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档案篇1
【关键词】档案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
随着各地区档案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其档案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加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优化档案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一、档案中心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分析
1、档案存储环境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以纸张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的模式将档案入档、整理,这种管理模式给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整理、归档等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与路径。首先,档案中心可专门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将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源存储到电子磁盘或服务器中,这样既可为档案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带来便利,又可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采用电子录入的方式记载档案信息,提高录入效率,加强信息的管理。此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对存储环境的要求比较低,给存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档案在使用和查询方面的优势
在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手续繁琐、档案的使用和查询极为不便,资源共享性也不高。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档案使用的流程,真正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提高资源的共享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档案中心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任务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中心“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由于这种全新模式起步较晚,因此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人才问题。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操作型人才,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或是对档案管理不精通,或是在计算机的系统开发、程序维护、信息导航等方面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因此,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2)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安全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电脑病毒的横行、黑客的恶意攻击及网络技术的失误都会给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机密的档案信息被窃取、修改甚至伪造,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3)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分类编码标准,档案管理软件在通用性、适用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上文所提及的部分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三点:(1)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具体可从两点入手:其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其二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2)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一体化,使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为档案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国家使用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三、新时期档案中心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改进措施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对于当前档案中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而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表现好、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完善的技术设备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淘汰和更换落后的技术设备,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以保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完全摆脱纸质资料,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并将所有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都收录其中,进行对两者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4、提高档案中心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
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具体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方便人们的查找和利用。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时,要采用不同的载体,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等同于档案资料数字化,而是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此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红云.电子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未来[J].兰台世界.2007(22).
[2]宋琳,曹文成,王艳.打造精品注重创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08).
心理档案篇2
一、意义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对于学校教育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可以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从中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学校的分班教学、个别化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可以为弱智儿童、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鉴别、筛选和培养的措施;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为从整体上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等等。
(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心理差异,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能直接为教师提供学生目前的心理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加强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归纳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和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另外,青少年心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为青少年心理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教师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和概括,撰写论文,从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也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三)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当代学生思想、个性特征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建构一套新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体系。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有助于教师发现和诊断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存在的心理障碍与行为困扰;有助于教师客观地了解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及行为上的发展水平,以便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了解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治态度、思想问题和意见要求。
(四)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态的监测手段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从纵向看,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就可以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矫治,仍可以通过心理档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个人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提供了重要保证。从横向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揭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揭示学生共性心理品质的问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进行教育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又称心理档案的项目,是指能从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的材料。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具体说来,学生心理档案内容如下:
