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10篇

贸易逆差篇1

自从1994年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中国已连续10年没有出现过年度贸易逆差,但去年的第一季度和今年的第一季度相继出现了贸易逆差。由于去年第一季度出现的贸易逆差可以用“***”这一突发因素来解释,随着******情被控制,国家的经济活动转向正常,贸易逆差也随之消失。与去年的情况不同的是,今年第一季度的贸易逆差显出结构性的特征,很可能演绎一种趋势性的东西,因而值得关注。

贸易逆差的产品来源

今年1-3月我国每个月都发生了贸易逆差,累计逆差额达到了84亿美元。从产品看,我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于初级产品,今年1-2月初级产品的贸易逆差累计118.14亿美元,同期制成品的贸易顺差只有39.2亿美元,从而形成78.9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我国初级产品的贸易逆差呈大幅攀升之势,全年初级产品的贸易逆差高达379.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6%.最重要的初级产品逆差项是资源性产品,包括石油、金属矿砂、油籽、纺织纤维、纸浆、植物油、木材、生橡胶、天然气、生皮等10类产品。多年来,在初级产品中尽管这些产品按逆差额大小的排序有所改变,但这10类产品是最大的逆差项这一事实没有改变过。今年1-2月份上述产品的贸易逆差比去年同期又分别增加了64%、231%、193%、31%、46%和34%.近年中国贸易差额构成(百万美元)

2001 2002 2003 2004年1-2月初级产品-19421 -20791 -37973 -11814制成品41962 51153 63507 3920

总体看1-2月我国制成品有近4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是制成品内部319.86亿美元的顺差和279.8亿美元逆差平衡的结果。制成品内部279.8亿美元的逆差大大高于初级产品贸易所产生的118亿美元的逆差。制成品内部的贸易逆差由三部分产品组成,即机械设备、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这三部分的比例分别是57%、39.5%和3.5%.由此可知我国贸易逆差基本上是由两大类产品构成:原材料、中间产品和生产机械设备,最终消费品的贸易逆差基本上可忽略不计。

2004年主要逆差产品类别初级产品制成品

机械设备中间产品消费品石油电力机械钢铁陆路车辆金属矿砂专用仪器初级塑料纸油籽特种工业机械有机化学品制成化肥纺织纤维金工机械由色金属-纸浆动力机械其他化学品-植物油通用设备非初级塑料原料-木材其他机械染料-生橡胶摄影器材皮革-

贸易逆差的国别来源

去年以来中国贸易逆差的地区和国别分布呈现扩大的趋势。从地区看今年1-2月我国贸易逆差产生于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贸易。亚洲和大洋州是中国多年的贸易逆差的来源地,去年拉丁美洲开始变为逆差地区,今年第一季度非洲也成为逆差来源地。目前中国只有对欧洲和北美的贸易保持着顺差。

亚洲是中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生产逆差的机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最近两年逆差额急剧翻升。2002年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以上;2003年逆差额达到了5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以上。今年1-2月对亚洲贸易的逆差已达15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8.5%.多年来在亚洲甚至在全世界,中国主要贸易逆差来自与台湾省、韩国以及东盟5国的贸易,近两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本的贸易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2003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从今年头两个月的情况看与日本的贸易仍然为逆差,且逆差额增长较快。2002年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只有50.3亿美元, 2003年达到了147亿美元,增加了近两倍;今年头两个月贸易逆差已经达到34.9亿美元,按照这种速度,今年与日本的贸易逆差很能接近200亿美元。

大洋州也是多年来中国贸易逆差来源地之一,但与中国对亚洲的贸易逆差大幅度上升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与大洋州的贸易逆差已连续两年下降,降幅超过了35%,原因在于这两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不断减少,两年共减少了44%.但今年1-2月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48%.

中国对外贸易差额地区分布(百万美元)

地区2001 2002年2003年2004年1-2月亚洲-6226 -19994 -50327 -15937非洲1213 1534 1822 -767拉丁美洲1153 -3048 -797欧洲838 5799 18529 2860北美洲27399 43406 59881 7353大洋州-2219 -1543 -1311 -586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首次出现逆差,逆差额约为30.5亿美元,今年头两个月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依然呈逆差,逆差额已近8亿美元,增长势头较猛。多年来年中国与拉美的一些贸易伙伴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玻利维亚等有贸易逆差,但由于贸易逆差额不大,因此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总体贸易依然保持顺差。2003年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年中国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哥斯达黎加的贸易逆差分别增长了116%、140%、68%、和349%,致使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贸易整体出现了逆差格局。

中国与非洲到2003年还未出现年度贸易逆差的情况,但今年1-2月累计出现了7.67亿美元的逆差。中国对非洲的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安哥拉、苏丹、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和津巴布韦等盛产石油、棉花和其他矿物资源的国度。

未来的趋势

贸易逆差篇2

【关键词】美中贸易逆差;人民币币值低估;原因分析

一、中美贸易逆差现状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以来,中美贸易之间美国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逆差额为63亿美元,2009年逆差额为1142.6亿美元,2009年的逆差额是1993年的18.1倍。期间仅有2001年和2009年两年逆差额较上一年有所缩小,其余年份逆差额一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

美国认为是人民币币值低估导致了美中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近年来,美国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联储***本·伯南克称中国低估币值是为了支持出口导向型***策,声称如果中国采用一个更为灵活的汇率***策,则能解决中国的通胀和经济中的泡沫,使不平衡的世界经济达到平衡。美国占最大投票权的imf在它的半年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中国等国家积累了过多的贸易顺差,如果提高币值,同时采取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的***策,则会减少顺差,同时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wWw.133229.Com

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中美贸易失衡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总是流向能带来更高利润的地方。资本的逐利性带来了产业结构在全球的调整。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金融、保险、信息产业以及产品研发、设计、包装、物流等。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把低级的、没有竞争力的、高耗能、高环境污染的夕阳产业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在其国内则侧重于发展以高科技行业、服务业为主的产品附加值很高的产业。

美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初是转移到了东亚各国,随着东亚各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开始将纺织品、服装、电子机械、玩具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从而将以前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转移到了中国。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通过研究证明,90%的美国自华进口只是替代了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低工资经济体的进口,大部分是低技术含量的电子机械、玩具、皮靴、服装,只有10%的自华进口商品直接与美国本土产品形成竞争。例如台湾的源兴科技公司向美国戴尔和惠普公司提供纯平显示器及打印机等产品,它把制造基地设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只有3000员工,在大陆却设有18家工厂,员工达30万人。该公司4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90%来自祖国大陆。它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地进口元器件,在中国大陆加工制造,然后出口到美国。这样,在贸易平衡上表现为中国大陆对台湾、韩国、日本、东南亚是贸易逆差,而对美国则是巨额贸易顺差。据美国学者估计,如果把中国大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看成100%,则其中大陆得到的仅为20%,其他80%都被其他经济体得去了,其中就包括了以中国大陆为制造基地的许多美国公司,但贸易逆差则全部算在中国大陆的账上。

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可能比现在的还要大;由于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因此,只要这种趋势不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就不可能完全解决。而这种生产转移的趋势估计是不会改变的,因为这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国际间比较优势转变所造成的。

(二)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

造成了两国贸易失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余额等于贸易差额。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在贸易上表现为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储蓄相对于投资太低。美国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带来了实际消费的上升,实际消费的上升导致储蓄率下降,所以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低储蓄率的周期。同时美国社会步入老龄化也使得美国消费上升储蓄下降。和储蓄率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储蓄和投资的差额为负值,形成严重的储蓄投资缺口,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逆差。

而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反,中国的宏观经济储蓄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这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中国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体系都不够完善,从而消费率较低,储蓄率很高。1990年~2001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40.4%。另外,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不通畅,使得中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正值,反映在贸易差额上,自然是贸易顺差。

有学者定量分析了由于中美两国相对储蓄的变化所导致的贸易余额的变化。分析表明,在2000年~2005年间,由于美国储蓄率大幅降低,中美贸易余额变化的95.45%是中美储蓄差别所导致的,其中,美方因素占到总体的78.11%。

因此,笔者认为,贸易逆差是美国宏观经济失衡所造成的,不是双边贸易问题,更不是汇率问题。

美国要想消灭贸易逆差,必须努力提高国民个人储蓄,增加***府财***结余。

(三)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是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

外资企业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2.58%猛增到2009的55.94%。

根据bruker(2000)的研究,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则该行业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即美国在华投资会产生贸易替代效应。美国企业在华投资既占领了中国市场,又实现了替代出口。中国美国商会调查结果表明,62%的美国在华企业在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2004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约750亿美元,盈利35亿美元;2005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为800亿美元,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出口了476亿美元,两者合计约1200亿美元;2006年,美资企业对美国出口增长95%,进口增长81.9%,顺差增长107.3%,占全国对美国顺差的10.1%。在美资企业中,比较典型的如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广东、福建设有10多家鞋厂,其产品全部用于出口,90%以上返销美国市场,年出口额达2.5亿美元。美资企业的利润自然回流到美国,但帐仍然算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头上。因此,中美贸易顺差在中方,但利润在美方,好处在双方。

中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如2009年中国出口的48.8%是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的日用品,产品的价格弹性较大,往往通过价格竞争打开销路。例如,在美国一个芭比娃娃的卖价是10美元,从中国出口的价格大概是3美元,其中,头发进口于日本,橡胶来自于东南亚,布料来自于越南,中国仅仅赚取了0.35美元的加工费,这还没算上环境成本。可见中国大陆承担的角色是组装、加工,中国在加工贸易中获利微薄,而美国不但从中美贸易中获得了大量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同时东亚各国将从贸易顺差中积累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支持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里,由于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使得美国消费者减少损失6000多亿美元,仅2004年就减少损失近1000亿美元。然而贸易逆差的帐是记在中国的头上,中国还要面对来自美国等国关于中国操纵汇率导致巨额贸易顺差的指责。

(四)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别夸大了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数额

首先,两国统计口径不一致。fung and lau(1998,2001,2003,2006)以及feenstra(1998,1999,2002)指出,中国的出口采用fob,而美国的出口采用fas。fob与fas的差别在于前者包括装船费用,这项费用一般比fas高1%。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另外,美国将中国取道美国转口到加勒比海和拉美地区的商品计入中国对美的出口,也夸大了中美贸易数字。

其次,香港转口贸易对中美贸易平衡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美国将所有经香港转口进口的中国商品记为从中国大陆进口,没有剔除香港的转口收益,这显然高估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值。2005年通过香港转口,中国大陆向美国出口385亿美元,而当年香港对中国大陆商品的转口收益率是26.2%,则385亿美元折算成香港进口价为385/1.262=305亿美元。不算上运输费用,中美统计差别是80亿美元;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中,有一部分并没有在香港最终使用,而是转口出口到中国大陆,这一部分不但美国没有统计到,中国方面也很难统计,例如,2005年香港报告自美进口154亿美元,原产美国的商品转口出口为83亿美元(基本上转口出口到了中国大陆,以规避美国***府对华商品出口的限制),这在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中没有统计到,中国海关统计中也很难得到体现;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中,并没有完全留港自用,有一部分转口到了美国。

再次,美国在计算中美贸易差额时没有计算服务贸易。而中美服务贸易中美国有巨大的顺差。另外,两国的税收***策的不同使得两国企业在申报进出口额时产生了很大差异。中国的出口退税***策使中国***统计高估了中美贸易顺差,美国的税收***策则使得美国企业有低报出口、高报进口的激励。

(五)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是互补的,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的比较优势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对美国出口多是因为中国释放了比较优势,美国对中国出口少,是因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美国的很多产品,中国需要,可是美国不卖,老是指望中国大量购买它的转基因大豆和波音飞机等少数产品。这样能不出现逆差吗?能把逆差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吗?正如中国******所指出的,中国人不能老是坐着飞机吃大豆,我们也需要其他产品。美国的出口管制***策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强调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又对华出口进行管制。

据统计,2006年,中国从欧盟的高技术进口比2001年增加了110%,增加了一倍多,从日本进口增加191%,将近两倍,而从美国的进口只增长91.4%,低于欧盟和日本。美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18%下降到2006的9%。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的管制给中美贸易设置了障碍。美国在华商会每年都会派代表团去美国国会解释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坚决反对美国对华进行出口管制。

三、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贸易顺差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的结果,是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结构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外国来华投资是另一个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同时,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以及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贸易差额。中美两国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币值低估没有必然联系。

【参考文献】

[1]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

国际经济评论,2006(9-10):13-16.

