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论文范文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1篇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2、科技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3、科技论文的格式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3.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2 署名

着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着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着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着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着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着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着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

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着者的意***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着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8 参考文献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存取 调查与分析

中***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changing scholarl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reading mode, direct effect as traditional journals i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recent years,the academic community, published research on OA industry,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industr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so like a raging fire. OA journal published by OA, two one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rough to the OA publishing concept, respective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international famous OA website and China at present OA of periodical resourc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publication mode facing copyright ownership, funding, publication quality problems.

Keyword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1.计算机科技学术期刊OA概述

1.1OA的概念:

OA(Open Access,一般翻译为开放存取)是一种在科学领域,学术论文“出版付费,阅览免费”的全新传播模式。OA期刊就是开放存取期刊,它允许读者阅读、取用、***、复制、打印、传播、检索或链接文献的全文,但不向读者收取任何访问和获取资料的费用作为资金来源,具有获取无障碍.

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首先,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学术传播机制。互联网是开放存取赖以生存的媒介形态,这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学术传播成本的下降,从而为学术信息的开放存取提供了可能。但是,媒介形态本身并不是区别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期刊出版的标志,目前很多出版者都提供了网络版的数据库和电子期刊,但营 销策略上仍然采用了传统的基于订阅的传播模式。

其次,开放存取是免费提供全文的信息服务方式。在开放存取模式下,科研人员不需要通过付费(包括个人订阅或者团体订阅)就能访问学术信息的全文。换言之,只要具备链接互联网的物理条件,科研人员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学术信息的全文。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是开放文献的基本书目信息并不是开放存取的表现形式。事实上,传统出版机构往往允许用户免费浏览其文摘,这种做法只是他们推广和销售全文服务的一种常用的营销战略而已 。

其次,开放存取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并不违背知识产权的精神 。基于开放存取传播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公共领域作品”,它并没有要求作者放弃对作品的全部权利,作者可以基于不同法律文本和授权协议(比如创作共用协议)对作品版权进行取舍。

1.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现状

此OA出版以来,被越来越多的的期刊所采用,计算机科技类期刊亦如此。根据调查,截止到2010年3月,在《2005年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5中计算机科技类刊物中有10中实现OA出版,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在这10中期刊中回归到OA创刊刊物有3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2002年,其余的7中开放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在这10中刊物中,有8中实现OA出版与印刷版同步实现了即是开放,剩下的2中OA出版延时开放,比印刷出版晚了1年,在这10中刊物中,OA出版的开放论文均采用现在比较流行的PDF格式其中还有4中期开放论文HTML刊采用了格式文件,10中O出版期刊开放的途径都是通过***的自检网站。

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分析

2.1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问题

A;数量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开放的数量主要有两种形势:仅提供目录和摘要的浅层性开放型和全文开放型,目前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期刊OA出版数量还不足,严重制约着计算机学科的学术交流范围和信息传播速度。

B;开放时段短

我国计算机科技类刊物论文开放的时段普遍较短。在10中期刊实现OA出版的刊物中,自创刊以来有3中实现了全部OA全部开放,没有创刊开放年,OA时段在10年以内的期刊有7中,,在已经实现OA的期刊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期刊无论开放的时段较短,读者无法获得期刊的全部信息

C;出版模式落后

计算机科技类的刊物OA都是通过***的网站,有编辑部自主在网上,这种模式属于“孤岛型”,其特点是各自为战,格式不一,没有统一规范。这种出版模式存在着网站***,信息分散等弊端。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

2.2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的优势

A:OA期刊的有优势是获取论文全文不收经费、时间等限制,只有具备充足的网络就可以阅读到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对捉着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避免中服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B:OA不仅不会对期刊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个人那个呢过的服务于作者,显著提高论文的被引频次。计算机科技类期刊OA模式应当借鉴其他学科的专业期刊,如地学类期刊的“中国地学网站”,结合这些网站的优势,克服:”孤岛型”,为学科研究成果及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存在着弊端,但是实现计算机科技刊物的OA出版的已成为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计算机科技类刊物的发展,让我国的计算机科技类刊物OA走在世界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张惠.开发0A资源 创新***书馆服务.***书馆建设.2006.37-39[3]

2.耿波,黄建乡. 我国高校学报OA出版现状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01):41-44.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文章;特点;翻译技巧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科技交流的迅猛发展,科技类文章翻译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科技类文章包含甚广,要想准确掌握科技类文章的翻译,首先要了解科技类文章所具备的以下主要特点,才能将文章翻译的清晰、准确、精炼、严密。

1 科技类文章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

科学性又称真理性,是科技类文章的第一大特点。科技类文章必须做到内容真实,资料可靠。作者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客观记录科研数据,避免失误,不凭个人的主观臆断随意歪曲结论。另外,大家公认的常识类问题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因此,作者首先要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并运用科学原理对这些问题提出质疑,这同样也是尊重科学性的表现。

(2)准确性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即指某一事件的准确程度。这一特性在科技类文章中极其重要,因为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大的差错。因此,凡是应用在科技类文章中的资料和数据必须精准,这样才能保证其科研结果的科学与准确。另外,在写作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尽可能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3)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情况。各类文章在写作时都要求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符合逻辑,科技类文章的写作要求更是如此。因此,作者在选择题目、提出假设、搜集素材、推断结论以及论文写作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遵守逻辑学规律。

(4)规范性

规范性对科技类文章的语言文字、学科术语和计量单位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文字精炼、文理通顺这些原则都是语言规范性的明确要求。而术语准确和计量单位精准则在科技类文章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科技类文章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那么翻译时我们就要做到语言精炼、科学准确、逻辑严谨、术语规范,正确表达客观事实。下面我们来谈谈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

2 科技类文章常用的翻译技巧

(1)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科技类文章大多描述客观事实,因此,都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另外,名词化结构使这些行为名词频繁出现于文章中。

(2)被动语态的使用

科技类文章本身具有科学性,侧重叙事推理,因此通常不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并且在翻译中常用被动语态来表现事实的客观准确。

例如:Water is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水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很少说:We use the water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水。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被动语态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科学严谨。此外,科技类文章常将主要信息前置,放在主语部份,因此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3)长难句的译法

科技类文章为求更好的表现客观事实,常采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子。因此,我们可以先将英语句子的主干结构分析出来,译出句子大意,然后再分析各个修饰语同句子主干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翻译其他成分。

例如:But now it is realized that supplies of some of them are limited,and it is even possible to give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ir "expectation of life",the time it will take to exhaust all known sources and reserves of these materials.

该句子可翻译为:可是现在人们意识到,其中有些矿物质的蕴藏量是有限的,人们甚至还可以比较合理的估计出这些矿物质"可望存在多少年",也就是说,经过若干年后,这些矿物的全部已知矿源和储量将消耗殆尽。

(4)复合词与缩略词

科技类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复合词与缩略词。复合词是由两个词及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缩略词大多由一个或多个词随意缩略而成。因此,了解科技类文章中常用的一些复合词与缩略词会大大提高翻译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了解科技类文章的主要特点,并且学到了在科技类文章的翻译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四种技巧。因为科技类文章比较科学严谨,所以译者必须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批判的精神对待客观事实。对于科技类文章的翻译,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采用翻译技巧,力求译文语言简练、合理准确。

参考文献:

[1]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丁树德.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3]潘尔艳.论科技英语翻译的若干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

[4]马万超.浅谈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传播机制

中***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1-0045-05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免费即时通信软件。微信的问世,为科技传播增添了新的平台和工具。微信科技传播主要通过公众号传播。国内外学界主要从宏观方面研究了微信应用、微信营销、微信的传播学研究、微信的功能及影响等方面,多为定性的论述,缺乏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缺少对微信科技传播的关注。本文以典型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为切入点,依靠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传播内容、形式与效果等方面,探讨微信科技传播的机制。

1 微信公众号成为科技传播的利器

微信推出之后,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2011年底,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000万;2013年1月已超过3亿;2013年底已超过6亿。2015年1月21日,中国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Data《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增速远超全球同期。在2014年12月安卓平台应用排名中,微信以77.4%的覆盖比例位居第二,仅次于QQ (78.7%)。随着微信在用户中广受欢迎,基于微信的公众账号也迅速发展。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功能包括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等。微信升级至5.O版后,微信公众号也做出了大幅调整,公众账号被分成服务号和订阅号。运营主体是组织的可以申请服务号,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但是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与服务号相比,订阅号能对受众进行更频繁的传播,因而受到传播者的亲睐,本文研究对象都属于微信公众号中的订阅号。

微信公众号可分为新闻资讯、生活健康、时尚、旅游、科技、文化等不同类型。越来越多致力于科学传播的媒体、科研组织机构、科技专家开始利用微信传播平台,科技类公众号不断出现。互联网周刊对2014年8月4日至10日间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进行统计,Top50排行榜,果壳网、创业邦、36氪、虎嗅网、亿邦动力网、苹果汇、好机友、腾讯科技、鬼脚七、爱范儿等公众号在列。

