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诗词范文精选

咏梅诗词篇1

[摘 要]宋代咏梅诗词是咏梅文学的创作顶峰,表现了梅花审美文化的多样性。本文从物质及精神两个层面分析了宋咏梅诗词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及贡献。

[关键词]宋代;咏梅诗词;影响

宋代由于社会、审美、宗教、经济、领导因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文人们形成了恋梅、赏梅、咏梅之风。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1991-1996年,第一版)约4000卷,60册,共收诗约二十五万四千首,梅花题材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亭题咏等相关题材)占1.85%,计四千七百首。《全宋诗》11万余位诗人中有六百多人都作梅花诗,令人称奇。《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1年第一版)收词计两万零四百首,其中咏梅词1120首,占5.6%[1]。宋人文学创作中咏梅风气是一种特殊并且重要的文学现象。它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物质层面的影响

(一)咏梅诗词作品数量可观

宋代所形成的这种咏梅风气,为后代留下了许多的咏梅篇章。据今人程杰调查;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代以前咏梅诗词的50倍[2]。宋代咏梅作品数量之多,十分罕见。在宋代,咏梅诗词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咏梅专题联章组诗多。如宋初林逋“孤山八梅”,梅尧臣《京师逢卖梅花五首》,首开七绝联章咏梅之方式。苏轼以文坛盟主, 有《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都是十首以上的组咏,对宋咏梅之风盛行影响较大[3]。后人在咏梅时,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宋代咏梅诗词的影子。黑格尔说:“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了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 [4]。在宋代以后,虽然也不乏写梅的高手,如元代的王冕,它的《墨梅》就是一首咏梅佳作。但是从整个时代来看,宋代的咏梅篇章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无与伦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精美的一笔,给我们的诗词宝库里留下了吟咏不断的千古绝唱。

(二)咏梅题材的繁复繁衍

除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以外,咏梅创作的繁荣更是赏梅情趣内涵的拓展及创作活动的外延。宋代是历史上赏梅、品梅的兴盛时期,不仅有大量的咏梅之作,还出现了许多的栽种梅花的专门著作。南宋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著有《梅谱》,记所居范村之梅十二种“江梅、早梅、官城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缃梅、红梅、鸳鸯梅、蜡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艺梅的著作,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周师厚著有《洛阳花木记》,记载“杂花八十二品”:“黄香梅、红香梅、(千叶)、腊梅(黄千叶)、紫梅(千叶)。”“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5]。品梅专家南宋张俊曾孙张功甫著有《梅品》一书;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分上、下两册,收录 100幅***,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情态的木刻画谱,也是中国最早的木刻***籍。因宋时画像俗称为喜神,故名。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南宋初黄大兴,字载万, 号岷山耦耕, 蜀(今四川)人。其选录唐五代至南北宋之交的咏梅词410多首,编10卷《梅苑》, 为现存最早的专题咏物词选, 也是现存保存较完整的宋人选宋词的最早选本[6]。这些著作都为后代留下了不少植梅、赏梅、画梅、写梅的趣闻佳话。为后代留下了许多关于梅独特的历史。

(三)咏梅诗词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入宋后的咏梅文学首先表现出物色征逐、追求赏心悦目的主动意态和情趣。如林逋在《孤山八梅》中描写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幽雅形姿,体现出闲静淡泊的隐者意趣,奠定了梅花作为人格写意的审美发展方向。至宋咏梅丰盛时期,梅花不仅是一个清新芳菲的审美对象、更逐步被赋予君子“比德”品格的意义和思想价值,从而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宋咏梅作品运用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它们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文人们想尽妙法,从各种各样角度写梅,运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写梅。宋人大量发展起以物类聚、渲染烘托、旁敲侧击、横斜取势的手法,林逋首开此例。宋著名画家杨无咎(字补之,号清夷长者)的《御街行》:“破寒迎腊吐幽姿,占断一番清绝。照溪印月,带烟和雨,傍竹仍藏雪。”即为咏梅侧面烘托描写一例。宋人咏梅有白描、设问、比兴、象征、比较、比喻,写了千姿百态的梅花,塑造了梅花这一崇高的形象。又用了亦物亦人、人花一体、追新求异、侧面烘托、以物寓情、造境铺色、以宾衬主,将自己和梅花融为一体。用精炼的语言将梅临寒傲雪的高洁品格写了出来,同时将自己对梅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

