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卓越的朝代,对外交流十分频繁。与此同时,唐人也以空前开放的心态去选择和接纳外来文明。本文选取了唐代酒文化中的胡姬、酒肆、酒具等几个方面,分析唐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得益于“胡风”的唐代酒文化,通过汉民族对西方酒文化的欢迎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关键词: 唐代;“胡风”;酒文化
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唐朝对外交流频繁,而唐人也以空前开放的心胸去吸纳八方来宾和域外物产。美国著名汉学家爱德华·谢弗所著的《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记载了十八类、一百七十多种唐代的外来物品。“胡”字的意思,原本指代中原王朝北方边境地区的邻人,在唐代,“胡”主要用于称呼西方人。强盛的唐朝,以开明豁达的***策,繁荣发达的经济,兼容并包的文化,将与外来文明的交流推上了一个高峰,不仅让影响力蔓延到其他国家,也使自身社会生活各方面呈现出奇特的异域风情。在唐代酒文化里,也大有“胡风”痕迹。本文选取胡姬酒肆、葡萄酒、“胡风”酒具、琥珀等外来事物,通过它们在唐代酒文化中的体现,试***探知唐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①
一、 胡姬酒肆
唐代酒文化里的“胡风”,首先表现为“胡姬酒肆”。当时大量的胡商居住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在各种胡人开设的店肆中,酒肆有许多,又称“酒家胡”,因侍者常为擅长歌舞的胡女,故被称之“胡姬酒肆”。[1]胡姬酒肆具有浓郁独特的异国情调,酒多为西域名酒,其味香醇,胡姬容貌美丽,装扮入时,服务友好和善,因而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
唐代诗歌对胡姬的容貌多有描述。如张祜《白鼻騧》:“为底胡姬酒,长来白鼻騧。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 [2]李白诗中也曾多次提到胡姬。如《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云:“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3]又如《白鼻騧》诗云:“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4]“当时长安,此辈以歌舞侍酒为生之胡姬亦复不少。”[5]
胡姬能歌善舞,在琵琶、胡琴、筚篥、箜篌等极具西域风格的乐器伴奏下尽兴表演。唐代士人为此吸引,纷纷将胡姬写入诗歌。如章孝标《少年行》:“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6]王维《过崔驸马山池》:“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7]贺朝《赠酒店胡姬》:“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8]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胡姬的多才多艺,可贵的是,更记录下唐朝胡姬酒肆里人们聚会的情景。对于她们的歌舞技艺,李白也有描述:“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醉后赠王历阳》)[9]又有《少年行二首》之二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10]诗中的“金市”是指长安西市,为胡商聚集地。
长安青门附近的酒家胡当时比较有名,常作亲友送别之所。如李白《送裴十八***南归嵩山二首》之一云:“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11]岑参的两首送别诗也都提到了青门一地:“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为问太原贤主人,春来更有新诗否。”(《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12]“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13]酒家胡还有一便利之处,就是可欠账。王绩嗜酒,在其《过酒家五首》之五中写到:“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14]他题壁的这家酒肆,就是由粟特胡人所经营。[15]
胡姬酒肆还被记录在了文人心情中。如温庭筠《赠袁司录》:“一朝辞满有心期,花发杨园雪压枝。刘尹故人谙往事,谢郎诸弟得新知。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记得襄阳耆旧语,不堪风景岘山碑。” [16]又有元稹《赠崔元儒》一诗云:“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旧饮徒。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些些风景间犹在,事事颠狂老渐无。今日头盘三两掷,翠娥潜笑白髭须。” [17]边塞诗有杨凝《从***行》:“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 [18]温庭筠《敕勒歌塞北》也描述道:“敕勒金隤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19]
二、 酒中之“胡风”
“有唐一代,西域酒在长安亦甚流行。唐初有高昌之蒲萄酒,其后有波斯之三勒浆,又有龙膏酒,大约亦出于波斯。俱为时人所称美。”[20]“蒲萄酒”即葡萄酒。②由于酿酒技术传到唐朝以及胡人来中原开酒店,葡萄酒、三勒浆等源自西域的酒类开始为唐人所享用。王绩赞美胡人酿酒之出色,写诗有云:“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21]诗句中色泽呈红的葡萄酒便是酒家胡的佳酿。唐太宗时大臣魏征向西胡人学习酿酒之法,制成的美酒用金瓮贮存十年,味道已非寻常。唐太宗就曾写诗称赞道:“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22]据陈寅恪先生考证,“自汉至唐,吾国产名酒之地多是中亚胡族聚居区域”。[23]
“西域如大宛、龟兹诸国之葡萄酒,汉魏以来,中国即已知之。唯在中土用西域法仿制之西域酒,要当始于太宗耳。” [24]高昌葡萄酒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后开始引入中国。《册府元龟》记载了此事:“及破高昌,收马***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25]“蒲桃”亦指葡萄,“马***”表明葡萄形状。葡萄酒的制作工艺到了内地后,由此产生一种新型工业,即葡萄酒酿造工业,马***葡萄作为其原料,占有重要地位。马***葡萄最早传入唐朝的时间,是在贞观二十一年(647)春,由突厥叶护可汗向唐皇进贡。[2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胡风”与唐代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