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待孩子生病,应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要持客观的态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孩子生病和不生病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身体素质好,平常又注意卫生的弦子也难免得病。因此,孩子生病时,父母应客观对待,不要埋怨任何人,更不要埋怨孩子本人。不应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的紧张、忧虑、急躁等不良情绪,都会感染孩子,给他增加紧张、害怕的心理压力。
其次,要正确地投医。一般来说,在没有足够理由时,不应随便改换医生。假如孩子的病经许多医生看过,且诊断意见又不一致,那就要权衡一下,选择一位医生就诊。看病如同打仗,总得听一人指挥。那种以为找越多医生看病就越好的做法,只能延误治病时问,甚至不能对症***。同时,给孩子吃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有位母亲,看见孩子发烧不退,“一急,把医生开的两天安乃近,一天就让孩子吃完了,使孩子出现严重药物反应。
再次,要科学地护理。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三七=十一,剥夺他的玩耍机会,强迫卧床,或给孩子添衣加被,关门关窗。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孩子生病,食量减少是正常的,这时父母不要强求孩子进食,也不要以为只要有营养,就什么都给他吃。完践证明,治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饮食不当,既增加孩子身体的负担,又有可能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会产生其他疾病。
最后,要注意品质教育。儿童教育学家认为,在孩子生病时,家长,尤其是母亲,不应当比平时更讨好他。否则,会使孩子产生只要生病就能得到平时所得不到的东西的错觉,把生病作为讨便宜的价码。这有害于孩子的性格,也不利于日后良好的品德培养。为了坚定孩子治病的信心,对他的夸奖、亲昵,给他礼物,以及一切外露的关心,都要适可而止。只要是不过于劳累和不损害健康,孩子的日常生活秩序不应打乱,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感冒之后在家复习功课、打扫卫生)不应取消。还可通过生病的客观事实,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疾病,培养他的良好品质和讲究卫生的习惯,这有利于孩子心身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