1.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心理,正确诊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个人简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治面貌、就读学校、年级、家庭住址、爱好特长等。
其二是身体状况。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等。
其三是家庭生活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其四是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含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其五是对学生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的死亡、父母离异、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生活条件改变、影响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状况及其教育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点怎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智力训练;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学智能水平如何,言语概括、言语推理、数学概括、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处于哪个等级;能力倾向鉴定及创造力测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养建议
主要是指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怎样进行教育,学生的兴趣、态度、人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
4.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策略
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鉴定,有无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程度如何,怎样进行教育或矫治。
5.学习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的诊断,学习认知因素分析、学习动力状况分析、学习社会因素分析,怎样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等。
6.职业能力倾向类型分析及指导
主要是指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诊断,分析其适合从事哪一类工作,从而为学生作升学就业指导。
以上是学生心理档案的一般内容,在建立心理档案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选择其中的内容。
三、资料搜集的方法
确定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后,就要搜集反映这些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学生资料的方法。按心理辅导教师是否参与学生活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按心理辅导教师在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将观察法划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对于观察的结果,可用下列三种方式作记录:
(1)评等法。心理辅导教师对所观察的特质或行为评定等级,比如学生对某种事物可以是不喜欢、不太喜欢、一般、有点喜欢、很喜欢,教师可以在预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级划圈。
(2)记录出现频率法。心理辅导教师将规定好要观察的学生的项目预先打印在纸上,凡出现了某种现象,就在这个现象的框上画一个"√"号。
(3)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教师把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叙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种简明的记录,包含学生的姓名、性别、年级、观察时间、观察事实及其发生情境的描述、教师的解释与建议等。
2.问卷法
问卷法是心理辅导教师运用统一设计好的问卷向学生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的方法;问卷是按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指标、变量所组成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如用书面问题、表格让学生回答、填写,可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借助学校的各种评定和记录以及学生的作品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得、笔记、作文、自传、各种作业、试卷、模型和其他创作作品等的分析,可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其中,自传分为主题式自传和综合式自传。主题式自传的内容限于个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等。在对学生自传进行分析和解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自传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一种情绪基调?自传中提及到哪些重大经历和重要的背景资料?在按时间顺序记载个人经历时有元明显的时间中断?有无逃避敏感问题的意向?等等。
4.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或其较亲近的人通过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的一种方法。通过谈话法,可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背景、过去的心灵创伤等。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建立心理档案中最主要和最为常用的方法,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进行施测。在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时首先要考虑选择标准化测验,其次要明确测验的目的、功用及适用范围。
四、结果解释和心理档案的建立
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心理档案。
1.统计及结果解释
心理辅导教师要按照每一测验所提供的计分标准进行统计,并要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在计分统计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其次是将统计出来的分数赋予一定意义并将有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或其他教师及家长。在进行分数解释时,要参考常模资料、效度资料,还要考虑测验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当事人或其他人报告时,一般只需告诉测验结果的解释,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使用当事人所能理解的语言;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进行比较;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提出教育培养建议
根据结果解释,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议,这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要根据结果解释,并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首先分析其形成原因,然后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或辅导策略。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档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电脑软件式,文本式又有档案袋和专项卡片两种方式。电脑软件的形式,可以减少差错,防止资料丢失,保证资料管理的准确规范、安全可靠,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学生心理档案的使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健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为此必须正确使用学生心理档案。在使用学生心理档案时要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和学生本人的特点来进行,要有整体观念,把学生心理档案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因为心理档案的各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说来,在使用心理档案过程中有以下要点:
(一)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心理档案,可以研究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年级分班或班级分组时,可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点等因素来进行分班编组。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也可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在制定年级教学计划或班级教学进度时,也要结合各年级或各班的实际情况和智力特点来进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如通过分析某班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该班学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的智力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等。对于各个年级或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倾向性的心理问题,则要开展全校性或班级的心理教育活动来进行团体辅导。
(二)根据学生心理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每份学生心理档案,都提供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的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该生进行个别辅导。由于个别辅导工作量大,所费时间长,因此在进行个别辅导时,主要是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这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心理档案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利用者;档案服务
