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篇1
美国以邻为壑,推行第二轮量化宽松***策,拉拢盟友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以及日本,韩国等国亦竞相干预本国汇率,全球金融市场再度震荡。
即将到来的20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会不会成为货币战的主战场?
被升值恐慌
“今年3季度以来,美元进一步贬值,加上美联储执行的宽松货币***策,引发了其他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导致货币市场紊乱进一步扩大,甚至陷入过度担心本币升值的恐慌。”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对记者表示,在美国向外转移金融危机压力大背景下,各国央行被迫干预汇率。
9月,为了遏制日元上涨过快。日本***府动用250亿美元干预汇市。
10月4日,巴西正式打响汇率阻击战,对在其境内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征收双倍税,并授权***提前购买数百亿美元的外汇以阻止本币升值。
在南亚,同是“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也随即加入于预大***。印度卢比在一个月肉,升值幅度高达5.2%。印度央行通过购买近4亿美元的外汇,以阻止汇率进一步升值。
此外,泰国、哥伦比亚、秘鲁等多国***府也纷纷介入干预汇率。
“货币战争的根源在美国,美国只顾自己的利益,促使美元贬值,美元才是这场全球货币战争的罪魁祸首。”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货币战争的实质是由于经济复苏缓慢,为应对国内失业率过高局面和国内***治压力,美联储酝酿加大马力印钞,推行新一轮量化宽松***策作为灵丹妙药,以求实现经济快速复苏。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撰文表示,“拉低美元汇率也许对美国经济环境有利,但是以邻为壑的做法势必激起其他国家的反制,汇率世界大战已不宣而战。”
“现在很难预测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但香港因为是联系汇率制,直接和美元挂钩,半年后很可能出现输入性通胀。其他东亚国家也会损失惨重,比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出口都会受到影响。”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张伟华博士对记者表示。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学家马丁・沃夫在专栏中表示,“目前局面说白了,就是美国希望让世界其他地区通胀,而后者希望美国通缩。美国必赢无疑,因为它拥有无止境的‘弹药’一美元印钞机。”
在美国宽松贷币***策和进一步放松的预期下,美元已经跌至8个多月来的最低。上世纪70年代,美国***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曾对担心美元波动的欧洲人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今天,这句话成了汇率争端的真实写照。
谁在围堵中国
“目前汇率问题已经演变成汇率战争,成为美元国家和非美元国家之间的对立。”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其中,美元与人民币的对立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将汇率战的危险推向高点。
鲁***委认为,这场汇率战争的实质是发达国家经济失衡,调整的最佳工具是国内紧缩以压缩内需,然而这类***策措施势必引起国内选民的强烈反对,于是美国决策层选择压力更小的调整结构方式,即通过本币的贬值令其他货币“被升值”。
由于距离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美国国内选战的焦点。美国经济学者克鲁格曼等在主流媒体呼吁对中国施加压力,而美国***府和国会则分别充当白脸和红脸,大做文章。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了特别关税法案,法案要求除非中国提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否则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课以重税。
国际舆论对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吁和指责也在不断升级。
“10月9日,G7国家就已达成避免形成竞争性贬僮的共识,并就督促人民币升值方面达成一致。”国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永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形成汇率战,最受影响的可能是中国。”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重启汇率改革,截至10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6497,较去年同期人民币升值2.59%,创重启汇改以来的新高,其中9月速度达到单月1%以上。
同一天,美国***虽再度推迟针对人民币半年度汇率报告,但其发表的声明认为,若人民币升值速度能够维持单月1%以上,则汇率低估状态可以得到纠正。
而国际金融巨鳄索罗斯呼吁人民币每年升值10%;以协助全球避免货币战。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进出口数据显示,当月中国贸易顺差168亿美元,降至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虽然出口下滑,但第三季度中国新增外汇储备规模创出新高,增至2.6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将使得中国在11月的G20峰会上面临更多压力。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美国目前避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避免了两国僵局的恶化,但实则希望将汇率问题交由首尔G20峰会讨论,以便联合欧盟、日本等向中国施压。
无赢家的战争
巴西财长曼特加建议,在G20峰会期间,各国***应该协商,制定一个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的协定,来约束各国汇率***策。
“在当前汇率暗战中,隐约出现了一种让人不安的声音,那就是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加入到了美国敦促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鲁***委表示。
鲁***委还指出,需谨防美国使用“组合工具”推动人民币升值。
G20峰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话语权。而美国财长盖特纳提出,IMF份额的改革和汇率***策直接相关,新兴经济体国家如果想要更大的话语权,就必须放开对本币严密的管控。
“过度着眼于人民币是危险的,会让局面进一步恶化。”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lS)撰文呼吁,各国切勿对人民币反应过度。他指出,人民币的升值过快,将导致中国出口行业陷入破产境地,使得失业率高企,也不利于促进消费。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指出,各国要保持冷静,不要寄望于快速修复,更不能同中国发动贸易战。
“汇率战争是一个零和博奔,没有赢家。”***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艺冬对记者表示,“目前汇率争端的根源是全球经济失衡,而全球贸易失衡并不是由中国出口过多造成的,各方需要进一步协调。”
他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销往欧美的都还是中低端产品,贴牌生产的比较多,这些欧美本身并不生产,此外,在全球纵向分工深化的今天,很多是外国公司生产,且为包装运输等美国服务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打压中国出口,只会将这些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并不能直接带来美国本土就业率的上升。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依赖此以往更强。美国很难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达到其目的。”赵永健也认为。
中国应更主动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外部对汇率的压力?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表示,中国需
要理性面对来自国外的声音和压力,“不能因为有国际压力就动汇率,也不能因为有国际压力就不动汇率,应该坚持汇率的自主性”。