二、精神层面的影响

在上古人们的心目中,梅即被视作和羹,意谓梅是上等的调味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梅的审美态度不断改变、审美意趣不断拓展。到了宋代,梅的外观、标格逐渐凝定了下来。中国文人向来重神不重形,宋代所形成的咏梅风气,使梅花的自然品格和人文品格得到了高度赞扬。梅花不仅仅是一种用来赞咏的植物,它最终上升为重要的文化象征,更重要的是从而成为了中国民族性格的一个象征符号。

(一)赞扬梅花凌寒独放、传递春信的品格

梅的美在于它成为了中国民族的精神美的象征。它奇特的自然属性,符合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理想追求。梅花丰富的内涵――报春而不媚春,自傲而不狂妄,高尚而不俗气,有追求而不霸道,更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体现,文人爱梅就有了双重的意义。如陆游《梅花》一诗:“玄冥行令肃冰霜,墙角疏梅特地芳。屑玉定烦修月户,堆金难买破天荒。了知一气环无尽,坐笑千林冻欲僵。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梅花凌雪吐艳,寒冬飘香,更送来春的生机和希望 。这与君子所推崇的高洁品性、兼济天下的气节相符合。

(二)讴歌梅花孤高亮节的清姿神韵, 寄托君子的“比德“理想

张先,字子野,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梅苑》收录其《汉宫春. 蜡梅》中赞扬梅花“更孤标俊格, 非雪凌霜“,”应为是、中央正色, 东君别与清香”[7]。从以上咏梅词盛赞梅花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看, 就体现出中国古代君子“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抱负和感时伤乱、救济时艰的社会责任感, 表达作者梅品即人品,物人同一的气节操守。

(三)借咏梅寄寓词人的身世家国之感或身世飘零之悲与爱情友谊之象征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孤单落寂的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表达其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苦闷,通过梅花自然代谢描写梅花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用人格化的梅花抒发自己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如表达情思的词作,洪适《临江仙》:“相思凭过雁,飞送一枝梅”。

宋代咏梅文学影响深远,不仅体现了梅文化繁荣昌盛的生动***景,而且主导了梅花审美的基本方式和理念,代表了这一领域文化意识发展的高度。

参考文献:

[1][2][3]程 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阴山学刊》2002年2月第15卷第1期

[4]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版 第3卷上

[5]周叙《洛阳花木记》,商务印书馆民国19年(1930)再版

[6][7]杨有山《试论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题咏物词选-梅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7月第29卷,第4期

咏梅诗词篇2

【摘 要】梅是宋代咏物诗词中的重要题材,众多文人都以梅为媒介抒发审美情感、寄托人格理想。宋代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都被认为是爱梅之人,且有不少出色的咏梅作品,本文将以这三位文人的咏梅诗词为例,结合他们各自的身份背景和人生遭遇,分析他们赋予梅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并讨论在创作这些诗歌时,这些诗人、词人在自身这一主体和梅花这一客体之间建立的多样的联系,及其对梅所寄托的情怀,从而试着探析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宋诗宋词;梅;文人;关系

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审美意象,自六朝以来就有不少咏梅之作,到了宋朝,咏梅文学更是极其繁荣,主要以诗和词这两种文学体裁为主。《全宋诗》收诗约25万4千多首,梅花题材之作(含题梅花绘画作品的诗歌)近5千首,约占1.86%,《全宋词》收词2万多首,其中咏物词近3000首,在咏物词中咏花词2208首,其中咏梅词达1041首,咏梅词占咏物词总量的34.73%,占咏花词总量的47.15%。①另外,有学者作过统计,现存宋代咏梅诗词是宋以前咏梅总数的50倍,在同期诗词存量中所占比重也是宋以前的额12倍。②梅花题材在宋朝诗词创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梅花字字香前集》中提及咏梅文学的发展情况:“《离骚》遍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自北宋林逋诸人递相吟诵、‘暗香疏影’、‘半树横枝’之句,作者始别立品题。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宋代以前,对于梅花的审美大多停留在花色、花香、习性等梅的自身特征,咏梅也多以客观描绘为主,只是“偶然寄意”,而自北宋初期林逋的咏梅诗作后,文人们提升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将自己的主体意识渗透到对于梅的审美中,赋予梅花以品格意趣,道德情操和气节志向,使它具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两宋诸多的爱梅文人中,林逋,陆游和姜夔名声不菲,他们创作咏梅诗,赋予梅花鲜明而独特的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跟文人自己的品性和追求都有密切的联系,梅花这一客体上,实则承载了他们自己的人格或是对于生活、理想的感知和憧憬。这些诗人词人借助梅花的客观之象,融入主观之情,使得他们笔下的梅花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从他们的咏梅诗词中,我们可以捕捉到梅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林逋:梅与隐士