在我国,档案的主要存储地方是档案馆。档案馆是为利用者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地方,前来查档的利用者都是为了寻找凭证或带着一定目的的,所以,档案工作者在接待利用者时,一定要对利用者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研究,了解他们查档的动机,根据他们在查档过程中的行为正确分析其心理特点,以便取得最佳的服务效果。
一、在查档过程中,不同的档案利用者查档的目的不尽相同,因此,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心理特点也不相同。经过调查分析,档案利用者在查档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急迫心理
急迫心理是利用者在查档过程中所产生的最为常见的心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者可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提供档案的原件作为凭证,所以,大多数档案利用者到档案馆查档的原因都是为此。工作人员在为利用者提供档案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利用者提供帮助,尽可能的加快办事速度,避免档案利用者因为急迫心理而出现闹事的情况发生。而对于一些利用者需要的、难以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找到的档案,如学历、科研方面的原始材料等,要尽量寻找与其相关的档案材料。如果遇到对时间要求较强的利用者,要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在要求时间内尽可能快速的帮助他们查找,不要延搁服务。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档案利用者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查到自己需要的档案,所以在查档过程中表现得比较迫切,存在这种心理特点的利用者十分普遍。
2. 求助心理
存在这种心理特点的利用者多数是第一次去档案馆,或者缺乏对档案的了解与认识,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的人,这类利用者在档案馆查档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不会使用检索工具,所以只能寻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帮助,将希望寄托到管理人员身上,这种求助心理是利用者在查档时经常会出现的。档案工作人员在接待这类利用者时,可以选择馆内检索咨询服务与馆外指引服务两种方式帮助他们。前者是指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馆内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指导他们实际操作,告诉他们查找档案、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后者则是在档案馆外为利用者提供指引服务,告诉他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档案。前者是教授检索方法,后者是提供检索地点。
3. 求全心理
这类档案利用者可能会加大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档案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因为对有着求全心理的利用者来说,他们需要大量的相关档案与资料来支撑自己所研究的课题或者编史修志任务。这类利用者大多是学识较为渊博的学者或专家,他们在查档时往往要求系统利用,不管是直接有关还是间接有关的档案、资料,甚至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毫无关系的资料,他们都要求档案馆能够提供。
4. 不信任心理
存在这种心理的利用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认为“熟人好办事”。这类利用者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信任,致使他们对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态度与办事能力产生质疑,但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他们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途径,如找关系、托熟人等到档案馆查档。还有一部分利用者在档案馆查档时候,可能因为一次或者几次得到的档案不全,档案工作人员为其提供的档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使得他们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甚至降至没有。所以,在下一次查档时候,这类利用者就会加大档案的检索范围,要求提供大量的,超乎实际需求的档案、资料,这样的行为大大增加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有可能使利用者与工作人员之间产生矛盾,影响档案工作者的对外形象。
5. 是不轨心理
存有这种心理的利用者为数极少,但危害较大。他们到档案馆不是为了查阅档案,而是另有所***。对这些另有所***者,不仅应正确引导,还应严加防范,以免给档案馆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二、档案人员针对档案利用者的心理表现,自觉地做好档案利用的服务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充分认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利用者一般都是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到档案馆利用档案的,在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准确的提出利用某一份档案的要求,只能提供一些粗略的线索或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档案馆内的档案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检索工具不一,使得利用者很难对其有一个全面、深入、充分的了解。尽管他们的利用目的和对档案工作的熟悉程度不一,但在获取档案资料上都需要档案部门的协助。
2. 要讲究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艺术性
2.1讲究档案利用服务场所布置的艺术性。档案利用服务场所是档案馆为利用者提供的工作环境,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利用者的心理情绪。所以服务场所布置的整齐、美观、庄重大方;阅览桌椅的安排应整齐、宽敞、高度适宜;检索工具与参考资料柜等设备放置的合理、有序,便于查找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充足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必要的制度等在写法和张贴上应给利用者以亲切感,如“吸烟请到休息室”等。
2.2讲究档案利用服务人员的仪表和服务用语的艺术性。档案服务人员在开展服务工作时,应注意做到:服饰整洁大方,表情热情和蔼,姿态端庄雅致,动作稳重敏捷。尤其是在与利用者的对话和回答利用者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利用者的心理特征,使用不同的服务用语。
2.3讲究工作方法的艺术性。档案馆的服务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具体运作时不能一成不变的简单执行或机械重复,而应根据利用者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采取灵活的服务方法。如对一些初次进馆或不熟悉档案馆情况的利用者,可向他们介绍馆藏内容、检索工具体系及使用方法,使他们对档案馆的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以选择其查询方法和检索途径。对一些表达不清自己需求的利用者,可主动询问其利用目的,把握其要求,以便有的放矢的去指导或帮助其查询。
心理档案篇4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 档案管理; 职业倦怠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就要首先重视和研究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行为问题。因为人是最基本的生产力, 是社会的主体, 也是档案工作部门的主体。档案管理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这门科学, 有助于建设一支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档案工作队伍, 提高队伍素质, 促进档案工作效率提高, 从而加速档案管理科学、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档案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 抓档案工作的切入点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治思想素质、文化业务索质和身体素质外,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是完成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一、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心理问题可称为职业倦怠症, 又称“职业枯竭症”, 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 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据专家介绍, 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 衡量职业倦怠的三项指标分别为: 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
(一)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
据《职业倦怠自治手册》,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职业倦怠, 第一是看你的情绪是不是衰竭了, 第二是看你是不是玩世不恭, 第三是看你的成就感是不是低落。职业倦怠会给人带来不良的情绪, 而且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影响我们的快乐和工作效率。档案工作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涉及门类广、时间跨度大, 相比其他职业, 往往更具枯燥性、复杂性、繁琐性。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笔者调查发现, 产生职业倦怠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第一, 对档案工作丧失热情, 对前途感到无望。情绪烦躁、易怒, 对人和事漠不关心。第二, 工作态度消极, 对档案管理工作没耐心, 徽衍了事甚至经常出错, 工作责任感减退, 惶惶不可终日。
第三, 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常常迟到早退, 有的甚至开始打算转岗位, 后悔选择了档案管理上作, 有无力感或降低个人成就感, 消极地评价白己, 对前途感到渺茫。
