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篇1
中药和纯天然药物不会引起过敏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人食用鱼虾等海鲜后出现皮疹和腹泻等过敏反应;也有些人对菠萝、桃子过敏,食后导致皮肤红肿或者口唇水肿等。甚至于喝牛奶、吃鸡蛋以后都有发生过敏者。这些纯天然的食物都可能引起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当然纯天然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即使是中草药及其制剂,无疑属于“纯天然药物”,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其中以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最为多见。如银翘解毒丸服药后2小时左右,可出现胸闷、心慌、头晕、恶心、呕吐、浑身发痒、出风疙瘩,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淋漓、神志恍惚等。
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人认为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因为我已经用过并没有过敏。事实上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过敏反应是由于首次服药后,药物或其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使机体致敏。当致敏后的患者再次服用这个药物时,药物或其代谢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或激发的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即产生过敏反应。因此首次服用药物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反而当再次服用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动物胰岛素或者动物来源的胸腺肽,初次使用往往不过敏,当多次使用后却出现过敏反应。
另外一种情况是,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比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引起的。同品种的青霉素,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去除率不同而导致不同厂家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青霉素过敏发生率也不同。因此,间断使用不同批号的青霉素是需要重复皮试的。
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其实,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这种反应仅与患者的遗传基因和药物质量相关,而和用药量没有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也会引起强烈反应。例如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史的患者,与正在输注青霉素的患者同处一室,通过空气中极微量的青霉素气溶胶就可以诱发休克。正是因为药物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我们才可以用皮试来预测患者是否对这种药物过敏。
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
有人认为过敏反应都是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的,用药后时间长就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了。实际上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差别很大。有些反应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如青霉素过敏反应一般是用药后就即刻发生,头孢曲松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多在用药后10分钟左右出现,表现为迅速出现的胸闷、憋气、头晕、心慌和随之而来的出冷汗、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状。有些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2~7天内发生,如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下降和耳鸣现象,异烟肼引起的外周神经炎。有的药物过敏的潜伏期很长,如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20天以上。所以,只要是在用药后出现的过敏性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后立即请医生诊治。
药物过敏篇2
药物过敏反应,预防是关键。只要高度重视,学习医药常识,药物过敏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药物过敏的主要表现
1药物热
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最早的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它的特征如下:
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再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因为发生快,容易联想到与用药有关;而首次用药发生的药物热由于间隔时间长,患者往往不认为与前次用药有关,或者根本想不起用药史,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甚至40℃以上。发热虽高,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2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他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3药物疹
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或甚至终身不退。
另外,药物过敏严重时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药物过敏的易感人群
1成人
成人对药物易感性高,而且用药的机会也要多些,所以发生药物过敏的概率较大。
2具有过敏体质的人
这是产生药物过敏最重要的内因。例如,患有哮喘、湿疹、麻疹者,以及对某些食品、饮料、化学品过敏者,这些人在适当的条件下,接触某些药物时就可发生药物过敏。过敏体质大都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有些则是后天获得,可能是由于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或酶的过多及不足,以及激素或酶之间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的。
3长期服药的患者
这些人发生药物过敏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所服药物的种类较多,更易引起药物过敏。
4在职业中经常接触药物的人
这些人包括医护人员和制药企业的工人,他们由于平时经常吸入药物挥发物或粉尘,发生过敏的机会也就可能相应增加。
5精神紧张的人
精神状态和药物过敏的关系比较密切,精神紧张比较容易导致药物过敏。
用药“七项注意”
注意一要牢记“药者毒也”,即明白药物可“治病”也可“致病”。不要迷信药物万能,更不能随便用药,如果需要用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和安全用药。
注意二有药物过敏反应的意识和常识,在初次或再次应用同一种药物期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伴瘙痒,或有突然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考虑药物过敏反应,并请医生作出诊断和***。
注意三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记录下来,避免再次使用,就诊时必须主动把药物过敏史告知医生。如果对需要作皮试的药物有过敏史,不能作皮试。
注意四在治病过程中,切忌用药过多、过乱、过杂,同时用药剂量也不宜过大,同一种药物不宜使用过久。还要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现象。