林逋是北宋初期著名的隐士,他性格恬淡、不趋名利,一生过的都是隐逸生活,没有妻子儿女,只和梅花、仙鹤作伴,后人称其“梅妻鹤子”。林逋喜爱梅花,共创作八首咏梅诗,被称为“孤山八梅”,另有一首咏梅词《霜天晓角》。赏梅,咏梅是他孤寂的隐逸生活里的雅趣,在他的咏梅诗词中,处处体现着他作为处士的审美取向和心性意趣,所以他笔下梅花的神韵,往往有着鲜明的隐士的人格烙印。

林逋咏梅作品中最负盛名的应是《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其中又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最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咏梅文学中的绝唱,司马光《翁公续诗话》载林逋处士“有诗名,人称其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③文人写梅花向来都突出它的幽香和冷艳特质,而林逋是第一个着力描写梅枝的,开创了对于梅的审美认识的新视点,而这对梅的品格的阐释也至关重要,程杰先生对此有过分析:“与一般春花时艳优于花色花容不同,梅之‘疏影横斜’是一种特殊的视觉形象,它以线条造型为主,又以舒爽(状态)、直劲(力度)为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是一种极有意味的形式。正由于‘疏影横斜’的凸显,梅花开始展示出萧疏简淡的幽姿形象,洋溢着疏淡幽雅、清瘦峭劲的意味风神,成了士人娴静雅逸意趣的具体体现。”④此外,林逋还用水和月的柔和、空灵的意象来陪衬梅的“疏影横斜”和“暗香”,又有夜的幽静闲适氛围的烘托,使得整个情境都充满淡雅、静谧和高洁的意味。诗人则言:“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只与梅低吟浅唱,相知相伴,隐居湖山之中,不许世俗之物亵渎。当林逋在赏梅时,眼前的梅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审美关照对象,更是其人格理想和精神意趣的寄托,他写梅幽逸之品,是寄托了自己超越俗流的精神追求和闲逸孤傲的人生态度,他歌咏梅花时,总将隐士对于高雅幽独、闲静淡泊的品格的追求通过梅这一意象表现出来,这些品格不是梅形象本身的客观特征,而是林逋这个江南隐士渗透进去的人格情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谈到“物我”的关系:“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相未泯,故物仍在我心外,可对而观赏;情已契,故物如同我衷怀,可与之融会。”⑤我认为林逋与梅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相未泯,情已契”的关系,是“梅我相融”的关系。诗中梅的形象是诗人作为隐者的眼中梅,心中梅,它深深融入了诗人自我人格追求的期许和信念。

二、陆游:梅与爱国志士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对梅花极其钟爱,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他笔下的梅被赋予了爱国志士忠贞不渝的品格情操,傲雪斗霜的梅俨然成了他的化身。

在他的咏梅词中,《卜算子》最为突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这首词中,几乎没有对梅的香味体态作任何的描写,而是着重强调梅所处的凄凉、昏暗、风雨交加的环境,梅花的处境实为作者自己的***治遭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则暗指朝廷中主和派对自己的排挤和打压,最后一句写梅花化尘犹香则是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孤高与劲节。整首词看似咏梅,实为借梅写己,所塑造的梅花形象是他自己身世的缩影和高洁品格的化身。在陆游大量的咏梅诗中,也多是借梅言志。如《落梅》:“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写出梅花虽然饱受风雪折磨,但仍然誓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高坚气节,这与陆游的遭遇十分契合,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却壮志难酬,处境险恶却仍然坚持***的品格。

陆游咏梅,很少细致描写梅的幽香和“疏影横斜”的体态等特征,往往突出强调梅所处的严寒环境以及梅耐寒,傲雪盛开的特质,陆游因自己的身世遭遇在梅的意象上找到了共鸣,所以他咏梅总是极力歌颂梅的不畏严寒,孤傲自洁,坚贞不屈的精神,他写梅总是遗貌取神,实际上,诗词中的梅的客体早已被“我”的主体所取代。程杰先生分析南宋时期文人对梅的品格美的深化时说:“北宋时期对梅花的审美认识虽然受到了主观意趣和人格意志的作用与渗透,但总体上仍然紧扣梅花的自然形象,所谓品格美也侧重在自然形象独具的风姿神韵。而进入南宋,梅花描写越来越受制于主体情趣的作用,服从于意趣表达的需要,梅花形象越来越被视为精神境界的象征,道德品节意义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阐发,梅花的许多方面都被明确地理解为气节德性的体现,整个形象几乎构成一个德行纯全、至高无上的人格境界。”④所以,对比林逋梅“我”两相融的关系,陆游虽看似在写梅,实则在写自我,是借梅写“我”的关系。