[2]杨汝岱.中美贸易逆差根本不应成为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32-35.

[3]金旭.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症结.[j].国际经济评论,2007(7-8):25-27.

[4]彭有祥.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2):52-55.

[5]尹翔硕、王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东亚因素[j].亚太经济,2004(2):33-37.

贸易逆差篇3

一、关于近期进口高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数效应起很大作用

2008年10月,我国进口增长15.4%,2008年4季度转为负增长9%,2009年1季度猛降31%。相对2008年10月,2009年1季度增幅陡降46.4%。2010年1季度进口增长60.7%,扣除基数效应,实际增长14.3%。

(二)能源资源进口量价齐涨

2010年1季度,总进口增长64.7%,燃料和矿物油进口占14.3%,增长139%;矿石进口占7.2%,增长59%;铜及制品进口占3.5%,增长152%,橡胶进口占1.3%,增长134%。这与2009年下半年以来能源资源涨价有关,如2010年1季度原油进口增长150%,单价上涨80%,实际数量只增长39%;天然橡胶进口增长145%,单价上涨90%多,实际数量增长才30%;铁矿砂进口数量增长18%,均价上涨21%;未锻造铜进口数量增长14%,价格上涨91%,废铜进口数量增长34%,价格上涨260%;大豆进口数量增长8.7%,均价上涨15%。

(三)内需拉动汽车等产品进口大增

2010年1季度,非铁路机车进口112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71%,增长147%,高出当月总进口增幅8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68.3亿美元,增长159%,单价小幅下降3.1%,进口数量增长167%。

二、近几个月我国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的原因分析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我国贸易顺差逐月下降,分别为190.9亿美元、184.3亿美元、141.7亿美元和76.1亿美元,2009年3月更是转为逆差76.7亿美元。

(一)内外需复苏不同步和贸易价格变化导致顺差下降

一是内需旺盛带动进口增加。2009年,中国财***刺激措施拉动原料和投资品需求的效应显著。2009年中国进口降幅比出口低4.8%,近几个月高增长虽有基数低因素,但一般贸易进口快于加工贸易充分说明内需强劲是不言而喻的。2009年11、12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比加工贸易高10%和14.6%,2010年1季度累计要高出16%。2008年,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为50.5%,2009年为53.1%,2010年1季度进一步提高到55.8%。

二是外需回升较慢导致出口复苏相对较弱。首先是美国经济需求不振。2010年1季度对美出口增长19.7%,低于总出口增幅28.7%。其次,对新兴市场出口增幅普遍低于进口。2010年1季度,我国对韩国出口增长28%,进口增长59%,对新加坡出口增长36%,进口增长60%,对印度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75.8%,对台湾省出口增长60%,进口增长76%,对俄罗斯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89.4%。

三是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化加剧顺差下降。2010年1月,出口量增长27.8%,出口价下降5.3%,出口额增长21%;当月进口量增长63.5%,进口价格增长13.4%,进口额增幅扩大到85.5%。2010年2月,出口量增长54.2%,出口价下降5.5%,出口额增长45.7%;当月进口量增长25.2%,进口价格增长15.6%,进口额增幅扩大到44.7%。

(二)近期顺差下降在市场构成上呈现的特点

一是对欧美顺差下降。2010年1季度,对美国、欧盟顺差分别增长6.3%和19.5%。但这与上年同期美欧顺差下降13%和27.9%导致的基数低有关,从季节环比看,分别为下降24.1%和14.7%。就3月份单月,美欧顺差同比分别下降3.8%和12.7%,环比下降0.9%和36%。

二是对东亚等经济体和能源资源出口国逆差大增。2010年1季度,我国前7大逆差来源地中,对台湾省逆差同比增长81.5%,对韩国逆差增长103%,对日本逆差增长397%,对澳大利亚增长112%,对马来西亚增长195%,对安哥拉增长379%,对沙特增长146%,以上逆差合计702亿美元,大大超过同期顺差217.6亿美元。

(三)从贸易方式看,顺差下降主要是一般贸易由顺差转为大幅逆差

一是加工贸易顺差相对稳定。2009年11月、12月分别为256.5亿美元、275.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2.3%、增长11.2%。2010年1季度加工贸易顺差628.8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二是一般贸易由去年同期的大幅顺差转为持续逆差。2009年11月、12月,一般贸易逆差分别为1.9亿美元、16.9亿美元,2008年同期则为顺差146.3亿美元、177.7亿美元;2010年1季度,一般贸易逆差270.7亿美元,2009年同期为顺差140亿美元。其他贸易逆差也增长较快,2010年1季度逆差213.2亿美元,增长83.5%。

三、对2010年贸易顺逆差变化趋势的判断

(一)上半年进口有望保持强劲,出口持续复苏,但贸易顺差可能继续下降,某些月份可能出现逆差

一是上半年进口有望保持强劲。一方面,国内经济在继续走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第12个月高于50%,制造业增势明显;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6%,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2010年促消费系列***策基本保持不变,上半年消费可能继续加快,如专家预测全年进口车市场将继续增长20%左右。另一方面,美国的“出口新***”也将为我国扩大进口提供新机遇,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温和上涨,我国能源资源进口还会强劲。

二是上半年出口将持续复苏。2009年11月以来,全球贸易反弹势头增强,据荷兰经济***策分析家数据,2009年4季度世界贸易量环比增长5.6%,2010年2月环比增长1.8%。2010年1月份我国出口达到2008年同期水平,1季度出口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8.7%。一些出口先行指标大幅好转,如自2009年11月开始,我国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进口大幅增长,2010年1季度增幅达到56.4%、58.8%和76%,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开始大规模原材料采购。2009年11、12月和2010年1季度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9%、109%和7.2%,出口制造业投资重启迹象明显,我国1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出货值同比增长25.2%。

三是贸易顺差将继续下降。我国出口和欧美进口息息相关,由于美欧消费需求总体不振,近期加工贸易进口增速连续5个月仍低于一般贸易15~20个百分点,欧美市场回暖仍有待时日。即使我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但总出口复苏力度相对仍较弱。2010年以来,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开始显著高于出口,这意味着2010 年1 季度后加工贸易出口才会加速。进口力度则继续走强,在上半年达到峰巅。我们预计,3月份和2季度进口力度将显著强于出口,2季度仍可能出现贸易逆差。

(二)下半年顺逆差走势仍有不确定性,最大变数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一是下半年出口仍有不确定性。目前,国际贸易增长是在经历大幅下滑之后的回升,尚属恢复性增长,具有“***策主导性”、“投资拉动性”、补库存刚性需求以及恢复危机中被推迟的消费、投资需求等特征。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希腊等国债务危机仍在发酵。欧、美、日复苏相对滞后,进口力度仍显著弱于新兴市场。美国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认为,2010年下半年发达市场补库存和财***刺激的影响将逐渐减弱,预计新兴市场消费不足以在短期内填补缺口。近期短、小单多,长、大单少,充分表明企业贸易信心仍存不足。而且,随着欧美无就业型复苏,全球贸易摩擦可能高发,中国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

二是下半年进口可能放缓。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高位调整。1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从上年的30.5%回落至25.6%,2月份新开工项目从去年的67.2%回落至42.7%,预示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继续减速。但2009年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对2010年投资增长将构成一定支撑,2009年前11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76.6%。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投资将有所反弹,央行调查显示我国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已触底回升;出口回升也将拉动外向型投资的扩张,两者相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府投资的回落。综合估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可实现20%~25%,比上年下降5~10个百分点左右。其次,消费性***策刺激效应逐步减弱。家电下乡等消费***策提前预支和释放了市场容量,2009年汽车、家电和房产市场都出现高增长,下半年***策效应减弱后,消费可能只会平稳增长。第三,宏观***策将渐进调整。随着外贸出口复苏,国内价格水平攀升,经济刺激措施将逐步微调收缩。2010年以后,发达经济体不大可能强力增长,我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有机构预计,2010年1季度GDP增长11.9%是全年经济增速的高点,全年呈现前高后低态势,预计为9.3~9.9%。

(三)全年进出口增速可能“前高后低”,贸易顺逆差可能交替变动

全年进出口增速走势“前高后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2009年基数“前低后高”。预计上半年出口因基数效应可能呈现数字上的较高增长,如1季度出口增长28.7%,但近80%的涨幅是由基数低贡献的,下半年基数效应减弱后将恢复中低速增长。进口力度将在上半年达到峰巅,下半年有所放慢,全年平均维持较高增速。另外,世界贸易和中国经济走势都可能呈现前高后低,均是决定我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的关键因素。根据历史数据,如果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18%以上,进口增速有望保持20%以上。今年1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有望超过18%,再加上贸易涨价等因素影响,估计2010年进口增速超过20%,达1.2 万亿美元以上。按WTO最新预测,2010年全球贸易量增长9.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0年全球贸易量增长7%,新兴市场出口量增长8.3%,全球制成品贸易价格上涨2.7%,估计新兴市场出口额增长11.2%。据此推算,全年我出口可能增长12%左右,出口1.37万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 700亿美元左右,比2009年减少近13%。

四、若干建议

(一)不必担心某些月份出现逆差

我们认为,只要出口保持回升势头,当前形势下某个月份或几个月出现逆差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影响不大,相反有利于缓解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外,进口也会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简单按支出法的净出口计算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全面的。从进口看,我国大部分进口是资本货物和中间品,其中40%的进口是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了国内出口竞争能力。据权威专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1987~2007年间,出口和进口对GDP增长率的年均贡献分别达2.7和1.5个百分点。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在贸易平衡问题上,我们应当转变观念,确立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为目标的定位,综合平衡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不必过分担心近期一些月份出现逆差。近期贸易逆差主要是由我短期强劲内需所拉动,并不意味着我国际竞争力决定的贸易顺差长期趋势发生转折。当前,某些月份有一点逆差总体对中国宏观经济是有利的。

