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10篇

数字化篇1

关键词:电影 数字化 数字电影

电影作为一种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从无声电影到立体电影,从光学、化学设备到电子 、数字设备,电影发展的历史就是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电影诞生百年后的今天,数字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电影的制作领域中,为人们创造了如痴如梦般的视听奇观,以其超凡的想像力丰富了观众的幻梦天堂。在当今的电影中,处处留下了数字影视的浓墨重彩:我们刚离开展示着亿万年前恐龙众生相的“侏罗纪公园”,又亲身经历了海难中的“泰坦尼克号”,随后在万兽狂奔中“逃出魔幻纪”,浏览憨态可掬但能与三位美国总统跨时空相会“阿甘正传”,等等。虽然我们深知银幕上所描写的影像不仅是电脑所创造的视觉魔幻,或许是一则美丽的谎言。但就在对那个似真似幻的银幕世界的沉醉之中,电影的数字时代到来了。

数字化的含义是指将一切以其它模拟形式存在的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这里的数字即是指由0.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因为我们要用计算机来处理,计算机的处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优点,但它只能处理数字化了的信息。而以往的信息都是以模拟的形式存在的,必须转化成数字信息。我们将这个转化过程称之为数字化的过程。它不仅指电影所包含的模拟视听信息的转换,也包括其它领域中模拟信息转换。数字化强调的是这个转换过程。因为我们正处在模拟与数字信息并存的时期,在过渡阶段就需要这个转化过程。当未来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全部以数字形式存在以后,数字化的工作就完成了。

电影数字化的核心是以胶片为载体记录的影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电影的前、后期制作,再转化成胶片放映或用数字电影放映机放映。

电影数字化在目前来说主要指电影制作数字化,即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比如,在前期创作中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对未来影片的场景、情节、画面等进行模拟设计及效果预演,以便找出最佳的叙事技巧和创造视觉冲击力的方案;又比如,在实际拍摄中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完成某些用传统方法无法完成的拍摄;再比如,在后期制作中用计算机对影像和声音进行加工处理,把实拍素材和计算机***像合成,乃至在计算机上自由方便地编辑影片。

电影数字化过程中仍需大量采用许多传统的制作工艺,因为电影所用的载体依然是胶片,这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在那些数字技术处理过的画面中,不仅输入的仍是实拍的胶片影像,就是经过复杂处理合成后的数字***像,在输出端仍需记录在胶片上,最终必须还原为胶片影像。这期间经过了一个转换的过程,而这种转换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发挥。那么,是否能取消这个环节呢?能否从电影拍摄伊始就采用数字信号呢?这就是数字电影的由来。

电影数字化是传统手法、技巧与工艺的一种促进,而数字电影则是一场***。相对于传统的以胶片为载体的电影来说,它最关键的进步是将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的传统电影改变成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影院、家庭等终端用户,让全球各地的观众在同一时间看到同一部电影。

数字电影从完整的意义上说,是指电影从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播映方式的全面数字化,即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乃至放映诸环节全部实现数字化。从严格的定义上说数字电影是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载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与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数字电影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数字制作、数字传输和数字放映。我们主要论述一下数字传输、放映与其特点:

数字传输与放映——电影由版权所有者将数字电影文件通过卫星、光缆网络直接以数据的形式传输到影院,或由光盘、磁盘或磁带这样的物理直接传送或发行到影院,影院则通过装备了一块压缩了数百万个微型镜片的高亮度、高清晰度、高反差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来放映到银幕上。

由卫星和网络传输是效率最高的传输方式,它是依托宽带数字存储、传输技术来实现的。但是在目前来说它的成本较高,因此目前还主要以光盘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字化的进程带来的电影制作、发行、保存等全过程的科技***。电影和影院的数字化进展正在加快,电影将直接通过数字网络媒体得以传播,数字放映走向更广泛的电影观众的时代已经到来。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谈论电影数字化时,其所指已不仅仅是那个我们熟悉——狭义的“电脑特技”概念。它在目前指的是一个过程,随着数字技术对电影制作的介入,将来我们在谈到电影已经不必特指它是否是数字的,这是一个新的电影时代。

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具有如下特点:

画面清晰、稳定、无磨损、放映场次无限制。以往人们在比较数字电影与胶片电影的优劣时所持的最主要的观点就是胶片电影的分辨率高于数字电影。其实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确从画面的素材来看,胶片摄影机所拍摄画面的分辨率固然很高,可达3000多线,但这只是白底片的质量,在经过了洗印、套底、剪辑、拷贝等一系列工序以后,电影院得到的发行拷贝的质量已经大大降低了,更何况因为电影放映机是机械接触式的,每一次放映都会划损胶片,一部拷贝的放映场次是有限度的。另外,电影每秒24格画面是靠放映光孔两次曝光来实现48格/秒的放映速率的,机械快门的构造影响了它放映画面的平滑程度。

而由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则不同。虽然在前期拍摄中所获得了第一版的质量不如胶片摄影机,如分辨率只有1920×1080。但是画面因为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在后期的剪辑制作过程中是无损失的,再加上用高亮度的数字电影放映机来放映,它所获得的画面清晰度不逊色于电影胶片放映的效果。数字放映没有机械磨损,可以无限次地放映。另外,数字电影的色彩也比以前丰富,饱和度高了许多,对比度范围也加大(这两点也是以前争辩胶片电影优于数字电影的主要论据)。放映时更不存在抖动的问题,画面平滑流畅。

降低后期制作成本、适合特技处理。以往对画面进行特技处理的话,必须将胶片转换成数字形式。工序复杂,耗资巨大,也降低了***像质量。而数字电影直接以文件的形式存在,非常适合在数字后期制作系统中完成一系列制作。

节省拷贝的洗印、存储、运输费用。由于数字电影是以数据流的形式存在的,不像电影胶片拷贝那样占用大量的空间进行储运,节省了发行费用。当然现在租用卫星线路和网络投资也不菲,但随着数字电影的普及,这部分的成本会越来越少。

杜绝化学污染、有利于环保,当今世界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视环保,以前电影的洗印工业是化学污染的大户,每年都要耗巨资来进行环保。而数字电影则彻底摆脱了这个束缚。

发行速度快、发行方式多样。如果采用卫星或网络话,可以使全世界的观众同时观看同一部影片,这是一点对多点的发行方式。也可以点对点的方式,指定发行给某个电影院。

减累放映强度。多年来电影的放映中承载了过多的体力劳动,放映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机械劳动强度较大。数字电影的放映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放映工作,一切由计算机控制。

数字化篇2

他们不是数字原住民吗?不错,只不过他们中间的许多,仅仅是背负着一个这样的雅号而已,实质上与上世纪50年代出身的人――他们的爷爷奶奶并没有什么两样。

谁的过错?谁也没有过错!

原来,给这新生代以“数字原住民”命名的时髦人,并没有指出这些原住民必需一个“数字化成长”的经历,更谈不上用数字来规划、引领、监控乃至督导他们“数字化成长”的过程。

时髦者为什么不在数字的舞台上躬身这种实践?因为,他们也只是在贩卖概念的过程中才逐步清醒过来,对于“数字化成长”到底有哪些具体内涵,贩卖初期,他们同样懵里懵懂,不知所云。

什么是数字化成长?