三、姜夔:梅与江湖游士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词人,他一生浪迹江湖,寄食于人,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又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等地,是知名的江湖游士。姜夔为人耿介清高,曾辞谢贵族为他买官爵。姜夔艺术造诣很高,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中尤以词著称。在他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写梅或者与梅相关的词达到了二十多首,可见他对梅的喜爱。对于姜夔词风的评价,刘熙载在《艺概》中也曾以梅作比:“姜白石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 ⑥

咏梅诗词篇3

纵观历代咏梅诗词,诗人们或从花时(如早梅,盛开之梅,落梅)来写,或从花色品种(如白梅、红梅、墨梅、腊梅)落笔;或者写其形貌,或描绘其精神品格;或咏梅以托情,或咏梅以言志。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梅花的第一特征是它的“早”

春节前后,正是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时候。处在冬眠中的大自然刚刚开始复苏,严霜冰雪还在横行,隆冬寒气仍旧袭人,此时“万花取向雪中出?”只有梅花“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桢梅诗)它傲霜斗雪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南朝陈谢燮)“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宋五十朋《江梅》)

梅花是报春的信使,是春回大地的象征,故历代诗咏呤不绝。如: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梅花》

庭梅对我有娇意,先露枝头一枝春。――宋候夫人《著梅诗》。

冷霜磨练后,忽入几枝新。***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清张可度《梅》

王安石则从另一个层面描写梅是春天的信使。

“从教腊雪埋藏得,却不怕春风漏泄香。”――《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二)

江南岁成多几风雪,也有红梅泄漏春。――《红梅》

“泄漏春”三字形象确切,春天来临信息的机密被梅香、梅花泄漏出去了。王安石首创的这个语汇和意象,为后世诗人不断地模仿,反复地借用。

数花黯读带寒烟,漏浅春光辞屋边。――宋吴龙翰《久客买舟西还》。

漏浅春光洛水旁,紫云名字袭人香。――宋段克已《乞梅》。

是中天趣哪能识,惜被东风漏浅春。――元僧明本《梅花》七之五。

以描写《早梅》而闻名于世的诗作甚多,最早咏《早梅》诗的大概是南朝梁代的何逊。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①

南朝・梁何逊

兔园标物序②,惊进最是梅。

衡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③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④

朝洒长门经⑤,夕驻临邛杯。⑥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⑦

注解:①扬州:今之南京市。齐梁时扬州治所在建康,故称建康为扬州。建康即今南京市(见《谳史方奥纪要》卷二)。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之前,今“扬州”称为“广陵”或称“江都”。法曹:汉代当管邮递正务的官署。隋以后称为“功曹”。

②兔园:即梁园,汉建安王所构筑的园名,是其游乐和接待宾客之所,故地在今河南商全一带。此处或指建安王在扬州(南京)的官部花园标物序,标志时序、节候的变化。

两句意为,而最令人惊异的就是梅花――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③拟:向,对着迎着。两句:梅花凌霜傲雪,在路边迎着寒风开枝。

④枝横:描写梅花枝条横斜的风姿;花绕:喻梅花之繁盛。却月观,凌风台,皆为扬州观(楼上赏月平台)台之名。此用宋徐湛之事。《宋书徐湛之传》广陵城北有被泽水扬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翟宝,招集文士尽游说之,适一时之盛也。“此亦为泛指二句为梅花盛开,风姿阿娜,点缀看观台的风景。

⑤长门:汉客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谪居于长门寄宫,悲然幽思。曾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武帝,幸其回心转意。比喻央宠立人。

⑥临邛:汉县名,今为川邛崃县。司马相如在临邛卓王孙家饮酒弹琴,与其女卓君私奔。两句意谓:梅花盛开时,既能引发怨女的悲思,也能拨动钟情男女的情肠。

⑦上春:孟春,指正月,《初学记》卷三果元帝《筹要》“正孟春,亦日上春”。

二句谓:梅花知道自己飘落时间早,所以赶在正月(早春傲寒时)就开花了。

清乾隆江日方《何永部集》刘本在此篇下注云:逊为建安王水曹,王刺扬州,逊府会有梅花一株,日吟其下,赋诗云说。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科傍徨,终日不能去。

此往转引内宋人伪托苏轼之《老杜事实》亦见《分门集往杜工部》卷二《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引苏轼说。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六:

老杜诗说: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按:逊若无扬州事亦无扬州梅花诗,但有《果梅诗》说:杜公前诗乃逢早梅而作诗,故用何逊事。又意“却月”“凌风”皆扬州合观名尔。近时有安人俘东坡名,作《老杜事实》一编,无一事有据,至谓逊作扬州法曹,解舍有梅一株,逊吟咏其下,岂不误学者。又明扬慎《升庵诗话》卷六亦对此说加以辨析。《临汉诗话》(见《复斋漫录》)引《三辅央录》说:逊在扬州,官梅乱发,赋四言诗,人争传写。可知:一何逊确曾在扬州事,传来载其事乃史缺失耳;二何逊除此梅花外,或另有四言咏梅诗,但已失传耳。

这是一首咏物寄怀诗,通过赞美梅花凌风傲霜的坚贞品质,表达诗人贞洁自恃孤高脱俗的情怀。“惊时”二字,点出一个“早”“衡霜”二句赞扬它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品性,是点晴之笔。“枝横”二句描绘了它的风姿远解“朝洒”二句,以典展示梅花对人们具有特殊的情致;“应知”二句与“兔园”二句遥相呼应,揭示其“早”之原因。此篇在南朝咏梅诗中,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乙见寄》

“平生东阁风流在,何逊而今塘欲丝。”――金・站迎《梅花》

“遨头词伯今何逊,一笑诗成字字香。”――金・李献能《上请官梅》

“扬州一树春多少,殒得何郎瘦不禁。”――金・仇远《梅》二之二

再谈南朝诗人谢燮的诗:

早 梅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紧扣一个“早”字,以拟人化手法,通过“疑”和“畏”两个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生动地刻划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六朝以后,有唐代张僧、柳宗元、齐己、之人的早梅诗多首,明人遂源的一首,近代宁周元的一首,王适的《红滨梅》可算是写早梅代表作。

东亭送客逢早梅

东阁观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逢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然。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文催人自白头。

[说明]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正值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幽清调,别有风神。诗虽非专咏梅花,却句句是梅,句句是和咏梅,又看不出痕迹,咏物而至此,故前人赞为“古今咏梅第一”。

[解释]①原题为《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与杜甫有唱和之作。裴迪在蜀州东亭送客,见早梅开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诗寄赠,杜甫即写了此诗和他。

②东阁:即东产。观梅:亦作官梅。何逊:梁朝诗人。为建安王记宝时正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咏早梅》行。故杜甫将裴迪比作何逊在扬州之咏早梅。

③雪:梅花色白如雪,故喻。赠春:指梅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开象征春来,故言赠春。

早 梅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作者简介]张谓(约公元711―780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少时读书在嵩山,青年时其曾从***十年,稍立边功。天宝二年(公元743年)登进士第大历间官礼部侍郎,三典贡举。与李白等交好。他的《早春》诗,收进《唐才子诗》卷四,称其格度严密,语***精深,多有击节之音。《全唐行》录其诗一卷。

时尚的流放礼郎途经此地,故友重逢,兴与李白饮于江城南阳。席间张谓读诗为做命名作诗。见李白《泛两州城南郎官湖》。

[说明]通过对梅花凌寒独开风姿的描写,赞美它倔强的性格。突出其“早”,风格清俊。笔致灵妙,以残雪喻早梅,可谓别出心载。语意隽永,构思颇新。

[解释]①白玉条:梅花盛开的枝条犹如白玉似的。②迥(音炯)临:远临。傍(音蚌):临近。③发:怒放。⑤疑:怀疑。前两句意为,如果不是知道近水的花草先知春的话,人们误认为是冬雪未曾融化,仍然凝结在梅树枝头上呢。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大诗人、文学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说明]此诗作于永州司马会上。后人以梅花自喻。前部分写早梅不畏北风严霜、昂首怒放的英姿;后部分写梅花遭受冷落,寂寞凋谢的处境,以寄寓自己被贬后的若闷心情和坚贞不屈的斗志。

[解释]①楚:春秋战国时国名,在今湖南、湖北等省,这里泛指江南。②朔吹:北风。③滋:益加。④“欲为”句:即南朝宋陆凯《赠花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意。万里:指永州距离此地有万里之遥。⑤杳(摇)杳,遥远的梅子。⑥寒英:指梅花。坐:空使,徒然。销落:凋谢。

江滨梅

王 适

忽见寒梅树,开花江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作者简介]王适,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武则天时,与刘宪、司马铂、梁载言糊名考选,相次入第二等。圣历(公元698―700年)中,曾参与修撰《二教珠英》(见《唐会要》卷三十六)。官至雍州司功参***。晚年谪居蜀中。陈子昂未成名时,王适见其《感遇》诗,惊叹说:“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矣!”