门户网站频道、民间科技媒体进驻微信时间较早,这些微信公众号一般都有同名网站,大多根据自身特点,对网站上的原有内容进行了再创作乃至全新创作,一般每天推送一两组***文信息。如腾讯科技、凤凰科技、果壳网、36氪、虎嗅网等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频繁,在2014年8月4日至10日中,分别推送了54条、53条、40条、48条、52条,远远超过榜单前50名的其它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量。当前活跃度高、影响力较为突出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主要有: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如腾讯科技、凤凰科技等;民间科技媒体,如果壳网、虎嗅网、36氪、爱范儿等。而传统专业科技类媒体虽然在微信传播中起步较晚,如中国科学报微信号,在订阅用户的数量上可能略显不足,但在科技传播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三种传播形态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活动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选择信息编辑信息推送文章 受众点击阅读受众的分享等一系列操作流程,即传播主体首先要在合适的题材中选择传播的科技类信息,然后根据自身性质和编辑规范进行深加工形成微信文章,再通过微信平台后台向订阅用户进行信息推送,受众登陆自己的微信账号后可在订阅号中查看相应内容,同时微信还支持受众对公众订阅号推送的内容进行点赞、转发到朋友圈、收藏等后续传播功能,这有利于进行二次传播,从而扩大传播的受众面。具体说来,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对受众的传播可分为普遍性传播、精准性传播和朋友圈传播三种形态。

2.1 基于用户订阅的普遍性传播

受众可以通过在微信通讯录栏中查找添加感兴趣的公众号,点击关注即可完成订阅,或者可通过微信发现栏中的扫一扫,扫描相关公众号二维码,关注之后就会收到公众号推送的内容。门户网站频道、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等都有各自的同名网站,他们在网站上精选***文并茂,甚至有视频链接的科技报道或科学知识推送给已订阅的微信用户,这种传播是普遍性、一对多的传播。研究发现,新浪科技一般每天下午5点多推送一组***文信息,而腾讯科技每天推送两到三组:早上8点和下午6点左右。腾讯科技早上的消息以热点话题和实时新闻以主,下午推送的则更多为观点性、思考性文章,大多是腾讯网站科技频道的内容再创作。

2.2 基于用户回复关键词的精准性传播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会将累积的数据、信息等内容分门别类,纳入后台素材库。当用户回复关键词时,账号会将与此关键词相关的内容以***文信息的方式推送给用户。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咨询和客服功能,还能对受众进行有针对性地、一对一的科学信息传播。如对“虎嗅网”回复“电商”,用户将马上收到虎嗅网推送的与电商相关的报道、分析数据和文章等。笔者对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和腾讯科技都输入“苹果”关键词进行回复,收到了新浪科技苹果汇对苹果手机、电脑等产品的相关报道和分析数据等,以及腾讯科技发送的苹果秋季新品会直播链接,以***文的形式显示苹果智能手表的相关功能和会现场情况。

2.3 基于用户分享的朋友圈传播

如果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科技类资讯或文章之后,点击手机屏幕右上方分享按钮,可选择将其分享至朋友圈,这样基于用户的熟人圈子,用户与用户之间新一轮点对点的科技传播过程开始,但其传播范围仅限于用户的微信好友圈,传播的内容只有好友能看见,陌生人看不见,从而基于人际关系对科学知识进行朋友圈传播。

3 三类典型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色比较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数量众多,但是影响力大,具有代表性的是专业科技媒体、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民间科技媒体的公众号。因此,分别选取中国科学报公众号、腾讯科技公众号,果壳网公众号作为典型案例研究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色。中国科学报社、果壳网、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在受众中知名度较高,传播风格趋于定型,选择某个月的样本量研究并不会影响他们的传播特点,基于此,本文选择2014年8月的微信文章进行分析。

3.1 专业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3.1.1 传播主体以媒体记者和科技专家为主

在2014年8月1日至31日时间段内,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文章107篇,每天推送3至4篇科技类文章,通过规律性的内容推送更新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增强受众的粘性,而不是两三天推送1篇,其活跃程度和知名度较高。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微信文章来源可分为:自身采编人员原创、读者投稿、转载或翻译自其它媒体等三种类型。研究时段内,中国科学报记者采写文章的比例约为61%,自其它网站转载或翻译的比例约为29%,读者来稿占总比约为10%。其中转载或翻译的文章大多为国际科技业界新闻或者国内一周新闻盘点,刊登在《中国科学报》第3版。投稿读者多为高校教授或者研究领域的专家。

3.1.2 传播内容重视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07篇文章中,其中IT、数码产品等行业科技信息资讯8篇,占总比重约为7.5%;各地新闻事件的文章有14篇,比重为13.1%;进行科学普及的文章最多,共76篇,占总体的71%,其它类议题9篇,占8.4%。76篇科普文章主要涉及: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心理和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食物、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其中,涉及日常生活领域的科普文章有36篇。可见,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侧重选择食物、医疗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文章进行推送。同时也重视人文社科领域,介绍科学家们光环背后的人生经历,营造积极励志的氛围,从而有助于改变受众对科学家“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传播科学精神。

3.1.3 传播方式多使用通讯体裁和文字

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体裁多样,2014年8月推送的文章,可主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文集等五类。如表1所示。

研究表明,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在进行传播时,重视深度传播,通讯和评论这两种体现高度和深度的体裁共占比重高达68.2%。另一方面,评论体裁的多为前文所提到的读者投稿,专家解读当前的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热点事件。中国科学报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微信文章体裁多样,通讯、消息、评论等详略搭配得当,更凸显碎片化时代的特点。统计发现,每天一般推送3~4篇文章,其中通讯体裁一般为1-2篇,其余则为消息、评论或***文集。其中短篇的消息和评论占据一定地位,这是因为在当前阅读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微信科技传播受众也不可避免,这样的编排更符合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微信订阅内容的要求。

2014年8月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共推送的107篇文章中,没有***片的79篇,占总比约为73.8%。有***片的文章则为28篇,其中19篇都是比较传统的一文一***形式。中国科学报公众号虽然文中有***的比例较小,但***文倾向于使用“一文一***”,此外消息列表的版面设计合理美观,对***片进行适度使用,既美化页面,又吸引受众点击阅读。

3.2 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在前文提到互联网周刊统计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Top50中,腾讯科技名列第8,在门户网站科技频道中居于首位。因此,选取腾讯科技公众号,对其在2014年8月推送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腾讯科技公众号传播特点。

3.2.1 网站原创与海外编译作品占主体

在2014年8月1日至31日一个月时间内,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共推送文章258篇,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规律: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10篇文章(只有一次例外,8月29日推送了8篇),周六和周日数量减半,每天推送5篇。腾讯科技推送的微信文章来源可分为:自身媒体人员采写、转载或翻译自其它媒体、网友(包括大V)投稿3类。研究时段内的258篇文章中,腾讯科技记者采写的有158篇,比例最高,约为61%,自其它网站转载或翻译的文章有99篇,占总体比重约为38%,还有1篇是2014年8月16日推送的《微软将面临30多亿元罚款?》,属于与网友互动问答的《科技不怕问》栏目。腾讯科技公众号重视精品原创,主打“事实派”理念,从原创文章占微信推送总量的61%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腾讯科技还另辟蹊径,注重强化对海外传播科学的内容进行独家呈现,2014年3月,与美国知名财经科技网站Business Insider(简称BI)达成合作协议,在腾讯科技设立“BI中文站”传播海外精品科技类文章。其在2014年8月转载或翻译的99篇微信文章中有大部分编译自BI、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

3.2.2 侧重科技类产业的热点资讯

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因其依托于商业类门户网站腾讯网科技频道,频道内栏目繁多,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微信推送中关于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色彩。2014年8月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推送的258篇文章,文章议题分为IT、数码、电商等行业资讯,各地新闻事件,科学知识普及和其它等4类,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推送IT、数码、电商等产业资讯文章192篇,占总比重约为74%;各地新闻事件有19篇,占7%;10篇关于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占比例约为4%;其它类议题37篇,占比重约为15%。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由于商业类门户网站的性质,其在选择文章进行微信推送时,侧重发送与IT、数码、电商等科技类产业相关的热点资讯。

3.2.3 体裁丰富多样呈现***文结合

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2014年8月的258篇文章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文集和其它等六类。消息体裁最多,有120篇,其次为通讯106篇,其他体裁16篇,研究报告8篇,评论和***文集各4篇。其中,消息体裁多为产业资讯和行业短新闻,通讯体裁的文章则多为透视现象挖掘真相的深度报道。腾讯科技一方面把握了微时代内容碎片化、传播快节奏的要求,微信文章多采用消息体裁。另一方面正践行其改版声明,向“新闻报道+新闻研究”转型,注重通讯和研究报告等这种内容详实,能提升媒体品味和深度的体裁。2014年8月一个月内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58篇微信文章,只有9.7%是纯文字,其余皆配有相应的***片,其中76.7%的文章使用1张***片,2张***片的文章比例为7%。因为微信传播的呈现终端是手机,考虑到用户手机流量的问题,腾讯科技微信公众号并未大肆铺陈***片,而是理性地使用,倾向使用一文一***形式,既美化了页面,又适当调节了受众的阅读节奏。

3.3 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特色

果壳网是民间科技媒体的典型代表,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依托于果壳网,二者在传播特点和人气方面一脉相承,在前文提到互联网周刊统计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Top50中,果壳网荣居榜首,每篇文章平均阅读量高达28376次,所以笔者在民间科技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选择果壳网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3.3.1 传播者多为学科领域专家

果壳网的传播主体大多是具有相关学科领域高学历背景的科学发烧友,他们自发进行科学传播,虽然持有记者证的科技记者较少,但他们有科学传播热情。与专业科技媒体和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相比,省去了记者采访专家求证这一传播环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记者主观理解而有可能带来的传播偏差。

