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戏曲打击乐是戏曲音乐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司鼓作为打击乐的一种,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司鼓演奏,谈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司鼓;戏曲;地位;影响
人常说:“一台锣鼓半台戏”,是说作为戏剧艺术表演中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乐在整个演出中的重要性。戏曲音乐中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完全依靠戏曲音乐和打击乐将其综合、统一于舞台之上,具有独特的美学原则及其功能特征。“司鼓”则处于戏曲音乐中的首位。戏曲舞台上的司鼓者,是戏曲乐队中的组织者、演奏者和指挥者,它控制全场戏的节奏,情感和空间,起着综合艺术的枢纽作用。它的主要特点通过司鼓者击打“鼓”与“板”的各种鼓点音响节奏并结合一些特定的示意动作带领乐队的演奏。“鼓”与“板”称为“鼓板”,是由司鼓者掌握用以指挥乐队的二件乐器。司鼓的指挥功能有“单签”与“双签”等。“单签”、“板签”和“双签”一系列独特的指挥规范是司鼓者的指挥手段。掌握司鼓指挥功能的“司鼓者”,是戏曲演奏乐队的核心,在演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演奏者要有自己的风格
1.演奏者在进行司鼓演奏时,要在遵循剧情发展的基础上有自己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上的创新。我们不得不承认打击乐有着慷慨激昂、粗犷热烈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力,但也不能否认它的确存在着粗糙、震耳、缺少细腻的缺点,再加上司鼓演奏者喧宾夺主的自我表现的演奏方法,更使琼剧与其他剧种相比有略显粗糙之感。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必须根据剧情的需要和角色的情绪,恰如其分地进行演奏风格和演奏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在这方面,著名司鼓演奏家翟自忠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千古一帝》中的创新和演奏风格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和学习。特别是在新编现代戏和自创剧目的司鼓演奏中,我们更应该按剧情的需要、人物情绪的变化,设计、创作出符合全剧风格要求的演奏风格,切不能沿用传统剧目的演奏风格习惯性地去盲目地自我表现。
2.司鼓演奏者要在把握全局、理解剧情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去。要突出一个“伴”字,讲究一个“情”字,追求一个“准”字,达到一个“美”字。突出一个“伴”字,就是要始终明确打击乐作为乐队的组成部分,始终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员伴奏的,他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演员之上。这就要求司鼓演奏者要熟悉剧情、熟记唱词、熟练适度地演奏,从而达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更好地为剧情服务。讲究一个“情”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要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验,要熟悉剧本情节,抓住人物的感情,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自如地完成演奏。追求一个“准”字,就是要求司鼓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敲得好,更重要的是要敲得准,并在服务演员上用得准,在锣鼓点使用上选得准,指挥乐队演奏上带得准,那种盲目的(打面封)演奏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达到一个“美”字,就是要通过以上的努力,圆满地完成每出戏的司鼓演奏任务,并力求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在这里,熟悉剧情(也称包戏)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个人演奏技巧再好,不记戏、不包戏、盲目地“打面封”是不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的。
3.司鼓演奏者要有准确的指挥语言。司鼓者对音乐的演绎是通过司鼓技法指挥乐队来实现的,因此必须做到“预眼清晰、下眼准确、掌握音韵、收眼干净”。乐队整齐划一和抑、扬、顿、挫的演奏完全控制在司鼓者的一双手中,所以司鼓者必须熟练地运用独特的、带感情的指挥语言给演奏员以明确的指示,籍以控制、调动和激发乐队演奏员的激情,使大家配合默契,表现得有声有色。
4.司鼓演奏者要多才化。要良好地掌握每一种打击乐器,能在演奏出现情况时,及时替补上台表演。司鼓演奏者对乐队每件乐器的演奏技巧,人都必须做到熟稔于心,灵活运用。从一双鼓槌和每个鼓点的运用,以及合理调配,敲出琼剧司鼓的特色。要达到较高的演奏技术,需要坚持长期的刻苦训练基本功,还要通过对琼剧的特点和司鼓技能的研究,真正让司鼓在琼剧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同时,还应该研究、体会司鼓和乐队中豫剧喜剧特色乐器的相互协调,配合使用的音韵和谐,使司鼓表现节奏、旋律以及整个乐队音效各方面的无限内涵,充分发挥司鼓在豫剧喜剧中的表现。应该讲,司鼓基本功的训练要求一定要高,对整个乐队的每一件乐器都应该了解和有一定的掌握。
