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风险控制10篇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1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先巩固自身的基础,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入手,因为这是国有企业立足风险丛生的市场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规范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急迫需要解决的课题。

1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实施状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环节还很薄弱,内部控制问题也比较突出,效果不佳。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1)会计信息质量不真实。从目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来看,其中有一半的企业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或是虚盈实亏,或是虚亏实盈。大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人员出于某种目的,故意虚报财务报表相关信息。(2)经营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有很多国有企业处于经营困境,经营效率低下。由于企业决策机制不完善,管理不集中,决策程序错综复杂,效率低下,决策意见不一致,从而直接影响执行效果;又或者是决策过于轻率、简单,无人敢于承担决策责任;有些企业甚至是高投入,低产出,由于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导致管理成本上升,耗费提高。(3)违法违纪现象严重。我国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如非法走私,造假、偷税漏税等。有些企业内部的高、中级管理人员、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和其他内部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资金,盗窃财物或与企业外部不法人员勾结,利用各种手段,非法侵占企业资产。

2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内部环境不理想:①权利制衡机制难以形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许多国有独资公司即便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董事、监事还基本是企业的“内部人”,同样没有摆脱内部人控制,且不少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合,难以形成权利相互制衡、权责分明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②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我国多数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了解还不全面,对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例如,有些为了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知名度,大肆弄虚作假;有些企业缺乏良好的价值观,最后导致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2)审计监督不到位。总体来看,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功能弱化,尤其是内部审计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缺失或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经常化和没有体现风险导向原则等。这样很容易弱化风险管理责任,不利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3)风险管理意识不足。一些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包括客观上不知道有哪些风险、主观上不重视风险,使得在风险评估阶段不了解有哪些风险,不知道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在风险监控阶段,对潜在的风险没有良好的判断和感知,不知道如何积极应对风险,只是被动接受风险,尤其是企业面临危机时更容易忙中出错。(4)高素质人才短缺。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使国有企业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短缺,特别是企业在国际化经营、金融投资管理和改制重组中的风险管理人才、资本运营人才等高级人才十分短缺。国有企业的人才进出机制不畅通、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是造成高素质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3 我国国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1)改善支撑环境。支撑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系统及监管活动的设计和运作。针对国有企业内部环境的现状,从企业法人治理、组织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体现了内部控制建设“强支撑”的基本原则。(2)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也许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可它却是最持久、有效的作用因素。它能够内化于行动者的意识之中,起到制约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使其得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及权利义务。因此,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3)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加强企业风险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内部控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就需要借助风险管理的实施手段,才能减少企业内外各种风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使得企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具体来说,风险管理包括: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分析机制;设立风险预警制度;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制定风险报告机制。(4)促进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促进信息沟通,从而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5)强化内部审计主导的内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企业内部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单独设立内审部门并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及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内审部门能够***客观地行使审计职权,对董事会负责,不受公司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牵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可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报告。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内部审部门的监督作用,保障企业规范运营,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切实保障股东权益。

4 结语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因此,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运行的内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玉.中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比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年第2期.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2

1.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还不到位

国有企业现代化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由于受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财务管理就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经常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而引发风险。首先,财务预算管理不够完善,存在事后管理现象,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财务监管不到位,易导致资金流失,费用成本严重透支;其次,由于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提供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决策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复杂的改革环境提高了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损失性等特点,很容易受内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都比较复杂,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可能因为得不到准确的信息而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能很好地把握改革策略和机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另外,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肯定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这就可能带来财务或经济管理上的风险,阻碍企业改革的实施。

1.3改革过程中体制转换产生了新的风险点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必经阶段就是进行财务制度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出现由于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衔接性差,由此带来的风险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难以控制,进而导致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疏忽遗漏,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和损失。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资产流失。这是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体制的不清晰容易造成权责不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国有控股产权转让程序不规范,都会导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

2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对策研究

2.1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要想在改革过程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企业改革中的财务风险,必须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让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活动中来,帮助基层财务人员的树立财务管理观念,严格遵守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和制度,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财务信息不准确造成的风险。另外,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化的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中,要加强会计、审计等部门的建设以及专业人员的配备,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源头防范控制财务风险

要想切实防范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源头上尽量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一个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它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为基础,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的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搜集到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财务指标,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控制的目的。

3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3.1多角度、全方位开展财务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进行改革,面着对复杂多样的财务风险,只有建立了全面、系统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改革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要根据各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对改革的影响及变化趋势等,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真正的控制风险。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从整体业务范围出发,在改革的进程中进行超前、系统的风险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体系,防止由于缺乏预警而导致风险的出现。同时,在全面制定执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规范设计各种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应对策略,为实现科学的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3.2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财务制度建设

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的一个关键措施就是强化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财务制度衔接,避免由于制度衔接不好而导致的财务管理漏洞。在这方面可以在改革的中间阶段使新旧财务管理制度并行,保证企业各项财务管理业务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新制度运行准确无误后再废除旧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改革前后各类账目的交接工作,避免由于制度漏洞带来的财务风险,同时也能有效防止改革过程中的资金流失。

3.3改进财务成本控制方法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流失、成本费用严重透支的现象,企业必须不断改进财务成本控制方法。目前一些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成本控制还停留在粗放水平上,财务数据报表的编辑标准和方法不能统一,大量的财务数据文件存在造成数据统一难,管理难。因此,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来改进成本控制质量。