丁志杰认为,目前中国是被动地应对升值,反而让美国愈发紧逼。汇率的改革不能与其他问题纠缠一起,应该以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需要来决定,而唯一出路是脱离美元,将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汇改的着眼点应在制度,而不是最终价格。如何推进一揽子货币制度与美元脱钩,才是从上至下最需要做的。”谭雅玲表示。
赵永健表示,中国应一方面保持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加大汇率双边波动幅度;对短期资本流动加强监管;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长;另一方面,须稳定国内通胀预期以及严控资产价格泡沫;同时继续稳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步伐。
“这样做既达成一定的妥协使得避免造成与美欧关系的僵化,但又保持对本国经济的***性。”赵永健认为。
其他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也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还将逐步地继续上升,兑美元的波动幅度将扩大,但应该更加灵活,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也有舆论担心,人民币大幅升值,不仅会损害出口行业,还可能让中国陷入类似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所遭遇的“失去的十年”。
***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最张艺冬认为,“中国不能永远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来实现竞争力。”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十二五”规划产业升级正是朝这方面走。而中国经济调整的关键问题,恰恰是减少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和居民储蓄,促进消费。
摩根士丹利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现执教于耶鲁大学的斯蒂芬・罗奇在接受美国《巴伦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国内消费,如果转型成功,中国国内消费占GDP比重可以从目前的35%上升到45%,从而实现中国和全球经济结构再平衡的重大转变,
货币战争篇2
文/潘艳姿
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大学生,读了货币战争,我受益匪浅。该书以崭新的视角向读者描述了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争斗史。可以说这本书是学***济金融的最佳入门教材。也是经济学家和***府必须阅读的参考书。
首先,把它作为一门初级认识货币产生及活动影响类的书,我感到受益匪浅。货币没有国度,只有流通。没有流通的货币,就是破铜废纸。
这本书我在阅读时,正值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之后又陆续在网上看到宋鸿兵先生的一些访谈,对其能在2007年初就预见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无比钦佩,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鸿兵先生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主要是一种阴谋论,这点我并不赞同。我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放大了这次“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
西方国家房地产市场周期性的涨跌,本来是很正常的市场表现,但此次引发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贷款机构将其放出去的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变成证券产品后销售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进行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经过放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金融杠杆效应后,金融市场就会发生剧烈动荡。
如果说美联储和其他银行家合起来谋求统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轮美联储的几千亿救市,涉及10大欧洲银行,其影响力遍布全球金融市场,连我们小川哥都要关注它。如果说美联储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资本主义的欧洲,怎么没有人说法国央行、英国央行、德国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觉得人们之所以关系它的公私有属性,是因为它有发钞的权利。在HK,***府是没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发行钞票,是委托给发钞银行的。同理,如果你将美联储理解为发钞银行行不行呢?!但美联储中有央行的权利,如厘定利率等等;在HK,银行的利率都系有各自发钞银行厘定的;那如果美联储不是在美国,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属于私有银行定国有呢?!推广些想,会不会所有西方的银行系统都同HK的情况系一样呢,如果是这样,那美联储就系一间巨大化的恒生银行。
货币战争篇3
“我之所以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主要原因就在于在于宋鸿兵是一位讲故事的好手。”很多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超出想象的情节,还有让读者着迷的人物,形象地展示了金融资本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形成、发展和没落过程。
封面:“谁是真正的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货币战争》这本书对这些问题,从历史的视角,深刻的剖析了个中答案。原本我们认为单纯只是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切战争,原来竟然是银行家们一次次的阴谋操作,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治命运,通过煽动***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和分配。有时,我真的觉得金钱真是万恶的根源,我们似乎就生活在这一场场阴谋中。那些银行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可以超越国度,超越"人性",可以在最野蛮的战争中贪取肮脏的利润。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货币战争》开头就介绍了其家族发展史,似乎是这本书的一条主要线索,后来许多金融机构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比尔盖茨,巴菲特那才是世**富,现在我才知道那些真正的超级富豪才是“大隐隐于朝”。书中曾评论说“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永无止尽的金权欲望,以及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使其家族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
在他们眼中金钱没有祖国,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
梅耶曾说过:“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由此可见货币的发行权就是他们牢牢控制着整个世界的最尖锐的武器!英法战争中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罗斯柴尔德通过提早掌握信息骗取公众,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英国公债,从而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和经济命脉。此后,相继控制了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等欧洲强国,然后集中金融财力,从美国建国初期起与数任美国总统进行100年的智慧和殊死较量,最终获得美元发行权,控制了美国经济,期间多任美国总统被刺杀,一个个惊天阴谋背后是货币利益在不断驱动着...因此我深以为,国家的货币发行必须牢牢掌握在***府、人民的手中,万万不能让私人控制国有银行。一旦让其操纵国家的货币发行,他们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再通过货币紧缩无形的掠夺人们的财富。而且危害也并不仅仅于此,私人控制国有银行,便可以发行大量的国债,慢慢积累,甚至可以成为国家的“债主”,从而拥有了一个国家的所有权利。但是,美国由于制度的问题,最终还是像金钱低头了...
