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弘法师的《送别》,常常一个人默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并且被它凄美的意境感动得鼻涕眼泪一大把。把鼻涕眼泪擦干净之后,我必须严肃地指出,在长亭外、古道边,不仅芳草碧连天,还有一树苦李。
这一树苦李,是王戎发现的,在他加入“竹林七贤”之前。《世说新语》里记载,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跟小伙伴们玩耍,看见道边的李树果实累累,其他小屁孩都争着抢着去采摘,只有王戎无动于衷。别人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大家尝了尝,果然是苦李,苦得很。
王戎的重大发现,后来演变为成语“道边苦李”,用来比喻庸才、无用之才。我对这个比喻向来不以为然,主要是因为王戎断定“此必苦李”的证据出了问题,起码没有说到点子上。在我看来,“树在道旁而多子”并不奇怪,果实累累却无人问津,这才奇怪。人性贪吃多占,尤其生长在路边却没人看管的果实,就像社会大家庭中的“公共财物”样,能贪的贪,能抢的抢,不能贪不能抢的就“偷菜”,偷着采,不采白不采;如果连没权没势的人都对它不屑顾,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此必苦李”。据此可见,道边苦李所比喻的,可能不是庸才、无用之才,而是更接近于古人所谓的“丧家狗”、今日潮人津津乐道的“奥特(Out)”或者“奥特曼(OutMan)”,也就是出局、边缘化、没有位置的意思。人在职场,吃苦受累不可怕,遭批挨骂也不是很可怕,最可怕的是被挂起来、没人理睬。人到了这个地步,就成了道边苦李,苦得很。
还好,道边不仅有苦李,还有苦瓜,可以相互作伴,不至于太孤单。我就是一个苦瓜,有位蓝颜知己甚至称我为“苦瓜神”。她在文章里写道:苦瓜本身苦,但配其他菜时不会把苦味传过去,因此又称其“君子菜”,几乎所有的菜进到碗里,就会和别的菜同流台污,苦瓜却能做到洁身自苦。
“君子”不敢当,“神”更免了,但是洁身自苦这个词语确实好,妙到毫巅,咂出了苦瓜的精髓:它比自讨苦吃要客观一些,比洁身自好要谦恭一点。与苦李相比,苦瓜既不怕被“Out”,也不怕当“丧家狗”,它宁愿主动站在道边,看些人“偷菜”,看另一些人“歇菜”,它与其说是被挂起来,不如说是自我放逐,“越名教而任自然”――与不愿品尝道边苦李的王戒截然相反,“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就像个苦瓜,宁愿被砍瓜切菜般地杀掉,也绝不同流合污,堪称洁身自苦的典范。
时代不同了,苦瓜苦李都样,都被今日潮人视如草芥、弃如敝帚;人间变得很乖很聪明,不愿吃苦的王戎越来越多,洁身自苦的嵇康越来越少。每念及此,我忍不住要掬一行清泪,为洁身自苦的嵇康和弘一法师等诸位先贤“送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苦瓜”半零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道边有苦李,还有苦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