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送电GIS系统;电子地***
中***分类号: G62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送电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全面掌握送电专业运行数据,基本整合送电专业各种信息系统孤岛,在GIS平台上深入挖掘送电专业数据信息,将送电专业分散在各系统中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并直观表达在电子地***上,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送电设备。具体的说,本系统完成的任务是,第一提高送电专业管理水平。送电专业管理的设备区域跨度大,经历的地形、地貌复杂,应用这套系统可以达到更直观地管理各电压等级送电设备。借助于原有的其他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更多的形象分析,为各层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第二可以了解电网运行状态。应用本系统,可以查询故障检修、线路状态等方面数据,达到了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送电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
2 系统技术简介
2.1系统基础平台技术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制***学、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统计、测绘、通讯、规划和管理学科交叉运用的产物,广泛的运用在各个领域。系统中采用ARCGIS平台中的ARCGIS DESKTOP、ARCIMS、ARCSDE。
ArcGIS桌面产品(ArcGIS Desktop)包括ArcCatalog,ArcMap,ArcGobe,ArcToolbox和ModelBuilder。可以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GIS任务,包括制***,地理分析,数据编辑,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处理。ArcIMS是提供开发浏览器方式(B/S方式)的***形平台,安装在WEB应用服务器,它可以使用户通过IE浏览器对电子地***进行查询浏览,方便操作,可以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方便使用。ArcIMS运行在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中,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部件组成。服务器部件允许扩展一个站点使之有提供GIS服务的能力。ArcIMS站点可以提供GIS数据、地***以及应用,许多客户端的应用能够通过Internet连接到并应用你的站点,这些客户端应用包括从随ArcIMS带的HTML和Java浏览工具到更高级的ArcGIS Desktop应用。
ArcIMS结构是高度可调整的。许多用户能够并发进入站点,许多请求能够被同时处理。
ArcSDE是ESRI的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器--空间数据库引擎。它可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助这一模型,我们可将空间数据加入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通过它可以很方便地管理存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空间数据。ArcSDE为ArcGIS Desktop提供空间数据,并可通过ArcIMS分发到Internet上,它是管理多用户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组成部分。
2.2 系统工作范围和关键技术分析
2.2.1送电GIS系统包括下列内容
(1)AM/FM(自动成***/设施管理)
此模块实现,电力设备空间分布的录入、修改、删除及与供电MIS系统的数据关联,送电专业相关地物、污秽区、特殊区的添加、修改、删除、导入、清除,专业***形的生成、修改、删除,***形的打印、输出也是此模块的重要功能。
(2)设备台帐查询
此模块实现,电力设备***形分布区域的浏览,***查数、数查***的数据获取功能,达到灵
活、直观获取设备台帐信息与设备分布信息。
(3)缺陷记录查询
此模块实现,送电系统中现存、历史发生缺陷的查询,近而分析出缺陷多发地区;还可以对送电系统中现存的缺陷查看分布。
(4)污区、特殊区分析
此模块实现,污区系统数据充分利用,查看污区分布,分析形成线路污秽区段杆塔分布情况表及污区影响线路表。查看特殊区分布,分析线路特殊区划分段。
(5)检修计划查询
此模块实现,系统检修任务分布查询,历史检修计划记录及检修位置查询。读取实时SCADA数据显示线路带电状态及实时电压电流。
(6)线路故障监测数据查询
此模块实现,线路故障监测系统数据的读取,查询线路接地短路发生记录及故障发生位置;查询线路通讯故障发生记录。
(7)专业***形浏览
此模块实现,送电条形***、线路断面***、变电接线***及系统***的查询。
(8)防污、试验、运行记录查询
此模块实现,防污记录、试验记录、运行记录的查询及相关设备地理分布的查询。
(9)系统管理
此模块实现,送电GIS系统使用权限分配、线路维护权限划分、系统编辑操作日志维护、系统对外接口参数维护与系统对外接口对照关系维护。
2.2.2 系统研制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
(1)送电专业各种信息系统数据整合
送电GIS系统中使用的所有属性数据均读取各送电专业信息系统,整合数据源提取所需数据是送电GIS系统实施的难点。为了整合不同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传递格式的数据,送电GIS系统中针对各数据源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提取数据。一“供电MIS系统”数据提取,“供电MIS系统”提供的数据占送电GIS系统百分之八十左右数据,针对这一特点同时考虑MIS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数据视***的方式提取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即保证了MIS系统的安全又达到了送电GIS使用该数据的高效、便捷,在通过数据同步工具将视***数据备份到***形库中又实现了送电GIS的***运行。二、“线路故障监测系统”数据读取,“线路故障监测系统”针对性强、功能***、数据关系简单、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特点与该系统之间建立设备对应关系表,采用只读权限用户直连物理表的方式进行数据读取。三、污区系统数据的交换,污区系统与送电GIS系统使用的电子地***格式不同,送电GIS系统为适应数据的交换,支持开放格式的文件数据(SHAPE文件)导入、导出功能,通过文件数据与污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四、实时SCADA系统数据读取,调度系统数据安全级别较高,同时配电专业中已经有一系统与其建立接口,为了减小重复建设,在配电专业与SCADA系统接口处建立一转发功能,送电GIS系统读取配电转发数据,通过对照关系表提取送电专业相关数据。
(2)送电GIS系统底***更新工具
GIS系统中底***更新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技术难题。在送电GIS系统中提供了各种基础绘***工具方便灵活可以满足小数据量***形数据的更新,当有大批量数据或规划***时可以通过系统支持的数据交换文件(SHAPE、COVERAGE、CAD格式)大批量数据导入。
(3)送电设备属性数据与***形结合分析
送电GIS系统,大多数的数据浏览、分析以B/S方式实现,通过WEBGIS缓冲区分析、拓朴关系把送电系统数据进行关系组合,从而实现缺陷分布浏览、线路带电状态查询、线路检修查询、污区影响线路分析、线路跨越污区分析、线路跨越特殊区分析。
2.3 系统技术体系
2.3.1 系统总体结构
2.3.2系统应用设计原则
高可用性和安全性:系统功能设计具备高可用性,GIS平台应保证自身系统的坚固性,系统应提供强有力的恢复机制,而且应具备多级安全认证机制,保证数据不被非法读取和更改。根据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菜单操作权限,以防止非法的修改、删除等操作。根据不同车辆管理范围设置不同的车辆监控范围,以防止越界管理。
先进性和可扩充性:系统必须能保证现在到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先进性。系统在满足现有需要的同时,在业务量扩大,业务类型增长时,能将系统进行扩展,同时提高运行性能。这种扩充能力应该在保证现有投资的前提下进行,并应保证软件的一致性。
数据共享:与相关的业务功能之间能够数据共享,可相互查询有关内容。
容错性:要求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在所有的人机接口加设防误操作功能;对某些参数进行范围控制,当超出界限时能够给予提示。
适应性:使用B/S与C/S方式开发,适应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操作的人员使用。数据管理能力要求,数据存储分为两部分:***形数据、设备参数数据。
***形数据:数据量大约占磁盘空间的4G左右,并且根据增长速度应再预留出1G的空间。
设备参数数据:各系统对照关系与MIS数据复本,大约1G左右。
3 结束语
在送电GIS系统建设、试运行中,应该坚持送电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服务于供电企业送电专业的生产管理,依据供电企业送电专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特点,提供全面、实时的生产监控、监测、属性信息查询、地理要素查询、地理空间分析等功能,是供电企业送电专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达到了提高供电企业送电专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供电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J].地球科学,1988,23(4)
[2]李周波,李河.GIS在油气勘探数据管理中得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1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2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0 引言
gis是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及技术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不仅前沿理论、技术以英语体现,从应用角度来说,一些优秀软件仅有英文版。在引进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及时理解和应用。因此,gis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gis专业知识。
1 gis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材难觅