我不揣冒昧,窃以为,针对人生不同的阶段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规划、引导、记录、督导孩子逐步成长的过程,就叫做数字化成长。显然,数字化成长是档案袋评价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取向,是信息技术教育平台的时空拓展,也是人才培养的高端模式。

当我国的“五年计划”抽出第12张牌,当学前教育普遍纳入义务教育,当国家教育经费大幅提高,当教育均衡被广泛认同时,我突然发现,数字化成长到了瓜熟蒂落的日子。

不用揣摩,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起,家长就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为了他们的教育,都愿意拼尽所有来投资;不用怀疑,从幼儿园到高中,国家对每一个学段都制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不用担心,几乎所有的学校,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学校都有这种实施数字化成长的信息技术条件;不能否定,几乎所有的教师,一经提醒,马上就能接受这种数字化成长的意识与理念。现在要做的,是怎样启动这个“数字化成长”工程,让21世纪的数字原住民名副其实地数字化,让我们的教育名副其实地数字化。

在哪里按下这个启动电钮,又怎么启动这个“数字化成长”工程呢?还是窃以为,最佳地点应该选择幼儿园,即使晚一站“开工”,也莫错过小学入学伊始。

当孩子第一次踏入学校(幼儿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就开始记录并保存他们的原始资料和相关的音像数据(许多学校具有实时跟踪记录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情况的技术条件)。这种“相关”,应该具体物化、数字化为“家庭时况”、“身体健康”、“性格特点”、“道德状况”、“学业成绩”、“技能特长”……而且每半年一次,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每月记录一次那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典型事件。当一个孩子走完从幼儿园到初中的12年历程时,24次乃至更多的自然态音像资料,足以判断这些原住民的成长是否健康,是否快乐。用不着在初中后还要学校花费极大的气力,调查他为什么辍学?出现了哪些心理疾患?哪些学科跛腿?有哪些特长?

孩子们的数字化成长,且不说为信息技术教育拓展了怎样一片富饶的处女地,怎样把几乎边缘化了的信息技术教育拉回到舞台的中央;且不说怎样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德育的质量;且不说怎样帮助新兴的心理教育在学校站住脚并且大放异彩;且不说怎样帮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仅就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社会对接班人的预知来说,该有多大的作用!依据科学发展观构建的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难道不是相互了解,继而相互容纳,相互提升?

数字化篇3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化产业;产教融合;市场营销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19.1%,占GDP比重的7.3%。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的80.9%,占GDP比重的31.2%。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呈现“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三次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1.0%、40.7%,同比分别增长0.7、1.6和2.9个百分点。数字时代下,培养新一代国家建设人才已迫在眉睫[1]。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云计算服务、区块链、数据安全、数字消费等各种数字化技术所用的新基建和数字化设备,使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并得以应用。这些数字化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是支撑起产业数字转型的砥柱。2017年12月***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5G等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变革和应用,席卷行***服务系统、教育系统、金融系统、医疗系统等所有领域。高校传统专业教育已不能满足产业数字化新需求,唯有顺应时代和产业的变化不断更迭,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新技能型人才。

二、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现状

美国能诞生如此众多的互联网巨头,与其职业教育的“合作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合作教育”模式是将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策略。2009年,美国将“合作教育”模式更名为合作与实践教育(CEED)。该策略由于较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得到了美国相关***府机构、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2]自英国脱欧以来,欧盟经济支柱主要来自德国和法国。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虽然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但是,其成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双元制”,却值得学习和借鉴。[3]我国数字经济新业态正处于刚起步阶段,相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我国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两化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近些年“数字”成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但是,由于我国数字化人才较为缺失,暴露出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工作存在诸多缺陷。目前,关于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并不多,尤其是关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成果更是比较少。通过研究目前关于数字经济新业态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产教融合存在的困境与解决对策是当前研究的主要热点;二是如何依托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例如,钮雪林结合苏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建设必须要以协同化对接、数字化改造以及融合化转型等方面入手,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关于国内外不同育人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

三、“数字化转型”下的产教融合新挑战

(一)目标企业选择难题

合作企业的选择,需经过慎重甄选。企业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软硬实力都不及大型优质企业,在承担校企合作的教学育人中,人力、培训、设备、场地、技术、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投入会成为其主要制约因素。同时,产业数字化也使得行业“洗牌”加剧,涌现出一批顺应数字化转型的优质企业,这批优质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对人才培养方向更能把握时代脉搏。在目标企业的选择问题上,需要高校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评估和谨慎甄选。

(二)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相符

在产教融合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企业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低导致课程内容陈旧两大问题。首先,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沿用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和原有知识体系的情况,教材和教法,都没有融入最新数字信息技术,专业建设停滞不前。课程负责老师不愿与企业深度融合,改革课程内容,导致最新的企业标准、企业操作规范、理实一体化课程及企业实训实践类课程无法顺利推进。其次,当目标企业选择不当,或企业发展速度大大低于产业变革,导致企业开发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尤其是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转折点,企业需要最新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做支撑,才能在产教融合中开发和融入产业最新数字化技术内容。因此,新时代下的产教融合和产业人才培养,不仅对教师、教法、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合作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企业投资巨大,回报不稳定

首先,从课程的开发来说,需要校企的共同参与,针对学生群体,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一套既囊括现有知识体系,又符合企业标准的教材和课程。对于企业来说,需要企业上层战略决策的支持和大力投入,需要有经验的专职人员与课程负责老师积极双向沟通,因此,人力成本的投入必不可少。其次,从实训基地建设来看,校企双方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实训室、实践基地、教学设备、网络设施等,合作期间产生的水电、培训、师资等一系列费用,以及后期对实训基地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成本,一旦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校企合作不稳定,合作最终不了了之,企业投入将无法收回,也会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流失。最后,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校企达成产教融合意向,设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各类实践实训项目,最终完成学业,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间会存在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就业双向选择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并且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周期大大加长,难以满足企业短期人才紧缺的需求。

四、基于“数字”的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产教融合过程中叠加产业数字化转型,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下文将以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为例,研究和探索基于“数字”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数字”发展背景

2015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概念,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发展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例如,2018年我国数字规模为22.2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9.4亿元。由此可见数字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引擎。“数字”是企业级的业务能力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其通过对业务、数据以及技术的抽象化,将业务按照领域进行拆分,以服务化的形式输出共享能力。数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数据层面上,数字有效解决了企业系统间数据孤岛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数据“汇管用”的问题;在业务层面通过对各业务线的模块去除,让前台业务走向市场,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响应力;在技术层面,具有可扩展性,能够让整个网络架构更加开放,避免了重复开发[4]。

(二)“数字”+产教融合模式“数字”产教融合模式,使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教学广度和教学深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契合了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数字服务于教学,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如***1所示。数字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涉及从生产制造、采购物流、仓储运输等生产制造环节,到客户服务、数字营销、门店调配等流通环节,再到结算中心、供应链管理、人资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环节。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教育教学的视域更开阔,理念更趋全局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学广度随着数据的延伸,不仅涉及数字化营销,而且延伸到了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门店运营、成本控制等多个领域,教学广度得到了大大提升。从教学深度来看,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营销策划实践为辅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基于数据的数据采集清洗、可视化报表制作、公(私)域运营、大数据品牌营销、内容营销、算法和AI提升人效等基础上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划,教学深度增加,专业深度增加,更适合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1.数据采集