5.司鼓演奏者要与戏曲演员配合默契。司鼓演奏者要注重司鼓及整个乐队和演员个人在舞台上的表演的时间差异。一样的剧目,一样的声腔,不同的演员,往往会有不同的表演手段和表演形式,司鼓必须随时观察舞台上演员的变换,特别是喜剧演员的表演。他们的即兴发挥,司鼓必须主动跟上舞台上演员表演的变化,带领整个乐队在演奏的节奏上、音量上、音效上等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发展。还应该注意乐队演奏效果与不同的演出场所和剧场的演出效果。在农村舞台演出是一个情况,在现代化的演出剧场又是一种情况,特别是农村的演出场所千变万化,不同的演出场所乐队的演奏就会有不同的演奏效果。呈现在舞台上,整个剧目就会有不同的演出效果。这就要求司鼓这个总指挥,不同的演出场所要调整出乐队不同的演奏效果,让观众观看到最美的舞台演出效果;不因司鼓和乐队的失误影响他们对琼剧剧目和琼剧演员表演的欣赏。
由此可见,司鼓艺术在戏曲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很强的音乐演绎能力,且还要把舞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有机地与乐队的声、形、情融合在一起,加强司鼓的表现性,给观众以听觉和视觉上美的享受。
二、司鼓演奏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指挥技能
司鼓演奏者的指挥手段和指挥手法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司鼓演奏者,要能运用良好的指挥手段来促进戏曲表演的完美演出。那么,在平时,就要注重司鼓的指挥语言、手段、和方法的练习,司鼓的指挥手段主要是依靠击打鼓与板来指挥。而指挥法中的指挥手段,则要依靠双手的各种动作用眼神与脸部表情等指挥乐队,并向乐队表达乐曲中的内容、情感,表明速度、力度及各个声部的进出等等,使乐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去演奏表达乐曲的内容,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
指挥的各种动作是无声的语音,因而必须要学好、掌握好各种动作语言的基本功。比如:预备拍与起拍,有慢起与快起、弱起与强起、后半个拍与SFP的指挥动作以及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渐弱、突强与突弱等等的指挥动作,还有主动拍与被动拍的打法,分割拍的打法与运用,还要注意有拍点与无拍点滑翔动作二者之间的结合使用,再有如各种收束动作等。以上这些指挥动作,司鼓指挥者要努力作到动作准确、果断、线条清晰、简练,在实际演奏中能让乐队看懂你的意***,使指挥的动作语言在乐队伴奏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司鼓指挥者在演出中指挥不同的乐曲时,切忌死板机械地打拍子,不同的乐曲应要有相应不同的指挥动作,指挥的动作要有感于内而形于外,要随着乐曲的起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动作幅度的大小要与乐队演奏的间量相适应,力求能激发和感染乐队演奏者的情绪。为此,司鼓指挥者要具备较好的乐感与与节奏感。乐感的好与差,对于一个指挥来说极为重要,乐感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内涵及乐队整体的演奏效果。掌握和控制乐队的节奏是乐队指挥的重要职责,司鼓指挥者在乐队的节奏上应成为乐队演奏中的“主心骨”。如司鼓指挥者的节奏感不强,不能起到乐队“主心骨”的作用,就会给乐队的演奏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戏曲表演中具体的司鼓演奏分析
要打好每一场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准备:
1.深入细致地研读、分析剧本。只有真正地了解剧情,包括故事情结、发展线索、矛盾焦点、人物个性等,才能在排练过程中深刻理解导演的处理手法,作为司鼓才能得心应手地设计鼓点和锣鼓经,处理乐曲和节奏的张、驰,领悟此起彼伏的情感变化。
2.司鼓应在初排阶段就进入排练场看戏。当加入音乐进行配排时,就要求对音乐(唱腔、配音曲)进行分析、处理。当然,期间练乐是重要的环节和步骤,通过练乐来规定唱腔的节奏,处理乐曲情感的强弱起伏,还有就是理清和点明声部、复调的结构对比,乐器色彩、音域及乐器进出的衔接等。进入扣排时,主要工作是设计鼓点、锣鼓经,配身段、配情绪进行音乐扣接。根据舞台表演需要,有时要对乐曲进行增、删、扩、缩等适当改动情况,但也要遵循乐曲结构原理,不破坏原有的韵律,以做到乐曲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当进入连响排阶段时,就必须严格按照作曲者的意***、剧情的需要和舞台表演要求来打戏。
3.彩排、演出阶段。作为司鼓者更应以高昂的情绪,稳定的心态去全身心投入演出,以自身所掌握的技艺,运用客观的形象思维和辩析能力,融入到舞台空间中去。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专业司鼓演奏者,不能只注重演奏技法的学习和练习,更要注重使自己的情感与演奏作品相呼应,与演员相互配合,还要领略领奏符号。所以,司鼓演奏者只有去学习研究,才能使司鼓技艺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得以全面提高。“业精于勤”、“宝剑锋丛磨砺出”,只有勤学苦练、爱岗敬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司鼓演奏者。
参考文献:
[1]戏曲乐队指挥的特点.《四川戏剧》,2001年02期.
[2]戏曲在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戏文》,2005年04期.
[3]戏曲打击乐的数字化采样制作.《戏曲艺术》,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