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1894~1968)可谓中国近代古董庋藏与鉴赏第一人,其家三代从事彝器书画收藏,他60余年间经手无数奇珍雅玩,不仅在艺术上不断发展自己,诗、书、画达到三绝境界,更使“梅景书屋”所藏致臻丰盈,以至誉满东南。
而清代状元扇的收藏,则是吴湖帆最著名的特色收藏之一,它所庋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不但是清代状元的笔墨巡礼,而且饱含了吴氏作为收藏大家的识见与鉴藏旨趣。
“梅景书屋”主人
吴湖帆名倩,本名万,字湖帆、一字倩庵,号通骏、又号诤m、东庄。别署翼燕。所居斋室乃名“梅景书屋”。时人常以国之大师尊称,为书画鉴藏大家。早年与溥濡并称“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一起,于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美誉。时至今日世人更以吴湖帆为之翘楚。(***1,吴湖帆像)
吴湖帆先生乃清代封疆大吏、金石大家吴大潋之孙,江南收藏名家、学者沈树镛之外甥,自幼受家庭薰陶,耳濡目染之下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1899年拜江南名士陆廉夫(恢)学画,开启了艺术鉴赏与创作之门。1915年与吴县名门潘家之女静淑结为伉俪(***2),静淑知书识礼,能诗会画,其曾祖潘世恩乃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科状元、官至宰相,伯父潘祖荫成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探花。潘氏家族富于收藏,静淑妆奁中的《董美人墓志》帖与吴湖帆旧藏《常丑奴墓志》帖,可谓一美一丑,对此二帖,吴湖帆日夕玩味,爱不释手,甚至拥之入衾,并风趣地说:“与美人同梦。”诚见其鉴藏境界已臻高尚。1924年,齐卢战事起,苏州蒙难。31m岁的吴湖帆迁离苏州南仓桥故居,入上海,居于嵩山路88号。这条路当时亦名葛罗路,与霞飞路(今淮海路)相交,隶属法租界。吴湖帆先生所居为两幢三层小楼,以“淮海草堂”名,而与一弄之隔的冯超然“嵩山草堂”(九十号)相呼应。但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梅景书屋”,因吴氏庋藏宋刻《梅花喜神谱》与米芾《多景楼诗帖》而得名。随后,这里便成为上海租界书画场中一处颇具典型意义的场所。吴湖帆先生赴上海后,曾办书画事务所、正社书画会等。1939年设梅景书屋以招生授徒,从此桃李芬芳,名满天下。《梅花喜神谱》与《多景楼诗帖》道出斋名由来
吴湖帆书斋颜日“梅景书屋”,得名于宋刻《梅花喜神谱》及宋米芾《多景楼诗帖》之藏,吴湖帆、潘静淑乃在《梅花喜神谱》与《多景楼诗帖》中各取一字,将藏宝之室命名为“梅景书屋”。
潘静淑三十寿辰(1922年),岁在辛酉,其父潘祖年以家藏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刻《梅花喜神谱》相赠,因南宋景定二年恰为辛酉年,故送予爱女。(***3,《梅花喜神谱》)
《梅花喜神谱》早年为晚清藏书家黄荛圃所藏宋刻孤本,所谓“梅花喜神谱”即“梅花***谱”,因宋人称“***像”为“喜神”。《梅花喜神谱》***写梅花100品,根据梅花自然生长顺序,分蓓蕾4枝、小蕊16枝、大蕊8枝、欲开8枝、大开14枝、烂漫28枝、欲谢16枝,就实6枝。每枝一页,上题枝名,下绘***像,左侧题诗。画出不同姿态的梅花100幅,完全用木刻画来表达,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木刻版画***籍,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梅花喜神谱》为南宋景定二年金华双桂堂刻本,此前有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刻本,已佚,而双桂堂刻本今日也成海内孤本。这是南宋湖州宋伯仁的留世佳作。