如***1所示,产教融合部分包含两大内容和一大条件。根据上文数据来源分类,企业数据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大类,数据的采集过程主要从离线采集与实时采集两方面进行。首先,内部数据是指在根据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筛选,主要包括不涉及商业机密的企业以往数据:营业额达标率、客单价、人效、毛利、进销、损耗等数据。具体数据包括日(月)营业额、日(月)营业指标、日(月)完成率、客单数、客单价、人效、每日(月)同比、每日(月)增长率、客单增长率、采购、销售、毛利(率)、陈列(样品)报损、报损率、日销前十等。其次,外部数据是指通过网络爬虫获取的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接口数据等产生的相关数据。最后,对于上述用于教育教学的数据,其数据量相当庞大。在互联网环境下,客户数据来源比较广泛,既包括客户办理各项业务的数据。例如,客户的基础信息数据、客户消费数据、订单业务数据等等,还包括客户位置移动范围数据等。基于日益繁琐的数据,需要系统要具备数据收集和储存的系统作为支撑。因此,基于数字将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全过程的数据采集才能获取动态全面的数据,并最终筛选有效数据用于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

2.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数字”平台建设的核心,传统的数据系统只是简单地存放或者展示难以有效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不能达到数字资产的应用价值。基于数字产业的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必须要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同一套系统中,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DNA”数据视***,整合系统的所有资源,让平台系统内的成员都可以使用数据资产,以此达到支撑整个智慧运营体系的数据要求[5]。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数据应用,主要是利用智慧运营体系中数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客户精准画像、企业科学决策、AI(算法)预测、制定营销战略、撰写营销策划方案、个性化学习等,通过校企产教融合,将数据应用环节共同开发成各类数字营销实践课程。

3.基础工具及条件

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提供软硬件保障,硬件设施包括本地机房、互联网设备,物联网、互联网等,软件设施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工具(python、excel)、云平台、数据共享数据等。通过云平台和数据共享数据,服务器将操作实践内容共享至学校机房,同时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校企指导老师***指导和评估,前置课程中可加入一些基础的工具课,或在实训课中加入有针对性的工具操作模块。数据是领先行业的共同选择,构建了企业进行应用开发的新一代平台型基座,通过数字赋能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秉承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则,兼顾时展特征,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对基于数字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索,希望能对高校实现新时代数字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所帮助,希望能对各专业建设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希望能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刘常春,张晓丹.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模式分析[J].电子技术,2021(12):200-201.

[2]汪福俊.美国应用型高校的合作教育机制——以德雷塞尔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8(12):57-67.

[3]陈保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8(5):40-46.

[4]胡翰林,沈书生.基于技术的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1(9):78-86.

数字化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实践研究

【中***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3-02

一、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电脑数量不够,其配置不符合要求。网络不能覆盖全校。

二是受软件制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及领导的教育观念需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校创办于1965年,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5年迁入新校区,学校占地319.2亩,建筑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全校42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液晶投影,开通了千兆“校园网”,现已建有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数字***书馆等系列数字化资源;分批购置500多台电脑(笔记本),先后装备三个70座学生网络教室、三间多媒体教室,三个学术报告厅,并为各处室配备办公电脑,每位教职工配备笔记本。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一批教学软件,构建了部分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在每一个教室内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覆盖全校,拥有校园电视台,可进行现场直播、转播。拥有天文观测台、校园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搬入新校区后我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但是软件应用方面有还待完善,特别是如何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并将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一起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促成元素上看,一是作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我校承担的《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科网站群”高一语文、数学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为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注重创设数字化的多样平台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总结与进一步提升。二是结合全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按照湖北省2011年度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要求,我校深刻认识到未来数字化对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广泛空间。三是需要对这些年来数字化对中学的挑战与中学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我校数字化校园的设计目标

1、总体目标。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形成实施“校园数字化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共识,努力探究出数字化中实施现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工作大步跨越,促进教师队伍的全体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具体目标

(1)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在目前已建成集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由校内到校外,双向高速的数字化网络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措施,充实网络资源:首先是对本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成果进行整理,整体梳理、精心选择,形成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充实、调整和更新,为使师生更充分享受资源创造条件;其次是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借助互联网,为教师、家长、学生收集并提供教育教学资源,为他们应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2)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把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结合进来,发挥网络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与学生进行工作、学习与交流的快捷和高效,加快学校内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的结合成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合“数字化校园”的教师队伍。

用数字化的要求培训教师,使全体教师了解数字化、理解数字化,并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数字化积累和数字化服务中来,逐步把数字化资源服务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4)重视管理模式的研究。 对数字化校园中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形成能够促进学校不断超越、教师整体提升、学生全面的高效管理模式。

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及应用

第一部分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建设。

第二部分 学校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德育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教与学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后勤服务管理。

上述两部分相辅相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完善校园网站,强化实用功能,建立运转平台。

数字化篇5

[关键词]数字化气田管理 组织模型

中***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22-01

1 数字化气田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组织和管理为切入点,针对各个气田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数字化气田管理还有以下问题:(1)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施工组织复杂,工作交接困难,管理难度较大;(2)新老系统整合问题:原有自控系统陈旧,新老系统重新组态技术难度较大,改造工作困难。原有自控系统相互之间兼容性较差,重新组态技术复杂。(3)生产信息化采集数据应用问题:生产信息化采集数据仅在自动化系统内部进行监控应用,数据没有与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和气水井生产数据等进行贯通和应用;(4)组织部门存在问题:规模大,层次多,组织结构复杂,整体效率偏低,组织架构难以对气田长远发展战略形成有效支撑,组织内部权责不统一,无法较好的配合工作,对整体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利用率低,组织功能实现的有效性差。

2 数字化气田所采取的对策

为了促进气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进行,我们要采取以下对策:打造企业数字化管理组织文化;强化领导的示范作用;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立数字化组织管理模式。总之,数字化建设作为油气田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被应用到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只有解决数字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走数字化生产管理的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 数字化气田管理组织模型

企业要实现良好的运营,合理的组织划分是其有利保证。组织结构模型作组织业务工作展开的基础,在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业务流程管理的有效性,绩效考核的合理性等方面至关重要,是保证企业高效运行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化气田管理的组织模型进行合理性的分析。

在传统组织模型和油田组织模型的基础上,以西南油田川西北气矿为主要研究对象,我们取长补短,并数字化油气田管理的需要,建造数字化油气田组织模型如下:

其组织模型可以分为:综合管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财务中心、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HSE体系七大模块,各模块之间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对油气田开发运营的各种活动进行管理,将运营数据输入整个系统,实现用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指挥的目的。

综合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企管科、人力资源科、***群中心,其主要是对整个油气田的人员、薪资、环境问题等进行管理,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因此综合管理模块是油气田正常运营的基础。

研发中心主要包括气田开发科、材料研发科和技术服务科,这是企业运行的动力。主管公司技术工作,全面负责研发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贯彻公司***策,执行和完成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对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技术的应用是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保证其长远运行的基础,需要制定详细的项目开发周期表,按计划按时完成研发任务。

营销中心模块主要包括市场科和销售科两科分,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同时,开发新市场,完成企业赋予的使命。