目前gis公开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往往是将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汇编起来,或是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内容枯燥,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模式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60% 以上的专业英语教师以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课文为主。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也不能提高。
1.3 课时有限
gis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100-120个学时相差甚远,使得教学难于展开。
1.4 评价方式单一
任何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需要有效的评估措施,英语技能测试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②而目前,一般的专业英语考试内容仅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因为没有听说的考试内容,学生和教师往往对听说训练有所忽视。
2 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要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文研究按照“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思路,进行gis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研究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科技英语阅读;二是专题学习。专题学习主要有专业词汇及其构词法,翻译基本理论、技巧,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gis最新技术介绍等主题。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级阶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远远的偏离了单词本身的含义,因此,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词汇在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
(2)中级阶段: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文献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gis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必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精讲。复杂的长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此类句子上。
(3)高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用专业英语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高级阶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等技能。
2.2 自主研学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参加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制
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研学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只有一本教材,以本为本,这必然导致输入的单一性。gis专业英语缺乏教材,但同时也给了专业英语教师更多的灵活性。网络上大量的英语专业网站资源涵盖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常常更新,与新技术联系紧密,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查找和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地理环境制约,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感知语言,有效运用专业英语。
(2)自主研学的方法:信息时代提供了众多的知识获取途径,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自主研学、拓展训练、思维创造,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义。本研究自主研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具体的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最后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③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布置任务:在此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gis专业英语第一单元“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is”时,可以提供“why is gis important? ”“why is gis so hot?”“the market value of gis.”等专题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外查找本小组所选专题的材料,并整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
自主探究: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相关工具收集信息,并分析、加工、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用专业英语表述的网页或篇章,学生必须首先读懂素材,了解素材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它是否符合相关的主题要求。
小组讨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此外,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减少了心理压力。这种英语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参与评价。为了展示成果,学生必须熟悉素材内容,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重新组织语言,用完整而精练的语言陈述和回答问题。
2.3 强化实践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学生的大量实践。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等。例如,对于gis专业来说,使用专业软件非常频繁。行业内使用的最优秀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都是全英文软件。我校gis专业有包含这些软件的实验室。专业英语教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还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选题,查阅英文参考资料和文献,并在检索的基础上,着重就所选专题的综述类论文资料进行阅读,并写一份检索报告和英文摘要。这项工作使学生既阅读了专业英语资料,又对毕业设计的程序及文献综述和英文文摘的书写有所了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2.4 完善评价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监控教学任务完成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策略。形成性评估主要体现为:教师把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研学、和强化实践阶段进行的过程纳入最后的评估,并给出成绩;终极性评估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评估。
3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题组自2006年以来,正是以这样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本研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从形、声、文字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输入方式多元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特有的优势,在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进度上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教学模式,正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课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注释
①芮燕萍,赵睿,王志波.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前景的调查研究.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0(3):80-8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3
关键词:地方院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86-02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各高校争相设置和重点建设的专业。区别于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型高校和按具体岗位量身定制人才的职业类院校,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1]。这就要求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相匹配,以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一、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认识
目前中国已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管专业,由于各院校类型不同、所在地方经济状况不同,特别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各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模式等也不尽相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地方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单向输出教学方式依然根深蒂固。调查发现多数地方院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于课堂理论的讲解,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和手段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师资薄弱,经验欠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薄弱,效果不尽人意[2]。