此善本珍品在明代中期曾为文徽明旧藏,后归钱曾。散出后至清乾嘉年间,由书贾“五柳居”陶氏呈于某王府,而受到京米十挑、鱼肉一车等赏赐,后散出,归北京琉璃厂苏州书贾钱氏“文粹堂”所有。嘉庆六年(1801年),黄荛圃时年39岁,于二月入都晤王伯申,与顾莼(五痴)、夏方米结伴同行。于启行日,瞿中溶(木夫)画梅送行,荛圃立刻装池成册。接着海宁陈鳇(仲渔)赶来搭乘。当舟行至枫桥,好友袁廷椿(绶阶)载酒送行,并折庭中梅枝为探花兆。当时船上诸友以“聊赠一枝春”为题分韵赋诗。至扬州时,顾南雅在瞿中溶的梅册上又画梅花。想不到~路上赠梅花***,折梅花枝,咏梅花诗,再绘梅花,居然成为黄荛圃喜得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的先兆。二月中旬,荛圃逛琉璃厂书肆,竟于钱氏之“文粹堂”觅得宋景定双桂堂《梅花喜神谱》,一考再考,一跋再跋,并请袁廷椿影抄副本二部,一部送浙江阮元,一部交付云间古倪园沈氏出版。
景定本《梅花喜神谱》在“百宋一廛”藏了半个世纪,于荛圃身后、道光末年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为斥山于昌遂买得,如获至宝。可是不久,画师蒋仲篱重演中国画史上有名的“萧翼赚兰亭”故事,攫之而去。尽管于昌遂婉言索之,蒋氏竟“诡辞不报”,使于昌遂丧气之至,“每当落月横窗,晨风引户,辄怅怅如失良友”。后来赖书友金顺甫(即当年为售“百宋一廛”书之人)宛转赚得,方得物归原主,故于昌遂在跋语中写道:“萧翼兰亭后又增一韵事矣。乃藏之‘青棠红豆庐’,焚鹧鸪斑,吃苦茗,细读一过,此身恍在罗浮梦中。自今伊始,非交深十年者,不得阅此书也。”如果作者宋伯仁地下有知,将欣然若何矣!
而《多景楼诗帖》是米芾存世不多的大字行书代表作,计有41行,每行2―4字,字大如拳,用笔迅疾而劲健,具有奇纵变幻、雄放清新的特点,真如米芾生前对宋仁宗所讲的那样:“蔡襄勒字,杜衍摆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臣刷字。”要体会米颠“刷”字的气魄和韵味,《多景楼诗帖》乃此中之佼佼者。这样的魅力当然会让多才多艺而多情的吴湖帆爱不释手。(***4)
《多景楼诗帖》乃是米襄阳屈指可数之名迹,如米氏所做《吴江舟中诗卷》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虹县诗卷》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研山铭》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四幅皆为晚年所作,笔画道劲,结构展拓,纵逸洒脱。其他三件早年已散失海外,国内书画鉴定家大多都没见过真迹,而《研山铭》也是近年才由海外华侨巨资购回,弥足珍贵。已故大师启功先生得悉要亲临鉴定后激动万分,曾一夜未眠。再说这《多景楼诗帖》,吴湖帆先生在其后曾详细作跋,从这些题跋中,不难让人亲身体会到吴氏获藏此卷的欣喜感受。
多景楼为天下有数名胜,米襄阳此书为天下有数名迹,在北宋时蔡元度(蔡京)席上何伯通以三绝誉之。阅今八百余载,完美如故,得而藏之,岂非神灵默护,应有吉祥云覆我处也。乙酉七月初旬(1946年)。
此册自宋以来,所藏历历皆可考见。北宋时已邀赏于蔡氏(蔡京),南宋时归秦桧、秦纭⑶刿髡叻踩世,明初为黔宁王子沐素轩(昂)所得,传至其孙廷章(鳞),册中“黔宁王子孙永保之印”、“征南将******书印”、“公余清玩印”、“沫磷”、“廷章”等皆沐氏藏印也。明季而归曹倦圃侍郎,清初而归梁蕉林相国,而朝鲜安岐籍入清内府,得邀高宗睿赏,分赐成亲王诒晋斋,而勒石入帖。清季为常熟邵息斋太史所得。迄今数十年,海宇方靖,相庆和平告成,遂为我有,疏记志快。
据何太傅题于崇宁元年壬午,按襄阳生于皇祜 三年辛卯,殁于大观元年丁亥,年五十七,则壬午年当五十二,米氏犹健在也,可知当日声誉之隆。况距今八百四十四年之后,宝贵当何如耶!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6年)湖帆得此,时年五十二,喜记。
庋藏清代状元扇