果壳网公众号在推送文章的数量方面显得随意自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民间科技媒体的性质。在研究时段内,存在一天推14篇的情况(8月14日),也有一天只更新1篇(8月16日、17日和31日)。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文章来源简单,即网站自身人员原创和转载或翻译两种途径。果壳网公众号注重将海外科技领域的新研究和新发现在国内进行传播,大多转载和翻译自国外科技类网站或杂志,如Sciencenews、Liv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New Scientist》、《Science》等。

对比前面的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和和腾讯科技公众号可知,在2014年8月推送的微信文章中原创比例都很高,且3个研究案例都不约而同地对国外知名媒体或期刊的科技传播内容进行转载和翻译。这说明当前科技类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都侧重传播自身原创内容,且传播者也都把眼光放到海外科学传播领域,注重拓宽受众的国外视野。

3.3.2 重视生活领域趣味科普

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69篇文章中,其中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文章最多,共147篇,约占总体的87%;其它类议题19篇,约占ll%;IT、数码产品、汽车等行业资讯3篇,占总比重约为2%。果壳网进行科学普及的共147篇,与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公众号相类似,果壳网微信文章也主要涉及以下领域: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心理和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食物、医疗卫生和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在研究时段内果壳微信公众号147篇传播科学知识的微信文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食物、健康、医疗卫生等日常生活领域,约为45%;其次是心理、社会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约占30%;再次是生物、化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生态领域,约占19%,最后是IT、电子产品等科学技术领域(6%)。果壳网微信公众号侧重于选择食物、医疗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这与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相类似,但在人文社科领域,果壳网偏向于传播心理学和人文学科知识,中国科学报公众号更侧重弘扬科学精神。

3.3.3 大量配***吸引受众

果壳网微信公众号在2014年8月推送的169篇文章可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研究报告或论文、***文集和其它等六类。果壳网微信公众号通讯体裁的文章有79篇,约占总体的46.7%;其次是消息体裁42篇,占比例约为24.9%;研究报告或论文20篇,占11.8%;***文集16篇,占9.5%;其他类10篇,约占5.9%;评论2篇,占比重约1.2%。果壳网公众号传播中,多用通讯体裁。与前两个案例相比,果壳网更为重视研究报告或论文和***文集这两种形式:果壳网公众号中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比重(11.8%)比中国科学报公众号(1.9%)和腾讯科技公众号(3.1%)高出许多,***文集比重(9.5%)也是中国科学报公众号(3.7%)和腾讯科技公众号(1.5%)的数倍。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69篇文章中只有5.9%是纯文字,其余皆配有相应的***片,一文一***的比例占32%,文中有两张***、三张***、四张***、五张***的比例分别为20.1%、12.4%、8.9%和5.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张及以上***片文章的比例高达14.8%,远远超过前文的中国科学报公众号(2.8%)和腾讯科技公众号(3.5%)。与中国科学报与腾讯科技公众号皆倾向于使用“一文一***”的传播方式不同,果壳网公众号作为轻松有趣的民间科技媒体典型,视微信文章的主题而较多使用相应的***片,更注重加强受众的视觉观感。

通过专业科技媒体、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民间科技媒体等三种微信公众号的案例研究可知,科技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方面都重视原创,同时也注重引入国外的科技内容,扩宽国内受众的视野。但是因各自性质和类型的区别,在微信传播中也相应地呈现明显不同的特点:中国科学报公众号的传播主体是专业科技记者和研究领域专家,重视传播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在文章别重视专家意见。腾讯科技公众号的传播主体多为自身记者,传播内容侧重科技类产业的热点资讯。果壳网公众号的传播者就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传播内容侧重医疗健康和心理等日常生活领域,同时大量使用***片。

4 加强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思考

在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进行一定了解之后,此处通过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受众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笔者在问卷星上对微信用户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480份问卷。

4.1 受众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依赖性强

本节将根据问卷的数据,从微信公众平台受众构成、对微信的依赖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受众构成分析。在填写问卷的480位网友中:18岁及以下的有15人,占总体比例3.1%;19岁~25岁的有337人,占比例约为70.2%;处于26岁~30岁年龄段的有49人,约占样本量的10.2%;30岁以上的有79人,比例约为16.5%。在被调查的网友中,初中学历的只有2人,高中学历的有15人,大学本科学历315人,148人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填写调查问卷的480位微信用户的职业分类,学生占比例最大,约为50.8%;其次是企业员工和管理者(10.4%),如果把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归纳成一类的话,则教师占比例约为8.8%,超过传媒行业工作者(7.1%)、***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

其次,受众对微信的依赖性分析。主要从使用年限、每天登陆频率、对微信的使用范围3个方面进行论述。从480份问卷的统计数据可知,有100人使用微信长达3年及以上,占总体比例约为20.8%;2~3年微信使用年限的有179人,占比例约为37.3%;1~2年历史的有156人,约为32.5%;使用年限为一年以内和半年以内的占比例极小,分别为6.7%和2.7%。在关于受众每天登陆微信次数的问题中,381人选择了每天3次以上,占总比重约为79.4%,有60人是一天登陆微信1―2次(12.5%),而两三天1次、一周1次的比例极小。另一方面,在对受众每天查看微信时间段进行调查时,357人的选项是“随时,只要有空”,占总体比重约为74.4%。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大部分微信受众对微信的使用频率较高,依赖性较强,是微信传播的忠实受众。

在被调查的受众中,最受欢迎的是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比例约为67%;其次是科技/生活健康类,占比例约为42.9%。这说明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和较大的市场扩张潜力。

4.2 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的优点

在受众的认知中,微信公众号的哪些传播优点更突出?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觉得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优点是?”多选题,认为微信公众号传播“手机浏览方便快捷”的比重高达73.6%,其次是呈现***文结合,占比例约为55. 5%,再次是可进行分享扩散(47.7%)、语言生动活泼(37.4%)和易形成阅读习惯(24.5%)。

此外,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具有基于电脑终端的科普网站无法忽略的优势。即受众在微信上订阅后,只要手机能连上网络,就能随时随地点开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进行阅读,能动性和灵活性很强,对受众来说手机浏览更为方便快捷,从而更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掌上时代的来临,受众对手机的粘性越来越大,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受众特别容易养成对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阅读习惯,从而发展成为微信科技传播的忠实用户,因此微信公众号的科技传播大有可为。

4.3 微信公众平台科技传播目前的问题

当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虽然数量较多,且在不断增加,但微信科技传播起步不久,还存着不少的问题。

4.3.1 微信科技传播的规模有限

微信科技传播工作主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进行,因而受微信这一平台的限制而导致传播规模有限,大众传播能力较为薄弱,传播效果不如微博明显。

首先,从使用平台上看,智能手机终端对大规模传播能力进行了限制。目前,微信大部分用户是通过手机使用的,智能手机屏幕大小的局限性,决定了科普知识被分享到朋友圈之后,很容易被朋友圈其它的状态排到后面,而导致被朋友圈的好友所忽略。其次,从传播频率上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量受到限制。微信公众订阅号每天推送的文章篇数是有限制的,比新浪微博***账号每天的微博数量更少。因此,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每天传播频率较低,而每次传播一般是对订阅受众的闭环传播(如果该受众进行分享的话,则会有基于熟人圈子的人际传播),难以实现像微博一样高强度高密度的大众传播。

4.3.2 真正传播的科学知识较少

众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大***中,真正传播科学知识的微信号数量较少。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时使用“科技类”标签的公众号有很多,但很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知识。在前文所提到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前50名榜单中,真正大量传播科学知识的屈指可数。榜单中的前20名分别是:果壳网、创业邦、36氪、虎嗅网、亿邦动力网、苹果汇、好机友、腾讯科技、鬼脚七、创业邦杂志、创业最前线、互联网分析沙龙、电商报、钛媒体、知乎日报、小道消息、P2P观察、***网等,这些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拥有大量的稳定受众,在业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大多倾向于传播互联网、科技、数码产业、电商、创业等领域方面的信息。如前文所述,笔者在对腾讯科技2014年8月推送的258篇微信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其中只有10篇涉及科学知识普及,占比例仅为4%。在其他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的微信公众号如新浪科技、凤凰科技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上***是问卷调查中“您觉得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缺点是?”多选题的数据统计***(考虑到填问卷的网友可能并未关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故在问卷中设置了跳转逻辑,此题的有效填写人次为154)。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众对目前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中的缺陷认识,较为突出的是信息同质化严重,比例约为46.5%;其次是受众认为当前众多科技类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信息可信度有待提高(41.9%),紧随其后的是受众认为真正传播科学知识的文章较少,选择比例约为35.5%。而微信传播推广力度不足、承载过多长篇文章等问题的选择比例则相差无几。

4.4 加强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功能的对策

对前文所述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内容和管理两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强化微信公众号科技传播功能的目的。

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信息篇数受限,其实数量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传播资源,做好内容,多传播受众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从而扩大受众群体。研究发现,微信文章的到达率并不等于阅读率,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并非越多越好。在问卷调查中,95%的受众在“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您会?”问题中选择“挑感兴趣的看”。在对相关领域进行微信文章选题时,应选择具有话题性、贴近性和趣味性的题材,标题编辑应简单而生动,又能体现文章要点,力求让受众看一眼能有点击阅读的欲望。文章语言需做到表述通俗化、生动化与形象化,给受众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从而达到向公众传递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