(二)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缺乏成就认可和发展的机会。调查发现,一些单位重业务重发展, 却忽视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视。有的单位由于经费的紧张和管理体制问题, 档案人员缺少培训、进修的机会, 知识落后。档案工作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 个人发展受阻, 而同代人却因不乏机会而遥遥领先, 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上也体现出不平衡, 时间长了, 难免有失落感。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 各工作环节、操作程序化明显受条例、规则限制, 长期跟文件、资料、档案、电脑打交道, 工作琐碎、单调、枯燥, 重复性较强, 缺乏新鲜感, 缺少机遇和挑战性, 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 没有成就感, 缺乏认同感。
(2) 工作负担过重, 缺乏工作自主性。档案管理人员干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热情、细心、耐心, 还必须有高度的保密意识, 还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由于任务繁杂,往往缺乏工作自主性。
(3) 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的失衡。面对大量的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等缺乏自主性的日常工作,经常被动应付, 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4) 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档案记录着一个单位的发展轨迹。档案管理人员使档案具备成为现代信息机构的基础和可能, 未来的发展应该是前程灿烂的。但是, 现状与未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尤其是这种差距长期未能得到很本性的改变, 使一部分人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丧失了信心, 甚至怀疑自已的未来前途, 以致对档案职业失去了兴趣。
二、管理心理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 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 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 以提高效率, 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 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 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满足合理需要
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动力源, 满足档案工作人员的合理要求是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根本途径。档案工作管理部门应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档案工作人员不仅有物质需求, 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人都想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照顾和关心, 这是人的社会性需求, 人还有包括荣誉、地位、受人注意和人格尊严等内在的自尊需求, 人都有想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 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例如, 提高工作地位, 实行工作效绩奖励制, 不断提高经济收入,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调整竞争机制,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经常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竞赛, 激发竞争意识等, 能使他们的郁闷和疑惑得到及时的排解。
(二) 激励管理
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通过激励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 变消极为积极, 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激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外在激励, 包括福利、晋升、表扬、嘉奖、认可等; 二是内在的激励, 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 外在的激励虽然能显著提高效果, 但不易持久, 处理不好有时会降低工作情绪; 而内在的激励, 虽然激励过程需时较长但一经激励, 不仅可提高效率, 且能持久。
(三) 个性差异管理
由于个人经历、智力、体力、成长的环境、工作性质、价值观的不同, 从而形成相互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验和能力上, 而且表现在某种情绪因素上, 如态度、信念、气质、理想等。对组织讲, 个性差异有利有弊。一方面, 个人之间的差异, 反映了各人的特长和优点, 正是创新、解决问题和组织获得成就的动力; 另一方面, 这种差异又反映了各人的缺点和不足, 是分歧、矛盾、冲突的起因, 影响组织成就, 造成办事效率低下, 这就要求档案工作的管理者, 应该了解档案人员的差异, 并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第一, 扬长避短。对个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差异, 可以采用一些补救方法。首先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并辅以适当的奖惩措施, 以增强培训效果; 其次是保持个人的心理均衡, 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以求得个人的成长, 促进态度与行为的改善,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第二, 合理分工。兼顾组织需要与个人专长, 使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创造工作成绩。第三, 对由于个人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通常采用或分而治之, 或压制、或疏导, 在不同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但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导。
(四) 提高组织意识, 增强凝聚力
要从根本上长久地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必须提高他们热爱档案事业和与档案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组织意识。组织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凝聚的“粘结剂”。要使档案工作人员同心协力为档案工作的目标奋斗, 就需要有一种组织意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并把群体的内聚力变成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提高组织意识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培养档案管理工作的集体意识, 档案管理工作的集体意识就是“档案团队精神”, 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价值观, 使每个人都有一种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是使档案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关系稳定、彼此坦诚的文化氛围, 三是档案工作人员之间建成密切合作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档案工作人员之间形成相互依赖, 休戚与共的团体意识及求大同、存小异的团结精神, 使档案部门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
(五)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优化个人心理、生活和工作的管理。
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尽可能突出情感化的管理特色,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组织相关的心理培训和学习, 引导档案工作人员正确认识自我, 认清自我价值, 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和运用心理策略的能力, 从而寻求积极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生活和工作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 李宜霞. 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症[j ] . ***书与档案管理. 2007 (25) : 258.
[2 ] 贺文. 浅议档素管理人员心理素质[j ] . 陕西档案.1995 (5) .
[3 ] 马爱凤. 关于加强档案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j ] . 山东档案. 2004 (2) : 37.
[4 ] 水. 管理心理学[m]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5 ] 戴翠萍, 张玲. 管理心理学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 . 社会科学论坛. 2005 (12) : 1062108.
心理档案篇5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档案管理,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具枯操性、复杂性和繁琐性的工作,做好档案工作当头棒喝的是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国档案管理质量,完善和优化我国档案管理机制,加速档案管理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已成档案管理研究的热点。本文试***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心理素质,谋求档案管理工作新发展新跨越。
一、积极心理学浅析
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首创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Sdligmen M.E)。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关注人类的潜力、动机和积极因素等方面,不断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个体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关系中实现价值,指导人们获得成功和幸福,更加自由、快乐地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档案管理的运用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积极心理学使档案管理人员内心积极力量优于消极力量。每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内心深处都存在两股力量,即以快乐、友爱、希望、宽容、责任心、幸福等为代表的积极力量,和以悲伤、自私、自卑、贪婪等为代表的消极力量。
第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档案管理人员人性中的积极力量。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工作人员培育和增加积极力量,削减和抑制消极力量,帮助员工完成心理转换,促成积极人格,使其积极地、高质量地投入企事业档案管理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满足和幸福感。
