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龙灯,是元宵节时家乡最有特色的一项传统活动。
正月十五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渐渐地落了,悄无声息地融入幽蓝的夜色中。一轮满月如白玉盘悬挂在中天,溶溶的月光温柔如纱,透明如水,毫不吝惜地洒向千家万户,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起来。这时,村子里响起了洪亮的铜锣声——这是向各家催灯动员的集结号。
顿时,整个村庄便沸腾起来了。人们扛着灯板,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向晒谷场集聚,一块块灯板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接在龙头后,连成一条长龙。每块灯板长约两米,宽约二十厘米,厚约八厘米,一般是松木材质。板上有绚丽多姿的彩灯,有五角星、花篮、八角铁锤、圆柱形等,彩灯是用薄纸糊的,纸上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戏剧人物等***案。
装扮最夺人眼球的是龙头了。它由一块巨大的香樟木雕成,两只长长的角上挂着铃铛,龙头一动便发出清脆的铃声。整个龙头金眼巨口,神态轩昂。头的四周挂着红绸布,结着彩球,头顶上两排琉璃灯,点上蜡烛后显得威风凛凛。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铁铳声中,龙灯出迎了。爱凑热闹的小孩子们提着大大小小的宫灯、兽灯、堂灯,大人们扛着牌灯作为仪仗队在最前,引领着矫健灵活的巨龙。
龙灯走村串乡,给邻里乡亲送去光明、美好的祝福。每到一村,村民们便在龙灯经过的路边放上八仙桌,桌上摆放着糖果糕点等供品,还燃放着绚丽的烟花,这叫吃斋,以祈求龙泽天下。龙灯所到之处,最热闹的要数在晒谷场的“旋灯”了。此时,龙灯以晒谷场为临时舞台,以明月为灯,以蓝天为幕,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龙回头、梅花旋、穿肚龙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拍案叫绝。它仿佛是雷雨前令人眩目的闪电,又如武林高手挥舞着的变幻莫测的长剑,又像舞绸演员手里那舒展自如的红绸……晒谷场上锣鼓声、鞭炮声、铁铳声、喧闹声,汇聚在一起,犹如黄河壶口瀑布的轰鸣声,响彻夜空。
此情此景,让我如痴如醉,浮想联翩。曹操曾赞美龙“能吞云吐雾,隐可潜伏于波涛之中,升可飞翔于宇宙之间”。古人所述之龙,不过是神的形象,而如今,家乡人民所举之龙,却是人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祈求美好生活和开拓未来的象征。
指导老师 吴秋君
*** 晓 地
[阅读与分析]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各地都会有各种庆祝活动,而习作描写的迎龙灯活动是颇为别致的一种。习作从龙灯的组成和外形、迎龙灯的过程等方面来展开,再现了当时热闹欢乐的场景。习作的内容丰富详实,既有客观的介绍,又有小作者的主观感受,将迎龙灯与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相联系,表现了小作者与家乡人民共同的美好心愿。这样,也使习作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