此外,微信受众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号需要适当加强对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视。通过对480位受众对“您希望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推送哪些方面的内容?”多选题的答案统计,其中“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知识”被选择的比例高达81.3%,这是因为人们大多关注身边事,因而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关注度很高。然后依次是热点科技事件的解读(57.5%)、科技类行业的最新资讯(52.5%)、历史上的科学小故事(34.4%)、科技相关***策法规(21.3%)、其他1.04%。

4.4.2 找准定位形成风格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就鲜明体现了受众碎片化的重要趋势。每个微信公号都有独特的内容和特定的受众,这也是其获取用户的关键特质。”对于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来说,在科技传播中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传播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以吸引感兴趣的受众。如前文所述,中国科学报社、腾讯科技、果壳网公众号,他们都拥有大批稳定的受众,在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一切与他们在传播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形成独特的风格有关。中国科学报是我国科技类主流媒体,以严谨权威的风格著称;腾讯科技力求向“新闻报道+新闻研究”转型,从而呈现出标题生动语言中性的风格;而果壳网主打科技兴趣社区中的交流和分享,因而更亲民更活泼风趣。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和果壳网公众号,虽然都注重传播科学知识,并抓住热点科技事件的热度进行详细科普(如2014年8月两者都利用冰桶挑战的高人气对渐冻人症进行普及),但前者由于其科技类主流媒体的性质地位,在内容语言风格上不可能如果壳网那样轻松幽默、活跃跳脱。虽然目前来看,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单篇微信阅读量远远不及果壳网,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科学报公众号凭借其专业的态度在业界受到好评。

4.4.3 加强互动巩固受众

微信科技传播属于小众传播,做好内容扩大受众范围固然重要,但提升受众忠诚度、巩固受众群体也不容忽视。“微信的传播正在逐渐演变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受众来说,光看微信内容得到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远不如与参与微信公众号所进行的线上线下活动强烈。这一方面果壳网微信公众号运营较为成功,经常通过微信推送线上活动的文章,包括果壳问答、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和有奖调查;线下活动则多为果壳网主办的系列讲座“万有青年烩”,科学亲子讲堂等。因此,科技类微信公众号应利用微信渠道来加强与受众互动,经常通过微信推送线上和线下活动预告,从而巩固受众群体。此外,如精准订阅也是提升受众忠诚度的好办法。科技类微信公众号日常推送的相关文章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订阅用户的口味,针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内容定制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效仿虎嗅网、腾讯科技和新浪科技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随时订阅相关领域的内容,既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又能提高受众忠诚度和粘度。

4.4.4 加强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监管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5篇

基地主要以实现科技类社会组织良性发展的集聚效应、经济效应和示范效应为目的,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组织发展、激发创新活力为宗旨,通过提供基础设施与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构建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培训指导、孵化扶持、管理服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体系,解决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场地、资金、项目和管理等难题,帮助社会组织成长发展。基地也具备“科技集市”功能,通过实物、论文、电子等方式,展示学会组织的科研成果。同时,基地也是科技类社会组织之家,通过定期召集相关学会举办联谊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建工作等,为入驻科技类社会组织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基地由广东博士俱乐部有限公司支持建设,第一期展开面积1300平方米,设有50个卡位的办公区域,还有***员活动室、沙龙会议室、科技信息室以及***书阅览室等配套设施。基地为入驻科技类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卡座、无线宽带接入、前台秘书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会客区接待、***建活动以及会员之家学术交流、联谊活动等免费服务。也可以根据会员单位需求,提供其他增值服务项目,比如策划学术交流、科技论坛、科普宣传、科技成果推广等活动,洽谈跟进科技服务业务,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网站制作建设和托管,专业财务管理等。另外,基地还将为具备资格的科技类社会组织提供协助承接***府职能转移,协助科技类社会组织建立相关行业领域的标准等高端服务。

广州市科协团体会员可自动获得“孵化基地”的会员单位资格,其他科技类社会组织须提出入会申请,经过孵化培育基地管理办公室登记后,经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成为“孵化培育基地”会员。所有会员单位均可优先享受“孵化培育基地”免费提供的基础服务。有志向成立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个人或者团体也可以向孵化培育基地请求支持,基地可以给予业务指导等服务。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家科技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基地,它所提供各种服务更贴近于科技类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学会组织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特色。同时,基地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孵化器,它没有浓厚的行***色彩,而是更加注重利用借鉴广东博士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来重点培养科技类社会组织服务创新、服务***府和服务社会、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自身发展的能力。

孵化培育基地受到了广州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的高度认可。目前已经有广州抗癌协会、广州市农学会、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广州市科普基地发展研究会、广州护理学会等团体会员签约第一批入驻基地,有80多家科技类社会组织表达了入驻基地的愿望并办理了申请手续。

(卜浩健 苏芬 蔡斯淙 编辑:张炜哲 责任编辑:赵颖)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6篇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对象随机抽取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提供的最新师资数据库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其中,性别上,男性教师为32人(28.6%),女性教师为80人(71.4%);年龄结构上,20~25岁2人(1.8%),25~30岁38人(33.9%),30~35岁72人(64.3%);学历结构上,本科生36人(32.1%),硕士研究生74人(66.1%),博士研究生2人(1.8%);专业职务上,兼任******职务的14人(12.5%),科研编制的专职研究人员22人(19.6%),专职教师76人(67.9%)。2.方法(1)文献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所发表的论文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的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对2009—2011年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详细的文献分析。(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的设计要求,结合高职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自编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个人背景情况,包括个人发表的论文和科研立项。二是科研工作情况,包括科研时间、科研经历、科研设想、科研态度四个维度。(3)统计法。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性筛选后,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

1.个人背景情况(1)发表的论文。通过CNKI检索2009—2011年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722篇(包括第二作者及以后),其中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405篇,占56%。从论文数量看,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2009年为133篇,2010年为107篇,2011年为165篇;从论文质量看,青年教师发表在核心期刊(这里将二级以上和SCI、EI等收录的期刊均列为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相差不大,2009年为51篇,2010年为63篇,2011年为82篇;从论文被收录情况看,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2009年和2010年均为8篇,2011年为28篇(见表1)。据统计,2009—2011年高职青年教师人均分别为0.74篇、0.59篇、0.92篇,说明高职青年教师的动机较为强烈。核心期刊主要是通过载文量、引文率、利用率等文献计量学的指标来筛选的,这些指标从一些重要的侧面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技术水平及质量[2]。根据期刊的名称和论文题目,将高职青年教师发表的论文分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类两种,尤以人文社科类论文居多。(2)科研立项。科研项目是评价科研单位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能直接反映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科研现状。纵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家、部、省、厅、市等***府机构下达的科研项目,资金由***府部门提供,申请纵向科研项目竞争激烈。从科研项目数量看,青年教师共获得94项纵向、院级重点及以上科研立项,市厅一般科研立项、市厅自筹/院级重点科研立项都呈增长趋势;从科研项目质量看,市厅自筹/院级重点科研立项是市厅一般科研立项的2.5倍左右,市厅重点及以上科研立项均为零(见表3)。依据科研立项的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将科研立项分为人文社科类和科技类。除2009年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以8项略低于科技类科研立项10项外,2010年和2011年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均高于科技类,并且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增长幅度明显(见表4)。按人文社科类和科技类对青年教师科研立项经费进行统计,青年教师科研立项经费总额涨幅比较明显,2010年是2009年的2倍,2011年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人文社科类科研立项经费总额涨幅与总趋势基本一致。2.科研工作情况(1)科研时间。由表6可知,在科研时间占用工作时间总量的比例上,青年教师选择“50%以上”的占1.8%,“35%~50%”的占10.7%,“25%~35%”的占35.7%,“25%以下”的占51.8%。87.5%的青年教师投入科研时间在工作总时间的35%以下,说明青年教师总体上投入科研时间不充裕。在课题组研讨活动的时间频率上,青年教师选择“一周一次”的占1.8%,“两周一次”的占30.3%,“一个月一次”的占51.8%,“一个学期一次”的占16.1%。在每周用于阅读学术著作和期刊论文的时间上,青年教师选择“14h及以上”的占3.6%,“6~14h”的占10.7%,“1~6h”的占51.8%,“几乎没有”的占33.9%。这表明高职青年教师参加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时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科研经历。由表7可知,在了解现有的科研***策上,青年教师选择“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各占2.7%,“部分了解”的占78.5%,“不了解”的占16.1%;在参加过的课题数量上,青年教师选择“没有参加过”课题研究的占21.4%,“1~3项”的占51.8%,“4~6项”的占21.4%,“7项以上”的占5.4%;在参加过的最重要的课题上,青年教师选择“厅局级及以下”的占35.7%,“省部级及以上”的占5.4%,“横向课题”的占26.8%,“没有参加过”的占32.1%。这表明大多数青年教师了解现有科研***策,并参加过相关课题研究;超过一半的青年教师参与的课题数量在1~3项之间,20%左右的青年教师没有课题研究的经历;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研究的人数极少。高职青年教师虽具有相关科研经历,科研水平还有待提升。(3)科研设想。由表8可知,在提高科研能力的科研活动和提升理论素养的科研活动上,大多数青年教师认为“科研案例研讨”对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帮助较大,“座谈交流”对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作用较明显;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因素上,青年教师选择“进一步提高对科研的认识和理论的学习”的占10.7%,“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的占30.4%,“科研专家的引领”的占48.2%,“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的占10.7%;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判断上,青年教师选择“撰写科研论文”的占46.4%,“探索课堂教学策略”的占28.6%,“组织学生活动”和“指导学生作品”的各占12.5%;在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影响因素上,青年教师选择“教学任务多,没精力写”的占26.8%,“自身科研能力不够强”的占35.7%,“缺乏人际关系”的占17.9%,“学术声望不高”的占19.6%。此外,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周围的学术氛围一般,不太浓厚,大多数青年教师感觉自己所在专业在学院处于一般地位或不太重要地位;查阅资料多选择网络和***书馆。(4)科研态度。由表9可知,在制约青年教师自身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上,青年教师选择“想做研究但缺少科研方法”的占35.8%,“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的占50%;在制约学院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上,青年教师选择“工作太忙,事情太多,无暇顾及”的占64.3%,“科研一时见不到成效,作用不大”的占23.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低,不适合做研究”的仅占7.1%;在主要科研地点上,青年教师选择“办公室”的占42.9%;“实训室”的占23.2%。