4小结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一、引言

内部审计即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进行调查,通过对财务会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制度来衡量是否存在管理缺陷或漏洞,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存在舞弊等行为,并且发现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工作进行落实,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内部因素。首先,想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就必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性和权威性,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对上级审计部门直接负责,又在人事关系上受到国有企业的制约,基于双重领导的作用下,势必会降低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其次,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推动传统内部审计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转变的外在动力,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多来自审计或财务、会计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结构单一,无法满足风险管理、企业治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需求。然后,从审计模式上来讲,因为受到计划经济和行业保护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较慢,其内部审计模式较为落后,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这与目标导向型审计模式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最后,国有企业错综复杂的内部组织架构和人际关系也是制约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被审计单位往往对“检查式”的内部审计怀有敌意,因而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对审计人员有所保留。因此,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单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也会增加内部审计的风险,阻碍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2.外部因素。首先,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与滞后,因此它不像国家、社会审计那样有完备、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指导,因此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然后,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最后,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使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逐渐偏向于管理领域,审计对象由以往的财务责任延伸到经营、管理责任,审计范围从会计记录拓展到企业的各类经营活动和控制系统。内部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多样化也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增加。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

1.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上看,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实现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的必要手段。其可以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评价和检查,实现有效地咨询、监控、信息鉴证以及风险预警等活动,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提供重要的管控依据,并且也能更好地对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是完善和促进企业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该提升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内部审计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处理和管控。2.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性。***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性,受管理层影响较大的情况,应该给予有效地处理和应对,确保审计意见的真实有效,这也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思路和对策。比如,国有企业内部对审计机构进行***化调整,从人事关系、薪酬发放、职务晋升等方面保障审计人员的***性,减少审计部门同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关联。3.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中,应该把审计流程和审计意见公开化、透明化,以监督来促进内部审计行为的规范化发展。从国有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明确内部审计的岗位职责,更好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行为,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和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类风险。4.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评估。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求,企业管理者应该结合项目责任制的思想理念,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职责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在出现内部审计工作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追责。在当前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完善上,也应该积极引入相应的检查和监督考核制度,提升审计风险意识。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相关职能机构应该从质量评估的角度,给予有效地监督控制,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约束能力,并且必要时也可以建立评估小组或配合外部评估机构,更好地规避和控制各类内部审计风险,规范内部审计行为。5.加强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核心要素。在当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在岗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比如可以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活动,让在岗审计人员可以更好认知新审计制度和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实现对当前审计工作重点内容的把握。在培训工作开展中,也要注重对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落实,让在岗审计人员可以积极转变自身的工作观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审计工作,正确认识审计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面对日趋复杂的风险因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人才的角度入手,提升审计队伍的战斗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确保国有企业内部业务活动规范和高效开展的关键。而在内部审计中开展风险控制,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切实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各类问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小芳,周大伟,杨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06):137-138.

[2]刘慧娟.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视角[J].北方经贸,2014,(12):207-208.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4

一、目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1.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资金风险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大笔投资的粗放行为和用钱的随意性。形成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国企资金充足,领导和财会人员没有缺钱的经历,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时难以扭转;二是大笔投资的效果没有追责机制,多是以“交学费”了结;三是国企领导轮岗频繁,在任领导存有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现象;四是国家资产毕竟不是自己的腰包。由于领导和财会人员缺乏资金风险意识,企业不可避免出现资金流失或无效益风险。

2.企业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多笔资金使用唯长官意志。

国企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资金使用讲究“一支笔”,能不能用钱取决于“一把手”的判断和意志,虽然大规模投资有职代会表决通过制度,但多笔大、中额资金使用由一人一脑决策难免造成失误,足以造成资金使用风险。如果出现私欲作祟,国有资产(资金)流失将无法控制,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3.项目投资存在科学论证不足和多头分散现象,形成投资风险。

据有关机构统计,我国国企项目投资失误或低效率要比私企、外企高出1.2倍。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初期的项目投资缺乏严密科学的论证,项目投资多出于国家有关部委的指令或企业领导的***绩需要。随着发展,项目投资有了论证,但仍达不到严密科学。二是多头分散投资,造成投资效益差,失误率增加,特别是集团公司企业,下属子公司多为法人单位,有权使用资金进行投资,由此形成多头分散投资,使资金使用出现低效率风险。

4.企业缺乏资金风险预警机制,资金风险得不到有效的预警和纠正。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原本没有资金风险预警机构和制度,随着企业管理的改革完善,少数企业建立了资金预警机制,并取得了成效,但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使企业资金风险少了一道防线。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

1.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资金风险意识,增强维护国有资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扭转国企领导资金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经济完善,国企资金使用也进入有偿时代,那种国企不愁钱、没有就贷款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企业领导要树立珍惜资金、高效使用资金的理念。谨慎使用资金,严防资金风险,为企业负责,为国家把关。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投资效益追责机制。从领导决策到会计审核,落实层层责任制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终身制,以此增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资金使用、把关审核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减少资金风险的发生。

2.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等方面入手。

在资金使用方面,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发挥财务人员的审核监督职能,依照合同协议审核每笔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帮助“一把手”把好资金使用关,减少领导用钱失误。审计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进行审计。企业要制定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并严格按预算安排支出,用制度遏制人为资金使用失误和错误,减少资金风险。

3.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

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成立企业投资公司,统一项目投资和对外投资,集中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效益,提高投资收益率,解决多头分散投资低效率问题。

4.加强项目投资科学论证,提高项目建设成功率,增加投资回报率,减少投资风险。

项目投资论证要形成制度,制定严密的运行程序,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论证、评估。组织专业人员考察国内外相同项目现状和效益。召开职代会,通过职工代表广泛听取企业职工意见。通过层层论证把关,确保项目建设成功,减少或杜绝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5.建立风险预警监测机制。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5