[说明]早春时节,诗人漫步在汉水之滨,忽然瞥见寒梅正在展枝吐艳,一朵朵晶晶莹洁白的花蕊,怀疑是江滨二妃在摆弄珠玉呢。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梅花捎来了春天的消息。

这是一首吟咏早春寒梅的绝句。首二句点题,说明寒梅生长的地点。三四句联想发挥,因汉水之滨而忆弄珠解佩之神,本地风物,信手拈来,可谓神来之笔。用典叙事,使人不觉,盖增诗情画意。明人杨慎赞其”一首是传“(《升庵诗话》)卷二)当非过誉。

[解释]①汉水:一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②弄珠人:指汉水神女。《韩诗外传》:“郑交甫过汉江,遇二女妖服,佩两珠。交甫与之言曰:原请子之佩。二女解佩与交甫而怀离去,十步探之,则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张衡《南都赋》)神女弄珠于汉江之曲,王适的《早梅》引用了此事。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解释]①应律:顺应季节时令。春台:指春天游赏胜地。《老子》有云:众人照之,如享太平,如登春台。杜甫《王十五前阁会》就有“楚岸收新雨,春台引细风”。若说齐己的《早梅》诗是一首富有“唐调”的佳作,倒是十分确当的。这首《早梅》诗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着意描写一个“早”字。它不是孤立的、片断的描写,而是多镜头、多方位、有侧重、有层次地逐步展开的。

[说明]首先从树木本根入手,以同类比照落笔,意在说明梅根复苏之“早”,天寒地冻,季节环境相同,而生态迥异:一面,自然界的动植物还在冬眠沉睡,一面回春的暖气已在地心开始涌动;一边是百草凋零,万木摧折,一边是梅根得风气之先,恢复了生机。“万木摧折”与“孤根独暖”这是多么强烈的比照。它说明丁梅树有与众木不同的特性,表现了梅花耐寒的品格;“孤”“独”二字的点逗,更突出了它的生命力。唯有此花,无遑有他,已暗伏一个“早”字。结构上,它既照名题旨,又开启下联。

领联紧接首联,深层地写出寒凝大地,雪满村野,玉树一枝,凌雪怒放的奇异景象,展现了一幅“梅将雪共春”的美丽画***。此情此景,前人也曾写过类似的诗句,如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三四句:“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一枝秀”“斗雪开”辞义虽同,而意境迥别。元稹的诗格律谨严,对仗工整;齐己诗则清健质仆,自然流畅。宋诗以叙述议论见长,齐诗以描写比照见意,境界清远,富有美感。清人纪昀说齐诗“起四句极有神力”当非过誉。“一枝开”是此诗独开,诚见其早;“一枝”又先于众枝、群梅更显其早。

颈联承“一枝开”着意写梅花的风姿和神韵以及人们对它的神往。风传送着梅花的清香飘向远处,鸟窥见到梅花的素艳芳洁被吸引而来。诗人从梅花的色、香两个方面加以描写,而从“风递”、“禽窥”这个侧面突出其“早”“禽窥素艳来”令人惊服,叹赏和倾慕偏说禽鸟为之吸引倾倒;对鸟的情态刻划愈细致愈真切,而人情的雅趣和情味也就愈浓烈。宋朝林逋的《山园小梅》颈联亦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情趣与此相似,疑即受齐诗的启迪。

尾联诗人撇开眼前现实,展开想象翅膀,就“幽香”“素艳”期望明春先发,仍然紧扣一个“早”字。赏识“前村”的孤梅,只有“风”与“禽”,已显得孤单和冷落,有负于早梅的一片诚意。于是诗人寄希望于未来,明年若能应时发,梅花与春台必定辉映成趣,供更多的游人观赏。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爱梅、慕梅、与人共乐的思想情怀。

全诗处处扣题,句句照应,虚实相间,旨趣盎然。语言清丽、笔触含蓄、梅花的品性和风韵跃然纸上,故为当时禅林诗友所称道:“冰生听瀑句,香发早梅篇。”(唐栖蟾《读齐己上人集》)

据陶谷《五代史补》记载,齐己写了这首《早梅》诗求教于当时著名诗人郑谷。领开头两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梅开”,郑谷看后说:“数枝”非“早”也,不如改成“一枝”为佳。齐己佩服,称谷为“一字师”,遂传为诗林佳话。