(二)继续保持外贸***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是避免经济二次探底的关键之一

我国经济率先回升,是靠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拉动的,最终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持续复苏的下一步瓶颈。如果顺利抓住世界贸易复苏的机遇,就能为避免二次探底提供有力支撑。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曾两次探底。当前外贸出现复苏回升的景象,形势好于去年,但在新老矛盾的交织下,仍然不容乐观:一是外部市场竞争压力正在不断加大,特别是下半年随着外需放缓,国际竞争压力还会骤然加大;二是企业成本负担加重。沿海劳动力成本上升快、幅度大,一线操作工短缺,能源、原材料、航运价格上涨较多;去年12月以来美元走强带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阶段性升值,仅今年2月份就达4%。这要求我国外贸必须在稳定中推进转型,必须保持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策的稳定,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策。

(三)充分做好“进口”大文章,顺势促进贸易平衡

当前做好进口这篇大文章是调结构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契机。要加大进口***策调控,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进程,完善进口促进***策和便利化措施,扩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进口。积极做好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的进口。对于国内稀缺、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原料可用进口原料予以替代,并进行国内的战略储备。抓住欧美扩大出口时机,敦促美欧放宽高技术出口管制,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对国内支柱产业和技术落后产业可采用进口促进策略,着重引进关键设备和创新技术,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扩大自发展中国家进口。

贸易逆差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美国经济  贸易逆差  贸易利益

    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世界各国的生产、贸易和金融等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单一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离不开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而独自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出口大幅度增长伴随出现。从全球化视角来看,巨额贸易逆差既是全球化的产物,通过巨额贸易逆差,以及自身拥有的高科技发展的优势、庞大的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美国推动和领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世界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

一、美国贸易逆差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980年以来,按***公布的数据,美国平均每年有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1999年贸易逆差高达3389亿美元,较上年增幅53.7%,占gdp的3.6%,较1990年增长了3倍,创造了历史新纪录;2000年再创369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受此影响,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亦同步增长,全年达4446.9亿美元,约占gdp的4.6%。

    自2000年10月以来,美国经济出现调整,到2001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0.3%、-1.1%和1.2% ,美国贸易逆差也同步下降,2001年上半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1848.8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6.4% ,全年贸易逆差总额为3475亿美元,是6年来的首次下降,但仍为历史上的第二个最高年份。2001年全年经常赤字约为4100亿美元,较上年度有所减少。即便如此,其绝对量依然是巨大的。

    巨额的贸易逆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使得美国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波动的主导因素。

    1.贸易逆差推动美扩大出口,开拓新兴市场,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面对80年代末期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克林顿上台以后,提出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全球化的口号 ,将对外贸易列入其对外***策的核心目标之中。1993年9月,出台了“国家出口战略”,成立了专门推动出口的机构,即“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以“公平贸易”幌子,为美国公司的海外市场打遍天下。他们一方面努力消除出口障碍,为企业出口松绑,实行重点产业重点扶植的“战略贸易***策”,通过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发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建立直接协助企业推动出口的机制;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加强对“新兴大市场 ”(the big emerging marketing)的开发及促进本国关键产品的出口。在这一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也使新兴市场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布什***府执***以来,继续强调发展自由贸易,并把启动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和在2005年前达成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其对外贸易***策的优先议程。即便中美关系一度紧张,但美国仍然努力继续与中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按一位美国众议员的话说:“如果不继续与中国保持现在的贸易关系,我们失之甚多,得之甚少” 。正是在这一指引下,布什总统2001年年底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另一方面,在推进市场化和自由贸易过程中,美国凭借在“imf”等国际组织中的“控股地位”,要求他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建立市场经济、推行贸易自由化,大力开放市场,尤其是服务业与电信市场。由于有了巨额贸易逆差,在其他国家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对美出口)的背景下,美国打开他国市场的企***往往得逞。如gatt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在其关注的新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方面,进展迅速;而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农产品、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等议题,却进展缓慢。1997年,美国又利用wto签订了《信息技术协议》,在自己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3的信息技术领域要求各协议国家开放市场。甚至包括亚洲金融危机,美学者威廉.普拉夫认为,其根源在于美国倡导的、让亚洲大国经济的全球化。

    有学者认为,imf、世界银行乃至wto等国际组织已经成为美国的代言人 ,在经济***策、贸易***策、社会***策、金融***策和货币***策等方面,最终是华盛顿的***治家及其顾问们在为全球一体化制定规则。这些规则在维持全球经济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等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从而美国推动和领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并使之为美国利益服务。

    2.通过巨额逆差,美国事实上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引擎”。

    1998年,美国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6年的13.7%上升到16.6%,低于欧盟的18.6%,高于日本的8.2%。1999年,美国货物贸易进口10599亿美元,占世界货物总进口的18.9%;服务总进口1823亿美元,占世界服务总进口的13.7%。2001年,美国经济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占世界贸易进口总额的近20%。由于欧盟贸易的60%是在区内进行的,日本因经济低迷以及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大幅度下降,因此,当今世界最大的进出口市场都是美国市场。美国通过巨额的进口,大量吸收其他国家商品,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大量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巨额赤字创造了海外就业岗位,还提供了其他偿还债务急需的美元。

    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的同时,美国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不断膨胀,10年前,美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20%,而当前这一比重已超过60%。美1997年《商业周刊》曾统计,在45家年营业额在30亿美元以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其营业额中来自国外的部分都在40%以上,可口可乐、通用汽车等著名大公司,半数以上的利润来自国外。在美《商业周刊》以市场价值指标推出的“全球1000”家公司中,1988-1999年,美公司所占比重由三分天下到占总数的近一半,由345家上升到494家;日本公司则由三分天下下降到占总数的13%。其中,在前100家公司中,美国公司1999年达62家,在顶尖的前10名中,美国公司占8家。根据美国2001年6月《商业周刊》公布的世界最大100家公司的排名,世界股票价值最大的前7名和第10名公司都是美国公司。正如美***副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所说:美国公司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确定了世界的标准,领导各个行业的潮流,如软件方面的微软公司、快餐方面的麦当劳公司等,从而在微观领域充当了全球化的龙头。

    巨额贸易逆差的结果,世界经济的繁荣越来越与美国经济相关,“格林斯潘效应” 越来越明显。有专家估计,美国经济每增长或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影响德国经济增长0.16个百分点,影响日本0.18个百分点,影响加拿大0.46个百分点 。发达国家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如此之大,诸如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于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美国充当了全球化的“引擎”,甚至有学者还指出,所谓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唐任伍,2000)。

二、经济全球化助长了美国的贸易逆差

    从全球化视角来看,经济全球化又推动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

    1.巨额贸易逆差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战后,尤其是70、80年代以来,在初步发展的全球化的基础上,美国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s,mnc)利用其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以加拿大、英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要投资对象,在制造业部门,包括汽车、橡胶、化工、计算机、精密机械和仪器等行业大量投资,大大深化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导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美国mnc在发展中国家也进行大量投资,将劳动密集型的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钟表等轻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水泥、塑料、石化等资源消耗型及污染严重型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起垂直型分工体系,结果亦使相互间的商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在这种国际分工的背景下,美国依赖大量从东南亚进口的元器件,从中国进口的鞋、玩具和箱包,从墨西哥进口的纺织品等满足其日常消费要求后,集中人力、物力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战略目标。如1994年克林顿向国会递交的《国会出口战略实施报告》,明确提出***府将集中力量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这充分反映了美国转移劣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的战略意***。

    美国大幅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果,使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其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gdp的贡献不断加大,1995-99年,实际gdp增长的30%来自it产业。与此同时,能源消耗量大的传统钢铁工业、造船等生产部门的工业产值在整个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在gnp的比例1999年上升到75%以上,就业人数和比例也超过了70%。预计到2010年,美国经济构成中只有10%左右的制造业,其余全部是服务业 。

    美国是高消费国家,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在75%以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需要大量进口自然资源 、原材料、消费品和其它制造业产品,如每年消费了世界市场26%的原油,23%的原煤,25%的铁矿石和26%的精铝。

    因此,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局面,美国出现大量贸易逆差在所难免。

    2.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将使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按照以原产地为基础的贸易统计,一国外贸顺差可能源自于外国在本国的子公司的大量出口,外贸逆差也可能源自本国在外国子公司的返销。

    从国际贸易的主体来看,从事美国进出口贸易的既有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也有外国跨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目前,世界上跨国公司已达6.4万家,共有子公司70万家,1999年的销售额高达14万亿美元,几乎是世界出口总额的2倍。oecd统计,其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有近一半由跨国公司内部及其相互间的商品贸易构成,在美国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产品转移占了美国总进出口额的1/3。如ibm的计算机70%以上的零部件在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美国轿车25%的部件由其海外子公司供应,半导体行业80%以上的组装工作在国外完成,波音飞机28%的零部件到国外加工生产。耐克公司在中国子公司生产的运动鞋90%以上返销美国市场,所赚外汇流回美国,而在美外贸统计中,却视为中方对美出口,由此造成的贸易差额记为美中贸易逆差。所以,美国跨国公司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内部贸易将进一步增加,而受此影响之下的贸易逆差也将进一步扩大。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的出现亦改变了贸易的内涵。据预测,到2003年电子商务将达到9.2万亿美元,作为知识经济的领头人——美国占有绝对份额,如1996年全球互联网产品与服务贸易达106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其中美国占据其中的57%,microsoft向全世界销售了近千亿美元软件产品,它不是以传统货物商品出口方式,在美国生产光盘,贴上标签之后再在世界各地销售,而是在销售地生产,将销售收入送回国内或在互联网上发售产品,以电子方式收取货款。而传统的国际收支则不计入美国出口贸易额,显然美国名义上的贸易逆差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有扩大趋势。

    为取得他国市场,尤其是服务市场,美不惜牺牲短期利益,甚至运用金融手段,制造金融危机,强迫危机国开放市场,进一步推进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危机国家在接受贷款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美国“控股”的imf苛刻的“药方”:开放金融市场、实施贸易自由化、削减财***开支、实行紧缩***策。这导致危机国危机恶化,大量公司进一步面临破产境地。这之后,美国的跨国公司凭此良机大行收购兼并之能事。届时,当地经济复苏乃至繁荣之时,恐怕也是被美国控制之日了。而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子公司的发展,又将使当地顺差继续加大,美国逆差进一步扩大。

正因为如此,专家估计,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贸易逆差预计在未来两年内逐渐扩大,估计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将增加至4188亿美元,2003年将续增10%至4571亿美元 。

三、巨额贸易逆差有利于美国获取全球化利益

    1.巨额贸易逆差是美国发动贸易战、扩大出口和获取全球化利益的“武器”。

有了巨额的贸易逆差为背景,在其他国家一再鼓励出口,甚至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动辄以贸易制裁威胁有贸易争端的国家。美国坚持强硬***策,以“公平贸易”为幌子,频频挑起贸易战。他们对国内出口加强干预,强化金融支持,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减少进口,同时放宽对高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与服务贸易的出口管制。

    综观全球,美国是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限制进口涉及贸易数额最大、次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作为利用wto解决纠纷最积极的国家,自1995-2000年初,美国在wto提起的诉讼达49件,是在wto打官司最多的国家,所指控的对象包括欧盟等许多国家,涉及产业从飞机制造、汽车、建筑、钢铁,到牛肉和专利保护 。从美国贸易战略的实施效果来看,9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巨额逆差”这一“武器”,在贸易战中硕果累累,绝大部分国家在与美交锋中,纷纷做出了大的让步:如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美中之间终于达成了农产品贸易协议,为美国农产品大举进入中国铺平了道路;在美欧香蕉战中,美国亦取得了胜利。贸易战的结果,一方面美国保护了本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打开了他国市场,从而使美国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出口亦大幅度增长。