查阅一些资料后,我发现就中国而言,目前我们的货币金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无法与西方金融寡头直接对抗。中国要想摆脱被动局面,必须逐渐建立和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严格把控货币发行权,逐步提高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中国货币成为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是中国最终的出路。当下应坚持各走各的路,加强黄金储备,严格把持货币及金融证券发行权,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积极加强外线作战,收购国外银行资产迅速扩张,在激烈竞争中快速成长。
此外,《货币战争》中一词“剪羊毛”,也让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国际银行家另一个赚大钱的手段就是制造经济衰退。首先是扩大信贷,等人民的财富大量投入这狂潮后,然后翻身抽退,制造经济衰退的迹象。在国际银行家们的术语中叫做“剪羊毛”则是:当优质资产价格暴跌到正常价格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时,他们再出手以超级低廉的价格收购。当私有中央银行成立后,“剪羊毛”行动的力度和范围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最近的一次“剪羊毛”行动,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们身上。例如日本在被“剪羊毛”之后,便持续低迷与停滞的十年。而中国是否会遭到“剪羊毛”的厄运,便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了。。。
另外,《货币战争》中最后提到金融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呼吁中国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首先加紧建立对内金融防火墙和对外金融防洪墙两条防御体系,对内旨在防范外资银行恶意制造通货膨胀推高中国资产泡沫化,继而猛抽银根制造通货紧缩,迫使大批企业倒闭和人民破产。对外主要针对的是美元体系的崩溃危机,随时准备进行金融“抗洪救灾”和“保护人民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要大幅度提高中国***和民间的黄金白银储备,外汇储备和银行储蓄最终靠不住,黄金和白银将是世界财富最安全的诺亚方舟。最后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自身的困难和局限,中国不仅仅是要在模仿西方生产技术方面很有进展,还要在思想理念与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努力。
货币战争篇4
世界经济的重建布林顿森林体系
在布林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林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不可避免的解体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的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随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Tips
布林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广场协议》美国对日本的货币战争?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5个工业发达国家***长和央行行长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的手段
为了挽救美国经济,节制日本制造业扩张的脚步,才有了《广场协议》的诞生。《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日本的下场
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的势头,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
日本人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日经225指数至今仍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1/3左右,和股市泡沫同时破灭的还有日本的楼市。日本楼市曾经在1990年达到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日本的企业也大规模倒闭,失业率高居不下,为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美国人完美地赢下了这场“货币战争”。
亚洲金融危机是泡沫早晚要破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的资产价值。
泡沫的诞生
1999年,亚洲吸引了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12%的高GDP增长。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泡沫越吹越大,于是东南亚各国就被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盯上了”。
戳破泡沫
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的后期,资本便加速外逃,这就导致更多的破产、危机加深。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金融风暴正式开始。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绍、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随着这场货币战争的扩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后果
货币战争篇5
首先,在零利率边界下,量化宽松等超常规货币***策同样可以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这对于其他国家有正面的溢出效应。在私人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尽管量化宽松***策投放的基础货币无法转化为信贷,但这并不代表货币***策是无效的。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对未来利率***策的前瞻性指导起到了提高市场通胀预期和风险偏好的作用。通胀预期的提高刺激了投资和消费,使美国避免了通缩;风险偏好的提高则有助于推高资产价格,促进企业投资。同样,日本央行最近将通胀目标设定在2%并辅以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在推高通胀预期的同时,并未推高日本国债利率,有助于日本走出通缩。由于美国和日本仍然是重要的全球消费市场,其经济复苏对新兴经济体有正面的溢出效应。