根据***的十六大精神和***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目前******已经成立,各省***基本到位,年底以前地市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陆续到位。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各级***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三项基本权利,即选择经营者、重大决策权、资本收益权也将到位。

***领导同志多次明确要求,***不能干涉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不能做“婆婆加老板”。但是“婆婆”和“老板”的界限在哪里?如何界定维护出资人权利和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界限?已经成为各级***面临的难题。

在当前,企业的重大决策风险突出表现为企业的投融资风险,各级***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管不管,如何管,已经成为当前的矛盾焦点。

二、历史与现状的矛盾

由于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决定重大投融资行为,报有关***府部门审批后执行。

一方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问题突出,在“海南房地产热”、“期货热”、“”股票热“中,损失惨重的多数是国有企业,充分暴露了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漏洞;另一方面***府有关部门打着宏观调控、治理”重复建设“的旗子,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审批。

结果造成一方面国有企业上项目审批手续繁琐,一个项目一年甚至几年批不下来,耽误了不少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决定投融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竞争,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手脚。

同时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以“五小工厂”为代表的落后生产能力长期淘汰不了。

所以,上届***府******多次讲,“实践证明,行***审批制管不住重复建设”。

如果说在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府部门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还可以理解,那么在***企分开、***资分开的大背景之下,在各级***建立之后,有关***府部门继续审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已经明显不合理。有关***府部门只行使审批权力,不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审批既缺乏的法律依据,又侵犯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合法权利,属于明显的“越位”。

面对***府部门的越权审批,面对不少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拆借、乱担保,对国有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现状,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已经是各级***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实际包含三个内容:管不管,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

管不管。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水平低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一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不经科学论证,盲目、随意、甚至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重大的投融资,屡屡给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教训极为沉痛。特别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在国有企业,许多重大决策失误找不到责任人,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所以,从历史教训和现实情况看,各级***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必须管,必须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一把手”重大决策的约束机制,不管绝对不行。

如何管。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管理既不同于***府部门的审批制,也不同于企业内部的决策行为,必须走法制化的道路。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程序,实现谁决策、谁承担风险,必须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必须追究审批人的行***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法律责任。

管到什么程度。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只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管理,但是什么样的行为算“重大”?必须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三、“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与“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损失,使国有经济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束缚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防止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应该是管住不规范的企业,同时要放开好企业的手脚,实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不能对所有的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实行一种标准。

从实践看,国有企业发生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的重灾区,主要是那些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从规模看,基本是中小企业,从行业看,基本是商贸企业、投资性企业。在内控制度比较完善,尤其是主营业务已经上市,法人治理结构水平较高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拆借,盲目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不是很普遍。

例如,******监管的100多家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管理水平差别极大。如果对所有的企业实行一种标准,一视同仁,实际是“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只有对好企业和坏企业区别对待,分别管理,才能达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的效果。

四、如何避免“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做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

从行***部门审批制的经验教训看,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机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决不能再走审批制的老步子,必须有新思路。

特别要注意决策权力主体和决策责任主体的一体化,避免决策权力主体和决策责任主体的脱节,出了问题找不到责任人。

要做到谁决策,谁负责,出现决策失误,要追究决策者的行***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建议结合董事会试点和完善授权经营制度,从建立对监管企业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评级制度入手,将***监管企业按照管理水平分为优、良、中、较差、差五类,分别对应A、B、C、D、E五级。

对A、B两级,在企业内控制度完善,管理水平较高,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明确的前提下,***将重大投融资决策权授予企业董事会。

对C级,企业按照******即将制定的《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对D、E两级,鉴于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内控制度不健全,原则上不允许企业进行新的投融资行为。

经过建立评级制度,对不同级次的企业分类对待,使好企业能够放开手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决策、科学决策,同时规避风险。使不规范的企业难以乱投资,避免风险。从而达到“少数人生病,少数人吃药”的效果,避免“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五、困难与风险

从目前看,***建立与完善对企业重大投融资行为的风险控制机制还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处理的不好,还会带来风险。

有没有能力。首先,***的人员多数来自原经贸委、企业工委、***、中组部,有企业经历的人员很少。第二,***虽然是特设机构,但是使用行***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吸收外部人员进入***很困难。第三,目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较低,企业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工作。

信息不对称。面对几十个行业,180多家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比企业人员更了解具体投资行为的优势和风险所在。如果企业想上一个项目,总能找出许多理由,***的工作人员审核的过程,实际是“业余队员”和“专业队员”的比赛过程。结果往往是“业余队员”赛不过“专业队员”。

以上两个原因,容易造成***对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行为的审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盲目批”现象与“盲目不批”现象的并存。

决策责任。***对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行为的审批过程,也是决策责任沿着审批环节上到***的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决策权力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脱节,一旦出现投融资决策失误,难以找到责任主体,实际是走了行***审批的老路。

重复审批。目前,在以国家***为代表的行***部门仍然坚持对国有企业重大投资行为审批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已不堪重负,如果***再加上一道“投融资审批”,会不会置国有企业于死地?