结论与建议

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青年教师科研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二是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提升的空间较大,科研经费尚不充裕;三是青年教师科研时间投入不足,缺乏个体自主学习和尚未形成研究团队;四是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研讨、专家交流的机会较少;五是青年教师尚未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为提高高职青年教师科研水平,高职院校应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同时青年教师自身应提高科研素质。1.深化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理念,彰显人文关怀人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和数量的决定因素,拥有了优秀的人才,就等于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3]。高职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面临向教师角色转换、职业规划定位尚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学校的帮助和引导[4]。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为青年教师安排以科研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增进青年教师之间的情感,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研究团队,彰显人文关怀。2.帮助青年教师尽早确立科研方向,提升科研意识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处于由学生时期的被动科研者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主动科研者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得到帮助,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工作岗位的特点来确定自身的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和任务。同时,青年教师在申报课题时,在选题、具体申报操作方法上必须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提高申报成功率,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3.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立地式”研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结合最密切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人才众多,学科多样化,具备集人才、设备、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引导青年教师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优势,积极与***府和企业联系,开展“立地式”研发,即“立足本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的研究;立足于应用研究和开发服务,坚持为区域行业、企业服务的研究。”[5]4.鼓励青年教师充分利用研发中心,形成“三能”教师团队研发中心是科研的重要组织,是出科研成果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研发中心,培养青年教师科研归属感,对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开拓新的科研领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均有积极作用。在利用研发中心过程中,鼓励青年教师应从通透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指导学生实训技能、乐于参与企业新技术开发着手,最终形成与时俱进的“三能”教师团队,即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能开展应用研究,成为不可替代的高职专业教师[1]。5.青年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素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爆炸的形式增长,终身学习已深入人们日常生活。青年教师不管是从“校门到校门”,还是从“企业到校门”,都应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要鼓励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科研奠定基础,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丰收。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引文索引;影响因子;学术期刊

一、科技类学术期刊的两种评价标准

1. 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创立的引文数据库。SCI选用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3500余种期刊作为SCI引用源期刊,这些期刊就是所谓的“SCI期刊”,SCI从这些期刊中选择编者认为有参考作用的论文编成索引(也有的SCI期刊是全部文章均被收录)出版。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客观上需要较统一的评价单位或个人学术成果水平的标准,是否被SCI收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论文及学术期刊的水平,因此被SCI收录的论文数量作为学术评价指标逐渐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并实施至今。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成果评审时,大多都有“被SCI收录的论文篇数”这一指标,该指标已成为评价高校和科研院所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也已成为国内衡量科技类学术期刊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据统计,2011年SCI数据库收录中国内地科技期刊134种①,2012年收录151种,这些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已成为众多期刊中的佼佼者,在本学科的权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种科学文献索引系统,SCI是国际公认的内容最全面最丰富的检索工具,它一年大约选取80万篇论文,几乎包罗了国际基础学科研究的全部文献。但SCI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需要的研究文献信息,这也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SCI索引的主要意***,他们无意让它成为评价学术水平的标准。事实上,SCI每年收录的数十万篇论文在学术水平上是很不相同的,其中只有极少数堪称为“科学发现”、具有独创性,有相当部分的文献实乃平庸之作。因此,SCI对文章的收录只是初步的筛选,而且编者为了不漏掉有用的文章,他们会在许可的数量下尽量多选源杂志,多收录文章,因此,不能简单说哪个单位、哪个个人文章被SCI收录得多,学术水平就高。在国外,学术论文被SCI收录与否,也并非决定学者学术水平的重要尺码。一篇学术文章的价值,应该由该文被同行专家的关注程度而定,一般而言大致可以用该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判。

2. 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IF)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德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期刊引证报告”(JCR),从1975年起,ISI每年对国际上的主要科技期刊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JCR报告。这个报告中有一项重要数据,即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按照JCR的规定,一种学术期刊在统计年度的影响因子等于前两年该期刊的全部文章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所发表文章的总数,影响因子大小表明了期刊被“关注”的程度。与时尚杂志不同,科技期刊的读者是科学家,被科学家关注的程度说明该期刊的影响力大小。因此IF直接关系期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这使IF逐渐成为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大小直接反映了其刊载的文章的整体学术水平。例如,两个世界知名杂志《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它们的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这个数字是许多学术期刊都望尘莫及的。它们的文章的整体学术水平很高,因此才被许多科学家所关注。每一种期刊都有它刊登文章的“门槛”,有自己的审稿“关卡”,能够被它录用并发表说明投稿者的文章跨过了它的“门槛”。所以说,同一种学术期刊的文章水平虽有差别,但相差不会很大。这样,人们从杂志的影响因子就可以大致了解文章的学术水平,从而可以判断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当然期刊影响力大小并不等同于学术水平,因为除了期刊载文的学术水平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引用率”或“关注度”。影响因子是平均概念,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也不等于它的每一篇文章都好。尽管如此,用影响因子来度量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科学的,与SCI相比,基于“引用率”的影响因子指标是评价一种期刊及其作者学术水平的一个更可靠的“标杆”。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表的2011年世界大学500强研究报告中,“被SCI收录数”显示,排名200位之后的中国内地5所大学得分很高,甚至高过排名前10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而在“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指标中,中国大学得分普遍很低,这一结果更符合当今中美高水平大学科研水平的现实差距。②

3. 我国与国外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

不同期刊间可以通过比较其影响因子(IF)来大致评估其期刊论文平均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的差异,并进行影响因子排序。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相比,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在国际排序中总体处于后位。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2012~2013年度中国和国外影响因子最高的10种优秀SCI期刊,③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优秀学术期刊和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差距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学术期刊被SCI收录的数量较以往有所增加,部分期刊影响因子也有显著提升。

表1 2012~2013年度中国SCI学术期刊影响因子(TOP 10)

序号 期刊名称(英文) 2012年引用

总次数 年度影响因子(IF) 5年间影响

因子

1 Cell Research 7,026 10.526 10.216

2 Nano Research 3,031 7.392 7.801

3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651 7.308 8.271

4 Molecular Plant 2,346 6.126 5.77

5 Fungal Diversity 1,665 5.319 4.2

6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869 4.458 4.381

7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145 3.75 2.429

8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1,471 3.419 3.108

9 Protein & Cell 715 3.22 3.22

10 Journal of Diabetes 287 2.939 2.687

资料来源:http://

表2 2012~2013年度国际优秀SCI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TOP 10)

序号 期刊名称(英文) 2012年引用总次数 年度影响因子(IF) 5年间影响

因子

1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13,722 153.459 88.55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45,605 51.658 50.807

3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35,720 44.982 51.882

4 Chemical Reviews 112,596 41.298 45.795

5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3,358 41.063 36.4

6 Lancet 166,922 39.06 36.427

7 Nature 554,745 38.597 38.159

8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31,341 37.162 44.026

9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15,963 36.556 43.742

10 Nature Materials 46,348 35.749 42.376

资料来源:http://

在比较期刊影响因子时需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首先,不同期刊的读者群大小是很不相同的。如《自然》和《科学》两种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相比,《科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对比较狭小,读者群相应也比较小,从而使影响因子低于《自然》,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的论文质量和刊物水准都低于《自然》。其次,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比较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真正有科学新发现或理论创新的文章很少,也很难引起国际上同行的关注;但另一方面,并不能根据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水平来判断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实力。据统计,2011年,各学科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总数为48,655篇,中国学者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3,940篇,占世界的8.1%。2011年发表在《细胞》(Cell)、《自然》和《科学》三种国际公认的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上的论文共5,894篇,中国学者论文为141篇,排在世界第10位。截至2012年11月,中国学者发表的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热点论文”数为259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11.2%,排在世界第4位,这些热点论文均是在发表之后2年内就得到大量引用,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往往能在较长时间内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④这表明,我国学者在科研前沿的整体水平和实力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有差距,但已达到世界较高水平。但在我国现行学术成果评价体制下,学者在国外期刊发表的论文更受重视,这使得我国高水平科研论文普遍流向国外权威期刊,而国内学术期刊则难以获得一流水准的学术论文,这也是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高我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水平仍远低于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与我国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不相匹配,提高办刊水准已相当紧迫。我国学术期刊应重在提升影响力(影响因子),而非努力被SCI收录,但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仍任重道远。笔者以为,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1. 改革国内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乃至整个科技界的职称晋升、成果申报、学位申请,对的要求更多关注的是数量,如“发了多少篇SCI文章”,而非论文的质量及学术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扩张规模求发展,大多数高校甚至对任职教师和科研人员下达的指标,如一年至少要发若干篇学术论文,但显然科研成果是无法由指标体现的,必然会出现很多低质量的在各类学术期刊上。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有重要导向作用,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只有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对科研人员学术能力的综合考评,注重其学术成果的质量与影响力,而非仅关注数量,才能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促使学术期刊对论文学术质量严格把关以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 集中力量办好若干重点期刊