其次,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的负面溢出效应有限。关于“货币战争”的担忧来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当时各国竞相贬值的货币***策在提高本国出口竞争力的同时损害了其他国家经济。但需要注意的是,大萧条时期美国和欧洲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制造业是其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将生产过程大量外包,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其GDP的12%,日本制造业的占比也仅为24%,这意味着货币贬值对其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同样,由于产业分工的差异,发达经济体货币贬值对新兴市场制造业的负面溢出效应也非常有限。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人民币对日元升值20%,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仅为2.5个百分点。
如果将上述两个因素叠加,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接近中性的。而在资本流动层面,普遍的观点是,发达经济体极度宽松的货币***策将使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可能推高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并引发资产价格泡沫。但是,这种判断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目前的情况。
必须看到,与金融危机前相比,中国外汇收支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严重失衡。2012年9月末,中国对外净资产高达1.8万亿美元,其中国家外汇储备3.4万亿美元,私人部门对外净负债1.6万亿美元。同期,日本对外净资产约为3.6万亿美元,其中国家外汇储备1.3万亿美元,私人部门对外净资产高达2.4万亿美元。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消失,中国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外汇资产持有者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将表现为资本项下资金的持续流出。尽管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国际投资机构逐步扩大中国资产在其投资组合中的配置比例,证券投资项下资本将持续流入。但在规模上,资本项目总体逆差可能是未来中国国际收支的中长期趋势。2012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就是最生动的案例。尽管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但外汇流入的放缓意味着外汇占款急剧下降,国内流动性环境偏紧。
2013年,在海外宽松货币***策、国内经济温和复苏以及风险偏好上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资本项目持续逆差的局面有望得到暂时的缓解。无论是对于国内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这都是有益的。
货币战争篇6
中国现在确实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贸易顺差快速增长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问题、国外热钱流入造成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等。这些问题在最近几年异常突出,对经济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为什么前几年这些问题没有出现,而现在一下子全冒出来了?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迟早要面对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竞争力增强的必然结果。这是好事。难道说,要人民币大幅贬值、贸易大量逆差才好吗?
至于目前流行的所谓货币战争阴谋论,实际上是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由于缺乏相互了解所导致的误解,需要金融界通过促进金融合作来解决。
首先来看,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根源在于中国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平稳的发展,决定了人民币必然会升值,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自我调节与实现平衡的需要。对这一点,国内外经济学界基本已达成共识,分歧在于升值的快慢和方式。
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施压,只不过是为平息国内压力而采取的***治化举动。
既然升值是一定的,那么有什么利弊呢?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抑制目前几乎失控的通货膨胀,尤其是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同时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衡,有利于货币***策的***性。
不利的地方在于会抑制出口。由于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比较高,经济结构又以制造业为主,利润率比较低,出口的大幅下降,将会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影响到就业,进而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基于对升值负面作用的不确定性,有人将其夸大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遏制中国而发动的一场货币战争阴谋,并以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为依据,认为该协议是导致日本经济陷入10年萧条的主要原因,害怕中国可能重蹈覆辙。
实际上,日本金融界很少把10年经济衰退怪罪于《广场协议》。因为日本的失误,在于其经济结构存在着重大的失衡,***府当时却没有进行及时的经济结构调整。
虽然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是深远的。为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平衡。
一是***策组合的平衡。目前,人民币对外是在升值,对内由于物价的飞涨,实际上却是在贬值的。虽然物价的上涨可以消化一部分升值的压力,但也可能会导致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另外,物价的上涨也容易失控。上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经历足以说明,物价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控制的对象,因此,一定要注意***策组合的平衡。
货币战争篇7