注意五长期露天工作的人要警惕药物所致的光敏反应。例如,某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又经强光照射,易在手、足或头颈等部位发生日光性皮炎或光毒性皮炎。对于其他可致光敏反应的药物,如灰黄霉素、奎尼丁、非那根、冬眠灵等,也应慎用或最好不在露天工作期间服用。
注意六有许多药是复合制剂或中西药复合制剂,应用这些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特别了解药物的组成,防止药物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成分。比如,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禁忌使用去痛片(索密痛),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
药物过敏篇3
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 青霉素、氨基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磺胺类药物 长效磺胺、复方新诺明等。
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去痛片等。
镇静安眠药 鲁米那、安定等。
麻醉用药 普鲁卡因等。
血清制剂 丙种胎盘球蛋白、动物血清等。
药物过敏有什么表现
药物热
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40℃。发热虽高,但患者的一般情况尚好,与热度不成比例;应用各种退热措施(如退热药)效果不好;但如停用致敏药物,有时即使不采取抗过敏措施,体温也能自行下降。
药物疹
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称为药物疹。 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 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有一类固定性药疹,其特点是由同一药物引起的皮疹,每次发作都发生在同一固定部位。初起为红色,以后逐渐转为黑褐色,很难消退,甚至终生不退。皮疹一般伴随较为严重的瘙痒。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依次波及上肢、躯干和下肢,或伴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轻的停药后皮疹逐渐消退。
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及肝脾肿大等。因注射异种血清而发生的血清病一般临床表现较轻,常为自限性。随着体内血清水平的下降,通常在3~5天后急性症状消失,其它症状随后也逐渐缓解。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对某类药物过敏
如果在用药后,尤其是使用未曾用过的药物后,30小时以内发生过敏现象如休克、呼吸困难、寒战、发热、皮疹、出血、肿胀等症状,或者在给药后数天或更长时间才发生皮肤瘙痒、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这两种情况均需高度怀疑发生药物过敏。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药物,轻微的可较快消退,预后良好。
药物过敏也有“潜伏期”
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用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属于速发性反应。
不过,药物过敏很多时候都有“潜伏期”,不一定是马上发生,也就是服药一段时间后才出现,甚至会隔好几天到几个星期。这会导致病人发生了不适症状,还不知道是药物过敏引起的,继续用药,加重药物过敏现象。还有的药物过敏在第一次服药期间并没有出现,第二次接触药物才会发生。
这是因为,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会刺激免***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只有当这种抗体积累到一定程度,这时再遇上“抗原”,也就是药物,才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即过敏反应。
很多服药者以为第一次用药无不良反应,第二次用药就可以放心大胆了,这也***了很多服药者。
看病时主动告知药物过敏史
当你到医院去看病,医生会问你有无药物过敏史,你要如实回答。即使医生没问,你也要主动提及或告知。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前,一定要接受过敏试验,而且每次使用青霉素停药三天后再用时,或使用中更换药物批号时,都必须重新作过敏试验。已知青霉素过敏者,应禁作过敏试验。
试验中如有心慌、胸闷、气促、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应立即告诉护士或医生,以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打完针后不要马上离开,最好在医院待上半个小时,以免在途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不能及时处理。
药物过敏会要你的命
药物过敏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过敏症状,往往会困扰着我们身边的人们,也可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烦恼。
药物过敏篇4
患者,男,76岁,农民,既往体健,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听诊闻及双侧呼吸道干湿啰音,给予青霉素皮试阳性,随后做头孢呋辛钠皮试阴性,0.9%氯化钠250 ml,头孢呋辛钠4.0 g静滴,每分钟约40滴,静滴50 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皮肤发痒不明显,立即停止静滴换取使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10 min后患者病情好转。
患者,男,21岁,工人,既往体健,曾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到所在小区诊所就诊,此门诊医生询问过患者过敏史后,在未做头孢曲松钠过敏皮试后,给予0.9%氯化钠250 ml,头孢曲松钠4.0 g,静滴30 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胸闷憋气,立即停止输注,给予5 mg地塞米松肌注,10 min后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静脉注射葡糖糖酸钙、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第二天清晨患者痊愈出院。
患者,男,68岁,农民因急性淋巴结炎,发热就诊,当时给予青霉素皮试阴性,静滴5%葡萄糖250 ml,青霉素800万U,给予***3 d后效果不明显,改为头孢唑林钠5.0 滴,注射1 h候出现全身瘙痒,胸闷憋气,全身冷汗,立即停止,给予抗过敏药物***10 min后好转。
2 讨论
药物对于人是一种外来的异物,人的身体生来就有一种对外来异物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本来是一种自我保护能力,但如果这种反应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过敏反应是人体对药物超出限度的反应,它本质上属于一类免***反应,药物过敏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如果再次使用这种药物,必然再次发生反应,而且症状会一次比一次重。为了能避免这种现象,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种药物的过敏反应,就要记住这种药物,以免再次使用。对于过敏体质者,使用药物时要格外注意,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药物过敏反应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它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率不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用药当时就发生,称为即发反应;另一种是潜伏半个小时甚至几天后才发生,称为迟发反应。轻则表现为皮疹、哮喘、发热;重则发生休克,甚至可危及生命。
经过以上病例可以看出,青霉素过敏者,头孢类药物过敏几率较大,同时给予工作在第一战线的医护人员警示,面对过敏患者不要紧张更不要恐惧,只要了解了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要在最短时间做出诊断,积极抗过敏***,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痊愈的,再次证明了“时间就是生命”。
(收稿日期:2012-03-05) (本文编辑:李嫚)
药物过敏篇5
药物过敏反应的表现有哪些?