六、结束语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前言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近年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企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再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这一切因素都给国有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国有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而遭受严重损失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石油投资海外石油衍生品业务造成12亿的巨亏,中铝公司投资亏损80亿美元,中司投资摩根斯坦利和黑石集团,也造成60亿美元的亏损,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充分暴露出国有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样,纵观国外,美国安然公司、法国兴业银行等跨国企业都因为内部控制失效导致重大损失,甚至企业破产倒闭。因此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息息相关,风险管理是企业针对潜在的风险所采取的所有控制手段的总称,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无论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都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密切相关,二者的性质和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证企业经营中的资产安全、信息真实可靠,经营行为合法有效,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的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往往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监督权利受到抑制,甚至形同虚设,监事会的成员也大多是企业内部人员,且与企业存在紧密的利益关系,缺乏***性和公平性,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董事长和经理同时兼任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企业的决策权、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部分素质不高的国企掌权者,会利用控制权威自己谋私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内部人控制”的问题难以解决。

(二)风险控制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处于国家的***策庇佑之下,企业的经营行为由国家财***担保,甚至一些垄断性国企依靠垄断力量,排斥了民营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进入,在市场中一家独大。因此国有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也没有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也没有设置风险管理机构,没有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在风险发生时,没有风险处置预案,不知道如何积极应对风险。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进行以及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国企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很多国企走出国门参与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由于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制度,结果带来严重的亏损。

(三)信息沟通不畅。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是内部控制所不可或缺的,良好信息沟通机制可以提供企业经营中详细、全面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交流,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企业内部摒弃了传统的手工处理信息阶段,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由于缺乏合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的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导致内部控制的失败。例如在中航油原领导陈久霖案例中,企业内部严重缺乏沟通机制,董事会对陈久霖炒作期货的行为毫不知情,最后酿成苦果。

(四)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国有企业内部大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到位,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着种种问题,监督流于形式,不能有效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有些企业内部审计部分隶属于财务部门,缺乏***性;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感比较欠缺,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需要;有的企业内部审计职责弱化,仅仅负责会计账面审查的简单的工作,在内部稽查等工作上鲜有成效。

三、完善国有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一是加强董事会建设,在组织机构设计方面要弱化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杜绝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交叉任职董事会要下设决策与监管支持机构,要充分发挥战略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在内部控制手册以及公司章程上,要明确董事会及其成员的工作职责、权利义务、任职资格和法律责任。二是健全***董事制度,国有企业应聘请技术、法律、财务、审计、管理等外部专家担任***董事,建立***董事考核机制与***董事问责机制,使***董事真正***于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目的。

(二)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国有企业应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企业的风险因子,确定企业的风险容量,评估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对已发生风险的应对能力,以及有可能的获得的收益。国有企业在执行风险内部控制***策时,应当建立有效的评估与监督机制,综合运用企业财务、人力、信息系统等资源,充分运用各种定量、定性技术分析方法,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事项发生时导致企业的损失。

(三)营造风险内控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的导向和约束功能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正如一句老话所言“良好的道德成就优秀的企业”。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人参与的过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减少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使员工自觉自愿的遵守内部控制***策,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当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而担忧,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意识的防范,营造企业风险内控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主动提供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或采取必要的措施管理风险、有责任向上报告风险

(四)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先,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赋予相应的权力,使其能有效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起到监督评价的作用;其次,应当扩展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内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参与拟订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参与重大投资决策和工程项目追踪审计,还可以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重点检查内部控制关键点,找出薄弱环节,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全面推进企业建立健全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国有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因此构建一个规范有效、稳定运行的经营风险控制内部机制是国有企业亟需关注的。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7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使得我国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机遇和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风险,而这些风险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财务风险。本文就当前我国国有贸易型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和推动企业更好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 国有贸易型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措施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有贸易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各种各样的企业风险,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财务风险。本文就当前我国国有贸易型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促进和推动企业更好的建设发展。

一、国有贸易型企业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工作由于其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突发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企业财务的预期收益同实际收益之间出现偏差,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1、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是国有贸易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货安全的风险。目前,大部分国有贸易型企业在各地分公司的存货仓库管理中采用的是异地第三方租赁的方式,即仓库的出租方对监管负有相应的责任,并按照签订合约的规定对货物进行提货。货物出库时必须要具备完备、规范的相关凭证。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就有可能造成“无凭证”出库的问题,从而使得存货安全出现风险。

2)存货预算的风险。所谓存货预算的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按照实际预算的需求进行存货,在工作过程中因其储备的存货超出了企业自身所具备的销贸能力,或者大于当前的市场需求量,从而导致预算的超出,造成存货预算出现风险。

3)客户库存补差的风险。当渠道客户收到供应货物之后,其销售方因其销售***策的改变或者同一规格的商品销售价格出现变动,进而使得货物的价格更改时,客户对尚未出售的该类产品的库存进行价格上的调整,对其差价进行补贴,从而导致风险的出现。

4)存货跌价的风险。所谓存货跌价的风险,主要指的是国有贸易型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存货的积压,而导致存货在未来变现时其净值有可能低于企业的预期值,严重的甚至会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经济上的损失。

2、 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国有贸易型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中的又一重要风险之一,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回笼的风险。由于国有贸易型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具有背景复杂、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再加上经济业务特别是跨国贸易业务的支票、现金以及银行汇票等的结算量较大,导致在开展业务时出现大量的资金回笼风险。

2)票据兑现的风险。在国有贸易型企业的客户回款当中,存在少量的商业承兑汇票以及巨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商业承兑汇票的填写要素不完整、付款的期限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背书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都会导致票据的兑现出现风险。

3)抵押与担保提货的风险。在有些国有贸易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部分客户有时会因为临时的资金紧张状况而采取抵押、担保的形式以赊销提货,这时,国有贸易型企业就会面临着担保人或客户履行抵押或担保的执行难、抵押或者担保到期、不履行抵押与担保的责任等等风险。

4)客户信用的风险。所谓客户信用的风险,主要指的是客户的背景及资信调查,当客户的信息出现不完整、失真等问题,或者客户对合同上约定的条款不予执行,这时国有贸易型企业就会面临引起造成的纠纷而引起的支付货款的相应风险。

二、国有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在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国有贸易型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风险的控制水平和效果,从而更好的推动国有贸易型企业的发展。