财务中心包括审计科,财务科,投资科三大科门。是对油气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企业日常损耗的监控与核查中心,可以防止企业资金漏洞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企业资金运用,投资理财的正常运营。

生产中心模块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运行的管理,包括工程计划科、设备动力科、安全质量科、储运科四大科门,这是油气田运营的核心。无论地上还是地下操作都需要生产中心的全面支持,提供技术、设备、质量检测、安全危险预防等各方面的措施。

信息中心模块主要是建立属于油气田的信息平台,数字化管理是基于网络化的管理,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支持。数字化油油气田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升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制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因此,信息中心是沟通企业各个管理模块的基石。

5 数字化油气田的展望

气田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企业在变革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巨工程,涉及技术的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劳动组织架构改革,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等一系列创新,是企业的一次深刻的变革,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进行整体设计规划,保证数字化过程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有效的实现数字化管理我们要加强数据源的采集与研究体系的建设以及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在未来,气田将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智能气田。利用智能气田的平台,可以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气藏三维可视化,气田地上和地下做完整的表征和直观的表示,为寻找气资源、盘活气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服务。

参考文献

数字化篇6

    关 键 词 :新课程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改革 数字化音乐教育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改革亦如火如荼。而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中,数字化音乐教育——这一音乐教育新兴学科的出现,犹如一个强有力的音符正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笔者过去对此虽偶有关注,但了解甚微,最近有幸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艺术总监舒泽池教授主讲的“河南省首期数字化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后,感受颇多。为此,笔者就数字化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现状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数字化音乐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活动都是围绕着‘听’而展开的,表演是为了听,创作也是为了听,如果没有听,表演和创作就失去了意义,根本不会存在。”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中,由于受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又“忽视”了音乐“听”的功能,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效果差,专业音乐教育的成本高,这是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更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教育却只能进行“纸上谈兵”式的抽象的音乐理论教学。无声的“音乐”教育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淡化了音乐教育形象性与情感性的基本特征,也失去了作为美育重要途径的地位与作用。这些正是我国音乐教育多年徘徊不前、“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音乐教育的方式也在逐步趋于数字化。数字化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教育手段,正是现代科学技术与音乐教育结合产生的结果。数字化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新的表述方式,开拓了音乐教育的视野,一种具有无限可能性、开放的思维方式赫然展示在我们面前。”它的产生,不仅解决了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教科书中音乐“缺失”的根本问题,更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数字化音乐教育使我们摆脱了“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式,乐谱变得既能看到又能“听见”,乐曲播放的速度、段落还能掌握自如,抽象的理论也变得真实可感、生动活泼。这些高效便利的音乐教育手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音乐学习的趣味性。总之,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数字化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数字化音乐教育符合教育创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趋势,音乐教育必须赶上信息时代的要求。”目前,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已在一些高等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学院(系)的音乐教学中运用,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中崭露头角。虽未形成规模,却为我国音乐教育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摆脱落后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持。事实上,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数字化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和发展正做着或已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1年以来,相继举办的几届“STN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研讨会”和其中的论文及课件制作的评选;由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艺术总监舒泽池教授编着的《音乐之门——音乐学习4+1》《乐理新思路》;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副教授和杭州张路路老师编着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标志着我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在研究与应用方面正有序、良性地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2年8月9日,在京成立的由全国12所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艺术(音乐)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与进步,完善发展数字化音乐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了组织基础。

    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运用和发展除了表现为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逐步推广和完善多媒体音乐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音乐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形成。在《音乐课程标准》框架下,各出版社编写的教材都配有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为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学提供了实现听觉与视觉、感性与理***互、转换的最佳方法,对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舒泽池教授编着的系列教材,不仅内容、形式和方法令人耳目一新,重要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把数字化音乐教育由学校音乐教育转向社会音乐教育,为我国大众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然,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仅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它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不可忽视的弱点。它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为音乐教育的改革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正如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教授所说:“从实践的层次上认清数字化音乐教育的适应范围与领域、科目,使人们认清在哪些方面数字化手段具有传统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哪些方面目前计算机手段还不足以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摸索各种音乐教育领域运用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1]舒泽池.音乐之门——音乐学习4+1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版.

    [2]舒泽池, 王玫.音乐考生听力冲刺书面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版.

数字化篇7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档案机构是数字化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机构是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就不能体现档案的服务价值。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机构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机构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机构的数字化。目前,档案机构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希望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机构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机构的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一)电子载体的特点

电子文件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聚酯底基是磁盘和磁带的支持体。聚酯底基具有易产生静电而吸引尘埃导致卷曲、易与磁粉脱离、伸长后不易恢复等缺点。粘和剂起着连接底基和磁粉的作用,它具有易热胀冷缩、磨损、脱落、粘连、生霉等缺点,直接影响信息再现。磁粉中的磁性氧化物颗粒的剩磁感应强度是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决定因素,它极易受外磁场影响而导致退磁、消磁等。光盘是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它呈圆盘状,由盘基、记录介质和保护层等部分组成。目前光盘常用的记录介质主要有碲、碲合金、硒、碳铝化合物以及一些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易产生物化性质变化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稳定、易氧化、易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短得多,一般仅为5―15年。电子文件载体容易受温湿的影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聚酯底基易膨胀或收缩变形,光盘载体中使用的塑料、铝和多碳材料也会弯曲变形,影响激光束精确定位和数据的读写。保存电子文件的理想温度为16℃―20℃,相对湿度为40%±5%。灰尘会对电子文件载体的损坏主要有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因此在电子档案的保管中还要注意防止灰尘侵害。外来磁场对电子文件的磁性载体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外来磁场作用于磁性载体,能使磁性涂层的剩磁发生消磁或磁化,造成信号失落或信噪比降低,破坏记录信息,影响读出效果。因而要防止外磁场的影响,如远离强磁场,将磁性载体存放在有抗磁性的框架内或金属盒内等等,并避免强烈的机械震动。光线会使电子文件载体材料发生光氧化反应,使盘基、带基老化,强度下降。同时,紫外线的能量足以破坏磁性载体的剩磁的稳定性,导致信号衰减,影响磁性记录信息的读写效果。

(二)电子档案信息保护

对电子文件而言,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此外,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电脑病毒。目前,保护电子文件信息不被修改、盗窃、删除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防火墙技术、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法、数字水印法、数字时间印章法等。其中,数据加密法是指按确定的加密变换方法对未经加密的数据作处理,使其成为难于识读的数据;数字水印法是利用某种技术方法把作者的标志如印签、花纹等,隐藏于电子文件中,电子文件如被拷贝时,这些标志是不会被拷贝的。这些保证了电子文件信息的唯一属性。数字时间印章法用来确保电子文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原始性不受损害,若归档的电子文件被修改、删除,该文件生成时在网上登记的时间是无法改变的。然而,保护电子文件信息的技术只能是相对的,因为电子文件的加密和解密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

了解了电子文档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

2、建立档案机构(馆)网站,并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务公开,营造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

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一般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要求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机构。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机构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数字化篇8

【关键词】:数字化;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数字化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数字化技术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首先,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并且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其次,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它为信息社会提供了基础。数字化变电站就是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由过去的模拟信息全部转换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通信网络和系统。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方面。我国首座数字化变电站-翠峰变电站位于1998年3月3日建成投产,并于2006年3月27日改造为全数字化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经过7个月的投产运行.各种数据采集、传输准确无误.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数字化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和应用

