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2日,秋高气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考察淮安市境内大运河的5处代表性遗产点。专家们亲睹洪泽湖大堤恢宏壮丽之历朝石工,无不啧啧称赞,韩国建筑学家姜东辰教授大发感慨:“大堤可以单独申遗!”。
洪泽湖大堤亦称高家堰,北起淮阴码头镇,南迄盱眙张大庄,逶迤140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
大堤初为汉广陵太守陈登所筑的捍淮堰。后历代屯垦,多有展筑。金代明昌年间黄河夺淮,淮、泗水合流之清口,始为黄、淮、运河交汇处,清口以下则为黄、淮共用河槽。明代万历年间,总河潘季驯创行“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济运”之策,束窄徐州、淮阴间黄河堤防,大筑高家堰,蓄淮河清水,刷清口以下河槽淤沙,保清口以上运道畅通。筑高家堰石堤,实乃蓄清刷黄济运之关键。石工始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历171载,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方全线告竣。高家堰,实历代帑银所铸就也。然以黄强淮弱,每值黄、淮并涨,黄河浊流不时倒灌,或径直决溢入湖,湖底淤垫日高,大堤土石亦因之日加,故亦有“高加堰”之名,洪泽湖遂为“悬湖”。“倒了高家堰,淮、扬二府不见面”。破堤洪水建瓴而下,里下河平原则尽为蛟宫矣!此历史悲剧,若高堰之弯道,谁能确数其幕次耶!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淮扬地区仍时遭覆盆之患。每届汛期,里下河民众日夕惴恐,无异惊弓之鸟也。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府即厉行治淮,动员千百万淮河儿女上下并举,蓄泄兼筹。下游以治湖为关键,次第开辟淮河入江、入沂、入海水道,创建泄洪、灌溉、通航、翻水系列闸坝。今日之洪泽湖,更为南水北调东线之重要蓄水池。洪泽湖大堤则四度加固、三历特大洪水而安然无恙。水上长城,固若金汤,实空前之禹功也!
今日之大堤,岿然巍然,翠屏百里。每届春日和畅,烟柳飘絮,槐花流馨,燕语呢喃,鹂音婉转,娱耳悦目,何胜于斯!若值夏汛高猛,西风助澜,湖欲倾而撼天,树作怒以相争,闸吞烟涛,坝走白虹,大堤则宛若苍龙之吟啸,时亦合为壮勇之游也。迨至雁门忙碌,风霜高洁,荻花瑟瑟,孤鹜飞飞,落霞散绮梦,夕照染湖天,兼之网簖蟹熟,归棹鱼肥,临堤遥瞩,能不增逸兴而思把酒持螯乎!或待三五月圆,秋天如洗,偕朋侣泛舟空明,和洞箫而歌,闻渔鼓而舞,伴鱼跃鸳惊之乐,何让游仙!或遇寒蜡梅开,三九严冬,一片琉璃,万顷冰封,目前偶聚寒乌,脚下时逸狐兔,衣裘裹貂之客,亦别有游赏之情致也。更有镇水铁犀、周桥圈堤、屯船古坞、康熙水志、救生桩恨、头坝遗址、三河大闸、明清巨碑,实洪泽湖水利博物馆之亚,游客随时而可观、即兴而怀古也,何须余之饶舌耶!然兴致难羁,复为之歌曰:
长堤巍巍锁烟涛,东俯西悬气势豪。
双母黄淮同孕育,数朝经略共提高。
覆盆昔作淮扬患,开闸今流福泽饶。
达海通江连运水,护持万世共天骄。
(本文作者为淮安市***协副***、民盟淮安市委主委、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安市诗词协会会长、大运河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