二、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产生职业倦怠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具有以下行为特征:
(1)对档案工作丧失热情, 对前途感到无望。情绪焦躁、易怒, 对人和事漠不关心,缺少好奇心。
(2)工作态度消极, 责任感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没耐心, 徽衍了事。
(3)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常常迟到早退, 有的甚至开始打算转岗位, 后悔选择了档案管理上作。
(4)经常有无力感和挫败感,开始降低个人追求, 消极评价白己, 对前途感到渺茫。
(二)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通过近几年对档案工作的密切接触和了解,我把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五点:
(1) 被认可和发展的机会较少,个人缺乏成就感。调查发现,一些企事业单位重业务重发展,忽视了对档案管理重视。有的单位由于经费的紧张和管理体制的漏洞, 削减了对档案人员培训、进修的机会;档案工作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个人价值的不到更大发挥;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上不平衡,未能实现按劳分配。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 各工作环节、操作程序化明显受条例、规则限制, 长期跟文件、资料、档案、电脑打交道, 工作琐碎、单调、枯燥, 重复性较强,缺乏新鲜感, 缺少机遇和挑战性, 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时间长了, 难免有失落感。
(2) 工作任务繁重,要求严格。档案管理人员干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热情、细心、恒心和耐心, 还必须有高度的保密意识,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由于任务繁杂、琐碎,往往给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极大地心理负荷,从而导致其失去工作自主性。
(3) 工作环境与心理环境的严重失衡。档案管理需要面对大量的档案材料,需要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统计、编研、利用,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心理疲劳。现在一些八零后心理环境过于美好,对现实工作环境产生厌恶感。
(4)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档案记录着一个单位的发展轨迹。一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高山远瞩的眼光,仅看到现实利益,没能认识到档案具备成为现代信息机构的基础和可能。现状与未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这种差距长期未能得到很本性的改变, 使一部分人对未来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丧失了信心, 甚至怀疑自已的未来前途, 以致对档案职业失去了兴趣。
三、探索运用积极心理学开辟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新途径
1、积极引导员工快乐幸福工作,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企事业单位要把实现档案管理人员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作为管理目标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受到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后,能够真正体验到成长、发展及创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企事业应视档案员工为合作者,企事业的所有者、管理高层和档案管理人员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是在工作上扮演不同角色而已。
第一,企事业单位领导者对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相信员工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
第二,让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使其更加热爱自己、热爱单位、热爱工作,心甘情愿地为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
第三,经常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让档案管理者为提升企事业创新精神,增添企事业活力,提高竞争力贡献力量。
2、要努力培养员工的积极特质。论文大全,有效途径。。
积极特质也就是在个体层面上的一种积极人格特质。如乐观、创造性、智慧、自我控制等。论文大全,有效途径。。论文大全,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方面,人格的发展需要某种动力,当个体想要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他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放弃。论文大全,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潜能,有争取自由和不受压制并在行为中体现自己力量和能力的愿望,这种愿望能够推动人格的发展。论文大全,有效途径。。心理学家们对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病情相同的情况下,乐观的、自我控制的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继续积极地工作、生活,且更为长寿,更容易康复。有研究者(Suzanne,2003)进一步研究了乐观对癌症患者免***系统的影响,发现乐观者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症后,会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应对策略来积极配合***的同时,积极生活和工作,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抵御疾病及其消极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期望,增强其身体免***力。此外,研究者(Schweizer,2001)还发现,乐观者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其抑郁水平较低。而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乐观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工作人员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培养其积极特质,使档案管理工作者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而不是被动执行者。工作人员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其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那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旦认同档案管理的发展目标,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档案管理归属感,并将个人目标与企事业档案管理目标相统一,愿意为企事业档案管理发展而奋斗,必定会在推动企事业档案管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强大动力。
3、要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人员。
积极心理学强调,我们面对的是普通人,要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关心普通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能更好地发展、生活,是普通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以往心理学过分关注人和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限制了人自身正常的积极功能发挥是有所不同的。档案管理工作一向不被企事业单位看重,其工作人员也往往得不到重视,而且一些企事业单位还存在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吹毛求疵,甚至歧视的现象。其实,过分地揭露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不足常常会引起工作人员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高层领导发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打击批判式的消极管理只能取得相反的作用,甚至会泄露企事业机密,给企事业单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档案管理的关键之处,应以人为本,关注档案管理人员身上的积极因素,让其获得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增进工作人员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而激发出他们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最终实现企事业单位绩效的宏伟目标。
4、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积极的环境。
个体的发展,既受个体个人特征的影响,也离不开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中,个人的积极体验、积极的心理品质总是受到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积极的环境是指影响个体积极品质形成及其潜能发挥的家庭、学校、社区、大众媒体等环境因素。经研究发现富裕的、提供更多支持和鼓励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儿童;合理的社会规范会促进个体提升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如公益事业等负有责任)。论文大全,有效途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人,会主动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和选举等,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等)的形成。因此,企事业单位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多支持、更多的鼓励和更合理的规范,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人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才能提高其满足感、快乐感和幸福感,从而才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追求其积极地人生价值。
参考资料:
[1]贺文.浅议档素管理人员心理素质[J].陕西档案.1995(5).
[2]李宜霞.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症.***书与档案管理.2007(2).
