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桑被人所知,是因为一台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一台晚会上,有一个“爱情诗朗诵”的环节,其中被演员们大声朗诵的爱情诗有聂鲁达的《夜晚》、李白的《长干行》、海子的《给你》和海桑的《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与聂鲁达、李白、海子这些著名诗人相比,“海桑”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有趣的是,晚会播出后,不少观众喜欢的是海桑的那首诗:《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其中不少喜欢刨根问底的家伙甚至打电话向主办者询问 :谁是海桑?在哪儿能买到他的诗集?为此,电视台又专门为海桑制作了一期节目。
海桑原名王海桑。在为他制作的节目里,他老老实实地坐在主持人对面,问一句,答一句,乖乖的。随着访问逐渐深入,大家发现这个迷恋诗歌的年轻诗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对人生还是对诗歌,都属于货真价实的异数 :一个既固执又质朴的异数,一个既内敛又浪漫的异数――在一个万头攒动争名逐利的年代里,像他那样一心只迷恋诗歌的人太少了。
王海桑是个苦孩子。他考上大学那年,他们村的流行语是 :“什么时候吃你的大米饭啊?”这个村级流行语的含义是,那个被要求请客吃大米饭的人,要么结婚在即,要么考取了大学。它简单,可它记录下了一个物质生活贫乏年代的乡村历史。
上大学时,王海桑学理工科,但阴错阳差,他迷恋上了诗歌。从后来的故事走向看,这个看似迟到的“一见钟情”犹如宿命 :为了诗歌,年轻的他曾经去卖血 ;为了诗歌,在艰难的生活处境里,女友离他而去 ;为了诗歌,大学毕业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的他辞职来到北京,致使双亲晚年心绪黯淡……回忆往事,王海桑说,他常常在梦里写诗,写到精妙处甚至不敢醒来,怕一醒,诗就跑了。
王海桑的经历和谈吐在平淡里藏有执拗,甚至疯狂。他说 :“没有粮食,我无法生存;没有诗歌,我不愿意生存。我愿意做一个有追求、没出息的人。”他这么说,让我忽然明白,他的诗和诗歌观在经历了上天入地的求索后,终于回到地面。而那个“有追求、没出息”的人其实也是我或你。因为那种“有追求、没出息”的诗是“栽进生命与爱的土壤,有阳光、空气和水”的“一棵树”:一棵普通的树。
真实的生活需要的是安全,是健康,是干活,是吃饭。
摘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