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r有这么一个地方,凡封到这儿的亲王,没有不“除封”的,简直是如假包换的“专克王子”的“大凶之地”;然而,它却甚宜“皇者”,出其不意,这里竟飞出一位天子,成了“龙飞之地”。这地方,它是吉还是凶呢,就不好说了。
这个地方,应该是个好地方,不然明代时不会连续分封给好几位王子。
明代,皇帝之子皆封亲王。亲王的封地,称为“国”,好比燕王,就是燕国王。不幸的是,凡封到这里来的“国王”,最后无一例外地遭到“封除国亡”的命运。
这地界儿,是明代湖广布***司的德安府及其所属安陆州,也就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市一带。
湖广是鱼米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所以明代有许多王子封在这儿――毕竟王子们都是要富养的嘛!最早一位封到安陆来的王子,是郢王朱栋。
朱栋是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四年封王。因为年纪小,直到永乐六年才“之国”,是他四哥朱棣给选的地方。
朱栋到了安陆,没享几年福,到永乐十二年就薨了,谥为“靖”,所以又叫郢靖王。靖王没有儿子,王国无人继承,郢国就亡了――正式说法叫“除封”。
王爷死了,随他的人跟着倒霉,郢王府的官校无处安排,统统打发去给死王子“守园”(亲王坟叫园寝,皇帝的坟才叫陵寝)。
郢靖王的王妃郭妃是明朝***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女儿,小两口感情不错,朱栋死后第二个月,一日,郭妃对着镜子画了一幅自画像,交付给宫人,叮嘱道:“把这副像好好保存,等女儿们长大了,好让她们知道母亲长什么样!”随即上吊自杀,殉夫去了。
原来郢靖王夫妇不是没有孩子,他们有四个女儿,就是没儿子。
郢王死后,过了几十年,明宣宗朱瞻基将他最喜欢的弟弟梁王朱瞻封到安陆。那时,郢邸的宫人们还在旧府居住,为了给新王挪地方,他们被迁到南京。
梁王是个可怜的人。他母亲是明仁宗的郭贵妃,郭妃是武定侯郭英的长孙女,也就是那位殉夫的郢靖王妃的娘家侄女,可不幸的是,这姑侄二人的结局竟然是一样的――都给丈夫殉葬了。尤其是郭贵妃,为仁宗生了三个儿子,仍不免殉葬的命运。梁王自小死了亲娘,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宣宗做了皇帝,就特别关照他兄弟仨。梁王能封到安陆,可以证明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钱粮赋税都够丰厚,另外还有一个便利,王府是现成的,稍加修缮就可以入住。
可是,梁王在这座王府里过了30岁的生日后就去世了。他也没儿子,人一死,“梁国”也除了。
安陆属德安府,德安也封了两位大明的王子。
一位是宪宗第五子岐王朱v,弘治八年封到德安,才6年,弘治十四年就薨了。另一位是宪宗第九子寿王朱vu,原封保宁,他是因为岐王“世绝”,才于正德元年改就岐府于德安。寿王有寿,在位时间比较长,直到嘉靖二十四年才薨。可是不管这两位王子活的是长是短,结局都一样:“无子,封除。”
即便不算上德安,只就安陆而言,这地方已经让两位王子绝后了,当时的堪舆家们已然论定,称“安陆非吉壤,不利于王”。可是,几十年后,这里又迎来一位王子。
这一位,不是别人,他就是世宗朱厚兴爹,名叫朱vz,是宪宗第四子,封为兴王。他与先封在德安的岐王是一母同胞的哥哥。
兴王在孝宗弘治初年就国安陆,孝宗对这个同父异母的长弟很好,原来郢、梁两家的庄田,本来在梁王去世后都已转赐给襄王,如今全部要回来,说是“供二王祠祀”,其实就是赐给兴王了。
兴王是位富王子,又颇有文采,只可惜得寿不永,到武宗(孝宗子)正德十四年就死了,年仅三十多岁,谥为献。兴献王的死,似乎又一次印证了安陆不“安”之谶。
但兴王比郢、梁二王的运气要好一点,他有一根独苗儿子,就是朱厚小P送跛朗保朱厚心昙蜕行。他需要先守三年之孝,然后再继承王位。
正德十六年,看看丧期将满,兴府赶紧派人上京请封。不料使者没接着圣旨,先匆忙跑回来了。
使者带回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武宗死了,没有儿子,大臣们推举与孝宗兄弟行上最近的嗣兴王朱厚形帝!
朱厚懈7终娲螅一天王子没干,直接上京做皇帝了。过去管这种事叫“祖宗坟头冒烟”,朱厚性诎猜矫蛔娣兀他家祖坟,就是兴献王的坟头。
朱厚械腔坐殿后,有个宗室拍马屁,建议选一位亲王之子继任兴王,好承兴献王的祀,让兴府的香火继承下去。可朱厚胁桓桑因为他已打定主意,要让他老子在地下做皇帝。后来经过与群臣拉锯一样的“大礼议”之争,他终于如愿,追尊兴献王为兴献帝――他父子“明里暗里”都做皇帝了。虽然如此,可他家的风光在北京,而封在安陆的兴国,到底没有逃脱“除封”的命运。这样,在德安、安陆,一共封了五位王,全部“亡国”了。
朱厚性诜浅R馔獾那榭鱿碌绷嘶实郏很重风水,不敢乱动兴献王的坟。后来他为爹妈在安陆建了皇陵(其母蒋太后死在北京,遗体迁回安陆,与兴王安葬),也就是今天钟祥的明显陵。
看来,对于明朝皇室而言,德安、安陆到底是吉壤还是凶地,还真不好论断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为何说明朝的德安府“宜皇不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