早梅

明・通润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舒人家。

诗人从“色”、“香”、“影”三处着墨,赞扬梅花耐寒、早发的品格。“香闻”二字,意境清幽,饶有韵味。

2.梅花的诱人特色是它的色与香

凡是咏梅花诗,总离不开对它的色、香的描写。

白梅,在梅花中是最可见的,最有光彩的,也是诗人吟咏最多的题材。

金代诗人段克己有《梅花十咏》的第四首为证。

探梅

虢国夫人约素身,不教脂粉天真。

一斑曾向春前见,颜色如今更可人。

以虢国夫人不抹脂粉来形容白梅之洁白。又,第九首《浴梅》以杨玉环在华清池温泉洗澡出水之姿喻梅之洁白。

洗尽铅华见玉环,肌肤冰雪照人寒。

临风脉脉娇无力,轻哀香罗来未开。

而麻九畴《红梅》等喻红梅之俏。范成大的“从来颜色休论似,夹路漫山取次红”,描写梅花的色彩的更是别具风韵。元王冕《墨梅》更是脍炙人口,请看: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不仅写出墨梅之墨色,而且写出墨梅之性格和品质。

还有许多诗描写梅花的香。香是梅花最明显的特征。在诗人的笔下,梅花的香有多种多样。因为,梅花的香是惹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1)幽香:“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唐僧齐己《早梅》“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入树来。”(宋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不怕幽香妨静观,正须疏影伴仙。”(宋陆游《再赋梅花》)

(2)清香:“引我江头梦,清香忆满衣。”(宋晁端友《探得早梅》)

(3)暗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清香全与江梅似,只欠横斜照水枝。”(宋吴永斋《腊梅》)“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元刘秉忠《江边梅树》)

(4)冷香:“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宋王琼《梅花》)“连环骨冷香犹暖,如意痕轻补未光。”(宋萧贞《落梅诗》)“疏影冷香题不到,梦惊烟雨暗西湖。”(金刘仲尹《墨梅》)

其他或则写馨香、凝香、夜香、寒香、残香的诗也不少。如:“雪里吹放香,繁霜滋晓白。”(唐柳宗元《早梅》)“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香。”(北周庚俗《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唐崔道融《咏梅》)以上均写梅花之香,却别有一番情韵。宋代诗人张道治《咏梅》诗尾联有说:“何须问探春消息,自有花香梦里通。”意思是说有什么必要去探听春天几时到来的消息呢?梅花的清香正在梦中与春天幽会,息息相通,呼唤着与春天的到来。这种比喻堪称绝妙。在这里,梅香成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春的信息。

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说是代表作。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本来就是在春天到来之前开放,根本没有与春天斗胜之意,“无意”二字突出,梅花不愿意与百花争芳的高尚品格。纵使梅花凋零,化成尘土,碾成尘埃,它的芳香是永不消失的。“只有香如故”一句它所赞美的不仅是梅花的芬芳,而是升华为梅花的精神、气概和意志。这“香”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崇高永生的精神之美,亦是诗人崇高人格的体现。

3.耐寒是梅花的本质特征。

这是诗人们最乐于歌颂的主题。以雪来形容梅花,这是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手法。

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唐刘方平《芳梅》:“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这只是一般性的描写,尚未将雪、梅形姿体现出来。而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就写得很有特色,前已分析过了,此仅就雪梅关系解释一下。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在这临村路的不溪桥边,一株早梅凌寒傲立,洁白如玉的花朵盛开一树,初看还以为这是经冬的白雪积压在枝条上,还没有消融呢。疑心怒放的梅花为一树积雪,这“疑”字,不仅真切地写出了诗人这望梅花似雪非雪的恍惚迷离之感,而且也以妙笔再现梅花的形姿,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看王安石的《梅花》诗,可谓反张谓诗之意而用之。远远望去,知道是梅不是雪,因为有阵阵的幽香飘送而来。这不是以雪喻梅,而是借雪、梅之喻突出梅花之香。

宋代另一诗人卢梅坡写有二首《雪梅》颇负盛名。其第一首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通过对梅、雪的品评、比较,阐明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有雪无梅哪有春意可言,如果有梅无雪也会索然寡味,只有两者共存共处才能装点成早春的美景。故其第二首即谓:“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写雪,突出其白,绘梅,突出其香。将梅雪都写得极有个性。

南宋陈亮《梅花》诗颈联:“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这两句刻画了梅花为传递春天的信息,不惜被冰天雪地所埋藏,敢于向冰雪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描写“梅格”,即描写梅花的精神、品格,是诗人们共同所求的主题。正如池仁冠所概括的那样:“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宋苏轼《红梅三首》之一:“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元段克己《忆梅》:“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徐谓《王元帝例枝梅画》:“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琼楼傍古岑。标格原因***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这里的“梅格”、“标格”、“高格”,都是指梅花的风度、品格和精神。