信管专业是实际应用要求很高的专业,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地方院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高校和一般职业类院校的定位不同,承担着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重任。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信管专业人才,同时,信管专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优势。因此,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所需,又是专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方院校应提高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根据新形势下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性规范
2010年,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国内十余所高校组成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CISC 2010)课题组,构建了中国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依据工作组成员多年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一线的经验,形成了一个以“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境”为主轴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导规范[3]。
根据CISC2010课题组对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地方院校信管专业要培养用人单位经过简单培训就能直接承担具体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总体上可以设计“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课外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从实践教学内容层面加以规范。同时,为了适应和满足CISC2010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各地方院校信管专业应根据自身教学规模,建立和完善与自身专业发展相匹配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实验室环境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确保信管专业学生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进行,从实践教学环境层面加以规范。
三、我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吉首大学信管专业是2002年由国家***正式批准承办的专业。经过十年的努力,该专业已基本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增设综合性、探索设计性实验等措施,为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收到了明显效果。
1.关于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将信管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2005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原有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更新改造。重新修订了课程大纲25份,编写实验指导书18本,课程设计指导书5本。目前,本专业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有85个,其中综合性实验项目有22个,占整个实验项目总数的26%。从专业课程角度来看,可开出的实验课程有18门,改造后有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有16门,占89%。随着学院对实验室投入的不断增加,开放条件不断成熟。我们不断增加开放时间,增设开放实验项目,逐步由限制性开放向全面开放过渡。现在还组织开发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学生网上安排实验项目和预约开放实验,促进了实验室从时间、内容和形式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开放为学生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本课程或相关课程形成总体认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这种灵活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4]。
2.关于专业实习与课外实践的改革与实践。根据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2006年我们重新修订了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对实习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考核以及成绩评定等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严格执行。为了规范实习过程,增强实习效果,我们大力加强实习过程、实习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实习方案和进度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单位情况共同研究制定。指导教师编制“实习实施计划表”,由教研室审议、系部主管领导审核。将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的鉴定、实习表现等作为对学生实习考评的重要依据。实习完成后指导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实习答辩,对实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另外,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还要对实习情况进行督导,以保证实习质量。在专业实习场所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断改革实习方式。由以分散实习为主转变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专业实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方式[5]。充分利用学院与“数字武陵源”工程项目部、用友软件、中软国际、成都华迪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坚持信管专业学生必须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要求,让学生了解中国生产企业信息管理现状,接受工程实际训练,主要突出对学生现代管理思想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保证分散实习与课外实践的质量,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全过程负责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实习完成后提供详细的实习支撑材料。
3.关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毕业实习时间从原来的第七学期调整到第八学期,与毕业设计合并安排。毕业实习地点大多安排在与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有合作关系的校外实习基地或这些合作单位的用户企业。强调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内容相联系,倡导“一人一题,真题真做”。采用集体指导与专业教师指导相结合,重点抓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选派、开题、组织和答辩。首先,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要求。2005年编制了《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对毕业设计工作做了详细规范。2006年对《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进行修订,并单独制定了“信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近年来,针对信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结合科学研究、工程或实际,为保证这些科研类、结合工程和实际类选题的毕业设计质量,我们以校外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其次,对毕业设计管理严格规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实施监控。第一,严格资格审查。每位拟题的指导教师,由学院督导组严格把关。所有带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通过审查,把个别不够资格和没有能力带毕业设计的教师筛选下来,从源头上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第二,双向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两轮双向选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严格控制纯理论研究题目,指导教师的拟题应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实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生产实际的题目。第三,重视过程监控。在毕业设计的前期与中期,集中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第四,严把答辩环节。将全体指导教师分组,组内指导教师加强交流,共享毕业设计指导信息。答辩集中,宁慢勿松,严把答辩质量关,少数忽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学生经过多次答辩方能通过。
四、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朝阳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抓好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信息化发展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以促进信管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乐鹏,潘华,等.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4-155.
