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
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缪刺出自《灵枢・终始》,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然而具体的应用,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至于缪刺,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如"厥病"中"耳鸣,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予以整理。归纳。充实,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后世的针灸专著,凡提及缪刺,或全文转载,或刊录部分内容,却没有再加以阐发的。延至今日,针灸的教科书里,刺灸法中已鲜有缪刺与巨刺的内容,这一《内经》刺法在现代针灸学里似乎已到了被摒弃的境地。
其实缪刺与巨刺在针灸临床中还在被应用着,之所以《内经》以后无有阐发,与它们的刺法名难以让人理解,及《缪刺论》不易读懂有着较大关系。尤其是这个"缪"字,令人费解。王冰注为"纰缪",显然是读miù,错误的意思;史崧也注这个音。20世纪80年代初,陈氏因对"缪"。"巨"两字作为刺法名难以理解,推测"缪"字为"谬"字。"巨"字为"互"字,在传抄中的笔误,这就更是以讹传讹了。《灵枢》。《素问》现今流行本中,包括"缪刺论"里,确有一些传抄中的错字,但"缪"。"巨"两字,无论是《灵枢》的史崧本,《素问》的王冰注本,还是皇甫谧。杨上善。王焘。林亿等所见到的其他版本,都没有发现这两个字出过错,所以这两个字不可能在传抄中出错,更不可能是明白无误表示"错刺"的"谬刺"。考"缪"为多音字,共有6个音义,《中华大字典》"缪"字条,有一个音为"居尤切,音‘‘,释‘交错之形‘。"《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均有音"(jiū***),通‘‘",释"绞也"的音义解释,显然"交错之形"是非常形象的阐明了"左取右,右取左"这一刺法特征的。所以"缪"字的准确的读音应是jiū(***)。弄懂了"缪"字的音义,"缪刺论"中的"缪处"。"缪传"也就能读懂了。近来有人主张读lio,缭绕。纠结之意(范刚启等,《针灸***中风病》,2001)。这一解释明显不符合缪刺法的特征。"巨"者大也。缪刺刺络,巨刺刺经,经与络相对而言,经大络小,巨刺是相对缪刺而言的,巨刺刺在大经上,所以称"巨刺"。范氏等依据毫无考据的"陈氏猜想",著书时直接将巨刺称作"经刺",显然是很不慎重的。
2 缪刺与巨刺的异同
《素问・缪刺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歧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可见两种刺法同是"左刺右,右刺左"的交叉刺法,它们都是为***经络病而设,巨刺刺的是经,缪刺则刺络脉。《素问・缪刺论》还说:"凡刺之数......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这又指出了巨刺刺经是调气,缪刺刺络则治血。缪刺每刺一针,留有一"",即皮肤上留下的疤痕。所以巨刺的针具是毫针,缪刺用的是锋针(三棱针)。
上海200070 闸北区虬江老年护理医院 冯禾昌
长宁区武夷地段医院 叶明柱
(收稿日期:2002-01-15,马兰萍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