    1992-1999年,美国出口年均增长6.4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占gdp的比例年均达到10.77%。尤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顺差,部分抵消了进口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1996年服务贸易出口2240亿美元,同比增长6.4%,并抵消当年贸易差额的40%。199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760亿美元,2000年1-9月,美国服务业贸易盈余65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近80亿美元。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98年美国的gdp比1948年关贸总协定正式生效时增加了31.5倍,而这一期间美国的出口增加了61倍以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统计则显示,从1990-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归功于出口的增加 。

    2.贸易逆差助长了全球“美元化”趋势,为美国转嫁风险创造条件。

    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美元,而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及美国的强势美元***策,又加大了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元地位不断上升,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0%;在国际贸易中,有2/3是用美元结算的;在外汇市场上,以美元交易为主;国际证券发行总额接近50%是用美元;国际贷款总额中以美元计价的部分也接近一半;所有美钞的66%都是在国外流通的,大约3/4新增发美钞被外国人所持有。

    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的债务净额已由1999年底的15253亿余美元,大幅增加至2000年底的21874亿美元。一些专家认为,随着金融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加速,美元化将在一些国家成为难以避免的现象(王建,黄金老,2000),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美元需求有加,美元有继续维持强势的基础(2001年即便美元连续11次调低利率,美元依然保持了强势)。

    随着美元地位的不断上升,全球(尤其是拉美国家)出现了美元化趋势,加上多年来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其他国家尤其是贸易顺差国陷入了所谓“斯蒂格利茨陷阱”,即美联储发行纸币支付巨额贸易逆差——各顺差国用花费高昂代价得到的美元购买美国发行的***府债券或公司股票——美元重新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这一陷阱。然后美国可以利用美元或资本市场贬值既减轻外债负担,又扩大出口,美国则可转嫁危机,而债权国却蒙受损失。

    1982-1999年,美国股市持续上涨,尤其是1994-1999年,美国股市涨势如虹,累积了大量风险,美国正需要转嫁风险的机制(刘建江等,2000)。对各顺差国来说,当美国危机出现,美股下跌,或者美元大幅度贬值,那么辛辛苦苦的靠外贸顺差获取的美元资产将大幅度缩水,部分福利留在美国,而美国却可能成功转嫁资本市场风险。

    3.得自于贸易逆差的其他收益。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可以获得廉价商品的国际市场,巨额贸易逆差,减轻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保持较低失业率做出了贡献(刘建江,2001)。

    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不管是顺差还是逆差,只有产生利润,才能形成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推动社会总资本的增值,才会有乘数扩大国家市场的容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动机。美国无疑是逆差大国,但从利润角度分析,结果可能是另一种景象。因为其一,美出口的多为高科技及垄断性产品,利润丰厚;二是美mnc采取本土化战略,通过内部贸易、转移价格,在东道国获取巨额利润,而让东道国承担巨额顺差的恶名;三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缺乏销售网络,被美国销售方赚取利润;其四,东道国所谓的“加工与装配贸易”,附加值水平低,从利润方面考虑,绝大部分归美国所有。美国贸易逆差中mnc母公司从子公司的进口部分,其所获得的资本回报并不完全由东道国所获得;其五,贸易顺差国花费高昂代价获取的美元又以购买美国债券的方式重新回流到美国,相当于其他国家给予美国的贴息贷款。

    j.morisset(1997)估计,原材料出口国每年损失的外汇收益达1000亿美元之巨。所以美国名义上的巨额逆差,实质上却并未阻碍经济增长。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相对应的是,美国经济90年代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时期。1991年4月-2000年10月,美国经历了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长的时期,从1992-2000年,年均gdp增长率达3.61%。相反,很多名义上的顺差之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贸易结构不合理,“国际剪刀差” 的存在,出口商品附加值太低,从福利水平来衡量,国际贸易可能是实际上的逆差。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美国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超过其它主要发达国家,比日本和德国分别高出27%和41%,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广泛地参与了国际贸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格林斯潘也承认,美国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中“获得的收益最大”。

四、巨额贸易逆差增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贸易逆差将全球经济波动与美国经济紧密拴在一起,世界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不断加强。

    1.全球化使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增加了全球贸易***策的不确定性。

由于决策者关注的是名义上的逆差,因此,巨额逆差可能成为影响未来美国对外战略的不确定因素,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时抬头就是典型的体现。自1993年国会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来,由于反对自由贸易的国会议员和其他人士的阻挠,大多数重大的贸易协议都无法在国会获得通过,其中包括授予总统“贸易促进权”的提议。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指责美国签署的nafta是出卖美国劳动者的利益,指责美国与墨西哥的贸易协定使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失业。美国至今仍对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设置种种障碍,对钢铁等行业也依然实行贸易保护。

    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逆差并不能说明美国开放了市场,而其他国家实行了保护主义。不过,决策者却非常关注双边贸易逆差的数字,认为这种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通过影响市场信心影响美元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使美国不得不以北负巨额外债为代价,来支撑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顺差国往往遭到报复。另一方面,决策者也可能认为贸易逆差是一国国际竞争力下降的标志,将倾向于采取削减逆差的措施。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衰退态势,如果势态继续发展,美国经济在11次降息之后仍未走出低谷,美国***府极有可能在贸易***策上出现重大转变,进一步挑起贸易争端,这将影响世界贸易的稳定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2.巨额逆差增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系统风险。

    对于新兴工业国家而言,其扩大出口的指向主要是美国。如新加坡、菲律宾、韩国、马来亚等。我国1999年对美市场的出口亦占了出口总额的21.5%。这种态势的结果,从发展中国家角度分析,正如w.a.lewis(1952)指出:导致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发达国家(美国)的进口需求,从而扼杀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当前可理解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机会,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因素,也是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但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持续繁荣的基础越来越脆弱 ,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不断增加。如受美国经济“软着陆”影响,2001年3月,imf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由原4.2%调低至3.4%,7月,美国摩根斯坦利的专家进一步将全球经济增长的观测数下调至2%,年底,又将这一预测数下调至1%,达到经济衰落的标准,其中主要的原因恰恰在于美国经济的调整,使进口额减少。据wto估计,2001年受美国经济衰退与进口量减少的双重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从上年的12%骤降至2%

    对于一些单靠出口推动经济体系而言,其经济发展极易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由于美国经济衰退,进口量减少,2001年1-3季度,印尼、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出口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台湾下降了18.5%,新加坡非石油类产品出口30.7%。据亚洲开发银行11月发表的预计,2001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0.8%下滑至-5%,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从上年的7%下降至3.4%,几个新兴工业体的增长率将从上年的8.4%狂跌至0.1%,台湾和新加坡将分别为负2%与负3% 。

    而全球经济中美元化趋势的出现,则加大了经济体系中的道德风险,因为鼓励美元化国家的决策者将把经济困难归罪于美国,美国则可将经济衰退归咎为其他国家。

诺奖得主蒙代尔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放慢,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在未来几年面临崩溃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凭借巨额逆差,美国***府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世界各国共同承担其经济调整的后果。而巨额逆差,也将继续成为美国开放他国市场的“武器”。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巨额贸易逆差,美国不但成功地实施了自身的全球化战略,而且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其他国家立足于顺差发展经济的同时,美国则通过逆差,获取全球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巨额贸易逆差,已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这一单一引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治霸权”得以互相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美国巨额的逆差,加剧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世界经济系统风险越来越大。在经历了90年代历史上最长的增长周期之后,美国经济进入调整。长期以来,美国***府为迎合来自左翼势力的批评,几乎将所有经济问题都归咎于国外市场不开放和贸易逆差。因此,若短期内美国经济不能复苏,则美国调整贸易***策、挑起贸易争端的可能性将加大,从而增加了国际贸易***策的不确定性。

    2001年以来,面对经济调整,美联储连续11次调低了利率,根据最新的预测,美国经济有回暖之势,美国进口增长态势又有可能得到恢复,但长此下去,美国贸易逆差将进一步膨胀,世界经济系统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一旦美国经济维持较长时期的衰退,美元地位动摇,贸易逆差减少,则全球经济稳定将受到影响。承担美国经济波动和美元风险的不仅是美国,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被迫一起来维系美元的地位和美国经济的繁荣。各国应对巨额贸易逆差之下的美国经济体系面临的风险以足够的重视,密切关注其将来的发展方向,研究防范风险的对策,力求将因美国经济波动导致进口减少,从而使世界经济遭受的损失与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以避免使世界经济趋向恶化。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努力扩大内需,减轻经济复苏严重依赖出口,尤其是过度依赖对美出口的局面,是较为迫切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唐任伍: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美国化”(j).世界经济文汇,2000(5):15-20.

2. 王建,黄金老:美元化的影响及对策(n).京.中国证券报,1999:12-23-16.

3. 刘建江: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与产业结构调整、低失业率互动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1(4): 72-75.

4. 刘建江、刘怀德:股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案例(j).世界经济,2000(6):22-30.

5. 陈宝森:当代美国经济(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贸易逆差篇5

【编者按】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WTO环境与贸易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和指导下,专家组自2002年以来,研究领域在追踪参加支持WTO及其他贸易与环境谈判基础上,前瞻性和创新性地扩展到贸易***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及运用贸易手段促进环保目标实现、运用环保手段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策手段研究领域。

经过四年研究,专家组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与***策建议:

1、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环境利益是国家综合利益的一部分。我国应充分把握参加谈判的机遇,从环境保护视角进行利弊分析,确保谈判中的环境利益和国家环境安全,并以外促内,推进国内环保重点和难点工作的突破,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2、贸易***策对环境有重大长远的现实与潜在影响。我国应在贸易***策领域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促进我国综合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拓展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工具在***策领域的应用提供***策示范与实践指导。

3、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影响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表明,我国贸易价值量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因此,应高度关注我国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以环保手段绿化贸易增长,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为此建议,我国在进出口环境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投资等贸易环节增加环保“阀门”。

外贸顺差,资源环境逆差

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以平均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每年对外贸易顺差超千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同时,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2003年已超过500亿美元,2006年超过 6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引资大国。

然而,我国目前的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府应该高度关注我国目前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探讨贸易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

贸易是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贸易又是载体,既承载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又承载着一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无论货物与服务类的产品,在其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都会消耗资源、排放污染,因此对外贸易的进出口产品中都隐含着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量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进而会对本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影响。对这些进出口产品对本地资源环境状况影响的可以进行定量平衡核算。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顺差;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恶化、产生负面影响,则是资源环境逆差。

目前对贸易的度量,仅以价值量来衡量,而非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度量。贸易的价值量仅涵盖了货物或服务产品的市场名义价值,而忽略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成本。

总局环境与贸易专家组初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对外贸易价值量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长期以来,我国以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出口为导向的、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这一外贸增长模式成为我国目前粗放式的、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加速器,加剧了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给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根据我们运用***发展研究中心的DRC-CGE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十五”期间SO2污染物排放量中,如果忽略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那么由于外贸拉动SO2每年平均排放量约为150万吨,即我国“十五”期间每年对外贸易造成的SO2逆差约为150万吨,占我国每年SO2排放总量的近10%。如果考虑生产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由于贸易增速远高于生产增速,由于外贸拉动的SO2逆差将更高。

