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是孔子的饮食理念,意思是不吃不应时、不应季、不时鲜的东西。这个观点看似理所当然,可是在这个时代实现起来已经很难。
在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几乎吃不到非应季的食品。记得那时,每年夏末,各家各户都会做很多番茄酱储存起来。主妇们买来新鲜的番茄,削皮之后切成大块儿,放进干净的瓶子里蒸熟,趁热盖上橡胶塞,就可以安心地放到阴凉处储存了。这样制成的番茄酱,有了天然真空无菌的环境,可以保质几个月都不腐坏。那时的我,很是垂涎墙角站着的那一排红色的番茄瓶子。到了寒冬腊月,瓶子被开启,一碗热腾腾的番茄鸡蛋汤端上桌来。那种味道,似乎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盛夏,感受到了暑热和蝉鸣。普普通通的番茄酱,竟然有了跨越时空的能量。
当时还有一种蔬菜是可以贮存的,那就是茄子。冬天里,可以在市场买到袋装的冷冻茄子。那也是夏天的茄子,被切块儿之后过油炸,然后速冻起来,留待冬天出售。这么一来,身价也摇身升了几倍。用它做成的烧茄子,和新鲜的味道相差无几,所以,自然是冬天难得的美味。那时我曾想:如果能经常吃到茄子就好了,茄子可真好吃!
度过那样艰难的时代,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那么一个阶段,人们都把吃反季节蔬菜视为生活质量高的表现。在大白菜主宰的冬季里,吃到爽口的黄瓜自然是奢望。当反季节蔬菜越来越受欢迎,菜农们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始改进种植技术,用蔬菜大棚培育反季节蔬菜。很快地,各种新鲜的夏季蔬菜,就走上了人们冬季的餐桌。如今,我们早已习惯在任何季节,吃到自己想吃的蔬菜。尤其是像番茄、茄子这种大众菜蔬,早已没有季节之分。然而,这样真的好吗?
当我站在超市的蔬菜柜台前,看着各种青翠欲滴的蔬菜,却不知该如何选择。现在,我已经没有喜欢吃的蔬菜了。更不会有任何一种蔬菜,能让我体会到墙角的番茄瓶子和冷冻的茄子块儿带给我的那种期盼感觉。几经流转,人们的饮食观念,又从追求反季节,回归到了“不时,不食”的朴素观点。尽可能地多吃一些应季的蔬菜,顺应季节与气候,于健康、于社会、于自然,都是好的。也许,这样的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一个四季分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