[2] 陈延寿,宋萍萍,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5):139-143.
[3] 张戈,刘位龙,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基于CISC2010研究成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9):151-153.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4
论文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新兴学科,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提出了“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估措施”的教学模式。
0 引言
gis是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及技术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不仅前沿理论、技术以英语体现,从应用角度来说,一些优秀软件仅有英文版。在引进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及时理解和应用。因此,gis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gis专业知识。
1 gis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材难觅
目前gis公开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往往是将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汇编起来,或是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内容枯燥,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模式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60% 以上的专业英语教师以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课文为主。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也不能提高。
1.3 课时有限
gis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100-120个学时相差甚远,使得教学难于展开。
1.4 评价方式单一
任何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需要有效的评估措施,英语技能测试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②而目前,一般的专业英语考试内容仅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因为没有听说的考试内容,学生和教师往往对听说训练有所忽视。
2 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要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文研究按照“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思路,进行gis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研究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科技英语阅读;二是专题学习。专题学习主要有专业词汇及其构词法,翻译基本理论、技巧,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gis最新技术介绍等主题。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级阶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远远的偏离了单词本身的含义,因此,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词汇在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
(2)中级阶段: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文献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gis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必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精讲。复杂的长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此类句子上。
(3)高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用专业英语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高级阶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等技能。
2.2 自主研学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参加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研学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只有一本教材,以本为本,这必然导致输入的单一性。gis专业英语缺乏教材,但同时也给了专业英语教师更多的灵活性。网络上大量的英语专业网站资源涵盖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常常更新,与新技术联系紧密,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查找和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地理环境制约,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感知语言,有效运用专业英语。
(2)自主研学的方法:信息时代提供了众多的知识获取途径,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自主研学、拓展训练、思维创造,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义。本研究自主研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具体的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最后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③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布置任务:在此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gis专业英语第一单元“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is”时,可以提供“why is gis important? ”“why is gis so hot?”“the market value of gis.”等专题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外查找本小组所选专题的材料,并整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
自主探究: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相关工具收集信息,并分析、加工、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用专业英语表述的网页或篇章,学生必须首先读懂素材,了解素材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它是否符合相关的主题要求。
小组讨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此外,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减少了心理压力。这种英语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参与评价。为了展示成果,学生必须熟悉素材内容,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重新组织语言,用完整而精练的语言陈述和回答问题。
2.3 强化实践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学生的大量实践。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等。例如,对于gis专业来说,使用专业软件非常频繁。行业内使用的最优秀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都是全英文软件。我校gis专业有包含这些软件的实验室。专业英语教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还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选题,查阅英文参考资料和文献,并在检索的基础上,着重就所选专题的综述类论文资料进行阅读,并写一份检索报告和英文摘要。这项工作使学生既阅读了专业英语资料,又对毕业设计的程序及文献综述和英文文摘的书写有所了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2.4 完善评价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监控教学任务完成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策略。形成性评估主要体现为:教师把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研学、和强化实践阶段进行的过程纳入最后的评估,并给出成绩;终极性评估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评估。
3 结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课题组自2006年以来,正是以这样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本研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体现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从形、声、文字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大大提高了知识的输入方式多元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特有的优势,在教学内容、方法、时间和进度上能够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教学模式,正是顺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课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注释
