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市场的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可以获取到竞争主动权。研究组织社会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人力资源的管理概念,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概述。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理论;分析;总结
组织社会化就是个体带着自身原有的认知进入到相关的组织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态度、价值观、个人行为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重塑,从组织角度来分析,组织社会化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从员工个体发展角度而言,是一个融入新组织,追求新发展目标的过程,组织社会化不仅与个体的成功与否息息相关,也会影响到组织队伍的发展。
一、组织社会化的内涵分析
关于社会化的概念,是由Clausen在1968年提出,关于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不同领域的学者观点不同。组织社会化是基于社会化概念基础上提出,在1968年,Schein将社会化的概念与组织学领域相结合,后来,这一理论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尽管学者们已经从微观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在组织社会化的理念诞生之后,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与学科背景对组织社会化的理论进行了重构,我国学者认为,由于研究者的理解角度不同,可以将组织社会化理论分为六个不同的维度,涉及的理论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群体参照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几个层面。
二、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相关研究
关于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遵循两条路径,第一就是从组织者、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进行研究,这一理论认为,员工的职业过渡都可以从组织与个人角度来进行考察;第二是从组织社会化维度来开展的研究,分析现有的文献理论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组织社会化理论时,都兼顾了这两点。
(一)组织主导视角的相关研究
关于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研究,最早是基于组织角度来开展,其研究重点主要关注组织对于个体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工作能动性,单一的将组织社会化理解为员工的训练与灌输。随着理论的完善,学者开始将组织社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认为,组织可以利用特定的方法与策略来把控员工的社会化发展过程,让他们成为可以适应组织要求的合格成员。关于这一研究,Van Maanen&Schein提出的理论最具备代表性,他们的理论包括固定与变动策略、集体与个体策略、伴随与分离策略、连续与随机策略。后来,Jones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分类,他认为,这几种策略对应着社会因素、内容因素与情景因素的影响。
此外,大量的研究人员针对组织社会化理论开展了实证研究,Jones利用自我报告法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制度化社会化策略迫使员工不得不接受新的角色,并逐渐产生新的角色倾向,这一结果也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可。Ashforth&Sakes采用纵向研究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社会化策略c角色冲突、离职理想与应激症状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以及组织认同,则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二)员工主导视角的相关研究
员工主导视角的研究更加的全面、系统,这一理论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研究初始阶段,学者们构建出组织社会化的研究模型,从个体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与其社会化阶段-适应阶段-角色管理阶段模型。Feldman采用过程与结果变量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全新的结果。后来,学者们针对组织社会化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员工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时,需要努力适应组织的要求,加强学习,调整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到理想的社会化结果,成为组织中合格的一员。在本世纪初级,这一理论开始进化为新员工信息寻找行为的研究,这一理论认为,无论员工处在哪个阶段,都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进一步适应组织的发展要求。
在组织社会化的影响作用机制中是主效应模型还是缓冲效应模型占据支配地位,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的研究支持主效应模型,而有的研究则支持缓冲效应模型,这说明组织社会化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可以设想组织社会化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不排除在组织社会化影响结果变量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主效应与缓冲效应的情况。(2)组织社会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调节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结语
在市场的发展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可以获取到竞争主动权,否则必然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社会组织化理论有正确的认识,从员工-组织互动角度来探索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姚小云,田金霞.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0(06).
[2] 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01).
[3] 黄河.大学生实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组织社会化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9(06).
[4] 赵梅,谢晋宇,刘宁.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0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组织社会化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