[3]郅利聪.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李自维.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思想教育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刘洁.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运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心理档案篇6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主要有个体心理档案和团体心理档案。团体心理档案是在学生个体资料的基础上,对各个类别、层次的学生团体做出的归纳分析。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专业班级为主的心理档案管理的规范问题。
1 创设“个性化”学生成长轨迹档案
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记录往往局限于学生基本资料,学生心理档案也流于形式,记录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反映学生团体心理即共性心理档案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创设“个性化”的学生档案也缺乏尝试。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学生档案建设的个性化改革。
1.1 亲自记录心路历程。建立学生“个性化”的档案,是丰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一个有效途径。现代的学生喜欢求新求奇,通过创设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档案建立的积极踊跃性。行之有效的方式,诸如可以让学生写“自我传记”,这样的传记写作使人人都有话说,而且比单纯的个人简历要生动形象得多,学生也乐意去写。主题可以定为“我的家庭”、“我的童年”、“我的梦想”等。这些主题自传写作经过收集分析后,可以成为掌握学生心理的重要借鉴资料。还可以以“班级日记”的形式为学生团体心理展示提供较好途径,记录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各抒己见,如对今天某一门课程、某一课堂、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日记式的讨论,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和对生活某一现象进行评论,等等,甚至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自传写作和“班级日记”还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文采,对于文采飞扬的学生可以适当引导其向这类相关职业发展。还有一些***“话”结合的日记,也表现了学生的多才多艺,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
当然,这些一手资料需要相对保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保证学生内心独白和“小秘密”的真实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因此,这些资料最好局限在小团体内保存。
1.2 接受心理测试资料的保存。心理测试是高校建立心理档案的常用方法和主要方法之一。大部分的心理测试需要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凭着第一反应进行测试。一些杂志网络登载的测试多半带有娱乐性质,需要去伪存真。科学的测试必须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的测试,包括智力、性格、就业等的专业测试题目。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心态、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等信息。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人格测量表如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试(16PF)、智力测量表如韦氏智力测验、心理健康量表如90症状清单(SCL-90)、心理状态测量量表如情商(EQ)测试等。
事实上,一些企业的心理测试也适用于高校学生。目前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性格的认识。性格测试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有利于根据将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性格改变,以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择业和长足的发展。
心理测试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参与指导测试的教师要专业,严格控制测试的时间,规范测试量表的及时回收和保证测试结果的保密等。只有这样严格程序和结果,才能保证测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3 辅导员心理咨询和访谈。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制度和访谈制度。在规定时间或者一个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和心理困惑的了解。对于这种程式化的咨询方式,可以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改变。诸如,辅导员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和心态与学生交流,不刻意创设交流场景,可以在校园偶遇的情况下,或者在班级公共活动时,或者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自由畅谈。通过与学生的一些交流,记录反映学生个性如兴趣、性格等方面的资料。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心理一般不会刻意设防,便于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对于敏感学生,要倍加关注,必要时不仅需要进行咨询访谈,还需要特殊关照和***。
1.4 教师与学生交流中记录学生心理和思想。这里的教师主要指专业任课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学生接触频繁的就是专业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以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交流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间聊天等方式,初步判断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和擅长与否。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档案经过分析,可以由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指导,扬长避短,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1.5 现代技术下的网络资源档案。学生心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利用现代技术可以较及时跟踪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现代技术的普及,为高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引进计算机和网络先进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计算机软件式学生心理档案。这是一种现代化电子动态心理档案,可以长久保存学生心理档案。
发达的网络使学生多数爱“宅”在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正在被网络交流取代。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创设心理档案记录平台。这种聊天主要指可以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建立起来的聊天群,如QQ群。在虚拟网络空间,学生容易抛弃一些思想包袱,畅所欲言。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更善于调节心情,缓解一些心理压力与问题。所以这种网络聊天不仅可以作为心理档案的来源,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这种团体公开状态下参照其他同学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多样化的观点,自我反省,改变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心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微信弥补了QQ聊天的一些不足,可以在朋友圈里进行资源分享,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通过学生分享交流的内容也能够发现一些学生心理趋向及性格特征。像对于各种类别:时事新闻、精美小品文、文化知识、心灵鸡汤、养生保健、美景旅游等关注度的差异,反映了学生个人兴趣存在的差异。这些都为团体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学生心理档案的作用
2.1 学生心理成长印记的宝贵资料。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长期离家住校的学生,***性、自立性更强。没有父母的陪伴和监督,辅导员和教师自然成了监督、了解学生的最密切的“朋友”。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倾诉都是宝贵的资料,需要及时记录成纸质或电子的资料存档。“班级日记”因为要时时记,天天记,所以比较细致完整记录学生心理的成长轨迹。同时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职业取向,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2.2 学校管理可资借鉴的资料。通过心理档案,可以较为科学有效地判断和发现学生在高校中心理和生活学习上的突出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剖析,挖掘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数据,对学生工作管理的量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十分重要,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和就业范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在心理档案中发现的一些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学生,他们心理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给予这些特殊学生群体以特殊的关照、指导和干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4 探讨树立健康心理的可靠参考资料。学生心理档案比较特殊,不像其他文件资料,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外,需要定期更新,一个学期或者一年进行一次更新测试,形成流动性档案。尤其对团体档案的观察,可以通过档案中反映学生的共同心理来制定健康心理培养方案。所以,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心理教育者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心理档案篇7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特点;策略
疾控中心是维护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组织机构,其内部档案是疾控中心在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健康教育宣传及实验室分析过程中累积的数据资产,对其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注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为其今后各项疾控工作高效进行奠定基础,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疾控中心档案特点
①信息来源复杂。疾控中心档案来源繁多,不仅涉及有人类疾病、各种传染病、流行病,还包括有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环境污染、地质水质等。②客体对象群集。疾控中心肩负维护社会民众生命健康的重任,涉及最多的便是各种传染病及自然灾害,疾控档案反映客体对象的群集性特点十分明显。③信息主体民主性。疾控中心档案内容与社会亿万民众具有直接关系,以免费接种项目为例,民众具有选择或拒绝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基本卫生保健的民主性,因而疾控中心档案信息主体具有民主性特点。④档案内容全球性。疾控中心档案中涉及的传染病、流行病等内容并不受地理位置局限,全球范围内均可发生,因而档案内容还涉及许多国外相关信息资料。
