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赋
余光中
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我们推动旋转玻璃门的铜把手,踏过欧洲大理石砌的光滑地面。一辆将要满载的电梯尚未闭门,正等我们进去。电梯倏地升空。十几双眼睛仰视门楣上的灯光。一长串的数字次第亮起。六十……七十……八十……八十六。我们在八十六层再转一次电梯,直到一百零二层。人群挤向四周露天望台。
忽然,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三十六点五万吨钢筋水泥,一千四百七十二英尺的帝国大厦,将我们举到四分之一英里的空中。第五街在下面。百老汇在下面。八百万人的市声在下面。不可闻。我们立在二十世纪最敏感的触须上,二十世纪却留在千英尺下,大纽约的喧嚣在千英尺下,绕着帝国大厦的脚踝旋转旋转成骚音的漩涡,不能攀印地安纳的石灰石壁上来。脚踝踩入曼哈顿的心脏地带踩入第五街街面下五十多英尺,但触须的尖端刺入黄昏的淡霭里,高出一切一切之上。绝对的大寂寞。悬在上面,像一片云。已是五月初了,从大西洋吹来的风,仍然冷而且烈。大家翻起大衣的领子。太阳向新泽西的地平线渐渐落下,西南方的暮云愈益苍茫,一层深似一层的迟滞的暗紫色。赫德逊河对岸,泽西城半掩在烟霭里,像精灵设计的蜃楼海市。向左看,港口矗立着的雕像,至小,至远,该是自由女神了。更南是宽敞的第五街,在摩天楼队的夹峙下,形成深长的大峡谷,渐远渐狭,一直没入格林尼治和唐人街。但到了曼哈顿岛的南端,又有摩天楼簇簇涌起,挤扁华尔街上面的天空。那是全世界金融的中心,国际的贸易风,从那里吹起……
绕到朝北的看台上,建筑物的秩序呈现另一种气象。落日更低,建筑物的大片阴影投得更远,更长。背日的大峡谷陷入更深更深的黑影。从这种高度俯瞰黑白分割的街面。钢的绝壁石灰石的绝壁千英尺一挥垂直地切下去,空间在幻觉中微微摆荡,荡成一种巨大的晕眩。一失足你想象自己向下坠落,曳长长的绝望的惊呼加速地向下坠落,相对地,建筑物交错的犬齿加速地向上噬来,街的死亡面向上拍来,你犹悬在空中,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
“如果我是一只燕子,一定飞下去,啄一顶最漂亮的女帽来送你。”
“那我就变成一只雌燕子――”
“我们一起飞回中国去。”
“也不要护照。也不要任何行李。”
“我是说,回到抗战前的中国。”
“那再也不可能了。”
“太阳降下去的方向,便是中国。喏,就在那边,在新泽西州的那边还要那边。”
接着两人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高低不齐,挤得引颈探首的摩天楼丛,向阳的一面,犹有落日淡淡的余晕,但阴影已经愈曳愈长。所有的街道都躲在黑暗里。暮色从每一个角落里升了起来,不久便要淹没曼哈顿了。那边的联合国正当夕照,矗立如一面巨碑。克莱斯勒的尖塔戳破暮色,高出魁梧的泛美大厦和其后的中央火车站与华道夫旅馆。正是下班的时分,千扇万扇玻璃窗后,有更多的眼睛在眺望,向远方。所以这便是有名的纽约城啊,世界第一大都市,人类文明的大脑,一切奢侈的发源地,纽约客和国际浪子的蚁丘和蜂窝。三百多年以前,下面只是一块荒岛,曼哈顿族的红人将它卖给荷兰人,代价,二十四元。但纽约愈长愈高,从匍匐的婴孩长成顶天的巨人,大半个纽约悬在半空。
风,在日落时从港外吹来,吹向大陆,吹过最国际最敏感的纽约。将此地的一切吹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里是现代的尼尼微和庞贝,历史在这座楼上大概还要栖留片刻。洪的暮色里,纽约的面貌显得更陌生。再也数不清的摩天楼簇簇向远处伸延,恍惚间,像一列破碎的山系,纷然杂陈着断崖与危石,而我立在最高峰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任苍老的风将我雕塑,一块飞不起的望乡石,石颜朝西,上面镌刻的,不是拉丁的格言,不是希伯莱的经典,是一种东方的象形文字,隐隐约约要诉说一些伟大的美的什么,但是底下的八百万人中,没有谁能够翻译。纽约啊纽约,你的电脑能不能测出?
1966年10月17日
(节选自《左手的掌纹・登楼赋(2)》)
1.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目光辛苦地企***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突出了作者此时面对高耸的帝国大厦的惊叹和看不到顶的失落心情。
B. 文中关于燕子和回到抗战前的中国的相关对话,表现了作者对旧中国以及******府的执著与真挚的怀念。
C.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修辞,如写联合国的“巨碑”是明喻,“建筑物交错的犬齿”的暗喻与“成为满街眼睛的箭靶”的借喻,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环境或事物的特点。
D. 纽约“从匍匐的婴孩长成顶天的巨人”不仅指那些簇簇涌起的建筑不断向高处发展,还有其从最初的荒岛变成世界第一大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E. 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本文不只有登楼的期盼、惊叹与满足,还有身处高处而不胜寒的大寂寞,特别是作为文人而不被理解的痛苦。
2. 请分析第二段开头的句子“全纽约都匍匐在你下面了”中“匍匐”一词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全文,概括回答结尾句“纽约啊纽约,你的电脑能不能测出?”所说的具体内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余光中不仅是一位诗人, 更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语言也融入了更多的诗性特征。你认为本文中语言的诗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谈谈你的见解和理由。(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