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 勇 苗卫钟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2007年,我们又迎来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开局之年。这两个“开局之年”,对河北省坚持走科学、和谐、更好更快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2006年12月17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一五”开局之年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判定:2006年全省经济呈现出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结构质量继续改善,发展趋于协调的局面,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br>
根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2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财***收入完成12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98.4亿元,分别增长16%。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0亿元,增长3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50亿元左右,增长19%以上。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6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达到103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增长8%左右。
2006年我省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粮食生产在连续两年增产的基础上再获丰收,总产达到2702.8万吨,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增强,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80%。
2006年我省解决了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6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把消除贫困、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到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确保已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到2006年底,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170.4万人,共有342.5万人次得到补偿,补偿金额3.11亿元。同期,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了36个。36个试点县(市、区)共辖553个乡(镇),15724个村,覆盖农业人口1486.16万人。
2006年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河北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河北省委在第七次***代会上鲜明提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这一宏伟目标的一年。
回顾2006,可以说是***通人和、开局良好。
首先,全省上下在***中央和省委、省***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呈现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我省的宏观经济形势表现良好,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主导产业带动性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万亿,全部财***收入超千亿的基础上,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收入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以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大港建设为标志的一批重点项目在各地进入建设的高峰期,亮点多、势头猛。
第三,坚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府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更加关注民生。
展望2007, 是更好更快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开局之年。
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可以说是基础具备、后发优势明显,特别是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继珠三角、长三角高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增长级之后,“环渤海”地区经济加速崛起,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抢抓机遇,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步伐是全省上下面临的重大的历史任务。
首先,全省的宏观经济形势将保持高位增长的趋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进一步得到转变,特别是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形成河北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规划和建设将迈出较大步伐,特别是以曹妃甸大港建设为核心,临港产业体系为支撑、临港城市建设为载体的大规模建设将逐步进入高峰期。这些大项目的建设不仅将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而且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第三,国家和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以农村道路、农网线路、新能源、广播电视村村通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和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保障制度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都必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和谐河北的建设,必将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文/孙世芳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7新看点
经济结构调整凸现产业优化升级
强化三大战略支撑产业
今后几年,我省钢铁工业不再单纯依靠扩大产能支撑行业发展,而把根本出路放在调整结构上,即品种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以及推动钢铁业的整合上。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突出抓好钢铁品种结构调整,增加高端产品,确保钢材板带比达到50%以上,涂镀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同时大力发展钢铁产品深加工,加快钢铁产业向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延伸。
作为我省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的石油化工业在壮大规模的同时,也要延长产业链,发展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推进石家庄化工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沧州临港化工园等基地建设。 而与钢铁工业互为支撑的另一战略支撑产业装备制造业,其重大项目会受到重点支持。
产业优化升级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要坚持“存量调强、增量调优”的方针,切实加大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的力度,围绕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筛选50个潜力大、带动性强的优势产品,着力培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畅销品牌”。
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
会议明确提出,将逐步把信息产业打造成我省第四大战略支撑产业,这意味着加快华为北方产业基地、中科廊坊科技谷、富士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石家庄半导体照明项目建设,提升河北半导体材料和软件产业基地水平等举措,将在未来托起我省又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大产业。
注目第二批扩权强县
会议提出,2007年我省仍将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等三大产业,继续实施“千万吨奶工程”,围绕***品、肉类等五大加工业,突出抓好“111行动计划”。同时省里将重点支持50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继续抓好今年22个扩权强县试点各项***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2007年我省将适时启动第二批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建设创新型河北
从2007年开始,我省将抓紧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为此,我省将启动建设河北汽车、54所卫星导航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华北制药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燕山大学亚稳材料设备技术与科学等21个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6年,我省初步扭转了“十五”期间能耗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总耗能高、技术装备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能耗指标较高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专家指出,要从市场、***府调控和制度建设等多个层面入手,根本改变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措施将包括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按照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标准审核项目用地制度及实行节能工作实绩评价考核机制和问责制等,并将继续抓好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等4个部级试点,在石家庄、唐山等5个城市和部分产业园区、企业开展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力争在生产总值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
秦、唐、沧港口建设步伐加快
会议指出,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首先要加快港口建设。当前,做好港口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秦皇岛市要调整岸线布局,为发展先进制造、物流、旅游等临港产业提供条件,建设综合性大港;唐山市要尽快完成唐山港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好曹妃甸港口、港区和港城规划;沧州市要着眼于临港地区统筹发展,编制岸线开发、港口建设、临港产业、沿海城镇和配套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特别要把黄骅港地区的规划先审定下来。
发展临港产业,是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的根本。曹妃甸工业区要力保精品钢铁基地明年2月份正式开工,沧州沿海地区要抓好TDI、PVC、12万吨级己内酰胺、中钢镍钢等项目的落实,秦皇岛临港经济区要努力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战略带动作用的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