1.1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一次设备中被检测的信号回路和被控制的操作驱动回路都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的设计,这使常规机电式继电器及控制回路的结构简化了,传统的导线连接被数字程控器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所取代。可编程控制器代替了变电站二次回路中常规的继电器和其逻辑回路,常规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被光电数字和光纤代替。

1.2二次设备的网络化

变电站中常规的二次设备:故障录波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压无功控制、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同期操作装置、***状态检测装置等,都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微处理机技术而设计制造,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二次设备通过网络真正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1.3自动运行的管理系统

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包括电力生产运行数据、状态记录统计无纸化、自动化;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并且能够及时地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意见;系统能自动发出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

要想在变电站内一次电气设备与二次电子装置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在一、二次设备之间同样实现全数字化通信,如果变电站内智能装置的数量急剧增加,全站智能装置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才能实现互操作性.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在物理上可分为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备。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次内部和层次之间采用高速网络通信。

过程层的典型设备有远方I/O、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主要完成开关量和模拟量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发送等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功能。间隔层设备的主要功能包括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实施对一次设备保护控制功能,实施本间隔操作闭锁功能。实施操作同期及其他控制功能。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不断刷新实时数据库,按时登录历史数据库、按既定协约将有关数据信息送往调度或控制中心、接收调度或控制中心有关控制命令并转间隔层、过程层执行。

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串行通信方式在标准中称为过程总线通信,间隔层与变电站层之间串行通信方式称为站级总线通信。

3.数字化变电站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过程层方面,例如智能化开关设备,光电互感器、状态检测等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研究开发过程中专业协作需要加强,比如智能化电器的研究至少存在机、电、光三个专业协同攻关。其次,材料器件方面的缺陷及改进。并且试验设备、测试方法、检验标准,特别是电磁干扰与兼容控制与试验还是薄弱环节。

4.数字化变电站的未来发展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将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考虑与目前常规变电站技术的兼容性。

4.1过程层常规设备接入方案

过程层常规设备主要指互感器和断路器设备,具体应用就是采取非常规互感器技术和智能断路器技术,或智能断路器控制器技术,常规设备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常规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非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

4.2过程总线方案

在第二阶段中前面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分离通信系统将合并到一起,控制和测量数据的合并减少了间隔接线的复杂性,但间隔层IED设备需要两个以太网口分别与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连接。由于传送了来自合并单元的数字化电气量测系统的瞬时值,此种通信方式比第一阶段中的通信方式更快。出于这个原因将使用100Mbit/s以太网,通过过程总线保护装置的跳闸命令被发送到断路器。

4.3过程总线和站总线合并方案

由于第一,第二阶段中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都使用了基于MMS应用层通信堆栈的以太网,和以太网的不断发展,使得变电总线联接构成一个通信网。并且不会影响变电站内部站的通信。

5.结束语

文章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其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全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关解决,基于智能断路器技术的成熟度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从交流量的采集到断路器操作的全数字化应用;通过变电站总线与过程层总线的集成,实现数字化变电站集成型自动化的应用。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常规变电站技术的兼容,这意味着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的发展可以建立在现有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上的平稳发展和逐步突破,使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机地结合电网的发展,未来在数字化变电站应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将标志着新代数字化电网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周长久.国内领先的数字变电站技术[J].云南电业.2006,11:7.

[2]朱大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001,4(2):20-22.

数字化篇9

在采访这位数据痴迷者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位我们即将要面对的主人公:布鲁诺・阿奇扎,西城仕数据分析公司世界数据市场开发部副总裁。人们对他最直接的了解便是发表在微博上的一张“超人范儿”照片:用工作正装罩着一件色彩特别明丽的T恤。不过T恤的中间不是印着醒目的“S”,而是一行小字:数据痴迷者。了解布鲁诺的人都知道,这张照片是对布鲁诺性格最好的诠释――既具备引领一个企业发展方向的灵感与思维,又迂腐保守得像一个中世纪的传教士。在领导西城仕之前,他已经拥有了非常丰富的职业经历,在微软,苹果以及SAP的数据分析岗位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职业足迹。除此之外,布鲁诺依靠自己高深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与他人合著了二本至今在学界和实务界都影响至深的书。其中他与威利教授合著的《绩效之源―构建企业智能管理文化》一书一度成为美国环大西洋书城的最畅销书籍。由于读者众多,布鲁诺曾专门在“推特”上开博与读者们进行了交流,截止目前,布鲁诺的“推特”听众已经超过12800名。由《麻省管理评论》资深记者雷尼・布彻尔・佛格森主持的访问正是从布鲁诺的这本书开始的。

雷尼:自从您著述了《绩效之源――构建企业智能管理文化》之后,您认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美国企业在数据分析管理方面有怎么样的变化?

布鲁诺: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些作者在这两、三年里对自己理论的新认识。

雷尼:请说。

布鲁诺:乔伊・费蒂、汤姆・达尔波特、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这些人都是当年和我一道合著这本书的作者。其实,就研究方向而言,我们都各有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的理念把我们聚合在一起,这就是大家都认为企业数据管理应该被树立为一种文化。可以说,这一点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这些作者没有改变的观念。

雷尼:那么你们这些作者都改变了些什么呢?

布鲁诺:我们之前的研究方向就不相同,这几年来,大家在各自领域又提出了自己对于数据分析的不同理解。首先是乔伊,他在不同场合已经表达过自己著述这本书的理由了,就是帮助企业理性地提高自身的生产或营销能力。相应地,汤姆、大卫则认为数据分析?应该作为一种员工的素质加以具体化,否则数据文化根本无从实现。而我和罗伯特仍然坚守着我们当初的观点,即数据分析工作的组织、协调始终都应该是一种企业行为。而我们这些作者观点的区别其实也恰恰反映了不同企业在这两、三年里对于数字分析管理作为一项人力管理培训课程,重点提升员工的数据分析能力。其二,重点在生产、研发、营销部门构建强力的数字分析体系,使这一体系的强大功能直接作用于这些关键的部门。最后,则是自上而下地推行数字文化,形成整个行业的一种“数字氛围”。有趣的一点在于,现在关于数字分析的论著也旗帜鲜明地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我称其为“传统类”,即延续了我们当年的写作思路,站在企业宏观的高度来审视数字分析工作。第二类,我则愿意称他们为“营销数字分析学”、“生产研发数字分析学”这些论著明显地受到了乔伊团队观点的影响,纷纷将自己的重点放在了数字分析与关键业务的结合上,不可否认,他们的工作很细致,很深入,也不乏精辟的观点,但是把数字分析这样伟大的理念局限在一、两个部门的做法始终不能获得我的认同。第三类著作则往往自己归属为人力资源类书籍,他们的观点很鲜明,是人进行数字分析而不是企业或者某几个部门,因此不管是部门文化还是企业文化,从人力部门的角度去研究这个课题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雷尼:按照您刚才的分析,在这两、三年中,企业对于数字分析学的认识产生了三种变化,我们是否可以将这种变化归纳为个人行为,部门举措和企业文化?在您看来,主张数字分析学个人化、部门化的企业是怎样从数字分析学中获得发展的动力的呢?

