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的一场特大暴雨,在北京造成了数十人死亡的惨烈后果,让世人震惊。本期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些特大暴雨的气象知识,以及从个人的角度如何预知暴雨的手段。当然,仅仅是“特大暴雨”本身似乎怎么着也不应该造成如此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气象科学之外,灾害预警、危机管理等方面,恐怕国内还有很多重要的环节有相当的提高空间。
特大暴雨:南方的专利?
在听到北京特大暴雨后,微博上似乎有一种想法:北京这雨拿到南方沿海并不算大,南方的朋友大可以“笑而不语”。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比较数字: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过程24小时雨量极值――460毫米
广州24小时雨量极值――319.8毫米(2011年10月13日-14日)
海口24小时雨量极值――333.6毫米(2011年10月4日-5日)
香港日雨量极值――534.1毫米(1926年7月19日)
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北京的年平均降雨量不及广州、海口等城市的1/3,但其最强降雨记录倒高过这些城市。考虑到南方大多数城市都沿海、沿河而建,北京却是一座没有任何大型河流经过的内陆城市――这好比在客厅里打翻一盆水一样,处理起来必然比在卫生间里打翻要困难得多;加上北京以及其他北方内陆城市的短时降雨强度不逊于诸多南方城市,因此造成的排水难度上也是南方地区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北方的夏季暴雨这么变态?
北方不是一般比较干燥吗?为什么下起暴雨来,风头居然还能把华南大地给盖过去了呢?
我们知道,地面上的水汽远比高空中多,但一般情况下这些水汽很难同时升到空中,导致暴雨倾盆。北方鲜有台风过境,却有另外一样威力更大的武器:冷空气。
暖空气通常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地面的,但如果有气势汹汹的冷空气杀过来的话,则会被“抬”到高空――因为冷空气比暖空气重。更糟糕的是,空气可以容纳的水量是和温度正相关的――地面的暖空气本来就相对潮湿,被这样抬升降温后,更多的水被“挤”了出来。
这样的冷暖空气遭遇战并不是每次都会带来非常糟糕的天气,但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出现:强冷空气直接进攻炎热已久的地区,肯定会带来很暴烈的场面。
如何避开暴雨?
首先介绍的方法肯定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密切关注你所在地的气象预报信息。在平时,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气象网站――从天气***到QQ天气之类的――关注天气。一旦你发现“局部有暴雨”之类的字眼时,注意访问当地气象部门的相关网站。
一般来说,蓝色信号都是某种“提前警告”,表明虽然天空中风平浪静,但危险可能就在眼前。黄、橙、红色一般都是在恶劣天气“进行时”发出,旨在警告恶劣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升级。请注意,雷雨大风往往是和强降雨一块出现的,在确认所在地区没有地质灾害之虞的前提下,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外出,才是应对此种天气的最佳做法。
气象部门的预警信号是面对一个地区来的,只具备最基本的指示功能。如果你需要精确地评估自己所在地的天气情况,那最可靠的手段就是天气雷达。如果你能熟练地判读雷达资料,那可以比较精确地判定恶劣天气到达某一个地方的时间,以及可能持续多久。这其实并不难!因为它们其实就是动态的地***而已,你可以在国家气象中心的雷达数据汇总或是中国天气网的天气雷达页面找到你所在地附近雷达的实时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特大暴雨:真的如此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