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记载,自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至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前后272年间,全国共录取状元90名,而苏州府出的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的8.89‰自清世祖顺治三年(1643年)至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60年间,全国共录取状元114名。如果按省份划分,依次为:江苏49名,浙江20名,安徽9名,山东6名,广西4名,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3名,湖南、贵州、满洲各2名,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1名(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而苏州府在清代共出状元26名之多,占清代全国状元总数的22.81%,占江苏全省状元总数的53.06%,无论是平均数还是绝对数,均为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地”。(***5,清代状元表)
苏州状元名录中曾有祖孙状元,如清代长洲彭定求与彭启丰,状元陆润痒是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状元陆肯堂的第七世孙;有叔侄状元,如吴县吴廷琛与吴钟骏,清末常熟翁同与翁曾源;也有同胞三鼎甲、一门两鼎甲的:如状元徐元文的两个哥哥都是探花出身,状元缪彤的儿子缪日藻是榜眼,状元潘世恩的堂弟潘世璜是探花,孙子潘祖荫也是探花,苏州也曾多次蝉联状元,在旧书笔记或报刊上,常常能看到某地一榜几进士之类的佳话美谈,而在苏州同榜二鼎甲的就有近10对,而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科状元长洲钱柴,甚至还连中“三元”(状元、会元、解元),更是数百年之罕见。
而吴湖帆先生度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不但是清代状元的笔墨巡礼,而且饱含了搜集者吴湖帆先生的识见和藏趣。状元是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产物,身为状元,不但能诗善文,而且要写得一手好字,而中国传统艺术,是“书画同源”,所以状元经常是诗、书、画、文的全能高手。吴湖帆先生对清代状元扇的收集不啻使之成为内涵丰富、灿烂夺目的篇章。为了收集状元扇,在长达20余年间的岁月中,吴湖帆别具慧眼,或以重金购之,或以家藏换之、或好友相赠、还有部分来自祖上家藏所有。在吴湖帆的日记中我们依稀还能找到点滴记录(鬼m日记):1937年1月19日陈巨来、王季迁来,巨来贻我状元吴鲁书扇,8月13日陆一飞偕陶贞甫自常熟来,前日送余状元扇者。1938年12月29日,病矣,李拔可赠王以衔、林鸿年赠状元扇二把,晋友卿赠陈冕状元扇一把,钱镜塘赠黄思永状元扇一,冯超然代购孙家鼐状元扇一,程云岑来,云有王式舟、梁国治状元扇,可取来。1939年2月23日年初五,孙伯渊赠余陆肯堂殿撰书扇。
最初,吴湖帆收集的范围仅限于苏州府状元(***6),后来扩充到江苏全省,最后扩展到全清朝。并统一装订成册页,在每一张册页的右上方,均题有吴湖帆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并钤上“吴湖帆”、“梅景书屋”、“吴氏梅景书屋***书印”等朱白文印章。这些扇面上的手迹真实地反映了状元们在书法上的造诣与功力,反映了他们的个人风格。建国十周年之际,吴湖帆先生把这批扇面捐献给苏州文管会,现藏于苏州博物馆,是馆藏文物中不仅有特色而且成系列的藏品,实属珍品。
一柄盈尺纸扇,容诗、书、画、印于一体,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当他的外甥婿苏州文博前辈钱镛先生至沪取扇之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其继续搜集。以集满百二十把为快,但时至今日竞难觅一件可与之媲美的状元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吴湖帆与清代状元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