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可以明确答案为“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再如第3题第(4)(5)空,从“芳魂永驻”猜想,可知答案应是写梅花凋谢之后的情景的句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叶底黄鹂一两声 (3)老木沧波无限悲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只有香如故 (6)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 (7)在乎山水之间也
(三)运用型填空
这类试题设置某种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根据情景填写恰当的语句。这类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4.(2014年湖南衡阳卷)李老师在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5.(2014年福建福州卷)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要表达彼此之间的深情厚谊,往往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年浙江台州卷)面对污浊发臭的河流,环保局领导感慨道:“‘五水共治’工作真是‘_______________’啊!”(填写《论语・泰伯》中的句子)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题目设计的情景,抓住隐藏的提示信息,并结合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进行回答。第4题,根据题目情景中重要信息“离退休”“继续奉献”,不难想到《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要为国家效力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6题,治理污浊发臭的河流,非一日之功,可谓责任重大;体会环保局领导的心理,可以联想到《论语・泰伯》中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答案】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6.任重而道远
(四)归纳型填空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中提出的归纳要求来默写诗句。
7.(2014年黑龙江绥化卷)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诗句是写离别的痛苦和伤感之情的,也有些送别诗却把离别之情写得乐观豁达。请写出学过的诗中能表达这种乐观豁达之情的上下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年山东聊城卷)写出两句关于“担当”的诗句。(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重点关注题干的要求。第7题,抓住关键词“酒”,从两首诗歌中筛选含有“酒”的相关语句来回答。第8题,从自己的积累中,搜寻“关于担当”“连续的两句”诗句即可。
【答案】7.示例一: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示例二: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8.示例一: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示例二: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常见题型撷英】
1.(2014年北京卷)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2014年江苏南京卷)用诗文原句填空。
(1)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孟浩然《春晓》)
(2)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5)南京市巾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3.(2014年上海卷)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4.(2014年辽宁沈阳卷)诗文填空。
(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尽日不能忘。
(3)马蹄声碎,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7)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9)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故逐之。
(10)子在齐闻《韶》,_______________,日:“不***为乐之至于斯也。”
(11)《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忧国念家者的具体形象。
5.(2014年山东菏泽卷)(1)补写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一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2)依据课文填空。
①有为者辟若掘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孟论学习》) ②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根据提示默写。
①国家***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在两国***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②柳宗元《渔翁》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旭日初升、青山绿水的优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4年广东广州卷)(1)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渚葛亮《出师表》)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古人在诗中常流露一腔愁绪。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愁之深,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愁之多,李清照《武陵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愁之重。
7.(2014年陕西卷)经典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小惠未蹋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6)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2014年湖北天门卷)古诗文默写。
(1)大漠孤炯直,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历代义人大都有着浓浓的济世情怀。“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真情流露;“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是范仲淹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担当。
9.(2014年湖北荆州卷)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撩开青青苇草,站在《诗经》的河畔低唱:“蒹葭苍苍,_ ①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②_,道阻且长……”推开一扇门,走进夫子的讲堂聆听:“见贤思齐焉,_③_。”“岁寒,_④。”烽火连天,听诗圣啸吟:“国破山河在,_⑤_,感时花溅泪,_⑥_。”月色人户,随东坡起舞:“人有悲欢离合,_⑦_,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_⑧_”……在文学的河里,流淌着数不尽的风骨与温情,每掬一口,便使生命获得甘露,心灵获得安宁。
10.(2014年四川乐山卷)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请写出一句带“柳”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4年天津卷)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12.(2014年江西卷)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白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年河南卷)古诗文默写。
(1)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锦帽貂裘,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猎》)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问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同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新题预测】
一、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溯洲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5.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7.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9.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脱刈麦》)
12.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十。(李商隐《无题》)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4. 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5.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16. 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7.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两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8.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9.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1.___________________,征丁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燕、赵、魏、韩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
2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陶渊明)
2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27.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28.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按要求提空。
34.(改编)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改编)《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的特点。
36.(改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历史典故,表现对已故老友的思念、对世事变迁的慨叹。
37.(改编)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动物的变化表现早春景象,突出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38.(改编)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看到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39.(改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40.(改编)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诗人报效君王、守卫边疆的坚定立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1.(改编)杜牧《赤壁》中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评论赤壁之战、抒发历史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2.(改编)《泊秦淮》中“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鄙视和悲愤。
43.(改编)《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将士既思念家乡亲人又向往成就功业的矛盾心理。
44.(改编)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5.(改编)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堪称“壮词”:既有“沙场秋点兵”的壮阔场面,更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为国建功、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也有“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怀。
46.(改编)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47.(改编)《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表现沦落他乡的游子内心彷徨无助、漂泊无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8.(改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寄寓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改编)人们常用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无私奉献,即使牺牲自己,也要造福后代。
50.(改编)《鱼我所欲也》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1.(改编)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磨难对人成才的意义。
52.(改编)《曹刿论战》一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改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王之蔽甚矣”。
54.(改编)《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借鱼儿的游弋,侧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5.(改编)李白面对明月,吟咏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则这样把酒问月:_________?__________。
56.(改编)王维《使至塞上》描写了塞外壮丽雄浑的风光,被后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7.(改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在写法上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58.(改编)杜甫在《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诗人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9.(改编)李清照《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为伊消得人憔悴”含义。
60.(改编)《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1.(改编)《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描写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62.(改编)清朝赵翼在《论诗》一诗中,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3.(改编)陆游在《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中描写自己梦回沙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1.(1)采菊东篱下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处处闻啼鸟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芳草鲜美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1)浅草才能没马蹄 (2)竹喧归浣女 (3)往来无白丁 (4)沙鸥翔集 (5)此日中流自在行
4.(1)绝胜烟柳满皇都 (2)念此私自愧 (3)喇叭声咽 (4)一曲新词酒一杯 (5)山岛竦峙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属国过居延 (8)巴山楚水凄凉地 (9)望其旗靡 (10)三月不知肉味 (1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5.(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2)①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 ②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巾藻荇交横 (3)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烟销日出不见人 G乃一声山水绿
6.(1)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零落成泥碾作尘 ⑤浩荡离愁白日斜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1)归雁入胡天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身世浮沉雨打萍 (4)沿溯阻绝 (5)民弗从也 (6)何事长向别时圆
8.(1)长河落日圆 (2)似曾相识燕门来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后天下之乐而乐
9.①白露为霜 ②溯洄从之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城春草木深 ⑥恨别鸟惊心 ⑦月有阴晴网缺 ⑧千里共婵娟
10.(1)天街小雨润如酥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以咨诹善道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示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1.(1)断肠人在天涯 (2)载不动许多愁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江人大荒流 (5)无丝竹之乱耳
12.(1)衡阳雁去无留意 (2)大漠孤烟血 (3)报君黄金台上意 (4)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