布鲁诺:你的归纳是正确的。事实上为了证明传统观点,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企业文化”观点的重要性,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采取其他思路的企业的实际表现。

雷尼:那么他们表现如何?

布鲁诺:在分析这些企业的表现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们对企业文化六个层次的研究。简单地说,在六个层次上谁走得越远,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就越能够得到彰显。这六个层次分别是:“企业行为文化的视野”、“有意识的行为”、“成功计划”、“执行和战略”、“充满魅力的竞争力”、“ 文化的绩效表现”。以上六个层次代表了企业在构建其文化体系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状态。作为六层次的最低一层,我们可以简称它为“文化视野”,在这一层次上,企业往往只会将企业行为上升一种企业的性格行为或者惯性思维,企业在这个层次上不会将自己的生产,营销或研发工作当作一种企业的零散、临时或者恣意行为,而是把企业的一种价值取向经常性地融入到工作之中。虽然这个层面比较低,但都是各种企业文化的起点,如果缺乏对自身行为的这种归纳、总结,那么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文化凝练出来。

在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企业行为的文化属性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正确理解文化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坦白地说,这不是一种企业行为,而是一种认识行为,是企业决意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已经逐步认清了自己作为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并认同了这种价值取向对自己生产发展的作用,同时决心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行事方式和思维模式。虽然这一过程本身和企业文化关系不大,但是却对于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下决心构建自己的文化之后,就应该着手为自己制定一个文化体系建设的计划了,这个计划的重点部分不是生产、营销、研发这些部门的文化构建,而是人力部门自身的文化体系建设,这一点是通过无数企业的实例总结出来的教训。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的建构也是一个关乎员工本身的系统工程。简单地讲,企业的价值观要传递给员工并获得他们的认同才能让其在工作中贯彻。否则任何一名员工在实际操作企业行为时,都只会坚持自己头脑中定势思维那一套。

然而,有计划并不意味着文化构建工作的成功。对于企业文化构建计划的执行才往往是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项“软实力”,因此在落实这项工作的时候是非常讲究技巧的。事实上,落实文化建设的技巧是近几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不少著名学者都表达了自己对于技巧的独特看法。作为一个企业的实务工作者,在构建企业文化体系中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四个字:潜移默化。事实证明:直白的说教效果是非常不好的,我们的目标让员工认同企业的理念,因此灌输式的“教育”肯定无法达到目的。既然是提升“软实力”,就得使用“软方法”,这种“软方法”就是通过比较低调、平易近人的手段来逐步改变员工心中一些固定的看法和思维,进而实现企业行为围绕一定的标准和准则开展,并最终形成一个企业特有的风格与特点。

至此,企业内部的文化构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但是这并不是企业文化的建构工程的全部内容。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是拥有巨大魅力的,但是这种魅力还不是企业实施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企业实施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也不能例外。企业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即打造企业一流的竞争力。过去人们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停留在了品牌效应上,即只强调企业文化对于市场开拓的作用。但事实上,强大的文化体系对于企业的帮助是全方位的。如果企业自己固步自封,把好不容易建构起来的文化体系只单一地用于市场开拓,则完全浪费了这样一种宝贵资源。一个企业若能够成功地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至少可以在市场,团队建设,人力招聘,技术研发等四个关键环节发挥自己的文化体系的强大功能。因此,企业不能满足于之前四个层次取得的成绩,更应该努力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发挥出来。这就是企业文化构建的第五个层次“充满魅力的竞争力”所应有的题中之义。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做到以上五个步骤,那么企业就会进入文化构建的第六个层次“文化的绩效表现”。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就是在企业文化体系的作用下,企业职员的行为能够规范地符合企业的价值标准,由他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业能够让消费者深深地感到企业的特质。有人认为这一层次不应该被划为企业的文化体系构建行为,顶多只能算一个建设成果。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越是体系构建行为,越要重视这种体系的管理,不断丰富自己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断纠正自己员工的各种职业行为。这样一来才能让企业的文化不断发展强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六个层次都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环节。

雷尼:您的意思是,不同的企业,由于他们对文化建设理念的认识不同,各自能达到的“文化建设层次”也不尽相同?

布鲁诺:正是如此,将企业文化行为认为是职工个人修养的企业是不可能达到第六层次的水平的。因为企业行为具有整体性,构建企业文化同样需要企业的整体认识,整体行动,因此充满个体性、零散性的个人行为永远不能达成构建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的。一般而言坚持员工修养认识的企业在“执行和战略”这一层面便会遇到严重的问题,不管这样的企业之前制定了多么周详或者宏伟的计划,他们都会发现在具体执行上无以为继,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于:企业文化的效果体现在企业的宏观绩效表现上,而至于个人素质的养成的最好效果也只是在员工个人素质的不断跃升。这样的跃升怎么也无法帮助企业进入下一个层次,也就无法帮助企业完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构建。同样的道理,将企业文化固定为几个核心部门的工作的做法也是徒劳无功的。核心部门的文化会走得比“员工素质提升”的思路走得远一些,但是,即便这种思路能够帮助你走到第五个层次,这也是一种假象,因为以核心部门为基础构建的所谓的“企业文化”永远不可能让整个企业迸发出一种文化的特质与魅力。这种错误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软件企业不断出现,事实上在这种企业里面他们的软件开发者已经能把自己的产品做得非常完美了。但是,这些企业长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着打工者的位置,究其原因,根本一点在于这些企业的其他部门以及这些部门所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远远比不上自己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那样专业。

雷尼:那您认为,能进入第五层次或者第六层次的企业有多少呢?

布鲁诺:根据我的分析和抽样调查。比较客观地估计全美企业中能够做到第五、六层次的企业的数量不到5%。

雷尼:那您认为是什么帮助了这不到5%的企业完成了这种伟大的成绩呢?

布鲁诺:诚如你所说,真正能够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到第五、六层次的企业非常少,并且他们分布在了不同的产业,因此如果要从技术上,从客观上找出他们的共性与规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的团队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找到他们精神特质上的共性。这就是每个岗位上的企业成员所散发出的对构建企业文化的热情与关注。与此相对应的事在大多数企业文化构建的低层次企业,这种“事不关己”的消极思想比比皆是。须知,不是每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都能完全地将企业带入最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固然需要高管层自上而下的引领,但是更需要每一个岗位的职员在各自岗位上散发自己的光热,实现高层领导者的各种构想与蓝***。更重要的是,高层管理者面对自己的构建工作需要灵感、建议、甚至是批评。所以脱离企业成员关注的文化构建是不完整的,也不会是成功的。因此可以说,高度的职业参与度是成功企业在文化构建方面的一个基本经验。

雷尼:那么在此期间,企业高管,比如说CEO的作用是不是被弱化了呢?