《货币战争》毫无疑问是2007年争议最大的***书,它是一本揭露金融机构阴暗面的财经类书籍还是一本《达・芬奇密码》式的假想故事小说?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没又停止过。
货币的风险意识
关于《货币战争》的质疑并不都围绕观点,而恰恰是针对宋鸿兵苦心搜寻的史料。美联储作为书中的一大主角,几乎参与了美国的所有大事件,造就了一系列***治阴谋和***事战争,被渲染成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银行。而事实上,美联储所代表的中央银行制度一直是全球众多国家效仿的模式,它的背景也并不如书中描写的那么深不可测。熟悉国外经济的人都会了解,美联储体系是一个由国会和联邦***府双重控制并接受公众监督的中央银行,实行一系列的央行职权,它的核心权力掌握在联储局手中,后者是一个纯粹的公立机构。许多人认为,宋鸿兵有意回避了这点,混淆了控制权义和所有权的差异,就现实当中而言,在联储局的管辖下,各地区的联储银行并没有成为私人银行的可能。书的可信度也由此被打上问号。
宋鸿兵承认,《货币战争》是先有观点,再通过选择和编辑史料的方式最后成形的,因此他特意给出版社打过招呼,在封面上他的名字后面不能写“著”,而要写“编著”。
“书的雏形是来自和一群网友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争论,开始时仅仅是写博客,后来越写越多。有点像个命题作文,我很想搞清楚现在的金融思想的源头。翻查史料后,有了一些想法,就把它们揉捏成一个主题。”他已经在准备写下一本书,货币战争的欧元篇。
“目的是唤起人们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2007年出了很多事,猪肉和食用油涨价很快,通货膨胀预期加大,不仅仅是因为中国自身问题,也和境外资金不断流入,造成国内货币不断增发有关,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很尴尬,不能存银行,那意味着贬值,要想增值,你只能去风险很大的股市。看起来人人都有选择,其实还是没有选择。”
宋鸿兵并不反对外资进入中国,但他坚信一贯的“硬通货”原则,来到中国的必须是一个外资分公司、一个合资企业,或者说是一个落地的项目。它们都暴露在大众视野内,接受公众监管,依靠公开的运作产生利益。“要提防的是所谓的‘热钱’,它们都从地下流入,渗透进很多行业。这就是货币战争在中国的进行方式。”
实际上,在各类统计中,已经有超过1200亿美元的热钱通过贸易、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多个管道进入中国。只是,当人们不知道后面是否有人统一调动时,也无从判断战争是否存在。
阴谋论和泡沫
《货币战争》刮起的阅读风暴和2007年的人气候密切相关,中国人在这一年财富意识猛然觉醒了,却又要面对房价的居高不下与股市的跌宕起伏。苏醒的财富意识与强烈的不安全感成为《货币战争》风靡的先决条件,“十一”长假期间,重庆市一个区的***府给400多名副处级以上的干部布置了作业,硬性规定阅读《货币战争》。
这本书遭遇的两极分化的评论都在宋鸿兵的意料之内,他认为自己的理论可以被讨论,也可以被质疑,但具体到中国的现实,一些泡沫越来越大是肯定的。“中国的GDP连续增长已经够快了,每年超过10%,但股市点数增长还要在这个数上乘以10,怎么可能有这种涨幅?当中肯定有泡沫。很多人以为泡沫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事实上背后都有热钱在操作,境外资金在中国炒股炒楼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就是货币战争的一种方式。”
部分城市的楼价已经开始回落,股市也在震荡,站在2008岔路口,手里捏着股票的人坚信中国股市会冲上8000点,貌似冷静的人则忧虑庄家要提前抛货,A股难逃一跌。宋鸿兵持后一种观点,“现在泡沫还没有破,是因为境外炒家们觉得它还不够大,还在给它吹气,等到足够大的时候,他们一旦卷款走人,相当于在气球上刺了一个洞,股市很快就要萎缩。在任何市场里面,价格的下跌肯定都比上涨要更迅速。”他担心这种情况会出现在2008年,但问题是,和其他忧虑者一样,他也不能判断气球究竟会在什么时段被扎上一针,他能够预盼的只有楼市,“放贷利息越来越高,毁约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了,当房地产贷款出现大面积毁约的时候,房价就到头了,那就是国际资本发动货币战争的最佳时机”。
真实存在的战争
在宋鸿兵看来,中国现在发生的一切,与1990年代的香港和1980年代的日本非常相似。1997年,香港受到金融打击之前,股市连创新高,10年之内涨了14倍。
“中国也是一样,商业银行和很多上市公司,实际上非常依赖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这点又很像日本,很多公司利润增长30%、40%,都是因为金融投资与股权投资,这种增长十分不可靠,随时有可能逆转。如果说我们和日本有区别,也是劣势,当时日本的起点和底子比现在的中国更加好。”
货币战争篇8
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中国与18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跨境人民币交易业务;现有账户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达到2.5万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394%,相当于2011年中国全球贸易额的10.5%左右。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在其他方面的国际使用纷纷得以带动,比如人民币国际贸易融资、人民币海外投资等。
如果说当年的举动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府为抗击美元贬值压力的应对之策,那么今天,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井喷”则堪称中国在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方面影响力持续提升的重要表征。
1971年,美元与黄金宣布脱钩之际。此后的40年时间,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向全球输出风险,从“货币战”到量化宽松,从“私人债务国家化”到“国家债务国际化”,力***通过货币贬值和输出通胀化解债务,处理本国经济累积的过度负债问题。毫无疑问,美元霸权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带来的是“不能承受之重”。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探讨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声音不绝于耳,诸如重归金本位制、建立超国家储备货币、建立区域货币与美元抗衡等等,从根本上是要维护金融货币生态的多样性,并采取适当调整的方式来束缚美元霸权,削弱美元的“世界主导货币”地位。
然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虽是必然选择,也是长期、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近百年中,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将过去的货币体系击垮,进而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货币体系。各国曾将“领头羊”的荣誉覆于欧元之上,但去年以来的欧债危机又令欧盟区如过江的泥菩萨,自身难保。