1、加强建设财务风险的防控制度

国有贸易型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相关防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核算控制和监督作用,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降低因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使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还要推行经济运行的安全问责制度,通过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权、利,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和责任感,从而使员工更好的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财务风险的预警文化建设

国有贸易型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文化建设这一软支撑,使其在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辅助、支撑、补充的作用,在企业中形成认同一致的风险价值观、风险理念以及风险防范的行为准则,从而为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目标打下坚实、充分的基础。在风险预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风险预警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使企业内部的各个层次都能形成统一的风险预警氛围,增强企业员工在财务风险防范上的意识,并树立正确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控制管理观念,从而使企业中的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达成认识上的一致,并且能够自觉自发的进行防范,从而促进国有贸易型企业构建起一个高效、系统、全面、规范的风险预警机制。

3、扩大融资的渠道

目前,我国的有些国有贸易型企业因为资金周转流动不及时,或者负债数额较大,造成许多的项目和业务无法正常的进行,进而对企业的行业声誉和信誉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国有贸易型企业要通过扩大企业融资的途径缓解资金的紧张状况,并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发展需要对企业进行融资,从而减少因过度负债引发负债风险而导致企业经济的损失。

4、加强对抵押、担保的管理控制

国有贸易型企业因其具有组织结构复杂以及产权链长等特点,造成其有很多可用的担保和借款的主体,从而使得企业的可控金融资源呈现迅速倍增的状态,而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也使得其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的膨胀,最终导致国有贸易型企业不断扩大内部的银行信贷规模,从而造成其抵押、担保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最终的结果就有可能使国有贸易型企业的担保问题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必须要加强国有贸易型企业对抵押、担保工作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全面的、完善的、程序化的抵押与担保制度,使国有贸易型企业的抵押担保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使企业的抵押担保工作不断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减少因其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经济损失。

结语:总而言之,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经济新形势下,国有贸易型企业要想提高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必须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对其财务风险进行预测、防范和控制,从而不断的增强国有贸易型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时的预见能力、防范能力以及处理能力,从而使国有贸易型企业在经济上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不断促进和推动我国国有贸易型企业的高速、平稳、和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三凤.国有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会计之友.2012(08).

[2]朱亚燕.贸易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3]魏晶晶.对外贸易中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解决之道.2012(05).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8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防范风险;会计信息

中***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078-02

绪论

2008年6月28日,国家***、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1]。该规范的实施,对中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正在逐步由隐性转向显性,主要是利润质量下降、坏账增加、经营亏损严重、偿债能力不足、决策管理层缺乏科学管理和经营等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无不与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的现状及问题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经营目标和防范会计风险,对会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自我规范、约束、评价的总称。内部会计控制风险是指在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中,由于受到来自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存在重大的失误或偏差,从而使国有企业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2]。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虽然有了较大改变,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差距,主要问题如下:

1.管理机构多,管理链条长。中国国有企业的组织体系中从总部到地区的分部都是管理机构,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与管理***策的及时、有效的传递,增大了信息传递和内部监管的控制成本,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在实务中,经常出现总部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已建立,但在基层机构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2.制度执行不到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脚点体现在财务会计的反映上,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环节多、涉及部门广,执行决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完成[3]。如物资采购的关键控制点,需要由用料部门提出采购计划,由计划部门进行审批,由采购部门实施采购,***的验收人员进行品种、质量、数量等方面的验收、仓库入库保管,财务部门根据审核后的单据进行付款。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单凭财务部门来推动难度很大。由此造成各关键的控制流于形式,使制度无法执行。

3.领导和会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国有企业的部分领导和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确切、不充分、不完整。从会计操作人员层面来看,只重视完成会计业务的各项硬指标,而轻视复核和监控,疏忽了会计内控的落实。从管理人员层面来看,片面地看重业务的开拓及利润最大化而轻视了自身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看重重大事故的事后解决而轻视事前的会计风险防范。

二、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形成的原因

1.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尚未形成。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造成会计处理不规范;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手续太烦琐,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从条文上看,虽然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相互之间协调性、配套性、制约性差,因而有效性较差;从岗位设置上看,虽然对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因数量庞大、要求复杂,会计内控与人员编制、经营效益等因素有很大距离,往往很难落实;从工作流程上看,虽然单项业务规章制度比较严密,但由于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型业务,往往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的综合管理、动态控制难于落实[4]。

3.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不足。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企业风险程度相适应,“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因而很难保证稽核监督的公正客观。

三、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风险防范的措施

国有企业忽视会计内控系统建设是导致企业风险加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加强国有企业会计内控系统建设,对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1.加强思想和业务培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防范风险的能力。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制度、反腐倡廉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治思想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二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制度的培训和学习,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建立一支既懂经济金融知识又懂会计业务知识、既懂法律知识又懂计算机操作的知宏观、识微观、业务熟练、法纪严明的会计队伍,为各项业务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2.改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首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做到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2)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可以有效防止因为权限集中、职务重叠而造成的贪污、舞弊和决策失误。(3)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应当相互牵制。其次,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制度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对于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在我们的会计监督中,通过制度使决策、执行的程序要明确,并使其规范化;同时,还要在决策和执行中体现决策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出多门、各行其是。最后,要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财产清查制度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面和局部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际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改善经营管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账实相符。

3.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体系。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国有企业董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的修订。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解释,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评价,以确定既定的***策和程序是否已经得到了贯彻执行,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了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整个目标是否已经达到[5]。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4.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实现控制机制化。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的运营信息,并可以为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建立沟通平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6]。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系统治理体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应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不断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站,2008-05-22.