造成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曾是换取外汇的重要途径。为了追求贸易利益,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的是一条以量取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对外贸易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体现为“四多”和“四少”,即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强度大的产品出口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强度小的产品出口少;产业链低端产品出口多,产业链高端产品出口少;传统产业出口多,高新产业出口少;货物贸易出口多,服务贸易出口少。

具体来说,在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中,传统出口优势产业中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如纺织、皮革及制品、化工、食品和农产品、水泥建材、焦炭、钢铁等。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我国位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我国出口贸易额的55%以上来自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90%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其中,位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列的大宗商品如笔记本电脑、等离子彩电及DVD等商品95%以上也是以加工贸易形式出口。而我国进口的产品多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服务类产品为主,例如金融保险等无污染的服务业产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明显低于货物贸易,1997-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1.3%,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30.2%。200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位居世界第三位,服务贸易出口居世界第八位。

我们初步计算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我国SO2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而COD高、中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44%。

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全球7个主要污染行业的结构贡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所变化的只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也间接说明我国污染物不仅来源于国内生产与消费,而且也来源于全球产品生产与消费。

第二,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

我国出口产品(包括货物与服务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小。目前我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的单位出口产品的污染强度均比发达国家高。

以纺织行业为例,我国每生产100米棉布大约要消耗3.5吨水和55千克煤,同时要排放3.3吨废水,产生2千克COD和0.6千克BOD5。再例如,对我国焦炭行业的环境损失进行粗略估算结果表明,我国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焦炭产量分别为1.78亿吨,2.06亿吨,2.43亿吨,按吨焦排污环境损失76元推算,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全国的焦炭生产环境损失达135.28亿元,156.56亿元,184.68亿元,均约占各年度工业增加值的0.3%左右。在焦炭主产区山西省,焦炭生产的环境损失占该省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则高达5%左右。

第三,出口总量增速快

我国出口总量大并以每年20-30%速度快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大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根据运用***发展研究中心DRC-CGE模型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在“十五”期间,如果忽略生产结构与出口结构的差异性,出口总量增速对SO2排放的贡献占20%左右,而出口结构变化的贡献为5.5%,但生产效率提高贡献了-5%。只有生产效率的提高减少了SO2排放。

减少并扭转资源环境逆差,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面对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近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2006年9月14日***等五部委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这是继2004年初出口退税全面下调之后,我国又进一步下调或取消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并增补“两高一资”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目录。这些贸易***策明显抑制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势头。2006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原油、成品油、煤炭、未锻轧铝出口量分别下降21.8%、21.1%、11.9%、5.8%。

我国“两高一资”产品贸易***策调整对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势头、扭转资源环境逆差初见成效,但贸易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在进出口贸易管理各环节中强化运用贸易与环境综合手段,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特别是需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扭转资源环境逆差的态势,改善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总局WTO专家组初步研究建议,在进出口环节增加一个可调节的环境保护“阀门”,限制资源环境密集产品出口,鼓励资源环境密集产品进口。“阀门”可设置在以下三个环节:进出口环境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环节、投资环节。

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增长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切实把握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以环境优化贸易增长,综合运用贸易手段加强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贸易,减少并扭转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态势,将贸易的环境管理效果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传递到生产与消费环节,从而改变目前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并最终实现全方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应该综合运用产品出口关税、市场准入与准出、投资等贸易手段,加强环境管理,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增长,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具体***策建议:

扩大出口关税征收范围,加征高污染产品出口环境关税

建议***在目前征收出口关税商品目录基础上,考虑扩大出口关税加征产品范围,有针对性地对纺织、化工、造纸、食品加工等高污染行业中的高污染产品加征出口环境关税。

在征收出口关税时,建议采用从量计税方式,以出口货物的数量和重量计征关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低价量多的出口产品加以限制,旨在扭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长期以来难以摆脱的以量取胜的困境,抑制环境污染严重、产能过剩、自相杀价严重和贸易摩擦比较多的商品出口,从而减少环境逆差,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征收出口关税应借鉴国家纺织专项基金的做法和经验,以征收出口环节环境关税的税金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相关行业环境设施建设投资、企业技改和清洁生产,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可设立外贸企业环境友好奖励基金,对环境行为良好的出口企业,对其实施ISO14000、环境标志或清洁生产审计等给予资金补贴。

设计和实施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

建议环保总局会同商务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发展改革委、质量监督检验检***总局、国土资源部、林业局等部门,深入系统研究建立完善基于资源环境保护目的的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侧重从市场准出方面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策手段的运用:

1、扩大与多国“环境标志”体系的互认,以差别关税税率、出口退税、直接补贴、纳入***府采购计划等措施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出口;

2、设定环境友好型企业“白名单”,对“白名单”企业予以出口退税、通关优惠等待遇鼓励出口;以获得“环境友好型企业” 称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建立企业白名单的基本依据;以纳入***府采购、直接补贴、税率优惠等待遇,鼓励企业进入“白名单”;

3、以“重点污染企业”数据库为依据设定企业“黑名单”,并以强征环境关税、禁令等手段限制其进出口行为;

4、实施更加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的产业***策,对“两高一资”行业,以配额、许可、禁令、限价、信贷等贸易调控手段加以抑制;

5、限制资源环境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投资,鼓励资源环境密集型产业到海外投资;

6、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延伸至国际贸易活动领域,针对贸易协定、贸易***策乃至具体订单等,实施不同层级的环评措施,并根据环评结论,实施包括禁止进出口、限制进出口、鼓励进出口在内的分级分类管理。

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准入门槛,引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

建议总局从国家宏观层面、从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区域分布的调整着眼,在战略上、根本上解决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具体策略如下:

1、总局应尽快对现行《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提出修改建议方案,从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外商投资的环境准入门槛出发,扩大外商投资的禁止和限制类范围;

2、明确界定和细化《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中产业指导分类中的环境要求,提出具体的标准和适用行业范围,作为《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补充细则;

3、充分利用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有利工具,对外商直接投资中潜在环境风险较大的项目从严评价审批;

4、环保部门尽快制定 “绿色投资指南”。

健全进口废物贸易***策,有效防范废物贸易环境风险

建议总局提高我国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物的资源战略意义的认识,切实把握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进口废物环境***策法规建设,强化进口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管理,提高监管能力,严格***。具体建议:

1.完善进口废物环境管理部际协调会机制,强化环保、海关等相关部门***策的协调,环保部门要加大相关法规、***策的建立健全,并强化***能力;海关部门则要牵头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协作,打击非法废物贸易。

2.将进口废物贸易列入当地环境应影响评价的内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的,一律不予审批。

3.关口提前,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废物进口,预征排污费。排污费由进口商承担,将环境损失的补偿列入成本。

4.加强从进口、流通、再加工利用等多方面环境监控力度,严格***,确保进口废物流向具备加工利用能力的企业,有效实施进口废物全过程环境管理。

贸易逆差篇6

要】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存在,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二战后,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1971年美国贸易逆差仅为15亿美元,此后长期存在并一路攀升,到1999年贸易逆差达到2676亿美元的高峰,金融危机前到达历史峰值,贸易逆差达8567.55亿美元。尽管美国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下降,但美国贸易逆差规模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投资-储蓄失衡、内外结构调整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失衡三方面分析了美国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存在的原因,最后指出美国只有消除结构扭曲,才能彻底消除美国逆差顽疾。

【关键词】美国贸易逆差;结构失衡;成因分析

从1971年开始,美国结束了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2006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8567.55亿美元,攀升到历史峰值,期间虽然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1]2007年金融海啸的爆发,美国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并无根本性的扭转,逆差水平仍然很高。美国持续的巨额贸易逆差已成为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方面,也是世界经济重要的风险来源。长期以来,美国当局和贸易顺差国都试***采取各种措施调节贸易的不平衡,但贸易逆差规模却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所以,研究美国贸易逆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贸易逆差观点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对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各方面分析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观点:(1)双赤字说Feldstein(1993),认为财***赤字是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财***赤字意味着更多的***府消费,而***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赤字融资,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外资流入、美元升值,最终导致贸易逆差;但是在克林顿***府时期,美国财***预算是盈余的,但恰恰是美国贸易逆差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时期。(2)汇率操纵说,认为美国的贸易伙伴国实行的汇率低估***策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日本和德国都曾经经历过实际有效汇率的快速上升,但这并未显著改变他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2](3)经济增长差异说,指出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导致了其进口需求的增加,而其他贸易伙伴的缓慢增长使得美国的出口下降,最终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的出现;[3](4)全球储蓄过剩说,认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流入美国,进而使得美国的实际利率下降、资产价格上涨,而资产价格上涨产生的财富效应又导致了美国的储蓄率下降,从而引起贸易逆差;[4](5)美元特权说,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美国对国际债务存在更多的软约束,所谓的外债绝大多数并不需要付出实际资源去偿还。[5][6]上述各种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从前三种观点来看,如果仅仅认为是***府财***赤字、汇率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差异导致了贸易逆差,其结果必然是暂时性的,这明显不符合现实。第四种观点则过分强调了外部因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第五种观点则只是认为美元特权是美国贸易逆差得以维持的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贸易逆差的规模。

在现实中,从美国贸易逆差的结构看,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货物贸易,其中工业制成品的所占份额较大,上升幅度最大,二初级产品的贸易逆差变化不大。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具有竞争优势,服务贸易一直是顺差。因此,本文认为,以上诸多因素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国的贸易收支,但美国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深层次原因是其结构失衡造成的。

二、美国贸易逆差结构性成因分析

(一)消费-投资失衡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其中,Y表示产出,C表示居民消费支出,I为投资,G为***府支出,XM表示净出口。由国民收入恒等式有,XM=Y-(C+G)-I,又S=Y-(C+G),进而XM=S-I。当XM<0时,贸易逆差;当XM>0时,贸易顺差。从等式的左边看,造成一国贸易逆差原因是一国的储蓄相对国内投资不足造成的。

从消费储蓄的角度分析,凯恩斯主义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为此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c(Y-T)。其中,C为居民消费,c为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s=1-c为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Y为国民收入,T为税收,(Y-T)为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由凯恩斯消费函数知,居民的储蓄率是由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c)或边际储蓄倾向(s)决定的。当边际消费倾向(c)过高时,储蓄率必然下降。而从美国消费率长期数据看,自 1929年以来,消费率基本在62-70%之间波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持在67%以上。只是在大萧条的1932年,由于投资极度萎缩,消费率攀升至87%的历史高位,而在1943—1945年,由于战争带来的***需投资急剧增加,消费率降至49%的历史低位。[7]因此,美国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直居高不下,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美国储蓄率低。

从投资的角度看,自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标志着丧失了美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压缩***费开支,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民用技术研发投入,开发高科技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府也通过减税鼓励企业投资,进入9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新经济,经济持续增长,这也刺激企业的大规模投资。

总之,一方面美国的消费经济特征决定了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非常高,储蓄率必然不足。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巨额的投资。需求和投资的不平衡必然导致美国通过贸易逆差为内部需求缺口融资。同时,美国超强的经济***治实力、国际分工地、位高速的经济增长、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美元的国际中心储备货币地位等优势也吸引着外部资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为美国平衡内部的供求失衡创造了条件,使得美国贸易逆差能够持续。

