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似与位似变换
1.1 位似***形
定义1 位似***形:两个***形相似,且一个***形上的任意点A,B,…,P和另一个***形上的点A′,B′,…,P′分别对应,并且满足:
①直线AA′,BB′,…,PP′ 都经过同一点O;
②OAOA′=OBOB′=…=OPOP′=k.
点O叫做位似中心.
若位似形是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即有如下定义:
定义2 对于两个多边形,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A,B,…,P和另一个多边形的对应顶点A′,B′,…,P′ 满足:
①直线AA′,BB′,…,PP′都经过同一点O;
②OAOA′=OBOB′=…=OPOP′.
则这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
两个位似***形的各对对应点,都在位似中心的同旁,这两个位似***形叫做相互外位似,其位似中心叫做外位似中心.
两个位似***形的各对对应点全部都在位似中心的两旁,这两个位似***形叫做相互内位似,其位似中心叫做内位似中心.
位似多边形有如下性质:
①每个多边形都可以位似于它本身(反身性);
②若多边形F位似于多边形F′,则多边形F′位似于多边形F;
③两个位似多边形一定相似,它们的相似比等于对应顶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的比;
④两个位似多边形的对应边分别平行.
1.2 位似变换
定义3 位似变换:一种几何变换.设O为平面上一定点,若某变换把平面上任意一点A变为直线OA上一点A′,并且|OA′|=k|OA|,k≠0,则称这种变换为平面到它自身的位似变换,O为位似中心,k为位似比或位似系数.当k>0时,点A和A′位于直线OA上点O的同侧,称这种变换为正向位似变换,或顺位似变换,O为外位似中心(***1);当k
***1 ***2当k=1时,位似变换为恒等变换,当k=-1时,位似变换为以O为中心,旋转角为180°的旋转变换或中心对称变换.
若***形M上各点经过位似变换后得***形M′时,则称***形M位似于***形M′,或***形M与M′位似.当|k|>1时,***形被放大,当|k|
位似变换是一种特殊位置的相似变换.
位似变换有如下性质:
①位似变换把任意直线AB变为直线A′B′(过位似中心的直线变为它本身),并且AB∥A′B′,线段AB与A′B′满足|A′B′|=k|AB|;
②位似变换把两条相交直线变为相交直线,交角不变,并且交角的方向也不变;
③任意多边形变为与它相似的多边形;
④任意两个圆都是位似形.
***3对于两个同心圆来说,显然圆心就是它们的位似中心,而半径之比就是它们的位似系数.对于任意两圆,如***3,设A的半径为r,B的半径为R,如果直线AB上的点O和O1满足OAOB=rR,O1AO1B=rR,则O点是A和B的内位似中心,点O1是两圆的外位似中心.
2 课标教材中的位似
2.1 定义
我们知道,在中小学教材中,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本着科学性和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常常要对一些本来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行改写,在某一个教学阶段,有时会牺牲一些概念的严密性,仅给出一种描述性定义.位似的概念也是如此.不同版本的课标教材对位似概念的处理虽不尽相同,但大多是结合多边形的缩放给出了位似***形的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如果两个相似***形的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交于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形叫做位似***形,这个交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两个***形的相似比又叫做它们的位似比(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58).
青岛出版社、泰山出版社《数学》2006年8月第1版九年级上册p.64:每对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相似***形叫做位似***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显然,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中关于位似的定义是一致的,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定义.
(2)***27.3-2每幅***中的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形叫做位似***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数学》九年级下册p.60).
显然,和(1)中定义位似的方法不同,这里用“位似多边形”作为位似***形的重要示例,把“每组对应点”改为了“对应顶点”,且注明了条件“对应边互相平行”.
(3)***24.5.1中的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点O叫做位似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数学》九年级上册p.71).
这是一个很不严密的定义.
2.2 性质
教材中关于位似的性质大都只涉及这么一条:位似***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有的教材(如鲁教版)还试***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如下性质:位似***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
3 教学中的位似
3.1 位似的教学定位:放缩变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位似的要求是“了解***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形放大或缩小。”可见,课标让学生了解位似,定位于让学生知道位似是一种变换,一种可以将***形放大或缩小的变换.
***4和大纲教材不同,课标教材强化了***形变换的意识,在学习位似之前,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含中心对称)、轴对称三种变换,它们都是合同变换,也就是能够保持***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变换后的两个***形是全等形.在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后,还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初等几何变换还有相似变换,其中最简单的是位似变换,它是可以把***形放大缩小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在生活中的例子除了在放映机、照相机等成像过程中常见外,课本还安排了诸如“对数视力表”等素材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北师大版、鲁教版等),有时,还可以用位似变换来设计艺术字(人教版),如***4.
3.2 关于位似的判定
(1)学习了位似的概念,似乎就绕不过对位似***形的识别判定问题.由于课标并未涉及位似的判定,教材中也未出现位似的判定定理,因而,定义就成了判定位似***形的唯一依据.
比如,鲁教版教材中设计了一个例题和一组练习,其中的例题是判断常见的基本***形――“A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是位似***形.例题的解答中首先推导出ADE∽ABC,然后进行了如下说明:
如***5,又因为点A是ADE和ABC的公共点,点D和点B是对应点,点E和点C是对应点,直线BD和CE相交于点A,所以ADE和ABC是位似***形.
***5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上述解答却把教材上定义中的条件“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中的关键词“每组对应点”简化成了“对应顶点”,这种不严密的推理,很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对应顶点的连线经过同一个点,则这两个多边形就是位似的.”
本刊2008年第8期李孟堂老师的《一道位似***形题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李老师命制了如下题目:
如***6,在梯形ABCD中,ABBC,∠ADC的平分线和∠BCD的平分线交于点E,且点E恰好落在AB上,则***中和AED是位似***形的是,位似中心是.
***6 ***7李老师认为“BCE与AED是位似***形及中心点是E是确信无疑的”,但一些教师却根据“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都等于位似比”得出了矛盾.其实,李老师“确信无疑”的是一个错误结论,“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都等于位似比”本该是定义中的条件. 即使按鲁教版的定义来分析,AED的三个顶点及其对应点并不能代表AED和BCE的“每对”对应点.事实上,相似三角形的每对对应点远不只是它们的对应顶点,还包括了对应边上的无数对对应点.如***7,我们只要取AE的中点M和BC的中点N这样一对对应点,就会发现,它们的连线并不经过E.
要避免此类错误,关键是要对概念真正理解.作为一个教师或教研员,对概念的理解如果只局限于课本上的文本,则显得有些高度不够.这似乎又验证了那句老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由于位似***形具有对应线段平行、对应线段之比等于位似比和对应点的连线过位似中心等性质,因此,恰当使用位似来解题往往会使解法显得简捷明了.但是,要使用位似的性质都需要先进行位似的判定,而初中教材上给出的定义大都难以直接用来证明位似,所以,笔者认为用位似解复杂的证明和计算题,应属于竞赛性质的较高要求,不宜作为对一般学生的普遍要求,也不宜作为中考或模拟考试题使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春条.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数学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3] 李孟堂.一道位似***形题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8,(8).
[4] http://jpkc.yzu.省略/course/cdsx/kcrr/kcrr6-3.htm
作者简介 刘同***,山东省莱芜市人,1965年3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 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特级教师. 近年来致力于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与获取途径研究. 曾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51万字的专著《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10)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