哮喘发作、寒战高热、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里难受、眼黄尿黄、少尿无尿、腹泻便血、皮疹水肿、淋巴肿大、胸水腹水、休克昏迷等表现都是时有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但是这些表现并非在一人身上都出现,多因人而异, 因药品而异。
有的人过敏反应发生、发展极快, 正做着皮内药物过敏试验时即可突发休克(血压降至正常以下),有人过敏反应则出现得较晚。无论是早还是晚, 一旦出现均应及时找医生, 因为有时过敏反应可产生不良后果。因此, 医生、病人及家属都需要对过敏反应保持警惕,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
碘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
实例1: 男, 50岁, 因全身黄疸, 在医院作"逆行胰胆管造影"(将含碘的造影剂借助胃镜注入到胆管和胰管内), 未能找到黄疸病因。后又转至别的医院做"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检查。 检查前碘剂过敏试验阴性, 但检查2小时后, 出现寒战高热、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当即被诊断为"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经过3天积极地抢救, 病情逐步好转。虽然在检查时发生了十分严重的过敏反应, 但是诊断
搞清楚了--胆总管结石。后作取石术病愈出院。
提个醒
* 曾用过含碘造影剂的病人,在7~10天后再次使用,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即使是碘过敏试验阴性,过敏反应仍有可能发生。
体温不降反升的过敏反应
实例2: 女, 55岁, 因大叶性肺炎住院***。病人有青霉素过敏史, 医生选用了红霉素。在用药4天后,咳嗽见轻, 痰量减少, 精神好转, 食欲增加, 但是体温却不降反升。停用红霉素后,体温速降至正常。
提个醒
* 对一种抗生素有过敏反应者, 对其它抗生素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 用红霉素***后,症状明显好转, 这说明红霉素发挥了***的作用, 然而体温不降,则是此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 药物引起的发热, 医学上称"药物热", 抗生素易引发药物热。
"心里难受"也是过敏反应
实例3: 男, 52岁, 因上呼吸道感染曾用某中药静
点***,输液后不久即感"心里难受",体温37.5度,未停药而继续观察 2天,症状如前。停用此中药改用口服其它药物后,即感觉正常,低热消退。
提个醒
* "心里难受"的感觉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
药物过敏篇6
卢显德/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畜牧兽医站
案例一:奶牛口蹄***灭活***苗过敏
奶牛养殖户曲某饲养奶牛80 头,笔者为其注射口蹄******苗,例行了解牛群诸如采食、体况等并确定符合免***条件。为安全起见,先对其中5 头奶牛作小群试验,确定安全后行大群注射。当注射过半时,其中一头4 岁奶牛拒于保定,挣扎十分剧烈,几经多人费好大力气方完成注射,可刚拔出针头数秒钟,该牛突然倒地,两眼直视,全身颤抖,舌脱出口腔,呼吸迫促,一时畜主不知所措。据此认定为口蹄******苗过敏,遂常规皮下注射肾上腺素4 ml。1 min 后,患牛震颤消失,呼吸渐缓,3 min 后,患牛欲站不能,人工辅助后站起,10 min 后状态如常。
案例二:京巴犬犬七联活***苗过敏
张某自养3 岁6 kg 京巴犬前来就诊,可见患犬全身痉挛,四肢震颤剧烈,挛缩一团,行动困难,呼吸迫促,心率频数。据犬主称,半小时前该犬于他处动物诊所刚刚注射过犬用七联活***苗,继而出现上述表现,兽医曾用地塞米松、副肾素急救,症状虽未恶化,但不见好转。根据发病情况,不排除属注苗引发过敏反应,然而患犬除以全身剧烈震颤为主要表现外,其意识清楚,呼之能应,未表现出汗、流涎、腹痛、腹泻等一般过敏症状,尽管表现四肢不灵活,但可感知是源于强烈震颤不能自控所为,而非神经受损所致共济失调,而且用地塞米松、副肾素等特效抗过敏、抗休克药物后,收效不甚明显,因此,笔者决定试用10% 葡萄糖酸钙10 ml、5% 葡萄糖100 ml 混合缓慢静滴。结果可见随药液的输入,痉挛症状逐渐减轻,待全部药液输完,患犬呼吸、心率趋于平稳,并可随主人唤之来回走动。第二天复诊,已痊愈。
案例三:复合维生素B 注射液过敏
李某饲养肉牛10 头,其中1 头5 月龄150 kg 黄白花公牛因此前草料积滞伴大便秘结,经他医诊治后主症已除,但由于攻阀之剂过用及病程较久,出现不思饮食,四肢倦怠,体焦毛瘦等表现,诊为脾失健运,体能亏虚。治以四君子汤加味投服,另复合VB 注射液(成份:B1、B2、ATP、胆酸盐、右旋泛酸钠、开胃剂)10 ml 合10% 葡萄糖适量混合静脉滴注。由于交通不便,畜主取三天药量后决定回本村找当地兽医防治员帮助完成给药后,畜主打来电话,称给患牛输液时,出现呼吸加快,神情紧张,躁动不安,站立不稳,多便多尿等表现,遂嘱之立即停止输液,取地塞米松适量合5% 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20 min 后告之无恙。经了解,畜主因欲求速效,自作主张将复合维生素B 针由既定10 ml 加大用量到30 ml,险酿恶果。
药物过敏篇7
利多卡因是酰胺类药物,常用局麻药,在各种神经阻滞、疼痛介入手术***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利多卡因引起过敏反是极为少见的,因而大多数医院没有将利多卡因皮试作为常规。但因为有利多卡因引起的过敏甚至死亡的案例,所以医生一般会在用药前会询问病人有无用药过敏史,身体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个别对一般常用药有过敏史病人进行皮试。
为什么注射一些药物前需要皮试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在临床上,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通过皮试将小剂量的药物注入皮内,以观察人体的反应。如果皮试阴性,该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而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该药物。
常见需要皮试的药物有哪些
临床上对比较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规定是要做皮试的,主要包括:抗生素类、血清制品、异种蛋白等,常规皮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注射和口服剂型)、链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结核菌素、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糜蛋白酶、胸腺肽、盐酸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门冬酰胺酶等。
