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该文来源于1976年48式太极拳创编后的一个汇报材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创编48式太极拳的一些指导思想、创编思路和原则立意。它对于我们今天整理中华传统武术,积极普及推广中华传统武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当然由于受时代限制,48式仅侧重了拳法和招式连贯,拳理介绍较少,以至于影响了太极拳传统精神的传承,这也是我们今天应吸取的教训。
一、内容结构
第二套简化太极拳共计48个动作(起势、收势除外),包括三种手型:拳、掌、钩,其中拳15式,掌29式,钩4式。九种步型,其中:弓步23式,虚步8式,半马步1式,行步2式,歇步2式,***步3式,开立步3式,侧弓步1式,丁步2式。四种腿法:分脚,蹬脚,拍脚,摆莲脚。
全套动作分为六段:
第一段:
包括七个动作,主要由简化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组成,姿势舒展,动作稳定,表现了拳路的风格,包括主要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同时也出现了平圆转换动作和指挤式,体现出新套路的特色和创造,起势也打破了老程式。
第二段:
包括六个动作,以追步、跟步、转身动作为主,使套路轻灵活泼,寓于变化。手法以动圆变换为主,发扬了简化太极拳松沉庄重的优美,其中拔剑式,提手等都有一定的创造性。
第三段:
包括六个动作,由较大的起伏动作和拍脚、换跳平圆、抹掌等组成拳套第一个高潮。对于锻炼平衡能力和柔韧性、灵敏性等素质,都有较好的效果。
第四段:
包括九个动作,其中2个平衡动作,1个发力动作,体现了套路动作刚柔相济的特点。
第五段:
包括8个动作,全段比较平稳,其中包括较多的拍步动作,尤其是捋的拍步以左右变换要求上下协调,在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增强了难度。
第六段:
包括十二个动作,是拳套的高潮动作,新颖多变,起伏转折较多,难度较大,要求手眼身法步配合,最后两动作起于缓和,稍作调整,便于收势。
二、风格特点
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创造了很多太极拳,内容上、风格上不尽一致,但有共同的动作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是:
1、柔和缓慢
太极拳轻松灵活,平稳缓慢,练起来好像行云流水,它没有急起急落,激烈翻腾,骤然跳跃,发力等动作,男女老少均可以练习,练后尽管周身发热出汗,然而感觉轻快,呼吸平和,构成我国一项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
2、连贯均匀
太极拳速度均匀、动作连贯,以起势到结束,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不像其它武术项目那样抑扬顿挫,动静分明。
3、圆活自然
太极拳动作路线,大多呈弧形转圆圈,四肢关节也保持圆弯曲,不僵不滞,要避免动作直来去往,见棱见角和关节僵直。
4、协调完整
太极拳动作较复杂,全身各部分都参加运动,要求以腰为枢纽,上下协调,内外一体,不能支离破碎,相互脱节,形成身体各部运动。
以上四点是整个太极拳的共性,也是第二套简化太极拳的特点,同时,作为一个新编的具体的套路,第二套简化太极拳还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点。
1、动作开展
新套路姿势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既注意了锻炼身体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也考虑到群众的爱好习惯,易练也爱练,如起势、白鹤亮翅。
2、变转圆活
新套路上不仅采用了立圆动作,还较多地增强了平圆转换,使手法身法更为舒展圆活,提高了锻炼价值,也使套路更加活泼。
3、内容充实
新套路集中了群众的优秀创造,打破了宗派门户陋俗,取材于各种传统套路,加工提炼,融容改造,48个动作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好地满足了群众锻炼的要求。
4、套路简练
新套路既注意了内容丰富,又注意了简练易行,和传统套路相比,大大减少了重复动作,全套练起来大约七八分钟,与简化太极拳合练也不超过15分钟,适合工间操锻炼。
5、左右匀称
新套路修炼均衡、全面,在48个动作中右腿负重运作19次,左腿负重20次,两腿同时或轮换负重动作9次,主要动作在右式的基础上增强了左式,克服了传统套路偏重一侧,一腿一头的现象。
6、易于普及
新套路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其中20个动作都是直接源于简化太极拳,可使广大群众在掌握了简化太极拳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也更易于普及推广,更好地为广大爱好者服务。