[2]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

[3] COSO.Guidance for Smaller Public Companies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Executive Summary -Integrated Framework.New York,Oct 2006,http: //省略.

[4] COSO.Guidance onMonitoring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New York, Jan 2009, http: //省略.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9

[论文摘要薪酬管理存在各种风险,其中又以法律风险较为突出。尤其近年来非国有企业因薪酬管理引发的劳动刘纷频发,给企业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非国有企业有必要增强法律意识,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措施,对薪酬管理法律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以取得企业更为长足的发展。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极端重要的一环,企业薪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薪酬管理一般要同时达到公平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三大目标,缺一不可。但大量事实表明,在薪酬管理的实践中,许多企业达不到这三大目标,因此,存在着不少风险。其中,法律风险近年备受关注。许多企业在薪酬管理中过多地关注本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违背了合法性原则。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更重要的是触犯国家的有关法规,引起一些法律纠纷,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必要性

(一)薪酬管理法律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薪酬不仅跟企业息息相关,且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社会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薪酬的合理分配支付与否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稳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在我国以《劳动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体系中,有关薪酬的规定是核心内容。劳动法规范薪酬关系的主要宗旨是建立公平决定机制、制定最低标准和非歧视待遇原则、保障支付,以此来保护劳动者合法收人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劳动关系的和谐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国家和***府必然逐渐加大有关劳动关系的立法和***的力度。加人WTO以后,经济的全球一体化,WTO条款的严格约束,国家的有关法规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使得原本显得有点宽松的劳动法律制度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严肃性,国家也会不断地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理力度。因此,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如果触犯法规,将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据新快报,最近,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部长李守镇就麦当劳、肯德基涉嫌违反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的事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工人日报》等中央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必要时为工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坚决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并要求违规企业采取措施、纠正错误行为,也要依照当地的法律和法规,合理地支付员工的工资报酬。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没有特殊企业,任何企业不论大小、强弱、不同的所有制,都不允许制定超越法律法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二)从非国有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考虑

1.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一般说来,只要是企业薪酬管理触犯法规,劳动者一旦起诉,企业通常会败诉。企业败诉,不仅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赔偿仲裁费用,还要支付因为应诉而发生的人工费、交通费、会议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其费用总和可能会远大于所谓的“节约成本”。比如,2004年,深圳美芝海燕电子厂员工因不满企业压低工资和不兑现加班费引发了群体冲突。后经深圳市过去***门深人调查后,发现这个企业存在压低工资,超时加班、未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等六大侵害员工权益的违法行为。经反复研究决定对其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严惩,开出了当时全国劳动***门数额最大的一张罚款单196万元。

2.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受损,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一个企业,如果产生由薪酬引发的纠纷,特别是引起社会影响很大的违法事件的话,企业的败诉会在社会、客户、企业内部都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形象严重受损,给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

(三)劳动者法律维权意识的提升使得非国有企业劳动纠纷越来越频繁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善,法律知识的普及,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升,企业如果在薪酬管理中触犯了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劳动者会举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近几年全国各主要工业城市劳动纠纷的发生量每年都在翻番。据报道,上海市总工会发现,在该市的劳动争议案件中,经济性矛盾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其中,涉及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争议比例基本不变,在近年且有下降趋势;另外涉及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的争议在增加。这表明一方面显示侵害工人权益的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另一方面说明工人依法维权的意识在增强。

二、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分析

在分析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之前,有必要简单分析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对症下药”。其主要根源有:非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没有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漠视法规;企业主和管理者素质不高,薪酬的有关国家法规没能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国家有关的法规不断地在修订变化的情况下,跟不上制度发展的脚步,用旧思维处理新问题;企业主或者管理者有侥幸心理,或者钻所谓法律的“空子”,克扣或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在劳资纠纷发生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处理纠纷和事件,使得事件进一步恶化,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导致企业的风险进一步增大。

(一)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的防范

1.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非国有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世界上著名的大公司都开始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他们有相当高的共识和行动上的一致性。许多公司已经将强调社会责任列人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企业界正在通过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来化解与社会的紧张关系,从而改善公司存在或经营的社会环境,以便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员工自身维权意识的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诉求,正在形成一种国际趋势。在国内,外资企业尚且如此,那么,作为民营企业,更应该有这么一种社会责任感,更应该遵守和维护国家的劳动法规。也只有有了这种意识,非国有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去消除薪酬管理法律风险存在和出现的可能性。 2.增强法律意识,有严格按法律规章办事的意识

包括企业老总在内的一切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人员,都必须有那种法律意识。其实,一个企业如果严格遵守法纪,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有极具竞争力的薪酬的话,那么,这个企业的员工就会更有安全感和积极性,企业应付地有更良好的社会形象,就会获得社会以及***府的更广泛的支持,企业就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有法律意识,是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防范的第一步。

3.了解相关的劳动薪酬法规,熟知薪酬管理过程中潜在的法律风险

(1)

薪酬决定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如何建立和履行一揽子薪酬训划是企业内部的自主行为。我国推行通过集体协商方式确定工资水平的机制,当事人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建立公平的薪酬形成机制是工资支付的一般原则。但是,在薪酬的决定机制方面,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薪酬协商谈判制度的推行比较困难,存在比较普遍的雇主单方决策问题。这是严重违反有关劳动法规的。

在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上,往往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为了找到必要的工作,不惜降低薪酬条件和要求,而有些企业也趁机利用这些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其实,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根据上述的法规,它会使企业承受很大的法律风险。在薪酬决定的过程中,法定保险福利也是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慎重决定的事情。有许多非国有企业为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无视国家法律,没有给员工缴纳应有的社会保险金。国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国家对法定保险费用缴纳清理力度的加强,这样的行为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