布鲁诺:在新的文化构建中,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价值。如我之前所说,普通员工的价值在于执行与反馈,在于他们的积极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如果失去了管理层的宏观把握,则也不能成功构建企业的数字文化体系。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CEO的关键性。长期以来,CEO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作用一直非常尴尬,相对于其他的工作,CEO似乎在企业文化中十分地“有心无力”。但是在我的团队看来,事情并非如此,事实上,CEO在这种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了CEO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度把握上。其次体现在,对于文化建设的重点选择上,由于这两项工作对于一种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CEO完全可以在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雷尼:通过您的介绍我们对您的团队在数字化企业文化构建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种种收获。下面请您再重点谈谈数字化企业文化的价值。

布鲁诺:数字化企业文化,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最大的价值便在于它对企业创新体系的巨大贡献。众所周知,数字化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数字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来规范企业行为。虽然这种功能与创意无直接关系,但是熟悉企业创新模式的专家们很清楚:首先,作为企业创新的最基础一点便在于企业工作的规范化,这种规范化首先体现在了学习体制的规范化,简单地说,只有规范吸收知识的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进行创造与再创造。其次,创新是以创意和感性为起点,却以规范和严谨为过程和归宿的。而数字化企业文化正是以此见长,将创新的各个过程以科学、严格的方法加以管控。最后,只有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将创新的过程与思路加以记录,传播进而将创新的效果不断放大。

雷尼:在您看来您的企业数字化体系构建工作有什么样的阻力吗?

布鲁诺:如果以十年为标尺来观看我的团队所从事的工作。我觉得在这个标尺范围内没有太大的阻力,因为在这个时间标尺上,人们可以充分地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好处,因此他们也不会选择站在企业文化构建的对立面。但是,如果我们缩小时间标尺,这对于我们这些实践者来说是必须的,我们就会发现阻力其实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对于革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旧文化话题之或者无文化体制下那种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倡导与拥护者。这些数字化的反对者太过于痴迷自己过往对于企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凡是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对于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都存在抵触。即便是我所在的企业已经在数字化文化建设取得如此建树,当我们执行数字化绩效标准仍然会有不少人或明或暗地指出这种“冰冷的数字”完全忽略了人性的存在。但是我愿意用亚当・斯密的理论去回答这些质疑:在斯密的《国富论》中,这位英国先贤已经预言性地指出人类一切壮丽的经济物质文明都是建立在不那么光明的人性自私和利己的心理趋势之上。斯密没有分析这种心理趋势的恶果。但是绵延西方世界近四百年后经济危机替斯密诠释了这种人性自私性格支配下的自由经济的全部内容。苏维埃***权的成就和罗斯福总统的改革向人们证明了改良这种自由经济的方法――计划与管控。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上,任何一个经济体如果要谋求自己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人性之外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数字。

数字化篇10

随着时光流逝,由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构成的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和替代,甚至失传,特别在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存在许多措施不到位,已经导致许多文化遗产几近失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将是非常重大的损失与遗憾。通过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的剖析,将数字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及重建方式,并对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进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重建

民族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辉煌历史的象征。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可以了解这个民族过往的历史,使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又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及成果。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多关注精神世界的充实,他们开始关注本土文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技术和生产逐渐趋同化,而历经千年的文化和文化遗产,成为彰显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个性、象征一个国家的依据。民族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支撑,无疑是该国争取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一种必要手段。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当地文化旅游来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文化遗产数字化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指通过对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类、制作与保存,建立文字、***像、音视频及动画等数据库,附上搜索引擎,通过虚拟现实使其进行数字化再现[1]。早期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或***书馆通过CD或DVD的方式对馆藏品进行数字化信息转换和保存,为观众和学者接触、研究古典艺术作品提供了便利。譬如,有名的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日本民族学博物馆、美国国会***书馆、意大利的乌菲奇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和国立科学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和***书馆都是如此。90年代中期以来,动作捕捉、三维扫描、虚拟现实以及网络技术等日益出现并广泛运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促进文化遗产虚拟展示和资源共享实现新的突破[2]。面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的困难,各国都根据自身的现状在开展研究与实践。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遍及千家万户,模像处理技术由一维走向三维,贮存空间与高清程度达到最佳效果。为此,充分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途径来保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成为当今时代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国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挽救及重建方式

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传递,是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进行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与重建的一种新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如前所述,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充分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并开始运用最初的数字化方式加以整理、分类、制作与保存,时至今日,数字化保护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一)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馆藏的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相继依靠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优势,构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数字化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从而为社会各界民众提供民族文化遗产的资源开放与共享。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效果最佳的典型代表当属米开朗基罗和卢浮宫这两项数字化计划。米开朗基罗数字化实质上是将米开朗基罗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系列作品数字化的过程,而卢浮宫则是将馆藏文体、实物等作品通过数字化网络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分享服务。另外,法国国家***书馆的“加利卡”在法国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它完成了法国古籍中上千余幅插***和历史事件的整理,包括查理五世的文献资料等近800余万种、静态影像30万幅、法国游历5000多款目的数字化[3]。意大利中央***府特别设立了目录及档案材料中央学会、***书修补中央学会等,一方面增强对意大利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也是为意大利通过数字化平台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提供极大的便利。譬如,“因特网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文化遗产和数字***书馆等服务系统和平台。美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主要是“美国记忆”项目,该项目1995年启动,由国会***书馆开发,15个***书馆及档案馆共同参与,集中反映了美国建国200年来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被称为美国全国性的虚拟***书馆。它通过因特网提供可免费、公开获取的记载美国印象的各种资源[4]。日本是最早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亚洲国家。一直以来,日本积极地将馆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形成了相关的民族文化遗产数据库,如“贵重***书***像数据库”即是受“美国记忆”的启发而设置的主要是对日本历史、文化的介绍。

(二)建立起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共享

民族文化遗产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其重要性已经受到广泛重视。美国的“IBM数字***书馆计划”就是把信息储存、管理、检索等集合在一起,使各行业、各部门拥有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化形式在网上传播。加拿大建立的国家***书档案馆在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贡献突出,它还建立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主要包括诗歌档案库、家谱与家族史、葛伦•顾尔德档案库、加拿大影像等。英国的博物馆、***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及组织,还包括相关协会都积极加入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运动之中。英国著名的展现英国不同类型的音乐***数据库,整合了英国多家美术馆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开发与创建;还包括***书馆与博物馆的古生物的数字化文化遗产资源的共同开发项目,促进当地考古学研究,提高了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的水平[5]。

(三)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的世界范围内区域协作

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不同国家及地区陆续开展了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密切的合作,他们由于拥有相似的文化,所以对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合作也很成功。欧盟拥有像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遗产大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早期由多个欧盟国家的16个研究机构组成的ECHO是欧洲地区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典藏库,为人们更加方便自由地了解欧洲文化提供了方便。亚太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增加了困难,同时也加强了亚洲各国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亚太地区民族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立,助推了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深入大众生活进程,为民族文化区域性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该资源库包括基于社区的民族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学习中心、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培训的相关课程以及音乐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遗产音视频照片资料,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的事件与会议,民族文化遗产的报告与文件等。

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

中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和浓缩,它们遍布我国各地,根植于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培养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宝贵资源。

(一)数字博物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因此,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遗产受传统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局限,很难做到保存完整和持久便捷。全国各地在实现小康生活的道路上,享受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当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的陶冶显得格外重要。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型博物馆的修建,到二、三线城市大型博物馆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府部门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然而,实体性的博物馆馆藏资源有限,空间有限,甚至人、财、物等配套设施相对局限。为此,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正好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诸多便利,实体性博物馆走向虚拟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借助于互联网、***视频、音频等载体,人们完全不用担心像传统的艺术展览因为错过展期而失去参观的机会。艺术品数字化后,就达到了不受时空因素限制的理想状态。