①芮燕萍,赵睿,王志波.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前景的调查研究.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0(3):80-8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5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及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近年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及国内外著名GIS 软件公司发起,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校大学生(包括专科、本科学生及硕士、博士研究生) 的GIS 开发大赛,是在校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一项具有极强示范性与引导性的竞赛活动,越来越受到各相关院校、广大任课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普遍欢迎,参赛人数逐年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测绘地理类专业院校中影响最大的赛事之一。
1.GIS大赛分类
目前,比较成功的GIS赛事主要有由ESRI 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发起的“ESRI 杯中国大学生GIS 软件开发大赛”、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发起的“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北京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起的“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见表1)。
2. GIS大赛内容
四个GIS大赛每届都有一个主题和创意,参赛人数逐年增多,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面向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设置不同比赛分组。不同的组织方设置的大赛内容不尽相同,具体差别如表2。
总体而言,大学生GIS 开发赛的内容按难易程度,分成制***组、空间分析组及软件开发组3 个层次。制***组的参赛题目可以是二维地***,也可以是三维场景,数据自备,要求地***美观专业、显示流畅、数据分层合理规范,不存在拓扑错误。空间分析的题目可参考赛会的备选题目,也可自行选定,但要求学生必须利用指定参赛GIS 软件平台的指定框架,不通过任何编程即完成许多与空间分析相关的工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软件开发组则题目不限,充分发挥参赛者的想象力,依据大赛提供的开发平台,通过二次开发,最终提供可演示并能运行的软件应用程序以及相关的设计、说明文档和开发的源代码,旨在让学生结合相关行业应用,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对所涉及相关行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及补充,设计开发一个GIS 行业应用系统,难度大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要求高。整个参赛过程从选题、查找资料、方案设计到实际制作、提交设计报告和最终成果,涉及计算机与***形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GIS 控件初步开发、地***学等多门课程内容,是对学生所学多门课程及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知识的综合考查和运用。
二、GIS实践教学设计与转化
1.从GIS大赛中暴露的实践教学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GIS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内容更新快、技术发展快。这对其实践教学提出的要求也必然是紧跟时代步伐,实践内容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而不断更新。然而,现在很多教师在上实验课时仍然使用同一本实验教学指导书、一成不变的实验案例,教授一成不变的实验内容,这显然与GIS的时代要求相违背。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随着时展和技术的更新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我校参赛选手大多是二、三年级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开设滞后,部分学生专业知识缺乏,不少学生不能根据竞赛题意准确、合理地设计方案,缺乏系统性,设计主题不明确、论证不全面。
(3)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主要包括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理论讲授的时候一般是通过***表、公式、文字的方式,很难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形象地表达出来;实践时同样如此,由于成熟的商业化软件均有简单的交互界面和完善的封装功能,绝大部分操作通过菜单完成,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很难联想到软件底台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只是熟记操作步骤,就软件学软件,造成理论学习与软件应用实践之间的脱节。
(4)学生被动实践。在实践教学上,由于受现有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教学必需的基本实践很难实现,学生的一些创意更加难以实现。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简单验证性实验,只能被动地根据实践基地的生产进度和要求进行阶段性实践(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这种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针对大学生GIS 开发竞赛的特点、性质,结合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强GIS 开发设计实践教学,克服上述不足,提高大学生GIS 开发设计基本功成为GIS 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2.课程体系改革设计
以上所列的问题普遍存在,这就要求GIS实践教学必须转变思路,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从学生和GIS专业特点精密结合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能切实实现GIS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GIS抽象理论的直观理解,提升基本技能,增强学习兴趣。为此,本学院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
针对GIS 大赛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新的培养计划,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加强设计性实验环节。为了满足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GIS大赛的需要,将相应课程提前,在大三结束之前学完重点专业基础理论课和技术课。因此,在制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新的教学计划时,压缩课内学时数,减少必修课数量,增加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和扩展知识面。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改变知识面的狭窄局面,将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改变以往课程数量多而全的特点,加强重要课程,让学生学懂学透,优化课程进程顺序,让课程之间衔接达到最优。
为使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其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将技术类课程按深度不同、容量不同、特点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地理信息基础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最基本的原理和技术,打好基础。如“测量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等课程。在这个层次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安排验证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
第二个层次,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开设了“专题地***设计”、“GIS设计及应用”、“资源与环境遥感”等课程。
另外将各种地理信息软件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中,如ArcGIS、MapGIS、ENIV、SPSS等软件。在这一层次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已学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和发挥创新精神和个性特长以及协作能力。这部分的实验主要是非验证性实验,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创新欲望,对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将GIS大赛的赛前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和课程化,可以适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以及各种形式的GIS大赛,为创新人才的不断涌出创造条件。
为了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验课程的实施,学校投入大量经费,设立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地***制***实验室、遥感实验室和软件开发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可以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验课、创新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还可以承担学生的课外GIS大赛辅导和各类GIS大赛赛前培训任务。将实践教学方式分为校内实验教学、校内专业实习、校企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全国GIS校园大赛和GIS职业资格认证,它们之间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