(二)内外结构调整不协调造成贸易逆差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与外部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就开始相对衰落,1970年代末和1980 年代初,在日本、联邦德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下,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急剧恶化,贸易逆差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最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通过采用战略贸易***策、加大研发投入以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企业兼并实现产业组织的合理化、依靠风险资本和小企业开发高技术等手段,实现了高技术工业长足发展,而且促进了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升级,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更加有效,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美国迎来了20世纪末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国内旺盛投资和消费需求。

同时,在美国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美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传统产业与东亚家丰富、廉价、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成功对接,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一般制造业并向美国大量出口,满足了美国国内对低成本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投入的需求,促进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其他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和欧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形成率较低,资金也大量流向美国,从而满足了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张的需求。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结构调整的不平衡加剧了美国的贸易不平衡。

在全球资金和资源的驱动下,美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但也建立起了其潜在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与全球市场相适应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出了国内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说,美国的高技术产业所形成的现实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只有全球市场才能消化。

因此,要求全球市场规模随着这个调整过程而进行同步结构升级和扩张。如果其他国家能够大力提升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把美国高科技产品作为中间投入品,增加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需求,就可以与美国经济结构性调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使美国贸易平衡。

但这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世界中,首先日本和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受困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短期内结构调整的空间不大。新兴市场国家一般制造业过度发展,整个经济过度依赖于一般制造业,仍存在通过向美国出口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况且经济结构调整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口构成等多重复杂因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所生产的产品,除去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机器、设备外,更多的是各种无形的技术、专利、标准、服务等。在国际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实现环节就主要表现为技术转让和销售。而20世纪90年代初乌拉圭回合形成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不能保证技术传播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格局有利于美国。因此,新的多边投资协定和知识产权协定的缺位对全球的技术扩散进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也大大制约了其他国家与美国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8]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结构调整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是美国贸易逆差产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三)制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失衡与贸易赤字

1.造造业和服务业结构失衡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下降,美国以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结果是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相应萎缩,出现了制造产业空心化。到2007年,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美国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20.9%和77.9%。二三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这种结构对美国的贸易平衡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2.产业结构失衡造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首先,制造业的萎缩意味着大部分的普通消费品、工业制成品等在美国国内已不生产,只能更多地依靠进口来满足国民大幅增加的消费需求,外贸赤字迅速扩大。到2008年,美国的服务贸易虽有1535亿美元的顺差,而商品贸易的逆差则达到8821亿美元,占GDP比重为6.1%。同时,相对于货物,服务参可贸易的程度低,因此,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美国新增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单位出口数量相应减少,美国的出口能力将被进一步被削弱,逆差进一步扩大。

其次,从服务业和制造业依存关系看,制造业是服务业的物质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医疗、运输、旅游和教育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生产对制造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有较强的依赖性,当美国制造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无法满足服务业生产的需要时,必然要求进口大量此类产品。如金融保险行业,通讯和信息设备;房地产和租赁行业大型建筑、租赁设备;商业服务部门的零部件替换;医疗部门的大量价值昂贵的药物和医疗设备;在交通运输部门所需要的钢铁及运输工具等,随着这些部门的发展需求量必然会增加。但是生产这类产品的制造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中很多制造业或某些生产环节都转移到海外,服务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比重的逐步提高,一方面增加了支撑服务业生产的资本商品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则减少了美国本土企业对该类商品的供给,因此,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日益扩大的服务业资本商品的供求缺口。

最后,伴随美国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和制造业的萎缩是美国美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美国的产业海外转移是通过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实现的,这对美国的贸易逆差造成总要负面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从东道国出口到母国的产品,因此将减少母国的出口;另一方面,会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向母国出口,加剧逆差。因此,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失衡,势必刺激美国贸易逆差规模的扩大。[9]

总之,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增加了其对一般制造业产品以及服务业生产所需资本商品的进口,大大影响了美国的出口能力,最终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美国产业结构失衡是其贸易逆差形成和持续的深层次根源。

贸易逆差篇7

分析一季度的外贸情况,最令人关注的还是贸易逆差。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8.2个百分点,并且已连续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累计贸易逆差8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亿美元,增速之快,多年罕见。 中国一直是顺差大国,迄今已持续了10年之久,其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4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快速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贸易摩擦日益频繁的今天,持续高额的贸易顺差又似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局部投资过热的背景下,如何看待首季高达84.3亿美元的巨额逆差,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结构性因素 从表面上看逆差的产生是因为进口增幅高于出口增幅8.2个百分点。而***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表示,分析这个问题,应该着眼于结构性因素,其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从国别结构来看,我国传统的贸易顺差来源的顺差额在增加,传统的贸易逆差来源的逆差规模也在扩大,只是一季度逆差的扩大规模超过了顺差。这说明,进出口的国别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结构性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举个例子来说,当中国向美国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时,美国的高端技术产品并不一定来到中国,反而是东亚国家的优势技术产品在中国找到了广阔的天地,结果就是中国维持着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对东亚近邻的大量贸易逆差,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扩大。 二是,从商品结构来看,产生逆差的主要是和投资品、基础材料有关系的商品。如电力设备、钢铁、金属矿砂、纺织纤维、专用工业设备和科学仪器装置等,逆差都增长得很快。 三是与贸易方式有关。从数字上看,一般贸易出现较大逆差是此次逆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7.1%,而进口增长了41.4%,出现了124.7亿美元的逆差。 为什么首季84.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会表现为这三大结构性特点,其中又能够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呢?对此,赵晋平做了深层次分析,他认为,这是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看短期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增长带动了整个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这种短期的投资需求的上升也带来对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需求大增,导致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例如房地产、家电、汽车等行业蓬勃发展,直接拉动铁矿砂进口量不断攀升。而一季度初级产品的进口增幅更是高达62%。 另一个短期因素在于,国内对基础能源和原料需求的迅速膨胀,导致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而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采购则改变了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平衡,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价格的上扬。所以一季度逆差的增加中还存在着进口商品价格上扬的因素。而分析长期因素,首先就是受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影响。 赵晋平认为,从对国别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逆差来源逆差在扩大,传统的顺差来源顺差也在扩大,这个现象说明在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中所造成的贸易流向是进一步加强的,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因素。具体来说,比如日本、韩国、东盟、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逆差的长期来源。而随着投资带动下的贸易转移,这些国家或地区将大量的产业转移到我国,而它们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也随着产业转移逐渐表现为我国对欧美市场贸易顺差的扩大,同时表现为我国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逆差在加剧,而且这种效应日益明显。 再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世界性的制造业加工基地,这种定位的长期影响在于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甚至需要大量进口。 ***策调整的影响则是另一个长期因素。这一点从贸易方式的变化可以看出。从今年起,我国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了3个百分点,这在客观上起到的作用是,很多企业为了回避国内采购成本的增加,为了保税,便由一般贸易方式转向了加工贸易方式,原来的国内采购部分也随之变为了进口。这也是造成逆差的原因之一。 而反映国内采购率降低、进口依存度上升的指标,就是将加工贸易的出口与进口做一个比较。赵晋平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他告诉记者:在2002年一季度,每1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需要进口0.64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也就是说,国内的加工幅度、增加值率还是比较高的,至少有0.36个百分点;到去年一季度,每一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需要进 口0.68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变为了每1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需要进口0.7美元的零部件和材料。这说明,退税***策的调整使国产料件相对于免税进口料件的优势减弱,加工贸易企业也更倾向于使用进口料件,加工贸易出口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上升。对此,赵晋平分析说,光是这个因素算下来,就减少了大约10.3亿美元的国内采购,折算成人民币大约90多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0.8%。 适度的逆差有助缓解多方压力 84.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对经济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国内大多数外经贸专家认为,适度的逆差不会对进出口格局产生影响,而对中国经济则不见得不好。 赵晋平分析认为,首先,短期内的贸易逆差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长期以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了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导致了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特别是到了去年,陷入这一循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表现得相当明显。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又增加了300多亿美元,可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是存在的。而逆差的出现则会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相应的,资本净流入的速度也可能放慢。再从市场供求关系来看,随着逆差的增多,美元供给也会相应减小,这样也会减少市场的压力。另外,逆差的增加还意味着不需要大量采购美元,人民币存款的增加同样会减轻压力。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确实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减少。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年初业内估计,今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而今年一季度就已达2.8%,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今年的实际情况可能会超过年初的预计。在这种情况下,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短期的贸易逆差就有助于缓解这种压力。 将视野再放得大一些,贸易顺差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海外净需求的减少,那么,怎么来看逆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呢? 去年外贸实现了255亿美元的顺差,在此基础上,假定今年贸易顺差减少到0,也就是外需的增长下降了100%,只要内需的增长保持在9.5%左右,就可以达到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假设在去年的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去年,货物贸易的外需减少了16.1%,这意味着使GDP少增长了0.4个百分点,而这部分正是靠内需的增长来弥补回来的。也就是说在内需比较旺盛的情况下,外需的减少是可以通过内需的增长弥补回来。而且,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外需减少也恰恰有助于缓解经济增长过热的压力。而今年一季度内需的增长依旧很旺盛,预计全年,即使达不到去年9.7%的增长水平,达到9.5%还是有条件的。所以,即使外贸出现了逆差,实现8%的经济增长还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逆差不能长期存在,如果持续两三年,那么其中就有可能酝酿风险因素。而对今年来说,姑且不说全年不可能出现较大的逆差,退一步讲就是出现了,对于缓解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多方面的压力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外贸战略的调整 然而,从国别结构的角度来看,逆差的出现对于缓解双边的贸易摩擦没有什么作用。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出口60%以上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和欧美之间存在的大量顺差使得贸易摩擦亦大幅上升,从纺织品、彩电,到钢管、家具,以及动物源性产品,都受到了外国特别是来自美国、欧盟的密集的反倾销诉讼或技术性壁垒。 在这种背景下,从内外需求两个方面看,应如何把握当前的贸易战略呢?赵晋平认为,首先,应当改变“重出口轻进口”的思想,贸易战略应该对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都有所考虑。 在出口方面,一是,对于大量资源消耗型产品和能源消耗型产品,应该在产业***策上进行调整,减少这类商品的出口地位和比重,或者使其增长速度降低到合理的水平,这有助于缓解我们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压力。而且,这种调整不能是通过行***命令去限制,而应通过产业***策的调整,以市场的手段进行调节。比如,可以在短期内通过出口退税机制增加资源型、高消耗型产品的出口成本,减少对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二是,出口市场战略性的调整和布局。谈及此,赵晋平感慨到,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高,成为了双边贸易摩擦的主要起因,甚至成为了***治摩擦的主要起因。这也蕴涵了一定 的风险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正是与这种过度依赖于某一市场的经济结构有直接关系。对此,赵晋平建议,如果能够通过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提高区域内部的贸易比重,可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也有助于减少双边贸易带来的摩擦。 三是,在***策制定方面,需要考虑产业***策的导向效果和贸易***策的导向是否一致。比如,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做法,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它与我国鼓励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延长国内的产业链条,提高国内的增加值、附加值率的产业***策的导向是相反的,会导致更多的一般贸易方式转为加工贸易,导致国内采购率下降。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存在,对带动国内相关的中间投入品产业将会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策调整的时候也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目前增值税改革在加快,出口退税监管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应该考虑让出口退税***策逐步恢复到正常阶段。 进口的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其进口中的初级产品的比重比较大,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较低。目前,在我国的进口构成中,原材料、能源等初级产品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倒是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到了中期阶段,这在结构上是好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却造成了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外部资源进口的依存度高,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内部市场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这需要产业***策对高耗能的产业做出调整,使之逐步转向节约能源型的产业。 资料:寻求基本平衡的贸易差额 具体到今年外贸情况,逆差是否会持续全年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谈到全年的走势,赵晋平分析说,从进口方面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快、刺激市场需求上升的因素还存在、今年关税水平的进一步降低、由于物价上涨后带来的人民币的相对升值而带来的进口品价格相对下降等因素都会造成对进口的刺激;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过热的势头,有利于克服由于短期的投资增长过热对进口的影响。 在出口方面,今年国际市场的整体情况不错,据世贸组织的预测,今年全球贸易的增长幅度为7.5%,比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这说明今年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我国的出口还是有相当多的机会。同时,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还是相当多的,再加上地方经济发展的冲动和积极性,都有可能带来出口的增长。 这两种力量相互影响和作用,赵晋平认为,从全年看,进口增长还是会超过出口的增长,贸易顺差将会大幅度缩小,但是进出口增速差距拉大、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的可能性不大。他初步估计,全年大致为50~100亿美元的顺差,而前半年可能出现小额的贸易逆差。 当然,从长期趋势来看,一个基本平衡的贸易差额应该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的贸易顺差或者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是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因为它意味着一种资本要素的流出,也就是国内稀缺的资源的流出。而长期的逆差带来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长期的经常项目的逆差,而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基本平衡的贸易差额,短期间或出现顺差和逆差,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基本平衡的状况,是比较理想的。