当此一时,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外汇储备,顺利赢得各国青睐。对于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制度创新加快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也是顺应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必然选择。
货币战争篇9
回想欧元启动初期的科索沃战争,不仅只是***治与国际关系意义上的较量,同时也严重打压与伤害着欧元的货币意义与作用,进而导致欧元连续三年的疲软波动,从起步初期的1.17美元一路下跌至0.83美元,科索沃战争间接的打击与油价直接的影响,是欧元磨难的根本原因。而面对现实,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其中除***治与国际关系层面的分歧外,恐怕欧元区国家更多考虑在于经济利益对金融实际的影响。
首先从战争引起的石油价格变动看,主要原因在于经济金融层面。1973~1979年,国际石油价格从5.11美元上涨到40美元;1980~1989年,国际石油价格在10~29美元波动,最高价位为30.85美元;1990~1999年,国际石油价格在15~23美元之间波动,1990年曾达到41.15美元;2000~2002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为平均价格30美元平均价格。2002年8月20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9月原油期货最高上涨到每桶30.32美元,成为当时18个月以来的最高记录;2003年1月14日,石油价格再度上涨到31.15美元,为2000年10月来最高价位;2003年2月19日,石油价格更上升到37.16美元,为29个月来的新高。2002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了40%多,国际原油价格仍然悬绕每桶30美元上下,延展至今。
前不久联合国核查发现核弹壳的新进展,再度推高油价,进一步加大市场恐慌性。
1、国际***治矛盾的凸起――国际***治局势的紧张与动荡,是导致油价上升的深层次原因。仔细回顾近年油价变化波动趋势,与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的两场战争,都与石油具有直接和间接相关。1991年1月17日的海湾战争,直接针对中东产油国的***事打击,是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的掠夺与相互争夺最真实的反映。而1999年欧元启动之后的科索沃战争,虽未直接与石油相联系,但战争之后的石油问题成为制约与打压欧元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欧元问世引发的国际货币格局的新变化,是战争争端的潜在引致因素。科索沃战争既打击了欧元的信誉与影响,同时也使油价冲突问题开始显现,石油价格上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则是冲击欧元走低的重要原因。随后2001年“9・11”事件加大美国经济衰退恶化速度,进而使经济不景气中的油价问题再现突出影响。2002年更伴随美国“反恐倒萨”形势咄咄逼人,国际***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格局变化,油价变化更为剧烈。
2、大国经济矛盾的集中――目前复杂的世界形势是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积累问题的集中表露。当前经济层面的主要矛盾在美国经济减速与不景气,美元资产价值缩水加大;美国财***赤字凸起影响***策调控效果中利率作用低下;跨国公司经营面临困境,美国等西方国家企业倒闭与效益下降明显;投资萎缩,投资机构重组、投资方向面临新的抉择与重组。所有这些状况都使美元贬值加剧。可见经济减速矛盾又相对集中在美元资产方面。美元资产缩水拉动了石油价格美元报价走高,恐慌中投机因素的推波助澜,更使油价脱离供求拔高了石油产销的价格水平。由于委内瑞拉问题的逐渐恶化,美国2002年12月份石油价格已经上涨16%。美国近期经济疲弱已经延续至今年1月份,消费下降、支出不旺、失业上升,经济活动出现“疲弱”或“迟滞”。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甚至公开表示,目前断定始于2001年3月的经济衰退是否彻底结束,仍然为时过早。预计2002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仅伪0.7%,美国经济二度衰退悲观看法再次浮现,美元在相当一段时间仍难以看好。同时欧洲与日本不仅有自身经济的难点问题,更受到美国经济弱化的连带,经济增长指标下降,结构性矛盾进一步严重,数据信心双双向下。全球三大经济体的联体效应清晰显露,愈加推进投资不确定和投机空间与条件。因此,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与主要国家经济弱化,投资迷茫具有密切联系。
3、市场投机因素的加大――市场投机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资源商品价格炒作投机,另一种是与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联动的投机,石油是流动的美元。石油是一个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自然成为国际投机势力设法操纵、垄断而获取投机利润的重要目标。例如,纽约商品交易所每天的原油交易约为7000万桶左右,即使以高价格35美元1桶计算,日交易额不过20多亿美元,相对于国际外汇市场的日交易额(约2万亿美元)以及对冲基金的规模(数千亿美元),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尽管目前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类似对冲基金这样的国际投机组织参与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投机炒作,但是,前两年国际油价的非理性大幅度上涨决不是偶然的,其中一定有大型的国际资本在进行运作;例如,纽约商品交易所2000年以来的原油期货交易规模扩大了1倍。同时,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府都大大提高了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特别是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社会也逐步加强了国际监管合作,国际投机势力越来越难以对金融市场发动深度攻击。但资本的逐利本性注定了国际投机资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投资渠道进行投机炒作,世界石油市场便是其炒作的一个对象。
前欧佩克***、委内瑞拉矿业能源部长罗德里格斯在2000年10月就曾公开指出,当时的原油价格中有8美元是由于投机炒作因素造成的。
美国经济衰退,美元疲软,投机转向油价;石油期货走高,石油现货难以下行,油价与美元汇率相背离,则衍生新的投机,这是石油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之间关系的运行规律。近两年随着美国经济的减速收缩,金融恐慌性逐渐加重,石油与美元相挂钩的报价体系面临冲击,投机氛围与气候较为适宜,导致国际石油期货炒作明显推高油价水平,国际石油价格连续上涨到突破30美元的价位。在美伊战争可能爆发的恐慌心理影响下,一些基础资源的期货和现货市场却活跃起来,如黄金和石油市场,因可能到来的一场战争而一路攀升。其中最重要的市场就是将在三月份交付的“萨达姆期货”。基于对美伊战争的关注,该月份交割期货已经成为近期期货市场中最火爆的一个卖点,给期货市场注入活力,也将为之创造巨大的收益。另据欧洲最大的能源期货期权交易所统计,2002年该交易所的交易量为3040.6万手,较2001年提高15%,交易金额达到7050亿美元,已经是连续第五年创记录。