GIS 技能大赛为激发高校学生对GIS 技术的学习热情、推广GIS 技术的普及、推动GIS 技术的应用、促进GIS 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实力、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GIS 优秀人才、推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6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已在城市规划管理、交通运输、测绘、环保、农业、地质、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使得社会对GIS专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在不断增加[1-3]。2012年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已达到20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到“十二五”末期,产业总产值有望超过4000亿元。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GIS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平的差距已显着缩小,但要想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速度、提高我国地理信息企业国际竞争力,必须注重相关科研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中,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4],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我国GIS产业的发展。自1999 年全国开始招收GIS本科专业以来,我国已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GIS 专业[5]。然而,在保证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后备人才数量优势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GIS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GIS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目前,国内高校在GIS专业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总体处于摸索阶段,尽管或多或少地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载体和平台,但尚未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制约GIS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包括:
1.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知识获取滞后
了解领域内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是进行创新的前提,进而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创新点。GIS起源于加拿大,美国、欧洲、日本发展迅速,在该领域处于引导地位。虽然近二十年来我国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总体水平仍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由于外语水平有限,教师不能及时地追踪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导致学生接收新知识的途径减少,无法及时掌握研究前沿。此外,现有的GIS相关教材较多,其中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和方法等内容大同小异,各编者会根据自身所做实际科研工作完成教材中案例教学内容的编写。但所做工作从项目立项、实际开展到成果发表、出版成册,通常要经历2-5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教材内容的时效性难以保证,不能够反映最新的动态,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教材中最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部分。
2.学习主动性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6]。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东西,更是进行创新的主要源动力之一。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讲授,多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形式,缺少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势必压抑学生***性和创造性的发挥[7]。限于现有的学生考核体系,学生被动地接收书本上的知识,不求甚解,严重缺乏对现有知识的质疑和发散性思维。
此外,仍有一部分学生将考试及格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对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没有***思考的过程,难以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目前尚有一部分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由指导老师提供,学生只需选择题目,对选题的意义、数据的来源及处理等问题缺乏思考,最终只是机械地完成工作,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整个过程对老师的依赖程度很大,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
3.动手能力较差,阻碍创新实践
GIS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不同层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中存在创新的主观愿望,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8]。
此外,大部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缺乏创新技能,即便有了好的想法,但不具备实现的途径,逐渐失去了信心与热情。在上机课上用软件进行***像数据处理时,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说的输入几个参数、点几下鼠标就能得出分类结果,但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性,不去探究点击鼠标的背后是怎样的原理、怎样的算法。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主动地多问一些问什么,多思考、多动手,才能真正把知识应用起来,把软件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为了用软件而用软件。
三、对策与建议
1.创造接触新知识的平台和途径
鉴于书本知识更新较慢的现状,GIS专业教师需及时追踪本领域最新国内外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如,在幻灯片中增加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带动学生讨论;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网站和论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推荐领域内的 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接收新知识的来源多元化,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使学生具备创新的意识,最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我学院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与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会学生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综述和研究论文的写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检索并阅读文献,初步掌握学科动态。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英文文献,不仅能了解国外最新学科动态,还可以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相应地,学生要花时间、花精力认真阅读,并写读书笔记。
此外,鼓励学生多去听讲座,听各类讲座。科研创新工作强调学科间的交织与借鉴,让学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要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这有助于创新想法的形成。
2.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创新主动性
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应当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定期举办教师授课、说课竞赛,鼓励教师间的技能切磋和经验交流,最终作用于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我院探索性地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学生选定导师后,可以尽早地了解到导师在做什么研究工作,为什么做,怎么做,并逐渐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概念和一些具体环节。吸纳有能力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在导师的引导下,他们可以自主地完成小任务,并尝试发现新的、尚未解决的新问题。
此外,向学生介绍各类项目申请书(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背景和撰写要求,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各类的大学生创新竞赛。当学生的身份由参与者变成了项目的负责人,势必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今后进行自主探索和创新的动力大大提升。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7
关键词:信息管理 课程体系 企业信息化