2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2.1增强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属性,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好服务工作始终是档案部门的努力方向。因此疾控中心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档案开发利用率,以便于为疾控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资料依据[1]。要想提升疾控中心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重点在于加强疾控中心领导及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比如可以将档案管理质量规划到管理人员效率考评内容当中,以此来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并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竞争和奖励制度,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另外,建立起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真正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府、民众及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2.2制定完善档案管理法规体系
疾控中心应根据自身档案管理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法规体系,对档案管理原则、主体、方法、开发准则、利用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同时还要确定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范围、责任人、归档期限、归档标准及相关流程手续等内容;制定保管期限规定、保管期限表和疾控档案保密规定;应明确档案开发利用相关章程内容,包括档案开发原则、开发权限、开发时间等;制定档案分类标准及档案类目级次,构建疾控中心档案分类体系;明确疾控档案档号编制规则及档号代码编制疾控档案类目、归档、保管期限、密级一览表,规范疾控中心档案全国统一分级管理,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2.3构建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安全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疾控中心已经开始加大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效率及质量都得到的进一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信心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存在使用权限问题,容易被黑客攻击、病毒侵袭,或第三方入侵者恶意篡改或监视,安全问题难以保障[2]。因此,疾控中心针对自身信息化档案管理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安全性和保密性。严格依照国家及***门相关法律法规及章程制度来进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安全防患意识,避免档案泄密、失密情况的出现。另外,还可利用电子身份认证、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杀毒软件等技术来提高档案安全性。
2.4注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必须要重视管理人才培养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①重视档案管理人才选拔工作,强调优秀档案管理人才的选拔,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入门槛,实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避免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问题而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②可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要做好档案管理就应当努力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在实践训练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疾控中心应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深造,参与各种职称考试,要求他们掌握必备信息化管理技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的创新提升。
3结束语
在当前时展背景下,必然会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制定法规体系、确保档案安全、提升人员素质,实现依章、依规、依法档案管理,是推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娟.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5,(17):71.
心理档案篇8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在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中档案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要想真正推动我国疾控中心的全面性,那么则离不开档案管理工作。此外,在新形势下,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疾控中心的责任更大,只有遵循基本原则,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本文笔者着重探究现阶段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与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诸多地区我国疾控中心并没有形成科学且合理的管理制度,导致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无制度可遵循,尤其表现在档案信息收集、档案制作、档案资料整理、档案保管等方面,缺乏统一性与完善性,无法保证其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有部分档案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习惯开展工作,导致档案资料在收集以及整理方面缺乏效率,严重制约了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与进步。
2.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遵循相关的原则与准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因为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部分疾控中心单位领导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虽然大多数疾控中心设立了档案管理部门,但是却呈现出表面化,应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上比较严格,很多档案办公室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这种情况下,无法将档案管理的实际意义发挥出来,只能用来应付检查以及查阅、调阅等,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缺乏高素养的疾控档案管理人员
有非常多的人员认为在疾控中心的发展中,档案管理并不重要,从而未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这种情况下部分疾控中心在安排档案管理人员的时候会将缺乏医疗专业与技术特长,甚至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安置在档案管理岗位上。然而从现实角度分析,档案管理比较繁琐、复杂,且任务比较中,尤其在新时期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掌握信息化水平,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如此一来,则会导致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胜任本职工作。
4.缺乏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从全局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因缺乏重视,所以管理模式仍旧比较落后与陈旧,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中有诸多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引进信息技术,或者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很多情况下,绝大部分档案管理机构并不具备恒温以及恒湿的保存要求,且大多数档案管理的内容还是以纸质为主,没有加强对计算机的应用。与此同时,有诸多档案管理所保留的文字或者***片等因为受到相关条件的影响而出现损坏现象,对档案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二、新时期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发展策略
1.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相关的规定与要求,积极做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工作已经成为了现阶段十分重要的举措,也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保障,如此一来才能保证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此外,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加以明确,使其可以在有效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疾控中心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构建档案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采取绩效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疾控中心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构建档案定期收集的规章制度,保证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将档案资料进行归纳后统一上交给档案室,并对其进行分类与管理,从而真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有效性。
2.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在新时期疾控中心的领导者需要加强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清楚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完善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要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倾斜,真正保证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发展格局下,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位档案人员都能够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疾控中心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对n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到上级单位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邀请上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来单位开办讲座,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培训,真正提高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
4.提升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辅助手段,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从某个角度分析,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优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提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所以疾控中心需要将其提到日程之上,其一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硬件的建设,要在档案室配备计算机、存储设备等,如此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其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具备恒温与恒湿的档案信息化存储条件;其三需要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熟练应用。
总而言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多,难度大,需要领导者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其中存在的缺陷加以分析,提出措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秀芳.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4,07:56-58.