国内需求的近年来不断高涨,快速推高了国内期刊的数量。以大学学报为例,目前我国近900所普通本科院校几乎每所学校都自办学报,很多高校学报还分自然科学版、人文社会科学版等不同版本。目前我国大学学报数量已非常之多,但整体上“全、散、小、弱”的不足非常明显,很多学报的办刊水平并不高,所刊载的论文质量普遍不佳,对于我国科研事业极为不利。因此,目前各学科都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办好少数重点期刊,以有效地整体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3. 建立权威的编委会,严格审稿制度

目前许多学术杂志办刊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编委会形同虚设,审稿人并未切实履行严格审稿的职责。审稿人虽多为学科专家,但他们往往身兼多种期刊的审稿任务,同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仔细审阅稿件,审稿意见往往只能是寥寥数语,无法真正发挥学术把关的作用。审稿是学术杂志质量的根本保证,当下,还应严格执行论文三审制度,并使编委会、审稿人履行其职责,甄选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作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个人员结构合理、工作有序高效的编辑部是提高杂志质量的基本保障。首先,需要一位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专家担任主编,这位主编应是真正“有时间坐在编辑部”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关注与组织实施期刊的组稿和审稿工作,才能领导和协调编辑部高效运作。其次,应有高素质的责任编辑胜任学术论文的编辑工作,编辑不仅应具有熟练的编辑技能,提高科技期刊文字质量、减少差错以提高杂志出版质量;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视野,才能做好审稿工作,并能从编辑和期刊要求角度向作者提出改进建议。

5. 争取发表更多国内高水平论文

目前很多国内学者偏向于将质量较高的文章投给国外杂志,主要考虑国外期刊更具有国际影响力,而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还比较低,长此以往无疑会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学术期刊应主动出击,积极了解所属学科发展情况和国内该学科高水平学者的研究情况,主动联系这些学者组稿,无疑会提高获取到高水平论文的几率。随着在国际范围内我国学者研究水平和影响力的提升,相应也会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当然,这也需要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学术成果评价机制上对国内期刊作一定倾斜,而非只认国外杂志的SCI论文。

6. 建立合理的办刊经费结构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发行量小又没有广告收入,所以编辑出版的成本通常高于刊物销售收入,这个差额该由谁来买单?目前很多期刊的做法是将这个差额转嫁到论文作者头上,即采取作者付费出版的模式,收取作者的“版面费”。但收取“版面费”目前在国内饱受非议,多认为其助长了学术腐败。一方面,学术期刊的出版不能简单地视为商品生产行为,不能只按市场规则运作,学术期刊不能主要靠版面费生存,学术出版的运营开支总体上应当由***府买单,才能真正促进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学术期刊对论文作者收取一定审稿费用也是合理的,但绝不能因此而降低对论文质量的把关标准,同时费用收取应有合适标准,不能唯利是***,总体来说应以推动学术传播为主要职责。

(熊秋平,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编辑、助理研究员)

注释: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1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统计与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内地23所入围500强[N].中国青年报,2011-8-16.

JCR_2013年最新SCI期刊影响因子[EB/OL].[2013-08-10]. http:///index.php?page=sci_journals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武术 文献研究 统计分析

【中***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16-02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检索统计方法,以1984~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核心期刊为检索信息源,对检索到的有关研究中国武术的868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年代、发表数量、发表源分布、主题分布、论文作者情况及论文***与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以“主题”为检索项,以“中国武术”为检索词,检索到1984~2013年间核心期刊中所载的有关中国武术的学术论文共计868篇。

第二,文献统计法。对检索到的868篇学术论文分类,并进行统计处理。

第三,结果分析法。采用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1.中国武术研究的文献量及年代分布

武术研究作为一项科学研究,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撰写科研文献来记录其科研成果、体现其科研价值,并留给后人参考研究。武术科研人员所发表的有关武术研究的文献可以作为衡量和评判我国武术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纵观近三十年来,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的核心期刊武术文献量(以“中国武术”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计868篇。这些文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一时期的武术科研水平。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三十年以来,我国武术的研究文献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仅2004~2013年这十年时间,发表文献共计645篇,占总文献量的74.3%。由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实施,全国人民对体育事业包括中国武术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民习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是近年来武术科研的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中国武术研究文献的发表源分布

当前我国武术研究文献发表源中的核心期刊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高等院校学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技期刊、非科技类体育期刊和其他期刊。从表2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目前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868篇核心文献主要刊载在体育学院学报、非科技类体育期刊及体育科技期刊这三大类核心期刊上。其中有402篇文献发表在体育学院学报上,占总篇数的46.3%,说明有近一半的武术研究文献发表在体育学院学报上,其中载文量较多的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等。发表在非科技类体育期刊的武术研究文献有185篇,占总篇数的21.3%,其中载文量较多的期刊有《体育学刊》和《体育文化导刊》等。有139篇文献发表在体育科技类期刊上,占总篇数的16.0%,其中载文量较多的有《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等。刊载在高等院校学报上的文献有64篇,占总量的7.4%,主要集中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期刊。其他类期刊共载文78篇,占总篇数的9.0%。

3.中国武术研究文献的主题分布

有关中国武术研究文献可分为武术文化、武术教学、武术竞赛、武术训练和武术健身五大主题。通过对文献主题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表3显示,1984~2013年,涉及这五大主题的武术研究文献量都呈现不同幅度的增长趋势。有关武术文化的核心文献量最多,共计363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值得研究的内容太多太广,如武术的发展史、武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武术的国际化、武术各个门派的特点等。有关武术教学的核心文献共有217篇,主要研究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中的武术教学情况。有关武术竞赛的核心文献共有188篇,主要研究竞赛套路的编制、竞赛规则、运动员竞赛心理等。有关武术训练的核心文献共计66篇,主要研究套路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中的难点。这五大主题中,对于武术健身的研究文献最少,一直以来都没有达到一个量的发展,从1984~2013年,仅有34篇核心文献发表,主要研究中华气功和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对武术健身研究的匮乏,可能是由于对其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难点,如周期长、耗资大、专业性强、精密度高等。

4.中国武术研究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地分布

通过对武术研究文献的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的统计,依据发表文献量选取了前十个省份进行比较分析。如表4所示: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湖北、广东、上海、四川、河南、河北、江苏、山东、浙江、陕西,其中湖北最多,三十年来发表中国武术科研核心文献115篇,占总篇数的13.2%。陕西最少,为36篇,占总篇数的 4.2%。发表武术科研的文献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武术科研的水平和能力。表4中的这十个省份之所以能排到前十也有其必然的原因:第一,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武术传统文化,如广东、河南、河北、山东;第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如上海、江苏、浙江,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做保障;第三,这些地区有一些全国著名的体育院校,如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

5.中国武术研究文献的***与被引频次分布

统计截止至2013年12月25日,在所有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核心文献中除7篇论文没被***外,其余均被***过。其中***频次超过200的文献达到440篇,占全部所统计文献的一半以上。***频次最多的达到1873次,是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郭玉成教授的《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这与大家对武术文化的研究居多是高度一致的。

在所有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核心文献中有664篇被引用过,最多的一篇文献被引201次,是成都体育学院程大力博士的《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结论与建议

第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学者对中国武术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随着今后武术在国内的发展和在世界上的传播推广,各类大型武术比赛在国内外的举办和国民对传统武术的热情不断高涨,对武术研究的文献量和水平将会大幅提高。

第二,目前,刊载武术研究文献的主要载体是体育学院期刊、体育科技期刊和非科技类体育期刊。今后,应进一步拓宽武术文献的发表源,使更多的武术研究人员、体育研究人员及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介入其中,使武术的研究向相关人群扩展。

第三,从武术的研究主题上来看,一直以武术文化研究为主题,而忽视了对武术训练和武术健身,特别是对武术健身的研究。今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民健身理念的建立,应加强对武术健身的研究,把武术训练和武术健身作为武术研究的重点。

第四,从第一作者所在地分布情况来看,目前武术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武术发源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以及重点体育院校所在地区。因此,要发展武术研究就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体育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使我国的传统武术得到最大程度的继承和发扬。

第五,进一步发挥网络数据平台的优势,利用各公共及高校***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中国武术的研究及交流。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王曰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北京***书馆出版社,2008

[2]郭玉成.武术文献发展概述与评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66~67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科技翻译 科学性 艺术性 汉语成语

一、科技翻译的语言特点及应用成语的可行性分析

戎林海曾总结道,从语篇特征来看,科技英语强调描述清晰客观、概念准确,基本或完全不涉及个人情感和复杂的社会民族文化蕴含(戎林海,2010:297)。纽马克也对科技文本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如“科技文本的词汇讲究清晰(clarity)和简洁(brevity)(Newmark, 2001(a): 187);优秀的科技翻译文本通常不具备情感性、隐含意义、声音效果和新颖的隐喻(Newmark, 2001(b): 151)。”由此可见,科技翻译通常通篇都是客观内容的描述,不强调情感诉求,因此会给人留下“枯燥、机械”的印象。