4、商品价值回归和投机价格的对位――人们谈论的商品价格中包括金融商品和资源商品两大组成部分,而金融商品超值和资源商品紧俏则同时扩大投机空间与技术铺垫。从金融商品实际价值看,上世纪90年代美国以股市为主要内容的财富收益大幅度攀升,进一步加大金融商品的超值风险,虚拟金融泡沫严重。在本世纪初经济转为不景气时,必然导致财富缩水,价值回归。美国道琼斯和纳斯达克在连续多年上涨之后,双双呈现连续三年下跌趋势。国际金价2003年1月22日大幅上升到368美元,仅一个多月上涨约50美元,升值14%。美元兑欧元汇率跌破1.07,美元兑日元下挫117日元。2002年由于美国和日本股市大幅滑波,全球股灾蔓延财富损失加重,主要国家市场市值减少20%,约有4.6万亿美元在1年之间化为泡影。美国、欧洲以及亚洲9个主要股市的合计市值在2002年底降至17.7万亿美元,较2000年3月的高峰30万亿美元锐减了40%。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第三年收阴,为1939~1941年来仅见。德国股市跌幅超过40%,香港和台湾也滑坡了10%。IT泡沫破灭是拖累全球股市的元凶。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市值减少30%,高于纽约证交所的20%缩减,使得各国资本市场筹资金额(IPO)大幅下降。资本市场资金规模效应的弱化,直接成为推高其他商品价格走高的诱因,石油与黄金价格的双双走高,正是美元相对走低,美元资产缩水严重,金融商品价值自然回归与***策技术操作的双向作用的结果。
其次从未来发展角度看,战争之后欧元面临更大风险打压。战争爆发或短期结束,最初将加大美元贬值与欧元升值,但从短中期趋势看,欧元面临再度较大下跌的可能。一方面是战争导致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虽然对美国经济金融具有影响,然而无论从石油储备、石油资源或石油需求看,美国比欧洲相对压力较小。欧元区或欧盟无论资源、需求以及协调压力都明显较大,而近期欧元的走强并非经济基本面依托,虚拟信心和资本心理的投资策略与投机技巧的运用,加大欧元升值空间与条件,因此,必然有***策与技术指导下跌可能。另一方面石油价格乃至黄金价格与美元相联系的特殊条件,尤其是美元市场份额与规模实力的影响,美元贬值无论对美国经济或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美国货币***策强势有利于维持稳定经济与金融信心,同样也有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国别、区域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利益具有关键支撑。国际环境与条件也极力维持稳定美元,对欧元的冲击必然加大。
围绕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预期,以及美国经济衰退与复苏的不确定特点,战争对于美国经济刺激性的利好性,是市场较为集中与关注的话题。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既美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完全不同。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国经济经过80年代的结构性调整正进入结构收益和经济周期效应显现时期,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上行区间,进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之后,1992年4月即出现经济复苏,并出现10年117个月历史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而今美国经济在衰退与复苏边缘,不确定性十分突出,尤其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磨合,难有经济理念或历史经验的依托解释,更没有可以参照数据与背景说明。
而经济实际状况每况愈下,经济自然周期和结构周期处于下行区间,因此,战争对于美国经济弊大于利。而现实的环境与挑战更为突出的较量与竞争在于欧元,美欧之间不相上下的竞争格局和效益影响,战争背后更为深刻的含义应是经济利益与金融角色的竞争与争夺。
货币战争篇10
但凡投资者,无利而不往;不专注于逐利的投资者成不了市场的赢家。1929年的经济危机,华尔街并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1929年,全美证券交易所不过1548707个客户,还不包括重复计算的投资者;在这150多万个账户里,只有保证金账户才能做投机交易,而投机账户还不足50万个。
当时美国有1.2亿人口,就算这50万人个个如公仆一样奉公守法、就算这50万人个个有“中海油”的投资水准、就算……就算把所有的“就算”加到一起,华尔街也不可能造成如此大的损失。
该来的,有原因;不过,不是华尔街。
“一战”后美国推动了第二次工业***,电气化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汽车、收音机、吸尘器、电冰箱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人们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如此美好,普通人也可以享受这个美好的世界……
然而,美好的时光太过短暂了。
一个产业、一类产品如果成为时尚,在开始流行的时候势必会有暴利产生。回想一下,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电冰箱、90年代的空调……当时的价格折算到现在简直令人咋舌。
这个道理,可以放之四海。
20世纪20年代,汽车行业、化纤行业、电子行业等一系列行业的进步,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生活,当然也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暴利。资本闻到血腥,马上就像吸血鬼一样吸附到这些行业。于是,这些产业开始扩张,产品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随着产品向普通家庭开始普及,那么,利润也就无多,市场也就开始萎缩了。
但是,投资不能马上收回,前期的产能、企业雇佣的员工都在,产品的供应还在继续,但市场需求却没有了;结果,新的产品只能滞销。
这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产能过剩”;马克思也曾经总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私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所有行业、所有产品的最后归宿,所有曾经辉煌的产业都会归于寂静。如果所有产业真的都长盛不衰,那停滞的就是人类进步。
即使餐饮百年老店也在不断更新,或者真有某个行业在某个地方从来没有衰退,比如,洗浴中心……
也不是每次产业衰退都必然造成危机,如果前期暴利均匀分布在全体国民手中,衰退虽然痛苦,却迟早会催生新产业。
如果社会财富分配极其不均,那么衰退就是灾难。
在上一章我们曾经提到,1920~1929年美国是托拉斯的世界,1929年1%的美国人口占有95%的美国财富,整个美国都在为废除托拉斯而奋斗。何况,分配不均已经不限于美国国内:美国占有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黄金,欧洲已经穷到家了,战争贷款尚且还不起,何来资金购买美国商品?