(2)薪酬给付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①制定歧视性薪酬***策。法律规定:不同职业、产业、种族、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员工应同工同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注意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②扣除、拖欠工资。任何用人单位不能足额支付规定的工资,或借故不全部支付工资的克扣行为都是违法的,都是侵权行为;

③员工加班加点不支付或不按法定数额支付薪酬,第二种情况可能更为普遍;

④无法定假日支付。许多非国有企业规定员工上一天班就给一天工资,无论什么原因,没上班就不给工资;

⑤没有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为了节约成本,很长时间甚至几年不给员工加工资。

4,薪酬管理者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制定符合法规的薪酬***策

非国有企业薪酬的法律风险管理应有专人负责,应设置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跟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熟知现有的有关薪酬管理的法规,包括国家和企业所在地区的各种法规;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法规的变动,制定出既有激励效应又合理合法的薪酬***策,不要心存侥幸,要严格按照国家法规行事。

(二)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法律风险的事后控制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篇10

关键词:并购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分类

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并购行为已经成为现在企业选用的一种普遍行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融资及资本结构变化引起的金融危机,甚至可能会导致破产。由于并购的股东回报波动性增加是一种金融风险的表达形式。根据不同的原因,在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中可以进一步分为制度性金融风险,所以会有风险和操作的风险。制度性财务风险是由于制度而引起的金融风险。制度的制定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将会更大程度的影响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系统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2类。外部财务系统是指国家宏观或观点在企业内用以规定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和调节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财务关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制度;但是内部财务系统是当前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制订的用来规定企业本身的财务活动、解决企业内部行为、调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的相关规定。固有风险就是企业固有的金融风险,它主要是在企业的财务治理自身应有的局限性和财务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的局限性2个方面。一方面,固有风险是一门经济学科、一种财务管理的手段,虽然财务治理本身还是不够成熟的,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是建立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此外,日益趋向复杂化的社会经济,将会最终不断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对象。目前的财务理论在某些经济现象的规律上还不能完全把握其关键。从另外一方面看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来源是完美无缺的,财务信息所依附的有些假设条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是对具体的财务处理方式做的不够准确,都有可能会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错误,这些错误都可能会对企业造成财务上的风险,这类风险俗称操作性财务风险。即使操作性财务风险的产生仅仅来自某些个别的员工,但是还是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财务危害,这种可能性是不能够忽视的。

二、对企业并购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企业并购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经济行为,不同的企业在实施企业并购时遇到的财务风险也是各不相同。通过对我国企业并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进行分析,下面是企业并购财中形成风险主要的原因:

(一)信息的不完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价值坐出合理的估算

要在并购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被评估资产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价值,能够让评估方和被评估方都能满意这个评估价值。如何能够保证企业评估价值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大量的关于被评估企业的信息资料。但是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企业并购双方常常不能完全掌握有关信息并且收集来的信息不够完全,同时能够真正了解被评估企业真实的信息是非常难的,因此在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得到的并购决定下是无法回避产生估价风险的。

(二)评估方法落后

就现如今,我国在企业并购行为中对被并购企业的价值,采用的评估方法还是比较落后的。在正常的并购活动中,企业对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估算的方法主要是根据被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的。根据得到的企业财务报表账面的数据和企业相关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评估调整通。但是财务报告自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纰漏,无法做到立即、有效、完整地反应企业所有的重要资料,而且财务报表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报表数据信息伪造和不能完全反应企业的有关情况。单单依靠企业给出的财务报表极右可能造成企业并购时承受更大的风险。

(三)支付方法没有科性

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支付方法同样会影响到企业并购行为是成功还是失败,合并方首先要思虑到交易两方的企业结构为什么要选择并购该企业,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支付方法。现在,国内企业并购行为大多数使用的支付方法是:银行存款支付或者承担被合并企业的债务。银行存款支付方法一般会使企业遇到资金运转苦难等流动性风险,但是承担被合并企业的债务的方法可能会加大合并企业的偿还债务的风险。

(四)集资方面存在问题

企业并购选则的支付方法常常会和集资方面联系在一起。能否筹集到资金和能否及时付款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行为的成功或失败。但是因为国内企业并购行为发展的比较晚,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稳定,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方面和并购的时候,尚存在筹集方法少、筹集对象短缺,没有更多的选择等困难,但是这些早就是阻碍国内企业并购发展的首要问题了。

三、矿业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

(一)矿业权转让合同签订后,一方不配合办理报批手续时的风险

我国行***法规规定,矿业权转让合同经批准后生效。也就是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准,是矿业权转让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在合同一方(实践中多为转让方)出于某种目的而故意不履行报批义务,使合同无法获得审批机关的批准而生效的情况下,该合同对双方是否具有约束力,守约的一方能否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这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争议。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也可谓见仁见智。这是目前矿业权转让交易中最突出、最典型、最普遍的风险之一。

(二)以股权转让方式间接获得矿业权的司法风险

如前所述,实践中,不少当事人选择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间接获得矿业权。这种交易方式目前也面临着一定的司法风险。因此,一般情况下,矿业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行为不属于矿业公司转让矿业权的行为。而且,所转让股权的数量不应成为判断是否属于变相转让矿业权的标准或依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将股权转让视为矿业权的转让。矿业公司的股东在向他人转让股权时,双方可能作出某些约定,如股权转让的范围仅涉及特定的矿业权资产,除此以外的矿业公司的资产、负债均由股权转让人享有和承担。此时,这种股权转让应当被认为名实不符,即股权转让双方其实是以股权转让之名,行矿业权转让之实。股权转让双方采取此种交易方式,主要是为了规避矿业权转让过程中的审批手续