皮试阴性,就不会药物过敏吗
药物皮试阴性一般是不会发生过敏反应的,但这个结果的判断与多种因素有关,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例如――
?荩服药:皮试前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可能会掩盖皮肤红肿、瘙痒等表现,而得出阴性的结果。
?荩皮试液配制的时间:如果皮试液放置时间过长,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分解,而得出阴性的结果。
?荩皮试液配制浓度不够:也可以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荩病人的行为因素:如紧张、饥饿、饮酒和情绪不良,可影响结果的判断。
?荩年龄:老人皮肤变薄,对药物刺激的反应减弱,以及皮试液体渗入周围组织;婴儿的免***系统不健全,都不易出现皮肤发红,而可能造成假阴性的结果。
临床上大多数过敏反应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发生在注射后15-30分钟内,还有一些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在用药后数小时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皮试阴性的病人,并不能保证不出现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篇8
【摘要】: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毒性小、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低等优点,故在临床抗感染***中广泛应用。但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样可引起过敏反应。鉴于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皮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毒性小、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低等优点[1],故在临床抗感染***中广泛应用。但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样可引起过敏反应[2]。鉴于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皮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
在一些医疗单位中,一直存在着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该进行或应该免除过敏皮试程序的争论[3]。在不同医疗机构有免做皮试的,有一律用拟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皮试,还有的是以青霉素皮试液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而我院考虑到价格及工作量等原因自2008年以前,采用头孢唑啉作为所有头孢菌类药物的皮试药物,在头孢唑啉皮试呈阴性的情况下,应用头孢唑啉以外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则出现比较多的过敏反应现象。从病人的安全用药出法,医院从2008年起一律改为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新鲜配制的方法进行皮试,在皮试呈阴性的情况下给药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大大降低。在2007年我院出现一例头孢哌酮钠过敏反应致休克的案例:我院一名医务工作人员,鉴于自己以前常用头孢哌酮钠进行***而没有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故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进行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在给药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出过敏反应并导致休克,经积极抢救脱离危险。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母核是以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六元的氢化噻嗪环合并合而成,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母核中“四元环骈六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比青素母核的环张力小,另外氢化噻嗪环中的双键与内酰胺中的氮原子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轭,而使内酰胺环对酸较稳定,故头孢菌素类药物比青霉素更加稳定。头孢菌素类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从头孢菌素的结构出发,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大量的优良的头孢菌素类药物[4]。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相比,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彼此一般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中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青霉噻唑基,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没有共同的抗原簇,因β-内酰胺环开裂后不能形成稳定的头孢噻嗪基,而是生成以侧链为主的各异抗原簇,这表明各个头孢菌素之间,或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间,只要侧链不同,就不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5]。