(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的开发利用

数字博物馆无疑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存、维系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除此以外,影像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也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国启动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项目,有佳能推动的藏族原生态舞乐作品—藏迷;还有5•12汶川大地震后,对羌族濒临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项目,包括羌族各种歌舞,手工艺术以及传统的民俗民风。当然,其它民族也多有涉及,如苗族、白族等的工艺、美术、歌曲、舞蹈、节日等相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上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一般可以通过影像数据库的方式来完成。如前所述,一是可以将实物通过***片和照片的方式介入光盘及网络空间贮存和保护;二是也可以通过纪录片或新闻报道的方式,将文化艺术和民间传统活动列入其中,实现影像数据化、网络化;三是以专题式的电影拍摄及展播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7]。

(三)教育研究机构对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文化部门或机构的责任,教育研究机构也理应承担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为此,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加入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行动中,如由浙江大学开发的“虚拟故宫漫游”项目、北京大学推动的“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南京大学实施的“三峡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工程等,都反映出教育研究机构对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视。在未来的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过程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还需要扩展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有针对性体现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开发“百花齐放”的格局[8]。与此同时,根据区域性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别优势,地方性大学相继建立起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研究中心或民族研究院所。这些民族研究中心或民族研究院所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用数字化方式对各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归类、整理和保护。

三、国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国内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抢救及重建方式,不难发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9]。一是管理体系的落后。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与需要,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置了专门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制度完善,设施设备先进,人员配备专业化,而我国在这方面却相对薄弱。事实上,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管理往往涉及许多部门,只有通过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协同配合,才能达到各部门之间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的共享目的。二是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不强。发达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来源主要通过***府、非***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等途径获得。而我国主要依靠***府投入,社会捐资很少投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各级***府部门既要加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又要下大力气提高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动员社会各界形成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三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功能较为单一。目前,总体上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在形式与功能上仍然较为单一,主要以数据储存和简单的应用为主。数字化保护的多元化形式或载体相对缺乏,数字化影像资料的文本式呈现方式居多,基于多媒体互动式的影像资料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性和理解;未设置数据的分析点,还没有真正跨入大数据时代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不利于发挥数据库强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王正惠 李辉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原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3):49-55.

[2]赖守亮.数字化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的多维思辨[J].设计艺术研究,2014(1):35-39.

[3]谭必勇,张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书与情报,2011(4):7-11.

[4]吴建平,王耀希,代兵红.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技术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8):41-44.

[5]戴琴.土家族“撒尔嗬”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6]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6):180-184.

[7]王萍,田***.构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虚拟博物馆的可行性研究———以***瓦人体育文化为例[J].***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4):11-13+34.

数字化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数字化10篇

学习

公关重点工作计划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公关重点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公关工作计划万能模板,关于公关部门工作计划。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制定出台《通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激励暂行办法》。经多次研究讨论和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台《办法》,促使金

学习

区域地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区域地理10篇,内容包括区域地理讲解,四大地理区域。首先,将经纬网和重要的地理事物相结合进行综合定位。单一依靠经纬网定位,记忆难度大且遗忘率高。若将经纬网与河流、湖泊、山脉、大陆轮廓、岛屿、海峡、特殊城市等联合起来

学习

后厨厨师述职报告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后厨厨师述职报告模板,内容包括单位厨师个人述职报告,食堂厨师个人述职报告。试营业以来,接待对象有团体会议、婚宴、以及各种规格的宴会接待和零点客人(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营收达19万余元。试营业中,厨部的工作也出现了如

学习

学生会上学期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上学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期工作总结学生,学生会上学期的工作总结怎么写。二、培养了新一届的学生干部。在这个学期,我们加强了学生干部的管理,同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同

学习

地理标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标志10篇,内容包括地理标志的十大特征,地理标志100个。陕西“铜川大樱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日前,“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注册。铜川处于渭北北方水果最佳适生区,适宜樱桃

学习

股权合作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股权合作10篇,内容包括股权合作初步方案,股权合作方案怎么做。】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称“中国”,仅为本协议之目的,中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区、澳门特别行***区和台湾地区)漳州市签订。甲方:身份证号码:【】住所:【】乙方:身份证

学习

八年级地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八年级地理10篇,内容包括八年级地理资料推荐,八上地理知识点。1.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A.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B.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C.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D.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2.***自古以来就是

学习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0篇,内容包括供销合作社章程全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协议合同。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供销社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县委、县***府提出的“四大目标”和省、市

学习

高一地理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高一地理10篇,内容包括高一地理总结范例6篇,高一地理总结大全11篇。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必须重视地***,识***、用***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

学习

初二地理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地理10篇,内容包括地理初二上册,初二地理试题。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初二6个班共有学生307人,由于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加上基础又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给学生学习地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泉州市质检

学习

项目阶段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阶段总结,内容包括项目阶段总结模板,项目总结及感悟。(一)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保障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县区和基地园纷纷成立了以分管局长或幼儿园园长为组长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园本研究

学习

学生会文娱部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会文娱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校文娱部门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学生会期末工作总结文娱部。(一)部门常规工作1、文件归档整理。进一步对往年的文件进行系统的归档整理,一是方便日后工作需要时查阅,二是保存文娱部历史,让每一个新

学习

地理科学专业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地理科学专业10篇,内容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研究生,地理科学专业代码。电话:138********(手机)E-mail:最近工作[2年]公司: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业:房地产开发职位:市场/营销/拓展经理最高学历学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学校:重庆邮电大学自

学习

人大宣传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人大宣传工作计划,内容包括人大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人大宣传工作汇报。1建立人大日常工作宣传报道制度。抓好闭会期间人大***检查、代表视察、述职评议、个案监督、受理人大群众来信来访、与外地人大交往等等工作,进行新闻挖掘

学习

数字化技术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技术,内容包括数字化能力深度长文,数字化技术怎么入门。个性化与互动性成为互联网新发展方向。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3亿人,

学习

企业数字化管理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数字化管理10篇,内容包括企业如何数字化管理,企业数字化管理难点案例。首先,企业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内部业务流的信息集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基础。会计数字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构,以支持“数据银行”

学习

古籍数字化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古籍数字化10篇,内容包括古籍数字化大标题,古籍数字化文化意义。一、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古籍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为古籍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奠定

学习

油田数字化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油田数字化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油田汇报,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建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油田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4G网络传输功能,实现油田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及时有效地解决油田生产问题,实

学习

档案数字化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数字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档案数字化论文,档案数字化的文章。(三)需提升相关工作者的素质水平要想实现、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程度,“人”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能掌握先进技术,可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同时

学习

数字化变电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变电站10篇,内容包括智能化变电站简介范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参考文献。2)配置采取固定的模式,灵活性低。在传统的变电站中,其二次设备多半是依赖足够多的电缆,再加以空触点的利用,以模拟信号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交换,这样就造

学习

数字化转型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转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转型论文,数字化教学课堂论文。随着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信息系统和***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

学习

数字化仪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仪10篇,内容包括数字化仪价格表,服装打版数字化仪。①汽车大型覆盖件的非接触扫描测量精确而快速配备有光学/激光式非接触扫描传感器的水平臂三坐标测量机实现了对汽车大型覆盖件的快速精密检测。德国ZEISS公司和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