[2]步尧.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医药科学,2014,18:140-142.
[3]许鹏.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08:121-122.
心理档案篇9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利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与各种恶劣的疾病、传染病打交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如果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开展,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口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者数量稀缺,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将就”或是由其他职位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水平良莠不齐,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导致行业混乱的关键因素。(二)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做出规范化的要求,没能建立起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档案资料梳理不清晰,归档不仔细。在需要调取使用档案的时候,往往要浪费很长的时间用于寻找档案,效率低下。另外,档案的制作规程不够规范统一,很容易出现前几年和近几年的制作标准不一,装订规则不一,给档案的装订保存造成困难,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应当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存档,梳理档案条例,方便进行永久保存和随时调取,这样不仅减小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尝试建立起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是系统适应性差,功能不健全,使用起来束手束脚,一直难以发挥预期作用。所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是迫在眉睫的。(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但是,作为医疗卫生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疾病防治工作,却没有得到多少资金支持。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一直十分缓慢,而且,在一些小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十分简陋,各种基础设施不达标,开展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先聘用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设立专门的部门,招聘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在业务技能提升的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复杂性、保密性等多重特点,所以在招聘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把关,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一旦发现合适的人才,不要吝惜,给出较好的待遇,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将精力集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离职几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二)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以我国的《档案法》为核心,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制作和归档工作,制定统一的检索条例,方便档案的检索和调取使用。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定期对档案书里情况进行检查,用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适应当今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门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建设完整的电子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进行梳理,积极与档案管理系统的编制人员进行沟通,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备,更加切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根据各种查询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提高查询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四)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是医疗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加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础设施,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依据,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档案使用的效率,对于保障老百姓的健康,对于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整体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余惠红 单位: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陈君英.疾控中心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3).
心理档案篇10
疾控中心 档案 管理
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1、档案存在失真问题
我国有些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料存在信息失真、缺失问题,这些都严重降低了档案的真实度和可信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1)、因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在资料的收集、转递、整理、利用等过程中出现或多或少的档案资料的变形、缺损、遗失等,从而造成档案资料信息的失真失实。
2)、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上的良莠不齐,导致其对档案资料的甄别能力不同,没有及时的发现一些假履历、假职称等虚假档案,从而使得这些不实档案进入到疾控中心的档案库中,造成信息的失真。
3)、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档案在其形成、整理和补充过程当中,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使不少人钻了“空子”,导致档案资料的不实。
2、档案管理的模式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部分疾控中心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仍旧沿用的是以前的传统管理方法和模式,在档案的分类、整理和格局布置上比较僵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高速变化发展的医疗环境和社会形势。同时,在档案的资料内容上也多以静态资料为主,缺乏现代化、信息化的影像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部分地区存在“弃档”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人才在当前社会行业发展中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有些疾控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的医疗人才,许诺为他们重新建立档案,从而导致“弃档”现象的发生。同时,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改革,有些疾控中心在变更档案管理系统模式时,对一些不常用到的陈旧档案丢弃、销毁,从而导致档案资料的缺失。
4、档案的更新速度和利用效率低
疾控中心由于不是一线的医疗单位,因此在档案尤其是一些新增疾病档案的更新方面跟不上实际的疾病发展情况,从而导致其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疾控中心对相关档案的整理、利用效率偏低,有些档案甚至很少被人问津,从而导致疾控中心在出现相似病症时不能快速的做出恰当、有效的反映。
二、加强县级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的策略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提高疾控中心全体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为此,疾控主管部门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日常检查、年底考核中。各疾控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至少要确定一名中心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要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档案法》,深入进行档案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使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都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实用主义做法,扎扎实实地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同时,要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按照《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立专职(或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2、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在现阶段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现代化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精通现代网络技术。但从目前情况看,一般从事传统纸质的档案工作者专业领域水准较高,档案网络技术欠缺,现代电子技术水平偏低。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相关人员更新知识结构,转换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适应时展的要求。
1)、改变档案工作者的管理理念。
档案工作者面对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必须自觉地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实体与虚拟信息化管理双向发展。档案工作者不仅像以往那样仅仅提供实体性的档案服务和维护档案的物质安全,更要意识到首要职责是以最高的效率给档案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应把加工和完善馆藏档案,加速档案数字化建设,以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为工作的主动力。把档案的利用率作为衡量自身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档案工作者应开放工作思路,与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合作来推进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
2)、优化档案工作者的整体人员结构和个体知识结构。
引进部分高科技人员,优化结构,通过他们的计算机前沿知识实现对档案的初步数字化和网络化过程。同时加强对现有档案工作者电子化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个体素质,确保达到开发利用率预期。
加强网络化开发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两条途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开发需要专业人才,工作者也应提高素质,不然开发之后利用率也将大打折扣,成为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