西安工业大学“信管”专业自2002年招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该专业由以往的多专业合并而成,人才培养受原专业的影响,定位不够清晰;从就业情况看,又不太理想,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经营和管理方面,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以及CRM软件已正逐步地被使用,但由于信息部门仅重视软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薄弱;企业总体的信息规划没有引起重视,不同部门、不同软件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尽管使用了ERP软件,但由于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定位出现偏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从信息人才使用角度分析,主要是企业缺少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专门信息人才,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后,仅依靠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不是长久之计;二是缺少高层次的企业信息规划和建设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与企业没有全局的信息规划关系密切。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分为四大类:
⑴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该类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熟悉企业经营
管理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系统开发、二次开发和维护工作。
⑵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该类人员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前沿;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能熟练应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⑶信息管理经理(CIO),该职务主要负责企业信息战略和规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类人员属于高层次人才,应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⑷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该类人员除具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的
确基本素质外,应充分具备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一些制造类企业,ERP软件的使用较普遍,这类人才对实施ERP的企业来说,需求量较大。
2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以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本科阶段主要培养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和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其中重点培养承担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ERP信息系统维护、二次开发的专业人员,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可放在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管理经理等高层次人才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
3 我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校前三届(2004-2006)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⑴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课较多,专业应用课较少;
⑵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只注重课内的上机实验,缺乏综合实验,学生无法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
⑶专业应用课课时较少,缺少必要的实训,课程设计的周期较短,其结果是学生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没有真正具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
⑷选修课范围太窄,尤其缺乏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的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与企业实际应用要求的脱节。
⑸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并未有效地完成与该专业有关毕业实习,实习专业针对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几点建议
⑴坚持宽基础上应用型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与管理的相关课程为两翼,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技术应用(ERP系统)等相关的课程应加大相应教学和实训学时。
⑵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
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等专业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ERP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由于该专业属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的该专业教师队伍来源各不相同,年青教师偏多,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应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时间的机会;教师自己也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⑷建立毕业实习基地
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基地,要注意几点:一是实习单位,要有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二是实习单位与本院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长期合作科研项目;三是要互惠互利,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或直接从事系统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等等工作,甚至参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其它管理问题的诊断和创新研究,可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的寒暑假进行。
⑸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专业应用技术讲座
目前,WEB技术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J2EE和.NET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在大三和大四年级应增加相应的公选课、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情报学报,2000,19(5).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8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 ERP沙盘
1现状分析
高校的专业设置受到社会分工的直接影响。一般说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以满足社会已有专业分工为原则,使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工作岗位。
然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却有些特殊。中国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尽快与发达国家接轨,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社会专业岗位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中国高校纷纷开设信息管理专业。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管理专业从无到有,发展非常快,至今已遍布全国各大高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定位从建立至今始终处于探索状态,虽然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探索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职业定位,但是大多没有系统化地从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职业定位的角度来反思学生的知识构成与专业技能,使得教学体系的改革始终与学生就业脱离,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培养与将来就业的直接接轨。
从理念上说,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相关课程和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等。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以是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侧重在信息管理。
但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市场上提供的信息管理岗位需求比较少,且多数是要求从事电子化办公秘书工作,没有多少专业技能可言,这样的岗位各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胜任。由此反映出现行的信息管理专业在职场上没有体现其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职业素质和技能,这是影响信息管理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定位分析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来检索具体的社会岗位需求,发现国家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在招聘的时候很少提供信息管理专业岗位需求,即使提到也是等同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要求。
