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铺天盖地地下,转瞬间,贵州大部分地区到处是皑皑白雪,冻雨绵绵缠缠地绕,一夜间强行给四季如春的贵州硬裹上一层厚厚的冰装。
50年不遇的大范围凝冻天气,顷刻间让贵州70余个市县受灾,44个县断水、断电,电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500千伏的主干网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公路封闭、飞机停飞、火车无限期晚点,年关将至,无数的人被挡在回家的路上。
2008,一场罕见的雪灾,造就了贵州历史上这个特殊的冬天。“从来没有觉得回家的路会如此漫长。”从广州一路挤回贵阳,在刺骨的寒风中,挤在人流如潮的客车站等着发车的杜欣一边用嘴呵着冻僵的双手,一边跺着脚无奈地说。而此时,因贵阳周边几条高速公路封闭,客车总站滞发的车辆已经达到1000余辆。
杜欣和几百万急着赶回家过年的人一样,在这次漫长归途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贵州是雪压中国的重灾区。
持续不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时间、强度上陆续突破贵州气象的一项项历史纪录。一场特殊的冰雪灾害在贵州大地上越演越烈。冻雨现象使得公路交通的阻塞越来越严重,电缆一座座倒塌,电网一片片瘫痪,邮包一件件积压,紧要关头,全省各级共青团紧急组织青年突击队、青年抢险队等纷纷投入到各类抗凝冻斗争和服务中去。
“灾情到哪里,我们的团旗就要插到哪里,我们青年的足迹就要踏到哪里。”面对这场罕见的凝冻灾害,青年们发出强烈的回应。“只要我们心在一起,就可以彼此取暖,战胜困难。”在遭受大灾的贵州,几万名热血青年在共青团贵州省委的号召下,演绎着这个冬天里感人的故事。
在这个特别的年关,一双手套,一杯热水、一件棉衣,或是一盏照路的警灯,注定会让每个人记住一些艰难,记住一些温暖。
镜像一
寒婆岭路段,上演了一场热火朝天的铲冰行动
1月21日,从广东打工返回的农民工李秀梅在回家的路上已经辗转5天了,当她乘坐的客车来到遵义的洪关、寒婆岭路段时,再次遇到险情。看着冰晃晃的路面,司机说啥也不敢再往前开了,“多少钱我都不想赚了。”司机的恐惧越来越强烈,心里十分着急。
冷啊,除了冷,还有焦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每过一分钟,李秀梅都是那样难耐。
下午,转机出现了,青年文明号集体仁怀市交警大队的团员青年民警带着口铲、锄头等铲雪工具、洒水车浩浩荡荡地来到洪关、寒婆岭路段,上演了一场热火朝天的铲冰行动。
虽然气温只有零下4度,民警们依然挥动铲雪工具,冒着随时摔倒的危险,对凝冻冰块不断地进行捶打。有的用铁锤敲破冰层、有的手持铁铲把冰块铲出路面、有的运来泥沙铺撒在易滑路段。两个多小时过去,凝冻的路面被民警们破解,加上洒水车的高压冲洗,冰冻很快融化,路面不再凝滑,李秀梅终于可以回家了。
镜像二
刺骨的寒风中,15支青年突击队火速成立
贵州送变电公司作为抗冰抢险的尖刀连、主力***一直奔赴在全省各条线路事故的抢修之中。一份份承载着热情和责任的请战书递交到团委。刺骨的寒风中,15支青年突击队火速成立。
1月20日晚,500千伏福青线光缆断裂,深夜11点,宋聚波抓起桌子上的安全帽和其他突击队员立即冲向抢修车。
层层叠叠的冰霄和凝冻,把所有道路上的坎坷与沟壑装裹成一片刺眼的白色,宋聚波和抢修队员们凭着经验和记忆在在陡峭的山路上对铁开展“地毯式”搜索。常常前方看似平地,可一脚下去,踏进“白色陷阱”,大家揪住荆棘爬起来。继续向前查找……
在洪站线Ⅱ回险情勘察中,破冰青年突击队员蔡云总是走在最前面。在处理洪站线Ⅰ线路故障中.扳开倒在路中间的电杆是他,上塔开断光缆的有他,处理架空线的有他,在最吃力的工作中总能找到他,在洪站线Ⅰ回6号塔,他又是一马当先,请命出征,下山时,凝冻滑得根本站不住人,他便跪着一坎坎地慢慢滑了几十米石坎,安全返回到山下。
镜像三
稀饭、姜汤、热馒头,征费站前三口大锅一字儿排开
从1月19日凌晨到23日,因高速公路关闭,贵州与湖南交界的大龙主道征费站通道上排起了近7公里的“车龙”,贵新高速与凯麻高速相交的夹岩河大桥段堵塞车辆400多台,凯麻、玉凯高速公路上因冰冻严重无法前行的滞留车辆近300台,堵塞车辆近7公里之长,滞留司乘人员五百多人。
焦虑和烦躁四处蔓延,饥饿和寒冷相互交织。
青年文明号集体大龙主道征费站迅速行动起来,每天组织青年团员给道路上的司乘售人员送去热水、食物、药品。站长李尉华一边要求职工坚守岗位.一边组织职工为滞留在此的司乘人员服务。
几天来,征费站前三口大锅一字儿排开,一锅熬着稀饭,一锅熬着姜汤,一锅蒸着馒头。“职工之家”腾出来了,行***值班室腾出来了,稽查室腾出来了,连车库都腾出来了,炭火燃烧得正旺。被堵的司乘人员纷纷到此避风御寒。
21日晚,穿梭在车流中送饭的洪姝了解到一辆江苏籍的大客车上一名70多岁的老人三天粒米未进,已经生病了,立即向李站长报告了这一情况。经过了解,老人需要即时送往医院,必须使堵塞在大客车前的10多辆大货车让出通道来。李站长立即组织稽查人员,给货车司机说明情况,组织车辆让道。但是通往玉屏县城的桥梁却因冰冻严重车辆无法通行,无奈之下,李站长立即组织刚下夜班还未来得及休息的梁锡富等8名青年护送,遇雪铲雪,遇冰铲冰,经过两个多小时努力,终于将老人送到了玉屏县人民医院,老人脱离了危险。
镜像四
他们从眉毛到鞋子都结满了冰
1月28日,黔东南海拔最高的小高山。火红的“青年突击队”大旗在飞雪连天的大山深处迎风招展,烈焰般跳跃、燃烧。“这已经是我们翻越的第六座大山了。”从眉毛到鞋子都结满了冰的队长杨金平喘着粗气说。为了确保在暴风雪袭击下一次次告急的凯里电网能够正常运行,自1月12日以来,杨金平带领的凯里市青年突击队连续翻越了6座大山。在陡峭的雪山上摔倒了又爬起来,爬起来又再次摔倒,手、脚被锋利的冰凌划伤了,缠上纱布,继续前进,认真检查每一处输电线路、杆塔,发现故障,马上修理。二十几个风疾雪暴的日夜,青年突击队员们顶着贵州高原彻骨的寒风,用满腔的热血和冲天的干劲拼搏着,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在“青年突击队”的努力下,凯里市的电网保持了正常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