尽管科技翻译文体特点的限制,翻译时也要考虑非科学内容的因素,即文学欣赏价值。“‘非艺术作品’和‘艺术作品’的翻译都是科学运作和艺术运作的统一性语际转换过程:并无高低之分,只有层次之别。”(刘宓庆,1995:330) 科技翻译的艺术性不仅停留在“准确、严谨、简明”的“翻译审美的基础层级”(黄振定,2001)。

《成语九章》把成语定义为:“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固、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 成语简短精辟,短短几字却意义深远,若是能将其在科技翻译中适当应用,无疑会增加行文的美感,使得本身枯燥、科学性过强的科技翻译具有深层次的意味,吸引许多对科技翻译望而生畏的读者。

二、科技翻译中成语应用实例分析

(1)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s robotic prosthesis looks like something out of medieval times―a hand clad in chain mail more appropriate for wielding a broadsword than a mug of coffee.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机器人义体看起来像是中世纪时代的产物――手部覆有甲子锁,挥舞大刀更为恰如其分,端咖啡则显得格格不入。

摘自To Print the Impossible,Scientific American。科技英语原文中出现appropriate一词,为“适合,恰当”之意,因此与appropriate对应成语使用了“恰如其分”,使得科技翻译整体显得生动形象。

(2)And many people currently working in such industries as metal smelting, lead-battery manufacturing and building renovation continue to routinely absorb the toxic element.

此外,当下从事诸如金属冶炼,铅电池制造以及建筑装修行业的群体仍日复一日地吸收着这些有毒成分。

摘自Lead’s Buried Legacy。“Routine”为“日常事务”之意,带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情绪蕴含其中,而汉语中“日复一日”是“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此外,它有虚度光阴之意,即略显贬义,因而不管从意义上,还是从感彩上来说,两词都非常对应。

三、结语

汉语成语作为中国语言系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传统和积淀,需要后代人不断发展使用,并不断优化。在科技论文翻译中恰当得体地运用汉语成语是加强语言效果的积极修辞手段,也是科技论文英语翻译修辞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冯梅&刘荣强,2000)。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想当然地对成语进行过于随意地运用,不能为了使用而强行使用,以免使科技翻译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得不偿失。除培养敏锐的语感之外,译者还应丰富知识、扎实基本功,多查阅古文诗集类文献;翻译时,在确保科技翻译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挑选成语,做到形神俱合,有效提高科技类译文质量。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198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b).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198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a).

[3]冯梅&刘荣强.英汉科技翻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4]黄振定.科技翻译的艺术性极其艺术论[J].外国语,2001,(1).

[5]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6]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科技类论文范文第10篇

1.1受限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大多数医学科技类期刊编辑部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显现出种种问题[2]:体制不适应,期刊编辑部未确立自己的真实法人地位,不能按新闻媒体特有的规律***进行运作和发展,编辑部(杂志社)没有自,没有财权、人事权,没有激励机制,依靠主办单位或部门拨款才能维持期刊的生存。这种管理和运行模式,严重限制了期刊的市场发展空间。此外,近年来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努力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ScienceCitationIndex)和“核心期刊”,医学类期刊工作者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时也把进入“核心期刊”,被国内外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论文在作者晋升职称中的作用作为重要依据,期刊的优劣不再由读者和市场来判断。而且一些期刊工作者甚至有过分夸大文献计量统计结果的倾向[3]。

1.2办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几个编辑人员组成一个编辑部办刊,“小而全”的编辑部数量多,各编辑部自我生产,实力单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难以获得规模效益[4]。国内大多数医学科技类期刊,大的不大,小的不小,多则七八人,少则二三人,缺乏活力和动力,缺乏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很难经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抗风险能力低下,更没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简析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梁明佩黄照权唐毓金潘明志凌琼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医学》编辑部,广西百色533000摘要简述当前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结合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右江医学》为例,提出遵循办刊宗旨精心组稿,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组建权威的编委会,培养较高水平的基本作者队伍,严格审稿,规范化编辑加工,加强信息反馈、广告策划,促进出版发行等应对措施。

1.3重复办刊,制约期刊

整体质量的提升多年来,同一内容的医学科技类期中央出、地方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重复办刊现象严重。致使一部分期刊定位模糊,规模小,服务面窄,发行严重受挫,效益低下。目前,医学科技类期刊在扩大宣传提高发行、拓展广告业务、与企业合作办刊吸纳资金、收取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由于定位雷同和发行量普遍偏低,限制了广告等其他收入,致使绝大部分医学科技类期刊的办刊经费普遍紧张。首先面临的期刊质量是印刷方面。国内有些知名杂志已经将内文改用铜版纸了,并且附有精美的彩色插页,有的还粘有亚光膜,而《右江医学》杂志虽然选择百色地区最好的印刷厂印刷,但限于经费等原因,《右江医学》杂志仅四封采用铜版纸,内文采用普通平板纸,这样的印刷质量与国内优秀期刊差距较大。其次面临的是稿源。目前右江河谷(两岸)医药卫生人员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老作者由于已经晋升等原因而鲜有写作,新作者则由于缺乏规范化培训,多数是有材料,但不知从何下笔,抓不住科技要点,写出的稿子质量参差不齐,致使稿件质量下降。再者就是人情稿、领导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杂志的质量。

1.4刊物竞争激烈,发行量普遍不高

当前医学科技期刊的发行量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20%~50%;发行量高的也就5000~8000份,大多徘徊在1000份左右,低的几百份的也有。如《右江医学》杂志,就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000份降到现在的2000多份。究其原因,首先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普遍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抓经济效益。其次,医学科技期刊数量规模大,雷同期刊多,例如2008年广西有三家医学文摘检索类期刊完成历史使命而转型为综合类期刊,读者群被分化,造成发行量下跌;第三,随着数字化期刊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冲击,读者对印刷版期刊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以及期刊宣传力度不够和发行方式单一等也是造成其发行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学习和培训,虽然医学科技类期刊从业者的学历绝大多数为医学类本科以上,但在期刊策划与经营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素质普遍不高,致使期刊的制作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同时,受限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不少期刊的编辑人数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编辑人员除了进行编辑、校对等出版业务,还要兼顾联系广告,处理不好,客观上会影响到期刊质量。此外,与临床医师相比,编辑人员待遇普遍不高,出版系列的职称晋升困难,工作负荷又大,办刊条件差,也造成编辑队伍难于稳定。《右江医学》杂志为双月刊,现有6名编辑人员,但由于而主编和副主编是医院院长、副院长兼任,具体从事编辑业务的专职人员不足5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编辑3人,护理专业毕业的编辑1人,没有医学检验、影像学等专业的编辑,这种配比不是十分合理。《右江医学》杂志是医学类期刊,选择的编辑多数是从各医学院校毕业的,毕业前后均没有系统的学过编辑学,虽然均通过考试取得了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但处理起稿件在文字语言处理上还是有所欠缺,编辑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右江医学》杂志的编委会人员多数仅仅是名誉上的,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忙于业务等各种原因编委会成员并不对稿件进行初审,或者是审理稿件超期不返回,因此多数稿件均由各专栏编辑人员审阅、定稿。编辑人员限于编辑业务繁忙,很少有到临床一线实践的机会,对最新的医学知识多数是从网上了解,难免会对选稿有所片面,从而导致稿件质量下降。

1.6办刊经费普遍紧张

当前期刊编辑部为了生存和发展,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经济效益的挖掘,并在拓展广告业务、与理事单位合作办刊吸纳资金、收取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加上办刊成本、人员工资的提高,办刊经费还是很紧张。从2005年开始,《右江医学》的办刊经费主要是自筹,面对这一难题,领导千方百计拉广告,联系理事单位等,但资金也很难跟上期刊业发展的进程,致使杂志印刷质量有限,编辑人员进修没有足够资金,职工工资不高,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1.7稿源不充足

虽然说《右江医学》杂志创刊较早(1972年创刊),是右江两岸为数不多的医学科技期刊之一,而且右江两岸地区又拥有着广西半数以上的卫生医疗机构,并拥有一支庞大的医药卫生科技队伍,稿源应该十分充裕。但随着近年来各类医学期刊的不断创刊,右江两岸的作者正不断的向各地方期刊分流,致使《右江医学》杂志的稿源(右江地区作者)不断减少。虽然全国各地方的稿件有所补充,但由于杂志地域性的限制,被采用的文章较少。此外,由于多数稿件是为晋升所需,来稿的时间比较紧凑,大多数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4],并且大部分作者要求在第4期(8月20日)前刊登,以便赶上当年的职称晋升。由于《右江医学》杂志的版页有限,对于不能满足作者时间上的需要的,只好让其转投他刊。这样也无形中减少了来稿量,使得9~12月份的稿源不足,迫使杂志刊用一些质量不太好的稿件,影响了期刊的质量。

2.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

鉴于地方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包括《右江医学》杂志在内的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要想立足和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期刊的办刊宗旨,从杂志自身抓起,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遵循办刊宗旨