贸易逆差篇8

美国对101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对中国贸易逆差约5000亿美元(美国与中国的统计数字各有不同),关键源头认为这是源于美国深层次商品与货币的问题。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患了颇为严重的“贸易逆差失调症”,把美国的各种弊病归咎于贸易逆差,以及支撑这些逆差的糟糕协议。

贸易逆差与贸易

特朗普推行美国新***的保护主义,是囿于当今美国出现两大难题:(一)美国***府财***欠国债超过20万亿美元;(二)有101个国家对美国贸易盈利、中国贸易对美长期顺差盈利近40年、2016年达到5000亿美元上下(美中双方各自统计数据不同)。这让美国总统特朗普“心病”大发。如同一个人得了重病“心塞”――就像是在玩一种美国历史上没有过的推诿责任游戏,从而又可以避免把实情告诉美国民众:贸易逆差已成为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打交道的核心难题。贸易逆差使得美国人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多余储蓄来维持超出自己能力的美国消费水平。如果美国不喜欢贸易逆差,那要么重新开始储蓄,要么就得放弃让经济复兴的虚假承诺。贸易逆差并非根本问题,而是“拒绝接受”这种“心塞”的疾病症状。

中美贸易逆差是全球近半个世纪的一大特别案例,这是因为:(1)中美贸易37年来一直美国全逆差,中国如数全顺差盈利;(2)美元是全球第一大货币,长期占全球货币市场份额超过50%以上,自2008年8月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元又升为占全球货币市场超过61%,全球更加依赖美元了。而2015年之后,人民币只占全球货币市场的1.8%,且是一种全球最封闭――不能自由流通、不能自由兑换、不能自由汇率的货币。也就是说:美中贸易逆差与美元全球流通、人民币非全球流动的这种单向使用货币有极大历史关系;(3)这一种货币全球流通、任意兑换、全球市场浮动汇率,那一种货币限制在一国内流通、不能向外流通、不能与全球各国货币不能自由汇率上下,致人民币价值被高估、致非流通货币价值居高不下。

美元当年逆差的现实

美元度赵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跌到最低点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为此,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策。这一***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贸易逆差与货币

众所周知,史鉴“广场协议”――是囿美国财***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到2016年,美国故伎重演――与贸易逆差有101个国家、对中国逆差举世最大,这让人想起人类历史的有所雷同的一次历史之结――“广场协议”: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表面上是美国减轻国内债务的一种调节平衡,实质上广场协议包括其后的一系列举措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现代经济的“剪羊毛”。

一国贸易长期逆差表现在货币方面因素主要有:货币强弱,国民货币储蓄,它国货币的力量等。

美国对101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特朗普***府说的没错,这不是双边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多边问题。与众多国家都有贸易逆差,反映美国国家存在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储蓄不足、与货币、贸易的不匹敌。2016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净储蓄率(储蓄额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仅为3%,不足20世纪最后30年平均储蓄率6.3%的一半,这也许是一个巧合。

储蓄不足又想让经济增长,美国必须从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储蓄大量过剩的国家吸收储蓄。但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它必须背负巨大的国际收支逆差。自2000年以来累积的8.3万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与同期8.6万亿美元的多边贸易逆差相当。这凸显了为什么针对某个国家的强硬言辞不过是***治恫吓。若不从问题的根源着手,消除与一些国家的贸易逆差只会导致与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扩大。

广场协议的结果

当时主要发达国家美日德英签订“广场协议”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为20%。在这之后,以美国***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当时,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后,达成五国***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美国的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后,上述美国***府当局和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广场协议”――影响最大国家日本,揭开了日元急速升值的序幕。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值28%。

历史的教训与启迪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于支撑美元价格。

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85年9月,美国***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 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同样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201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比当年严峻上百倍、今日美国与101个国家有贸易逆差,能象当年的“广场协议”一揽子解决吗?

广场协议历史得失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1987年G5国家再度在法国罗浮宫聚会,检讨“广场协议”以来对美元不正常贬值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以汇率调整来降低美贸易赤字的优劣性,结果是此期间美国出口贸易并没有成长,而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巨大的财***赤字。于是罗浮宫协议、广场协议要美国不再强迫日元与马克升值,改以降低***府预算等国内经济***策来挽救美国经济。也就是说,广场协议并没有找到当时解救美国经济疲软的症结,而日元与马克升值对其经济疲软的状况根本于事无补。

相反的是,“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则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要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日本***府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从1986年起,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降到30年的“零利率”,这使得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从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之迹象。

治理贸易逆差用惩罚

想要惩罚中国贸易顺差,正是这种错误做法的一个例子。假设特朗普***府将其威胁付诸实施,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45%关税。鉴于中国占到美国商品贸易逆差101个国家总额的近50%,此类举措看似很有吸引力。但它会适得其反,关键是美国商品能不能在中国及101个国家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否则消除美国贸易在101个国家的逆差就是一句空话。

美国多边贸易101个国家失衡中来自中国的部分将由其他国家取代,其中多数国家的成本结构和产品价格都远远超过中国目前的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率约为美国前十大外国供应商(除中国外)劳动报酬率的10%。让这些国家填补空缺相当于对沃尔玛的商品价格和美国消费者征收重税。

这一切说明,要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只有一个切实的办法:增加国民储蓄。这将使美国摆脱对外国资本以及为吸引外国资本所需背负的多边贸易逆差的过度依赖。

特朗普是丝毫不加掩饰他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他在1月20日就职演说中宣称:“保护措施将造就伟大的繁荣与强大。”这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当时一种类似的思想导致了《司莫特-郝利关税法》出台,向全球主要贸易国征税,引发了一场全球贸易战和“大萧条”。

贸易逆差篇9

本文作者:卢小金工作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

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进行旅游发展战略调整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1年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4.1%。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旅游服务贸易曾经承担着增加外汇收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平衡服务贸易收支的重任。在加入WTO以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从2005年1月1日起,原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国家将取消对我国的配额限制,我对外贸易顺差呈现加速扩大之势,由此不断引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在高额顺差和外汇储备充足的背景下,2005年国家旅游局开始调整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由原来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过渡到“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在规模上放松对出境旅游限制,实际上是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战略调整。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低迷,国家制定了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为了配合国家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全局战略,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用扩大旅游内需以弥补旅游出口的不足,在拉动旅游内需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加了旅游的进口,而入境旅游由“大力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其地位再次被弱化。2010年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开始放开外资的出境旅游经营权,出境旅游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此消彼长的结果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迅速扩大,旅游服务贸易成为逆向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工具。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以及国外旅游客源市场低迷我国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超过7.5%的经济增长率,201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5000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从全球旅游客源地的发展历程来看,旅客的旅游动机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升。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赴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将会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在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引导国民进行旅游消费,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大规模发展。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企业和行***事业单位组织员工进行国内旅游作为提高职工福利、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手段,国民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和越来越强的支付能力到国内外旅游。200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国民出境旅游需求增加;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改革,人民币开始了升值的旅程,我国出境旅游成本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降,国民出国旅游的欲望日益强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释放出来的旅游需求使我国成为了各国竞相争夺的旅游客源市场,世界旅游强国纷纷加大了对我国促销的力度。比如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旅游局深入到中国各地进行宣传、招徕游客。美国为方便和吸引中国游客,在旅游观光景点、酒店、商场等场所增添了中文简介、自助汉语导游设备、会讲汉语的售货员。这些国家的宣传促销对我国出境旅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入境旅游方面,由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刚过,欧洲债务危机又现,世界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发达国家普遍陷入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旅游消费者的信心下降,出国旅游的意愿减弱,旅游开支减少,到我国来旅游的入境人数没有增长,甚至在个别时期还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旅游外汇的收入增长极其缓慢。另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入境旅游形势雪上加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促进入境旅游的***策和措施,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如美国的《旅游促进法案》提出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海外市场促销的非营利机构,整合全国力量,推销美国各州旅游资源与接待设施。欧盟的《新欧盟旅游***策框架》提出塑造欧洲可持续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品牌,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加以塑造、宣传促销。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提出到2020年外国游客要增加至2500万人次。韩国以2014年为目标,提出力争实现吸引海外游客1200万人次。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涨导致入境旅游成本上升,有效需求转化率下降,潜在的入境旅游客源为降低成本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这些因素客观上使我国的部分入境旅游客源分流,我国入境旅游旅游的人数几乎停留在2007年的水平。出境旅游需求旺盛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低迷,造成出境旅游快速增长而入境旅游停滞不前,必然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逆差规模增长过快旅游服务贸易从2009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其规模逐年放大,短短的三年时间,便由40亿美元扩大至225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如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照目前人均花费1000美元的保守计算,出境旅游将要花费1000亿美元。而入境旅游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2012年上半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出现负增长),到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如果维持目前的水平,则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要超过500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2012年货物贸易顺差的三分之一,其增长速度过快。我们应该考虑到,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贸易的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是由加工贸易创造的。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逐步衰减,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阶段,在激烈市场竞争情况下,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会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我国的贸易顺差趋于下降。2008年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我国贸易顺差额在逐年下降(当然这其中有***府主观意愿在起作用,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上述的客观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不应片面强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要慎重考虑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旅游服务贸易高额逆差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属于“漏出”,对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会造成内需“漏出”,不但直接体现在对我国旅游产品需求的减少,而且会通过减少旅游服务部门收入、消费下降、对其他部门需求减少、生产缩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高额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虽然对平衡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这毕竟属于旅游内需的漏出,最终会损害我国旅游业及其关联服务行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服务产业,旅游业对发展我国服务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餐饮、酒店、通讯、景区、零售、娱乐等行业,它的发展可以促进这些相关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对改变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局面有着积极作用。而造成我国贸易顺差主要因素——加工贸易出口,我国仅获得工缴费,附加值不高,它主要利用进口的投入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大,难以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随时有因其他国家加工成本低而被转移出去的可能。旅游服务贸易则属于一般贸易,其产业链上的部门基本在国内,不存在产业转移的风险,旅游服务贸易顺差带来的乘数效应极为明显。从世界发达国家旅游服务发展情况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但是其旅游服务贸易却一直保持顺差。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曾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太大,在欧美国家的压力下,为减少顺差实行海外旅行倍增计划,鼓励日本国民到国外旅游消费,对降低国际贸易顺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日本经济在此后陷入了长期低迷。

