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苏轼谪居黄州的日子是凄苦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即使是过着这样的日子,他还惦记着海棠花,可见东坡先生对海棠花的热爱。
苏轼的这种热爱,是和他的遭遇联系在一起的。借花喻人,苏轼对海棠花倾注了极大的感情,为此,他反复写诗著文,寄寓情怀。他的很有名的文章《记游定惠院》,一开头就说:“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还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的题目一般都是几个字,哪有这么长的,可是,照苏轼看来,不写这么长的题目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这首诗一开头就写道:“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哎呀,这哪里是写海棠,这分明就是写的自己呀!
因为“乌台诗案”,大文学家挨了板子,但这并没有使他服气,更没有打得他灵魂出窍,从此噤若寒蝉。被贬黄州的第四年,他写出了咏海棠的绝唱:“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髟伦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朗朗上口,激赏海棠的心情趵突泉一样喷涌而出!
不光现在,大宋官场也有“陪酒小姐”,不过那时候不称小姐称营妓。宋笔记《春渚纪闻》中,有一篇《营妓比海棠绝句》,就说的是苏轼在黄州时给营妓题诗的事儿。那时的文人狎妓宴饮,饮酒赋诗,是一件很时兴的风雅之事。苏轼是大文学家,又能书善画,每次歌舞宴会,则“醉墨淋漓,不惜与人”。当然喽,“至于营妓供侍,扇书带画,亦时有之”。然而有个叫李琪的营妓,年少聪慧,经常给苏轼提供服务,但却一直没好意思向苏轼索要墨宝,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苏轼即将离开黄州了,才抓紧机会在一个送行宴会上,向苏提出了心中久藏的愿望,而且是趁苏轼酒酣时提出来的,苏轼乘兴命其磨墨,挥毫于李琪小姐领巾之上题诗文两句:
“东坡七载黄州住,
何时无言及李琪?”
写了这两句之后,“即掷笔袖手,与客笑谈,”像是把底下的两句忘了,又像是完成了任务似的。当然,苏轼写两句诗时也有,但是这次大家怎么品味也觉得这两句诗太过平淡,于是相互疑问:“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
酒场临散了,李琪小姐实在忍不住了,跪拜在地,求苏大人再给续上两句。苏轼大笑:“哎呀,差点忘了出场了。”随即提笔又续写两句:
“恰似西川杜工部,
海棠虽好不留诗”。
此句一出,大家立刻觉出不凡来了――先平后奇,起得低但落得高,真乃好诗呀!于是,“一座击节,尽醉而散”。
大诗人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才知道,杜甫的母亲就叫海棠。
古人为先慈讳。
海棠是国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花中神仙”。海棠一般分为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人多称之为“海棠四品”。不过,我只认识西府海棠与贴梗海棠,余下的那两种都不认识,深以为憾。又因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而叫“断肠花”与“相思红”。我想,叫“相思红”的海棠与苏轼在黄州寒食诗帖中的海棠大概不是一种。叫“相思红”的可能是贴梗海棠,而叫胭脂雪的一定是西府海棠,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明显的。在我们济南赤霞广场上,东北边有贴梗海棠,开时红火火的,一丛一丛的,十分醒目;西南入口处有西府海棠,开时美如胭脂雪,微风一吹,花朵颤动,妩媚动人。每年的春天,我都和妻子去看花,观赏半天,赞叹半天,久久不忍离去。
前几天下了一场雪,水分充沛,我想,今年的海棠花会开得更加繁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