这种状况,绝大部分人在繁荣时尚能生存,但没有任何积累,一旦衰退就会把普通人逼上绝路。个把人很有钱,但他们不是,他们的钱不可能回归到实体经济;于是,泡沫也就成为必然,不仅包括股市、房地产,还包括古董、玉石,甚至出租驾照、茶叶……所有有概念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泡沫。
所以,是经济泡沫缔造了华尔街的虚荣,不是华尔街在制造泡沫。
罗斯福的救赎
1930年5月至1932年11月,美国股市连续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去了90%;美国***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损失惨重,其中也包括著名的经济学泰斗、货币学派创始人之一欧文・费雪。费雪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报纸上天天撰文反对市场投机,而私下里对投机却乐此不疲。最后,他损失了几百万美元,弄了个倾家荡产的下场,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
美国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救赎。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胡佛,胡佛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拥趸,对经济危机视而不见,所以危机日渐深刻、终至救无可救。
事实关非如此。
胡佛也制定了复兴大纲、成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增加联邦公共开支。《变形金刚》里幽禁狂派机器人首领“威震天”的那个胡佛大坝(也被称做田纳西大坝),就是当时公共支出的典型代表。
然而,胡佛失败了。
胡佛坚定地认为不能直接补贴公民个人,而应集中财力挽救大机构。尽管胡佛坚信美国经济很快就会恢复,对金融机构日复一日的救助耗空了人们对财富的企盼,也失去了全社会的信任。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预期”。“预期”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甚至可以指鹿为马,如果人们普遍预期经济衰退,那么,经济就会真的衰退。
大家谁都不敢花钱,经济不衰退才怪。
反之,也成立。
1933年,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际,说出了那句震铄古今的名言:唯一不得不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货币兑换商已从文明庙宇的高处落荒而逃。我们要以千古不变的真理来重建这座庙宇。衡量这重建的尺度是我们体现比金钱利益更高尚的社会价值的程度。幸福并不在于单纯地占有金钱;幸福还在于取得成就后的喜悦,在于创造努力时的激情。务必不能再忘记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激励,而去疯狂地追逐那转瞬即逝的利润。
如果这些暗淡的时日能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真正的天命不是要别人侍奉,而是为自己和同胞们服务,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就完全是值得的。认识到把物质财富当作成功的标准是错误的,我们会抛弃以地位尊严和个人收益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公职和高级***治地位的错误信念;我们必须制止银行界和企业界的一种行为,它常常使神圣的委托混同于无情和自私的不正当行为。
信心,只有靠诚实、信誉、忠心维护和无私履行职责。而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信心!”
忽悠完了,就该干活了。
罗斯福的第一招:开足马力印钞票。
从1929年开始,美国始终处于一个通货紧缩期,债务人负担不断加重,债权人也因为欠款难收而破产,这对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事。只有恢复物价上涨,才有可能恢复债权债务平衡,才有可能阻止经济继续崩溃。
联邦***府开始推行虚金本位,名义上35美元仍可兑换1盎司黄金,实际上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兑换机制已经被切断。而且,罗斯福***府宣布,联邦***府可以铸造银币,银币和美元间的兑换比例由联邦***府指定(这个***策倒足大霉的是中国,后面提及)。
这就是凭空创造货币了!
罗斯福的第二招:扩大信贷投放。
胡佛曾经建立复兴金融公司,负责对即将破产的银行、铁路和其他机构提供贷款,罗斯福扩大了复兴金融公司权力,开始还只是收购银行业股权,恢复银行信誉,1934年6月后,复兴金融公司开始对工业界直接贷款,刺激恢复生产。
1934年,美国国会同时通过《农业抵押再放款法》、《农业抵押品取消赎回法》和《农场破产法》,三部法律只有一个目的,向农户贷款,《农场破产法》更是规定:即使破产的农场也可以靠信贷资金赎回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