精心组稿《右江医学》杂志是一本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2005年《右江医学》杂志应对市场办刊宗旨进行针对性微调[4],除了继续培养、扶持右江两岸的作者外,组稿时特别注意跟踪国内外医学科学科技发展动态,探讨新理论、新科技、新方法。跟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积极主动向专家约稿,高质量稿件,免收发表费,并给予优先发表。从2006年起,地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稿件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稿件质量明显好于其它作者群的,《右江医学》杂志通过认真分析市场,认清市场形势,增加这些方面稿件的选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新媒体形式下的编辑人员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上网交流、改稿;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部,是办好期刊的根本保证。2008年起,《右江医学》杂志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鼓励编辑部人员外出学习,参加新闻出版总署、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等组织的学习班、研修班,通过与新闻出版同道交流学习,编辑人员在办刊理念、编辑业务等综合素质均得到很好的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3组建权威的编委会

编委会负责监督办刊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承担审稿任务,推荐高水平、有应用价值的文章,对如何办好刊物经常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刊物的重大决策问题把关定向。考虑刊物设置栏目涉及的学科,聘请本专业或相邻专业方面学术造诣较深,影响面大,有威望的专家学者组成,同时为更具有代表性,选择在基层科技部门工作的人员人员参加编委会。组建权威的编委会是办好刊物的重要保障。2009年《右江医学》杂志借鉴国内先进期刊社的经验[5],正式启用***投稿与审稿系统(/),实现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编辑***审稿的新型无纸化的网络稿件处理方式,大大简化了审稿时滞[6],有效的调动了编委专家的审稿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编辑部的审稿工作,高效运行。

2.4培养较高水平的基本作者

队伍物色作者是组稿各项具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整个组稿工作的成败,作者队伍的水平决定着稿件的质量,最终影响着刊物的学术水平。《右江医学》在组建作者队伍的过程中,注意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3个月、半年及一年各统计作者来稿的基本情况,了解作者的地域特点和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对右江两岸的基础医疗机构作者,主要“通过编辑的面对面指导”、“通过电子函件和电话指导”[7],指导作者熟悉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式,使其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同时,我们针对其文稿中出现的问题,在准确领会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稿件的看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修回的稿件认真审读,不足之处,仍要退修,直到符合发表要求为止。达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逐步提高本地作者群目的。新近开展的《右江医学》作者QQ交流群,编辑***解答稿件事宜,也对普及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5严格审稿及规范化

编辑加工为保证刊物质量,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执行初审(内审)、评审(外审)和终审(决审)的三级审稿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期刊编辑规范,着录格式等要求。正确使用规范性、国际计量单位,对专业用词语等正确使用,减少文章中的差错率,杜绝错别字等的出现,提高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质量。《右江医学》杂志执行编辑工作中的“三查六对一注意”[8],并加强出版后的审读工作[9],定期进行出版后的自查、自纠制度,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差错率,有效的提高了编辑质量,并且对提高编辑的知识素养、培养良好的编辑习惯也有很好的效果。

2.6加强信息反馈、广告策划,促进出版发行提高

服务质量,搞好服务是确保办刊水平稳步提高、扩大期刊服务范围的重要保障。为了搞好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应建立订户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每年征订发行季节,由专人负责订户的录入和系统的维护工作,随时掌握各地征订进展情况,使发行工作差的地方加大宣传和动员,促进发行工作。在发行服务上,力争做到及时周到,凡是在邮寄中丢失的期刊,只要订户来信或电话反映,及时补发,从而提高了物刊在读者中的信誉。广告量的大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已由原来单一依靠发行量转变为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新的经营模式。《右江医学》积极借鉴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采取“混合方式”[10]广告经营模式,虽然限于期刊总体知名度和地域限制,广告量仍较少,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对于过刊的价值利用,《右江医学》的做法与国内的《护理学报》[11]不谋而合,通过将过刊赠送给期刊发行未覆盖地区的医疗机构,将过刊赠送给边远地区及基层医院***书馆,将过刊赠送给医疗院校及教学医院。有效地开发利用过刊资源,在期刊发行量及影响力提高、稿源拓宽等无形资本方面收获了期刊的知名度与社会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技类论文范文

学习

音乐教学的本质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音乐教学的本质,内容包括音乐教学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摘要】音乐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每个人今后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工作者,但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审美能力和基本的鉴赏力,因此,作为音乐教

学习

谈文化的民族性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谈文化的民族性,内容包括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试讲,文化的民族性知识点。[摘要]文化有具体性和特殊性,民族性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民族的东西也是最具生命力和震撼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

学习

企业营销模式新变化研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营销模式新变化研究,内容包括裂变营销五种模式十六种方法,企业营销模式转变案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近些年一直呈现持续上升发展趋势,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市场经济的营销模式也随之有了新的转变方式。经济一体化作为全

学习

梁祝传说起源时间考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梁祝传说起源时间考,内容包括梁祝传说起源,梁祝传说的作者是谁。梁祝传说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学术界长期论争的焦点。(作者考证认定)梁祝传说源于江苏宜兴,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因人们对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刻石误解而衍生

学习

蒋子龙:字字千钧,大道无形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蒋子龙:字字千钧,大道无形,内容包括蒋子龙自述人生书籍,蒋子龙的著作。他当过兵,做过工人,最后因兴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在城市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却总觉得自己骨子里是个农民;他曾以工业题材开“改革文学”风气之先,又在花甲

学习

道边有苦李,还有苦瓜

阅读(24)

很喜欢弘法师的《送别》,常常一个人默诵“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并且被它凄美的意境感动得鼻涕眼泪一大把。把鼻涕眼泪擦干净之后,我必须严肃地指出,在长亭外、古道边,不仅芳草碧连天,还有一树苦李。这一树苦李,是王戎发现的,在他加入“竹林

学习

民族翻译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翻译,内容包括能翻译民族话的软件,民族翻译。法律汉壮翻译琐议新词术语蒙译方法初探蒙古文翻译词典的演进风雨六十年民族翻译情铁肩担使命妙手译文章汉语成语维译中的等值原则岩帅佤语述补结构的时间范畴汉蒙脏腑成语隐

学习

“热辐射”与“红外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热辐射”与“红外线”,内容包括红外线热辐射材料大全,红外线热辐射的危害。冬天,你坐在室内火炉旁,热会使你感到周身暖和,甚至面红耳赤.如果在火旁放上薯或芋,就会逐渐被烤熟而香喷可口.热是怎样从火炉传递到你身体和物体的呢?当

学习

生态工业园模式研究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工业园模式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产业园研究。提要本文从生态工业园的基本特点入手,介绍目前国内外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四种模式,并结合我国西部产业发展现状,得出我国西部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选择启示。一、循环经

学习

对联中的数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对联中的数学,内容包括对联中的数学的含义,对联中的数学。同学们,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比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买年货等等。嘘!胖胖熊悄悄地告诉你一个秘密:在这些春节习俗里呀,我们的好朋友――数学躲在里面呢,让我们

学习

阅读《诗经》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阅读《诗经》,内容包括诗经全文完整版,阅读经典诗经全文。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歌咏所兴,宜自民生始也。”正如鲁迅论及文学产生的缘由:“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

学习

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内容包括生活有诗情画意下一句怎么说,诗情画意的短文。这个暑假过得紧张而有序,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和妈妈之间产生的新的默契。以前妈妈强迫我很多,强迫我去上培训班,把我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强迫我

学习

熟女情场计:巧取他的浓情厚意

阅读(16)

在所爱面前,只有做个成熟有头脑的女人,才能在这薄情薄爱的年代里得到她想要的浓情厚意。四年前,她是稚气未脱的青涩女子,他工作能力出众,女朋友成熟娇艳,但她仍然堕入暗恋的旋涡中。直至,一次,她意外听见他在电话里对女朋友唱歌:“我爱的你啊你在

学习

数学初二论文范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初二论文范文,内容包括初二数学论文范文2000字,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范文。数学初二论文范文第1篇想要在这两极分化的一年里向优秀前进,养成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等一些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抓好课前预习,规划时

学习

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大学生创业法律案例论文。一、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保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状现在与高校毕业生创业有联系的法律有多部,公法类法律和私法类法律的说法,是依照法律性质来分类的

学习

议论文写作如何用好例证法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议论文写作如何用好例证法,内容包括议论文例证段的写作方法,议论文最常用最基本的三种方法。例证法是最常见的论证方法,它以事实为论据,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恰当地运用例证法,可以使你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但是有的同学

学习

文化传播论文范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传播论文范文,内容包括文化传播论文怎么写范文大全集,河北省迪硕文化传播公司论文。文化传播论文范文第1篇论文关键词:地方性知识;跨文化传播;视角人类对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关注与思考由来已久。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对跨文化传

学习

农业生态学论文范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农业生态学论文范文,内容包括生态农业论文怎么写,农业生态学范文。农业生态学论文范文第1篇生态农业的基本特点是:充分利用人力、畜力和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不排除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施用工业化肥、生长剂、

学习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24)

八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篇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再优秀的教师也会束手无策。古诗词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开发出让学生诵读记忆,从而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的价值外,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助益的。

学习

物流企业论文范文

阅读(37)

物流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1.1服务满意度的定义服务质量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软实力体现,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服务满意度的概念有多种阐述,通常来讲,服务满意度是指产品售前、售中、售后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学习

二维码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19)

二维码技术论文篇1针对物流运送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数据库设计涉及到多用户,多层次的关联,需要对普通用户、运货人,派送人、业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多角色进行定义。根据需求设计了多个关系数据表,包括用户表、订单表、运单表、货物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