由此可见,用高额服务贸易逆差作代价平衡国际收支的做法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国家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入境旅游的发展力度,以维护我国旅游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非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优选项目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的顺差项目,旅游服务贸易则成为了我国最大的逆差项目之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条件下,货物贸易顺差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生产国际化和价值链控制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定位安排。正是这些看似高额的贸易顺差成为西方国家制造贸易摩擦、制衡中国的借口,尤其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为了缓和国际市场的***情绪,平衡国际收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端技术产品进行出口封锁,我国无法购买到需要的且能减少贸易顺差的高技术产品的情况下,采取增加旅游服务产品进口的方式最为便捷,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的风险,旅游服务项目被我国选为作为平衡国际收支顺差的项目也就似乎顺理成章。但是,我国顺差是国民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微薄加工费和制造利润),耗费了我国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甚至还付出了环境代价,如今通过出境旅游消费将这些钱让别人轻松赚回去,去拉动他国的经济,这确实不能算是优选。其实,我国平衡国际收支应该有更优的选择。过去由于外汇短缺,我国采取“引进来”的策略,现在外汇储备充裕情况下,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通过扩大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国民对外投资,加速资本对外输出,扩大海外生产经营规模,使我国从国际分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按自己意愿参与国际分工的宗主国,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既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将辛苦赚到的外汇获得投资收益产生增值。此外,进行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将国家外汇资产持有者分散化,实行“藏汇于民”的战略,让居民、企业和机构更多地持有外汇,以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因此,平衡国际收支并非一定要通过旅游服务贸易赤字来进行。

贸易逆差篇10

关键词:文化贸易 逆差 文化产业

中***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80-02

一、国际文化标准以及文化折扣问题

现如今国际文化市场进入了垄断竞争的新时代,跨国性文化娱乐传媒公司表现出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而且其不断根据自己的运行规则来进行国际文化资源的开发,其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念影响着国际性标准的制定。这种全球化的文化标准成为阻碍我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障碍。欧美国家那些有跨国垄断性质的国际文化娱乐传媒企业,其作为国际文化的制定者,左右着我国文化产品的输出。

因为本国的观众对外国影视产品所体现的价值观、历史背景、文化信仰等内容相对缺乏了解,导致了“文化折扣”的产生。调查发现,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对于我国的文化产品认可度普遍较低。我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产品,十分注重其中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民族性建设,这也是影响着我国文化产品输出的重要原因。语言也是产生文化折扣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的普及率不高,导致了文化产品的输出出现障碍。

中国的文化产品在西方不被认可,主要是受到国际文化标准的限制,因为“文化折扣”问题的限制,使得我国文化产品处于劣势地位。除此之外,还加剧了我国的文化企业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各项权利的丧失,使我国的文化产品艰难生存于垄断企业所制定的差别定价体系中。

二、造成我国文化贸易逆差深层次的原因

(一)文化贸易缺乏法律规范

以我国服务出口和文化产品出口问题为例,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竞争无序情况。很多海外的演出商利用我国内部的竞争无序,压低我国文化产品的价位。缺乏文化产品相关扶持措施以及相关规范,也是导致这种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府必须认识到,货物的贸易市场是主要通过企业自行开拓,但是文化产品的贸易与货物贸易截然不同,文化贸易的主要引导者是***府,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文化产品品牌缺乏的建设

我国的文化产品之所以在出口上出现严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因为我国的国际市场占有度不大,而且现代文化产品和精品文化相对比较少。品牌对于文化产品贸易来说,影响重大。当前以及未来的国际市场,将迎来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正是因为缺乏中国特色的知名品牌,才导致了我国文化产品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广泛的认可。

(三)中西文化缺乏“摆渡者”和“架桥人”

在发达国家,经纪人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而且在经纪人的培养和发展上都有着较好的规范,这对促进文化产品的贸易出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国在经纪人建设方面就比较欠缺,要想推动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就需要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和创造,必须大力发展经纪人市场,要培养出一批较为优秀的摆渡者和架桥人。

(四)缺乏先进的国际营销手段

我国的传播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比较落后,传播的方法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技术层面上,导致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都比较薄弱。发达国家比较重视营销的开展,而我国却往往在影视的制作上大做文章,但是对宣传推广却缺乏重视,导致我国文化产品的销售能力比较薄弱,销售网络没有有效建立。

三、完善中国的文化贸易赤字战略

(一)促进文化贸易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府支持保护机制

要想实现文化市场的有序发展,我国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文化市场,相关部门要根据文化贸易出口制定相应的***策,通过文化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出口优惠***策,简化文化产品出口的程序,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限制,在设立相关推动部门和机构的同时,对部门和机构进行规范建设,从而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出口的良好链接。

(二)推动国内文化品牌建设

在目前和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和积累在我国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因此我国的文化企业要提升品牌竞争的意识,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树立传统文化品牌建设,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提高文化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实现对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文化企业而言,一定要注重发扬本土文化,要在发扬的同时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通过打造文化精品来建设民族性文化产业。

(三)建立经纪人机构工作机制

我国要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学习国外的文化经纪人的机构建设,通过完善其机构工作机制,推动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新闻出版等与国外文化的对接工作。通过与国际电影、出版等相关经纪人合作,实现对品牌的规模化发展。在吸取国外先进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文化中介机构的摆渡人建设。这对我国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需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和全球发展战略的结合,通过经纪人合作,使得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四)创建新型营销方式

企业需要加强对国际营销的产业投入,在充分了解国外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尽量避免“文化折扣”。在文化产品出口之前,需要注重市场调研工作的建设,要深入国际市场,对文化品牌进行文化包装,并将民族文化元素与营销进行结合。营销不仅仅是产品营销,将来的发展趋势,将以品牌营销为主,产品营销为辅。

(五)强化对文化贸易的了解和认识

要深化现代意识,放弃传统理解,以科学的视角观察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注意缩小中西文化的差异。因为文化贸易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任何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高附加值是文化生产、贸易的重要特征,使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国家财富的积累,也为其他相关产业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它在提升国家形象和整体竞争力以及传播生活

方式和文化思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不管是从综合国力的角度还是文化资源角度来说,我国现如今这种严重的文化贸易逆差现象急需解决和处理。我国需要加大文化贸易的发展力度,从而扭转现代文化贸易的逆差,让我国出口贸易的格局发生变革,这是现如今十分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文中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想实现我国文化产品的发展,需要扭转文化产业逆差,推动文化产品进步。

参考文献:

[1]凯,姚拓洲,郭新茹.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J].特区经济,2009(6):200-201.

[2]缪凯,姚拓洲.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J].理论前沿,2009(5):33-35.

贸易逆差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贸易逆差10篇

学习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电大学前教育毕业总结,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毕业实践及毕业综述,学前教育毕业汇报。Keywords:employment;graduates;juniorcollege;vocationalcollege;studyofpolicy中***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

学习

世界贸易组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贸易组织10篇,内容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正式运作的时间,世界贸易组织20年回顾。

学习

封建社会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封建社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论文,封建社会论文。commodityeconomy/comparisonbetweenChinaandothercountries/Chinesecharacteristics【正文】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乃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消长的过程

学习

补偿贸易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补偿贸易10篇,内容包括补偿贸易,中外补偿贸易合同汇编9篇。(2)甲方用________生产设备生产的________产品偿还乙方设备的价款。(3)乙方有义务接受________产品。以港元计价,每年接受________产品的价值额占________生产设备价款

学习

中介租房合同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中介租房合同,内容包括私人简单租房合同集锦8篇,不通过中介的租房合同。联系地址:联系地址:电话:电话:身份证号:身份证号:见证方:(以下简称丙方)授权代表人:电话:甲、乙、丙三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法规和相关地方性法

学习

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小学老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个人幼师。(1)***治理论学习松懈。主要原因:思想认识不深。认为马列主义、思想等内容是我***的高层决策者把握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而我们作为教师只要用心

学习

文化营销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营销,内容包括文化市场营销策划书,文化营销观念的案例及分析。从品牌价值到品牌文化城市品牌价值,是一个重要概念。品牌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发现品牌价值,传递品牌价值,升华品牌价值,增值品牌价值。而城市品牌价值的实现,与城市

学习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初中数学教育论文,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00篇。(1)严谨、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心灵。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的证明和表述是相当准确、简明的,无须修饰

学习

部门学期个人总结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部门学期个人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部门个人总结怎么写,学期个人总结简短版范文。3、每月一次的菜品调查。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调查的结果反应给后勤基建处做出相应的批示,对调查结果向各系生活部公布,让全院同学都

学习

仲裁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仲裁法10篇,内容包括仲裁法法条的认识,仲裁法最新。一、仲裁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争议事项上仲裁法存在的问题。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3条

学习

民主生活会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民主生活会,内容包括民主生活会示例,民主生活会会后资料整理。1、重自我批评,不重批评别人。召开民主生活时,有的同志只进行自我批评,而不敢或不愿批评别人,奉行“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庸俗人生哲学,甘当“老好人”,

学习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内容包括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20,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七十二条。***二一一年三月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保护,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各级人民***

学习

民主社会主义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民主社会主义10篇,内容包括社会民主主义的核心观点,社会主义民主的百年探索。一、关于社会主义概念在很多批驳谢韬先生的文章中,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社会主义和我们今天称谓的社会主义不加以区分,以为它们是一回事。其实

学习

中国诗歌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诗歌,内容包括诗歌大全100首合集,中国最全的诗歌集。首先,编者将入选作品的时间范围限定为1949至1979年。这期间的诗歌或许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有其特殊成就和不可或缺的价值,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改革开放后

学习

世界贸易组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贸易组织10篇,内容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开始正式运作的时间,世界贸易组织20年回顾。

学习

补偿贸易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补偿贸易10篇,内容包括补偿贸易,中外补偿贸易合同汇编9篇。(2)甲方用________生产设备生产的________产品偿还乙方设备的价款。(3)乙方有义务接受________产品。以港元计价,每年接受________产品的价值额占________生产设备价款

学习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篇,内容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雪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怎么写。ThinkingonProfessionalConstructionofInternationalEconomicandTrade//YuanLinglingAbstractItisthetasksforin

学习

转口贸易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转口贸易10篇,内容包括转口贸易成功案例,转口贸易都有哪些。3.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2014年,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达12.2%左右,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外贸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全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

学习

对外贸易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对外贸易10篇,内容包括对外贸易行业中的热门话题,对外贸易的重点。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

学习

中韩贸易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韩贸易论文,内容包括中韩贸易不平衡的论文自述,中日国际贸易***策论文。

学习

贸易摩擦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贸易摩擦论文,内容包括国际贸易摩擦的论文,有关贸易救济与摩擦的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是指在中美两国双边贸易中,中方存在贸易顺差,美方存在贸易逆差。根据

学习

服装加工贸易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加工贸易10篇,内容包括服装贸易加工明细表,服装加工订单有哪些。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沈阳市服装进口0.4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3.3%,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口比重的1.5%;出口金额达到了2.7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了20.3%,占全市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