落 梅

陆 游

雪虐风饕愈桑然,花中节气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白东君更乞怜。

在狂风暴雪的恶劣环境中,梅花却愈显得正气凛然。体现了它的标格和气概。

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寒季节,百花绝迹,独有梅花怒放,迎雪而开,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艺学会副理事长陈俊愉认为:在花文化上,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等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梅之孤傲、高洁,让人敬仰,让人酷爱,真是“群芳安可比,梅先天下春”。

咏梅诗词范文精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咏梅诗词范文精选

学习

浅析中央空调的设计

阅读(25)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及智能化大楼的大量出现,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也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学习

基于百慕大式亚式期权的经理股票激励机制分析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百慕大式亚式期权的经理股票激励机制分析,内容包括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设计与分析,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思路。摘要:亚式期权作为一种强路径依赖期权,在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的管理层中,经理股票期

学习

浅析太宰治的《斜阳》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太宰治的《斜阳》,内容包括斜阳太宰治讲的是什么,斜阳太宰治解读。【关键词】没落贵族圣经伺医

学习

“红帽子”企业脱帽实演

阅读(30)

可以说,“红帽子”企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今这些企业在引入外资参股并以最终海外上市为目标的股权变革过程中,都希望脱掉“帽子”以规避国有股转让这条红线。体制的问题转变成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学习

表演专业台词课程教学拓展研究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表演专业台词课程教学拓展研究,内容包括表演课台词训练教材,表演专业台词课。摘要:基于教学实践,本文指出当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台词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重视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等完

学习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蓝浆果栽培技术探究

阅读(33)

摘要:对蓝浆果的资源分布状况和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蓝浆果栽培适应性和进行繁殖技术研究的同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贵州省的有关植物标本和文献,对蓝浆果的种类、分布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了植物种植区划法对于引种成功地区还

学习

你知道桑椹还是良药吗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你知道桑椹还是良药吗,内容包括桑葚中药最早文献记载,桑椹别名。色泽紫红、酸甜适口的桑椹想必每个人都吃过。但吃它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其除了作为一种味美汁多的水果外,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学习

数控机床对刀方法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数控机床对刀方法,内容包括数控机床对刀的正确方法,数控机床加工对刀。摘要:对刀在数控加工中是用来建立工件与机床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在数控机床的加工操作中掌握正确的手动

学习

植物油中的国宝――绿海茶油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植物油中的国宝――绿海茶油,内容包括绿海茶油是什么油,中华老字号绿海茶油。绿海茶油产自中国茶油原产地――江西永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保护产品。目前已出口11个国家和地区,倍受国外客户青睐,被誉为“油中之王”,“东方

学习

盘点那些会计出身的名流

阅读(30)

常言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会计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行业,跨越较长的时空空间,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因而在会计行诞生一些名流精英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

用电检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用电检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内容包括用电检查存在的困难,用电安全的规范检查存在的问题。[摘要]用电检查是电力工作的重要环节,起着堵漏增收、整顿用电市场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用电检查工作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效

学习

森林火灾的危害及重要灭火方法的分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森林火灾的危害及重要灭火方法的分析,内容包括森林火灾基本知识,森林火灾灭火总结。[摘要]森林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森林火灾一直是破坏森林资源的首要灾害。做好森林灭火工作,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保护好人民群众的

学习

探讨石油化工中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探讨石油化工中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内容包括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ppt,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原理。[摘要]本文阐述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并对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石油化

学习

古诗词鉴赏·明代诗歌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明代诗歌,内容包括古代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明代古诗词三百首。一、阅读下面两首明代诗,回答1~4题。

学习

《阿Q正传》译文赏析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阿Q正传》译文赏析,内容包括阿q正传译文对比赏析,阿q正传原文节选。关键词:《阿Q正传》赏析词法修辞法句法

学习

卜算子咏梅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卜算子咏梅,内容包括卜算子咏梅全文完整,卜算子咏梅全文有多少字。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

学习

古诗词阅读九首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词阅读九首,内容包括九首中考古诗词,古诗词九首其一。旅宿

学习

当代诗词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诗词,内容包括当代诗词,当代诗词精选。1.揽胜

学习

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文赏析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文赏析,内容包括文心雕龙杂文解释,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译本。关键词: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译文;赏析

学习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词教学五步法,内容包括学习古诗词五步法,古诗词教学要五读俱全。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我们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五步法”,即读、品、想、悟、比

学习

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知人论世在古诗词鉴赏的运用策略,内容包括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古诗鉴赏技巧。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黄助昌在《语文建设》2107年第2期发表的《诗歌教学:“新批评”与“知人论世”有机兼容》一文进行商榷、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