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束总结篇1
关键词: 任职教育 《电工学》课程 教学改革
1.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任职教育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关于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电工学》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核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分析推导为主,实践教学为巩固强化理论学习而服务,课后作业、辅导均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进行,课程结束考核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理论分析能力,整个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
经过详细的调研和论证,探讨并提出对该课程实施以“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教学改革,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现实条件,本次教学改革先在一个实验班进行。
2.条件准备与前期调查
实验班的全部80学时《电工学》课程进行全程实验室教学,教学地点为电工综合实验室;任课老师由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所需实验设备、器材、演示板等将首先满足该教学班需要;教研室对该门课程进行全程跟踪调查、效果评估。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改革,课程组对现有教学演示板进行整理,重新制作一批轻便且实用的实物演示板,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
开课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学习欲望情况调查。学习欲望是学习的动力源,在学习中作用巨大。开课前,对学生必须进行学习欲望情况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欲望的程度,针对不同的程度实施必要的思想激励,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欲望进入学习过程。第二,学生的文化基础情况调查。学生的文化基础关系到课程开设的质量,必须对文化基础进行调查,摸清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文化基础,为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以后提高《电工学》课程学习质量奠定牢固的基础。
除了基本情况调查之外,还组织行教座谈会,进行开课前思想状况了解,开课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做到学习《电工学》课程前,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3.教学实施与管理跟踪
采用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实施教学,并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管理跟踪。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分析探讨,并反馈到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每次下课前,布置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记录、跟踪、评价,督促学生提高预习质量。教研室每周设置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学生预习、实践使用。第二阶段,授课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在课内共同存在的方式授课,让它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定律,达到对理论的掌握。第三阶段,课后辅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化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问题和思想问题,提高学习的质量。
具体的管理跟踪措施有三种。第一,课程预习管理跟踪。主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管理跟踪,对人员进行管理,对预习的状况进行评价,以达到预习的良好效果。第二,课堂纪律管理跟踪。课堂纪律设立成绩记录表,用以对学生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第三,课后自习管理跟踪。课后自习主要对学生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进行督促指导,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记录。
4.考核评价与总结报告
平时成绩分为立理论平时成绩、实践平时成绩和课堂纪律成绩三块,做到全部课次都有记录,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供依据。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课程结束后实施。免考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突出技能特点,获学院、地市、省级以上电工电子竞赛等级奖励,取得国家电工职业证书者,就可免考,直接获得优秀。不符合免考条件的学员必须参加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程结束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又可以细化为平时表现成绩和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又可细化为纪律遵守情况、实践操作表现和理论学习状况等,作业包括实践操作作业和理论学习作业两部分。课程结束考核也分成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两部分进行。
注重评价效果,积极开展评价活动,将《电工学》课程评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展日常评价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老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二是解决学习理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老师授课情况评价,可以及时地修正授课方面的偏差,使授课始终有好的效果。第二部分,实施课程结束评价。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电路综合能力做准备。
教改后的课程总结报告分为多阶段双向进行,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阶段性总结报告。按照教学节点,让学生把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意见建议等总结出来,老师再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以及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下一步计划安排,撰写阶段性和总结性报告。二是课程结束总结报告。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情况、个人学习得失,以及意见建议等进行总结报告,任课老师写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报告,课程组根据整个教改情况再进行总结分析。
5.结语
“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组织考核相互融合,技能培养目标为主,培养学生任职能力”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得学生的电路连接能力、电路测试能力、电路理论应用能力、电路故障判断与处理能力等五种能力同时得训练。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电路工程素质和任职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积累工作经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2]王胜田.新***事变革进程中院校任职教育探析[J].***队***工理论研究,2005,(4).