国家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信息化战略地位、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 信息化***策规划体系、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已初步建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信息化建设高潮期,毫无疑问,社会需要信息化建设人才。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例,其信息化人才需求包括技术领域、制造领域、管理领域等方面信息化建设人才,同时需要计算机硬件系统购置与维护、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网络环境维护、信息化建设规划等方面人才。
技术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制造领域信息化建设主要要求计算机辅助制造专业或自动化专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一般要求计算机及相关专业。
很明显,信息管理专业岗位应该在管理领域(覆盖***府机关、工商企事业单位等各行业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放在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引进、实施与维护上。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9
[关键词]空间信息;信息服务;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
[中***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16-02
空间信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区域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涉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网络等技术在农、水、土、生态、公共安全等行业领域的业务化应用。区域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在***兵团的示范项目是根据***兵团屯垦戍边的实际情况,在应用示范题材上,选取了农业、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业务领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虽然对地观测、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信息、服务平台与网络传输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空间信息综合应用业务运行系统仍未真正建立和得到实际应用,未能在区域与行业中发挥作用。原因在于面向业务运行的关键技术没有很好地集成,致使区域各部门之间难以很好地协作,真正实现信息共 享。
空间信息在农、水、土、生态、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和服务运行系统的示范,是利用兵团特殊体制与管理一体化的特点,***地区有适合遥感等空间技术发挥的特殊自然环境(天高云淡,地域广阔)与兵团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通过利用现有地球观测数据(遥感)获取手段、集成已有数据与模型,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兵团空间信息服务系统,最终建立一个能业务化运行的、服务于兵团、各职能部门、农业师、农牧团场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在兵团内部各行业(农、水、土、生态与公共安全等)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1 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目标
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有机连接空间信息获取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决策支持模型系统以及业务服务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主要服务于兵团各专业局委、师团职能部门。空间信息业务系统是在遵循国家网络基础设施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与标准以及各业务行业规范的前提下,以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作为主中心,各专业局委、师团已建或拟建的专业数据中心为分中心,通过网络共享机制,实现各数据的共享。
空间信息业务系统主要是依托原有的业务系统,集成、完善与开发系统所需软硬件环境,通过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生成相应的行业数据产品库,提供给兵团各部门、各行业进行使用,消除部门间的信息隔阂,综合与业务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决策,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和高质量的服务。
为有效实现可业务化运行的、服务于兵团、各职能部门、农业师、农牧团场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业务系统的运行管理,必须在现行兵团特殊体制与管理行***体系下,统筹规划、统一协调、上下配合、分工合作、协同作业,由兵团相应管理机构建设核心的数据交换与服务系统,提供空间信息的共享与服务;各业务部门按照自己的任务,建立和完善各自的空间数据分中心,维护各自的数据库、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提供共享与交换服务。对系统提供空间信息的共享与服务,由业务局委认可服务内容后并负责运行管理,以在兵团内部各行业(农、水、土、生态与公共安全等)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从农情信息、水资源利用、土地监测与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和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应用与示范,建立可业务化运行的兵团空间信息服务示范系统,其核心示范区选择了农八师石河子垦区(农业应用)和农十师垦区(公共安全与边防应急)。
2 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建立
2.1 总体架构(见下***)
2.2 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模式
2.2.1 共享管理模式
为实现跨行业、跨部门动态空间数据的交换,实现各业务工作的自动流转,解决业务系统间的横向信息交互问题和兵团行***部门及垂直机构、行业或领域垂直机构的纵向信息交互问题,就需要考虑对原有业务系统在保护原有投资的情况下,根据各自系统的特点进行相应开发,建立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接入兵团空间信息系统主画面;对于将逐步建立的专用业务系统,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确保所需的每个专用业务系统都能够提供信息查询页面与兵团空间信息系统链接,使部门内网用户可以根据权限共享专用业务系统数据;而专用业务系统也可以根据空间信息网络与服务系统的信息充分利用专网资源。
2.2.2 产品生成模式
面向各业务部门的行业数据库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空间数据产品提供行业级别的共享服务,空间专题信息产品提供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共享服务。其是在原有的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生成相应的行业空间数据产品库,提供给兵团各部门、各行业进行使用。空间专题信息产品是在得到各专业局委行业规范的认可下,由各专业局委制定业务部门,利用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的空间数据,加工生产各业务空间专题信息产品,服务于各专业局委。
2.2.3 用户访问模式
依据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对空间信息分级分层授权,数据分级分层管理的访问机制,系统会将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当各级各类用户根据不同的业务要求请求访问服务时,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得到该业务的操作权限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服务许可。
2.2.4 综合服务模式
主要是服务于兵团各专业局委、师团职能部门,各数据分中心是经过授权许可的方式,通过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彼此之间的共享服务。
3 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建立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内部(后台)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将选定的应用示范业务领域的所有业务系统(已有的和新开发的)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以空间信息资源服务为中心,具有数据标准规范化、应用服务专业化、结构设计标准化的特点,可以实现不同业务领域内外的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以服务为中心的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多个系统节点的协同调度和工作,提供高分辨率的航空、卫星遥感数据,为农业、水利、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公共安全等部门提供服务,在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平台上,可为兵团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基础共享信息资源管理、空间信息应用技术提供服务。在这个平台上,可保证各专业局委和师团参加空间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并通过接口方式直接支持专业局委系统和师团系统建设;各业务系统间相互***,单独运行,且每一级节点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基础设备、工作制度等。
参考文献:
[1]万忠.广东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及其启示[J].情报学报,2006(25):167-17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10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1998年,***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等5个专业,设立了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一、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三、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
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