三、锻炼要领
第二套简化太极拳在锻炼要领上和整个太极拳运动是一致的,现将要点分析如下:
1、身体舒展自然
太极拳要求身体各部舒展自然,松活端正。包括(甲)腰脊中心,做到脊正腰松,发挥出像房架车轴般的支撑作用,不可左斜右歪。(乙)臀部要收领内含,不可外凸。(丙)臂部要求松肩垂肘,肘腕关节自然弯曲,收展松活,不可耸肩提肘。(丁)腿部要起到很好的支撑体重保证运动的作用,做到松腰松胯,落脚转变轻灵,支撑稳。(戊)头部保持自然竖直,两眼平视,目光集中,神态自然,下颌微收,舌抵上腭,不可颈部僵直,皱眉瞪眼,以及头部随意歪斜摇晃,精神涣散,疲惫。(己)胸部保持自然含蓄,不可提胸夹背,或故意缩胸晃背,正确做法是胸部自然放松,背部自然展圆。
2、动作灵活,沉着;连贯协调
打太极拳要求周身轻灵,重心稳定,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进退步时,脚跟或脚掌只看地,然后全脚踏实,再缓缓移动重心,随时注意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移动,保持两脚位置合度,身体重心稳定。
动作之间要连贯衔接,完成定式时,即表现一定节奏感,不可明显停顿,做到将停不停,将断不断。身体各部要做到协调配合,手脚动作整齐一致,不可腿快手慢,或手快腿慢,上下脱节。
3、劲力松沉,自然均匀完整:
练习太极拳,在掌握姿势动作变换之后,要特别注意劲力运用。
(甲)劲力运用的首要原则是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但是放松不等于松懈绵软,而是要求自然沉稳,张弛结合,不要无谓的紧张僵硬,要从松静中体现出力量集中的现象。
(乙)劲力要保持均匀连贯,防止发生“断劲”现象,所谓“断劲”,就是在运动过程中,力量的突发停顿脱节、中断等现象。
(丙)太极拳用劲发自腰,运用于两臂两手,浑身完整一体,初学往往忽略腰腿发力,仅仅注意到上肢变化,结合双手孤立运动,造成动作漂浮,散乱断劲。
(丁)打太极拳不仅要劲力完整,还要注意劲力变化,一般来说,
凡属“突”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含蓄轻灵,在武术术语中,通常把运动中矛盾的双方转换,例如:双腿负重的大小,双手位置的主次,定势和过渡动作的交替等等,概括为“虚实”变换,太极拳的劲力要求随着运动中的“虚实变换”,做到轻沉相重,刚柔相济,从而保证动作圆活生动,富于节奏和旋律,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
4、思想集中,意念引导动作
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心理安静,专心致志,这样使动作不仅充分准确,而且有重要的健身医疗作用,它保证了中枢神经得到良好的锻炼和休息。任何体育运动都要求思想集中,但是在运动动作变简短,或往返重复,一旦动力定型以后,思想便往往放松,太极拳不然,无论套路如何柔缓绵长,个人技术如何熟练,都要求思想集中,精神贯注,不同的是初学阶段,思想大多集中于记忆动作,比较被动,熟练以后,意念活动要主动地引导动作,使其充分体现出太极拳的要领。
5、呼吸自然和顺,配合动作
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自然通畅,无论体质弱强,技术高低,都要坚持呼吸自然。初学阶段,只要求自然呼吸,技术熟练以后,要求自然的前提下,逐步使呼吸有规律地与动作配合,这种呼吸也叫做“拳势呼吸”。拳势呼吸的原则是,凡属用力含蓄,肩胛开放,胸腔舒张的动作,例如,起身、屈臂内收、提腿等动作要结合吸气,相反,属于用力沉实,肩胛内含,胸腔收缩的动作,例如蹲身、伸臂下按、前推、落腿等动作,应结合呼气,这就是“开吸合呼”,“起吸落呼”,“虚吸实呼”的原则。“拳势呼吸”是积极自然地完全与运动时的生理需要吻合一致。
有的动作开合变化不明显,或起落兼有,就要分清动作部位,主次结合前一动作的呼吸衔接,配合呼吸。太极拳不是呼吸操,每个练习者的体质速度也不一致,不能要求每个人的呼吸绝对统一,随着技术的熟练,“拳势呼吸”的比重会逐步增大,但是不能要求绝对化,只能是在主要动作或者大部分动作上使呼吸做到有规律的配合,一些过渡动作,仍要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自然细节,采用自然呼吸,或短暂辅助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顺逆自然。
为了使动作完整,劲力集中,太极拳练习中,呼气时往往有意识地引导气向下沉,充实腹部,这种呼吸方式在武术运动中叫做“气沉丹田”,生理上称做“腹式呼吸”,这样呼气在锻炼上很有价值,可以加大呼吸深度,增加膈肌活动,加强内脏的按摩蠕动,但是这种呼吸的方式一般多在定式时采用,切忌片面要求“气沉丹田”,故意憋气,违反自然,造成对身体伤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48式太极拳创编的若干问题