课程结束总结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实践 高职
一、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某一门课程的讲授中,采用一个项目作为讲解主线,当课程结束时,项目开发完毕。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的了解所学知识应如何在工作中应用。
高职类学校以培养技术类人才为主要目标,而非研究型人才。所以整个教学中我们注重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在一线岗位工作。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教学,没有理论认识的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岗位时,公司常常发现这类学生的可塑性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高职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认识”的教学理念。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中,老师按照教材分章分节的讲授课程,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且理论偏多实践偏少,使学生常常迷惑于不知知识如何应用,学完课程后能做哪些工作等问题。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不能应用于实践。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例,适用的主要课程有《winform程序开发》,《JSP网站开发》等课程。
三、“项目教学法”开展
下面将通过《winform程序开发》课程为例主要讲解“项目教学法”如何开展。
(1)教学准备工作
第一步:确定学生已经具备《c#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等基础知识。
第二步:设计教学项目,以简单、直接、全面为主要设计依据。要把本课程应讲授的主要知识点都融合在项目中。项目的需求、功能要合情合理。
第三步:结合教材、项目、知识点难度等问题合理安排授课次序。
第四步: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每次课的内容。
(2)具体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要求,选择《资产信息管理》项目为例开展教学工作。设计的主要功能模块有:
①“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用户登录验证、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密码修改、用户删除、用户添加。
②“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功能:固定资产类别设置,固定资产入库、固定资产借出、固定资产归还、固定资产报废。
③数据库备份、数据库还原。
2.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三个大的教学部分:
第一步:以“用户管理”模块为例讲解,使学生学习基本知识。
第二步:引领学生认识项目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合已学知识自主开发“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教师要掌握学生开发情况,引领开发思路、帮助解决技术难点、经常性的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三步:学生自己研究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的实现。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确定授课次序
①基本组件的实际应用
②数据库操作
③数据库组件的应用
④存储过程
⑤项目需求分析
⑥模块开发
⑦软件测试
⑧总结
⑨编写文档
(3)教学实际开展
在每次课讲授时,确定这次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简单的实例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有理论认识,再结合项目中的实例进行知识验证,提高项目要求让学生编写模块。最终确定学生理解吸收。
四、 教学活动总结
(1)阶段性总结
每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教师要进行阶段性总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哪个知识点薄弱,是SQL语句薄弱还是某个组件的使用不清晰。哪方面的能力稍差,是代码编写能力差,还是逻辑分析能力不强,还是自学能力弱,还是需求分析能力弱。再下一个阶段重要培养不足处。
(2)项目总结
当课程结束时,教学项目开发完毕。教师要进行项目总结。整个项目哪里存在不足,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有利于下次教学更加合理的设计教学项目,安排教学过程。
五、结语
课程结束总结篇3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课程结束总结篇4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公共***策学》;思考
中***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3-03
本文论述在《公共***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并对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思考。这种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将《公共***策学》每章节的课程内容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进行《公共***策学》章节内容的总结。本文尝试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探讨《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其完善途径。
一、《公共***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大学传统以灌输为主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知识是由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大学教师们应更多地扮演好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学习规律,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能力。《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
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
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公共***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本文论述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以使《公共***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没有机会总结的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尝试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进行课前试讲,从中择优上台作最后的总结;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与打分,使台下学生对于如何讲演能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总之,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参与《公共***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11).
[2]郑绍婷.也谈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组织形式[J].甘肃教育,2011,(5):38-39.
[3]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4]郭颖梅,蒋永宁.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引导机制[J].经济师,2009,(11):125-126.
基金项目:湖南省怀化学院教改课题《参与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329)。
课程结束总结篇5
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
课程结束总结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中***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94-02
评价是课堂实施的保障,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评价所揭示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是否促进了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方式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改进,是否能够评价应有的语言应用能力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必不可少,当然对于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及实施也成为教育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教学评价的内涵
根据评价的内容以及目标的差异,课程中的评价分为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判断学习者是否具备了应该具备的能力。而教学评价以改善教学、促进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指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有关资料的分析对教师教学所做的价值判断。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教学评价主要指教学汇总对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效果、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而不是专指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具体到课程教学,教学评价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2 英语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形成性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量。