综上所述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进行皮试。进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试验,其皮试液必须要以医生处方所开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配制,并且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新鲜配制,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当更改药品批号,生厂厂家或超过三日没给药时必须重新做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另外在静脉滴注时应特别注意:配制输液浓度不宜过高;静滴速度不宜过快;谨慎观察,随时做好应付过敏的抢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参考文献
[1] .姜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金少鸿;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4年03期
[3] 宋文广,许雅英.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问题刍议[J]. 中国药事. 2001(03)
药物过敏篇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144
药物所致严重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如何尽早作出准确诊断,及时有效救治,给予抢救药物应用,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的关键。2009~2011年收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18~57岁。青霉素过敏者2例,克林霉素1例,左氧氟沙星1例,血塞通注射液1例,生脉注射液1例。6例过敏性休克发生均出现意识恍惚,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胸闷,颜面发绀,皮肤湿冷表现。
临床症状:6例患者均在医院门诊或者住院输液。其中住院2例,门诊输液4例,所有病例均为在第1天输液过程中发生。
方法:休克发生后,均立即应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及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异丙嗪,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抢救措施。
结 果
6例患者均抢救及时,用药果断,措施得当,全部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其中2例更严重者行开口器开口及钳夹拉伸舌头操作。
例1:患者,女,45岁,因急性盆腔炎静滴左氧氟沙星,静滴了约2ml,患者诉面部瘙痒,发热,腹痛,胸闷,显烦躁,欲解便,发现患者面部出现白色荨麻疹,随即出现意识恍惚,全身湿冷,颜面发绀,脉搏细弱,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3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给氧,症状无缓解,意识丧失,颜面及全身发绀加重,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喉间痰鸣,小便失禁,分析系喉头水肿、呼吸道梗阻所致,立即行开口器开口及钳夹拉伸出舌头,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发现患者口腔内有很多白色泡沫样痰液,立即予吸痰,并肌注异丙嗪25mg,又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患者病情仍危重,意识仍丧失,颜面及全身发绀,呼吸仍困难,间隔5分钟后再次给予肾上腺素1mg静推,地塞米松20mg静滴,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并继续吸痰,5分钟后又予肾上腺素1mg静推,患者意识才逐渐清醒,血压升至120/65mmHg。呼吸转平稳,无胸闷,皮肤转为红润,温暖,无面部瘙痒,继续给予补液,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讨 论
药物过敏篇10
事后,汪老伯的家属以汪老伯仅仅因患有感冒而被医院“治死”为由,要求医院向他们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3万余元。医院则认为,医生对汪老伯诊治正确,用于退烧、消炎的药物也正确,整个治病过程并无不当;汪老伯的死亡是因为他年迈多病,在感冒发烧近40℃后突发病变造成的。双方协商未果后,汪老伯家属将医院告上法院。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确认了以下事实:医院在对汪老伯***过程中,未询问他是否有对解热镇痛药物存在过敏史:在***过程中,医院使用了可能致患者过敏的药物:医院违反了临床用药的禁忌与基本原则,违反了应尽的注意义务和风险防范义务:在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后。医院采取的抢救措施也不得力:汪老伯因解热镇痛药过敏导致死亡,与其年迈体弱,且曾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最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如下调解协议:医院按患者家属的实际经济损失承担50%的赔偿责任,加上精神损害赔偿金,医院需要向汪老伯的家属赔偿5.6万元。
说法:本案中,医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过错。
首先,医院在给患者用药前,未注意询问其是否有过敏史。卫生部的《医院工作制度》对临床科室查对制度的要求是: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尽管对解热镇痛药过敏患者少之又少,但医院并不能就此免除“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的告知义务。医院既然存在过错,理所当然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次,患者发生过敏症状后,医院存在抢救措施不当的过错。尽管患者是因解热镇痛药过敏导致死亡,且与患者年迈体弱,曾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从患者出现头痛、浑身无力、冒虚汗等症状,到发生呼吸困难、抽搐的半小时里,医务人员既未能果断查明症状原因,确诊病情,也未能果断地对其采取得力的抢救措施。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