(三)整合风险

随着矿产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整合对矿业权交易所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增大。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31日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的规定,申请延续探矿权,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地质勘查规划、国家产业***策,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的相关要求。据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能以不符合整合要求为由,不予办理探矿权的延续。在探矿权交易完成后,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受让人将面临极大的法律风险。因此,在矿业权交易中,查明矿业权是否存在因整合原因而无法得到延续的情形极为重要。

四、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使用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但经营收支可以采用权益法核算。本文是根据规定的研究,保证尽可能少的变化,尽可能的规定和其他有关业务的会计要求。固定资产折旧,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核算,可以准确地反映公司内部成本会计,公司单位净资产和收益情况,帮助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过去,现在或未来的单位作出的评价或预测。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有企业风险控制10篇

学习

样板房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样板房设计10篇,内容包括样板房设计流程五部曲,样板房设计案例问答。一、样板房所具有的特点人们通常购买的房子都是毛坯房,没有任何装饰,在不装修的情况下很不美观。而样板房是装修好以后的房子,让人们能清晰的看到楼盘房间的

学习

保险自荐书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自荐书10篇,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入职自荐信,保险简历项目经历怎么写。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曾荣获2010~2011年度校级优秀团员、2011-2012第一学期院级二等奖学金。在担任系外联部长期间,我和部员一起为学

学习

保险专业自荐书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专业自荐书10篇,内容包括保险公司求职意向范文,保险专业实习范文。笔者认为,在此种机制下,保荐人只需签字即可获得百万元的酬劳,只走形式不做实事的监管机制更加剧了对保荐人的利益输送。要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必须明确企

学习

钢构工程施工合同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钢构工程施工合同10篇,内容包括钢结构工程基础施工合同范本,钢构土建工程总合同范本。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按照《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在平等公正的情况下签订如下合同:第一条施工概况甲方委托乙方在在房间进行钢构混凝

学习

电子商务税务稽查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税务稽查10篇,内容包括最新税务稽查规范,电子商务的税务稽查是什么工作。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4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尽管互联网上提

学习

火电厂实习报告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火电厂实习报告,内容包括火电厂实习报告,关于发电厂的实习报告。二、实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电能生产的全过程及主要电气设备的构成、型号、参数、结构、布置方式,对电厂生产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熟悉该电厂主接线连接方式、运

学习

协作工作方案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协作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对口扶贫协作工作方案,协作方案格式范文。***协提案工作是落实****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有利于各派和无***派人士更好地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特色社会

学习

财务审计模式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审计模式10篇,内容包括财务审计问题及解决方案,财务审计模式。2.范围定义局限性目前我国财务审计体制中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很多企业中虽然制订了相关的财务体制,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依旧无法拜托范围性的制约。现阶段财

学习

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内容包括述责述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银行述责述廉报告2022最新。市委组织部:20_年,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的指导和班子成员的帮助下,自己坚持以xx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

学习

上台致谢词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上台致谢词,内容包括致谢词范文简短,新人致谢词。十月的秋天,是万物丰收硕果累累的季节,十月的今天,是值得载入平安银行发展史册的日子,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平安银行~~支行的开业庆典。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

学习

个人实习期工作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实习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实习期的个人总结,实习期工作总结万能模板。一、理论学习使我对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不懂就学、就问,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矗因为有大学专业课的底子,使我学习工程中对水利工程知识

学习

保险公司报告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保险公司报告10篇,内容包括保险产品分析报告范文,保险公司简要汇报。实习地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实习工作总结报告:今年暑假,我有幸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

学习

农村财务审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财务审计10篇,内容包括农村财务审计的技巧与方法,村级财务审计报告范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问题;对策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借助工作职权谋取

学习

高层住宅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高层住宅设计10篇,内容包括最优秀的高层住宅设计方案,高层住宅楼最好的设计纸。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住宅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高层住宅火灾频繁发生:首先是消防设施不健全,一些较早的建筑存在

学习

国有企业改制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国有企业改制10篇,内容包括国有企业改制案例心得体会,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范本。建国以来,我国发挥了计划经济的优势,集中国力迅速建立了***的国民工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学习

审计风险控制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控制方法,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简答。一、审计风险内涵与特征1、审计风险的内涵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学习

安全风险控制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安全风险控制与预防心得体会,安全风险评估总结方法。1电网调度存在的安全风险1.1调度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换班时未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调度系统的运行状态一知半解,某些情况下判断

学习

投资风险控制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投资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投资风险控制的最好方法,企业投资风险控制方案。1.2风险基金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密切合作,帮助企业制定规划,提供咨询服务,并直接参与管理。1.3风险投资具有风险性。项目的选择建立

学习

财务报告风险控制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报告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探讨报告,财务风险控制的指标。(一)财务报告编制方案制订不正确或不完善财务报告编制方案是整个编制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编制方法、相关人员具体工作、编制步骤等方面的安排

学习

金融风险控制10篇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简答,金融风险控制的流程。金融产品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金融投资管理者对于金融产品的经营管理以及投资决策不当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出现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金融投

学习

风险控制战略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风险控制战略10篇,内容包括风险控制论文十篇,风险控制战略。作为职工共决制和社会市场经济概念起源地的德国,职工福利高、工会权力大是全球闻名的,想要像在中国这样廉价使用甚至粗暴地对待员工,随意加班、以灵活的名义而不遵守

学习

旅游风险控制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风险控制10篇,内容包括旅游管理风险及规避方案,旅游业风险防范及措施怎么写。旅游主要与景点、餐饮业等密切相关,旅游企业能够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游览等服务,旅游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其需要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