①评价标准设计。要实施形成性评价首先必须明确形成性评价的标准。形成性评价的标准是变化的,是过程性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评价标准是不同的。要设计形成性评价的标准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分成几个阶段,然后确定每一个阶段计划达到的目标。这样,形成性评价标准就有诊断性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标准和目标达成评价标准。这若干标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评价阶梯。
②评价过程设计。在英语教学中,评价过程没有固定的时间段,它可以出现在学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学习中和学习之后,它也不是指具体一次评价的过程,而是根据教学的设计在合适的阶段就可以。
③评价内容设计。根据认知发展规律,评价的内容可以是从知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理解到分析和综合,最后再到评价。听力如此,阅读如此,词汇语法也应该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一定要分解课堂教学的过程,根据教学过程的要求设计评价内容。
④评价方式设计。教师要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正确的评价方式。侧重于理解能力的内容可采用选择、判断正误等方式,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等。这都需要根据评价的内容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⑤评价反馈设计。关于反馈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评价形式,即定性形式;另一种为通过问卷或调查方式获取数据的方式的评价,即定量形式。同时,反馈的时间也分为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反馈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教师。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如何获取评价信息,获取什么样的评价,如何呈现评价信息,由谁向谁呈现评价信息。
2)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①制定评价计划。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要实施有效的评价首先必须制定评价计划。教师应该首先具备评价的意识,将评价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在学期开始就必须明确如何开展日常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计划要明确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明确评价的具体安排以及反馈方式。
②构建评价机制。形成性评价计划的实施需要评价机制作为保障。这就要求学校构建评价的管理系统,组建评价共同体,形成评价制度,拥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缺乏良好的评价机制,课程就难以健康发展,难以保证科学的教学设计,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③形成性评价之元评价。元评价即“评价之评价”,是对评价的结构、过程、结论及其反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修正评价结论、改进评价活动的过程。根据元评价与被评价活动之间的关系,元评价可分为过程性元评价和终结性元评价两种。过程性元评价与被评价活动同期进行,而终结性元评价发生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活动之后。要保证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形成性评价进行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总结性评价的内容。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总结性评价通常发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单元结束和学期结束,以及学业结束时进行,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2)总结性评价的形式。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判断正误、选择、匹配、填充***表、真实性任务、建构性问题、项目等。
①判断正误。判断正误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于评价信息技术辨认能力和信息理解能力。判断正误不只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陈述是对是错,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的方式呈现。
②选择。选择不是不能用于总结性评价,只要是能够评价所评价的内容,就可以采用选择的形式。在设计选择问题时要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是否有可能通过选择的方式呈现对某种信息的应用。比如,如果听力是有关公园约会的对话,当约会方去公园时就会面临判断所看到的环境是否与电话中一方描述的一致的问题,就会面临在众多的环境中作出选择的问题。这样,对理解能力的一种评价就可以设计让学习者从若干***片中选择对话所说的约会地点的形式。
③匹配。匹配可以评价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知识,也可以是理解;可以用于听力、阅读、词汇、语法。可以匹配的内容很多,可以将段落与主题匹配、段落与大意匹配,可以将论点与支撑细节匹配,可以将人物与其经历闪配,也可以将人物与其观点闪配。但是在设计总结性评价活动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也就是说,这种匹配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有无发生的可能,匹配是否是评价的唯—方式或者是最佳的方式,否则没有必要采用匹配的方式。
④填充***表。填充***表属于信息提取问题,评价的是学习者获取信息和转述信息的能力。根据不同的资料,***表的表现形式很多,可以是流程***、地***、表格等。
⑤真实性任务。真实性任务是评价一个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学习者在任务中的表现,可以推断其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⑥建构性问题。建构性问题指需要学习者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观点态度的问题。根据问题所设计的内容,建构性问题可以是信息辨认问题、态度判断问题、信息分析问题、信息利用问题、观点评价问题、策略应用问题等。
⑦项目。项目同样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一种手段。与其他活动不同,项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现实中的任务,并且做出某种产品。
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实际教学评价中,大部分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当评价数据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或是学生用于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时,评价就是形成性的;如果评价数据用于学位证书或问责,那么评价就是总结性评价。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要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形成性评价就必须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1)在形成性评价中开展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阶段目标达成的评价。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出发,评价就具有总结性。因此,在开展阶段性的目标达成评价时可以采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在开展听力、阅读、交际、任务和写作教学之前所开展的诊断性评价也属于总结性评价的范畴,因为所评价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形成性评价中实施总结性评价,首先必须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需要设计评价活动;其次,由于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评价所采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不同于常见的总结性评价,尤其是不可能采用测试的评价方式。多数情况下所采用的是与教学过程吻合的教学活动。
2)总结性评价借鉴形成性评价的操作。发生在不同阶段的总结性评价操作方式不同。虽然课堂结束时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但是相对整个单元教学,相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却属于形成性评价的范畴,一般不能采用测试的手段,而是把课堂结束时的最后一个活动,或者是最后阶段的某个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目标达成评价活动。根据课堂目标的不同,评价可以是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对概念理解的评价,对技能运用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单元评价以及学期结束时的学业评价是传统意义上的总结性评价。但是,要保证总结性评价的正面促进作用,而不是负面的反拨作用。总结性评价不能机械地模仿目前存在的各种考试体系,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考试体系能够评价课程应该达到的所有目标,也没有任何一个考试能够真正评价一个人的综合应用能力,尽管平时教学都在培养这些能力。因此,要保证总结性评价的效度,就必须采纳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式和形成性评价中的活动形式。
3 结语
总之,教学评价以改善教学、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以上原则和方法,从而全面地促进课程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秀英.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2(27):102-103.
[2]闫莉莉.浅议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必要性[J].民营科技,2013(1):106.
课程结束总结篇7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方法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由上***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农林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课程结束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诊断
[作者简介]李继红,吉首大学医学院主治医师。湖南吉首416000
[中***分类号]0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192-03
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减少理论课讲授的时间,使在病房里接触病人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个医学生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多媒体网络教学也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手段。对于医学生来说,在存在部分病人对教学不配合及某些季节相关疾病与见习内容脱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技术要比其他教学方式显得更有效,因为***相关资料是很快的。网络课程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自由学习,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更能提供活跃的学***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提高临床技能Ⅲ,而且,少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可以接受的概念、知识的获取显示出信心,提高了临床诊断推理的决断能力。
我们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等资料的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对象
吉首大学医学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2名,男生62人,女生40人。
二、方法
1 教学方法。(1)***学习。学生打开电脑登陆后,教师在教师机上对风湿性心脏病简单介绍,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对患者作出“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2)***答疑。学生在电脑上直接进行***答疑,学生提交问题和知识点,教师进行解答,答案展示给学生。(3)***考试。教师按教学目的出题组卷,通过网络系统传给每位学生,待学生考试结束后,再将答题文件传回教师机中。(4)病案总结。要求学生对他们所诊断的病人的病情写一份分析式的病案总结,电脑将把***答疑、***考试的信息和病案总结储存在数据库中,并进行修改和分级评定。
2 教学效果评价。(1)完成教学后,在学生中发放问卷,对教学的质量和使用感受进行调查。(2)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进行匿名问卷调查。(3)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查阅试卷中相关内容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结果
1 病案总结的等级评定的结果。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94名学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正确的分析;8名学生不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中提供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结果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分析诊断。
2 ***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见表1。
3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四、讨论
1 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2006级临床专业中102名学生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对教学有积极意义。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很容易掌握这个模板系统的操作,易激发兴趣,简单,有效,实用,直接,还增加了书本外的知识。而且***答疑,回答明确,学生认为这个模板系统帮助他们学习了风湿性心脏病,重点掌握了相关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多媒体网络课程集文字、声音、***片、动画、视频于一体,表现方式多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很快理解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安排学生在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课程后到病房里直接见习病人(3名学生因为某种原因缺课,之后在网络上补上完成了风湿性心脏病模块的教学课程),学生们都认为自己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病人的诊断上。学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进入网络系统自由学习,或者复习,再理解。学生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的教学课程是有必要的,比其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上的说教和家庭作业的设计等教学方法效果要好。
2 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在已经完成的102份病案总结中,可以看出,92.16%的学生临床思维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进行诊断。***考试成绩、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成绩中答题正确率高,问卷调查也显示这种教学方式对临床实习前和实习结束后医学考试有帮助。
3 教学规范化。在教学中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资料,演示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法,可以减少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好地贯彻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把考试用的标本或模型数字化后上网,利用数据库技术组卷,把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的标本合二为一,可以使整个教学规范化,形式和内容更加统一。
4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足。8名学生完成风湿性心脏病媒体网络模型的教学课程后,书写病案总结不合格,包括格式不规范、医学术语错误、临床思维无逻辑及诊断错误。考虑原因:部分学生操作模板系统中键盘数码不熟练,有些同学知识掌握不完全。所以我们让学生可以选择把他们的总结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同时要求学生尽早进行风湿性心脏病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型课程的学习,而且通过网络系统反复学习,以保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时间进入病房,直接把学习到的信息应用到病人诊断分析中。
就我们的评估方式来说,部分问卷调查不是匿名的,这会使学生产生偏见,不过,还有部分经过临床学习学生的问卷调查是匿名的。很显然,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效果很好。
我们成功地把风湿性心脏病诊断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到临床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知识的掌握有积极意义。在他们的病案总结中,能够正确地对风湿性心脏病作临床诊断分析,在各类医学测试中,答题的正确率也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